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41《窦娥冤》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生存还是毁灭:高中语文《窦娥冤》文本的悲剧审美价值【教学设想】一、教材依据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是高中必修课程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所选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是经典之作。
其中元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一张“名片”,《哈姆莱特》是西方古典戏剧史上的不朽名篇,它们在教学上都具有标本意义。
不同于以往的人教版、沪教版教材,统编版教材在掌握“戏剧基本知识”“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戏剧语言”等原有戏剧教学公认的要求之上,特别提及学习该单元时要“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的要求,这是令人深味的。
如果说共性要求还停留在能力层面,则“良知与悲悯”就是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着力点所在了。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戏曲知识特别是古代戏曲知识,无论是兴趣还是相关知识点,都不成体系。
又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的障碍,存在相关知识、文化背景的缺失。
有必要在前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为起点,让学生在“观”中了解古代戏曲与现代戏剧的异同;在“研”中深入探究“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带来的“恐惧与怜悯”;在“思”中丰富人生阅历,激发我们内心的良知与悲悯;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体会到悲剧崇高与悲壮的美学价值。
在第一课时学习中已先行了解:课文所选片段通过高度凝练的故事情节,将窦娥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贴合人物身份的唱词和说白,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位善良、孝顺、本分、正直、勤劳、淳朴而又刚烈不屈、勇于抗争、敢于反抗黑暗现实的女性形象。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课堂实录】一、课前准备1. 预习作业:在第一课时分析戏剧情节、人物形象的基础之上,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该折戏中存在哪些矛盾冲突。
2.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反馈。
将学生对于《窦娥冤(节选)》中“矛盾冲突”的原生态分析及认知整理、分类成表格,为后续的课堂作铺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教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教师高一语文组授课时间2024、3 课时2课时备注课题窦娥冤课型新课讲授教学目标1.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
2. 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3. 分析戏剧冲突,进而把握戏剧主题。
教学重点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教学难点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第一课时学生分组回答生思考回答,师点拨新课导入(3分钟)我们总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但是如窦娥一般,在死后三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让人不禁思考:迟到的正义是否还有意义。
有人就指出,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就像过期的牛奶早已失去价值。
所以,今天让我们心怀悲悯,一起穿越到千古第一冤案的现场,帮窦娥改写命运的结局,重塑不该迟到的正义。
预习检测(3分钟)(一)知人论世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马郑白)。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二)文学常识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喜剧:《西厢记》--王实甫《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三)中国古典戏剧任务一: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激发学生对《窦娥冤》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要介绍元杂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阅读《窦娥冤》节选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第二章: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如窦娥、蔡婆、张驴儿等。
2. 探讨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及其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分组进行讨论。
3.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第三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窦娥冤》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中的语言艺术、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艺术、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第四章: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窦娥冤》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窦娥冤》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冤屈和坚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2)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人性关怀,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批判精神。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窦娥冤(节选)》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2.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窦娥冤(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戏剧知识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
(2)简介课文《窦娥冤(节选)》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讲解古代戏剧的特点和魅力。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的角色情感。
(2)让学生分析比较其他版本的《窦娥冤》,探讨不同版本的差异和特色。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窦娥冤教案(5篇)
窦娥冤教案(5篇)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壹五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窦娥冤》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窦娥冤》教案一、背景介绍:《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杰出代表,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该剧以元代社会为背景,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本课通过对《窦娥冤》的讲解,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该剧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窦娥冤》的剧情和人物形象,理解剧作的主题思想。
2.分析剧作的艺术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剧作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剧情介绍:《窦娥冤》是一部元杂剧,由关汉卿创作。
剧情以窦娥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面。
2.人物分析:通过对窦娥、张驴儿、赛卢医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社会背景。
3.艺术特色:分析《窦娥冤》的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探究其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
4.主题思想:探讨《窦娥冤》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理解作者对于社会正义和人性的思考。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深入理解《窦娥冤》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
重点:掌握《窦娥冤》的艺术特色,理解其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用于展示剧情简介、人物关系图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剧中经典唱段,帮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3.教学PPT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
六、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窦娥冤》及元杂剧的认知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作内容。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剧情重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窦娥冤》这部作品,以及对于元杂剧的了解情况。
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和剧情,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窦娥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讲析第三部分;作文指导。
这一部分写血浅白练、三年亢旱,这些情节怎样理解?是否是迷信?讨论,明确: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
这是一种体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而借机举事,等等。
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情和愿望。
【小结】这一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
〖总结课文〗[二]、主题:见提示。
[三]、写作特色1、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2、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手段表现人物心情。
