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王来永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径箱梁理论研究报告
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的开题报告

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跨度的斜拉桥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超大跨径斜拉桥因其在跨度、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是广受工程师们的青睐。
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设计与普通斜拉桥不同,其跨度更大、工程难度更大,因此其结构体系设计需要更为严密的计算及精细的施工。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设计问题,以期为今后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设计问题,深入研究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工程难点,为今后超大跨径斜拉桥的工程实践提供可行的方案。
三、研究内容1. 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特点对比普通斜拉桥的结构体系设计,分析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独特特点,包括但不限于斜拉索与主梁的连接方式、主梁材料的选取、桥塔结构等。
2. 结构体系设计的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分析超大跨径斜拉桥的最大承载力、挠度、自然频率等指标,探究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
结合有关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实际案例,寻求更为精细的设计方案。
3. 施工技术及工程实践在分析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分析超大跨径斜拉桥施工的工程难点及解决方法。
同时,对超大跨径斜拉桥的施工工艺及材料的选取提出建议。
四、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与设计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方法及工程难点。
2. 数值模拟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计算斜拉桥的静力及动力响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3. 经验总结法以国内外相关案例及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技术。
五、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将通过对超大跨径斜拉桥结构体系的深入研究,提出更为精细的设计方案,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预期成果如下:1. 探究超大跨径斜拉桥独特的结构体系设计问题及理论研究。
2. 提出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法及有效的施工技术。
3. 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为超大跨径斜拉桥的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及背景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现如今,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桥梁在跨越河流、湖泊等地形时具有优越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而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的核心环节,特别是对于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这类类型的桥梁,其施工控制的技术难度较大,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关键问题,探究其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深化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撑,从而提高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1)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关键问题探讨。
(2)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3)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应用的方法和手段研究。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和掌握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其施工控制关键问题。
(2)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控制的实际情况,开展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3)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中出现的控制问题,分析和研究其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
五、选题的预期成果通过对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全面掌握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问题的相关知识。
(2)提出可行的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方案。
(3)确定适用的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和手段。
(4)提高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六、选题的可行性分析(1)数据来源:文献中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对施工控制关键问题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实地调研能够为研究提供具体参考和数据支撑。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中的老旧桥梁需要进行改造或升级。
而斜拉悬吊组合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具有高刚度、大跨度、美观、灵活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桥梁建设中。
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但是目前对于改造工程中斜拉悬吊组合体系的适用性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尚未得到全面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适用性;2. 探讨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优缺点;3. 提出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优化方案。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的桥梁改造应用实例分析,通过对已有的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改造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2.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3. 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优化方案研究,针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和优化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数值模拟分析、实验室测试等方法进行探讨。
