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吉林
吉林春节的传统民俗文化
吉林春节的传统民俗文化吉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其春节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融合了汉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
在吉林的春节期间,人们热情欢庆,举行各种节庆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期望。
本文将为您介绍吉林春节的传统民俗文化。
一、除夕之夜:整装待发除夕之夜,人们会整装待发,家人团聚,一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传统的年夜饭包括鱼、鸡、肉等各种美食,寓意着团圆和丰收的象征。
除夕之夜,家里会点亮彩灯,门口和窗户上贴上春联和对联,以驱除厄运和带来好运。
当夜晚12点钟敲响时,人们迎接新年的到来,放鞭炮、鸣锣开门,以驱邪、迎福。
二、年味十足:巧夺天工的灯会吉林的春节期间,举办各种灯会活动,给城市装点上一片璀璨的色彩。
这些灯会以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动物等为主题,制作精美,栩栩如生。
人们在夜晚欣赏灯会,感受到岁月的变迁,体验到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刻。
三、独特的舞龙舞狮表演舞龙舞狮是吉林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表演之一。
人们将龙舞和狮舞作为一种表达祝福的方式,舞动起来,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舞龙舞狮表演不仅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四、传统音乐与舞蹈欢庆新年吉林的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进行传统音乐和舞蹈的表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例如,吉林地区的锣鼓舞和哈哈镜舞等,以其独特的动作和音乐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五、冰雪活动:冰灯展、雪地游玩吉林省以其寒冷的气候而闻名,因此,春节期间举办的冰雪活动尤为受欢迎。
人们可以欣赏精美的冰灯展览,参与冰雕比赛,还可以在雪地里尽情玩耍,打雪仗、堆雪人等。
冰雪活动为吉林的春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和乐趣。
六、祭祖和拜年:传承家族传统吉林的春节,重视祭祖和拜年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向祖先行礼,并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祝福和礼物,表示对长辈和亲友的尊重和关爱。
七、民俗活动:牛皮饼、打年糕吉林的春节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
吉林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 吉林的特色传统节日习俗大全→品牌网
吉林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吉林的特色传统节日习俗大全→品牌网吉林省传统岁时节日一般主要源于农事需要,并在历史上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
同时,吉林省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吉林省少数民族主要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
这些民族,又各有独特的习俗。
因此,吉林省各民族的节庆习俗,既有民族间的岁时习俗影响,又带有自己鲜明的民族色彩。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是载体,相应的民俗文化是内容,二者水乳相溶,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多与游牧渔猎农事活动相结合,以歌舞娱乐、体育竞技相融合,独特的民风习俗背后,蕴含着追求真、善、美的积极向上精神。
一.吉林各民族的节庆1.满族节庆:满族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满族的传统节日。
欢庆元宵节要大放彩灯,故俗又称为“灯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节日当天晚上,满族家家户户悬灯,人人以观灯为乐。
上元节除了张灯、舞灯、赏灯等主要的活动外,还演出各种民间歌舞、百戏技艺等等,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满族走百病满族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六日,满族妇女有“走百病”的习俗。
《奉天通志·礼俗二》载:“十六日,妇女于日暮结伴至空地,步行一周,或至邻家小坐而回,名曰‘走百病’。
”有的地方妇女“走百病”是在冰上打滚,俗称“枯辘冰”。
边滚边念诵:“枯辘转辘冰,不腰痛、不腿痛,枯辘枯辘冰,身上轻一轻。
”满族颁金节颁金节是满族人的节日,满语即“颁金扎兰”。
“颁金”满语意为“诞生”,“扎兰”意为“喜庆之日”。
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族,并且正式宣布从此,满族人民要为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新疆满族在十月十三日这一天,满族人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民族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同时,还准备奶茶、萨琪玛、打糕、金丝糕等民族食品,供大家品尝。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以“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现了吉林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文化,是吉林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吉林市的传统民俗、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剧和传统体育等多个方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感受吉林市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
