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解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紫外光谱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紫外光谱习题及答案

紫外光谱习题1. 下列化合物对近紫外光能产生那些电子跃迁?在紫外光谱中有哪何种吸收带?(1)CH 3CH 2CHCH 2Cl (2)CH 2CHOCH 3(3)(4)(5)O (6)CH 3CCH 2COCH 2CH 3(7)ClCH 2CH2=CH CC 2H5解:紫外吸收在200-400nm 区域,且有共轭结构(1)无共轭结构,无吸收锋 (2)共轭结构,无吸收峰(3)有π→π*跃迁,产生K 带和B 带吸收(4)有π→π*跃迁和n →π*跃迁,产生K 带、R 带和B 带吸收(5)有π→π*跃迁,产生K 带和B 带吸收(6)有n →π*跃迁,产生R 带,产生烯醇式互变异构体时,还有K 带吸收(7)有π→π*跃迁和n →π*跃迁,产生K 带和R 带吸收2、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的大小(k 带)(1) a. CH 3(CH 2)5CH 3 b.(CH 3)2C=CH-CH 2 =C (CH 3)2 c.CH 2 CH-CH=CH 2(2) a. c.(3) b. c.OH NH 2 CH=CH 2 O O O CH解:(1)有共轭结构时,紫外吸收波长增大;双键是助色基团,使紫外吸收波长增大,则:c > b > a(2)有共轭时结构时,λ环内共轭>λ环外共轭, 甲基可以增大紫外吸收波长,则:a > c > b(3)有共轭时结构时,λ环内共轭>λ环外共轭, 甲基可以增大紫外吸收波长,则:a > c > b3、用有关经验公式计算下列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max=基本值)+25(5个烷基取代)+5(1个环外双键)=283 nm答:λmax=214(基本值)+20(4个烷基取代)+10(2个环外双键)=244 nm(3)答:λmax=253(基本值)+20(4个烷基取代)=273 nm(4)答:λmax= 215(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25 nm(5) 答:λmax=202(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4(2个烷基β取代)+10(2个环外双键=246nmCH 2 =C C O C H 3CH 3(6)答:λmax=215(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4(2个烷基β取代)=249 nm(7)答:λmax=215(基本值)+18(1个烷基γ取代)+36(2个烷基δ取代)+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99 nm(8)答:无共轭结构,故无吸收(9)答:λmax=208(基本值)+60(1个N(CH 3)2取代)=268 nm(10)答:λmax=246(基本值)+7(1个邻位-OH 取代)+3(1个间位-CH 3取代)=256 nm(11)答:λmax=230(基本值)+25(1个对位-OH 取代)=255 nm4、能否用紫外光谱区分下列化合物?如何区分?(1)a 、 C O CH 3O C O OHCHN CH 3CH 3 C O OH OH C H 3答:λmax=217(基本值)+15(3个烷基取代)=232 nmb 、答:λmax=217(基本值)+20(4个烷基取代)+5(1个环外双键)=242 nm(2)a答:λmax=214(基本值)+25(5个烷基取代)+10(2个环外双键)+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87 nmb 、答:λmax=253(基本值)+25(5个烷基取代)+15(3个环外双键)+60(延长2个共轭双键)=353 nm(3)a 、答:max=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12(1个烷基β取代)=237 nm b 、max=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4(2个烷基β取代)+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49 nmC OCH3a 、答:λmax=217(基本值)+30(1个环外双键)+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47 nm b 、答:max=(基本值)+30(1个β双-OR 取代)=247 nm5、异丙叉丙酮在3种溶剂中的n →π*跃迁的吸收波长如下:计算异丙叉丙酮在水中和乙醇中氢键强度。

《波谱分析》课后练习

《波谱分析》课后练习

第一章绪论1、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光速3.0×1010cm/s)(1)波长588.9nm(2)波数400cm-1(3)频率2.5×1013Hz(4)波长300nm2、阐述波谱的产生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1)σ→σ*(2)π→π*(3)n→σ*(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2)(3)(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1)(2)(3)(4)二、解答及解析题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2014秋药学学习中心:衢州学习中心—————————————————————————————第一章紫外光谱一、简答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答:有n电子和π电子。

能够发生n→π*跃迁。

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

能产生R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答:(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答:B、C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