其中文献资料研究主要是对已有的斜拉悬吊组合体系桥梁改造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掌握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数值模拟分析将通过使用ANSYS等有限元软件,对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进行模拟。
实验室测试将通过使用物理模型等方法,对斜拉悬吊组合体系的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 对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明确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2. 分析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优缺点,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3. 提出斜拉悬吊组合体系在桥梁改造工程中的优化方案,为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指导和建议。
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是一种在长跨径桥梁中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其结构特点是跨度大、高度高、结构独特,并且多用于深峡谷等复杂地形条件中,对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求极高。
研究大跨径独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对于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合理的施工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更好地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另一方面,独塔斜拉桥结构形式特殊,其施工控制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研究和优化,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重点围绕大跨径独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包括桥梁吊装安装、索塔施工、斜拉索张力调整等。
(2)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典型大跨径独塔斜拉桥工程,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等方法,分析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进行压力、位移等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3)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包括施工顺序、机具选择、安全保障措施等,通过仿真模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4)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出针对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优化方法和基本规律,为后续大型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近期计划(1)文献调研和综述近期将要开展文献调研和综述工作,主要搜集和整理相关领域内的中外文献,研究大跨径独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方法和技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2)工程案例选取和数据采集按照研究计划,本研究将选取一座典型的大跨径独塔斜拉桥工程进行实际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数据采集和实地考察的准备工作。
(3)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在数据采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采用Matlab、SolidWorks等软件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和仿真模拟,探索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变化规律。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大跨径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综述和总结,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斜拉—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斜拉—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传统的
桥梁结构往往难以满足对于道路交通的需求,因此需对桥梁结构进行不
断的创新。
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的梁式桥,具有结构简单、建设周期短、空间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广、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城市道路
建设中。
因此,对斜拉桥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
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的研究,探讨斜拉
桥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及优越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基础知识和理论
2.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设计及其施工、监测、维护
3.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分析与计算
(2)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全面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测定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为后
续的理论计算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理论研究法,建立适合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分析与计算
模型,探究其在工程实验室和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斜拉桥的悬索体系桥力学特性,为今后斜拉桥的设计、建设、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探讨斜拉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前景。
大型斜拉、悬索桥受损索识别新理论的研究及实践的开题报告

大型斜拉、悬索桥受损索识别新理论的研究及实践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大型斜拉、悬索桥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