传统民俗是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长春市书法甲骨文创作、吉林市双语教学、延边州鹤舞和梆子等非遗项目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长春市书法甲骨文创作,是通过书写甲骨文来弘扬传统文化和文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林市双语教学则以保护和传承满族地区文化为己任,让更多人了解满族文化。
延边州鹤舞和梆子则是延边州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代表了延边州非常浓厚的鹤舞文化和梆子技艺,经过多年的历史传承,已成为延边地区普遍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
传统音乐方面,吉林市传统民间音乐非常丰富多彩,镇赉县民间艺术团、舒兰市专业二胡社、辉南县秧歌队等多个传统音乐团体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们通过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吉林市传统音乐的独特之处。
传统技艺是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制茶技艺、水仙花灯制作、草编技艺、锡器制作、木雕技艺等都是传统技艺非常珍贵的代表,它们代表着吉林市非常独特的年代文化和技术传承。
如制茶技艺,是以辽东地区制茶技艺为基础,通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吉林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技艺和特色品牌;水仙花灯制作则是吉林市非常有特色的节日盛会,代表了东北地区非常独特的灯笼制作和灯光展示技艺。
传统戏剧是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重要方面,满族大秧歌、赵雷戏、扎古调、抚林大鼓、庆云戏等以及各类相关非遗项目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戏剧文化活动。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以下项目:
1. 吉林鼓舞:
吉林鼓舞是吉林市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主要由男性演员表演。
演员们身着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以各种动作和鼓声展示吉林的地方特色和文化。
2. 高丽舞剑:
高丽舞剑是吉林市的一项传统武术表演艺术,源于中国古代的剑术。
表演者使用剑进行各种动作和技巧,向观众展示吉林的历史和文化。
3. 爬杆子:
爬杆子是吉林市一项传统的杂技表演艺术,表演者在竖立的竹杆上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
这项艺术形式展示了吉林人的勇敢和灵活性。
4. 雪地里的渔民:
雪地里的渔民是吉林市的一项冰钓表演形式,表演者在冰面上进行捕鱼的动作和技巧,向观众展示了吉林的寒冷气候和渔民们的勇敢和聪明。
5. 镇江戏:
镇江戏是吉林市的一种地方戏曲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
演员们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展示了吉林的文化和民俗。
这些项目都被列入了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保护和传承吉林市的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吉林民俗
吉林民俗提起吉林省,无论任何话题都离不开一山三水。
这一山就是长白山;这三水就是松花红、鸭绿江、图们江。
江和山又有其内在的联系。
水养育了大山,山是水的源头。
这三条江的源头都是长自山天池,因此一山三水是吉林省的主要特征,包括民族的、文化的和自然的特征。
一、吉林民间饮食风俗吉林民间的主食主要是以大黄米和白小米为主。
昔日吉林农村农忙时,差不多天天都吃黄米团子、粘豆包、苏子叶饼、玻璃叶饼等。
这些吉林特有的食品不但好吃,而且经饿,还便于送到地头,是农忙季节的硬伙食。
吉林的白小米,以乌拉街一带出产的最好,在清代还是进贡的土产品,其优点是粒大、色白、味香。
过去不论城乡,做饭都使用大锅,先把小米淘好下到锅里,煮七八成熟,用笊篱把饭捞出来放在瓦盆里。
米汤倒到泔水缸里,泔水是喂猪的饲料。
在城市,除少数人家用米汤熬菜外,多数都白白浪费了。
铁锅淘净后重新放进清水,再把瓦盆里的饭放在锅里蒸熟。
经过这样一煮一蒸两道工序做好的饭一点不粘。
但如果煮得不到火候,小米饭会像鱼子一样发硬,俗称“小米子子”,是不容易消化的。
家常便饭,一般人家除年节外基本都是一饭一菜。
饭是蒸的,菜是熬的。
熬菜是最简单的烹调方法,许多青菜都可以熬,如豆角、西葫芦、茄子、土豆、冬瓜、萝卜、豆腐、酸菜、菠菜、黄豆芽等都是熬的。
由于汤菜简单,为了佐餐,民间习惯好吃咸菜,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有咸菜碟,也叫小菜碟。
通常都摆上四个咸菜碟,这种风俗在广大农村中现在还流传着呢。
二、民间腊八粥东北寒冷,到了每年的腊月,这里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
而东北民间又有这样的歌谣: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每到旧历十二月初八,民间简称“腊八”,据测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腊为古时阴历十二月祭名,这种叫法始于周代,以后人们便把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腊八这天,家家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三个字包括三个概念:腊是指节气、季节,表示进入了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八是数字,表示八种谷物;粥则是饮食的品种。
其实腊八粥不一定非得凑成八种谷物,多几种少几种也行。
吉林民俗风情概述
吉林民俗风情概述我的家乡在广袤富饶的吉林大地上,这里有一望无垠的沃土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长白圣山,可就是您了解吉林的民俗风情不?现在就让我来帮您介绍一下吧!一、住宅(一)窗户纸糊在外在严寒季节室内外温差很大。
这层分隔冷热空间的窗纸糊法就很有讲究。
