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不对称性下斜肌亢进的外斜视V征 (2)

合集下载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16·《人人健康》Every one is well 临床医学2015年21期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下斜肌前转位术对于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其容易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我院20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患者进行手术观察,现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20例(35只眼)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患者进行手术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中有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9.7~26.4)岁,平均年龄为(22.3±1.1)岁,其中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者7例,单眼垂直分离性斜视者3例,共计17只眼;对照组中有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为(10.4~27.6)岁,平均年龄为(23.1±1.2)岁,其中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者8例,单眼垂直分离性斜视者2例,共计18只眼。

其中伴随有下斜肌功能亢进8例、合并有斜视4例,外斜视5例。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组使用下斜肌前转位术。

治疗组具体措施为:先在患者的穹窿结膜处进行手术切口,并将下斜肌暴露在视野内,并于下斜肌止端4mm 处使用钳夹固定好,从侧断剪断斜肌,将斜肌断裂出进行双套环缝线,并用钳夹合并肌肉60s 止血,将近端的下斜肌缝合至患者的上直肌1mm 处。

对于合并有斜视的患者可以进行水平肌矫正手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在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在术后观察患者的下斜肌功能状况,观察患者眼球向上下或左右时眼角膜以及肌肉变动的情况。

并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患者进行评价。

3+:眼球向周围转动时出现明显的上斜,且向鼻上方注视时会出现明显的上转。

2+:眼球向周围转动时出现轻微的上斜,且向鼻上方注视时不会出现明显的上转。

1+:眼球向周围转动时无上斜现象,且向鼻上方注视时会出现较小的上转。

外斜视V征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外斜视V征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的状 况 。
合并 A—V征 J 。外 斜视 V征 是 A—V综 合征 中常见 的一种 类型, 在我 院收治 16例 A—V综合征患者 中外斜视 V征 6 0 8例
(2 6 %) 外斜 A征 1 , 9例 ( 7 ) 内斜视 V征 1 1% , 4例 ( 3 ) 内 1% ,
斜 A征 5例 ( % ) 外斜 V征发 病 率居 首 位 , 其 他作 者 报 5 , 与
目前治疗外斜 V征 的主要方法 : ①对 于合并下斜肌功能 亢 进患者 , 下斜 肌减弱术 最常 用的有 效术式 , 下斜 肌减 弱术可 使
眼球 向上注视的外斜视 度数 减小 。术式 包括下 斜肌腱 部分 切
视首选双眼外直肌后徙 , 残余 斜度联 合 内直肌缩短 ; 一眼视 若
力较差合并弱视者 , 选择弱视 眼外直 肌后徙 及 内直肌缩短 术。 对无明显下斜肌功能亢进 病例 , 同时向上方注视 和向下方注视 的斜视度数的差值 ≥1 , 5 则在行外 直肌后退或 内直肌缩 短 同 时做垂直移位外 直肌移向 V开 口端 , 内直肌移 向 V闭 口端 , 各
果分析 中减弱患眼功能亢进的下斜肌联合水平斜 视矫正 , 斜 外
视 V征均矫正满意 , 因此认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引起外斜 V征
的主 要 原 因。
设计水平量 , 根据眼外肌设计矫正 V征 的手术方式 。合并下斜
肌功能亢进者首选行下斜肌减 弱术 , 双眼下斜肌 功能亢进程度 相 同者 , 双眼下斜肌 等量部分 切除或 后徙 ; 双眼 下斜肌 功能亢 进程度不等者 , 双眼下斜肌 不等量部 分切 除或后徙 ; 正外斜 矫
回顾性分析 6 例 外斜视 V征 患者并手) V征消 失者 9% ,
下斜肌 功能过 强是 外斜视 V征发病的主要 原因, 矫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

眼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内障专科⾮先天性⽩内障【鉴别诊断】:1. 糖尿病性⽩内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内障发⽣较早,进展较快,容易成熟。

眼科检查除⽩内障外眼底常常伴有微⾎管瘤,出⾎或渗出等病变,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2. 并发性⽩内障:是指眼部炎症或退⾏性病变(虹膜炎、视⽹膜⾊素变性、⾼度近视、青光眼及眼部⼿术史等)引起的⽩内障。

在裂隙灯下能见到后囊膜下⽪质有点状或条纹状混浊,这些混浊还带有红、蓝、绿⾊颗粒。

或⽩内障成核型混浊。

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3. 先天性⽩内障:多见于⼉童,往往有家族遗传病史,发病时间⼀般早于年龄相关性⽩内障,可能伴发眼部其他异常。