(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

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

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π*跃迁及π→π*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答:对n→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

而π→π*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某酮类化合物λ=305nm,其λEtOH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变动到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

化合物当中应当是π→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回答下列问题:1.C—H,C—Cl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答:由于CL原子比H原子极性要大,C—CL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因此C—CL键的吸收峰比较强。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波谱解析》试题册开卷()闭卷()考试时长:120分钟使用班级:命题教师:主任签字:注意事项一、考生参加考试须带学生证或身份证,并按照监考教师指定座位就坐。

二、闭卷考试,书本、参考资料、书包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律放到考场指定位置。

三、考生必须在发放的专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草稿纸、自行携带的答题纸上答题无效。

四、考生须遵守《西安培华学院考场规则》,有考场违纪或作弊行为者,按相应规定严肃处理。

五、开考30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入场;开考3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发色团2、非红外活性振动3、费米共振4、相关锋5、饱和6、屏蔽效应7、磁等同核8、化学位移9、相对丰度10、麦氏重排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A 频率B 波长C 周期D 强度2、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3、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4、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5、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C、n→σ﹡D、n→π﹡6、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B、甲醇C、乙醇D、正已烷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C、D、8、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B、νC-HC、δas CHD、δs CH9、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10、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A 烷烃B 烯烃C 芳烃D炔烃11、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A K带B R带C B带D E2带12、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导效应所致B. 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C. 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 杂化效应所致1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14、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A 气体状态B 固体状态C 固体, 液体状态D 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15、下面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A. CH3CH2ClB. CH3CH2OHC. CH3CH3D. CH3CH(CH3)216、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A C8H10N2OB C8H12N3C C9H12NOD C4H4N17、EI-MS表示()A电子轰击质谱B化学电离质谱C 电喷雾质谱D 激光解析质谱18、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A 分子离子峰B 基峰C亚稳离子峰D准分子离子峰19、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20、某有机物C8H8的不饱和度为()A 、4 B、5 C、6 D、7三、问答题:(共28分)(一)简述核磁共振中什么叫弛豫,分哪几类?8分(二)简述质谱中什么是分子离子锋,什么是碎片离子锋?10分(三)红外光谱产生的几个条件是什么,并说明为什么化合物的实际红外谱图中吸收峰数少于理论数?10分四、计算题:(共12分)安络血的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ml含0.4962mg的溶液,盛于1cm吸收池中,在max为355nm处测得A值为0.557,试求安络血的1%cm1E及值?12分4%113%11%111065.21123102361011231104962.0557.0--⨯=⨯===⨯⨯===cm cm cm E M Cl A E Cl E A ε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波谱解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 闭卷() 考试时长:120 分钟使用班级: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10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0分) 1. 发色团答:在紫外光谱中,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叫发色团,它们能够产生π-π*或n-π*跃迁,从而能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单项选择题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Aσ→σ* > n→σ* > π→π* > n →π*Bπ→π* > n →π* >σ→σ* > n→σ*Cσ→σ* > n→σ* > > n →π*> π→π*Dπ→π* > n→π* > > n→σ*σ→σ*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A二个吸收带B三个吸收带C一个吸收带D没有吸收带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A没有影响B向短波方向移动C向长波方向移动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OCH3与与与与A BC D二、简答题1)发色团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2)助色团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答:向长波方向移动4)蓝移答:向短波方向移动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 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波谱解析1-4答案

波谱解析1-4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波谱解析1-4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波谱解析试题1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 2. 化学位移二、简答题: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314nm (lg=4.2),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B)(A)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A:B:五、归属下列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

(15)六、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4H14S,其氢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写出推导过程。

(15分)七、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ON,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并写出简单的推导过程。

波谱解析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从广义上讲,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和(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做发色团。

因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定范围是200~40Onm 的近紫外区, 故在紫外分析中,只有p-p* 和(或) n-p* 跃迁才有意义。

故从狭义上讲,凡具有π键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2. 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

实际工作中多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 ( 以磁场强度或相应的共振频率表示 ) 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1)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2)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3)其他方面的应用:几何构型的区别;立体构象的确定;分子互变异构与同分异构的确定。

