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
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及其人生悲剧
古代文学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及其人生悲剧文/陈聆枫摘要:晚唐政治动荡,牛李党争激烈。
李商隐早年师从牛党中坚人物令狐楚,后又娶李党重要角色王茂元之女为妻,半生在牛李两党之间摇摆,又同为两党所弃,仕途十分坎坷,这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后世对其人品与政治立场的争议从未停歇。
从李商隐的出生阶层及其政治观点来看,他天然亲近李党,但人生早期的经历及其人际关系又使他注定与牛党诸般牵扯。
加之本身个性偏于柔弱伤感又缺乏政治敏感,李商隐很难在党争之中做一个立场鲜明或左右逢源的人。
政治与人情都是复杂的,牛李党争与李商隐人生之关系,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李商隐;牛李党争;政治诗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唐中后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其诗格律精巧、风格秾丽,典故运用多且深,向来给人以隐晦迷离,难以参悟的印象。
由于爱情诗和无题诗尤能体现李商隐独特的诗学风格,他的其他题材的诗歌往往被人忽视。
事实上,半生深陷晚唐黑暗泥泞的李商隐政治诗也写得极具特色。
除了引人猜测遐想的爱情,坎坷落魄的仕途才是李商隐人生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李商隐的研究存在着坎坷的钟摆现象。
古代文人由于鄙其品行,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旧唐书·李商隐传》:无特操、背恩、无行、恃才诡激”(《旧唐书·李商隐传》),“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敖陶孙《诗评》)。
清代对李商隐的研究有所增多,此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李商隐因为注重“心灵”的审美倾向而再度引发研究高潮。
笔者认为,李商隐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在新的审美风格上的开拓不应该因对其行为的负面评价而被否认。
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晚唐复杂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李商隐“反复”的举动,未必是他趋炎附势摇摆不定的表现,而可能有着更深层的驱动力。
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就牛李党争背景下李商隐的政治选择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悲剧展开论述。
一、晚唐政治背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薄西山,虽在元和时期出现短暂中兴,但唐王朝的衰微已是积重难返。
人,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
锦
瑟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 五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 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 逝去的盛岁年华.
• 诗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 象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 志欤 ?俄而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 转眼成空 .象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 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庄周欤? 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责任
李商隐诗选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诗选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诗选读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选读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诗句选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睛。 —咏史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 桐花万里关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呈畏之
马 嵬
•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 空闻虎旅传宵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无复鸡人报晓筹。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 此日六军同驻马, 也—杜牧《阿房宫赋》 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轻与重 玩物丧志 防患于未然
历史解密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导语: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
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问题,从五代和北宋以来,便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还有人说他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最终受到两党的排挤。
建国以后,大多数学者则倾向于说他是牛李党争的无辜牺牲品。
不过,不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如何争论,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他在牛党人物令狐楚死后,转入属于李党一派的王茂元幕府并成为其女婿开始的。
