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
侵害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在大学生群体中,侵害事件时有发生,给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名誉等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本案例以一起大学生侵害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侵害大学生法律责任的认定与承担。
二、案例描述2019年3月,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化名)在校园内遭遇校园暴力。
小王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小李(化名)发生口角,小李怀恨在心。
次日,小李伙同其他几名同学,将小王围堵在教室门口,对其进行殴打、辱骂,致使小王身体多处受伤,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事发后,小王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处理。
经调查,涉事学生被学校开除学籍,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案件定性本案中,涉事学生小李及其同伙的行为构成校园暴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寻衅滋事罪:(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本案中,涉事学生小李及其同伙的行为符合上述(一)和(二)项的规定,构成寻衅滋事罪。
2.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规定,涉事学生小李及其同伙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之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涉事学生小李及其同伙的行为侵害了小王的人身权益,应承担民事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
(3)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之规定,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秩序,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大学生犯罪案件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生犯罪案件调查分析报告范文大学生犯罪案件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大学生犯罪案件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也波及到社会公共安全。
因此,对于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前预防和及时解决犯罪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犯罪案件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共发生大学生犯罪案件3000余起,其中包括盗窃、贩毒、校园暴力、欺诈等多种类型。
这些案件的发生对大学生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和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调查内容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各地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深入访谈和调查,以了解他们犯罪的原因、手段和动机。
2.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给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和针对性的面对面访谈,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3.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犯罪案件的主要原因如下:(1) 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一些学生无法承受压力而产生逃避、反抗的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 经济困难:一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选择了犯罪行为。
(3) 个人成长问题: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教育缺失、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产生犯罪倾向。
(4) 就业压力: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选择了通过犯罪手段获取经验和资源。
四、调查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应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应对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本文是一份调查报告,涉及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情况。
以下是所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1. 背景信息和样本选择: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来自各个大学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
他们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的学生,以保证样本的多样性。
2. 罪行种类和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涉及的犯罪类型较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盗窃、网络诈骗、赌博、吸毒、暴力犯罪和欺诈。
其中,网络诈骗和赌博是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占比分别为30%和25%。
其他犯罪行为的频率相对较低,占比在10%以下。
3. 犯罪动机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犯罪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经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对大学生犯罪产生较大的影响:- 经济压力:经济困难是一些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可能为了赚取额外的收入而选择从事非法活动。
- 社交圈子:与犯罪团伙或有犯罪倾向的朋友接触频繁可能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风险增加。
- 网络诱惑: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线上机会,某些学生会被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活动所吸引。
- 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一部分大学生在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方面存在缺乏,对于犯罪行为的后果理解不够清晰,从而酿成错误的选择。
4. 预防措施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为降低大学生犯罪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 加强经济扶持:学校和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经济压力,降低犯罪的动机。
- 拓宽社交圈子: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扩大交际圈子,与正面影响力较大的朋友为伍,减少犯罪倾向的影响。
- 加强法律教育:学校可以设置必修法律课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让学生清楚犯罪行为的后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5. 结论:大学生犯罪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压力、社交圈子、网络诱惑以及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等因素可能对大学生犯罪产生影响。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
大学生犯罪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犯罪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大学生犯罪案例,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网络诈骗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某大学生小张,因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取游戏装备,通过非法途径购买,结果被诈骗团伙利用,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小张的案例反映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二: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影响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小李因与同学发生口角,情绪失控,对同学进行了暴力攻击,造成了严重伤害。
这一案例揭示了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冲突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采取极端手段。
案例三:盗窃行为大学生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为了维持生活,选择了盗窃同学的财物。
虽然小王的行为是出于生存压力,但这并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
此案例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求助渠道。
案例四: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
大学生小赵在期末考试中,为了获得好成绩,选择了作弊。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小赵的案例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存在侥幸心理和诚信缺失。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容易在不经意间触犯法律。