晶体混浊为特征性的前极混浊,后极混浊,冠状混浊,点状混浊,绕核性混浊,核性混浊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4. 外伤性⽩内障:有明确的眼外伤病史(钝挫伤,穿通伤,爆炸伤,电击伤等),眼部检查除晶体混浊外常可见到前房出⾎,⾓膜或巩膜裂⼝或陈旧性瘢痕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5. 药物性⽩内障:长期服药史或化学性药品接触史。

与此类相关的常见药物有⽪质类固醇、缩瞳剂、氯丙嗪及三硝荃甲苯,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先天性⽩内障【鉴别诊断】:1. Coats病:多发⽣于6岁以上男性⼉童少年,病程较长,发展较慢。

视⽹膜⾎管⼴泛异常扩张,常伴有⾎管瘤,视⽹膜下形成⼤⽚⽩⾊渗出,常伴有出⾎和胆固醇结晶,进⽽继发视⽹膜脱离⽽呈⽩⾊瞳孔,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2. 早产⼉视⽹膜病变:多发⽣于接受过持续⾼浓度氧⽓治疗的早产⼉,常在⽣后2-6周双眼发病,晚期玻璃体内⾎管增⽣,结缔组织形成,牵引视⽹膜形成皱褶,重则晶体后可见机化膜,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3. 原始玻璃体增⽣症:本病为眼部先天异常,见于⾜⽉产婴⼉,90%以上为单眼发病,表现为晶体后⾯有较厚的灰⽩⾊结缔组织并伴新⽣⾎管,多伴有⼩眼球,浅前房,瞳孔异常等,该患者与此不符,可排除。

斜弱视专科恒定性外斜视外斜视⾓较恒定,斜视⾓较⼤,各诊断眼位斜视⾓相等。

2种手术方法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Ⅴ型斜视疗效比较

2种手术方法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Ⅴ型斜视疗效比较

下 斜 肌 部 分 切 除 术 和 下 斜 肌 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 均 能
显 著 改 善 伴 下 斜 肌 功 能 亢进 的 V 型斜 视 , 2种 手 术 疗 效 相 当。 [ 关键词 ] 下 斜 肌 亢进 ; 下斜肌减 弱术 ; V 型 斜视 [ 中图分类号 ] R 7 7 7 . 4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0 0 8—8 8 4 9 ( 2 0 1 3 ) 3 1 —3 4 8 8— 0 2
得到 明显改善 , 2组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x =0 . 0 3 0 2 7 , P>
( } H } ) 。
1 . 1 一 般 资 料 收 集 2 0 0 4年 2月一 2 O 1 1年 l 2月 在 新 乐 市 医 院 行 手 术 矫 正 的 斜 视 伴 下 斜 肌 功 能 亢 进 的 V 型 斜 视 患 者 1 2 5例 , 均进行 眼科 常规 检查 , 符 合相 应诊 断标 准 … , 并 除 外
其 他 眼 病 。 年 龄 4~ 2 0岁 , 平均 1 2 . 1 岁 。 双 眼 视 力 均 ≥0 . 6,
1 . 4 统 计 学 处 理 率 的 比 较 采 用 z 检 验 。 检 验 水 准 0 【 =
0. 05。
2 结

2 . 1 下斜 肌 功 能 改 善情 况
2组 术 后 1 1 个 月 下 斜 肌 功 能 都
1 临 床 资 料
1 . 3 观察项 目 常规检查视力 、 屈光状态 、 眼位 , 重 点 检 查 各 方位的眼球运 动情况 , 以 确 定 有 无 上 斜 肌 功 能 不 足 及 下 斜 肌 功 能 亢 进 。 手术 前 后 用 同 视 机 检 查 远 立 体 视 , 九 个 方 位 斜 视 角及向上 2 5 。 和向下 2 5 。 注视 的 斜 视 角 ; T i t mu s 检 查 图 检 查 近 立体视 ; 三棱镜遮盖 法检查 戴镜及 不戴 镜的远 、 近斜视 角 ; 被 动牵拉试验判 断有无限制 因素 存在 ; 眼 底 照 相 检 查 眼 球 旋 转 情 况 。 下 斜 肌 亢 进 程 度 分 级 : 内转 时 角 膜 下 缘 离 开 下 睑 缘 为 亢 进 (+) , 角膜下缘 在 内外眦连 线处 为亢 进 ( + + ) , 角 膜 下 缘 在 内外 眦 连 线 上 为 亢 进 ( H + ) , 角 膜 下 缘 在 上 睑 缘 为 亢 进