第一章紫外光谱习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习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习题及答案紫外光谱习题1. 下列化合物对近紫外光能产生那些电子跃迁?在紫外光谱中有哪何种吸收带?(1)CH 3CH 2CHCH 2Cl (2)CH 2CHOCH 3 (3)(4) (5)O(6)CH 3CCH 2COCH 2CH 3 (7)ClCH 2CH 2=CH CC 2H 5解:紫外吸收在200-400nm 区域,且有共轭结构(1)无共轭结构,无吸收锋 (2)共轭结构,无吸收峰 (3)有π→π*跃迁,产生K 带和B 带吸收(4)有π→π*跃迁和n →π*跃迁,产生K 带、R 带和B 带吸收 (5)有π→π*跃迁,产生K 带和B 带吸收(6)有n →π*跃迁,产生R 带,产生烯醇式互变异构体时,还有K 带吸收 (7)有π→π*跃迁和n →π*跃迁,产生K 带和R 带吸收2、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的大小(k 带)(1) a. CH 3(CH 2)5CH 3 b.(CH 3)2C=CH-CH 2 =C (CH 3)2 c.CH 2CH-CH=CH 2OHNH 2CH=CHCH OCH=CH 2O OOCH(2) a. c.(3)O解:(1)有共轭结构时,紫外吸收波长增大;双键是助色基团,使紫外吸收波长增大,则:c> b> a(2)有共轭时结构时,λ环内共轭>λ环外共轭,甲基可以增大紫外吸收波长,则:a> c> b(3)有共轭时结构时,λ环内共轭>λ环外共轭,甲基可以增大紫外吸收波长,则:a> c> b3、用有关经验公式计算下列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答:max=253(基本值)+25(5个烷基取代)+5(1个环外双键)=283 nm答:λmax=214(基本值)+20(4个烷基取代)+10(2个环外双键)=244 nm(3)答:λmax=253(基本值)+20(4个烷基取代)=273 nm (4)答:λmax= 215(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25 nm(5)答:λmax=202(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4(2个烷基β取代)+10(2个环外双键=246 nm(6)答:λmax=215(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4(2个烷基β取代)=249nm (7)答:λmax=215(基本值)+18(1个烷基γ取代)+36(2个烷基δ取代)+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99 nm(8)答:无共轭结构,故无吸收(9)答:λmax=208(基本值)+60(1个N(CH 3)2取代)=268 nm (10)CH 2 =C C OCH 3CH 3 C O CH 3C O OHCH NCH 3 CH 3答:λmax=246(基本值)+7(1个邻位-OH 取代)+3(1个间位-CH 3取代)=256 nm (11)答:λmax=230(基本值)+25(1个对位-OH 取代)=255 nm4、能否用紫外光谱区分下列化合物?如何区分? (1) a 、 答:λmax=217(基本值)+15(3个烷基取代)=232 nm b 、答:λmax=217(基本值)+20(4个烷基取代)+5(1个环外双键)=242 nm (2) a 、答:λmax=214(基本值)+25(5个烷基取代)+10(2个环外双键)+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87 nmb 、3C O OH CH 3答:λmax=253(基本值)+25(5个烷基取代)+15(3个环外双键)+60(延长2个共轭双键)=353 nm(3) a 、答: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12(1个烷基β取代)=237 nm b 、基本值)+10(1个烷基α取代)+24(2个烷基β取代)+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49 nm(4) a 、答:λmax=217(基本值)+30(1个环外双键)+30(延长1个共轭双键)=247 nm b 、答:(基本值)+30(1个β双-OR 取代)=247 nmC O O CH3 OO OC OOCH 2 CH 3 C O OH5、异丙叉丙酮在3种溶剂中的n→π*跃迁的吸收波长如下:计算异丙叉丙酮在水中和乙醇中氢键强度。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第⼀章紫外光谱⼀、名词解释1、助⾊团:有n电⼦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团:分⼦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向移动,强度增加,增⾊作⽤.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向移动,减⾊作⽤.5、增⾊作⽤: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6、减⾊作⽤: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选择题1、不是助⾊团的是:DA、-B、-C、-D、32-2、所需电⼦能量最⼩的电⼦跃迁是:DA、σ→σ*B、 n →σ*C、π→π*D、 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吸收⽆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ε表⽰,当ε=5000~10000时,表⽰峰带:BA、很强吸收B、强吸收C、中强吸收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 4-200B、200-300C、200-400D、300-400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在230~270之间,中⼼为254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是由外层价电⼦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B、波长短C、电⼦能级差⼤D、电⼦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吸收波长最⼤:AA、⽔B、⼄醇C、甲醇D、正⼰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吸收的是:AA、 B、 C、 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值最⼤的是:A(b)A、 B、 C、 D、12、频率()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670.7B、670.7µC、670.7D、670.7m13、化合物中,下⾯哪⼀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 AA、σ→σ*B、π→π*C、n→σ*D、n→π*第⼆章红外光谱⼀、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选择题(只有⼀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的⾃由度为:AA:35 B: 36 C: 35 D: 362、⾮线性分⼦的⾃由度为:BA:35 B: 36 C: 35 D: 363、下列化合物的ν的频率最⼤的是:DA B C D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图,其不应含有:DA:苯环 B:甲基 C:2 D:5、下列化合物的ν的频率最⼤的是:AA B C D6、亚甲⼆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氧基的δ特征强吸收峰为:A A: 925~9351 B:800~8251C: 955~9851 D:1005~1035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1有散⽽宽的峰,其可能为:AA:有机酸 B:醛 C:醇 D: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的是:C9、中三键的区域在:BA ~33001B 2260~22401C 2100~20001D 1475~1300110、偕三甲基(特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1 B15~30 1 C 20~301 D 301以上第三章核磁共振⼀、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旋-⾃旋驰豫和⾃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5、远程偶合6、⾃旋裂分7、⾃旋偶合8、核磁共振9、屏蔽常数101规律11、杨辉三⾓12、双共振13、效应14、⾃旋去偶15、两⾯⾓16、磁旋⽐17、位移试剂⼆、填空题1、1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 0~14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4.47×108B、4.47×107C、1.49×106D、1.49×1010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C、n→σ﹡D、n→π﹡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B、甲醇C、乙醇D、正已烷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B、νC-HC、δasCH D、δsCH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结体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A、–CH2CH3B、–OCH3C、–CH=CH2D、-CHO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诱导效应所致B、杂化效应所致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A、全去偶谱B、偏共振去偶谱C、门控去偶谱D、反门控去偶谱15、1J C-H的大小与该碳杂化轨道中S成分()A、成反比B、成正比C、变化无规律D、无关16、在质谱仪中当收集正离子的狭缝位置和加速电压固定时,若逐渐增加磁场强度H,对具有不同质荷比的正离子,其通过狭缝的顺序如何变化?()A、从大到小B、从小到大C、无规律D、不变17、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18、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A、1:1:1B、2:1:1C、1:2:1D、1:1:219、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值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产生的。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第一章 紫外光谱一、简答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1)及NHR3CHCHOCH 3CH 及CH 3CH CH2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A)入max =420 εmax =18600入max =438 εmax =22000入max =475 εmax =320003N NNNO HC32(CH )2N NNNO H C 32(CH )2232(CH )(CH )23NNNNO4.苯胺在λmax 处的εmax 为1430,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透光率为30%〔1cm 比色池〕,试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取多少克苯胺?二、分析比较1.指出以下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CH CH 32(A)(B)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跃迁及π→π*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3.试述对二烷基苯甲酸在下面一些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的区别:λ乙醚max =277nm εmax =20600λEtOH max =307nm εmax =19000NRRCOOHλHCl max =307nm εmax =970三、试答复以下各问题1.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max =305nm ,其λEtOH max =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2. 1,1二苯乙烯〔A 〕在环己烷中的UV 光谱与蒽〔B 〕的UV 光谱有相当大的区别。