然而,对于这一点共识,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王茂元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他与党争无关,因此,李商隐入王茂元府,也根本不存在卷入党争的问题。
首先,根据两《唐书·李商隐传》中的记载,李商隐早年受到令狐楚的赏识,曾在令狐楚的节度使幕府中做事,并且因为令狐楚的资助才考上了进士。
但是令狐楚死后,他又投到了当时为河阳节度使的王茂元的门下,王茂元很欣赏他的才华,提拔他做了掌书记,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从此,牛党的人就把李商隐恨得要命,认为他忘恩负义,诡薄无行。
这是史书中最早的关于李商隐如何卷入党争的说法,后面的史书大多参照这一说法。
但是这段史料在时间的记载上,存在错误。
比如,它说李商隐做王茂元女婿的时候,是在王茂元镇河阳时,生活常识分享。
李商隐和唐朝的牛李党争
李商隐和唐朝的牛李党争唐代最著名的朋党之争就是“牛李党争”,这场党争持续半个世纪之久。
“牛李党争”中“牛”指的是牛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李”指的是李党首领李德裕。
“牛李党争”缘起于一场科举考试。
宪宗时期,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的耳里。
李吉甫见牛僧孺、李宗闵批评朝政,揭露了他的短处,于是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个人(牛僧孺、李宗闵)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
谁知这件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疾贤妒能。
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
这样朝臣之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
在之后的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两党势力互有进退,一党在朝执政,就将另一党贬至朝外。
政治主张不同,是“牛李党争”的一大特点。
牛党主张维护以进士科取士,而李党对科举制不满,要求改革科举制度;牛党反对用兵藩镇,主张采取妥协政策,李党力主削弱藩镇势力,恢复中央权威;牛党反对精简国家机构,李党主张精简国家机构。
封建士大夫之间的党争,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顽症、痼疾。
朋党中的成员之间多是亲属、师生、朋友的关系,这样造成后果就是,各个朋党在相争之时,不会考虑对方所讨论的事情、所提出的观点或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而是一味地否定对方、肯定己方,不辨是非,不讲原则。
有个例子,很典型。
文宗时,镇守西川的李德裕(李党)奏请朝廷收复吐蕃占领的维州,当时形势对唐朝十分有利,可是在朝为相的牛僧孺(牛党)却坚决反对。
而到宣宗时,牛党的人收复了维州,而在朝执政的牛党人物并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可见,党争的实质就是对人不对事,哪怕是完全正确的事,只要是对方提出来的,就要坚决否定。
这完全是士大夫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毫无原则的义气之争。
牛李党争的本质:一是宫廷内宦官派系的斗争,两党之争不代表士大夫间不同理想的冲突,也不代表道德上君子与小人的冲突。
《李商隐诗两首》背景知识.docx
《李商隐诗两首》背景知识摘要:李商隐在什么情况下写了《锦瑟》和《马嵬》呢?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1、晚唐时,朝廷暗弱,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僚争斗激烈,这就是史家所谓的“牛李党争”。
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僚,直到25岁离开。
令狐楚是牛党中坚,地位显赫,宪宗朝曾位至宰相。
开成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生活失去依靠,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得王赏识,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
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
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一权要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
这次意外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感恐惧,曾感叹“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但牛党并未因此放他过门。
李商隐一生仕宦失意,主要是受了党争的牵累。
他对此既满怀悲愤,又满怀畏忌。
因此,他有时即使对时事有看法,对自身遭际有想法,也不敢在诗中直言明说,怕因此而再罹(lí)灾祸。
而是采取“无题”诗的形式,以比兴、象征、暗喻等手法婉转表达。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可予认同。
2、马嵬之变: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
次日晚行至马嵬峄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
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兴平县属京兆府,据元和郡县志:“兴平县东至府九十里。
”又载:“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
”据此,马嵬距长安一百一十三里。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2014-05-12 11:03:37 《文史》李中華牛李黨爭,是我國中晚唐上層統治者中以牛僧孺、李宗閔為代表的一方與以李德裕為代表的另一方兩個官僚集團之間的鬥爭。
按照《舊唐書•李宗閔傳》的說法,兩黨挾邪取權,互相傾軋,紛紜排陷,垂四十年。
這四十年,也正是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求學幹祿、應試入官以及宦海浮沈時期。
在李商隱與牛李黨爭的關系問題上,以往的研究者進行了許多的探索與研討,存在著一些不同的認識。
清代學者徐湛園說:“唐之朋黨,二李為大,牛僧孺為李宗閔之黨魁,故又曰牛李。
楊嗣復、李宗閔、令狐楚與李德裕大相仇怨。
義山為楚門下士,是始乎黨牛之黨者也……徐州歸後,復以文章幹绹,乃補太學博士,是終乎黨牛之黨矣。
”(註: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以下簡稱《箋註》)附錄三。