手术治疗外斜视V征

手术治疗外斜视V征
征 的 病 因很 多 , 目前 还 没 有 一 致 的看 法 , 中主 要 包 括 解 剖 学 其
前向上方注视和下方注视时斜视度差 2 A~ 0 ( : 0 4 A 注 △代表
三棱 镜 度 数 )平 均 2 △ , 中 l △~ 5 3例 ,5 4 △ , 3 其 5 2 △l 2 △一 0 4例 , 原在位水平斜视度为 2 A一 0 A。1 例 为双眼下斜肌功 0 10 2
直移位术 , 斜肌减弱术。 外斜 V征合并 下斜肌功能亢进 , 下斜肌 减 弱术是最 常用 的有 效术式 , 包括 下斜肌后徙 、 下斜 肌腱切断 术、 肌腱部分切除术 。 但外斜 v 征只有在非手 术眼的下斜肌肯 定 不亢进时才可做单侧下斜肌减弱术 , 否则非手术眼会发生上 斜视 。本组 l 7例外斜 v 征均伴有 下斜 肌功能亢 进 , 故在手术 方式 的选择上我们首先行下斜肌后徙 , 后行水平肌手术 。下斜
诊断 I 生刮宫手术操 作简单 、 无需 特殊设备 , 一般妇 科医生
就能胜 任 , 手术费用低且止血效 果立竿见影 , 患者也乐于接受 , 随着诊疗技术 的不 断提 高 , 配合官腔镜 检查 , 子宫 内膜病变 的
诊 断 可靠 性 不 断 提 高 。在 诊 刮 时 要 严 格 掌握 手 术 指 征 , 除 手 排
外斜视 V征表示患者 向上注视 时 比向下注视时外斜 度数 明显加大【双 眼角膜的位置随眼位变化呈 “ 字形。文献报道 1 J , V” A v综合征翻 — 中外斜 v征是最常见 的类型之一。回顾性分析我 院眼科 3 5例 A v综合征 中 l 例外斜视 V征患者的手术治疗 — 7
方法 及 其 效 果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和 方 法
斜视度及 6 m斜视度 , 并且遮盖一只眼 1 h后再查斜视度 , 眼球 运动 , 代偿 头位 , 体视锐的测定 , 立 网膜对应 检查 , 彩色 眼底 照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关键词】斜视;手术方法“A-V”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亚型水平斜视,其中V型斜视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型斜视。

从2003年9月至2008年3月,烟台康爱眼科医院共收治V型斜视患者27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V型斜视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35岁,V型外斜17例,V型内斜10例,伴下斜肌功能过强者22例,不伴有下斜肌功能过强者5例,伴不正者12例。

1.2 检查方法常规眼科检查,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给予主客观论点,确定屈光度及矫正视力。

1.2.1 眼位检查戴镜矫正屈光不正后,用三棱镜如遮盖法检查手术前后的正前位(原在位),上、下转25°时的水平偏斜度。

1.2.2 眼球运动检查判断是否存在下斜肌功能亢进及确定亢进程度,“+”为双眼向左或向右侧转动时,内转眼不出现上转,而向该侧上方注视时,内转眼轻度上转,“++”为双眼向左或右侧转动时,眼转眼轻度上转,而向该侧上方注视时,则出现明显上转,“+++”为双眼向左/右侧转动时,内转眼出现明显上转。

1.3 手术方法本组10例在神经安定麻醉下进行手术外,其余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我们根据是否存在下斜肌过强及单侧/双侧下斜肌过强将病例分为5组:(1)V型外斜不伴有下斜肌过强者2例,其中上下注视斜视角差异<25° 1例,行双外直肌徙后术同时将外直肌止点上移5 mm;(2)V型外斜伴有单侧下斜肌过强者5例,行双侧外直肌徙后术矫正水平斜视的同时,行一侧下斜肌切断术。

(3)V型外斜伴双侧下斜肌过强者10例,行双侧外直肌,徙后术矫正水平斜视的同时行双下斜肌切断术,对双侧非对称性下斜肌过强者,过强侧加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4)V型内斜不伴有下斜肌过强者3例,行双眼内直肌后徙合并肌腱下移术,肌腱下移5~10 mm。

