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二)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上册(浙教版)课件:3.5 圆周角 第2课时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九年级数学上册(浙教版)课件:3.5 圆周角 第2课时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13 . 如图 , AB 和 CD 是⊙ O 的两条直径 , AB⊥CD , AB = 2 , ∠EAB=15°,AE,DB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1)∠FAD的度 数; (2)△ADF的面积.
解:(1)60° (2) 3
︵ ︵ 14.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AB,垂足为 D,AC=CE. (1)求证:AF=CF; (2)若⊙O 的半径为 5,AE=8,求 EF 的长.
知识点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运用 6.在⊙O中,∠AOB=160°,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是( D ) A.80° B.320° C.160° D.80°或100°
7.如图所示的暗礁区,两灯塔A,B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的半径 , 为了使航船(S)不进入暗礁区 ,那么S对两灯塔A,B的视角∠ASB必 须( ) D
解:(1)连结 PA,PB,证∠PCA=∠PBA=∠PAB (2)在 AC 上 截取 AD=BC,连结 PA,PD,PB,可得△PAD≌△PBC,∴PC =PD,∠CPD=90°,∴CD= 2PC,即有 AC-BC= 2PC
9.如图,在△ABC 中,以 AC 边为直径的⊙O 交 BC 于点 D,在 ︵ 劣弧AD上取一点 E 使∠EBC=∠DEC, 延长 BE 依次交 AC 于点 G, 交⊙O 于点 H,求证:AC⊥BH.
解:连结DA,∵AC为⊙O的直径,∴∠ADC=90°,∠DEC=
∠DAC,又∠EBC=∠DEC,∠DAC+∠ACD=90°,∴∠EBC+ ∠ACD=90°,∴∠BGC=90°,∴AC⊥BH
︵ ︵ ︵ 12.如图,△ABC 的顶点 A,B,C 都在圆上,且AB=BC=AC,D ︵ 是BC上一点,连结 AD,在 AD 上截取 AE=DC,试判断△BDE 的 形状,并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上册 3.5 圆周角(第2课时)课件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3.5 圆周角(第2课时)课件 (新版)浙教版

A
B
第十二页,共17页。
1.说出命题’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的逆 命题.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吗?请说明 (shuōmíng)理由.
2.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BD平分 (píngfēn)∠ABC,且AB∥CD.求证:AD=CB.
D C
A
B
第十三页,共17页。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G 是⌒上任AC 意一点,延长AG,与DC的延长线相 交于点F,连结AD,GD,CG,找出图中所有和 ∠ADC相等(xiāngděng)的角,并说明理由.
2、一弦分圆周角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4倍,则
这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为_____3_6_º或___1_4_4_º___。
3、如图,在⊙O中,∠BAC=32º,则∠BOC=_____6_4_º_。
4、如图,⊙O中,∠ACB = 130º,则∠AOB=___1__0_0。º A
5、下列(xiàliè)命题中是真命题的D是( )
F G
C
OE B
A
D
第十四页,共17页。
1如图,⊙O中,AB是直径(zhíjìng),半径 CO⊥AB,D是CO的中点,DE // AB,求 证:EC=2EA.
C
ED
A
O
B
第十五页,共17页。
2,已知BC为半圆O的直径,AB=AF,AC交 BF于点M,过A点作AD⊥BC于D,交BF于 E,则AE与BE的大小(dàxiǎo)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问题2、如图2,BC是⊙O的直径,A是⊙O上任一点,你
能确定∠BAC的度数吗?
∠BAC =90º
问题3、如图3,圆周角∠BAC =90º,弦BC经过(jīngguò)圆

浙教版数学九上3.5《圆周角》ppt课件2

浙教版数学九上3.5《圆周角》ppt课件2

A DE
O B

说能出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 与你分享吗?
C
O
C
D
O
O
ADB

A
B

A
B

练一练: 1、如图,已知点C是⊙O上一点,∠AOB=100°,则∠ACB的度数为__________
1300
P
O A
B C
练一练: 2、如图,∠A是⊙O的圆周角。 (1)若∠A=400,则∠BOC的度数为_______ (2)若∠B=200,∠C=250,则∠BOC的度数为_____
做一做:判别下列各图中的角是不是圆心角,并说明理由。
① ②


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判断下列图形中的角是否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来自 做一做:找出图中的所有圆周角.
D
A
B C
画一画
请画出AB所对的圆心角以及圆周角
O
A
B
画一画
命题:(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 心角的一半。 C
在⊙⊙O上O上,,求∠证A:=∠10B0+°∠,D=点18E0在0 BC的延长线上
求∠DCE的度数。