如果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温度高时融化,就容易缓霜,水就会流到窗纸与窗棂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漏缝,而且还会造成窗棂构件腐烂,影响其使用寿命。
试想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室内起居的炕前窗户漏风进雪,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
把窗户纸糊在外,就是为了使室内火炕发出的热气得以保持,并与寒冷的外面形成温差,使屋里保持暖与而窗纸又不至于损坏。
(二)土坯房子篱笆寨房子就是东北文化的标志。
吉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天又温热。
一年之内有将近五个月的寒冷天气。
用土坯盖房,既冬暖夏凉,又经济实惠。
篱笆在关东十分普遍,民间有“穷夹樟子富打墙”之说,其实夹樟子与打墙作用相同,只就是材料不同而已。
人们在用樟子圈起来的院子里打上一口水井,有的人家还要在院子里建一座粮食楼子,放摆上酱缸什么的,还可以种些青菜。
院子给农家带来了生活的欢乐。
(三)黄土打墙墙不倒东北的土壤多为黄土。
黄土的用途很广,因土质极细又粘,可以用来做土坯,还可以做抹墙的材料,也有的用它来做粘结材料——砌墙体的胶泥。
由于它的粘着性能强,可使墙体坚牢。
(四)烟囱安在山墙边这里的人们, 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因而便不能不考虑它的性能。
烟囱安在山墙边,可以延长烟火的走向, 让柴或草的热度均保留于炕内。
其次,烟囱安在山墙边,还可以减小烟囱安在房顶对房顶的压力。
同时,房上如果修了烟囱,烟囱底部往往最易漏水、渗水;春天雪化的水也往往易从烟囱底下流入房里,易烂房木。
所以,烟囱安在山墙边就减去了这些麻烦。
由于屋内火炕面积大,火洞长又多,烟火在炕内洞里循环时间长,当火烟走到烟囱口时,已无火焰存在,所以也很少发生火灾。
吉林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 吉林的特色传统节日习俗大全→品牌网
吉林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吉林的特色传统节日习俗大全→品牌网吉林省传统岁时节日一般主要源于农事需要,并在历史上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
同时,吉林省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吉林省少数民族主要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
这些民族,又各有独特的习俗。
因此,吉林省各民族的节庆习俗,既有民族间的岁时习俗影响,又带有自己鲜明的民族色彩。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是载体,相应的民俗文化是内容,二者水乳相溶,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多与游牧渔猎农事活动相结合,以歌舞娱乐、体育竞技相融合,独特的民风习俗背后,蕴含着追求真、善、美的积极向上精神。
一.吉林各民族的节庆1.满族节庆:满族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满族的传统节日。
欢庆元宵节要大放彩灯,故俗又称为“灯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节日当天晚上,满族家家户户悬灯,人人以观灯为乐。
上元节除了张灯、舞灯、赏灯等主要的活动外,还演出各种民间歌舞、百戏技艺等等,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满族走百病满族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六日,满族妇女有“走百病”的习俗。
《奉天通志·礼俗二》载:“十六日,妇女于日暮结伴至空地,步行一周,或至邻家小坐而回,名曰‘走百病’。
”有的地方妇女“走百病”是在冰上打滚,俗称“枯辘冰”。
边滚边念诵:“枯辘转辘冰,不腰痛、不腿痛,枯辘枯辘冰,身上轻一轻。
”满族颁金节颁金节是满族人的节日,满语即“颁金扎兰”。
“颁金”满语意为“诞生”,“扎兰”意为“喜庆之日”。
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族,并且正式宣布从此,满族人民要为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新疆满族在十月十三日这一天,满族人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民族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同时,还准备奶茶、萨琪玛、打糕、金丝糕等民族食品,供大家品尝。
吉林民俗风情概述
吉林民俗风情概述我的家乡在广袤富饶的吉林大地上,这里有一望无垠的沃土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长白圣山,可就是您了解吉林的民俗风情不?现在就让我来帮您介绍一下吧!一、住宅(一)窗户纸糊在外在严寒季节室内外温差很大。
这层分隔冷热空间的窗纸糊法就很有讲究。
如果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温度高时融化,就容易缓霜,水就会流到窗纸与窗棂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漏缝,而且还会造成窗棂构件腐烂,影响其使用寿命。
试想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室内起居的炕前窗户漏风进雪,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
把窗户纸糊在外,就是为了使室内火炕发出的热气得以保持,并与寒冷的外面形成温差,使屋里保持暖与而窗纸又不至于损坏。
(二)土坯房子篱笆寨房子就是东北文化的标志。
吉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天又温热。
一年之内有将近五个月的寒冷天气。
用土坯盖房,既冬暖夏凉,又经济实惠。
篱笆在关东十分普遍,民间有“穷夹樟子富打墙”之说,其实夹樟子与打墙作用相同,只就是材料不同而已。
人们在用樟子圈起来的院子里打上一口水井,有的人家还要在院子里建一座粮食楼子,放摆上酱缸什么的,还可以种些青菜。
院子给农家带来了生活的欢乐。
(三)黄土打墙墙不倒东北的土壤多为黄土。
黄土的用途很广,因土质极细又粘,可以用来做土坯,还可以做抹墙的材料,也有的用它来做粘结材料——砌墙体的胶泥。
由于它的粘着性能强,可使墙体坚牢。
(四)烟囱安在山墙边这里的人们, 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因而便不能不考虑它的性能。
烟囱安在山墙边,可以延长烟火的走向, 让柴或草的热度均保留于炕内。
其次,烟囱安在山墙边,还可以减小烟囱安在房顶对房顶的压力。
同时,房上如果修了烟囱,烟囱底部往往最易漏水、渗水;春天雪化的水也往往易从烟囱底下流入房里,易烂房木。