)這是認為李商隱屬於牛黨。
朱鶴齡則首先肯定了“贊皇(李德裕)之黨”理直,又說詩人就王(茂元)、鄭(亞),“未必非擇木之智、渙丘之公”,說令狐绹因仇怨李德裕因而也“惡其黨贊皇之黨者”,從而將李商隱說成是李黨中人。
(註:朱鶴齡《箋註李義山詩集序》。
)張采田更進而認為:“要之,以黨論,義山與其謂之牛黨,無寧謂之李黨。
朱氏所謂李黨者,據其跡也;余之所謂李黨者,原其心也。
”(註: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以下簡稱《會箋》),中華書局1963年版,146頁。
)陳寅恪先生認為李商隱是先黨牛後黨李,出入於兩黨之間。
他說:“李商隱之出自新興階級,本應該始終屬於牛黨,方合當時社會階級之道德。
乃忽結婚李黨之王氏,以圖仕進。
不僅牛黨目以放利背恩,恐李黨亦鄙其輕薄無操。
斯義山所以雖秉負絕代之才,復經出入李牛之黨,而終子錦瑟年華惘然夢覺者歟!”(註:《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三聯書店1957年版,93頁。
)這些見解,雖然在詩人的黨屬問題上持論各異,但對於詩人之介入黨局、因而受到“排笮”則並無異詞。
而考察李商隱介入黨局說的論據,則多依憑以下事實:(1)他娶了王茂元之女為妻,而王茂元是李黨,因此,李商隱就介入了黨爭,為未來的仕途埋下禍機。
“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影响
“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影响(3)“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影响骂他的声音来自于“牛党”。
在政治取向上,令狐家与“牛党”比较接近。
令狐楚在的时候,与牛僧儒走得就很近,但老令狐还没有将这种关系上升到党派的高度。
令狐绚立场比他父亲更激进,与“牛党”的关系便也就更深入了。
而王茂元虽是一个武人,但他欣赏的则是李德裕的才干和作风,对李商隐欣赏的也主要是他的文。
包括李商隐在内,他也估计还没把问题想得那样复杂。
但在“牛党”看来,王茂元早就成了“李党”的骨干了。
当初对李商隐有栽培之恩的令狐家一看李商隐居然成了王家的女婿,这从政治层面和阶级感情上觉得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
特别是在“牛党”的喧鼓噪下,将一场婚姻上升到是李商隐对全体“牛党”的一种背叛,对李商隐来说是有口难言的。
虽说过分了,但毕竟还真有“女婿”这种纽带关系的存在。
李商隐估计没想到个人的婚姻会带来如此难料的后果。
从李商隐的`个人品性来说他还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比如说,在敢于直言上,受了他叔父的影响,在大是大非上还是保持了自己的话语权。
但恰是在这一点上,很大程度上倒象牛僧儒当年一样。
不知在内心深处,对李商隐没有截然划清界限,“牛党”们对他的抨击是“恨”还是“惜”。
比如说“甘露之变”后,宦官集团指使禁军大肆捕杀朝官,朝廷上血流成河,朝官是人人自危。
在诗人中,白居易只是暗自庆幸未受牵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则大骂发起诛杀宦官的李训等是误国误民,却对宦官集团却提都没敢提。
而年仅24岁的李商隐却愤而写下《有感二首》和《重有感》,痛斥宦官们是“凶徒”,为无被杀的人们喊怨:“谁瞑含怨目,宁吞欲绝声!”,甚至他还认为这场上层的暴力事件已经断了李唐王朝的“阳气”。
也是在这一时期,激愤中的李商隐还写下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它不仅是晚唐独一无二的长篇巨作,即使放在整个唐诗中它也是比较少见的。
对此,“牛党”们也许是出于政治需要,并未有谁出面声明或指责李商隐。
但李商隐此时的激越与他后来的婚姻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他肯定没想到自己的一些个人作为居然与“党争”会联系得那么紧密。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关系,是李商隐生平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以下四种不同的看法:(1)李党说。
朱鹤龄、张采田均认为李商隐应该属于李德裕党。
这种观点在本世纪亦有较大的影响。
如张国光《试解〈锦瑟〉之迷》就认为,“李商隐之党‘李'而背‘牛'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抉择”,并认为“李党比牛党进步”,他“被目为牛党的叛徒而受到打击,这并不是他的耻辱”。
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则首先论证了李商隐并非如冯浩所说“无与于党局”,指出“李商隐确实是卷入了党争的”,“是会昌末、大中初代表进步倾向的李党走向失败的时候开始,它显示了李商隐极为可贵的政治品质,表示了李商隐绝不是历史上所说的汲汲于功名仕途、依违于两党之间的软弱文人。
李商隐以自己的诗文表同情于李德裕,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就是表明他是将自己置身于从永贞、元和以来政治革新的行列的”。
同样,钟铭钧的《李商隐诗传》也认为李商隐属于李党,且说他“敢于冒党派斗争之大不韪,以自己的思想准则和感情倾向作政治上的抉择,这不能不是一个勇敢的无畏的举动”。
(2)牛党说。
此说为徐逢源所主。
本世纪以来,似乎只有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沿用过,后则未见有人采用。
(3)无党说。
此为冯浩《玉溪生年谱》中首创之观点。
在本世纪上半叶,首先得到了岑仲勉的支持,岑氏在《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导言》中也认为,“商隐非党”,“商隐二年书判拔萃,官止正九品下阶之秘书正字,无关政局,何党之可言”,其“择婚王氏,就幕泾原,情也,亦势也。
”五十年代以后,此说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响应。
但是,各人的说法仍有小异。
有人认为李商隐主观上无心介入党争,如谢无量在《再论李义山的诗》中认为,李商隐“并不注意于党派”,李清士的《李商隐与令狐父子》也认为李商隐对人的态度,是只重品行,不问党派,令狐绹的性格和作风与他是气味不相投的人。
针对有人说李商隐舍牛党就李党是良禽择木的意思,作者指出对此事不必用朋党局限,还是说择主而事较妥。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李中华牛李党争,是我国中晚唐上层统治者中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代表的一方与以李德裕为代表的另一方两个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
按照《旧唐书·李宗闵传》的说法,两党挟邪取权,互相倾轧,纷纭排陷,垂四十年。
这四十年,也正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求学干禄、应试入官以及宦海浮沈时期。