C E
例题欣赏
变式3:如图,在⊙O中,∠AOC=12⌒00,∠ACB=250,求∠BAC的度数。 变式2:如图, B是AC上的一点,∠AOC=n°,求∠ABC的度数 。



B C
想一想
如图,在△ABC中,以BC边为直径画圆,分别交AB,AC于点D,E,连结BE,CD.已知BE=CD,求 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九级数学(浙教版)上册课件:3.5.2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2

九级数学(浙教版)上册课件:3.5.2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2
则∠BAD的度数是 ( B ) A.45° B.85° C.90° D.95°
初中数学
7.(5分)如图,在世界杯足球比赛中,甲带球向对方球门PQ进 攻,当他带球冲到A点时,同伴乙已经冲到B点,有两种射门方式, 第一种是甲直接射门,第二种是甲将球传给乙,由乙射门,仅从 射门角度考虑,应选择第____种二射门方式.
12.(5分)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O上的一点,在 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C )
A.当弦PB最长时,△APC是等腰三角形 B.当△APC是等腰三角形时,PO⊥AC C.当PO⊥AC时,∠ACP=30° D.当∠ACP=30°时,△BPC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
13.(5分)如图所示,⊙O中,已知∠BAC=∠CDA=20°, 则∠ABO的度数为____. 50°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题图
初中数学
第4题图
5.(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角星的画法通常是先把 圆五等分,然后连结五等分点而得(如图),五角星的每一个 角的度数为 ( C )
A.30° B.35° C.36° D.37°
初中数学
6.(5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是⊙O的直 径,∠C=50°,∠ABC的平分线BD交⊙O于点D,
(1)求证:CF=BF; (2)若 CD=6,AC=8,求⊙O 的半径及 CE 的长. 解:(1)证明:∵AB 是⊙O 的直径,∴∠ACB= 90°,∴∠A=90°-∠ABC.又∵CE⊥AB,∴∠CEB =90°,∴∠BCE=90°-∠ABC,∴∠BCE=∠A. 又∵C 是B︵D的中点,∴C︵D=C︵B,∴∠CBD=∠D=
3.5 圆周角
第1课时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
初中数学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中的《3.5 圆周角》是圆的相关知识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圆的性质,并为后续学习圆的其他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推理论证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圆周角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讲解使其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2.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模型。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中的角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与圆周角相关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圆周角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批改,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2) 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2) 教案

3.5圆周角(2)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掌握圆周角的另一个推论;3.能灵活运用圆周角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1.发现和证明圆周角的另一个推论;2.会用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发现和证明圆周角的另一个推论.教学难点: 发现和证明圆周角的另一个推论.教学过程:探究圆周角的性质.(1)分别量一量图中弧AB所对的两个圆周角的度数比较一下. 再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看看圆周角的度数有没有变化. 你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结论: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2)分别量出图中弧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 并且圆周角的度数恰好为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例1 已知:如图,△ABC内接于圆O,∠ACB=2∠ABC,点D平分弧AB.求证:AC=BD.解:连结CD∵∠ACB∴∠ACD=∠BCD=12∵∠ABC=1∠BCD2∴∠ABC=∠BCD∴∴AC=BD例2 如图,有一个弓形的暗礁区,弓形所在圆的圆周角∠C=50°.问:船在航行时怎样才能保证不进入暗礁区?【解析】由于暗礁区的圆心位置没有标明,怎样避开暗礁,可以从测量船到两个灯塔的张角去考虑,船与暗礁区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ASB与∠ACB的大小关系来确定.解:如图,∠ASB交圆于点E,点F,连接EB,由圆周角定理知,∠AEB=∠ACB=50°,而∠AEB是△SEB的一个外角,由∠AEB>∠S,即当∠S<50°时船不进入暗礁区.所以,两个灯塔的张角∠ASB应满足的条件是∠ASB<∠ACB.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求图中x的度数.解:(1)x=60°(2)x=20°+30°=50°2. 如图所示,⊙O的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解:∵AB是直径∴∠ACB=∠ADB=90°在Rt△ABC中,AB2=AC2+BC2,AB=10cm,AC=6cm∴BC2=AB2﹣AC2=102﹣62=64∴BC==8(cm)又CD平分∠ACB,∴∠ACD=∠BCD,∴∴AD=BD又在Rt△ABD中,AD2+BD2=AB2∴AD2+BD2=102∴AD=BD==5(cm).课堂小结:本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掌握了哪些定理?有什么收获?。

