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斜视手术后发生连续性内斜视35例分析

合集下载

眼科手术后斜视和复视的临床相关处理分析

眼科手术后斜视和复视的临床相关处理分析

目前 . 眼 科 疾 病 病 因 繁 杂 及 选 择 的 手 术 方 法 存 在 差 异 的 受
2 结 果
影 响 。 视 和 复 试 在 实 施 手 术 后 的 临 床 表 现 和 病 理 机 制 也 有 所 斜
不 同 。 发 性 斜 视 在 眼 科 手 术 后 有 一 定 的发 生 机 率 , 临 床 制 定 继 为 诊 断 和治疗 方 案 、 采取 有 效措 施 积极 防控 带 来 了一 定难 度 。 择 并 选 科 学 、 理 的处 理 方 案 是 改 善 预 后 的关 键I 合 l J 研究就本院 20 。该 06 年 1 一21 月 0 O年 2月 收 治 的 手 术 后 斜 视 和复 视 的患 者 8 5例 , 回
22 治 疗 效 果 .
顾 性 分 析其 临 床 资 料 , 在 为 临 床 治 疗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报 道 旨 现
如下。
术后复视消失 3 2例 , 善 5 例 , 效 2例 。 正 眼 位 5 改 1 无 5例 , 改善 2 9例 , 效 1 。 患 者 术 后 复 视 和 斜 视 总有 效 率 显 著 高 于 无 例 无效 率 ,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 ) 差 P O0 。复 视 及 斜 视 无 效 的患 者 采 5
善2 9例 , 无效 1 。 例 患者术后 复视 和斜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无效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 。 P O ) 复视及创利税无效 的患者 0
采 用 三棱 镜 治 疗 显 示 , 者 复 视 症 状 明 显改 善 。 论 术 前 医 师需 对 患者 眼球 运 动 情 况 和 眼 位 充 分 了解 , 好 术 前 准 备 , 握 患 结 做 掌
2 2 01 NO 25

43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单眼注视综合征临床分析

43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单眼注视综合征临床分析

sn rm :i sadiesH m R po ,9 7 1 ( ) 12 . y d e v w n a. u erd 19 ,2 6 :19 o e d
4 S h n e G. rv nin a d te t n foa a y esi lt n. m e e k rJ P ee t n rame to v r n h p rt o i mu ai Hu o
珠的观点 , 白蛋 白可 以 5 0~10 m , 2~1 0 l每 2小时重 复静脉 滴 注 J我们 体会 白蛋 白输 注量应减低 。低分子右 旋糖酐可迅 速 ,
2 周灿 权 , 庄广伦. 卵巢促超排卵治疗的反应过度 与不 足. 生殖医学杂
志 ,9 87 4 : 1. 19 ,( ) 2 8
后过矫 的儿 童中, 其双眼单视 功能有改 变并发生单眼注视 、 立体 视降低 , 少数病例 术后视 力下 降并不能矫 正。结论 有 在视 力尚未发 育成熟 的间歇性外斜视 的儿童 中, 由于手 术过矫 , 术后 存在 出现 抑制性 暗点的可 能性 , 偶有发 生单眼 注 故
视 综 合 征 的 危 险 。手 术 过 矫 的 原 则 取 决 于儿 童 的 年 龄 及 视 功 能 发 育 成 熟 程 度 。
能 。穿刺应在 B超超声引导下或定位后进行 , 以免损 伤增大卵 巢 。若出现胸水合并呼吸困难 , 则有 指征应进行胸腔 穿刺 本 组有 2例患者行 腹 腔及 胸腔 穿刺 引流 多 次 , 未引 起损 伤并 发
( 本文编辑 : 韩明明)
4 J 童 间歇 性 外斜 视 术 后 单 眼注 视 综 合 征 临床 分 析 3 L
刘 爱琴
( 南省 周 口市眼科 医院 , 口 河 周
【 摘要】 目的

