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斜视31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的间歇性外斜视,因为大部分时间为 外隐斜,显斜次数不多,偏斜度不大,不 主张手术治疗。
治疗
4.手术治疗 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最适宜年龄目前还有争论。
有人主张手术愈早愈好,否则会变成恒定性外斜。
Lyle认为由于多数间歇性外斜视看远融合力良好, 有双眼视,2~3岁或10岁以后手术结果几乎相 同,可以观察数年。
术前常规检查
1. 查远、近视力; 2. 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矫正屈光不正; 3. 三棱镜加遮盖法结合角膜映光法检查 33 cm和
6m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的斜视角及单眼包盖 至少1h后的斜视角; 4. 立体视觉检查图、同视机、线状镜分别检查视 近及视远的双眼视觉及主客观斜角。
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8岁以下不能合作者行全身麻醉,其 余均用局麻。
手术时机: 因此,我们认为:
对<18 △的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好, 可随访观察,同时配合辐辏功能训练,当视功能 开始恶化或有明显视疲劳症状时考虑手术;对 ≥18 △的间歇性外斜视,为避免干扰双眼视功能 的发育和完善,应早期手术。
4岁左右,智力正常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经反 复训练,可配合一般眼位检查,此为手术合适时 机。
采用超常量和对称性外直肌后徙术,不足时辅以 非主眼内直肌缩短。
根据遮盖至少1小时后的偏斜度,设计手术。通 常型和分开过强型做外直肌后徙术,集合不足型 可做外直肌后徙+非主眼后徙-截腱手术。
通常按外直肌后徙1mm矫正2△,内直肌缩短1 mm矫正4△,设计手术。<30△行单眼外直肌 后徙术;≥30△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60△时 行双眼外直肌后徙+非主眼内直肌缩短术。采 用超长量外直肌后徙,尽量不做4条肌肉。
治疗
2.负球镜 用负球镜矫正,暂时性措施,或放 于双焦点镜上半部,以治疗分开过 强;或放于双焦点镜下半部,以治 疗集合不足,刺激其调节性集合, 控制外斜,这种治疗方法,不应提 倡,患儿用这种方法治疗,常引起 视力疲劳。
治疗
3.三棱镜及遮盖疗法
底向内三棱镜可加强双眼中心凹刺激,约 有1/2~1/3偏斜可用三棱镜刺激融合得到 矫正,最近有人提出在间歇性外斜视初期, 遮盖为一良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用这种 方法治疗,大约40%患者其显斜(看远) 可以变为隐斜。
定义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 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
本病的最大特点是斜视角变化大。当劳 累后、走神时、特别是看远时出现外斜视。
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儿童的早期,最初仅在看远时发生,随 着病情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 有所增加,最后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
•常于疲倦、疾病、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
临床上掌握最佳手术时机并不容易,如果 年龄太小,检查不合作,手术量不易掌握, 使再手术率增高。
我们对71例进行手术疗效分析,结果表明,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眼位矫正率和回退率 只与术前融合功能的有无和非自主性辐辏 功能的强弱有关 ( P<0.05 )。立体视的恢 复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恢复率越高 ( P<0.01 )。
临床分型
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角大于看近至少15△。 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角大于看远至少15 △ 。 通常型:看远斜角=看近斜角。
治疗
1.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 矫正屈光不正
有明显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和屈光参差的患 者,为保证视网膜清晰像,应该全部矫正;
外斜伴有近视者,应该全矫;
外斜伴有远视者,矫正远视将减低调节性集合, 使外斜增加,要全矫还是部分矫正,取决于远 视程度、患者年龄和AC/A比值,通常小于 +2.00D婴幼儿,可不予矫正,较大患者为避 免屈光性疲劳,矫正远视通常是必要的。年老 人有外斜伴老视眼,调节减弱,如有远视,需 要矫正,可以给最小度数以利于看近。
•在视觉未成熟儿童可有暂时性复视,很快即发 生抑制,并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是畏光,在户外日光下,常常 闭合一眼 。
可合并有A-V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 视,如分离性上斜视等。
临床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学者将其发展经过总结为四期。 第一期:仅远注视外隐斜,近注视正位,儿童无 症状; 第二期:儿童看远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 时发生间歇性外斜,近注视正位或外隐斜,在这 期中没有抑制暗点产生,所以儿童可能主诉复视 或在阳光下闭一眼; 第三期:远注视外斜,近注视外隐斜或间歇外斜, 为避免复视,抑制暗点逐渐产生,患儿不再作矫 正性融合运动,较长时间停留在斜位上; 第四期:远、近注视皆外斜,抑制暗点牢固形成。
合并A-V型外斜视患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 一并矫正。由下斜肌亢进引起的,做下斜肌减 弱,否则行外直肌肌腱移位术。
手术量可根据每个医师经验、方法进行调整。
欠矫与过矫问题
多数人认为过矫对年长儿童有益,它可 激发有治疗价值的复视,这种复视会诱 发刺激和发展融合反射,最终获得稳定 的效果。且这种复视在儿童期消失也较 快。但对视力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应主 张欠矫,因为轻度过矫为内斜状态,比 轻度欠矫为外斜状态容易发生单眼注视 综合征,并有可能形成抑制性暗点,导 致发育性弱视,不利于患儿立体视功能 的建立。
Hardesty认为延期手术会加深抑制程度,减弱融 合范围,手术失败率更高。
Jampolsky,Burian 及Von Noorden等赞成延期手 术,认为对视觉尚未成熟的儿童手术,怕术后引 起过矫,发生连续性内斜视、弱视和丧失立体视。
手术时机:
郝雨时[ 1] 认为,应在隐斜发展为显斜的早期手术。 杨景存[ 2] 主张18 △以上的间歇性外斜视应尽早手术。 苏明山[ 3] 认为抑制性暗点出现是手术时机,12 △以上,
Jampolsky主张对视力未成熟婴幼儿,为避免手 术过矫,主张延缓手术,用负球镜加强融合,交 替遮盖预防抑制发生,若融合功能迅速恶化,或 斜角稳定时要考虑手术。
手术时机:
Parks和 Knapp赞成早期手术,Pratt-Johnson, Barlon 和Tillson报道,4岁前比 4岁后效果好。
有视疲劳症状者就可手术。 于钢[ 4] 等认为年龄越小,功能治愈率越高,主张早期
手术。 范贵云[ 5] 等报告,低龄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经同视
机训练有效,可以观察数年。 张方华[ 6] 认为,15 △以上,清醒状态下,一半以上时
间出现外斜、逐渐出现集合近点远移、双眼视功 能开始恶化时,应尽早手术。
手术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