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UV 光谱非常相似,见表1-5,而在稀硫酸中又与环己烷中的UV 光谱相同,试问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表1-1 化合物〔A 〕和〔B 〕在不同溶剂中的λma四.计算下述化合物的λmax :1. 计算以下化合物的λmax :2.计算全反式西红柿烯〔结构如下〕的λmax 及εmax :3.计算一叶萩碱在乙醇中的λmax :NOO4.计算以下化合物的λmax :(D)(C)(B)(A)2NH COOH3OH COCH O 33OOCH CH O五、结构判定1.由某挥发油中分得一种成分,其UVλhexane max =268nm,由其它方法初步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为A 或B ,试问可否用UV 光谱做出判断?(A)(B)2. 一化合物初步推断其结构不是A 就是B ,经测定UV λEtOH max =352nm,试问其结构为何?O O(A)(B)3. 2-〔环己-1-烯基〕-2-丙醇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处理,得到主要产物的分子式为C 9H 14,产物经纯化,测紫外光谱λmax =242nm (εmax =10100),推断这个主要产物的结构,并讨论其反应过程。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库及答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 ,OHB、 ,ClC、 ,SHD、 CHCH, 3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ζ?ζ*B、n ?ζ*C、π?π*D、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A、B、 UV吸收无加和性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ζ*跃迁要强10,100倍 C、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表示,当ε,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 maxmaxC、中强吸收D、弱吸收 A、很强吸收 B、强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A、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max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带 1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 B、 C、 D、b) 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A、 B、 C、 D、09药本一班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670.7nmB、670.7μC、670.7cmD、670.7m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 13A、ζ?ζ*B、π?π*C、n?ζ*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指纹区 78、相关峰、不饱和度 9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的频率最大的是,D C=CA B C D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苯环 B:甲基 C:-NH D:-OH 21 09药本一班5、下列化合物的ν的频率最大的是,A C=CA B C D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二氧基的δ特征强吸收峰为:A CH -1-1 A: 925~935cm B:800~825cm-1-1C: 955~985cm D:1005~1035cm-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 有机酸 B:醛 C:醇 D:醚 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 OO OORCRCRCRCFClRHADBCRCN9、中三键的IR区域在:B-1-1 A ~3300cm B 2260~2240cm-1 -1D 1475~1300cm C 2100~2000cm10、偕三甲基(特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1 -1 -1 -1 A 10~20 cmB15~30 cmC 20~30cmD 30cm以上第三章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9、屏蔽常数10.m+1规律2 09药本一班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NOE效应 13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 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 0~14 。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讲解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讲解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OHB、-ClC、-SHD、 CH3CH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σ→σ*B、 n →σ*C、π→π*D、 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 UV吸收无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很强吸收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 4-200nmB、200-300nmC、200-400nmD、300-400nm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 B、 C、 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A、 B、 C、 D、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σ→σ*B、π→π*C、n→σ*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 )A B C D答案:CH2CH2CH21651 1657 1678 1680O O1716 1745 1775 1810 OOCH2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苯环 B:甲基 C:-NH2 D:-OH5、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A B C D答案:1646 1611 1566 16411650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1,2亚甲二氧基苯:),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A:925~935cm-1B:800~825cm-1C:955~985cm-1D:1005~1035cm-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有机酸 B:醛 C:醇 D: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9、中三键的IR区域在:BA ~3300cm-1B 2260~2240cm-1C 2100~2000cm-1D 1475~1300cm-110、偕三甲基(叔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cm-1 B15~30 cm-1 C 20~30cm-1 D 30cm-1以上第三章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CRORACROHBCROFCROClC DC NR9、屏蔽常数10.m+1规律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13、NOE效应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 0~14 。