连续性外斜视的护理查房

连续性外斜视的护理查房

既往史及家族史
是否有其他眼病史 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既往治疗史及效果 患者职业及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诊断过程及结果
病史采集
眼部检查
诊断标准
治疗及预后
护理诊断
视力下降
定义:视力下降是指眼睛的视物 能力受损,表现为视物模糊、重 影、颜色辨识度降低等症状。
诊断标准:通过视力测试和眼球 运动检查等手段,可以判断连续 性外斜视患者是否存在视力下降 的情况。
自尊心受损
社交障碍
定义:患者因疾病或治疗等原因而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交互动
原因:可能与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孤独、内向、回避社交等表现
护理措施:通过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提供社交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社 交功能
疼痛不适
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并发症:连续性 外斜视可能伴随 其他眼部问题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
病例汇报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添加标题
性别:男 添加标题
体重:35kg 添加标题
诊断:连续性外斜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年龄:10岁
添加标题 身高:140cm
添加标题 眼别:右眼
主诉及现病史
主诉:发现患儿双眼间断外斜视1年 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间断性外斜视,无复视及视力下降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 个人史:无特殊个人史
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扰
宣传教育:加强对连续性外斜视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THANK YOU

斜视手术对共同性内斜视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

斜视手术对共同性内斜视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
徐 美 芳 , 立 新 , 晓 苏 段 刘 ( 昌大 学第二 附属 医院眼科 , 昌 3 00 ) 南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探 讨斜视手术对共 同性 内斜视患儿心理状况 的影 响。方 法 采用 自尊量表 、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儿
童 孤 独 量 表 对 1 5 健 康 体 检儿 童 ( 照 组 ) 1 5例 手 术 前 后 的 共 同性 内 斜 视 患 儿 ( 视 组 ) 理 状 况 ( 独 、 0 例 对 及 0 斜 心 孤 社
辛 钠静脉 滴注 引起 的急性肝 功能损 害 1 。对这 些 例
AD R及 时上报 , 对 其 发生 的 原 因进 行 具 体分 析 , 并
防止 A DR 的 重 复 发 生 非 常 重 要 。
用药 指征 以安全 合 理 使 用该 类 药物[ 。另外 , 环 大
内酯类 的 阿奇 霉 素 导致 的 AD 发 牛 率 也较 高 , R 阿
i s 分 士 ,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O 0 ; 手 术 前 比较 , .5与 #P<O 0 。 . 5
3论 讨
斜 视 在临 床上 是常 见病 。斜 视X J 童的影 响 尤 CL
其 严 重 ] 由 于 眼 睛 K , 偏 斜 , 多 斜 视 患 J : 常 。 N 很 LI  ̄
1 2 调 查 方 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斜视 是 常 见 的眼 病 , 发 病 率 为 2 ~ 4, 】。 其 [ 9 ] 6 由于 斜视影 响 美观 , 视患儿 常 被人起 绰 号 , 斜 给儿童
心理 上蒙 上阴影 , 而造 成其 孤僻 、 从 自卑 及 反 常 的 心 理 。 视 功 能 及 学 习 也 受 到 影 响 , 此 应 予 重 视 并 及 因

斜视矫正术后引起失明的临床分析

斜视矫正术后引起失明的临床分析

斜视矫正术后引起失明的临床分析斜视矫正术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手术。

手术简单易操作,但由此手术引起的眼失明却属少见,本文就此病历做一剖析,供同道参考。

标签:斜视外科手术眼失明斜视矫正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

而由于斜视矫正术引起失明在临床上实属罕见。

我科曾遇到1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2008年6月7日,因在外院行左眼外科斜视矫正术后失明2周而来院住院。

据患者术前检查记录,双眼视力均为1.0,共同性斜视均200,左眼为主斜眼。

施矫正术后第1天换药时,患者发现左眼视力无光感,经在该院抢救,视力仍未恢复,2周后转送我院。

住院检查: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记载,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无光感,眼位正常。

左眼内转受限,泪阜部淤血肿胀隆起,外侧睑裂部球结膜未见施术迹象。

瞳孔散大约8mm,对光反射消失。

眼底除动静脉稍细及黄斑反射消失外未见异常改变。

经用大量激素静滴及大量维生素、能量合剂抢救治疗3周,视力仍无光感,眼底出现视神经萎缩,眼位尚正,眼阜部肿胀消退,眼球内转功能部分恢复,患者要求出院。

出院诊断:左眼视神经挫伤,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

2讨论(1)斜视矫正术后引起失明的原因有如下2种,即术中损伤视神经,扭转挤压睫状血管。

而后者多发生在斜肌手术中。

由于斜肌手术常用力牵引眼球向前,致发生睫状血管扭转机会相对增加,往往在手术结束时患眼失去光感,以后继发视神经萎缩。

而前者多发生在水平肌手术中。

本病例属第一种,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在内直肌缩短手术中,由于缝线滑脱,肌肉退缩到球后深处,术者为寻找肌肉用有齿镊或蚊式钳伸入球后盲目夹取,致视神经损伤,导致失明。