3.5 圆周角第2课时 圆周角(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3.5 圆周角第2课时 圆周角(2)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E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 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 的弧也相等.
巩固 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圆O上.找出图中分别与 ∠1,∠2,∠3相等的角.
解:∠1=∠ABD ∠2=∠BAC ∠3=∠CBD

D
A
提示:先构造等弧所对的圆周角,再
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是解题关键.
连接EB,由圆周角定理知,
∠AEB=∠ACB=50°,
因为∠AEB是△SEB的一个外角,
E
所以∠AEB>∠S,
即当∠S<50°时船不进入暗礁区.
F
所以,两个灯塔的张角∠ASB应满足
的条件是∠ASB<50°.

1.如图,AB是⊙O的弦,OC⊥AB交⊙O于点C,点D是 ⊙O上一点,∠ADC=30°,则∠BOC的度数为(D ) A.30° B.40° C.50° D.60°
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顶点都在圆O上,BD平分 ∠ABC,且AB∥CD. 求证:BC=CD.
∴AD=CD. ∴BC=CD.
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
个 推
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

的弧也相等.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你都知道了吗?
感谢观看!
2.如图,在世界杯足球比赛中,甲运动员带球向对方球门 PQ进攻,当他带球冲到A点时,同伴乙已经冲到B点,有两 种射门方式,第一种是甲直接射门,第二种是甲将球传给乙, 由 乙 射 门 , 仅 从 射 门 角 度 考 虑 , 应 选 择 第 ____二种 射 门 方 式.
3.求证: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5 圆周角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5圆周角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5圆周角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35 圆周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5章“圆周角”。

教学内容包括: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圆周角的定义,能正确判断圆周角。

2. 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 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应用于解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风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周长和角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导入(1)讲解圆周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圆周角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角定理,并进行证明。

(3)讲解圆周角的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角度是否为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2)已知圆的半径和圆周角,求圆心角。

(3)已知圆内接四边形,求其内角和。

4.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角度是否为圆周角。

(2)已知圆的半径和圆心角,求圆周角。

(3)已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求其内角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及推论,并能应用于解题。

六、板书设计1. 圆周角的定义2.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3.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角度是否为圆周角。

(2)已知圆的半径和圆心角,求圆周角。

(3)已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求其内角和。

2. 答案(1)是圆周角。

(2)圆周角为度。

(3)内角和为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周角的定义和定理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D=90°,
∴BD是该外接圆的直径.
(2)如解图①,作AE⊥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ACB=45°,CA⊥AE,
∴△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AE.
由勾股定理,得CE2=AC2+AE2=2AC2,
∴CE= AC.
由(1)可知AB=AD,∠BAD=90°,
又∵∠EAC=90°,
∴∠EAB+∠BAC=∠CAD+∠BAC,
(第8题)
【解】当点B与点O重合时,∠POF=∠ABC=30°;60.
(第9题)
9.如图,在△ABC中,AB=AC=10,以AB为直径的⊙O与BC交于点D,与AC交于点E,连结OD交BE于点M,且MD=2,则BE=8.
【解】连结AD.
∵AB为直径,
∴AM2+AE2=2AM2=EM2.
∵AC=AM=AE,∴ = .
又∵ = ,
∴ - + = - + ,
即 = ,∴DE=BC=BM.
∵BD为直径,∴∠BED=90°,
∴在Rt△MED中,EM2+DE2=DM2,
A. 30°B. 45°C. 50°D. 60°
(第2题)
3.如图,⊙O的直径BD=6,∠A=60°,则BC的长为(C)
A. B. 3
C. 3 D. 4
(第3题)
4.如图,▱ABCD的顶点A,B,D在⊙O上,顶点C在⊙O的直径BE上,∠ADC=54°,连结AE,则∠E的度数为(A)
A. 36° B. 46° C. 27° D. 63°
(第12题)
(1)求证:BD是该外接圆的直径.
(2)连结CD,求证: AC=BC+CD.
(3)若△ABC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为△ABM,连结DM,试探究AM,BM,DM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ADB=∠ACB=45°,∠ABD=45°,
∴∠ABD+∠ADB=90°,
(1)求证:∠ACO=∠BCD.
(2)若EB=8 cm,CD=24 cm,求⊙O的直径.
(第11题)
【解】(1)∵AB为⊙O的直径,AB⊥CD,
∴CE=ED, = ,
∴∠BCD=∠BAC.
∵OA=OC,∴∠CAO=∠ACO.
∴∠ACO=∠BCD.
(2)设⊙O的半径为R(cm),则OE=OB-EB=(R-8)cm.
(1)若∠FBC=α,求∠ACB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2)过点A作AD⊥BC于点D,交BF于点E.求证:BE=EM.
【解】(1)连结CF.
∵ = ,∴∠ACB= ∠BCF.
∵BC是直径,∴∠BFC=90°,
∴∠BCF=90°-∠FBC=90°-α.
∴∠ACB= (90°-α).
(2)∵BC是直径,
∵AB⊥CD,∴CE= CD= ×24=12(cm).
在Rt△CEO中,OC2=OE2+CE2,
即R2=(R-8)2+122,解得R=13(cm),
∴2R=2×13=26(cm),
∴⊙O的直径为26 cm.
12.如图,C为△ABD外接圆上的一动点(点C不在 上,且不与点B,D重合),∠ACB=∠ABD=45°.
∴∠BAC=90°,∴∠ABC+∠ACB=90°.
又∵AD⊥BC,∴∠BAD+∠ABD=90°.
∴∠BAD=∠ACB.
∵ = ,∴∠ACB=∠ABF.
∴∠ABF=∠BAD.∴BE=AE.
∵∠BAD+∠EAM=90°=∠ABF+∠BMA,
∴∠EAM=∠EMA,∴AE=EM.
∴BE=EM.
8.如图,已知EF是⊙O的直径,把∠A为60°的直角三角尺ABC的一条直角边BC放在直线EF上,斜边AB与⊙O交于点P,点B与点O重合.将三角尺ABC沿OE方向平移,直到点B与点E重合为止.设∠POF=x°,则x的取值范围是30≤x≤60.
∴∠EAB=∠CAD.
在△ABE和△ADC中,

