二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二

合集下载

第二章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第二章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08:305.26.202108:305.26.202108:3008:30:575.26.202108:305.26.2021
案例思考—— ➢请回忆世界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规律,钢铁工业是否一定 要和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
讨论指导—— ➢ 在18世纪前,主要布局在北欧森林资源丰富与内河运输便
利之地;如瑞士、瑞典。 ➢ 18-19世纪初,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与铁路运输便利
之地;如鲁尔地区、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 ➢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主要布局在铁矿资源与水运发
17
6、经济、社会、生态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对区域环境带来破坏,关键在于把握 “度”,不能因为保护而不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而不保 护,注重区域”三效益“的结合,如跨流域调水工程,就 从输出区、输入区及流经区的各个方面考虑;再如农业生 产中滥伐森林的影响等等。
18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1、数据分析辅以实地的考察
12
2)对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影响 如山西成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黑龙江成为商品粮基地,等 等。 3)自然资源质量影响及开发条件影响区域产业经济活动的效益
教学案例——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美国的1/20;我国山西吨煤成本是湖 南的1/2、苏南和浙江的1/3;我国棉花生产条件依次是新疆、 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等等。
2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详见P17)
注意两点: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当前技术经济条件 •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或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新课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 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 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 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 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 家却是澳大利亚!其人均财 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 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 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①气候: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 宜人类居住。 ②地形: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 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 ③土壤: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水源: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 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
在古代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 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 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 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 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 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 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 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 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 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 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 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问题解决】委内瑞拉为什么由贫转富?1.说出20世纪20年代前、后,委内瑞拉主要开发哪类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什么基础?【师生总结】关系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关系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再次印证关系2和委内瑞拉转富的原因,开发石油,经济效益提高,委内瑞拉由贫转富。

【思考延伸】基于关系2,结合图片(化石能源分布图和北美、澳大利亚、图瓦卢、布隆迪的地图和图片),同桌讨论,回答问题:1.描述全球化石能源总体分布特点?2.结合上述特点,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师生总结】关系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区域发展不均衡)。

【问题解决】委内瑞拉为什么由富转贫?分析材料,小组讨论。

·材料一2004-2009年委内瑞拉财政收入结构图·材料二某时段内世界石油价格变化图·材料三委内瑞拉自2014年起开始陷入经济衰退,当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

2017年,委石油企业炼油能力降至日均50万桶,石油加工产品能力下降。

而2012年,委内瑞拉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21.2%,对于委内瑞拉而言,其福利水平远高于经济水平。

1.依据材料,推测委内瑞拉由富转贫的主要原因?2.是不是自然资源贫乏的区域,发展一定落后?是不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一定发达?自然资源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师生总结】委内瑞拉由富转贫的原因(略)。

关系4: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能力提升】煤变油,是指以粉煤和水(比例为1:2.5)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

南非是世界上率先掌握煤变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1.南非率先掌握先进煤变油技术的地理背景是()A.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靠近欧洲油气市场C.油品输出较煤炭输出利润大D.输油管道密集,油气运输方便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法与技术经济的 评价
不同的自然资源种类或组合有不同的利用方 式与方向,而且同一类的自然资源或组合也 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与方向。如煤炭资源的开 发利用可以通过修建铁路向外输煤,也可以 通过建电厂,用电网向外输电,还可以经过 利用其它矿产资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 资源量的评价
首先,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 研究其可能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 经济价值以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 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并根据保证程 度和现状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来研究其 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四)“阳光经济”理论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二、外部性与区域环境问题
(一)外部性的概念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二)外部性与生态环境问题 (三)外部性的解决对策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 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1、生态环境调查 (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2)生态环境状况与特征调查 (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何谓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

第二章区域分析内容与方法概述

第二章区域分析内容与方法概述

环境质量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受纳污染物负荷,用于反映评价区 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
类型
二氧化硫(SO2) 化学需氧量(COD) 固体废物
权重
0.4
0.4
0.2
环境质量指数=0.4×(100-ASO2×SO2 排放量/区域面积)+0.4×( 100-ACOD×COD 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0.2×(100-Asol×固体 废物排放量/区域面积) ASO2—SO2 的归一化系数(县级:0.064866、省市级:1.667065国家0.06 );ACOD—COD 的归一化系数(县级:0.33104、省市级:0.058464国家 0.33);Asol—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数(县级:0.074989、省市级: 2.849614国家:0.07)。 以上归一化系数全部取自2000年全国归一化系数。
层次分析法(AHP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多准则或 无结构特性的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 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 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 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 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 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景观生态学法 指数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德 (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 “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 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 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 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 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 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解读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解读

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解读一、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得的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或可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法,可从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多种分类。

其中根据自然资源可否再生,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这种分法反映了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为人们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依据,所划分的三类资源在经济利用方面各有特色。