(2)导致肌肉缝线滑脱的原因有如下几种:①肌肉的预置缝线过于靠近肌肉的断端或只穿过肌鞘,未穿透肌肉的全层,稍牵拉即可滑脱;②在剪断肌腱时,误将缝线剪断或从缝线后方剪断肌肉,引起肌肉滑脱;③过于用力牵拉缝线,导致脱线或断线,或因缝线多次消毒易脆。

共同性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与斜肌功能异常的关系

共同性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与斜肌功能异常的关系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a t b o g e n e s i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c o n s e c u t i v e
e x o t r o p i a a n d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h a r t r e v i e w wa s p e r f o r me d o n 2 6 p a t i e n t s wh o u n d e r we n t s u r g e r y f o r c o n s e c u t i v e e x o t r o p i a t o s t u d y t h e c o r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c o n s e c u t i v e e x o t r o p i a a n d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Re s u l s I t n t h i s s t u d y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w a s f o u n d i n 1 4 p a t i e n t s a mo n g t h e 2 6 c a s e s o f c o n s e c u t i v e e x o t r o p i a, i n c l u d i n g 8 c a s e s o f i n f e r i o r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o v e r a c t i o n a n d 6 c a s e s o f s u p e r i o r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o v e r a c t i o n ,a n d 2 c a s e o f i n f e r i o r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u n d e r a c t i o n . Co n s e c u t i v e e x o t r o p i a wa s a c c o mp a n i e d wi t h o t h e r o c u l a r d e v i a t i o n s i n 8 p a t i e n t s .A— p a t t e r n e x o t r o p i a w a s a c c o mp a n i e d i n 5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t wa s mo r e c o mmo n t h a n t h e V— p a t t e n r t h a t d e v e l o p e d i n 3 p a t i e n t s .Co n c l si u o n C o n s e c u t i v e e x o t r o p i a ma y b e c o re l a t e d wi t h o b l i q u e mu s c l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

斜视手术病程记录病历模板

斜视手术病程记录病历模板

姓名:床号住院号眼科病程记录2014-1-2 8:30患者,,女性,岁,因“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于2012年5月3日入院治疗。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3、检查:右眼 0.5(1.0)/—;左眼 0.01(0.02)/—。

眼位:映光:OS:+ 20°;左眼注视困难,交替遮盖:双眼由内→正;同视机:REF:+11R°/12°。

三棱镜中和:+25△。

双外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3CT,瞳孔圆,晶状体透明,双眼底(-)。

二、诊断:1、先天性内斜视(OS);2、屈光不正;3、弱视OS。

三、诊断依据: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3、检查:视力:右眼 0.5(1.0)/—;左眼 0.01(0.02)/—。

眼位:映光:OS:+ 20°;左眼注视困难,交替遮盖:双眼由内→正;同视机:REF:+11R°/12°。

三棱镜中和:+25△。

双外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3CT,瞳孔圆,晶状体透明,双眼底(-)。

三、鉴别诊断:1、继发性内斜视:原有外斜,手术矫正后过矫所致。

2、后天性内斜视:包括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与非调节性内斜视。

后天性内斜视尚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经过间歇性内斜视阶段,渐发展成恒定性内斜视。

3、知觉性内斜视:出生或生后早期一眼或双眼的器质性病变致视力低下,防碍双眼知觉融合的正常发育产生的内斜视,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

五、诊疗计划:1.术前常规检查、局部预防感染。

2.择期手术。

记录者签名:2014-1-2 9:10 某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入院后某某主治医师查房,仔细询问患者病情,检查病人,并作如下分析: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自出生后即被发现眼位偏斜。

2、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手术治疗交替性斜视180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交替性斜视180例临床分析