在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关系问题上,以往的研究者进行了许多的探索与研讨,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
清代学者徐湛园说:“唐之朋党,二李为大,牛僧孺为李宗闵之党魁,故又曰牛李。
杨嗣复、李宗闵、令狐楚与李德裕大相仇怨。
义山为楚门下士,是始乎党牛之党者也……徐州归后,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是终乎党牛之党矣。
”(注: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附录三。
)这是认为李商隐属于牛党。
朱鹤龄则首先肯定了“赞皇(李德裕)之党”理直,又说诗人就王(茂元)、郑(亚),“未必非择木之智、涣丘之公”,说令狐绹因仇怨李德裕因而也“恶其党赞皇之党者”,从而将李商隐说成是李党中人。
(注: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张采田更进而认为:“要之,以党论,义山与其谓之牛党,无宁谓之李党。
朱氏所谓李党者,据其迹也;余之所谓李党者,原其心也。
”(注: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以下简称《会笺》),中华书局1963年版,146页。
)陈寅恪先生认为李商隐是先党牛后党李,出入于两党之间。
他说:“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
乃忽结婚李党之王氏,以图仕进。
不仅牛党目以放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斯义山所以虽秉负绝代之才,复经出入李牛之党,而终子锦瑟年华惘然梦觉者欤!”(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1957年版,93页。
)这些见解,虽然在诗人的党属问题上持论各异,但对于诗人之介入党局、因而受到“排笮”则并无异词。
而考察李商隐介入党局说的论据,则多依凭以下事实:(1)他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而王茂元是李党,因此,李商隐就介入了党争,为未来的仕途埋下祸机。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
李商隐如何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李商隐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
他的诗作以瑰丽含蓄闻名,为了弄清他诗中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无数学者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最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
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问题,从五代和北宋以来,便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还有人说他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最终受到两党的排挤。
建国以后,大多数学者则倾向于说他是牛李党争的无牺牲品。
不过,不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如何争论,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他在牛党人物令狐楚死后,转入属于李党一派的王茂元幕府并成为其女婿开始的。
然而,对于这一点共识,有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王茂元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他与党争无关,因此,李商隐入王茂元府,也根本不存在卷入党争的问题。
首先,根据两《唐书·李商隐传》中的记载,李商隐早年受到令狐楚的赏识,曾在令狐楚的节度使幕府中做事,并且因为令狐楚的资助才考上了进士。
但是令狐楚死后,他又投到了当时为河阳节度使的王茂元的门下,王茂元很欣赏他的才华,提拔他做了掌书记,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从此,牛党的人就把李商隐恨得要命,认为他忘恩负义,诡薄无行。
这是史书中最早的关于李商隐如何卷入党争的说法,后面的史书大多参照这一说法。
但是这段史料在时间的记载上,存在错误。
比如,它说李商隐做王茂元女婿的时候,是在王茂元镇河阳时,而王茂元为河阳节度使是在武宗会昌三年(843年),那时王茂元正受朝廷之命与刘作战,不久即死于军中,而李商隐当时也正居母丧,因此,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成亲。
根据学者的考证,李商隐入王茂元的幕府,应当是在文宗开成三年(838年)。
其次,除了新旧《唐书》以外,没有任何一条史料可以说明王茂元是李党。
如果仔细地检索一下王茂元生平的材料,就可以看出,从他父亲开始,王家两代担任的都是地方节度使,与中央政局的变动没有什么牵涉。
《为有》(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
《为有》(作者:李商隐)唐诗赏析【作品介绍】《为有》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29首。
这首绝句含蓄深沉而又富于变幻,大约写作于公元846年(会昌六年)至851年(大中五年)之间,即李德裕罢相以后,诗人妻王氏去世之前。
这段时间李商隐个人和家庭的处境都十分艰难。
【原文】为有作者: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⑴,凤城寒尽怕春宵⑵。
无端嫁得金龟婿⑶,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释】⑴云屏:雕饰着云母图案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
⑵凤城:此指京城。
⑶无端:没来由。
金龟婿:佩带金龟(即作官)的丈夫。
《新唐书;车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翻译】小女子乃有沉鱼落雁之容,居住在京城华丽豪宅,庭院深深,虽然寒冬已尽,依稀可闻春天的气息,但我依然害怕春宵难捱。
唉,我那在官府听差的夫婿,纵使他懂得我的心思,却天天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年当中没有几天能好好陪侬。
侬这满怀相思,更与何人说?【赏析】这首诗大约写作于公元846年(会昌六年)至851年(大中五年)之间,即李德裕罢相以后,诗人妻王氏去世之前。
这段时间李商隐个人和家庭的处境都十分艰难。
诗歌一、二句“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描述一对宦家夫妇的怨情。
