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1.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1.力优秀教学案例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熟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掌握力的图示表示方法。
2.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受并认识弹力、摩擦力等常见类型的力。
3.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物体的重力,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等。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弹力”、“摩擦力”等。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3.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4.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动态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4.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力状态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力的概念。
2.利用实验和互动,让学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理解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图示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3.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第1节)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24节)3.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第5节)4. 相互作用力(第6节)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

3.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二力平衡。

4. 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能够判断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判断,二力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用力拉扯弹簧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

3. 学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

4.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讲解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概念、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

6.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8. 作业设计:(1)请用一句话描述力的概念。

(2)请列举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并解释。

(3)请简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

(4)请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力的单位——牛顿,以及牛顿的生平事迹。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来看教学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7. 1力【学目】1.通活和生活感觉力的作用成效,理解力的看法和知道力的位。

2.知道力的三因素,会用力的表示表示力。

3.知道物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能解相关象。

要点点:1.力的表示画法。

2.依据物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解相关象。

学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成效学指:本 P2、 P3 文字内容和插,基本看法、定用笔做上号,能用心的两种作用成效。

【自学】1.我常通力的作用成效来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生改,明:力可以使物体生形。

2.力是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最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力的位是牛,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蛋所用的力大是__1__N。

【合作研究】教巡指一、演示 P3 后同学回答以下:1.由甲和乙你看到小球的状生怎的化?答: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快,乙小球的运方向改了。

2.什么会生些化?答:因遇到力的作用。

二、 1. 用磁凑近一挂起来的小球( 不要接触) 。

察到的象:小球会 ( “会”或“不会”) 被磁吸引。

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 “有”或“没有” ) 力的作用。

2.下边的两物体必定有力的作用?察下,能明甲乙两物体必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互相接触的物体在什么状况下才会生力的作用?【展现交流】教掌握状况【精点】1.力的作用成效是:①力能使物体生形,②力可以改物体的运状。

2.物体运状的改包含速度大小的改和运方向的改。

3.力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的推、拉、提、⋯⋯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互相接触的物体不必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互相。

5.不互相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即】1.一个物体做匀速周运方向不停生改,从空中自由着落的物体运速度大小生改。

2.以下关于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A.一个物体就能生力的作用B.有施力物体就必定有受力物体C.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不行能有力的作用D.相互直接接触的物体之必定有力的作用学内容二:力的三因素和力的表示学指:本 P4 文字内容和插,基本看法、定用笔做上号,熟力的三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力的合成或分解问题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及时复习、总结所学知识。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实现共同进步。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翻转课堂、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7.1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向学生介绍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3. 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介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介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力的单位:向学生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方式,能够对各种力进行分类。

3. 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5. 让学生掌握力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力的小球与墙壁碰撞的情景,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定义:向学生讲解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向学生讲解按性质分类和按效果分类两种力的分类方式。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讲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6. 讲解力的单位:向学生讲解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

7. 例题讲解:运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并讲解相关原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单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力、压力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力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拉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每组给出自己的例子和解释。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完成。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会变长。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3)物体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2.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另一个力为15N,第三个力最大值为20N,求物体可能的平衡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重力》。

教材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比值约为9.8N/kg,表示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方向,能用重锤线判断重力方向。

4. 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方向。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线、质量不同的物体。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物体、尺子、重锤线)、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重力箭头,引导学生思考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什么力。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强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作用点:教师出示质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重心到物体底部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4. 重力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用重锤线验证重力方向,让学生观察重锤线总是指向地心。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师出示质量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弹簧秤测量重力,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6.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惯性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2. 理解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掌握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4.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复习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按性质分,有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4.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G=mg。

5.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f=μN。

6. 复习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 复习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讲解惯性的应用,如刹车、投掷等。

9.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跳远、拍打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即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 力的表示:向学生介绍力的表示方法,即力的图示,包括箭头表示法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向学生介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向学生介绍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力的术语。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力的图示。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对物体的影响。

4.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图示模型、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器材。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思考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2. 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3. 力的表示:讲解力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绘制力的图示。

4. 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演示器材,向学生展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

5.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例题讲解:选取适当的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和思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表示方法、作用效果、相互性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中是否存在力的作用,并解释原因。

(1)抛出的篮球在空中飞行。

(2)拉紧的弓箭。

(3)放在桌面上的书本。

2. 答案:(1)存在力的作用,篮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2)存在力的作用,弓箭受到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照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4. 力的表示: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力的合成和分解: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和;反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差。

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掌握力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学会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计量单位、力的表示方法。