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感情:怨天地,激越奔放——诀别,哀婉缠绵——誓愿,激越奔放。
[四]〖作文练习〗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作文题1、戏曲。
小品。
戏曲小品之比较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林冲开店》3、浅谈继承与创新——读《林冲开店》(任选一题)参考资料:1、戏剧知识;2、《窦娥冤》;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水浒传》有关情节。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窦娥冤(节选)》,让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和戏剧文学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窦娥冤案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分析戏剧结构,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3. 探讨窦娥冤案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元代戏剧的语言特点。
2. 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
3. 联系现实,思考戏剧反映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戏剧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代社会背景,引入《窦娥冤(节选)》这部作品。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概括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作者创作手法。
4. 主题探讨:联系现实,思考窦娥冤案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窦娥冤(节选)》这部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窦娥冤(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元代社会、戏剧文学的相关论文和书籍。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对话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戏剧特点分析:介绍元代戏剧的特点,如对白的语言艺术、舞台表现等。
3. 人物形象探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如窦娥的坚韧、窦天章的正义等。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新的教学环节。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选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戏剧特点讨论: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代戏剧的特点。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窦娥冤(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窦娥冤(节选)》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探讨作品中的冤屈现象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作品中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深入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窦娥冤(节选)》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术文章。
3.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窦娥冤(节选)》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冤屈现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进行思考和复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与《窦娥冤(节选)》类似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红楼梦》、《呼啸山庄》等,探讨不同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 文化背景:介绍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冤案处理方式,如死刑复奏制度、翻案制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七、课堂互动:1. 问题与解答: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八、批判性思维训练:1. 分析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冤屈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与思考:学生回家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学术文章或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4《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理解《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特点。
2. 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出的忠诚、孝顺和坚韧的品质。
3. 领悟元杂剧的表现手法,体会戏剧文学的魅力。
4.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并理解《窦娥冤》节选文本,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相关知识: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特点及与《窦娥冤》的关联。
3. 人物分析:深入剖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忠诚、孝顺和坚韧的品质。
4. 表现手法:分析《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难点:深入分析元杂剧的表现手法,领悟戏剧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杂剧背景及《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梳理故事情节。
3.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4. 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戏剧手法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学生对窦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c. 学生对元杂剧戏剧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d.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把握。
七、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窦娥冤》中的典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戏剧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4.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元杂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节选文本和相关注释。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4.1 《窦娥冤》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元曲、元杂剧的特点。
2.分析窦娥的形象。
3.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以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主题曲,探究:自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教师订正。
窦娥矛盾对象矛盾表现主要矛盾后面画√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来的性格张驴儿父子张驴儿误把自己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反抗意识太守桃杌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被判以死罪有反抗精神的、不屈服婆婆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善良的、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良家女子、孝顺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分析:人物性格的根源1、窦娥冤在哪里?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本文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感天动地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窦娥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
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
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
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总结: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作者将她的“毁灭”。
让人们看清了黑暗的官吏制度及腐朽的吃人的社会制度。
【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盗跖.(zhí) 错勘.(kān) 罪愆.(yán) 刽.子手(ɡuì)B.嗟.怨(jiē) 衔.冤(xián) 荒阡.(qiān) 暑气暄.(xuān)C.亢.旱(kànɡ) 苌.弘(chánɡ) 提.防(tī) 哥哥行.(hánɡ)D.煞.尾(shā) 尸骸.(hái) 枷.锁(jiā) 鼓三通.(tōnɡ)答案 B解析A项“愆”读qiān。
C项“提”读dī。
D项“通”读tònɡ。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2.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增强人文素养: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析课文中的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2)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内容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解读。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全文,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窦娥冤》中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窦娥的冤屈,增强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深入理解角色性格和课文内容。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道德观念。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窦娥冤》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和社会背景。