然而,由于其结构特性,这些桥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受损,特别是主缆和斜拉索等关键部位的损伤会对整个桥梁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这些受损部位,准确识别出损伤程度,对桥梁的日常维护及安全评估来说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现有的斜拉、悬索桥梁受损情况识别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基于新理论和先进技术,研究大型斜拉、悬索桥梁的受损情况识别方法,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型的大型斜拉、悬索桥梁受损索识别理论,实现对关键部位的周全监测,为桥梁的智能管理和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将实现以下目标:1、研究大型斜拉、悬索桥梁的结构特性及受损类型,并从理论上探讨受损概率分布规律;2、根据电学、磁学和机械学原理,开发新型的大型斜拉、悬索桥梁受损索识别系统;3、开展现场实测,验证新型识别系统的效果,探究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一)大型斜拉、悬索桥梁的结构特点分析通过大量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对大型斜拉、悬索桥梁的结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悬索桥各种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原理和受力机理。
同时,分析桥梁受损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二)受损概率分布规律研究基于已有文献和实测数据,对大型斜拉、悬索桥梁关键结构的受损概率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建立受损的统计模型,并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方法,深入研究桥梁关键部位的受损预测和识别技术。
(三)新型大型斜拉、悬索桥梁受损识别系统研发基于电学、磁学和机械学原理,分别开发新型的大型斜拉、悬索桥梁受损索识别系统,包括基于超声波、光纤传感器和电磁感应的系统,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四)实际应用研究利用已建成的大型斜拉、悬索桥梁为样本,进行实际应用研究,验证新型识别系统的功效,分析系统的精确度和实用性,总结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大跨径半漂浮体系叠合梁斜拉桥静载试验研究

大跨径半漂浮体系叠合梁斜拉桥静载试验研究
王子成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技术》
【年(卷),期】2024(40)1
【摘要】针对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叠合梁斜拉桥成桥后运营阶段的可靠性问题,以磨刀门西江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荷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公路-Ⅰ级荷载的最不利影响线加载,用以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半漂浮体系叠合梁斜拉桥的梁截面挠度、应变,主塔应变、水平位移以及索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磨刀门西江大桥在各控制界面的应变、挠度、位移、索力基本呈线性变化,结构变形和响应具有一致性,结构校验系数均小于1,具有较高的承载富余,结构实际承载能力和刚度总体上满足设计要求,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页数】10页(P70-78)
【作者】王子成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建设工程质量事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1.3
【相关文献】
1.大跨径钢箱梁斜拉桥静载试验研究
2.某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静载试验研究
3.超大跨径半漂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抗风分析
4.大跨径叠合梁斜拉桥动载试验研究
5.某独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静载试验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斜拉桥主梁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的开题报告

斜拉桥主梁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斜拉桥作为大跨度桥梁结构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建设中。
然而,由于斜拉桥的主梁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因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徐变效应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徐变效应导致的混凝土损伤将显著影响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斜拉桥主梁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探究徐变效应对斜拉桥主梁的影响规律,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保障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徐变试验研究:选取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材料,通过加热处理和恒定载荷加载,测量不同时间段内混凝土的应变及载荷变化情况,以得出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变化规律。
2. 有限元分析:建立斜拉桥主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徐变本构模型,通过计算仿真得出在徐变效应下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而得出斜拉桥主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三、论文结构1. 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总述研究内容和方法,阐述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2. 徐变试验研究: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徐变试验,测量应变和载荷变化情况,得出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变化规律。
3. 有限元分析:建立斜拉桥主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徐变本构模型,并进行计算仿真,得出斜拉桥主梁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在徐变效应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4. 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回顾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提出提高斜拉桥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得出斜拉桥主梁的徐变影响规律和稳定性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为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高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严寒地区大跨径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严寒地区大跨径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跨度斜拉桥是一种目前工程实践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大型桥梁结构。