(5)V型内斜伴双侧/单侧下斜肌过强7例,行双侧内直肌后徙合并单侧/双侧,下斜肌切断术。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外斜V征伴下斜肌功能亢进分析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外斜V征伴下斜肌功能亢进分析
2 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章编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4— 0 6 0 5 一 叭
不 明显的患者常常需要两眼均进行手术 , 否则只对单 侧眼进 行手术后 另- - N 眼情 况可 能会恶化 。对于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 , 只采用手术 方法治 疗能够充 分改善 病情 的临 床症状 , 例如眼球转动时出现向上斜视的症状 , 临床疗效显 著。对于继发性 下斜肌 功能 过强所引发 的通过头位 的摆动 , 才能达到视 物清 晰效 果的情 况则应 当选择减 弱另一侧 眼的下直肌 。对 于同时存在水平方 向上双 眼视 轴不平 行的病人 , 在 进行下斜 肌边缘 间 断交叉剪开 的同时, 实施水平方向上的纠正。手术完成后应 当尽 快打开手术 眼 , 叮嘱术 眼往下方注视 , 拉伸下斜肌 , 可取得满 意效果 。本次手术 方法通过 2年 随访 , 显示近 期 及长期疗效显著 , 未出现其余 并发症或后遗症。 下斜肌减弱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下斜 肌切断 术。下斜肌 部分 切除术 , 下斜肌 后退术
【 关键词 】 下斜 肌亢进; 下斜肌减 弱术 ; V型斜视 【 中图分类号 】 R 7 7 9 . 6 【 文献标识码 】 B
原发性或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通常伴随着 V型斜 视, 这 主要是 由于下斜 肌是第 二外转肌 , 当往上凝 视时常常使 两眼聚集弱化 , 加 强分开 , 凶此 在向上转 动位置 注视时 外侧偏斜加大 , 内斜情况不 显著 , 眼位的变化显示出 V字形 , 而 V征在许多情 况下同时 存在下斜肌功能过强的症状 … 。减弱下斜肌功能 的手术方法有 下斜肌切 断术 、 下斜肌 部分切除术 、 下斜肌后 徙术 等等, 本院选 取下斜肌 切断术 、 下斜 肌部分 切除术 两种方法 对外斜 v征伴下斜肌功 能亢进 的患 者进行治疗 , 疗效显著 , 现汇报 如下 。 1资料 与方法 1 I l 临床资料 本组 3 5例研 究对象均为由于斜肌功 能障碍导致的 V型斜 视, 其 中2 3 例男性 , 女l 2例女性 , 年 龄在 7~1 8岁 之间 , 平均 ( 1 O . 2± 2 . 3 ) 岁。其 中 V型外斜 2 6 例, v型内斜 9例 , 手术完成后对病人进行 1 ~ 2 4个月的随访 , 平 均随访 时间为半 年。 1 . 2检查 方法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 防治学组对 V型斜视 的规定 , 即向上 2 5 。 和 向下 2 5 。 注视时 的水平斜 视度数相 差超 过 1 5 △L 2 j 。对 3 5 例患 者实施眼球运 动情 况的检查 , 对眼球外侧肌 肉特别是斜肌的功能状况进行评 价。 选择同视机 、 三棱镜 检查手 术进 行前完成后 的斜视度数 , 上、 下2 5 。 注视眼位 的斜视度数 差值。T i t m u s 立体图观察手术完成前后 两眼单视 功能。 1 . 3手术方法 ( 1 ) 下斜肌减弱术 : 原在 位垂直 倾斜角度 未超过 1 5 △的病 人选取下 斜肌减弱术 ( 断腱 、 部分切除 、 后徙及前转位 术) 。如果两侧 斜肌 亢进情况 无明显 差异 , 则实施双下斜肌等量减弱术 ; 如果双下亢进情 况存在较 大差异 , 增实施双下 斜肌不等量 减弱术。( 2 ) 原在位垂直倾斜角度超过 1 6 △的病人 实施下斜肌 减弱术 同时实施对侧下 直肌后徙术或 同侧上直肌后徙术 。( 3 ) 水平斜视超过 2 O △者同时进行纠正 。伴随 V型 外斜的患者 , 首先进行下斜肌减弱术 , 再对水平斜视进行 纠正。如果双下斜 肌减弱手术 完成后 v征情况不再 出现 . 则不再改变水平肌 肉未 知; 如果术后 V征情况得到改 善 , 则 再 联 合 水 平 肌 肉肌 止 点 垂 直 移 位 。