开头用“为有”二字把怨苦的缘由提示出来。
“云屏”,云母屏风,指闺房陈设富丽,“无限娇”称代娇媚无比的少妇。
金屋藏娇,两情缱绻,当春风送暖,京城寒尽之时,便双双地怕起春宵来了。
丈夫既富且贵,妻子年轻貌美,两人处在云屏环列的闺房之中,更兼暖香暗送,气候宜人,理应有春宵苦短之感,应该不会产生“怕”的心情。
首句的“因”和次句的“果”有抵牾之处,这就造成一种悬念引人追询答案。
三、四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通过少妇的口说出“怕春宵”的原因。
冬寒已尽,衾枕香暖,两口子情意款洽,本应日晏方起,可是偏偏嫁了你这个身佩金龟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要起身去早朝,害得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闺房里,实在不是滋味。
牛李党争有什么影响
牛李党争有什么影响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
下面是分享的牛李党争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牛李党争的影响介绍牛李党争,指的是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是开始于唐宪宗时期,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正式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后以牛党胜利才结束。
这也导致了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叹。
那么这场牛李党争的影响是什么呢?牛李党争对于唐代的政治局面有很大的影响,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直接导致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并且开始趋向于白热化,加深了对唐朝后期的政治统治危机,是原本就腐朽衰落的王朝走向了灭亡。
这也是牛李党争间接所造成的结果。
牛李党争不但影响了中晚唐政治的格局、政治文化的演变,同时也塑造了中晚唐的诗风,在牛李党争中产生了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
所以,总的来说,牛李党争对于唐代的统治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是一种政治腐败、衰落的表现。
从表面上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这两党在政治上也有着深厚的分歧!而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通过何种途径来选取官僚;第二个是如何来看待藩镇的问题。
牛李党争是唐朝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唐文宗时代牛李党争揭秘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在唐宪宗时期,有一年举行进士考试来选拔人才,举人牛增儒和李宗闵在考卷中批判了朝政。
考官认为这两个人符合标准,于是就将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被传到李吉甫的耳里,他见这两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私情,唐宪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考官降了职,而牛增儒和李宗闵也没有被提拔,大臣们也为他们鸣冤叫屈,迫于压力,唐宪宗也只能将李吉甫降职,因此这样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及其人生悲剧
牛李党争中的李商隐及其人生悲剧作者:陈聆枫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1期摘要:晚唐政治动荡,牛李党争激烈。
李商隐早年师从牛党中坚人物令狐楚,后又娶李党重要角色王茂元之女为妻,半生在牛李两党之间摇摆,又同为两党所弃,仕途十分坎坷,这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后世对其人品与政治立场的争议从未停歇。
从李商隐的出生阶层及其政治观点来看,他天然亲近李党,但人生早期的经历及其人际关系又使他注定与牛党诸般牵扯。
加之本身个性偏于柔弱伤感又缺乏政治敏感,李商隐很难在党争之中做一个立场鲜明或左右逢源的人。
政治与人情都是复杂的,牛李党争与李商隐人生之关系,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李商隐;牛李党争;政治诗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唐中后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其诗格律精巧、风格秾丽,典故运用多且深,向来给人以隐晦迷离,难以参悟的印象。
由于爱情诗和无题诗尤能体现李商隐独特的诗学风格,他的其他题材的诗歌往往被人忽视。
事实上,半生深陷晚唐黑暗泥泞的李商隐政治诗也写得极具特色。
除了引人猜测遐想的爱情,坎坷落魄的仕途才是李商隐人生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李商隐的研究存在着坎坷的钟摆现象。
古代文人由于鄙其品行,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旧唐书·李商隐传》:无特操、背恩、无行、恃才诡激”(《旧唐书·李商隐传》),“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敖陶孙《诗评》)。
清代对李商隐的研究有所增多,此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李商隐因为注重“心灵”的审美倾向而再度引发研究高潮。
笔者认为,李商隐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在新的审美风格上的开拓不应该因对其行为的负面评价而被否认。
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晚唐复杂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李商隐“反复”的举动,未必是他趋炎附势摇摆不定的表现,而可能有着更深层的驱动力。
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就牛李党争背景下李商隐的政治选择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悲剧展开论述。
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丈化#角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汪梦川内容提要:在王茂元的仕宦生涯中,李德裕明显对其有所援引与偏私,故王茂元的确应属李党无疑;而王茂元之招义山为婿,则是李党藉以打击牛党的一桩政治阴谋。