所以,烟囱安在山墙边就减去了这些麻烦。
由于屋内火炕面积大,火洞长又多,烟火在炕内洞里循环时间长,当火烟走到烟囱口时,已无火焰存在,所以也很少发生火灾。
吉林省风俗民俗
吉林省风俗民俗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民俗的省份。
这里的风俗民俗独具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吉林省风俗民俗。
1. 高邮面馆:高邮面馆是长春市的一种小吃,由清朝年间来自江苏高邮的人所带来,因此得名。
这种面条细长、筋道,味道鲜美,加入了热油、糖蒜等调料,配上芝麻酱、黄瓜丝,味道更佳。
高邮面馆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也因此成为了代表性的吉林省风俗民俗之一。
2. 打冰丝:打冰丝是吉林省的一种纯手工工艺,它需要用刀将冰块打成薄如纸的丝,然后用蛋黄、白糖、麦芽粉等材料制成糖浆,淋在打好的冰丝上,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再撒上果仁、糖粉等装饰,制成精美的冰丝。
这种食品香甜可口,口感独特,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打冰丝在吉林省各地都很流行,也成为了当地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3. 龙沙滑雪:龙沙滑雪场位于吉林市东南方向,是中国北方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之一,是中国国家队主要训练基地之一。
这里的滑雪场地广场美,雪质细腻,设施完善,是北方滑雪喜爱者的天堂。
每年的1月到3月,这里都会举办系列滑雪比赛和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滑雪爱好者前来观赛和参加。
龙沙滑雪已成为吉林省的代表性体育活动和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5. 哈达:哈达是蒙古族的重要礼品,也是吉林省的一种特色风俗民俗。
哈达是一块白色的绸缎,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文字,象征着对收礼人的尊重和祝福。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结婚、搬家、迎客、走亲戚等,蒙古族人都会赠送哈达作为礼品,表达他们的诚挚祝福和感激之情。
哈达代表着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和风俗民俗,也成为了吉林省的代表性民俗之一。
以上就是一些代表性的吉林省风俗民俗。
吉林省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地方,也成为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标志和亮点。
吉林市的风俗
吉林市的风俗
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
的风俗特色。
本文将会分步骤阐述吉林市的风俗。
第一步:冬季活动
吉林市冬季是非常寒冷的,因此市民们喜欢从事各种冬季活动,
如冰雪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长影世纪城举行的吉林冰雪大世界。
在那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冰雕和雪雕,还可以参加滑冰、
冰球、雪地足球等活动。
第二步:饮食文化
吉林市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当地特有的传统美食包括锅
包肉、松花江大鳇鱼、杂酱面等。
此外,吉林市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烧饼杆子”,它是用面粉和猪肉馅制成的,非常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第三步:民俗文化
吉林市的民俗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还有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在每年的清明
节前后,吉林市人民会举行龙泉寺百年庙会,这个活动已有600年的
历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第四步:马拉松比赛
吉林市还有一项体育活动非常受欢迎,那就是马拉松比赛。
每年
的9月底,在吉林市会举行吉林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选手参加。
总之,吉林市的风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从冬季活动到饮食文化、从民俗文化到体育活动,都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
有机会前往吉林市旅游,不妨参加一些当地的活动,体验一下这座城
市的魅力。
吉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习惯
吉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习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吉林地区最盛大、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吉林地区的人们秉承着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延续着古老的习俗和民俗习惯。
本文将介绍吉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习惯,带您领略这个地区独特的春节风情。
1. 压岁钱与贴春联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一般会给小孩子压岁钱,压岁钱以红包的形式给与。
这是一种祝福和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表达,也是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
此外,贴春联也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家门口、窗户上或者春联挂的地方贴上一副对联,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美好。
这些对联通常寓意着吉祥、幸福、富贵等,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希望。
