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邱园记事》的散文化特征评析
“从《邱园记事》中生活的呈现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实观”
“从《邱园记事》中生活的呈现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现实观”作者:赵稳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摘要:弗吉尼亞·伍尔夫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由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在她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中,伍尔夫运用意识流和印象主义的手法,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异化、荒诞、破碎的现实世界,旨在唤醒人们对自己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意识流;印象主义;荒诞;生存状态[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011-01Virginia Woolf—a major British novelist, essayist, and critic—is one of the leaders in the literary movement of modernism. She proves to be an innovative and influential author in the 20th century. In most of her novels, she moves away from the use of plot and structure and employ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o emphasize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her characters. Here by analyzing the sense of reality and presentation of life in her early work “Kew Gardens”, we mea n to get closer to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in Woolf’s work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essence of life.As a modernist, Woolf’s sense of realit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alists who take much delight in writing something substantial. She opposes to realism, saying that it comes so close to the substantial life as to blur people’s eyes so that they are impotent to see through life. In her mind’s eye, writers should concern for the common fat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ir inner world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individual fate and depiction of the outer world. And in her essay “Modern Fiction”, she clearly elaborates her preference in psychological writing by suggesting “Examine for a moment an ordinary mind on an ordinary day. The mind receives a myriad impression—trivial, fantastic, evanescent, or engraved with the sharpness of steel. From all sides they come, an incessant show of innumerable atoms; and as they fall, as they shape themselves into the life of Monday or Tuesday, the accent falls differentl y from of old; the moment of importance came not here but there” (Woolf, 1953). This sense of reality can be clearly seen in her “Kew Gardens”. In this story, the writer purposely weakens the plot and ignor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stead, she just captures some moments to refract the existential state and spiritual world of modern people. The personalities of four groups of people are erased by the writer so that their inward activities are representational. Their illogical talking