义山之卷入党争也并非无辜,而是其政治上的幼稚与急于事功的心理所致。
关键词:王茂元李商隐牛李党争晚唐的牛李党争是关系李商隐生平乃至诗歌创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王茂元招李商隐为婿,又是李商隐卷入党争之导火线,历来的研究多于此处聚讼,蔚为诗史上一大公案。
经过前人不断的研究考索,可以说相关史实已经不存在什么疑问,但是对因此引发的相关问题的阐释,似乎还有可以讨论之处。
众,李商隐在李争的关系是和其岳丈王茂元,而非两首李和李,一为,而王茂元李。
不过有对王茂元人于李之说疑,生为:“王茂元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党争关。
论一,不王茂元人。
”①李生在生上,在史,对牛李不一,对于至李有,还存在。
”②,李争不在,一有关李商隐争有,可是。
那么是不在什么李,而王茂元不是什么李人李唐王茂元传,有说是李党。
”③唐有说于实上唐有李,唐有大和初,二李\”④李李和李,此处为“二李//,还不能说是点李,虽然种意思显而易\而李一,实际上就是\唐代朋之争非常普遍,按之唐,朋等字眼可谓比比是,玄朝“尚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丞宇文融以朋相构”⑤,穆长庆元年夏四月有诏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之关节,干扰主司,每岁策名,不定。
”又:“诏百辟卿士宜各徇公,勿为朋。
”⑥唐白居易亦“大和已后,李李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亦之何。
”⑦李商隐①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第76页。
②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中华书局,1983年,第194页③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6页。
④[宋]欧阳修、[宋]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4303页。
⑤[后晋]刘V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190页。
牛李党争与李商隐诗歌的悲剧色彩
牛李党争与李商隐诗歌的悲剧色彩作者:汪东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3期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忧时悯乱,感叹身世,“饮泣幽咽,凄苦欲绝”(1)显示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诗中强烈的感伤情绪则源自于诗人一生的可悲际遇,而牛李党争是造成李商隐悲剧人生的最主要的诱因,他的多篇诗作特别是其政治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朋党之争对他的心灵的巨大伤害。
本文试着通过牛李党争对李商隐政治仕途的影响来分析他诗歌创作心态的形成,从而加强对其诗特歌特别是其政治诗的理解。
关键词:牛李党争;李商隐;悲剧色彩[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3-0-02一、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在我国整个古典诗歌的历史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歌始终贯穿着时世、身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之美,形成了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2)。
身处日益衰败的晚唐,不幸的身世,独特的情感经历,可悲的政治命运,这些可悲可叹的人生遭际为其创作的大量政治诗和爱情诗定下了一重要的情感基调——悲伤。
悲伤的心灵在诗人创作诗歌时自然带着一种悲剧的心态,而这种悲剧创作心态的形成就得益于牛李党争对李商隐的致命打击。
二、牛李党争是唐朝没落时期的朋党争权的政治怪象。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依附宦官的有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
牛李党争始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进士考试,此后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历经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到唐宣宗时期以李党的人全部被贬谪到崖州而宣告结束,前后持续近40年。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文学发展的最重要背景之一,它与许多中晚唐积极入仕的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些文人的命运及当时文坛的氛围李商隐是牛李党争的不幸的牺牲品,是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而成为被牺牲的最具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人生经历、创作心态、和作品无不深深打上了这一事件的烙印。
诗人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有什么关系
诗人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有什么关系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那么诗人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牛李党争与李商隐的联系,希望对你有帮助!牛李党争与李商隐联系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这从五代开始一直到北宋以来,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更是有人说他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而是在两党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
但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牛党中的人物令狐楚死后,转入李党,成为李党一派众多王茂元幕府以及成为他的女婿。