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

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

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发表时间:2011-03-28T09:49:50.20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余素英袁凡雷先明[导读] 目的:分析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疗效余素英袁凡雷先明(绵阳万江眼科医院621000)作者简介:余素英(1970.10-),四川绵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儿眼科斜视弱视的诊疗。

【摘要】目的:分析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疗效。

方法:手术治疗下斜肌亢进的外斜V型斜视12只眼。

将下斜肌于外直肌与下直肌间钩出,用两把纹丝钳分别夹住,中间距离5mm,纹丝钳间剪断下斜肌,电凝两断端。

术后随访2周至6个月。

结果:术前V型外斜向上方注视比下方注视均大于40棱镜度,双下斜肌亢进+++和++各6只眼。

术后仍有2只眼下斜肌功能亢进,但为+。

没有病人注视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

结论: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有效。

【关键词】下斜肌切断;治疗下斜肌亢进;V型斜视【中图分类号】R7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50-02V型斜视是当眼向上方及向下方注视时其水平斜视出现差异的现象,即相差大于15个棱镜度。

病因尚未明确。

有四种说法:(1)水平肌说:内外直肌当向上方及向下方注视时其作用强弱不等而影响了水平斜视度。

外斜视为外直肌向上注视眼位功能过强所引起。

(2)上直肌肌说:如上直肌功能减弱,其内转作用在向上注视眼位时减弱,产生V现象。

下直肌功能过强,其内转作用在向下注视眼位时过强而产生V现象。

(3)斜肌说:当上斜肌功能减弱时,其向下注视眼位,由于上斜肌功能减弱的结果其内转作用增强。

更加上由于上斜肌功能减弱继发下斜肌功能过强,向上注视眼位其外转作用增强而产生V现象。

(4)解剖异常说:当内直肌附着处向上方偏位,外直肌附着处向下移位,可引起向上转时外直肌外转作用增强,向下注视时内直肌内转作用增强,因而形成V现象[1]。

外斜V征的手术疗效分析

外斜V征的手术疗效分析

c mbnn h o o iig te c mmo o z na e t s l p rto ste mo tefcie i atr x to i t p ae th p ru cin o ne o bi u n h r o t Fcusmu ce o e ain wa h s f tv n p t n e orpa wi a p rn y e n to fi r ro lq e i l e e h f f i
(.a egC i rnS op a,a eg4 5 0 ;.a egO hhl o a yH si l ae g4 5 0 , hn) 1 i n hl e H si l i n 7 002K i n p tam p t op a, in 7 0 3C ia K f d t K f f h t K f
A sr c: jcie oiv sgt eciia faue f at neo o i a dt vlaeteefc f ugclra n f atr xt pa btat 0bet T net a t l cletrs pt r xt pa n ea t h f t o ria t t t pt neor i. v i eh n oV e r o u es s e me 4 5 0 ; . 南 省 开 封 市 眼病 医院 , 南 开 封 7 0 02河 河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外 斜 V 征 的 手 术方 法及 其 效 果 。方 法 外 斜 V 征 4 8例 , 中 4 其 2例 行 下 斜 肌 切 断 或 部 分 切 除 联 合 常 规 水 平 肌 手 术 , 外 6例 另 行 水 平 肌 垂 直 移 位 术 . 察 手 术 前 后 的 眼 位 、 斜 肌 功 能 和 双 眼视 觉 的状 况 。 结果 观 下 对 伴 有 下 斜 肌 明 显 亢 进 的 外 斜 V 征 , 下斜 肌 切 断或 部 分 行 下斜 肌 功 能 亢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的疗效进行研究及判定。

方法: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V型外斜视的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行下斜肌切断术的30例患者作为A组,行下斜肌后徙术的30例患者作为B组,并观察2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粘连率。

结果:B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患儿的总好转概率为93.33%,A组患儿的总好转概率为86.67%,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B组患儿的术后粘连率为6.67%低于A组,P<0.05。

结论:给予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患儿给予下斜肌后徙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粘连发生率较低,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下斜肌功能亢进;下斜肌减弱术;V型外斜视;粘连发生率V型斜视为垂直方向上非共同性水平斜视亚型,于水平斜视中占比20.00%左右,患者向下注视时则V型斜视集合增大[1],眼位呈V字形变化,上、下注视斜视角度差距为15度以上,其V型斜视患者伴单、双侧下斜肌功能亢进;临床中予以患者水平肌的传统治疗,常联合下斜肌功能减弱术治疗。