reflects th e absurdity of this modern world. In a word, Woolf’s novels draw the outline of life rather than its detail, for the reality of life concerns more of traces of people’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han the trivialities in their daily life.If we care fully read “Kew Gardens”,we may find that Woolf’s sense of reality is clearly reflected through her presentation of life. In this story, the writer draws four living pictures. Each picture opens before our eyes an ordinary piece of life, and each, unexceptionally, reveals the absurdity and instability of life. In the first picture, the man entrusts his love in a dragonfly. In the second picture, two men are talking at random. No order can be found in their words. In the third one, two old women are gossiping about trivial things in life. The last one is about a pair of lovers. They talk monotonously and doubt about the surface of life. As for the four pieces of life, they seem to be irrelevant and the characters are just talking about nonsense. But in fact, they are closely connected in that the interior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is interrelated. Such universal themes as “love, death, trivialities in life and instability of life” once linger over their minds and these are the basic problems that human beingsca nnot escape from. Besides, the writer has an interesting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in a snail’s eyes. Harvena Richter(1970) considers that “the snail’s eye view of the gardens and people walking by the flower bed who appear merely as feet or butterfly-like forms contributes to the story’s theme of life as a phenomenon of exquisite but meaningless pattern or color.” Here 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 is omnipotent. She changes her point of view from time to time, interlacing the inner world of people and the sna il to depict the world from people’s eyes and then define people from a snail’s eyes. In this way, people, as well as the insects in “Kew Gardens”, these pieces are moved onto the stage, each of them playing a role to compose the fantastic symphony of life. Last but not least, Woolf persistently believes that great writers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manipulate color. Greatly influenced by impressionism, she is good at describing the scenery, capturing the beauty of light, color, sound and form in nature. An d “Kew Gardens” is set in such a multicolored background. In fact, the story itself is an impressionism picture, from which we can penetrate into Woolf’s heart—a heart passionate with love for life and nature.All in all, Virginia Woolf deserves th e title of “master.” She bravely starts a war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novels and continuously innovates her writing styles. Her sense of reality has bestowed her works with unique forms and contents, which gains her a solid place in the literary world.References:[1]、Richter Harvena. Virginia Woolf: The Inward Voy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0.[2]、Woolf, Virginia. “Modern Fiction”. The Common Reader.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53.。