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就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第二,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最后,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及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是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工作的准则。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有: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明确评价目标。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自然资源。

上述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整体。

其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

在贯彻实施中,务必全面准确,不可顾此失彼。

对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分析,应明确其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向机技术经济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

第二章 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 从项目进展的10余年计算,基金会的直接出资额不足500万元,它更多的 是通过改变村庄规划方法、乡村治理制度和村民观念来达到目的。
制定规划
土地整理
产业结构调整
村庄革新
基础设施配套
文化保护
❖ 1、制定规划 ❖ 通过山东省测绘局,南张楼村制作了全村土地1:1000和1:2000
的远红处地图和布局图,这成为“土地整理”的重要依据。
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一个地区存在某种资源,并不一定就能发展某种生产活动。 因为某种生产活动的发展不仅受资源条件决定,而且还受经 济基础、技术条件以及市场供需条件等决定。
“有此未必然,无此必不然”。
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是脱离不了自然资源的 。
4、村庄革新
❖ 土地的整理和规划,还使南张楼村在农田 外清晰地分为4个功能区:村南是工业区, 村西是商业、手工业区,村北是文化教育 区,村内是居住生活区。
❖ 村庄革新的重点功能区设施的配套和 完善,放在已实现降低劳动强度、满足就 业岗位需求、提高收入水平后,如何使生 活条件、生活质量达到与城市生活“不同 类但等值”的目标上。
❖ 聚焦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 从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承载关系 入手, 构建了凤台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 设置了现状模式 、生态模式和发展模式3种情景模拟, 对不同情景下凤台县土地承载力 做了评价和预测, 并做出了警情判定。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不同产业 对自然资 源的消费
南张楼试验
❖ 背景:南张楼村地处青州市北部,距青州城区约40公里,全村有1000余农 户、4200多村民,原有地300余公顷。它的特点是明显的,一不靠城、二 不靠海、三不靠大企业、四不靠交通要道、五无矿产资源、六人多地少, 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村落。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PPT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PPT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PPT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区域内的土地面积、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
2. 水资源:区域内的水位、水域面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3. 矿产资源:区域内的矿物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4. 生物资源: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和保护
二、气候条件
1. 区域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
2. 气候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三、地貌特征
1. 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自然灾害风险
2. 地形地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四、生态环境
1. 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情况
2.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作和成果
结语:
以上是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的主要内容,充分了解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二章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第二节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两个概念: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其他物种、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生物是自然的产物,而生物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自然环境不等同于生态环境,二者均是对我们生存条件认识衍生的概念;自然环境强调我们周围的要素,生态环境更强调对周边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限制条件变化、极端气候等,如沙漠化、干旱化、海洋陆地界限变化等等,甚至包含现在世界人口聚居区的分布格局均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和变化。

美国评出的120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汤姆里琼斯《送乡人》:故事发生在美国拓荒时期,无赖琼斯和一个边境小镇的女人护送三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从内布拉斯加州前往爱荷华州,一路上他们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经历诸多磨难。

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

建筑、文学、文字、哲学、服饰、饮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等一切人类实践创造的均存在差异。

人类发展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产生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的顽疾。

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是区域发展。

我国正在摆脱区域发展生态破坏阶段,欧美已经进入发展与保护兼顾的阶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特定时间、地点的,生态系统总体或部分因子组合,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程序:调查与监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结果特征和问题。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51页)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51页)
43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阳光经济
理论要点:
(1)世界文明要摆脱其面临的威胁,只有尽可能快地 转向可再生资源,全面消除经济活动对生化资源的依 赖。
(2)阳光型能源和原料基础的确立与转换,对于全球 社会的未来安全性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其在深度、 广度和时间维度方面的影响,可以与工业革命相提并 论。
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以维 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 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 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32
五、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时空内涵:自然资源承载力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存 在差异。
社会经济内涵:可以借助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经 济技术水平等经济社会手段来提高自然资源承载力。
30
五、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31
五、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承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资源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被广泛采纳,其定义为“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 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
(一)、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 下,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 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两个含义:
1.自然资源是专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 自然环境因素。
而不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等 则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 基础分析
1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高中地理人教版同步讲义: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同步讲义: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解析版)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0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结合实例,从地 理环境整体性和 区域关联的角 度,比较不同区 域发展的异同, 说明因地制宜对 于区域发展的重 要意义。
①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区域自然条 教学重点:自然条件对区域
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材料二 纵贯鲁尔区的莱茵河及其 3 条支流与总长 400 多千米的 4 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 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区内的高速公路也交织 成网,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 6 千米。 材料三 鲁尔谋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鲁尔区西南部靠近法国著名的洛林铁矿。 19 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 统工业地域。
【典型例题 1】鲁尔区曾是在煤炭资源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区位条件优越。20 世纪 50
年代,鲁尔区经济开始衰退。20 世纪 60 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综合整治。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再度
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 )
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广阔的市场④充沛的水源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2)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 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支撑经济发展。例:澳大利亚,煤炭、铁矿、铝土等资源丰富,“坐在矿车上 的国家”。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 标志。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 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
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 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 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 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 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 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治理对策: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为根本, 重视生态建设,统筹水资源的地区分配, 采取科学的治理方法。
因为:1)北方的干旱主要是经济发展, 工农业用水增加,江河、湖泊干了改抽 地下水,长期超采使地下水位愈来愈深, 整个环境干旱化。另外,江河源头地区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草甸等绿地的破 坏,使江河源头的产水量减少,加之上 下游不能统筹兼顾,上游超用严重,造 成下游生态用水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和 土地沙漠化 。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性 1、概念: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并产生经济或 社会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 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 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注(1)当前经济技术条件 (2)相对概念 (动态)
4.多用途性(全面权衡)
5.社会性(人地关系角度)
(三)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必要的自然资 源,决不可能出现 某种生产 活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4)