2. 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疏导,可能会走向极端。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行为偏离正轨。
4. 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若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法律的底线和界限。
今年大学生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
然而,由于年龄、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以2023年发生的几起大学生法律案件为例,分析案件特点,并提出防范建议。
二、案件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大学生网络侵权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含有他人隐私的照片,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人作品,被侵权人发现后,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分析:此案涉及网络侵权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应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著作权。
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2. 案例二:大学生校园贷纠纷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因急需用钱,向校园贷平台借款。
在还款过程中,由于无法承受高额利息,大学生与贷款平台发生纠纷,最终诉至法院。
分析:此案涉及校园贷问题。
大学生在借款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
3. 案例三:大学生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了试用期、工资待遇等内容。
实习结束后,公司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拒绝与大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分析:此案涉及劳动合同纠纷。
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
如遇合同纠纷,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4. 案例四:大学生校园暴力案案情简介:某大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在校园内对其进行殴打,造成对方受伤。
分析:此案涉及校园暴力问题。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避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同时,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防范建议1. 提高法律意识:大学生应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触犯法律。
2. 加强道德修养: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学生在涉及金钱、名誉等方面的问题时,应谨慎行事,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V1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V1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屡见不鲜,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其违法犯罪的理由。
下面就分析一些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及其原因:一、劫持案件2016 年,河南省商丘市一名大学生为筹措学费,竟然采用了极端的手段,绑架了路过的一名女子,向其家人勒索 10 万元救援资金。
最终,该大学生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依法处理。
分析:该大学生因为缺钱而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手段,这说明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较大,而当经济压力无法承受时,一些大学生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诈骗案件2018 年,湖北省武汉市一名大学生在网络上冒充“茅台公司”的工作人员,以高额奖励诱骗他人,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万元。
最终,该大学生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抓获。
分析: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追求虚荣心,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诈骗或者讹诈,而且诈骗手法越来越高明,所以大家在遇到类似诈骗事件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三、贩毒案件2017 年,江苏省南京市某大学一名男生因为陷入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竟然选择贩卖毒品来还债。
最终该大学生因涉嫌贩毒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分析:大学生陷入赌博,并因此欠下巨额债务,为了还债而走上贩毒路,这说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必要的认知,而有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则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让大学生失去了应有的选择和控制权。
四、盗窃案件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名大学生因为购买赌博设备失手,致债务压力过大,最终在大学宿舍内盗窃同学的贵重物品,导致大批全系学生财物损失严重。
该大学生最终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拘捕。
分析:大学生在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完整的法律教育时,对物品和“所有权”认识不清晰,则会在某些情况下采取不正确的行为,如盗窃、损坏、骚扰等行为,而这些行为不仅是违法的,而且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和学习。
总之,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亟需大家慎重对待。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要始终强化“法律宣传”,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大学生被害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被害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被害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在这样的案件中,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犯罪动机、案件发生的原因、社会环境等等。
因此,对大学生被害案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首先,大学生被害案例中最常见的犯罪动机之一是经济纠纷。
一些大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难,可能会选择从事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比如诈骗、抢劫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在学校附近或者是社会上作案,以获取经济上的利益。
另外,一些案件还可能涉及到感情纠纷、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案件发生的导火索。
其次,大学生被害案例中的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道德沦丧、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不稳定等等,这些问题都为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社会矛盾较多,大学生被害案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大学生被害案例。
首先,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社会需要加强治安管理,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综上所述,大学生被害案例及分析,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
只有充分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类似事件的发生。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大学生被害案件的发生,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定。
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
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逐步繁荣,大学教育的普及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与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相比,大学生犯罪案件的数量也有所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揭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犯罪类型及案例分析1.1 盗窃大学生盗窃案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小额物品的盗窃居多。
例如,在某大学校园中,学生们的手机、自行车和电子产品等贵重物品频繁失窃,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和学习氛围。
1.2 贩毒虽然贩毒案件在大学生中并不常见,但其危害性极大。
研究显示,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奋剂需求或追求经济利润,涉足贩毒行业。
他们购买毒品并将其销售给其他学生或外界,往往导致毒品泛滥和其他严重后果。
1.3 抢劫抢劫是大学生犯罪中最为严重和危险的一种行为。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学生们也面临着诸多压力,某些学生可能会被迫或影响下投身抢劫行为。
例如,在某校附近的商店内,多名大学生联手作案,对店主进行持械抢劫,造成严重经济和人身伤害。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2.1 经济压力大学生学费、生活费等经济压力的增加,很容易使一些学生沉迷网赌、偷盗或参与非法活动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以缓解经济困难。