伍尔夫研究述评分析
伍尔夫研究述评分析赵慧申彦霞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也是英语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她一生创作了9部长篇小说﹑若干短篇小说和350多篇论文。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整个文学批评逐渐学术化和规范化,伍尔夫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崭新阶段。
研究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独立自主地观察和分析伍尔夫,逐步形成了中国新时代视野中的伍尔夫研究成果。
当然,一个前提性的基础工作首先表现在对伍尔夫资料的译介上。
首先是对伍尔夫的作品和国外研究成果的译介陆续出版。
这使得伍尔夫研究者们由此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眼界因此变得更加开阔。
许多重要的短篇小说相继与读者见面。
如舒心译的5邱园记事6于1981年在5外国文艺6上发表。
胡南平译的5公爵夫人和珠宝商6和周之译的5新礼服6也于1985年在5外国文学6上刊发。
再者,几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也得以出版,如5达罗卫夫人6和5到灯塔去6两部作品由孙梁等翻译并于1988年通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些译著给当时急于了解外国文学的读者特别是伍尔夫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对国外研究资料的翻译著作中包括瞿世镜先生编选的5伍尔夫研究6一书。
此书尽可能地收集了国外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的研究论文,对国内伍尔夫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戴维#戴希斯的5弗吉尼亚#伍尔夫6等专著不断被引进,对国内伍尔夫研究提供了更大更直接的启发和帮助。
在掌握了相对充分的资料的基础上,我国伍尔夫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伍尔夫的全部作品中,意识流小说不过是寥寥可数的几部,但这些作品却标志着她的创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因而国内评论多针对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进行,而很少提及她的传统主义小说。
对伍尔夫的5远航65黑夜与白天6等传统小说的研究只有零星的几篇文章,如赵永晖的5评伍尔夫的3黑夜与白天46。
在这片文章中,赵永晖指出: /5黑夜与白天6在主题上仍然传统,由伍尔夫本人担任全知全能的叙述者,采用按照客观时间顺序的线性结构。
从《邱园记事》解析伍尔夫小说的艺术魅力
d i 03 6 /is.6 l 9 9 .0 0 40 6 o: . 9 . n1 7一 8 1 1. . 1 9 js 2 0 0
从 《 园记事 》 邱 解析伍 尔夫小说 的艺术魅 力
王琴 芳
( 通职业大学 南 外 国语 系 , 苏 江 南通 2 60 ) 2 0 7
摘
要 : 尔 夫是 一位 将 毕 生精 力 都 投 入 到 小说 探 索和 革 新 中 的 意 识 流 小说 大师 。 在 伍 尔 夫早 期 创 作 的短 篇 小说 伍
从《邱园记事》管窥伍尔夫小说创作时空观
天中的内心活动” ,而人的内心活动远非传统
作家所描述的那样均匀有序 , 因为心灵所接纳的
纪和 2 世纪之交 , 0 当时的经济、 政治和人类思想
印象 “ 自四面八方, 来 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 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 叔本华、 尼采 、 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等现代哲学 停地簇射” -6 … 3。为了记录这种“ 3 原子般” 坠落 击 , 的意识的踪迹 , 她大胆打破了传统小说创作中物 思潮和心理学观点 的不断涌人 ,人们生活不再像 一样按部就班和井然有序 ,取而代之的是纷 理时空的桎梏 , 创立了以“ 重要瞬间”m m n f 昔 日 ( o et o s
、
生活‘ ‘ 碎片” 的攫取和“ 重要瞬间”
毋庸置疑 ,弗吉尼亚 ・ 伍尔夫 的小说创作深 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她的创作理论基石就是承认 生活是“ 小说的恰当 目的” 3 。 。[ 而伍尔夫所生活 1 的现实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伍尔夫生活在 1 世 9
说, 她是要考察“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普普通通的
V0.3 No 1 1 l . Fe 2 0 b. 01
・ 博士 ( 论坛 ・ 生)
从《 邱园记事》 管窥伍尔夫小说创作时空观
陈 琳