2. 年夜饭与拜年在吉林地区,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各种美味佳肴,享受团圆的氛围。
年夜饭上,鱼、肉、蔬菜等丰富的食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鱼更是象征着年年有余。
人们相信吃了年夜饭,全家人的来年将会幸福美满。
与年夜饭相伴的是亲友间的拜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到亲朋好友家中拜年,献上新年的祝福,并互相交换红包和小礼物。
这是一种互相尊重、关心和关爱的表达方式,也是增进感情的良机。
3. 舞龙舞狮与杂耍表演在吉林地区,舞龙舞狮和杂耍表演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形式。
舞龙舞狮是一项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表演艺术,人们会聚集在广场或街道上观看、参与表演,为新年增添喜庆气氛。
除此之外,吉林地区的杂耍表演也十分有名。
杂耍表演包括蹦高、花轮、杂技等各种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展示了吉林地区的民间技艺,也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惊喜。
4. 庙会与灯谜猜字春节期间的庙会是吉林地区另一个重要的活动。
人们会聚集在庙会上,品味各种美食、参加游戏娱乐活动、观看表演,感受着浓厚的年味。
庙会上还会有摊位供人购买纪念品和小吃,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纪念。
与庙会相应的是灯谜猜字活动。
人们在庙会上或者家庭聚会中会进行灯谜猜字,通过解答谜面来增进知识和娱乐。
吉林春节传统民俗游戏的欢乐时光
吉林春节传统民俗游戏的欢乐时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吉林地区的春节传统民俗游戏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情怀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些游戏既是人们欢庆新春的方式,也是传承家族和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喜迎新年的季节里,吉林人常常通过参与传统民俗游戏,体验到快乐与团聚的美好时光。
一、踩高跷在吉林地区,传统的春节游戏之一是踩高跷。
高跷是一种木制器具,两人一组,一人扛高跷,另一人跳跃在高跷上。
踩高跷不仅考验参与者的平衡感和协调性,还需要相互配合,以防止摔倒。
这项游戏娱乐性强,既能展现个人的技艺,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被吉林人们视为春节期间欢乐时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打围棋春节期间,吉林人们还喜欢打围棋。
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智力游戏,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和艺术享受。
吉林作为围棋的重要发源地,围棋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以通过打围棋来锻炼思维、提升智力、增强对弈技巧。
春节期间的家庭围棋比赛更是倍增了游戏的乐趣,为亲戚朋友之间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欢乐。
三、耍空竹耍空竹是吉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民俗游戏。
空竹是由一个竹顶和两个竹盘组成的。
玩耍空竹需要技巧和耐心,通过运用手腕和身体的协调动作,使竹盘高速旋转并保持平衡。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各种花样的耍法,如抛空竹、穿空竹等。
耍空竹不仅能锻炼参与者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展示个人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在吉林的春节庆祝活动中,耍空竹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游戏。
四、拔河比赛拔河比赛是一项既考验体力又考验团队合作的传统民俗游戏。
两队人马分别站在拔河绳的两端,通过协作拉拔绳子,试图将对方队伍拉过中线。
这是一项充满激烈竞争和团队精神的游戏,能够增进参与者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同时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
在春节期间,吉林的村庄和社区经常举行拔河比赛,为节日增添了热闹与欢乐。
五、舞龙灯舞龙灯是吉林地区春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游戏之一。
舞龙是通过人们手持长长的龙身,在节奏鲜明的鼓乐声中起舞,模仿龙的游动动作,给人们带来瑰丽而欢快的视觉享受。
吉林民俗介绍短文
吉林民俗介绍短文
吉林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东北的冬天十分寒冷,每年都会下大雪,所以人们又称吉林为“冰城”。
吉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满族文化。
满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
在清朝时期,满族人就已经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清朝统治时期,他们和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清朝后期,满族人开始和汉族通婚,也逐渐接受了汉文化。
满族人十分重视自己的文化,在他们看来,只有接受汉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满族人十分喜欢武术和各种体育运动。
比如:摔跤、射箭、滑冰等等。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吉林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满族姑娘出嫁的时候必须带上一些糕点作为礼物送给新娘家。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使女儿受到婆家人的欢迎和尊重就把糕点作为礼品送给姑娘。
而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对女性的尊重与关怀,也是一种习俗。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这种习俗!