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答案_

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答案_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单项选择题1. 比拟以下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Aσ→σ* > n→σ* > π→π* > n →π*Bπ→π* > n →π* >σ→σ* > n→σ*Cσ→σ* > n→σ* > > n →π*> π→π*Dπ→π* > n→π* > > n→σ*σ→σ*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A二个吸收带B三个吸收带C一个吸收带D没有吸收带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A没有影响B向短波方向移动C向长波方向移动D引起精细构造的变化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二、简答题1〕发色团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构造2〕助色团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答:向长波方向移动4〕蓝移答:向短波方向移动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6〕举例说明溶剂效应对λmax的影响答:溶剂的极性越大,n →π*跃迁的能量增加,λmax向短波方向移动;溶剂的极性越大,π→π*跃迁的能量降低,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

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题答案_1002

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题答案_1002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单项选择题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Aσ→σ* > n→σ* > π→π* > n →π*Bπ→π* > n →π* >σ→σ* > n→σ*Cσ→σ* > n→σ* > > n →π*> π→π*Dπ→π* > n→π* > > n→σ*σ→σ*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A二个吸收带B三个吸收带C一个吸收带D没有吸收带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A没有影响B向短波方向移动C向长波方向移动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OCH3与与与与A BC D二、简答题1)发色团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2)助色团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答:向长波方向移动4)蓝移答:向短波方向移动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波谱解析 红外 紫外 质谱练习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 红外 紫外 质谱练习题及答案

