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四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有利于人民的政协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四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有利于人民的政协

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抗战胜利以后,和平建国为举国一致之蕲求,尤为本党继承总理遗志实现三民主义应完成之历史使命,爰由国民政府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冀以政治方式消除一切纠纷,保障和平统一,完成建国之大业,故在协商进程中,凡属国家民族利益所在,本党均不惜以最大之容忍为多方之退让,委曲求全,俾低于成。

其所协议诸端,本党秉为国为民之夙愿,自当竭诚信守,努力实践。

惟是体察当前之情势,与立国永久之大计,关于下列各点,特致殷切恳挚之愿望:
国民政府即须改组,容纳各党派分子参加,各党派均应一本忠诚为国家之和平统一民主建设而共同努力。

尤其属望中国共产党切实依照协议,在其所占区域内,首须停止一切暴行,实行民主,容许人民有身体、思想、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徙、通讯之自由,及各党派公开活动,使政治民主化之原则不致因任何障碍而不能普遍实现。

──重庆《大公报》(1946年3月17日)。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优秀课件)

高中历史: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优秀课件)

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宪章运动的结果

在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 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Biblioteka 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

“伦敦工人协会”的成立(目的?) 《人民宪章》的公布(标志)内容
②斗争形式:
集会、游行、请愿

③低潮:下院否决宪章派的请愿书(1839)
名称 时间
法国 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 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
1831年、 1836- 1844年 1834年 1848年 纲领 不能劳动而生, “人民宪章” 反对资本主义剥 或 毋宁战斗而死 和争取普选 削和旧的政治统 口号 权 治 意义:①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坚实的 阶级基础。②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证明工人阶级的 斗争要取得胜利,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工人阶级 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小资产阶级 农民等 和平斗争 武装斗争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争取民主的斗争: 背景、目标、史实
单元导言
课标要求
(1)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
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 程的影响。
(2)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
自发斗争阶段中的捣毁机器运动表明,这时的工人阶 级还没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 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七单元第4课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七单元第4课

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3)结果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②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人民民主运动 (1)原因 制宪 ①国民党的“_____”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 ②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 民主运动 __________的暴行.ຫໍສະໝຸດ 栏目 导引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材料3: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历史, 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 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 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 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历史回声
民主斗士李公朴曾说过:“我两只脚跨出门,就 不准备再跨回来!”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 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大骂“无耻”,并高呼
“我为民主而死!”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探究思路】
第(1)问应紧扣重庆谈判作答;第(2)问应概括
指出内战爆发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和
政策;第(3)问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 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尝试答题】 (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新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中外近代史中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重点内容包括英国的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通过本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近代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在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通过本专题学习能够理解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不懈追求与斗争的结果。

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课标考点1】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主要包括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人民宪章的”的产生等,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解析考点1】1. 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出现背景及基本史实。

背景:A.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B.工人阶级生活苦难,出现了早期的工人运动;C.英国出现要求普选权的“人民宪章”。

基本史实: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工人们没有得到选举权。

随后展开了新的改革选举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

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

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出来。

它要求:(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支薪;(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

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宣传由伦敦开始,迅速遍及全英国。

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又出现了一次高潮;随后,宪章运动就消沉了。

2.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高中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单元优化总结

高中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单元优化总结
About one third of the books are worth reading. 这些书中大约有 1/3 值得一读。 Only 60 percent of the work was done yesterday. 昨天只做了 60% 的工作。
栏目 导引
(3)“the+形容词”第表七单示元一类无产人阶在级句和人中民作群主众争语取时民,主的谓斗语争动 词用复数形式。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单元优化总结
无产
阶级
和人 民群 众争
英国宪 章运动
背景:1832年改革,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治 权利
过程:公布《人民宪章》,先后三次提出权利申 请,最终失败
取民
主的
影响:对英国民主政治和欧洲工人运动产生
深刻影响
斗争
无产
背景: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步,工人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2)由 there, here 引起的主语不止一个时,谓语动词的数 通常和最邻近的主语保持一致。
There are three books and a pen on the desk. 桌子上有三本书和一支钢笔。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A quantity of time has been wasted on the project. =Quantities of time have been wasted on the project. 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这个项目上。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5)“a number of+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 数形式;“the number of+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 用单数形式。