3. 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思考。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和道德观念。
4. 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和背景,解释关键词语。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4. 总结反思法: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深入思考。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1. 课文《窦娥冤》文本。
2. 作者介绍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
4. 相关电影或戏剧作品。
3.2 教学材料1. 课文文本和注释。
2. 人物关系图和角色分析表。
3. 冤屈现象案例资料。
4. 道德观念和人性思考的问题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
3. 小组讨论报告。
4. 个人反思论文。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同伴评估: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
3. 教师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4. 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1. 第一周: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
2. 第二周: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第三周:讨论冤屈现象和道德观念。
4. 第四周:总结思考和评估反馈。
5.2 时间安排1.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共8课时。
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讲解和介绍(2课时),阅读和讨论(4课时),评估和反馈(2课时)。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批判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关汉卿和元代杂剧的背景分析《窦娥冤》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解读《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小组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第二章:课文解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探讨窦娥的形象特点和她的冤屈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三章:文学鉴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探讨作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魅力解读作品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第四章:课堂讨论与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窦娥冤》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冲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批判性写作和表达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兴趣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回顾《窦娥冤》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作品欣赏,探索相关文学和文化背景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作品展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提供相关资源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第六章:比较阅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与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与区别。
《 窦娥冤(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节选)》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 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能够通过合作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窦娥冤(节选)》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
教学准备:1. 课文《窦娥冤(节选)》的文本材料和相关的注释解释。
2. 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和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窦娥冤(节选)》,简要介绍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窦娥冤(节选)》,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描写、对话、寓言等。
2. 学生通过举例和分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1.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评价。
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新教材】4.1《窦娥冤》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你怎么看待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与她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
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她的无助与迷惘,也反映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希望天地是善良的。
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
(2)有主见、刚强
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含糊应允的婚事。蔡婆胆小怕事,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又感念救命之恩,就想答应亲事。窦娥处境孤立,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使她不能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不能如愿。
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
(3)反抗精神
窦娥反抗精神强烈。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的她唱道“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前往法场受刑时,她指天斥地。对于封建社会的窦娥来说,“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的意思。她斥骂天地,实际上是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第二层: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窦娥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悲从中来。“快活三”“鲍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此情此景,更令人悲伤。
第三层:窦娥把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却喊出“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到了极点,又如何能发出如此誓言?
教学难点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课题窦娥冤教师
姓名
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时间2020年 6 月 10日
教学目标1. 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2.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教学重点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小结:第一层:“滚绣球”指斥天地、
怒斥鬼神,是窦娥绝望中的呼号,是她
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
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
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
是对人世间不公的揭露。
在这一曲中,
窦娥的冤是由“怨”来体现的。
第二层: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
交代窦娥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
无奈,悲从中来。
“快活三”“鲍老儿”
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
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此情此景,更令人悲伤。
第三层:窦娥把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
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却喊出“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到了极点,又如何能发出如此誓言?
二、合作探究
1、你怎么看待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与她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
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始终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她的无助与迷惘,也反映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希望天地是善良的。
不矛盾:矛头先指向天地,再指向贪官。
前后天地是不同的,后面是青天,是出现公理,惩恶扬善。
2、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
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提示: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在此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这样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学生复习第三折相关情节
学生鉴赏剧作三桩誓愿的超现实
情节,思考其内涵本质。
引导学生温故
知新,为分析人
物形象奠定基
础
把握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