其独特的结构形态和先进的施工工艺,使得其在跨越大河、大湖、大峡谷等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连接城市和联通地区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在严寒地区建设大跨度斜拉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吉林、黑龙江等地建成了多座大型斜拉桥,这对于加快推进我国东北等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严寒地区气温低、温度差异大等原因,斜拉桥在该地区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其中,索塔锚固区的受力分析是斜拉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于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严寒地区的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受力分析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严寒地区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分析的研究,探索该类型桥梁结构在严寒地区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严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对严寒地区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其受力模式和影响因素。
2.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受力模型,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模拟该结构的受力情况。
3. 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不同因素对严寒地区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4.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该类型桥梁结构在严寒地区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2.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3. 模拟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4. 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5. 研究成果总结和反思。
三、预期研究成果1. 对严寒地区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 建立大跨度PC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模拟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收缩徐变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收缩徐变效应研究的开题
报告
1. 研究背景
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是近年来一种新型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结构。
由于其相对于传统桥梁结构的跨径更大,更加灵活,所以具有更好的地震抗性、减震性能和大荷载承载能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收缩和徐变效应会对其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收缩和徐变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探究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收缩和徐变效应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 研究内容
(1) 对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建立其结构理论模型
(2) 探究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收缩规律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3) 分析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徐变性能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4)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收缩和徐变效应进行优化设计
(5) 基于实际工程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与分析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收缩和徐变效应进行研究。
其中理论分析主要包括桥梁的结构特点分析、收缩和徐变规律的推导,数值模拟则采用有限元方法进
行仿真,考虑不同工作温度、荷载等因素对桥梁的影响,系统分析其收缩和徐变效应的影响规律。
5.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耐久性,同时也可为其他大跨径桥梁结构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斜拉体系加固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主梁锚固区段模型试验研究

80世界桥梁2018年第46卷第3期(总第193期)斜拉体系加固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主梁锚固区段模型试验研究徐刚年#,王有志#,袁泉#,王来永2,武俊彦2(1.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061; 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摘要: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是采用斜拉体系加固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研究新增索力作用下新增的钢托梁、钢托架及主梁锚固区段箱梁局部的受力性能,选取距跨中截面22.15 *长索锚固端9 *混凝土箱梁建立缩尺模型,对节段模 型静力加载至2.5倍设计索力时的静力强度和挠度进行测试,分析试验模型在对称加载和偏载作用下的静力力学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对称加载至设计索力和偏载至1.1倍设计索力时,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良好,钢托梁抗弯刚度可靠,结构处于线弹 性阶段,可以用线弹性理论进行分析;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大,钢托梁悬臂根部最先达到屈服应力,挠度曲线呈非线性特征,塑性变形明显;达到2.5倍设计索力时,钢托梁多点应力屈服,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良好,钢托架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钢托架锚固性能可靠,但高强度螺栓预紧力损失较大。
关键词:斜拉体系;桥梁加固!奠型试验;混凝土箱梁!苗固区段;静力性能中图分类号:U443.35;U445.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7767(2018)03 —0080 —061引言受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施工质量和超 载等因素影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concrete,PC)连续梁桥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跨中下 挠和梁体开裂问题,导致桥梁承载能力降低,严重影 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加固改造病害桥梁己迫在眉 睫。