( 安徽工业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安徽 马鞍山 2 30 ; 4 0 0 上海外 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 上海 20 8 ) 0 0 3 流 小说的代表作 家。在小说创作 中她致力于反映人物 的心理意识 , 伍 以突
调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小说创作 中的“ 现实 ” 都
是客观 的 ,与 人的 主观意 志形 成二 元对 立 。而伍 尔夫 的“ 现实虽 然不 乏客 观现 实 内容 , 主要指 人 但 物对客 观世界 的主 观感受 ”4% 伍 尔夫所 着力 开 【J。 J
《布里尔小姐》与《邱园记事》的文体对比量化分析
1 . 词 汇特征
杰 出女性作 家 , 两 人 都 是 现代 主 义 小说 大师 。 以往 对二 人作 品 的研 究 多从 主 题 、 结构、 女 性情 感 、 叙述
视 角等角 度进 行 , 而对 两人 文 体 风格 的差 异 鲜 有论
述, 本文 拟采 用现代 文 体学 的量化 分析 方法 , 对她 们 的文体 风格 进行对 比分 析 。
与衔接 四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 布里尔小姐》 与伍 尔芙短篇小说 《 邱 园记事 》 的开 篇选段进行 量化 文体分 析和对 比, 揭示 了这 两位 女性作家在文体风格上 的差异 。
关键词 : 曼斯菲尔德 ; 伍尔芙 ; 《 布里尔小姐》 ; 《 邱园记事》 ; 文体 ; 量化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3 6 3 8 ( 2 0 1 3 ) 0 2- 0 1 3 8- 0 3
c l a a n d g r a mma t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 i f g u r e s o f s p e e c h, c o h e s i o n nd a c o n t e x t o f t h e o p e n i n g p a r a g r a p h s o f Ka t h e in r e Ma n s i f e l d’ s
总体 特征 : 曼斯 菲尔德 样 本 中 8 7 % 为单 音 节词
汇, 伍 尔芙 样本 中 8 0 % 为单音 节词 汇 。 名词 : 曼斯 菲 尔德 样 本 与伍 尔 荚 样 本都 较 少 使 用 抽象 名词 ( 均 占名 词 总数 的 1 0 %左 右 ) , 前 者 中 出
浅析伍尔夫的《邱园记事》
尔夫 的《 邱 园记事 》 一 改传 统叙事 风格 , 隐去故事 情节 , 而是 小心捕 捉邱 园里光影 闪耀 的瞬问并 将其 以流 动的 画面呈 现
在读者 的面前 。
穿行 于光 影 、 繁花、 绿 草 之 巾 的 不 仅 有 夏 日的 微 风 , 还
倘若光线 遇到水 发生 的是 物理 折射 。那 么在 遇到 漫步
页后不 免要 问 : 爱 情 在 哪 里 ?按 照那 样 的 意 思 , 大 海 的 波 涛
感悟 。 将 莎士 比亚 笔下舞 台般 的世 界表现 出来。她把 手中 的
笔 当成 画笔 , 将稿 纸作为 调色板 , 以红 、 黄、 蓝三原 色调 出一 幅 幅色彩 斑斓 、 光彩 明暗错 落 有致 的立 体 画卷 。邱 园 以立
对各 自往 昔岁月 的 回忆之 中。西蒙漫不经 心地走着 , 有意 与
体、 流动 的画 面形 象展示在读 者面前 。
二、 光 的 折 射
声和玫瑰 的鲜红 色在哪里 ?音 乐 、 意象 、 心声 又在 哪里 伍
光遇到平 面镜会发生 反射 , 遇 到水 则会发生 折射 。邱 园 里的光线 在水或近 似半透 明的物 体间传递 。传递之 间 , 光线
并没有一 成不变地保 留下来 , 而 是 发 生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变 化 。
铁道里 的时候 , 我们 就是 在照镜 子 ; 这就说 明为 什么我们 的
眼神都那 么呆滞而朦胧 。 ” [ 3 ] 眼睛是 心灵之 窗。 从 眼中透射 出 的不 同光芒 向我们 暗示 着 内在 心理 的变 化 。对 于第一 对 出 现在 邱园 的夫 妇来说 , 他们 虽在 一块 散步 , 但双 方都 沉浸在
映, 光 色 的 无 限播 散 默 默 地 传 递 心 灵 的 声 音 。
伍尔夫对小说形式的实验——《邱园记事》的叙事策略分析
伍尔夫对小说形式的实验——《邱园记事》的叙事策略分析Ⅰ主要观点论述Ⅱ文章结构Ⅲ研究意义Ⅳ研究拓展方向主要观点论述●传统的全聚焦、新颖的内聚焦●直接话语、间接话语、自由间接话语●《邱园记事》在叙事学上的意义Back传统的全聚焦& 新颖的内聚焦•《邱园记事》在叙事视点上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一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全聚焦的叙事方式,另一方面又实验性地使用新型内聚焦的叙事方式。
这两种叙事方式的有效融合为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做出很大贡献。
☐人物:从思维到言语的自然过渡☐蜗牛:思考与推理Back多重话语模式•直接话语:四组人物都使用•间接话语:第二组人物最为典型•自由间接话语:第四组人物与蜗牛Back叙事学上的意义•伍尔夫所采用的聚焦的艺术与话语模式的实验为《邱园记事》赢得了叙事学上的特殊内涵与意义,为叙事学理论研究叙事的聚焦和话语模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例。
•《邱园记事》在叙事上的成就预示着伍尔夫创作意识流小说的成功。
她后来几部非常成功的长篇小说是她意识流创作的巅峰,而早在《邱园记事》这篇短篇小说中,此种方式已初见端倪。
她的实验小说也是由此开始的。
Back引言 一、聚焦的艺术1. 传统全聚焦叙事方式的创造性运用2. 新型内聚焦叙事方式的实验性使用 二、话语模式的实验1. 直接话语与间接话语2. 自由间接话语 三、结语文章结构伍尔夫对小说形式的实验Back研究意义✓为理解《邱园记事》提供一个新视角。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伍尔夫的小说创作。