2.合理利用资源的措施的答题思路 (1)开源 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开发资源的能力。 ②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 ③资源跨区域调配,缓解短缺状况。 ④增加进口渠道,实行进口途径多元化。 (2)节流 ①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节约资源的意识。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重复利用/综合利用)。 ③节约资源,减少/避免/防止浪费和污染。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对点训练•突破
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系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台田(堆土成 台,挖沟为渠)农业系统,在温州人民千百年来的不断实践下,促生了“人与环 境协同发展”的生态文化。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系统位于温州大罗山南 面滨海平原。下图示意浙江瑞安滨海塘河台田系统。据此完成1~3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 种类和储量
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
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 过度依赖 矿产资源,也会
制约 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方法技巧】 1.自然资源的特征答题思路 (1)自然资源的特征(材料所体现的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 ①不均匀性。分布不均。 ②有限性。总量有限,开发条件有限(技术、经济、环境条件限制)。 ③综合性。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注意对其他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影响(牵 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资源的分类 ①按再生性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后,可依靠自身恢复再生,能够永续利 用,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潮汐能等);非 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枯竭而不能再生,如铁、石油、煤等 矿产资源)。 ②按赋存条件: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共32张ppt)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共32张ppt)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三奇观:自动泄洪
从鱼嘴分流的内江水,撞上离堆,形成旋流,每当夏秋之季,水流 量大于宝瓶口的出流水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从飞沙堰泄出, 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四奇观:自动控制水量
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 故名宝瓶口。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古代,如下图所示:古文明发祥地多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
优越的自然条件:
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水热充足,土层深 厚、肥沃,便于农耕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二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沙特阿拉伯的“昨天”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当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已是现代文明社会,阿拉伯半岛的贝 都因人仍在沿袭着祖先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截至 1933 年,沙特全国人口中有58%为游牧民。
1.沙特阿拉伯的“昨天”
沙特阿拉伯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麦地那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3.沙特阿拉伯的“明天”:石油还能用多久?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的目标,全球都在减少化石能源的 使用。根据沙特阿拉伯货币局(SAMA) 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 年至 2018 年沙 特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依次为:85% (2009 年)、90% (2010 年) 、 93% (2011 年) 、92% (2012年) 、90%(2013 年)、 88% (2014 年) 、73% (2015 年) 、64% (2016 年)、63% (2017年) 和67% (2018 年) 。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的认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目标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

例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表现位置北温带的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度适宜,降水适中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表现举例自然条件很优越,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然条件较差,但能够发展得很好西北太平洋岛国日本2.对自然条件的改造(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判断1.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发展就好。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3.美国开垦中部大平原获得大量耕地,只是暂时获得了经济效益。

(√)材料一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综合思维]从土壤、水源及灾害等方面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前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岷江流经该地,其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流量大,为该地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不利影响:流量季节变化大,导致该地旱涝灾害多发。