2.2 价值观缺失一些大学生在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下,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缺乏敬畏和遵守,轻易参与违法活动。
2.3 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交压力等,使得一些学生心理孤立和承受能力不足,易被不良信息和不法分子所利用。
三、大学生犯罪防控措施3.1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使其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
3.2 优化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击诱惑的能力。
3.3 加大监管力度学校和社会公安部门可以加强校园安全巡逻,增加监控设施,加大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减少各类犯罪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违法犯罪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例如,某大学生利用同学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帮助同学购买低价手机为名,骗 取同学的钱财。该案件最终被警方破获,该大学生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暴力类犯罪
总结词
大学生暴力类犯罪多以暴力手段实施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 。
详细描述
例如,某大学生因与同学发生口角,怀恨在心,趁同学不备 时将其打伤。该案件最终被警方破获,该大学生被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关注特殊群体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如贫 困生、学业困难生、人际关系紧张的 学生等,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
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完善与大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违法犯罪行为的定义、处罚标准和程序,为打击大学生违 法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涉及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力,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滋 生。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认识与反思
01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定义与特点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指在校大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刑法规定的犯
罪行为的行为。其特点包括多样性、隐蔽性、群体性等。
02 03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 。例如,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缺乏社会经验等都可能导致大学生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值观和人生观。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缺 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容易产生过
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 ,缺乏法律意识,容易在不知不
觉中触犯法律。
04
大学生案例法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位大学生在校园内发生的一起盗窃案。
被告人小王,男,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2021年11月,小王因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王发现同宿舍同学小李的笔记本电脑价值较高,且小李经常外出,笔记本电脑无人看管。
于是,小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趁小李不在宿舍之际,盗走了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价值人民币8000元。
二、案件经过1. 犯罪预备阶段:小王在盗窃前,多次观察小李的生活习惯,确定小李笔记本电脑的位置和价值,并制定了详细的盗窃计划。
2. 犯罪实施阶段:2021年11月某日晚,小王趁小李外出,进入宿舍,将笔记本电脑盗走。
3. 犯罪既遂阶段:小王将笔记本电脑盗走后,将其卖给了二手手机店,得款人民币5000元。
三、法律分析1. 犯罪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小王盗窃的笔记本电脑价值人民币8000元,属于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小王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犯罪形态:小王在犯罪过程中,已经将笔记本电脑盗走并卖掉,属于盗窃罪的既遂形态。
3. 犯罪主体:小王系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符合盗窃罪的主体要件。
4. 犯罪客体:小王的行为侵犯了小李的财产所有权,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客体。
5. 犯罪主观方面:小王在犯罪过程中,具有盗窃的故意,且实施了盗窃的行为,属于盗窃罪的主观方面。
四、判决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对小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五、案例分析1. 校园盗窃案件的特点:校园盗窃案件往往发生在校园内部,作案手段简单,犯罪成本低,作案时间短,给校园治安带来严重影响。
大学生法律案件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大学生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但校园侵权案件仍然时有发生。
本文以一起校园侵权案为例,分析案件的法律关系、责任承担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校园和谐。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案件;侵权;责任承担;预防措施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校园侵权案件仍时有发生。
这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校园和谐。
本文以一起校园侵权案为例,分析案件的法律关系、责任承担及预防措施,以期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和校园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及事实2019年,某高校大学生甲与乙因琐事发生争执,甲情绪激动,将乙推倒在地。
乙头部受伤,经医院诊断为脑震荡。
甲赔偿乙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万元。
乙认为甲的行为构成侵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分析(一)法律关系1.甲与乙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生命健康权,乙依法享有要求甲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
2.甲与乙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甲与乙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故不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二)责任承担1.甲的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甲的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甲的赔偿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
甲应当赔偿乙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三)预防措施1.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学校应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依法维权。
2.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学校应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安全防范,避免类似侵权事件的发生。
3.建立健全校园调解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防止矛盾升级。
4.强化师生沟通: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相互尊重,共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四、结论大学生法律案件分析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促进校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一起校园侵权案为例,分析了案件的法律关系、责任承担及预防措施,旨在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和校园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但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社会,教育,犯罪心理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校园案例;成因分析1.校园违法犯罪案例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在2013年10月1日2日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李玫瑾教授透露马加爵真正的杀人动机之一是因为寒假期间涉及性的行为(外出嫖娼) 被室友发现,当年之所以不公布真相是怕给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
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
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
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
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
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
大学生法律案例及剖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盗窃念头。