✓提出叙事学分析文本的一种方式。
研究拓展方向•可以进一步联系伍尔夫长篇小说中所使用的叙事策略。
•可以更加精确地对《邱园记事》中的话语进行归类。
•对叙事策略的分析可以联系更加深刻的相关理论。
邱园
伍尔夫小说《邱园》浅析《邱园》是伍尔夫创作了两部传统小说以后,开始新的创作方法的实验,作品着意的不再是外界的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给予人的印象,带给人的感受,以及人们对它所作出的反应。
伍尔夫说过:“一部好小说不需要有情节;不需要有幸福结局;不需要写善良可敬的人们;一点也不需要和我们知道的生活相像。
”伍尔夫曾对契诃夫的无情节小说倍加赞赏,在她的试验阶段也很能看出契诃夫的影响。
《邱园》与《墙上的斑点》都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它们都是这种着意于人生“重要的瞬间”的小说。
人物瞬间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就是小说的主要内容,这种瞬间包含了人物那一刻对世界的真实反应,包含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与《墙上的斑点》相似,《邱园》也几乎没有所谓的故事情节,只有夏天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邱园里四组游人的几个描写片断,集中记叙的是他们的感觉、情绪、心理活动,中间穿插的是对邱园中景物的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安排的描绘。
作家的意图显然也不在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带有伍尔夫明显的个人风格,最能抓住读者注意力的仍然是她那细致的、诗意的描述。
伍尔夫一直以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和感受而著称,这篇小说当然也不例外,同时它还以其简略的印象派风格而独树一帜。
它与《墙上的斑点》一样,是伍尔夫创作实验的开始,它们的成功深刻影响了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
小说很明显可以分为人与自然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又是交错在一起的。
伍尔夫的新颖手法就在于她把关于人与自然的描绘区别开来,却又交织在一起,其中的过渡并不显得生硬。
曾有评论家说《邱园》的结构精巧,与伍尔夫最好的小说一样严谨,它不仅仅是气氛、印象主义或者某种实验,后来小说中的形式、主题、内容、人物、情节、动作都已经初见端倪。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不无道理。
重要的意象、主题在作家的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也是创作中一个常见的现象。
比起《墙上的斑点》来,《邱园》中这些看似漫无头绪的片断之间还有过渡,读惯传统小说的人还容易接受,但它显然与传统小说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了。
伍尔夫在《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呈现
yuwenjianshe001@39伍尔夫在《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呈现西安工业大学 王颖 西安高级中学 焦婕摘要:《邱园记事》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结构设置上没有遵循小说的传统框架,情节较为零散,而且也并未进行叙事性描写,运用清新顺畅的诗歌化形式描写了多组游人的内心世界与举止行为,创作出具有深刻含义的情景。
作者在作品中十分自然地融进了自己对于人们生活与内心的体悟与思索。
本文围绕作品中诗歌化的作品内容形式和语言来展开解析。
关键词:意识流 语言风格 诗化语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极具诗人特质的意识流派文学家,她倡导把诗和散文这两类文体融合在一起,开创出一类全新的小说样式——诗化小说。
这类小说“运用散文的手法来创作,但这是一类拥有诸多诗歌特点的散文。
这类作品具备诗作所特有的简练文字,然而却更像是散文一样清新而普通,这类作品具有戏剧化的特性,却又并非完全是戏剧,它可以被人品读却无法被人饰演”。
诗化小说是对现代小说的一种全新创作尝试。
一、创作背景弗吉尼亚·伍尔夫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接触文学批评及文学创新思想,这对她今后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邱园记事》刊发于20世纪初期,是作者创作早期的一部意识流作品,也是作者对散文化语言作品进行尝试的开端。
它突破了以往各种文学体裁的分界,令作品不但具有散文特有的平凡朴实,还包含了诗作具有的简练深情,这类诗化小说的出现对现代小说的演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意识流派的写作方式,而且并未以时间来作为情节发展脉络,重点是以个人思想脉络来铺开情节,把散文与诗所具有的特征融合在一起,将优美动人的大自然美景作为背景,使用清新而抒情的语言、看似零散实际有序的章法,恣意舒畅且意蕴悠长的描绘,来力图反映小说角色的内心想法。
二、《邱园记事》中诗化语言分析(一)分解小说结构,从瞬间印象中表现诗歌结构《邱园记事》描绘了夏日伦敦郊区邱园中的美妙景色,集中描写了四组游人,碎片式地描写了这些人的言谈举止,用全知全能的角度描写这些人内心的感受、心绪以及零散的想法。
城市空间对自然空间的侵蚀和消融——重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邱园”记事》
重读弗吉尼亚 ・ 伍尔夫的 《 “ 邱园"记事》
申劲松