通过粘贴钢板、碳纤维布及增设体外束等加 固方式对病害桥梁进行加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
实践表明,传统的加固方法只能暂时抑制大 跨径PC连续箱梁桥的裂缝发展和下挠,在加固一 段时间后又出现新的受力裂缝和下挠5。
斜拉体系 加固法6具有提高主梁的抗剪承载力和抬升跨中截 面高度的优点,能从根本上解决腹板开裂和跨中下 挠问题,逐渐在桥梁加固中应用。
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引言: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桥梁建设已成为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桥梁规模越来越大,施工技术也愈发成熟,然而,在高大跨度、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桥梁建设和施工依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目前已有许多桥梁建设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结构因具有刚度大、稳定性优良等特点,在桥梁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探索一种更加高效、稳定的桥梁建设方案,提出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 研究背景由于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西南地区的人口流动性和经济活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为保障公路交通在西南地区的高效运转,近年来,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已成为大量公路交通工程的关键结构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这种桥梁结构中,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非常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技术和方案,桥梁可能受到不良地形、破碎岩石等因素的影响,失去稳定性,不仅可能影响施工进度,还有可能对周围环境和行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2. 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探索一种创新的、高效的桥梁建设方案,提出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研究内容:(1)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的原理和设计方案;(2)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方案的设计;(4)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和实验研究。
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三塔自锚式悬吊-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桥梁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好的建设方案。
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分析的开题报告

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大跨度斜拉桥是近年来浪潮中最先进的桥梁形式之一。
与传统的悬链式桥相比,大跨度斜拉桥不仅具有更高的层次感和美观度,而且具有更好的结构性能和行车舒适性。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形式和风荷载条件,大跨度斜腹桥存在严重的静风能量积累和非线性稳定问题,这些问题是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问题,包括斜拉索的力学行为和静力学稳定性。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斜拉索的力学行为和受力特点,包括张力、应变和位移等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其对静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2. 确定桥面板的截面形状和几何参数,分析桥面板在静风荷载作用下的扭矩、剪力和弯曲力。
3. 建立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模型,分析桥墩、斜拉索和桥面板等构件在非线性情况下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
4. 提出有效的稳定措施和设计优化方案,以提高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对斜拉索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建立对应的力学模型,并计算斜拉索张力、应变和位移等参数。
2. 确定桥面板的几何参数、材料强度和截面形状等,并建立桥面板静力学模型,计算扭矩、剪力和弯曲力等参数。
3.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模型,考虑地面震动和风力荷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 模型分析得出桥墩、斜拉索和桥面板等构件在静风荷载下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分析模型的破坏模式和稳态解,提出结构优化和加固方案。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大跨度斜拉桥静风非线性稳定分析,主要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静力学模型,求解模型的节点位移和应力分布,进而得到桥墩、斜拉索和桥面板等构件的稳态解和破坏模式,并提出结构优化和加固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1. 采用ANSYS或ABAQUS等有限元软件建立大跨度斜拉桥静力学模型,并导入风荷载和地面震动等负载条件。
大跨度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研究

大跨度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研究陈育廷(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重庆市400074)摘要:斜拉桥索力对斜拉桥的成桥状态有直接影响,索力的不同组合也影响着斜拉桥结构的力学行为。
斜拉桥索力的优化研究是大跨度斜拉桥设计工作与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可通过优化设计索力值调整或改善斜拉桥的成桥状态,使其接近理想成桥状态。
本文介绍几个常见的索力优化方法,并简要说明各索力优化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一种更复杂、更多元化的索力优化方法(综合法)。
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和综合法的索力优化结果,证明该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斜拉桥;索力优化;综合方法大跨度的桥型多选取斜拉桥,斜拉桥的基本构件包含主梁、桥塔、拉索3部分,其中拉索承担着竖向支撑主梁、分散主梁弯矩、增强跨越结构稳定的作用。
早在古代时期,斜拉桥已发展起来,初具雏形,如城门的吊桥、竹索桥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析理论发展趋于成熟,高强材料被应用在桥梁建设中,施工技术和设施的极大进步,这催动着大跨度斜拉桥的建设日趋快速化、多元化、复杂化。
因此,本文聚焦于大跨度斜拉桥建设中常会考虑的索力优化问题,总结了近些年在优化大跨度斜跨桥索力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比综合法在大跨度桥梁优化索力问题上的实用性,以及该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1大跨度斜拉桥的发展与特点斜拉桥最早被用在公路交通上,属于柔性结构。