棱镜度 ( △) 即是指光线在 1 I T I 距离时眼睛偏斜 1 a m。 1 . 2 . 1 . 3 角膜映光法 ( H i r s c h h e r g 法 ) 测 定斜 视角最常用
【 关键词 】交替性斜视. 眼位矫正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斜视是眼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发病率 近 3 %。 当前 , 斜视的分
经过 术 后视 功 能 训练 , 2 0 例 恢 复 立 体 视 觉 功 能 ,双 眼 能 协调 运
1 . 2 . 1 . 1 遮盖试验
遮 盖 一去 遮 盖 试 验 ( c o wr — u n c o v e r
t e s O : 患者注视眼前 目标 , 遮盖一只眼 , 后快速去除遮盖 , 观察两
定及其对术后 效果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 1 8 0例交替性斜视 患 者按照不 同的手 术量 分别进行手术 ,比较术后 患者眼位矫 正、 双眼视功能恢复情 况。结果 交替性外斜视 患者疗效 : 所有 患 者视力均达到术前水平 , 1 0 2 例 患者 中术前 6 2例无立体视 觉的 患者经过术后视 功能训练 , 2 4例恢复立体视 觉功能 ;术后 4例
视、 外斜视 , 垂直斜视 , 旋转斜视及混合型斜视 ) [ 1 】 。斜视高发于
儿童 , 严重影响双眼视功能发育 , 还影响外观 , 给 自我认 同造成

主观斜视角 , 可用弧度或三棱镜度表示。交替开关每侧 画片后 的灯 , 并移动镜筒 , 使其反光点位 于角膜 中央 , 当两眼不动 时 , 此时同视机上的读数为客观斜视角。 本组 1 8 0例交替性斜视患者中交替性外斜视 1 0 2例 , 交替 性内斜视 7 8 例 。临床一般交替性外斜视较常见 ,且无 自觉症
所有患者顺利进行手术 , 并 随访 1 年进行分析。 1 . 2 方法

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张雨晴;许丽丽;唐春;杨先【摘要】连续性外斜视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国内对该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鲜见.本文旨在对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同时讨论了连续性外斜视的治疗,为临床内斜视的术前检查,尤其是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的评估、降低内斜视过矫的发生率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指导内斜视的手术设计和连续性外斜视的诊疗.%Consecutive exotropia is not un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but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disease and its risk factors are rare. This article aims to summarize the risk factors of consecutive exotropia after surgery of esotropia and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consecutive exotropi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for consecutive exotropia before operation,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vercorrec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surgical design of esotropia and diagnosis as well as treatment of consecutive exotropia.【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5【总页数】3页(P847-849)【关键词】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治疗【作者】张雨晴;许丽丽;唐春;杨先【作者单位】266003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66003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66003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66003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连续性外斜视(consecutive exotropia,CXT)是指原发性内斜视因自发或手术后即刻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外斜视[1]。

共同性外斜视78例手术疗效分析

共同性外斜视78例手术疗效分析

3 讨 论
共同性外斜 视大 多从间 歇性外斜 视发 展到恒 定性外 斜 视, 其进展快慢 、 迟早均与患者的融合功能 非常 相关 。本文对 外斜视选择手术的时机为当隐斜发 展成显斜 时 j这个 时期 , 的斜视度非常不稳定 , 消除融合 检查斜视 度非 常关键。笔者 发现患者的斜视度可 以从 0— 5 不等 ; 型病 例 1 4。 典 患者 的融 合功能非常强 , 术前多次测 量却没有测量 到完全消除融 合状
整 手 术 量 。术 后 1 3d内放 开 双 眼 。 ~ 14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 术后 随访 1 、 周 6周 , 别 作 为 近 期 疗 效 分
偏小的患者应特别谨慎因融合隐藏的外斜度数。
与郝 雨 时 等推 荐 的手 术 量 相 比较 j 本 文 采 用 的手 术 量 ,
[ 摘
要 ] 目的 : 分析共 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及其与融合功 能的关 系。方法 : 观察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 7 8例 , 并对其
术后 眼位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 同性外斜视近期正位 7 例 , 共 1 正位率 9. 2 , 10 % 欠矫 6例 (.9 ) 过矫 1例 (. 8 ) 76 % , 12 % 。远期 有随访记录者 5 6例 , 正位 4 , 8例 正位率 8 . 1 5 7 %。术后复视 1 , 例 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功能 良好 , 无外转受限。结论 : 共同性外斜视 的手术效果与诸 多因素有关 , 术前 、 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 , 应根据患者 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 。 [ 关键词 】 共同性外斜视 ; 手术效果 ; 融合 共同性外斜视 是常见 的斜视类 型 , 占共同性斜视 手术量
例, 4例, 女 1 年龄 7—5 , 3岁 平均 ( 32±1. ) 其 中 7岁 2. 4 4 岁;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的疗效观察