∴△ABE≌△ADC(SAS).∴BE=DC,
∴CE=BC+BE=BC+DC,
即 AC=BC+CD.
(第12题解)
(3)2AM2+BM2=DM2.证明如下:
如解图②,延长MB交圆于点E,连结AE,DE.
∵∠AEB=∠ACB=∠AMB=45°,
∴AM=AE,∠MAE=90°,
(第4题)
5.如图,△ABC内接于⊙O,D是BC上一点,将∠B沿AD翻折,点B正好落在圆上的点E处.若∠C=38°,则∠BAE=104°.
(第5题)
6.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一条弦,且CD⊥AB于点E.
(1)求证:∠BCO=∠D.
(2)若CD=4 ,AE=2,求⊙O的半径.
(第6题)
【解】(1)∵OC=OB,
∴∠AEB=∠ADB=90°.
又∵AB=AC,∴BD=CD.
∵OA=OB,
∴OD是△ABC的中位线,
∴OD∥AC,∴∠OMB=∠AEB=90°,
∴BM=EM= BE.
∵OD=OB= AB=5,DM=2,
∴OM=3,
∴BM= =4,
∴BE=2BM=8.
10.如图,△ABC内接于⊙O,AD⊥BC于点D,延长AD交⊙O于点N,AE平分∠BAC,交⊙O于点E.求证:AE平分∠OAD.
(第10题)
【解】延长AO交⊙O于点F,连结BF.
∵AF为直径,∴∠ABF=90°,
∴∠BAF+∠F=90°.
∵AD⊥BC,∴∠DAC+∠C=90°.
∵∠F=∠C,∴∠BAF=∠DAC.
∵AE平分∠BAC,∴∠BAE=∠CAE.
∴∠OAE=∠EAN,
即AE平分∠OAD.
11.如图,AB为⊙O的直径,CD是弦,且AB⊥CD于点E,连结AC,OC,BC.
3.5圆周角(二)
1.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AB,∠CAB=40°,则∠ABD与∠AOD分别等于(B)
A. 40°,80°B. 50°,100°
C. 50°,80°D. 40°,100°
(第1题)
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连结CD.若⊙O的半径r=5,AC=5 ,则∠B的度数是(D)
∴∠BCO=∠B.
又∵∠B=∠D,
∴∠BCO=∠D.
(2)设⊙O的半径为r,则OC=r,OE=OA-AE=r-2.
∵AB是⊙O的直径,CD⊥AB,
∴CE= CD=2 .
在Rt△OCE中,∵OC2=CE2+OE2,
∴r2=(2 )2+(r-2)2,解得r=3.
∴⊙O的半径为3.
(第7题)
7.如图,已知BC为半圆O的直径, = ,AC与BF交于点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