但是对于这一个共识,在20世纪8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王茂元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所以李商隐进入王茂元府也不存在卷入党争斗争的问题。
陈寅恪认为李商隐是先牛党后李党,出入于两党之间。
他说:“李商隐本是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是属于牛党的,正合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
他和李党王茂元女儿结婚,是以图仕进。
不仅牛党目以方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所以说,对于李商隐是哪个党派的评价还是有待商榷,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夹缝在牛李党中求生存的懦弱文人。
牛李党争介绍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
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在唐宪宗时期,有一年举行进士考试来选拔人才,举人牛增儒和李宗闵在考卷中批判了朝政。
考官认为这两个人符合标准,于是就将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这件事被传到李吉甫的耳里,他见这两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私情,唐宪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考官降了职,而牛增儒和李宗闵也没有被提拔,大臣们也为他们鸣冤叫屈,迫于压力,唐宪宗也只能将李吉甫降职,因此这样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德裕被任命为兵部侍郎。
宰相裴度推荐李德裕担任宰相,但没有成功。
而李宗闵通过宦官的关系当上了宰相,将刚刚入朝的李德裕又调出。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其人一生沉于下僚,过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
有人说“锦瑟无端四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无题诗都是他对自己仕途多的伤感。
考察李商隐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整个政治正陷于党争纷之中,他的一生基本上都与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相始终。
所谓牛李党争,是指中晚唐时期两个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一方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代表,另一方以李德裕为代表。
史载李商隐之所以政治不得志就是由于他卷入了党争之中。
果真如此吗?一介文人的他如何卷入此等纷争中?这在历史上向来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李商隐的政治悲剧从他被令狐楚赏识开始。
根据《旧唐书•李商隐传》的记载,李商隐因为年少时就颇富文采,受到当时镇守河阳的令狐楚的赏识,“以所业文干之”。
李商隐年及弱冠后,令狐楚更以其才俊,而对他非常礼遇,还让他与自己的诸子在一起交游。
按此形势,李商隐本来应该能够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但是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当时“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的王茂元也对李商隐欣赏有加,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商隐。
而王茂元其人是李党领袖李德裕所信赖的人,恰与当初欣赏、提携李商隐的牛党方面的令狐楚则是对头冤家。
现在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因此李宗闵、令狐楚所代表的势力对他极其夷,认为他是忘恩负义之徒。
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其子绚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令狐绚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这就是说,李商隐早年为牛党的重要成员令狐楚重视,后来又得到李党成员王茂元的'赏识,并娶其女儿为妻。
这在牛党看来无疑是一种背恩的行为,因此遭到了令狐楚之子令狐绚等人的厌恶和诋毁。
李商隐虽然屡次向其“陈情”,希望令狐绚能够引荐自己,但是自己的处境却始终都没有得到改善,一生受尽冷落。
对李商隐的遭遇,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稿》中指出,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
晚唐党争对李商隐诗风的影响
晚唐党争对李商隐诗风的影响晚唐党争对李商隐诗风的影响导语:李商隐诗风是晚唐诗歌代表特色,其成因在于晚唐社会整体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治因素,特别是牛李党争,它使诗人始终处在斗争的夹缝之中,使诗人一生郁闷,但成就了其特殊的诗歌韵味。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
“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
牛党大多出身科举,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
李党大多出身世家,门第显赫,往往依靠父祖高官地位进人官场,被称“门荫”出身。
两党分歧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什么途径来选拔官僚。
牛党多科举出身,主张通过科举取士;李党多门荫出身,主张门荫入仕。
二是如何对待藩镇。
李党主张对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地位;牛党主张姑息迁就。
两党除了政治分歧外,还牵扯到个人恩怨,相互打击。
李商隐在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17岁时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受聘任幕僚,一直到开诚二年(837年),先后8年。
令狐楚是牛党要人,地位显赫,唐宪宗时曾做宰相。
令狐楚,对李商隐都很赏识。
令狐楚临死时,函招李商隐代草遗表之任,李商隐在《樊南甲集序》、《上令狐相公状一》、《奠相国令狐公文》中对此都有提及。
李商隐后来能考中进士,就是受令狐的推荐。