紫外光谱练习题1.名词解释: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生色团/发色团(chromophore):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带的基团,C=C、C=O、C=S、-C≡N、-NO2、-C6H5等特征:不饱和基团,都有π电子,都能发生π→π*或n→π*跃迁。

助色团(auxochrome):本身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不产生吸收带,但与生色团相连后,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基团,-OH、-OR、-NH2、-NHR、-NR2、-SH、-Cl等特征:含有饱和杂原子,与生色团相连时,饱和杂原子上n电子影响相邻生色团的π轨道状态和能及大小,使吸收带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红移(red / barhochromic shift):指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紫移(blue / hypsochromicshifg):指吸收带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由于取代或溶剂等的改变,导致吸收峰位位移的同时,其吸收强度发生变化,增强的称增色(浓色)效应,减弱的称减色(淡色)效应。

2. 能否用紫外光谱鉴别下列化合物,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这两个化合物都为α,β-不饱和酮,且共轭链上的取代情况相同,烷基取代数都是3,无环内双烯、环外双键及延伸双键。

红外光谱练习题1.红外光谱谱图解析要点及注意事项。

解析要点:(1)详尽了解样品性质,包括样品的来源、理化性质、分子式、红外测定条件及所有仪器的分辨率等。

(2)计算分子的不饱和度(3)解析红外光谱时应先易后难,确定主要吸收峰,同时应兼顾峰位、峰形和强度。

(4)注意官能团的集中振动吸收峰的相互印证。

(5)注意区别和排除非样品谱带的干扰(如二氧化碳和水)(6)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与标准图谱对照或结合MS、NMR等技术综合解析)注意事项:(1)从高频开始,预测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基团,指纹区吸收来炎症(2) 不要期望能解出每一个峰(3) 要更多地信赖否定证据(某一区域吸收带不存在的信息比存在更有价值)(4) 反复核对图谱中符合某一结构的证据(5) 处理谱图的谱带强度要倍加小心(6) 研究不同制样技术,得到两张谱图中的任何一点变化(7) 用溶液法作谱时,**别不合适的洗手池造成的死区(8) 核对一起的标准化偏差并作必要的校正(9) 扣除样品介质产生的干扰吸收带2. 如何利用红外光谱鉴别R1CH=CHR2顺反异构体?答:可通过C-H 键的平面外弯曲震动吸收频率来判断3. 如何利用红外光谱确定苯环取代模式?苯环:1600、1500、1450cm -1处、两到三个峰苯环取代情况主要看700~900(强)单取代:~710和~750双强峰邻二取代:770~735强峰间二取代:900~860,810~750,720~680两到三个峰对二取代:860~800 强峰4. 如何利用红外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和炔烃?答:烷烃主要特征峰为233,,,CH s CH as CH H C δδδν-,其中νC-H 峰位一般接近3000cm -1又低于3000cm -1。

波谱解析习题

波谱解析习题

第一节:紫外光谱(UV)一、简答 (p36 1-3)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

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答:有n 电子和π电子。

能够发生n →π*跃迁。

从n 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

能产生R 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 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2)(1)及NHR3CHCHOCH 3CH 及CH 3CH CH2答:(1)的后者能发生n →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 →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A)入max =420 εmax =18600入max =438 εmax =22000入max =475 εmax =320003N NNNO HC32(CH )2N NNNO H C 32(CH )2232(CH )(CH )23NNNNO答:B 、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书里5-6)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CH CH 32(A)(B)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

(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

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

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π*跃迁及π→π*跃迁有何影响?答:对n→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