吉林还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包饺子。
—— 1 —1 —。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
1. 民间艺术:包括龙灯舞、锣鼓队、民间剪纸等。
2. 传统民俗:包括吉林杂技、锣鼓表演、祭祀仪式等。
3. 传统音乐:包括二胡、竖笛、笛子等各具特色的传统音乐乐器。
4. 传统舞蹈:包括锦绣大地舞蹈、舞龙、舞狮等。
5. 传统戏剧:包括吉林京剧、滑县大鼓等。
6. 传统体育:包括蹴鞠、太极拳、刺杆等传统体育项目。
7. 传统手工艺:包括吉林金龙鹧鸪、剪纸、民间刺绣等。
8. 传统美食:包括东北大米饭、酱猪蹄、松子鱼等。
9. 传统医学:包括东北民间草药治疗、中医针灸等。
以上仅为部分列举,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其他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吉林市的独特文化魅力和历史传承。
吉林地区春节民俗文化研究
吉林地区春节民俗文化研究吉林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其中,春节被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琳琅满目,反映出了这一地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吉林地区春节民俗文化展开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节日庆典。
一、节日起源吉林地区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吉林地区的居民普遍奉行汉族的农历传统,春节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便成为了集体庆祝的日子。
古人们相信春节能驱走邪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因此,春节在吉林地区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春节民俗活动1. 年夜饭:年夜饭是吉林地区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菜肴。
吉林地区的年夜饭以独特的地方风味为主,如“锅福饺子”、“跳水鱼”和“东北大板鸭”等。
年夜饭旨在让家人们团结和谐,共享天伦之乐。
2. 贴对联:春节期间,吉林地区的房屋门口常常贴上对联,其中一副写有“迎春接福”、“年年有余”,另一副则写有“和气生财”、“ 阖家欢乐”等祝福语。
这些对联寓意着吉祥和幸福,也彰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愿。
3.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
人们身着狮子和龙的装束,以热烈而狂热的舞姿表演,吸引着无数观众。
舞狮舞龙不仅增添了节日喜庆氛围,同时也被认为能驱走邪灵,给人们带来好运。
4. 红包:在吉林地区,给小孩子们发放红包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红包通常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给孩子们送去好运和祝福。
红包也被视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关心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5. 庙会:吉林地区春节期间还举行各种庙会活动,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观看传统表演,还可以参与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庙会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最热闹、最有趣的活动之一,也是人们相互交流和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文化传承和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吉林地区春节的民俗文化,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经常举办相关活动。
吉林的民俗文化作文
吉林的民俗文化作文
在吉林,有一种独特的风俗文化——祭灶,也叫祭灶王。
祭灶王,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
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祭品,把它供在厨房内,以求来年全家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祭完灶王,就该到了吃小年的时候——小年前后各一天。
小年那天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挂上一张大红灯笼。
这是为什么呢?据说,这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吧玉皇大帝给汇报工作的事说出来。
这就叫“祭灶”。
祭灶完了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了。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晚上要供上三天香、三碗酒、三盘菜。
除夕那天还要吃团圆饭。
除夕这天晚上还要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
在贴对联的时候,要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在挂灯笼的时候,要把灯笼挂在墙上;放鞭炮的时候,要把鞭炮挂在门上、树上或者是地下。
等这些事都做完了以后,就到了大年初一了。
—— 1 —1 —。
吉林的风俗
吉林的风俗
吉林省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其本土风俗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内涵,吸引着人们对这里的探索和欣赏。
这里的人们保留了悠久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赋予了这里文化底蕴的特殊性。
一年四季,吉林各地都有传统的节日以及风俗仪式。
例如有“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这个节日品尝特色美食,比如汤圆和粽子,还会
有龙舟竞渡的活动,甚至还有把香草放在街头,希望祈求抗疫。
另外,还有“中秋节”,当晚一家人会一起聚餐,赏月,并分享月饼;小孩
子们会给家人准备小礼物,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支持。
在农历正月十五的时候,会有一场灯笼文化节日,人们会手拿各种美丽的灯笼,在夜里点燃它们,以此祈求丰收所带来的佳音。
吉林还有流传下来的传统名族文化活动。
比如在夏季,会有“蒙古族胡马节”,人们会在田间地头到处跑,穿着最时尚的服装,比赛
坐骑着胡马,参加各种歌舞活动,感受多元文化的特色;另外,还有“辽宁臭豆腐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尝试这种特色的口味,欣
赏传统的民俗表演,保留民族的文化传承。
吉林的文化在深厚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变化着。