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为了生机,另找出入,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做事,得到王茂元赏识,娶王的小女儿为妻,成了王的东床快婿。
王茂元当时被认为是李德裕的党徒。
李商隐原在令狐门下,现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忘恩,触犯了牛党戒律,因此牛党对李商隐耿耿于怀,千方百计进行报复。
开诚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本已被录取,但因牛党作梗,复审时被除名。
这次意外打击,对李商隐振动很大,名诗《安定城楼》表现最为明显。
李商隐和王茂元女儿的`婚姻是他一生荣枯的转折点,诗人的感情生活固然得到满足,但政治命运遭到厄运。
尽管他对朋党斗争深感厌恶,但牛党对他一再排挤打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之谜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其人一生沉于下僚,过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
有人说“锦瑟无端四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无题诗都是他对自己仕途多蹇的伤感。
考察李商隐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整个政治正陷于党争纷繁之中,他的一生基本上都与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相始终。
所谓牛李党争,是指中晚唐时期两个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一方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代表,另一方以李德裕为代表。
史载李商隐之所以政治不得志就是由于他卷入了党争之中。
果真如此吗?一介文人的他如何卷入此等纷争中?这在历史上向来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李商隐的政治悲剧从他被令狐楚赏识开始。
根据《旧唐书•李商隐传》的记载,李商隐因为年少时就颇富文采,受到当时镇守河阳的令狐楚的赏识,“以所业文干之”。
李商隐年及弱冠后,令狐楚更以其才俊,而对他非常礼遇,还让他与自己的诸子在一起交游。
按此形势,李商隐本来应该能够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但是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当时“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的王茂元也对李商隐欣赏有加,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商隐。
而王茂元其人是李党领袖李德裕所信赖的人,恰与当初欣赏、提携李商隐的牛党方面的令狐楚则是对头冤家。
现在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因此李宗闵、令
狐楚所代表的势力对他极其鄙夷,认为他是忘恩负义之徒。
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其子绚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令狐绚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这就是说,李商隐早年为牛党的重要成员令狐楚重视,后来又得到李党成员王茂元的赏识,并娶其女儿为妻。
这在牛党看来无疑是一种背恩的行为,因此遭到了令狐楚之子令狐绚等人的厌恶和诋毁。
李商隐虽然屡次向其“陈情”,希望令狐绚能够引荐自己,但是自己的处境却始终都没有得到改善,一生受尽冷落。
对李商隐的遭遇,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稿》中指出,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
乃忽结婚李党之王氏,以图仕进。
不仅牛党目以放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斯义山所以虽秉负绝代之才,复经出入李牛之党,而终于锦瑟年华惘然梦觉者欤!”也就是说,陈寅恪也认为李商隐是先党牛后党李,是一种放利背恩的行为。
对此看法,有人提出异议。
清代学者徐湛园认为李商隐一直都属于牛党。
他说:“唐之朋党,二李为大,牛僧孺为李宗闵之党魁,故又曰牛李。
杨嗣复、李宗闵、令狐楚与李德裕大相仇怨。
义山为楚门下士,是始乎党牛之党也……徐州归后,复以文章于淘,乃补太学博士,是始乎党牛之党矣”。
意即李商隐从始至终都是在牛党手下做事,先是为令狐楚门人,楚死后,又在其子淘手下做事,所以从来都属牛党。
而朱鹤龄则认为李商隐属李党。
他在《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中,
认为李党“理直”,所以李商隐就王茂元等任“未必非择木之智”。
张采田在其《玉谿生年谱会笺》中也进一步指出,与其说李商隐属牛党,不如说他属李党,并说“朱氏(鹤龄)所谓李党者,据其迹也;余之所谓李党者,原其心也”。
这两种看法都认为李商隐是从干一党的,而当代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另外的新看法,认为《旧唐书•李商隐传》的记载并不可信,李商隐和牛李党争其实并没有关系,他既不属干牛党,也不属干李党。
首先,李商隐与令狐氏的矛盾并不是党派纷争引起的。
李商隐因少有文采而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提拔,这表明他和令狐楚是师生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结党行为。
后来,由干李商隐与令狐绚在政见上产生了分歧,加之两任地位、性格的不同,因此隔阂越来越大。
李商隐最初还对令狐绚抱有希望,然而令狐绚却始终“不省”,两人终至绝交。
观李商隐一生,他见识超迈,并非结党营私之人。
他与人交游,从来不问对方的党属,更没有过什么狼狈的结纳现象,他的作品既有酬赠牛党人士的,也有酬赠李党人士的。
可见他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牛党或者李党之属。
他后来之所以会赴王茂元泾原幕,及后来与李德裕有所交往,其原因并不是党属之变,原始动机或许只是为了仕进,只是希望能借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没有考虑过自己会冒犯到牛党,也就谈不上去牛就李。
古今看法各不同,或认为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
或认为本属一党,或认为根本不是任何一个党派。
孰是孰非?李商隐空怀大志,却终生沉于下僚,其原因究竟何在?这仍是一个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