2.[综合思维]分析该地地形地势特点是如何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其功能的?答案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利工程顺应地势自流引水灌溉;位于出山口位置(冲积扇顶端),汛期水位高,经过低矮的飞沙堰可分流至外江部分水量,减轻洪水期灌区的涝灾;内江位于凹岸,河床较深,流量较大,保证枯水期灌区的灌溉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重庆、武汉、南京、 上海等沿江城市群。 •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的开发辐射周围地区形成以攀枝花 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 ➢《闽侯县城镇体系规划》针对上街镇的文化资源,确立以 上街为中心的上街高新技术城镇带。
11
2)对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影响 如山西成为我国煤炭能源基地;黑龙江成为商品粮基地,等 等。 3)自然资源质量影响及开发条件影响区域产业经济活动的效益
教学案例——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美国的1/20;我国山西吨煤成本是湖 南的1/2、苏南和浙江的1/3;我国棉花生产条件依次是新疆、 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等等。
12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
只作简单介绍,内容暂时不作考试要求
1、强化资源的组合优势原则
➢评价时不仅要调查清区域单项资源的优势与劣势,而且是要 弄清资源间的联系,实现整体组合优势的目的。
2、局部与全局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时,应把相对小的区域优势放在更大的区域比较;
➢通常地,应在全局指导下提出各地域层次资源开发和分配 资源的合理方案,保证整体优势发挥。
13
3、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技术可能性与经济合 理性相结合)
➢静态分析有利于认清区域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空间结构的 现状开发利用情形; ➢动态分析则可揭示资源系统形成过程与变化规律,并预测 未来某一时期变化状况,而且条件一旦变化,资源开发状态 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相结合,既可指导当前生产实践,又 可为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整体性——每种自然资源要素在生态上有联系而形 成一个整体。(坚持全面研究与综合开发的原则)
5
(4)多宜性——注意这各种多宜性在用途上并不是同等 重要,也不一定都能充分表现。
(5)社会性——每种自然资源要素直接或间接附加人类劳动。
课堂讨论:(从自然资源的特性角度分析) 关于我省“武夷山市的石材资源开发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矛盾” 的讨论。
2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详见P17)
注意两点: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当前技术经济条件 •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或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
总之,自然资源是个相对的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是不断扩大的。
3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资源能否再生划分)
课堂讨论—— ➢关于自然资源与发展某产业关系,谈谈你对“有此未必然, 无此必不然”的自然资源观理解。(最好能举例说明)
8
案例思考—— ➢请回忆世界钢铁工业布局的演变规律,钢铁工业是否一定 要和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
讨论指导—— ➢ 在18世纪前,主要布局在北欧森林资源丰富与内河运输便
利之地;如瑞士、瑞典。 ➢ 18-19世纪初,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与铁路运输便利
第二编 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发展自然基础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一、理解并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性 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理解并掌握评价自然资源的原则与方法 三、掌握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概念 四、能具体联系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价
6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科技的发展只能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不 能改变其基础性。
7
教学案例—— ➢目前为止,我省没有发现大宗矿产资源,也即没法形成集中 的矿产开采业; ➢西北有广阔的土地与光热资源,但水资源缺乏,无法发展大 农业。显然,资源数量影响到产业规模。
➢可再生资源(在可能和条件下,坚持最大限度利用) ➢可更新资源(遵循永续利用原则,有计划、限制地开发) ➢不可再生资源(按照节约与综合利用原则,杜绝浪费与破坏)
其他分类方法(自学)
4
3、自然资源的特性
(1)有限性——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 求上存在矛盾,即经济学上的稀缺性。
(2)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同一资源存在差异和不同地 区资源的品种组合上存在差异,即经济学上的丰度性。
之地;如鲁尔地区、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 ➢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主要布局在铁矿资源与水运发
达地区;如美国五大湖沿岸地区。 ➢ 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布局在海运便利的临海地区;如日
本太平洋沿岸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可见,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某些地区往往形成与自然资源分 布不一致的产业结构也是可能的
9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组合)的影响
➢一般地说,某种自然资源,就有以某种资源开发为 主的产业结构; ➢多种自然资源组合,就可能形成以开发这些资源为 主的不同产业部门。
教学案例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耕作业发达就与当地的水、土、光 热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以森林为开发对象的林产业结构;东 北地区形成与煤、铁、油、粮食为开发对象的钢铁、有色金 属、机械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等等。
14
4、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综合与主导分析原则)
➢一般性评价也即宏观层次评价,指从区域整体(各种资 源间总是或多或少有联系的)角度分析资源开发的影响, 它服从于区域规划的整体宏观决策; ➢重点分析指要从重点地区和重点资源(丰度大的)作深 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为区域重大项目开发与整治项目作初 步论证。如三峡大坝的建设、福厦铁路的建设、太湖流域 的整治等等。
15
5、顺向与逆向相结合的原则
➢顺向分析指从自然资源本身特性(多宜性)出发,分析资 源可以开发的产品种类,因为一般的资源都具有多宜性,对 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意义与作用,如河流对能源部门、农业 部门、交通部门、旅游部门等; ➢逆向分析则是从产业部门或市场角度出发开发或优先开发 哪些资源,这是因为资源开发受多种条件如技术经济条件、 社会文化倾向差异(如,持续观与掠夺观)的影响。
16
6、经济、社会、生态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对区域环境带来破坏,关键在于把握 “度”,不能因为保护而不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而不保 护,注重区域”三效益“的结合,如跨流域调水工程,就 从输出区、输入区及流经区的各个方面考虑;再如农业生 产中滥伐森林的影响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