一日,甲潜入学校实验室,窃取了一台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事后,甲将电脑以4000元的价格出售给同学乙。
不久,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电脑丢失,报警后将甲抓获。
乙在甲被抓获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二、案例分析1. 案例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在本案中,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实验室的笔记本电脑,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2. 案例分析(1)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甲在盗窃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① 主观方面:甲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想通过盗窃获取经济利益。
② 客观方面:甲秘密窃取实验室的笔记本电脑,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③ 主体方面:甲已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综上所述,甲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盗窃罪。
(2)乙的行为构成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在本案中,乙在甲被抓获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
(3)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在本案中,乙明知甲盗窃的电脑是犯罪所得,却以4000元的价格收购,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三、法律建议1.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 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等高风险区域的监管,防止类似盗窃案件的发生。
3.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违法犯罪。
大学校园触犯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正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校园环境日益复杂。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性自由、追求刺激的过程中,触犯了法律法规,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剖析大学生触犯法律的典型案例,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警觉和反思。
二、案例介绍案例名称:张某某盗窃案被告人:张某某,男,20岁,某大学大二学生案发时间:2019年10月案发地点:某大学校内宿舍楼案件经过:2019年10月,张某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费用紧张。
为了筹集游戏资金,张某某心生邪念,决定盗窃同宿舍同学的财物。
某日,张某某趁同宿舍同学不在宿舍,趁机翻箱倒柜,盗走现金1000元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
案发后,张某某将盗窃所得的财物挥霍一空。
三、案件审理及判决经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具有以下情节:1. 盗窃数额较大,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2. 张某某系在校学生,应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四、案例分析1. 心理因素:张某某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费用紧张,从而走上盗窃的道路。
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境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法律意识淡薄:张某某在盗窃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但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发现。
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
3. 家庭教育缺失:张某某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未能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其价值观扭曲,走上犯罪道路。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理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强化法制教育:高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家庭教育要到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被抓案件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抓案件分析报告# 大学生被抓案件分析报告一、案件概述在某某大学的校园中,发生了一起大学生被抓的案件。
该案件涉及一名大学生在校内持有非法物品并进行交易的行为。
二、案件经过该案件始于某某大学校园安全人员的巡逻中发现了可疑行为。
当时,校园安全人员注意到一名大学生在晚上离开宿舍时携带了一袋可疑物品,并向校园内另一名陌生男子交付了物品后离开。
校园安全人员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涉及非法交易,因此对该名大学生进行了截查。
经过现场搜身,他们发现了一些可疑物品,其中包括毒品。
校园安全人员将大学生带到校园保安办公室进行进一步调查,并根据大学的校规校纪,立即报案向警方求助。
三、警方介入接到校方的报案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
初步询问后,警方决定对该名大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盘问和侦查。
通过对大学生的讯问,警方得知该名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赚取额外的收入,他参与了非法物品的交易。
警方进一步展开调查,以尽可能获得更多线索。
他们查看了该名大学生的手机通信记录,并联系了与该名大学生交易过的人员进行问讯。
通过这些努力,警方逐渐了解到该非法交易行为的背后存在一个犯罪团伙。
四、犯罪团伙调查警方决定将调查的重点置于犯罪团伙身上。
他们通过对大学生的供述和通信记录的分析,逐渐掌握到一些重要线索。
通过多次追踪和蹲点,警方成功地捕获了该团伙的核心成员,并搜查到了他们的藏身之处。
在搜查中,警方发现了大量的非法物品和涉案证据。
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定该犯罪团伙已经在校园内进行非法交易一段时间,并已经涉及到一部分学生。
警方将此情况向校方做了汇报,并与校方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校园的安保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五、案件结果及启示经过警方的调查和努力,该犯罪团伙被彻底摧毁,相关成员被逮捕并被起诉。
大学生被抓的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部门和相关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有足够的认知。
有关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一、大学生犯罪特点(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
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
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
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
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
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
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
大学生偷盗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案例涉及一名大学生因偷盗行为被警方抓获,并被依法起诉。
以下是对该案例的法律分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10月,某高校大学生李某在校园内盗窃了同学张某的一部价值2000元的手机。
案发后,张某向学校保卫处报案。
经调查,李某承认了盗窃行为。
学校保卫处将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进行刑事拘留,并对其提起公诉。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 李某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3. 案件中是否存在自首情节?二、法律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1. 犯罪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
本案中,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张某的手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2. 刑法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李某的刑事责任如何认定1. 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李某已满十八周岁,符合刑事责任年龄。
2. 刑事责任能力李某在犯罪时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应当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情节本案中,李某犯罪手段为秘密窃取,犯罪动机为非法占有,犯罪目的明确。
同时,李某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具有再犯可能性。
综合考虑,李某的刑事责任应依法认定。
(三)案件中是否存在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事实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本案中,李某在案发后主动承认盗窃行为,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大学生法律案件典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盗窃案件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大学生校园盗窃案为例,分析案件审理过程及对校园安全的启示。