而π→π*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跃迁还是π→π*跃迁1.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max=305nm,其λEtOH 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引起的?(p37-7)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变动到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每章+答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每章+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OHB、-ClC、-SHD、CH3CH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σ→σ*B、n →σ*C、π→π*D、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UV吸收无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A、很强吸收B、强吸收C、中强吸收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4-200nmB、200-300nmC、200-400nmD、300-400nm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B、C、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A、B、C、D、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670.7nmB、670.7μC、670.7cmD、670.7m13、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A、σ→σ*B、π→π*C、n→σ*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DA B C D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 :苯环B :甲基C :-NH 2D :-OHA 苯环B 甲基C -NH2D -OH5、下列化合物的νC=C 的频率最大的是:AA B C D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A : 925~935cm -1B :800~825cm -1C : 955~985cm -1D :1005~1035cm -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 -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 : 有机酸B :醛C :醇D :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9、 中三键的IR 区域在:BA ~3300cm -1B 2260~2240cm -1C 2100~2000cm -1D 1475~1300cm -110、偕三甲基(特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cm -1 B15~30 cm -1 C 20~30cm -1 D 30cm -1以上第三章 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C R O R A C R O H B C R O F CR OClC DC N R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9、屏蔽常数10.m+1规律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13、NOE效应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0~14 。

波谱分析紫外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紫外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紫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紫外光谱分析中,常用于区分共轭双键和非共轭双键的波长范围是:A. 200-300 nmB. 300-400 nmC. 400-700 nmD. 700-1000 nm答案:A2. 在紫外光谱中,下列哪种基团的吸收波长最长?A. -OHB. -NH2C. -COOHD. -CHO答案:A3. 紫外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λmax)通常用来确定:A. 分子量B. 官能团C. 化学计量比D. 反应速率答案:B4. 紫外光谱分析中,下列哪种溶剂对紫外光的吸收最弱?A. 水B. 甲醇C. 己烷D. 乙醇答案:C5. 在紫外光谱分析中,下列哪种化合物的吸收曲线最宽?A. 饱和烃B. 单烯烃C. 共轭双烯烃D. 芳香烃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紫外光谱分析中,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时,最大吸收波长会向______移动。

答案:长波长2. 紫外光谱分析中,分子中存在芳香环时,最大吸收波长通常在______ nm附近。

答案:200-3003. 在紫外光谱分析中,溶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对紫外光的______。

答案:吸收4. 紫外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移动可以反映分子中______的变化。

答案:电子结构5. 紫外光谱分析中,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可以用来衡量其在特定波长下的______。

答案:吸收强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紫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紫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当紫外光照射到物质时,物质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通过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强度,可以绘制出紫外吸收光谱,从而分析物质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2. 描述紫外光谱分析中,溶剂选择的重要性。

答案:在紫外光谱分析中,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样品的溶解性和光谱的稳定性。

紫外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

紫外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

紫外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紫外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主要取决于分子中的哪种化学键?A. 碳氢键B. 碳氧键C. 碳氮键D. 碳碳键答案:C2. 紫外光谱中,哪个区域的吸收波长通常用于区分共轭系统?A. 200-300 nmB. 300-400 nmC. 400-500 nmD. 500-600 nm答案:A3. 紫外光谱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不会产生吸收?A. 芳香族化合物B. 含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C. 含有羰基的化合物D. 烷烃答案:D4.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溶剂对分析结果影响最小?A. 水B. 甲醇C. 乙醇D. 丙酮答案:D5.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摩尔吸收系数?A. 非共轭化合物B. 单共轭化合物C. 双共轭化合物D. 多共轭化合物答案:D6.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会产生红移现象?A. 含有羟基的化合物B. 含有氨基的化合物C. 含有羰基的化合物D. 含有卤素原子的化合物答案:D7.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会产生蓝移现象?A. 含有羟基的化合物B. 含有氨基的化合物C. 含有羰基的化合物D. 含有硫原子的化合物答案:A8.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斯特恩-沃尔默系数?A. 非共轭化合物B. 单共轭化合物C. 双共轭化合物D. 多共轭化合物答案:D9.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摩尔吸光度?A. 非共轭化合物B. 单共轭化合物C. 双共轭化合物D. 多共轭化合物答案:D10. 紫外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化合物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摩尔吸收系数?A. 非共轭化合物B. 单共轭化合物C. 双共轭化合物D. 多共轭化合物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紫外光谱分析中,最大吸收波长通常与分子中的________有关。

答案:化学键2. 紫外光谱分析中,共轭系统的存在会导致________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
1.
(1) 饱和化合物,吸收在远紫外区,故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峰;
(2) 结构可看成乙烯中引入了助色基团甲氧基,吸收波长红移,但吸收峰仍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无吸收峰;
(3) π→π*跃迁。