铁路交通运输作为新的交通方式,因其载货量大、行驶速度快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铁路斜拉桥应提高结构整体刚度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铁路斜拉桥的主梁采用钢桁梁,可提升其刚度和跨越能力,且不同桁高和桁宽的桁梁可满足斜拉桥对刚度和强度的需求。
如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桁梁结构可布置双层桥面,以合理利用桥梁空间。
表1国内外钢桁梁斜拉桥序号桥名国家建成年份主跨(m)1柜石岛桥日本19874202岩黑岛桥日本19874203厄勒海峡大桥丹麦、瑞典2000490 4芜湖长江大桥中国2000312 5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中国2009504 6闵浦大桥中国2010708 7桂平郁江特大桥中国20112288重庆涪陵韩家沱长江特大桥中国2011432 9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中国201258010黄冈长江大桥中国201256711沪通长江大桥中国20191092在日本北陆新干线工程的建成之后,钢桁梁斜拉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建设交通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桥梁工程时,斜拉桥因其美观、经济、安全等诸多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采用。
当前,斜拉桥技术已成为桥梁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技术和施工质量的高低对桥梁的安全、经济运营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是斜拉桥中的一种,其跨径远大于传统的斜拉桥,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斜拉桥的安全、经济性和美观性能够得到保障,需要对大跨径单塔斜拉桥的施工过程进行精心的控制和管理。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控制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质量控制难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大跨径单塔斜拉桥的施工提供可行性方案,满足工程施工安全、经济、高质量建设的要求。
2.对于类似的大跨径单塔斜拉桥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3.提高大跨径单塔斜拉桥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斜拉桥技术的发展,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大跨径单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问题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概述,包括施工类型、施工阶段等。
2.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中的问题,如施工质量、安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具体措施。
3.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技术方案,包括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标准规范、施工安全措施等。
4.大跨径单塔斜拉桥的施工项目管理,包括合理安排人员、技术设备,优化施工流程等。
5.实地案例分析,分析目前国内外典型的大跨径单塔斜拉桥的施工及其施工控制方法。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大跨径单塔斜拉桥施工控制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国内外相关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充分的阅读和分析,总结出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跨斜拉桥健康度评估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跨斜拉桥健康度评估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跨斜拉桥是一种地标性工程,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是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大跨斜拉桥可能会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损害,导致其结构健康状况的恶化,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开发一种科学、有效的大跨斜拉桥健康度评估系统非常必要,能够准确、及时地监测、诊断和预警大跨斜拉桥的健康状况,为其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针对大跨斜拉桥的特点和应用需求,开发一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健康度评估系统,实现大跨斜拉桥的在线实时监测、健康诊断和预测警报。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健康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充分考虑大跨斜拉桥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前提下,建立一套能够全方位综合评价大跨斜拉桥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
2. 多模态传感器结构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合理布置多种传感器来采集大跨斜拉桥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全面、准确和时效性。
3. 基于机器学习的仿真分析与预测: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大跨斜拉桥的健康状况进行仿真分析和预测,以提供实时的健康度评估和预警警报。
4. 健康度评估系统的实现和优化: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一个完整、实用、易操作的大跨斜拉桥健康度评估系统,并不断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进一步提高大跨斜拉桥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途径:1. 系统性研究与综合分析法:采用系统性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系统地研究大跨斜拉桥各种因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综合建立健康度评估指标体系。
2. 多模态传感器技术:采用多模态传感器技术,从多个方位和不同角度采集大跨斜拉桥的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全面、准确和时效性。
3. 机器学习技术: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建模和预测,实现大跨斜拉桥健康度的实时评估和预警。
4. 软件开发:根据健康度评估系统的需求,开发可操作性强、易于使用的健康度评估软件,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混凝土斜拉桥是一种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快速路、民间通道等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特种工程,其施工工艺比较复杂。