人教版历史选修2《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ppt4

人教版历史选修2《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ppt4

• ②范围不同:前者包括国民党、共产党等五大党派代表组成; 后者由共产党组织领导,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范 围较前者广泛得多。 ③内容不同:前者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等内容,设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通过了《共同纲 领》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国家。④结果不同:前者由国民党反动派诋毁,并挑起内 战;后者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初步建立了中共领 导下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 D.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 在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采取示威游行、请愿、罢工、起义等方式,争 取民主权利,展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迫使政府作出让步。
•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是如何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 的。
• (1)第一国际成立后,在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其中主要有:在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 级的斗争联合起来;声援、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 以及一切进步运动;十分关心各国的民主运动,积极支持各 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政治斗争。
B.第二国际
•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巴黎公社
• 在工人心目中,第一国际是一种神话般的力量,工人们对它寄予 热切的希望,各国政府却将它视为一股神秘的巨大势力,急于将它 斩草除根。
• 阅读下列材料:
• 在确定的日期内,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样,在 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向执政当局提 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5月1日这一天就规 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
• ③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 ④国民党上层对发动内战持不同意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 抗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 抗

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一、选择题1.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

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当时( )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B.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解析: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族人民渴望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各界人士要求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故C项正确。

答案:C2.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

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

这说明( ) A.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B.共产党已做好内战的充分准备C.共产党革命领导地位受到认可D.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策,故A项错误;共产党始终努力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故B项错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说明共产党与民盟之间达成了合作的关系,这是共产党奉行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故D项正确。

答案:D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热衷于走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B.伪《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C.国共合作的破裂D.“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解析: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他们的斗争被迫转入地下。

至此,民主党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彻底成为泡影。

答案:D4.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解析: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是在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役,故A项错误;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故B项错误;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三大主力决战的意义,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时解放军迅速占领国民政府的都城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第七单元第4课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第七单元第4课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第七单元第4课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2、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政府的建立3、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2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幻1:黄埔军校旧址)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

其来势汹涌,似滚滚洪流。

学习本课你会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北伐战争为什么势如破竹?蒋介石怎样在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南京国民政府?2【讲授】讲(幻2:)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幻3:视频——五四运动到国共合作) (幻4:)一、黄埔军校的创建(幻5:)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开幕式上发表演说,阐明改组国民党的意义。

(幻6: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当时很多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国民党员。

(幻7:)孙中山手书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名单(幻8:黄埔军校图片)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智能演练新人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智能演练新人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1.(2014·武汉高二测试)重庆谈判前夕,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这段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②国民党想利用谈判进行内战准备 ③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③解析:选A 。

由题干材料中的“国内有厌战情绪”“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等关键词语,可知国内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而国民政府想用“拖”的方式为内战赢得准备时间,如果共产党不去谈判就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从而国民党可将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故①②③均符合题干材料信息。

2.(2011·高考天津卷)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 .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 .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 .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 .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析:选B 。

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和平建国,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故B 正确。

A 和D 在重庆谈判中没有解决。

C 不是重庆谈判的内容。

3.(2014·咸阳调研)下边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解读这两大场景,不正确的是()A .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B .国共双方都没有和谈的诚意C .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D .当时内战还未全面爆发解析:选B 。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而中共参加重庆谈判体现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故B 项表述错误。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2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 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情境导入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 国。可是,国民政府却有一种对自己良好国民 的评价标准。丁聪的《“良民”塑像》(1945 年 )揭示出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良民” ,脑子 是被官方打开来“检查讫”的,耳朵是被塞住 不准听的,眼睛是戴了遮光镜不准看的,嘴巴 是上了大锁不准说话的。这种标准的“良民” 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实质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 治。为了实现政治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 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与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不懈斗争, 最终 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道路。
[探究问题]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 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争取和平 民主的方针政策。 (3)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基本史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 个怎样的政党? [探究思路]
第(1)问应紧扣重庆谈判作答;第(2)问应概括指出内战爆发后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过程 三大战役 (1)经过“______________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次全体会议召 (3)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共同纲领》。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背景
(1)民主党派政治主张转变:放弃通过议会道路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的幻想,认识到不可能合法斗争。 (2)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摧残民主力量。

历史人教选修二课件: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7-4

历史人教选修二课件: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7-4

(3)作用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反蒋独裁 ②推动了 人民革命 的胜利发展。
统治斗争的胜利。
• [名师点拨] 《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违 背了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确认了以蒋介
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使蒋介石政府在 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 知识点三 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政府垮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3)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体会1议949召
• 同纲开领,》并。决定成独立立 民主 统一
会议第一次 ,通过《共
• 2.标志: 。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主题 1946年政协会议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1945年12月25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英、 美、苏三国外长会议,发表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协 议,要求中国“必须停止内争”。与此同时,蒋 介石挑起的一系列挑衅,在我人民军队自卫反击 下,连连失利,感到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尚需时 日。因此,他也不得不同意按照《双十协定》的 规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 知识点一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 1.背景
• (1) 抗 战 胜 利 后 , 国 民和党平建政国 府 打 着 “ ”的旗号,