2. 难点: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合成和分解图示、实际例子道具。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讲解力的分类:按照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按照效果分为动力和阻力。

3. 讲解力的计量单位:牛顿,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4.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和;反方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差。

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计量单位、表示方法、合成和分解。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力的合力。

(1)一个5N的力和一个3N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本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工具。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绳子,橡皮筋。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示例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完成学生实验手册上的相关实验。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将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将被测物体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3)学生实验手册上的相关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1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1力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了解力的单位。

3.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够运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扯、推动等。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举例说明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示例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4.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介绍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5. 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示例说明力的相互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表示:符号“F”,单位牛顿(N)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概念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力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请写出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2. 答案:(1)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例如:拉扯、推动、挤压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例如:用力拉伸弹簧,弹簧发生形变;用力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同步教学设计)我设计的这节幼儿园物理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存在,并初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绳子、木块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例子,如扔纸飞机,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受力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展示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4. 实践:让学生分组,用气球、绳子、木块等教具,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 练习:让学生用白纸和笔,画出自己实验中观察到的力的作用情况。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作用。

2.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索力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对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力的存在,并能够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作用。

同时,也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描述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物理课时,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根据性质不同,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义、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摩擦力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效果,结合PPT和讲义,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力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力的理解。

4. 练习: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答案: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和练习,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力的合成和分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力的作用机制的关键,也是物理概念和物理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是理解力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班级:组名:姓名:时间:一、知识梳理与考题解读(一)对于力1.如何判断物体遇到力的作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也就是力产奏成效时,能够判断物体遇到了力的作用。

( 1)从静止变成运动,或从运动变成静止;运动状态改变(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

例 1、下边左 3各图能够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右2图说了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2.想想:这两幅图说明的物理问题?( 1)用大小同样的力压、拉弹簧:力的作用成效与力的方向相关。

( 2)推同一个门,为何儿童感觉轻松,大人感觉费劲?力的作用成效与力的作用点相关。

3.想想: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道理?例 2、以下对于力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必定要接触例 3、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行进的动力是(D)。

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 .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例 4、如下图,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互相作用的是(A)。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电灯遇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D.电灯遇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例 5、一个铅球重 30 N ,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的表示图。

答案:(二)弹力例 6、以下图中,所表现的力不是弹力的是(C)。

例 7、以下几种丈量工具中,哪一种是用来丈量力的大小的工具(B)。

A.刻度尺B.弹簧测力计C.天平D.温度计例 8、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以下注意事项中错误的选项是(B)。

A.使用前一定检查指针能否指在零刻线上B.在太空运转的飞船中不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可以与外壳摩擦D.丈量力的大小不可以高出丈量范围(三)重力1、质量与重力的差别和联系:物理量质量重力观点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方向无方向竖直向下区地点对大质量不随地点的改变而改变重力随纬度和高度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重力纬小的影响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地址,物体的重力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新人教版7.1 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演示P3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见的推、拉、提、压……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间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相互挤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

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绘制力的示意图
1、在物理学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从力的__________沿__________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内,力越大,线段应越__________。

2、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__________、______。

3、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_________都表示出来。

因此,力的示意图既能表示力的作用点、方向,同时还可以表示力的___________。

任务四:认识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
1、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施加力的物体叫_________,受到力的物体叫_________
2、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_______________。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二、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探究解决下面问题,并将组内合作探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们。

1、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1)看课本图7.1—2中甲、乙图例,用所示的器材做实验甲和乙。

实验结束后,组内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所吸引,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甲实验中,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放的磁铁吸引,速度_____。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运动方向垂直位置放置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_____,偏向_________方向运动。

2.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______,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_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
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力的______________也影响力的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

(4)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 l=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两张图是()
A.图(a)和(b)B.图(a)和(c)C.图(a)和(d)D.图(b)和(d)
3、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实验:向上提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
(3)看课文图7.1—5甲乙图例,动手操作甲、乙实验。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A组
1、人推车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车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若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 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托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_____。

3、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
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__________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地能产生作用力.
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

(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__________。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___________。

8、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9、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

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10、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
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11、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B组
1、当我们观察物体发生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

2、如图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有关。

3、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_______对_____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_______对________施力的结果。

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
B.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
C.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
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
5、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6、挂在竖直墙上的球受到拉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拉力。

第一节力
三、梯度训练
A组
1.人车人车
2.牛 1N
3.大小方向作用点
4. C
5.水相互的
6. C
7.(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使物体发生形变
8. D
9. 形变运动状态
10. D
11.略
B组
1.形变运动状态
2. 力的作用点
3. 脚足球足球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B
5. B
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