视 。戴 镜 3~6个 月 内斜 视 基 本 消 失 ,例 1~5均 按 最 大 斜 视 角
行 手术矫正外斜视 。全部 患者均 在术 后随诊 6个 月复查 眼位
及 双 眼单 视 功 能 。
2 结 果
5例患者 中高度远视 3例 ,中度远视 2例。4例患者戴镜 3
个月 ,1例 患者戴镜 6个月后 内斜基本 ?肖失。5例患者 的外斜 视 度数 均未 见 增 加 。术 后 6个 月 ,复 查 戴 镜 眼 位 和 双 眼 单 视 功
2568
北 医药 2010年 9月 第 32卷 第 l 期
型』 塑 ! Q
墨 :
· 临 床 研 究 ·
间歇 性外 斜 视 合 并 调 节 性 内斜 视 的疗 效 观 察
刘俊 茹 耿韶 辉 张 志红 苏宪 武晓 燕
【关键词 】 间歇性外斜视 ;调 节性 内斜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 R 777.4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7386(2010)18—2568—02
2 男
L十6 0DScc 4 外斜视 R0 4LD 3 R0 819 8 R+5 0~4-15△ 一2fJ△
L+4 5DS
cc止 位
一3O
3 男
l4 外斜视 R0 2L0 3 R0 811 0 R+6 5DS+0 5DC 正位 ~+ 10A 一15A
L+5 0DS+1 0DC cc正位
一22△
4 男 5 内斜视 R0 6L0 5 H I【】I 1 0 R+3 5DS sc止位 ~+ 25△ 一20△
5 女
I +4 ODS
cc 他
25△
8 外斜 视 Rn 5LJ 0 6 R0 8l1 0 R+0 5DS+3 0DG sc调节视标 +l0△ 一20△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重建效果分析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重建效果分析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训练对视功能重建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2-01T01:42:08.9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0期作者:宋润[导读]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

宋润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儿在术后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该类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

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的眼位回退率,与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双眼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使其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和眼位回退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该类患儿的健康茁壮成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觉训练;视功能重建间歇性外斜视起病较早,发病年龄通常为1岁到4岁,近些年我国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人数的不断增多,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探讨了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以此为增强该类患儿的治疗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60例,将所有患儿均分为两组。

在对照组30例患儿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

患儿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12岁和4岁,平均年龄为(7.2±1.3)岁,平均斜视度为(-49.18±6.03)△。

在观察组30例患儿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卜立敏;杨积文;刘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成人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斜视度将患者分组.患者术前均无同时视,术后6周用同视机检查是否出现双眼立体视觉.应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双眼远立体视重建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术前斜视度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性.结果:按照发病年龄分组,≤9岁组术后双眼远立体视重建率为38.67%,>9岁组为57.45% (x2=4.703,P=0.030).按照手术年龄分组,18~28岁组术后双眼远立体视重建率为49.23%,29 ~ 39岁组60%,≥40岁组28.13%(x2=6.641,P=0.036).按照斜视度分组,<50△组术后双眼远立体视重建率为50%,50 ~89△组42.86%,≥90△组46.88% (x2=0.77,P=0.681).发病年龄(OR=2.357,P=0.032)、手术年龄(OR=0.248,P=0.017)与成人外斜视术后双眼远立体视功能重建有相关性.结论:成人共同性外斜视发病年龄晚、手术年龄早的患者外斜视手术后恢复立体视几率大.【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2【总页数】3页(P103-105)【关键词】成人;斜视;立体视【作者】卜立敏;杨积文;刘洋【作者单位】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辽宁沈阳110003;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辽宁沈阳110003;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辽宁沈阳1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41斜视矫正手术的目的不仅为了外观美容,更重要的是使双眼视轴平行,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以便获得双眼单视功能,为立体视觉的重建打下基础。

近年学者研究很多成人斜视术后也有部分出现立体视的情况[1],本研究按照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斜视度将患者分组,研究不同组别间立体视重建率的差异,以及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因素。