(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5月,某大学发生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系该校一名大二学生,受害人为该校一名大一女生。
犯罪嫌疑人趁受害人不注意,将其宿舍内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盗走。
案发后,受害人在宿舍内发现物品丢失,立即报警。
警方经过调查,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二)案件审理过程1. 警方调查取证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对案件展开调查。
通过现场勘查、监控录像分析、询问目击者等手段,警方收集了大量证据,证实犯罪嫌疑人盗窃事实。
2.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后,将其移交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过程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讯问,进一步核实了案件事实。
同时,检察机关依法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了评估。
3. 法院审理检察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充分听取了控辩双方的意见。
最终,法院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悔罪表现,依法作出判决。
(三)案件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犯罪嫌疑人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鉴于其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态度良好,且赔偿了受害人的经济损失,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二、案件启示1.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之所以犯罪,与其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
因此,高校应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2.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高校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监控系统,加强对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的巡查,确保校园安全。
3. 加强心理辅导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等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常用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大学法学院一年级学生小张,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
一日,小张在宿舍发现丢失了一部价值3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由于宿舍门并未被撬,小张初步判断是同宿舍的同学所为。
在多次询问无果后,小张决定报警处理。
二、案件经过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
通过调取宿舍监控录像,发现小张的同宿舍同学小李有重大作案嫌疑。
小李平时较为低调,但近期购买了一款新款手机,引起了小张的怀疑。
警方随后对小李进行了讯问,小李在强大的证据面前,最终承认了盗窃笔记本电脑的事实。
三、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1. 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中,小李盗窃了小张价值3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属于数额较大的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
2. 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虽然小李是单独实施了盗窃行为,但考虑到小李与小张同住一室,存在一定的共同生活关系,且小李对小张的电脑盗窃行为并未与小张进行过沟通,因此不能认定小李与小张构成共同犯罪。
3. 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小李在警方讯问过程中,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小李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鉴于其有自首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小李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五、启示本案给大学生带来了以下启示:1. 加强法律意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大学生对大学生犯罪的看法调查
漯河市召陵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9九上·灌阳期中)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灯泡发光B . 酒精挥发C . 车胎爆炸D . 火柴燃烧2. (2分) (2019九上·峄城期末)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B . 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 . 石灰石接触稀盐酸后,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会立刻变蓝D . 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3. (2分)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A物质性质与用途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B日常生活经验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煤气泄漏——打110电话报警C安全常识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稀硫酸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D化学与生活糖类、蛋白质——人类必须摄取的营养素A . AB . BC . CD . D4. (2分)(2019·昆明模拟)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距今约670年历史,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日前,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这座辉煌雄伟的教堂付之一炬。
经过调查,该火灾是由于装修材料引发的。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 在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的灭火器是为了隔绝氧气C . 装修材料的着火点低于建筑物D . 使用装修材料时需注意预防明火5.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检验CO2是否集满B . 取用液体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 加热液体6. (2分) (2020九下·哈尔滨月考) 有一定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发现所得的白色沉淀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 的质量之比为()A . 1:1B . 1:2C . 11:14D . 14:11二、填空题 (共5题;共8分)7. (3分)现有C、H、O、N、Ca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 ②可作氮肥的盐________ ;③可乐中含有的酸________ ④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 .8. (1分)物质可以是________元素组成,也可以是________元素组成.(填相同或不同)9. (1分) (2018九下·泰山期末) “微观一宏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
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
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
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
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
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
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
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
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
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
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
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
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
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
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
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
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
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
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
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
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
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
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
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
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
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
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
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