我院旨在讨论不同减弱术的差异及提高临床疗效,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V型外斜视的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V型外斜视的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行下斜肌切断术的30例患者作为A组,行下斜肌后徙术的30例患者作为B组,2组患儿均确诊为V型斜视,并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具体情况如下:A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范围在(8-14)岁,平均年龄为(12.51±0.62)岁;B组:男性患儿:女性患儿=17:13,年龄范围在(7-15)岁,平均年龄为(11,87±0.78)岁;2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的患儿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斜视分类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斜视分类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13
诊断中要注意的问题
• 注视上下方斜视角的变化必须以视远为准 。因为生理情况下向下注视时会产生眼位 集合(辐辏),视近时尤为明显,会影响 诊断。
• 检查注视上、下方的斜视角,视标放在5m 远处正前方,受试者下颌内收25˚和上抬25˚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14
诊断中要注意的问题
• 水平肌功能异常 V征 上方外直肌功能增强,或下方内直肌 功能增强 A征 上方外直肌功能减弱,或下方内直肌 功能减弱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11
AV征病因
• 垂直肌功能异常 V征 上直肌功能减弱,在上方注视时内转 的次要作用减弱 A征 下直肌功能减弱,在下方注视时内转 的次要作用减弱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12
诊断中要注意的问题
• AV型斜视是水平斜视在垂直方向不同注视 位置斜视角有明显变化的一种临床形式, 不符合共同性斜视的基本特征(各方向斜 视角一致)。因此,AV型斜视不能诊断为 共同性斜视。不能出现“共同性外斜视V征” 或“共同性外斜视A征”的诊断。一般诊断应 为:外斜视V征 或 V型外斜视,外斜视A 征 或 A型外斜视等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1
概念
• AV型斜视是水平斜视的一种非共同性的亚 型,即在向上和向下分别注视时斜视程度 有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使上下方的斜视程 度呈类似“A”或“V”的形式
• AV斜视不是共同性斜视,在斜视专著中是 与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并列的独立 章节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25˚ E
E
25˚
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15

外斜V征临床路径

外斜V征临床路径

外斜V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外斜V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外斜V征(ICD-10:H50.801)行斜视矫正术(ICD-9-CM-3:15.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1)屈光状态检查;(2)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第一眼位的斜视度≥15Δ、上转25度注视斜视度变大,下转25度注视斜视度变小,且二者相差≥15Δ;(3)眼球运动检查:常有双眼下斜肌亢进;(4)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

2.有屈光不正者,需戴镜矫正视力。

3.双眼下斜肌亢进者行下斜肌减弱术,无下斜肌亢进者行直肌附着点上下移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外斜V征(ICD-10:H50.8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X线胸片;(4)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5)屈光检查:散瞳(显然)验光;(6)主导眼、三棱镜检查、同视机双眼视觉检查与眼底照相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选用局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2天。

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2)眼内植入物:无。

(3)术中用耗品:缝线。

3.术后处理(术后恢复1-2天)(1)术后用药:局部抗菌药物滴眼液,酌情使用非甾体类滴眼液。

(2)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酌情)。

A-V综合征V型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分析

A-V综合征V型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分析

A-V综合征V型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

结果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

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关键词】A-V综合症 V型外斜视手术治疗A-V 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性斜视,伴有垂直方向非共同性,即向上和向下看时水平斜视发生明显变化,以英文字母“A”和“V”形象命名。

V征外斜视是A-V 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类型[1],临床表现为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大,差值≥15°。

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尚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说法,目前治疗该病以手术为主,但应当根据不同的病因对手术方法进行选择,以达到矫正患者眼位、建立双眼单视功能的目的。

我院对60例患者进行了矫正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眼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3岁-29岁,中位年龄为18岁。

双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双外直肌功能亢进者17例,单侧下斜肌功能亢进9例,单侧外直肌功能亢进7例;29例同时视功能,5例有立体观。

1.2检查方法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检查视力,裸眼和矫正视力,测定屈光状态(0.5%-1%阿托品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双眼单视功能、牵拉试验等。

注意反复检查33cm、6m,原在位、向上方和向下方25°,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各方向的眼球运动,观察患者眼球运动及向上和向下看时斜视度的变化以确定是否外直肌及下斜肌功能亢进。