如今,传统的节日仪式和风俗习惯仍然保留着,不仅是人们凝聚的文化符号,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吉林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深厚而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 1 -。
吉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
吉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吉林地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明珠,也有着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吉林地区的人们传承着古老的风俗,用独特的方式欢度春节。
一、辽源龙灯舞辽源市是吉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春节期间,辽源的民众会举行盛大的龙灯舞活动。
这项活动起源于明代,如今已经传承至今。
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辽源街头巷尾,一条巨大的龙灯从街头飘动起舞,众多百姓载歌载舞,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享受着传统的视觉盛宴。
这种形式独特的表演不仅展示了吉林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长春烧烤在吉林地区的春节期间,长春市的街头巷尾弥漫着诱人的烧烤香味。
长春烧烤作为当地人最喜欢的美食之一,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烤羊肉串、烤猪蹄、烤牛肉等各种肉食品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长春烧烤不仅口感十分美味,而且价格实惠,成为了吉林地区春节期间人们最热衷的美食选择之一。
三、吉林冰灯艺术节吉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因此冰雪资源丰富。
每年的春节期间,吉林地区举办盛大的冰灯艺术节,吸引了大量游客。
吉林冰灯艺术节的冰灯造型别致、瑰丽多姿,精湛的工艺和灯光的照射下,美得令人目不暇接。
无论是巨型的冰瀑、冰雪城堡还是各种动物造型的冰灯,都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
在冰雪中漫步,感受着寒冷中不一样的艺术美,是吉林人民的独特传统。
四、松花江冰钓吉林地区位于松花江流域,作为我国最长的内河之一,松花江冬季结冰成为了吉林地区独特的冰上活动场所。
春节期间,吉林人民会在冰上搭盖棚子,准备渔具,享受冰钓的乐趣。
松花江冰钓不仅考验钓友的耐心和智慧,还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江河冰景。
而且,钓到的鱼还可以直接进行现场烧烤,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满足感。
五、家庭合唱团聚吉林地区春节期间,最温馨的一幕莫过于家庭合唱团聚。
“过年不唱歌,过年不团圆”,吉林人民将合唱视为一种传统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家庭成员一起唱歌。
吉林市民俗
丰富多彩的吉林市民俗吉林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而且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吉林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原名“吉林乌拉”,系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因此吉林市又名江城。
吉林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民风民俗与大部分东北城市类似。
同时,吉境内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满族、朝鲜族最多,其中满族人口约23万,居全市少数民族之首。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为明代女真扈伦部的“乌拉国”所在地,被誉为“中国满族第一镇。
这也使得吉林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满族、朝鲜族的民俗特点随处可见。
民以食为天。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饮食方面。
“吉菜”植根于吉林这块黑土地,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吉林是满族的兴盛之地,在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吉菜自然也继承的满族人的饮食习俗。
满族定居于长白山、松花江一带,喜食猪肉,善狩猎、喜食野味,于是就有了以熊掌、鹿肉等山珍野味为原料烹制出来的“兰花熊掌”、“烧烤鹿肉”、“白肉血肠”等佳肴。
17-19世纪,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大力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饮食文化,使满族饮食文化大大丰富起来,“吉菜”才初具规模。
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挖掘、创新、推广,吉菜逐渐地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现于世人面前。
比较家常的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小鸡炖蘑菇、东北大拉皮、川白肉、猪肉炖粉条、灌血肠、当然还有伴随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排骨炖酸菜。
总的特点就是炖菜居多,因为这里冬季气候寒冷,温度低,吃上一锅热乎的汤菜是妙不可言的。
此外,在以前没有大棚来种植蔬菜的时候,冬天基本吃不到别的蔬菜,只有在秋天,家家户户都会买上许多许多、足够吃上整个冬天的土豆、白菜等耐储存的蔬菜,而且基本这就是冬天人们的主要食物了。
在东北,冬天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腌酸菜,即将大白菜放到缸中发酵,形成一种特有的酸味,这时便可以炒着吃,或是炖排骨、粉条等,风味独特。
到现在,即使住了楼房,有些老人也会在走廊里放上酸菜缸,腌上几十斤的酸菜,而年轻人大多数会选择直接买现成的,省时省力。
家乡的民风民俗(资料)
家乡的民风民俗(资料)家乡的民风民俗(吉林)传说故事:《天池与七仙女》古时候,东海龙王出宫巡游。
这一天,龙王巡游到圆心湖,发现湖边有许多闪闪放光的水珠,龙王就让随从捧起来,放在手心里,这水珠就象珍珠一般。
龙王喜爱地看了又看,尝了又尝,这水珠甜丝丝的,清香可口。
从此,龙王就管这水珠叫珍珠水。
龙王回到龙宫,一心要寻找这种珍珠水源,就下了一道命令,让鱼兵虾将,到四海去寻找。
鱼兵虾将跑遍了五湖四海,也没找到,就回报了龙王。
但龙王还是不甘心,又下了一道命令,让鱼兵虾将继续寻找。
龙王的鱼兵虾将终于在东北角的偏僻地方,找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长白山。
从远处望,高山顶上有一池清清的水。
珍珠水就是从这座深山大谷里淌出来的。
龙王知道了珍珠水打哪儿来,就上书给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十分高兴,把长白山顶上的这个池封为天池。