在传统的施工中,由于施工条件受限,施工现场通常都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需要采用模拟仿真技术来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模拟仿真技术对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使用现代化的仿真软件,可以对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优化,包括桥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等方面。
通过模拟分析数据,设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调节,确保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主要研究内容1.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的流程分析和规划分析。
2.使用ANSYS Workbench等仿真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建模与分析。
3.深入研究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地基处理等方面,为施工提供依据。
4.根据模拟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5. 分析施工风险和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过程、施工规范等方面。
2.使用ANSYS等专业仿真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建模和分析。
3.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获取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4.通过分析仿真数据,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
5.分析施工风险和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预期成果1.对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找出了施工中的瓶颈和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2.建立了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提升了施工效率。
3.提高了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
4.提出了优化施工方案的建议和措施,为顺利完成相关工程提供了参考。
大跨度斜拉桥索塔施工技术研究

0引言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桥梁技术的飞跃发展,铁路桥梁类型也越来越多。
当铁路线路上跨主要航道河流时,为确保通航要求一般设计为大跨度桥梁,主要包括三种桥型结构,一是连续梁桥,该桥梁适用于跨度在160m 以内桥型结构,其优点是施工工期短,梁体后期维护费用低,但也存在安全风险高施工工艺复杂等不足;二是系杆拱桥,该桥型可满足300m 以内跨径需求,其优点是受力性能好,全桥稳定性高,但其造价较高,需要采用缆索吊等专业设备,施工安全风险大,对钢结构加工安装要求高;三是斜拉桥,该桥梁适用于特大跨度桥型,其优点是经济性好造型美观,缺点是索塔高度高施工安全风险大。
在新建阜阳至蒙城至宿州铁路颍河特大桥(31+73+230+114+40)m 斜拉桥索塔施工中,由于该桥索塔高度较高,不但施工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而且对索塔施工质量及线性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为确保该索塔能够保质保量安全顺利完成施工,项目部通过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对索塔施工所采用的爬模受力性能进行认真计算,同时对施工中的各项工序进行严格把控,通过一系列举措,不但安全顺利的完成了该斜拉桥索塔的施工,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而且索塔施工质量及线形也满足相关要求。
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该大跨度斜拉桥索塔施工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颍河特大桥位于阜阳市颍泉区境内。
主桥中心里程:DK128+146.280,起讫里程为DK127+901.530~DK128+391.030主桥全长489.5m 。
线路于DK128+121.740处跨越颍河,线路与颍河的法线夹角为28°。
颍河通航等级为规划Ⅲ级航道,设计净宽158m ,设计净空10m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33.76,设计最低通航水位23.65,采用(31+73+230+114+40)m 混合梁斜拉桥跨越。
本桥为主跨230m 高低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跨度为(31+73+230+114+40)m ,全长489.5m ,半飘浮体系。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期的静力体系可靠度研究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期的静力体系可靠度研究杜鹏刚;鲁乃唯;常起海;张维涛【期刊名称】《交通科学与工程》【年(卷),期】2016(032)001【摘要】针对斜拉桥施工期的结构体系可靠度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将响应面方法与β约界法联合应用于斜拉桥施工期的体系可靠度分析,构建了评估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期静力体系可靠度的分析框架。
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最大悬臂状态下的主要失效路径为外侧斜拉索失效后主梁悬臂跨中弯曲失效;斜拉桥边跨合龙之后的主要失效路径为中跨部分斜拉桥失效导致主梁悬臂跨中弯曲失效以及索塔与主梁交界位置的弯曲失效。
随着施工悬臂的伸长,斜拉桥体系可靠指标逐渐降低。
边跨合龙后,静定结构转换为超静定结构,结构体系可靠指标大幅提高;中跨合龙后,结构体系转换完成,结构超静定次数增加,结构体系可靠指标进一步提升。
【总页数】6页(P49-53,66)【作者】杜鹏刚;鲁乃唯;常起海;张维涛【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中交清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清远 51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27【相关文献】1.超大跨度斜拉桥空气静力稳定性研究 [J], 张新军;虞周均;孙海凌2.超大跨度斜拉桥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研究 [J], 张新军;孙海凌3.基于更新支持向量的大跨度斜拉桥体系可靠度分析 [J], 刘扬;鲁乃唯;殷新锋4.基于随机有限元法大跨度斜拉桥体系可靠度分析 [J], 李伟;颜全胜5.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期斜拉索减振技术研究及应用 [J], 李东超;赵海威;杨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应力监测截面最大主压应力变化值
塔2短索 塔2长索 塔1短索 塔1长索
截面4-4
截面5-5
截面6-6
截面7-7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3)模型试验结论 1)模型拉索张拉阶段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相比,二者应力变化分布规律 基本相同,实测值较理论值小,在往复张拉过程中,后张索对先张索最终 应力有一定的影响; 2)在拉索张拉过程中,模型可较好的反映原桥结构的受力变化,其变化 规律可作为实桥施工监控的参考; 3)根据模型使用阶段的受力试验结果表明,斜拉索提供的弹性支撑大大 改善了主梁的受力过程,很大地提高了主梁变形的弹性阶段,主梁表现出 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 4)张拉过程及破坏试验加载过程中,托架连接位置未出现明显病害,托 梁无明显的变形情况,说明该传力方式较合理可靠。托梁没出现扭转、大 的面外变形。 5)斜拉加固后1/4截面的剪力极限破坏荷载有所增大,跨中和墩顶弯矩 控制主梁破坏。