诊断标准:外斜视V征向上方注视时比向下方注视时斜视角大15°。

1.3手术方法根据原在位33cm和6m外斜视度数设计水平量,根据眼外肌设计矫正V征术式。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扶城宾;何瑞霞;张素素;谢砺颖;郭桂花;林森好【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28(平均12.32±6.81)岁,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DVD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眼位及代偿头位、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术后随访6~18(平均10.05±3.87)mo.结果: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无双眼视功能者11例(50%);恢复Ⅰ级视功能者6例(27%);恢复Ⅱ级视功能者3例(14%);恢复Ⅲ级视功能者2例(9%).DVD疗效:满意17例(77%),好转5例(23%),无效0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治愈13例(59%),好转9例(41%),无效0例.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1)水平眼位:外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内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过矫0例,正位20例;(2)垂直眼位:垂直斜视度≤5△者13例,5△<垂直斜视度<10△者9例,平均5.55△±2.35△,垂直眼位无过矫;(3)代偿头位:术后6例代偿头位消失,1例代偿头位明显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轻微抗上转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轻微睑裂缩窄,睑裂缩窄量<1mm.结论: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疗效满意,规范的术前检查、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技巧至关重要.【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07【总页数】4页(P1256-1259)【关键词】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作者】扶城宾;何瑞霞;张素素;谢砺颖;郭桂花;林森好【作者单位】523106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爱尔眼科医院;523106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爱尔眼科医院;523106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爱尔眼科医院;523106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爱尔眼科医院;523106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爱尔眼科医院;523106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是一种与Hering法则相矛盾的特殊类型斜视,是一种垂直眼球运动异常,表现为遮盖患眼破坏融合、疲劳或注意力分散时出现非注视眼上飘、外旋现象,去遮盖后非注视眼回落、内旋,斜视度不稳定,用三棱镜测量垂直斜视度时很难得到稳定的斜视度。

外斜V征诊断详述

外斜V征诊断详述

外斜V征诊断详述*导读:外斜V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外斜V征:向上注视时的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15△,8°~9°)。

(1)A型内斜视(A-esotropia):又称内斜A征(esotropia A sign)、内斜A现象(esotropia Aphenomenon)、A-内斜、集合性斜视A综合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内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

看远及看近时内斜度几乎相等,向内下方转眼时可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内收眼位时眼球内陷。

患者可有下颌上抬表现。

(2)V型内斜视(V-esotropia):又称内斜V征(esotropia V sign)、内斜V现象(esotropia Vphenomenon)、V-内斜、集合性斜视V综合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V syndrome),即向正下看时内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

内斜度看近大于看远,常有下斜肌功能过强。

患者可有下颌内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3)A型外斜视(A-exotropia):又称外斜A征(exotropia A sign)、外斜A现象(exotropia Aphenomenon)、A-外斜、分开性斜视A综合征(di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方看时外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而向正下方看时外斜度数增大。

看远看近外斜度数无变化,常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内收眼位时眼球内陷。

患者可有下颌内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4)V型外斜视(V-exotropia):又称外斜V征(exotropia V sign)、外斜V现象(exotropia Vphenomenon)、V-外斜、分开性斜视V综合征(divergent strabismus V syndrome),即向正上方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方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分开过强),常有下斜肌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上抬现象。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外斜V征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外斜V征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外斜V征>>>
病因:
造成的。 2.斜肌的原因 Jampolsky认为上、下
斜肌的强弱是形成A-V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斜肌的次要作用使眼球外转,所以当 下斜肌力量过强时,可致V现象;而下斜肌 的力量不足时,则致A现象;上斜肌力量过 强而致A现象;上斜肌力量不足则致V现象。 总之,向正上方注视时水平斜度加
此外,还有生理性V现象,
内科学症状部分:外斜V征>>>
病因:
即在原眼位无斜视的情况下,向上注视时, 可以产生外斜(可达17△之多),向下注视 时,可以产生A现象(可达5△之多),这可 能与神经支配因素有关。
7.辐辏和融合功能异常的原因 当向 下方注视,不能保持融合时,可以产生A 现象;当向上方注视不能保持融合时,可 以产生V现象,此种情况,在间
内科学症状部分:外斜V征>>>
诊断:
(1)A型内斜视(A-esotropia):又称 内斜A征(esotropia A sign)、内斜A现象 (esotropia Aphenomenon)、A-内斜、集 合性斜视A综合征(convergent strabismus A syndrome),即向正上看时 内斜度数增大,
内科学症状部分:外斜V征>>>
诊断:
而向正下看时内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 看远及看近时内斜度几乎相等,向内下方 转眼时可有上斜肌功能过强,内收眼位时 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颌上抬表现。
(2)V型内斜视(V-esotropia):又称 内斜V征(esotropia V sign)、内斜V现象 (esotropia Vphe
内科学症状部分:外斜V征>>>