49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临床观察

49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临床观察

49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临床观察
姚静艳;姚菊英;李龙标;柴玉英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7(27)3
【摘要】目的观察眼肌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引起的眼心反射.方法观察49例斜视手术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表现,对比全麻与局麻、不同眼外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发生眼心反射的区别.结果全麻与局麻的眼心反射阳性率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 >0.05);不同眼外肌眼心反射阳性率不同,以内直肌、下斜肌最为敏感;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以11~20岁阳性率较高.结论 49例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阳性率为64.29%,多为一过性,停止手术可消失,一般勿需处理.建议眼科手术应在心电监测下完成,以防眼心反射致心脏骤停的意外发生.
【总页数】2页(P497-498)
【作者】姚静艳;姚菊英;李龙标;柴玉英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一医院,眼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中医院眼科,江苏苏州215005;苏州大学附一医院,眼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一医院,眼科,江苏苏州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9.6
【相关文献】
1.球后麻醉及阿托品预处理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 [J], 奚婷;张春元;雒向颖
2.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OCR)的影响 [J], 钟颖
3.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 [J], 祁丽
4.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 [J], 祁丽
5.肌注阿托品对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影响 [J], 胡慧丽;陈嘉宝;杨雅童;李金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 可能发生弱视眼的连续(废用)性外斜。
整理课件
37
四、治疗方法中的一些问题
1.集合训练(笔尖训练)治疗
经过观察,认为对控制眼位无效。 诱发过度的自主性集合,但不能改善融合功能。 患者通过自主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
可诱发假性近视,产生视疲劳。当患者年龄渐 大,调节与集合能力减低,视疲劳更加明显。 手术:在术中过矫,或因集合掩盖了实际的斜 视度,使手术低矫。 主张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不使用集合训练。
– 双眼黄斑中心凹为视网膜对应点,其视 觉方向与眼位相符,所以内斜视为交叉 复视,外斜视为同侧复视。
整理课件
13
右眼外直肌麻痹
整理课件
14
右眼上斜肌麻痹
整理课件
15
两类检查方法的原理不同,不能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结果,否则会得出 错误的诊断。
整理课件
16
3.复视的可能原因
麻痹性斜视:
– 先天性:通常有代偿头位, – 后天性:以复视为主要症状。
多数人认为应尽快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使之具 备建立正常双眼视的条件后,尽早施行手术矫 正眼位。
美容正位的应择期手术。
整理课件
36
– 先行手术,术后双眼视力不等,仍不能建立完 善的双眼视。
– 术后治疗弱视还要继续遮盖单眼,不利于双眼 单视的建立。
– 手术后从外观上认为患儿的斜视已经治愈,不 再继续随诊,贻误了弱视的治疗。
41
谢谢
2005 - 4
整理课件
42
25
2.调节性内斜视:
– 内斜视合并远视:均应戴全矫镜观察。戴镜后 内斜度可能完全消失或减小,即为屈光性调节 性内斜视或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根据戴镜残留 的斜视度进行手术。

共同性斜视手术后的复视

共同性斜视手术后的复视

共同性斜视手术后的复视摘要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发生复视的几率及若干相关因素。

方法:统计分析共同性斜视病例83例,其中内斜61例,外斜22例,于矫正术后均随访半年。

结果:年龄大、过矫、斜视度大、外斜术后均发生复视几率大,有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复视发生几率小。

结论:成人大度数的斜视宜欠矫或分期手术,早期同视机训练有利于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消除复视。

关键词共同性斜视复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43资料与方法2002年7月~2008年8月收治共同性斜视病例83例,其中内斜61例,外斜22例,年龄3~34岁,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0.3。

方法:①术前检查、手术:戴矫正眼镜在33cm、5m距离,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参考同视机、映光法检查斜视角;用同视机检查视网膜对应关系;三棱镜中和复视后让病人观察有无复视。

做水平直肌的徙后或/和缩短,有av征同时予以矫正。

②同视机训练:用黄斑部刺激法、网膜动力刺激法、交替刺激疗法、闪烁刺激法、“进”与“出”训练、捕捉训练、侧方运动训练等消除异常视网膜对应和抑制,促使建立正常的视网膜对应。

一般术后第2天开始训练,每天2次,为期l~2周。

③欠矫或过矫处理:术后轻度欠矫或过矫辅以遮盖疗法,一般术眼全遮盖,健眼根据欠矫或过矫情况,遮盖鼻侧或颞侧半。

内斜过矫太大须尽早调整眼位,外斜过矫太大,可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如何处理。

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复视35例(42.17%)。

平均复视时间12.37天,有1例观察3~6月后仍有复视,经第2次手术后复视消失。

中和眼位后有复视组复视发生率49.56%,中和眼位后无复视组复视发生率13.60%(p50°组复视发生率为55.37%,≤50°组复视发生率为34.74%(p<0.05)。