坚独持裁 内战、
的方针。

(2)人民“要和平求
内、战反对
”的舆论压
力。
假和平
真内战
• (3)蒋介石采取“

策略,
和平 民主
团结
• 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 ,则会处于被动地位。
知识点二 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7章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第4节第二国际时期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学案北师大版选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7章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第4节第二国际时期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学案北师大版选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7章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第4节第二国际时期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学案北师大版选修2(1)背景①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广泛开展。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觉悟不断提高。

(2)概况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领导下,于1869年在爱森纳赫宣告成立。

1875年改组为社会主义工人党。

1890年改名社会民主党。

②法国:法国工人阶级在茹尔·盖德和保尔·拉法格领导下,成立了法国工人党。

③美国:成立了美国工人党,后改称美国社会主义劳工党。

④英国:社会主义运动活跃,最著名的有社会民主同盟、费边社和社会主义联盟,其中费边社势力和影响最大,存在时间也最长。

⑤俄国:1883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2.第二国际(1)背景:为了加强国际工人的团结,各国工人政党和团体要求成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

(2)概况①1889年7月,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和派别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②没有正式宣布成立新的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纲领和成立统一的领导机关。

③决定各国政党和团体定期召开会议,实际上宣告了第二国际的成立。

(1)号召工人阶级利用一切手段促使本国政府颁布劳工立法,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通过了每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决议。

(2)号召工人阶级为取得政治统治,实现彻底解放而斗争。

2.表现(1)英国①1890年,英国工会会员人数增多,到20世纪初,工人运动再次走向高潮。

②英国议会被迫颁布新的改革法案,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广大下层群众取得了参政的机会。

(2)法国:工人阶级为实行民主改革,反对社会腐败,实现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3)德意志帝国:实行半专制的军事统治,对工人运动实行高压政策。

(4)美国:19世纪后期,美国工人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纷纷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一、选择题
1.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

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当时( )
A.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
B.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
C.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D.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
解析: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各族人民渴望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各界人士要求停止内战和平建国,故C项正确。

答案:C
2.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

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

这说明( ) A.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
B.共产党已做好内战的充分准备
C.共产党革命领导地位受到认可
D.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策,故A项错误;共产党始终努力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故B项错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说明共产党与民盟之间达成了合作的关系,这是共产党奉行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故D项正确。

答案:D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热衷于走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伪《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
C.国共合作的破裂
D.“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
解析: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他们的斗争被迫转入地下。

至此,民主党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彻底成为泡影。

答案:D
4.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解析: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是在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役,故A项错误;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故B项错误;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三大主力决战的意义,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时解放军迅速占领国民政府的都城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5.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
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
D.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
解析:材料列举了参加会议的代表,体现出政协会议的与会人员涉及各个行业,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故A项正确;这次政协会议确立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共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出政协代表的人员构成,体现不出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故D 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是推翻外来的民族压迫,废止国内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压迫,并且主张在推翻和废止这些之后不是建立一个旧民主主义的政治
制度,而是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

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

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 材料二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及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给予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

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

这两方面,即是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7月)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篇文章主张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篇文章发表的背景。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从材料一“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和材料二“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及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可知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反对专制统治,都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第二小问不同点,从材料一“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和材料二“向着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这两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可知二者的不同点是材料一主张反对外来侵略和专制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材料二明确主张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从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和主要内容,可知二者的背景分别是《论联合政府》发表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建立民主政权提上日程;《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成为当时首要任务。

答案:(1)同:都反对专制统治;都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

异:材料一主张反对外来侵略和专制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材料二明确主张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论联合政府》发表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建立民主政权提上日程;《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成为当时首要任务。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在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苏皖等老区,继续“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在乡、区、县、边区四级政权建设中,除汉奸、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精神病患者外,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业、财产、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采用直接投票、投豆豆到碗、送票箱到家门等形式,选举时,选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头戴鲜花,有的骑毛驴翻过几座大山选出自己拥护的人。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2)解放区政权建设与西方民主政治相比有什么不同?请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可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民主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想)为渊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之二是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共同点之三是基本原则相同,都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2)第一小问,比较题,首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确定比较项目,然后具体作答;根据材料二信息“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可知,解放区的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解放区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或专政,西方国家的选举是间接选举;第二小问“不同的原因”,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分析。

答案:(1)①以古希腊罗马民主文化(和近代启蒙思想)为渊源;②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形式;③奉行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2)不同:阶级基础不同:西方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或专政,解放区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产生方式不同:在选举上,西方国家是间接选举,解放区是直接选举。

原因:解放区的政权建设是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的,要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直接普选是为了更广泛地调动人民大众,实现全民族抗战;选举采取直选,也是因为解放区面积小,人口少,具备直选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