外斜V征的治疗及护理

外斜V征的治疗及护理

03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包括麻 醉风险、感染风险、出血风 险等
04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 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手法治 疗、电疗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 肌肉松弛剂等
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心理辅导等
手术治疗:针对病情严重、保守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肩胛骨内旋:肩 胛骨向内旋转, 导致胸部两侧出 现V形凹陷
胸椎侧弯:胸椎 向一侧弯曲,导 致胸部两侧出现V 形凹陷
呼吸困难:由于 胸廓变形,可能 导致呼吸困难
疼痛:由于胸廓 变形,可能导致 疼痛
影响美观:外斜V 征可能导致患者 外观不美观
诊断方法
眼科检查:观察眼睛的外 观和功能
视力检查:测量视力,了解 视力受损程度
3生活习惯调整Fra bibliotek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 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 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 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
饮食调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豆 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锌、 铁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免疫力提升
眼压检查:测量眼内压力, 判断是否存在青光眼等疾病
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和视 神经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
其他眼部疾病
眼科影像学检查:如CT、 MRI等,了解眼部结构和病
变情况
眼科专科检查:如斜视检查、 眼球运动检查等,判断是否
存在外斜V征等眼部问题
2
药物治疗
01
非处方药:如布 洛芬、阿司匹林 等,用于缓解疼

外斜视V征手术疗效分析要点

外斜视V征手术疗效分析要点

vision.Conclusions common
can
syndrome
subtype of horizontal
dysfunction of the is the
strabismus.
cause.
V-style Different
exotropia
type be
of strabismus.Vertical muscle
对象和方法
直肌垂直移位(移位1/2肌腱宽度)。③中度:手术方 案:双外直后退+双外直肌垂直移位(移位1/2肌腱宽
度)+倾斜(上8 mm,下5 mm)。④重度:手术方案:
双外直后退+双外直肌垂直移位(移位1/2肌腱宽 度)+倾斜(上9 mm,下6 mm)。手术台上检查眼 位,如果手术量不足,再行视力较差眼的或非主导眼 的内直肌加强手术,行内直肌加强的共12例。
【Key words】V-style
DOI:10.3760/ema.j.issn.1006—4443.2016.09.021 作者单位:272000山东济宁,济宁京华眼科医院 通信作者:程传敏,Email:cchuanmin@163.eom
万方数据
・996・
堂垦塞旦竖型壅查!!!!笙!旦箜丝鲞箜!塑垦!尘!旦!!堕QP!!!!!!塑!!!£!!翌!竺垫!!,∑!!!堡二…No+.9
双眼立体视觉功能检查:用同视机检查,有双眼 立体视觉功能者12例。 (3)手术方案:①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20例,先 行亢强的下斜肌断腱术,然后根据斜视程度进行手 术方案设计。②轻度:手术方案:双外直后退+双外
伴有AV征,因为矫正AV综合征对建立双眼单视功 能非常重要,有时术后短期内经同视机训练,即能建 立双眼单视功能。41。目前治疗AV综合征较为常见

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治疗

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治疗

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治疗石荣先;连黎红;刘卫华;盖秀花【期刊名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年(卷),期】2003(025)009【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亢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下斜肌亢进80例,根据垂直斜视度亢进程度及并发症不同,将下斜肌手术方式分为3类(3组):截除组48例,鞘内断腱组16例,转位组16例.结果 80例随访平均6月,截除组治愈44例(91.67%);鞘内断腱组治愈14例(87.5%);转位组治愈10例(62.5%).下斜肌截除组效果最好,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下斜肌亢进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根据术前垂直斜视角大小、下斜肌亢进程度及是否台并垂直分离性斜视(DVD),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总页数】2页(P629-630)【作者】石荣先;连黎红;刘卫华;盖秀花【作者单位】475001,开封市,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75001,开封市,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75001,开封市,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75001,开封市,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相关文献】1.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外斜V征伴下斜肌功能亢进45例分析 [J], 曾思明;闫玉梅2.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J], 扶城宾;何瑞霞;张素素;谢砺颖;郭桂花;林森好3.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 [J], 闫利霞;马琳;张鑫4.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疗效评价 [J], 李金彦5.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临床效果比较 [J], 李砚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