外斜组复视发生率为48.56%,内斜组复视发生率为29.21(p<0.05)。

正常视网膜对应组复视发生率为17.02%,和谐的异常视网膜对应组复视发生率为60.26%,不和谐的异常视网膜对应组复视发生率为37.37%(p<0.05)。

连续性内斜视的健康宣教

连续性内斜视的健康宣教
连续性内斜视的健康宣教
x
目录
01. 连续性内斜视概述 02. 连续性内斜视的诊断与治疗 03. 连续性内斜视的预防与康复 04. 连续性内斜视的心理辅导
连续性内斜视概述
什么是连续性内斜视
01
连续性内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
要表现为双眼向内偏斜。
02
连续性内斜视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
性因素,如遗传、发育异常、眼部疾病等。
02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调整用药量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免加重病情
连续性内斜视的心理辅导
心理压力来源
疾病带来 的身体不

对疾病的 恐惧和不

治疗过程 中的痛苦
和困难
家庭和社 会的压力
和歧视
心理辅导方法
球运动障碍
4
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 等,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斜视的疾病
治疗方案
1
眼镜矫正:根 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眼镜进
行矫正
3
手术治疗:对 于病情较重者, 可以考虑手术
治疗
2
视觉训练:通 过视觉训练, 提高双眼协调
能力
4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使用 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01 手术前准备: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确保 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03
连续性内斜视的症状包括双眼向内偏斜、
视力下降、复视等。
04
连续性内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眼镜矫正、
手术治疗等。
连续性内斜视的成因
01
遗传因素:家 族中有内斜视
病史
02
发育异常:眼 球发育异常, 导致眼位不正

斜视术后再斜视的原因及治疗

斜视术后再斜视的原因及治疗

斜视术后再斜视的原因及治疗
周艳;裴重刚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2008(28)8
【摘要】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斜视的重要方法,斜视矫正术后欠矫、过矫、眼位回退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斜视术后再斜视的相关原因及治疗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637-639)
【作者】周艳;裴重刚
【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4
【相关文献】
1.斜视手术后斜视回退原因分析 [J], 曾小平;廖一露;田祥
2.共同性斜视术后再斜视问题初探(附5例报告) [J], 李宏
3.探讨外斜视手术后患者发生继发性内斜视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J], 史健;许前;刘丽丽
4.斜视术后再斜视的原因及治疗分析 [J], 宋爱平
5.外斜视手术后患者继发性内斜视的原因及治疗 [J], 万道红;赵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继清, 张
[ 摘要 】 目的
爽 , 巧玲 , 杨 胡怡 芳
对3 5例术后连续性 内
应根据
探讨外 斜视 手术后发生连续性 内斜视的常见 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
斜视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不同的外斜视 , 以不同的手术方法 。 施
连续性 内斜视 的发生与外斜 视的类 型及手术方 法相关 。结论
2 2 D 近视 散 光 8例 , .5 I例 有 +0 7 D远 视 , 2例 有 .5 另
+ .5 0 7 D一+10 D远视 散光 。斜视 类型 : .0 间歇 性外斜 视 l 5
例 , 28% , 占4 .6 恒定 性外 斜视 2 0例 。基 本型 外斜视 2 4例 ,
手术量 的基础上减少 1 — 0 。另外本组患者集合不足型外 5 2
连续性内斜 视。因此卢炜 认为对个别患者 , 同视机运 动融
例。伴有 一 .5 0 7 D一一 . 5 5 2 D近视 1 , 6例 同时有 一0 7 D一 .5

合功能完全正常的 , 手术 量可 以减少 13计算 。王芹 则 /
认 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按常规手术 量手术 , 后经常可 见眼 术 位过矫的现象 , 建议具有远立体 视觉 的患 者手术量均在 常规
13 矫 正 治疗 : . 在术后 6 3 个月之间, —6 内斜度数在 + 2 l