氨基为助色团,其孤对电子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E带和B带均发生红移,E1吸收位于远紫外区,E2带(230 nm)和B带(280 nm)处在近紫外区。

(4)取代基与苯环形成大的共轭体系,有π→π*跃迁;结构中含有羰基,有n→π*跃迁。

吸收带有K带、B带和R带;
(5) 取代基与苯环形成大的共轭体系,π→π*跃迁,主要吸收带为K带和B带;
(6) 羰基有n→π*跃迁,为R带吸收。

(该结构的烯醇异构体有K带和R带)
(7) 该结构为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有π→π*跃迁和n→π*跃迁,吸收带为K带和R带。

2.
(1) a为饱和烷烃,仅有σ→σ*跃迁,吸收位于远紫外;b有两个双键,但未共轭,吸收位于远紫外;c为共轭二烯,吸收在近紫外;所以最大吸收波长c>b>a;(2) a为同环共轭双烯,波长最大,c和b相比,结构中多了一个甲基,存在超共轭效应,吸收红移。

综上所述,a>c>b;
(3) a, c为共轭体系,吸收波长均高于b。

a和c相比,结构中拥有更多的取代甲基,存在超共轭效应,吸收红移。

综上所述,a>c>b;
3. (1)
同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53
4个烷基取代+ 4×5
2个环外双键+ 2×5
计算值283(nm)
(3)
(4)
(5)
(6)
骈环异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14 4个烷基取代+ 4×5
2个环外双键+ 2×5 计算值244(nm)
同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53 4个烷基取代+ 4×5 计算值273(nm)
直链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 1个烷基α取代+ 10 计算值225(nm)
五元环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02 1个烷基α取代+ 10
2个烷基β取代+12×2
2个环外双键+5×2 计算值246(nm)
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 1个烷基α取代+ 10
2个烷基β取代+12×2 计算值249(nm)
(7)
直链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
1个烷基γ取代+ 18
2个烷基δ取代+18×2
延长一个共轭双键+30
计算值299(nm)
(8)
无共轭结构,无K带吸收
(9)
烷基单取代羧酸(β)基本值208
β位N(CH3)2取代+ 60
计算值268(nm)
(10)
苯甲酰酮基本值246
1个邻位-OH取代+ 7
1个间位-CH3取代+3
计算值256(nm)
(11)
苯甲酸基本值230
1个对位-OH取代+ 25
计算值255(nm)
4.
(1)a.
非骈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17
3个烷基取代+ 3×5
计算值232(nm)
b.
非骈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17
4个烷基取代+ 4×5
1个环外双键+ 5
计算值242(nm) 综上所述,两种化合物可以用紫外光谱区分。

(2) a.
骈环异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14
5个烷基取代+ 5×5
3个环外双键+ 3×5
延长一个共轭双键+30
计算值284(nm)
b.
同环共轭双烯基本值253
5个烷基取代+ 5×5
3个环外双键+ 3×5
延长2个共轭双键+2×30
计算值353(nm) 综上所述,两种化合物可以用紫外光谱区分。

(3) a.
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
1个烷基α取代+ 10
1个烷基β取代+ 12
计算值237(nm)
b.
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
1个烷基α取代+ 10
2个烷基β取代+ 2×12
计算值249(nm) 综上所述,两种化合物可以用紫外光谱区分。

(4) a.
烷基双取代酯(α,β)基本值217
β位-OR取代+ 30
计算值247(nm) b
b.
烷基双取代羧酸(α,β)基本值217
计算值217(nm) 综上所述,两种化合物可以用紫外光谱区分。

5.
N A=6.02×1023mol-1 c=3×108m/s
h=6.626×10-34J∙s
E(乙烷)= ∙ ∙
=363.725 (KJ/mol)
E(乙醇)= ∙ ∙
=387.267(KJ/mol)
E(水)= ∙ ∙
=392.346(KJ/mol)
在乙醇中的氢键强度:
E=E(乙醇)-E(乙烷)=387.267 -363.725=23.542 (KJ/mol)
在水中的氢键强度:
E=E(水)-E(乙烷)=392.346-363.725=28.621 (KJ/mol)
注意:用此法估算的氢键强度偏小。

(因为忽略了n→π*跃迁激发态在极性溶剂中能量降低的数值。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