天池里有珍珠水的喜讯很快就在天宫里传开了。
这一天早晨,南天门“哗啦”一声开了,从门里出来七个穿着彩衣的仙女。
她们驾着彩云来到了长白山的天池。
湛蓝湛蓝的天池水面上,印出了七个美丽俊俏的仙女。
她们观看了天池四周的美丽景致,就脱去了彩衣,下到天池里去洗澡。
仙女在天池里游来游去。
突然,有个仙女一不小心喝进了一口天池水,觉得这水真是香甜清爽。
她想:如果让这水流下山去,让世上的人都喝到天池水,那有多好~她向姐妹们说明了想法,大家都很赞同。
于是,七个美丽的仙女就用七把木勺舀起天池水,往北边一泼,这勺水经过龙门直流下山崖,变成瀑布,曲曲弯弯地流进了松林。
春天松树花飘落到水面,飘飘荡荡顺水流下山去,后来人们给它起名叫松花江。
仙女们又舀水往东边一泼,水刚刚流下就被耸立的山峰挡住了去路,这股水就调头顺着石缝流下去,流啊流啊,流了很长一段路,才从山谷里涌出地面,继续向东流去,人们给这条江起名为图门江。
仙女们又舀水向西南泼去,一直流到大海里,人们给它起名为鸭绿江。
从那时起,长白山天池孕育了三条大江——松花江、图门江和鸭绿江。
这三条大江浩浩荡荡地向北、东、西三个方向流淌,多少年来,一直滋润着肥沃的土地,也哺育了这块土地上的成千上万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吉林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2010年第10期
吉林省是地处边疆的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全省有48个少数民族,人口245.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5%。
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占较大比例。
各民族在饮食、居住、婚嫁、丧葬、节庆、娱乐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朝鲜族作为两大少数民族,风俗民情具有代表性。
民俗吉林之朝鲜族风俗习惯
中国的朝鲜族有200余万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其中吉林省占60%以上。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
朝鲜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是物质生活比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
他们长期以垦荒为业,为开发培植我国高寒水稻,种植东北优质大米做出了贡献。
朝鲜族的歌舞蛮声全国。
朝鲜族人酷爱体育,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特别是尊老爱幼的美德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乐观的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
朝鲜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喜载歌载舞,他们的农乐舞、龙鼓舞、婚礼舞、刀舞和槌衣舞倍受青睐。
在大力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民族工艺品,如绘画、雕刻、草编、剪纸等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浓厚的东北风格。
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
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
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永吉县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已被辟为旅游景点。
主要旅游活动有:村民与游客共同歌舞联欢;到村民家中参观民族生活习俗;在具有民族特点的火炕上品尝朝鲜族风味餐。
朝鲜族的米饭、米酒、打糕、冷面、小咸菜、山野菜、狗肉全席等风味饮食和充满热情的招待令游客留连忘返。
像我们印象中的一样,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极有特色。
年轻女子往往穿着质地华贵、色彩艳丽的长衣裙,中年女子也一样身着漂亮的长筒裙,只是颜色以素色为主;男子则喜穿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多穿长袍,儿童也着长裙,并在衣裙的袖口处配上七彩缎,色彩明亮。
朝鲜族的房子都以木搭架、屋顶四面坡用谷草或稻草、瓦片覆盖,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
现在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
朝鲜族婚礼仪式隆重,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两次举行。
朝鲜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盛行,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究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
朝鲜族有独特的家庭节日,如回甲节(六十周岁生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民俗吉林之满族风俗习惯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
其中以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居住的满族人口为最多。
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其中以萨满教仪式和婚礼最具代表性。
满族的萨满教风格独特,他们信奉水貂,尊奉“信神则在,不信不怪”。
此外,满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人们能歌善舞,哈拉巴舞和笊蓠舞独具特色。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
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娶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
全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
无论是哪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
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杆、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
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
新娘不分什么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制的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
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摘自天天旅游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