是 因为近视镜能 够加强集 合功 能 的原 因。还有 就是垂 直性
斜视 . 对连续性 内斜视 的发生也 是一个 不可 忽视 的因素 , 因 为垂直性斜视患者术 后双 眼单视 功能 的重 建仍存 在一 定 的 困难 。因此对有 以上 各种 因素 的患者 , 拟定手术方 案时要 在 尽可能 的把这些 因素都考 虑进 去。关 于连 续性 内斜视 的治 疗, 我们 的经验是近期 内不要急于手 术 , 应在 术后观察半年 , 如果半年后内斜 度仍 >+1 , O 且复视明显者可行手术矫 正。 因本组病例 中 , 经半年的观察 , 1 内斜 度数恢复 至正常 有 4例 范围内 , O 0 % , 其 中有 2例 是在 术后 1年才 转成 正 占4 .0 且
12 手术 方式 : . 行双跟外直肌后徙 2 3例, 6.l 行 占 57%,
双眼内直肌缩短 1 ,1 例 1 例行单眼的外直肌后徙加 内直肌缩 短术。手术量 , 外直肌后徙 5—1r ,内直肌缩短 5— m 0视远 近度 数不 同时 , 于视远、 对 视 近外斜 视 角相 差 ≥1 者 , 5 手术 量 的计算 按 其平 均 值计 算 , 或按大度数计算 手术量 , 以及 外斜 视有 意过矫 +5 的 。
集合不足型外斜 视 l , 2.7 , 展过 强 型外斜 视 1 0例 占 85 % 外 例 。伴有垂直斜视者 6例 , 1 .4 , 中 1 占 71% 其 例为 V征 , 例 1
为 A征。双 眼 单 视 功 能 , 前 有 双 眼单 视 功 能 1 术 7例 , 占 4 .7 , 8 5 % 术后 2 , 6 .7 。斜视度 数 ≤ 一 O 4例 占 8 5 % 4 者 2 4例 占6 .7 , 4 者 1 8 5 % >一 0 1例。
2 9岁 , 中 6—1 其 2岁 2 , 7 .4 ,3—2 7例 占 7 1 % 1 9岁 8例 , 平均 l.0岁 。视力 > . 08 0 8者 2 6例 , 7 . 9 , 占 4 2 % 视力 ≤0 8者 9 .
斜视原因是多方面 的, 经过 我们 回顾性 分析 , 现在儿 童间 发 歇性外斜视中 , 特别 是术前 有双 眼单视 功能 的 , 后常 发生 术
[ 关键词] 斜视 ; 术后; 连续性 内斜视
[ 中图分类号] R 7 . 7 96
[ 文献标识码 ] B
单视功能者 1 7例 , 85 %。 占4 .7
连续性 内斜视 是指 外斜视手 术矫正 过量 发生 的 内斜 视 或在无外 因及 外直 肌 麻痹 史 等 情 况下 自然 转变 成 的 内斜
做法 , 现在看来对部分外斜视患 者是不合适 的。还 有就是屈
术后 6周 内斜度数在 + 6一+2 。 间, O之 3个月 时有 7例 内
斜度数 ≤ + 。6个月时又有 5例 内斜度数 ≤ + 。 1 月时 5, 5 ,2个 又有 2例 内斜度数 ≤ + 。 5 。随访时间 1— 3年。
光不正特别 是近 视 , 与连 续性 内斜 视 的发 生也 有 一定 的关 系 。本组有 一 .5D一一 . 5D近视 l , 4 . 1 。这 0 7 5 2 6例 占 5 7 %
2 讨 论
连续性 内斜视是指外斜视 手术矫正过 量发生 的内斜 视 , 术后近期多见 , 多数在术后 2— 3个月逐渐恢 复至正 常眼位 ,
视… 。对患者术后双眼单视功能 的重 建极为不利 , 应尽可 能
减少其发生 。现将本 院 20 0 3年 1月 一20 0 8年 1 外斜 视 2月

12・ 8
医学杂志 2 1 2月第 3 0 0年 2卷第 2期
Nn x igi dJF b2 1 。 0 3 , o2 aMe 。e .0 0 V l 2 N .
文章编号: 0 —9921) — 1 —2 1 1 54(000 08 0 0 2 2
・经 验 交 流 ・
外斜视手术后发 生连续性 内斜视 3 例分析 5
斜视 l 例 , 2 . 7 , 视 度 数 ≤ 一4 0 占 8 5% 斜 者 2 4例 , 占 6 .7 。 8 5 % 术式 中行双 跟外直肌 后徙 2 3例 , 6 .l 占 5 7 %。这几 个 因素也是导致连续性 内斜视 的原 因之一 , 因为集合不 足型
外斜视看远时度数较小 , 此时特别是 儿童如果再行 双眼外直 肌 大量 的后徙 , 后必 然会导致 外展 功能 不足 , 术 从而 发生连
手术后发生 的 3 5例连续性 内斜视的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
发病率 占本院同期各类 斜视 的 3 3 % 。由外 斜视 自然 转变 .3
成 内斜视的极少见 , 多年来作者 仅遇见 1 。发生 连续 性 内 例
l 资 料与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 . 本组 3 例中男 l 例, 2 例, 5 1 女 4 年龄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