依托工程实施及成效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采用斜拉体系加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国内外进行了一定的研 究和探索 通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认识到采用斜拉体系加固连续刚构桥主要 有以下特点: (1)斜拉加固体系对主梁的支撑作用明显,对于改善主梁结构 内力状态以及恢复中跨变形效果显著。 (2)有很多理论计算原理仍没有解决,尚缺乏深入研究。 (3)新增构件构造复杂,解决技术难度大。
2.2大跨预应力梁式桥斜拉加固布索方式优化研究
主要是利用的优化方法即在曲 线拟合法下以最大主拉应力最小为 目标的优化。果: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2大跨预应力梁式桥斜拉加固布索方式优化研究
在不改变原桥荷载、拉索用量等条件的情况下拉索根数对桥梁 结构受力性能也有很大影响:根数越多全桥截面的最大主拉应力会 更小拉索索力更均匀平缓。 优化结果布索位置显示拉索均集中在1/3~1/4跨处。此外四 索情况与三索几乎完全一致,三根与二根索差别不大,就工程而言 可设2~3根。
2.1斜拉体系加固大跨径箱梁桥结构体系研究
新增桥塔与原结构之间主要为塔墩固结和塔墩分离的两种方式。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1斜拉体系加固大跨径箱梁桥结构体系研究
通过对两种连接方式的计算分析结果如下: (1)二者对主梁弯矩及剪力分布的影响趋势相同,墩塔固结对连续梁部分 墩弯矩影响较大,而塔墩分离主要变化发生在刚构墩;但塔墩固结体系 的刚构墩之间主梁轴力为塔墩分离体系的1.5倍左右; (2)塔墩固结塔底最大弯矩连续梁处弯矩减小,而刚构墩处塔底最大弯矩 增大很多。
(1)钢托梁结构 钢托梁采用变截面,设计中除考虑强度外,还要考虑稳定性、 焊接工艺是否可行、以及疲劳等问题。 (2)混凝土托梁结构 混凝土托梁采用箱形等截面。
3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关键构造设计研究
3.1 托梁构造方式研究
钢结构 主体材 料 Q420q钢 D级 加劲肋选用2— 支承加劲肋 135×20mm,对称布置,支座和集 中力位置选用2— 翼缘与腹板焊缝 其他 翼缘、腹板与竖向加劲肋 160×50mm 普通纵筋 15 28 14@100mm, 4肢,全长布置 采用 270k 级钢绞 预应力钢筋 线 ( 15.24 ) 6 束 , 每束18根。 部分预应力 A类构 件 采用单面J形坡口焊 焊缝等级二级 带钝边双J形坡口焊接,焊缝等级 一级 单面U形坡口焊接,焊缝等级 一级 焊条 E5515—D3 埋弧自动焊,两端引弧板施焊 钢筋 HRB335 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C60
3)拉索张拉过程中控制断面位移变化
桥塔2短索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4北 1/4南
桥塔2短索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北 1/2南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为验证前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整体 性的 1 : 10 的缩尺模型试验验证。测试内 容主要有: ① 拉索张拉过程模拟试验 ② 使用阶段模型试验及极限承载力试验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2)模型试验使用阶段结果分析 2)跨中最大正弯矩工况加载位移结果
跨中最大弯矩工况加载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2北 1/2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3主梁超限应力分布及拉索张拉应力控制的研究
通过斜拉加固后,1/4截面处主拉应力均有改善,约减少1MPa。
组合2截面最大主拉应力 3 2 1 0 -1 -2 -3 -4 0 44 79 119 157 194 231 269 305 343 381 419 456 494 加固前 加固后 变化值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5 斜拉索容许应力限值的研究
加固后斜拉索所起作用较新建矮塔斜拉桥更小,拉索内活载应力幅不 高于公路矮塔斜拉桥拉索活载应力幅,可采用公路矮塔斜拉桥拉索静力允 许应力值 [ R ] = ( 0.5~0.6) Rb。 由于新增索受原结构整体刚度影响较大,产生的附加荷载大,为安全 起见,斜拉体系加固时的拉索静力允许应力值可以采用公路矮塔斜拉桥拉 索允许应力值下限[R] = 0.5 Rb。 目前还缺乏长期实际工程资料,可在配套工程完工后通过健康监测数 据确定拉索实际活载应力幅值,以进一步验证合理的拉索允许应力值。
3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关键构造设计研究
3.1 托梁构造方式研究 3.2 托梁与主梁传力构造研究 3.3 托梁与托架模型试验研究 3.4 主桥桥塔型式研究 3.5 滑动索鞍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 3.6 斜拉体系加固箱梁桥新旧基础构造方式的研究
3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关键构造设计研究
3.1 托梁构造方式研究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1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径箱梁桥结构体系研究 2.2 大跨预应力梁式桥斜拉加固布索方式优化研究 2.3 主梁超限应力分布及拉索张拉应力控制的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2.5 斜拉索容许应力限值的研究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2大跨预应力梁式桥斜拉加固布索方式优化研究
以最大主拉应力最 小为优化目标的结果: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2大跨预应力梁式桥斜拉加固布索方式优化研究
以最大主拉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结果:
数据点插值法计算最大主拉应力与桥梁博士计算结果对比 0.1 -0.4 -0.9 -1.4 -1.9 -2.4 qb最大主拉, -2.21 cx 最大主拉, -2.236 单元号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北 1/2南
-2.00 2点最大剪应力 -3.00 3点主拉应力 -4.00
3点主压应力 3点剪应力
-5.00 -6.00 -7.00 -8.00 -9.00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2)模型试验使用阶段结果分析 3)1/4截面最大剪应力工况加载结果
最大剪力工况加载测点挠度 2.00 1.00 0.00
5-5截面主应力及剪应力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点主拉应力 2点主压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4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2)模型试验使用阶段结果分析 1)跨中最大正弯矩加载工况应力结果
1-1截面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顶板1 顶板2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10级 11级 12级 13级 卸载 归零
1 17 33 49 65 81 97 113 129 145 161 177 193 209 225 241 257 273 289 305 321 337 353 369 385
最大主拉应力(MPa)
cx 最大主拉, -2.205 qb 最大主拉 cx 最大主拉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
2.2大跨预应力梁式桥斜拉加固布索方式优化研究
斜拉加固的拉索布置主要包括确定拉索根数和索力大小、拉索锚固 位置、索塔塔高等多个因素,其相互之间是有耦合关系。 优 化 方 法 采 用 多 岛 遗 传 算 法 (Multi-island algorithmMIGA),开发了专用的优化软件。 genetic
2 斜拉体系加固大跨箱梁桥设计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