弗吉尼亚 ・ 尔夫在短篇小说中进行 了探索性 的工作 。事 伍 实上 ,她 正是通过短篇小说 的实验性创作完 善了 自己的创作 技巧 并最 终创作 出了 《 罗卫夫人》 、 《 灯塔 去》 、 《 达 到 海 浪》等技 巧娴熟的优秀长 篇作 品。 《“ 园”记 事》就是弗 邱 吉尼 亚・ 伍尔 夫1 1 年 用不 同于 以往 的创 作手法 完成 的 。这 98 是一个 没有所谓 “ 故事 ”的短篇 ,只是对伦 敦郊区皇家植物 园 “ 园”中4 邱 组游人 的情绪 、感觉 和漫无 目的 的意识活动 的片段式描写 ,头尾和 中间则是对 园中景物 及氛 围的描绘 。 据 此 , 有 评 论 者 认 为 , 《“ 园 ”记 事 》和 伍 尔 夫 早 期 的 另 邱 外 两 个 名 篇 《 与 绿 》 、 《 上 的 斑 点 》 一 起 , “ 现 了 蓝 墙 表 ‘ ’ 的 重 要 性 和 看 时 的 主 观 心 理 活 动 ,这 和 她 所 追 求 的 主 看 观真 实性存在着紧密 的联系 ”, “ 的动作 和小说叙事结 合 看 在一起 ,形成联觉 的审美 效果 。伍尔夫用语 言为材料 ,描绘 了一幅幅充满感官直 觉体验、表现 ‘ 观真实 ’的 ‘ 主 原始 形 式 ’ 的 ‘ 印象 主 义 ’图 画 ,这 为 她 今 后 小 说 的 创 造 提 供 了 后 ‘ 验 场 所 ’ ” 。…另 一 评 论 者 也 得 出 了 相 似 的 结 论 ,认 为 实 “ 在这篇小说 中,伍 尔夫巧妙地将 人类 社会和 自然界 结合起 来 ,罗织 了两条线 索,一条是她 的理 想世界 ,一条是人类 的 内心世界 。它们互相 交错地贯 穿始终 ,使这部小说 既有传 统 小 说 的 影 子 ,又 成 为 现 代 小 说 的 奠 基 之 作 ” 。【还 有 评 论 者 2 认 为 , 《 “ 园 ”记 事 》 是 伍 尔 夫 早 期 “ 邱 对 ‘ 化 小 说 的 诗 次 有 效 尝 试 ,她 撷 取 生 活 的片 段 ,捕 捉 瞬 间 的 印 象 , 折 射 现代 人 的生存状 态和心灵世界 ,在 具有 ‘ 意味 ’的场 景中渗 透 丰富 的审美意蕴 ” 。【这些评论 都有其道 理,但都 没有注 3 意到故事 中的空间因素 ,本文 正是 要从 “ 故事 ”所描 绘的 自 然空间和城 市空间 出发 ,重新解 读 《“ 邱园 ”记 事》,指 出 故事所反映 的城 市空 间对 自然 空间的侵蚀和消融 实际昭示 了 城市化 、世 俗化进 程 的不可 阻挡 ,揭示 了弗 吉尼亚 ・ 尔夫 伍 对于工业化 、城 市化进程 的否定和担忧 ,而 故事 中的郁郁葱 葱、繁花似 锦的邱园这一 自然 空间不过是反衬 了现代 人精神 信仰的匮乏而已。
追寻之旅——伍尔芙在《邱园记事》中的语言艺术
yuwenjianshe001@61追寻之旅——伍尔芙在《邱园记事》中的语言艺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郑瑾摘要:《邱园记事》出自英国女性作家吉尼亚・伍尔芙笔下,是世界文学史上意识流小说流派的代表作之一。
《邱园记事》并没有遵从一般叙事性的创作方式,而是将几个相对独立的片段连接在一起,运用浪漫诗歌化的语言来支撑起小说叙事结构。
本文从小说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意识流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诗化语言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伍尔芙 《邱园记事》 诗化语言 意识流语言引言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吉尼亚・伍尔芙着迷于文学创新,极力探索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将女性独有的细腻和心理感受运用在文学作品当中。
《邱园记事》是吉尼亚・伍尔芙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早期作品,打破了传统叙事性的小说创作方式,将几个散落的片段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利用场景来编织的小说情节,把看似松散独立的几个场景集合在一起,用看似懒散的手法来探讨相同的景色背景下不同人物中存在着形色各异的人生态度。
一、创作背景吉尼亚・伍尔芙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著名文学家,家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吉尼亚・伍尔芙受她父亲的影响比较大,她所持有的文学批判态度对她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但是她的生活并不如意,受到来自亲人的伤害,这种伤害所带来的伤痛迫使她在文学创作世界中寻求温暖。
[1]她创立了小说乌托邦世界,不承认现实生活是真实的和客观的,小说人物可以摒弃俗世红尘,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邱园记事》创作于19世纪末,当时英国正值工业化革命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们普遍存在恐慌情绪。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之下,人们的生存危机感爆发,社会上不安定因素骤然增多。
《邱园记事》创作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带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
[2]而作者吉尼亚・伍尔芙个人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对世界充满了悲观情绪。
在这样双重情绪的夹击下,《邱园记事》没有遵循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而是使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在看似天马行空的文章结构中表达人物各种各样的思想,突出人格差异性这一主题特征。
追寻之旅——伍尔芙在《邱园记事》中的语言艺术
追寻之旅——伍尔芙在《邱园记事》中的语言艺术
《邱园记事》是美国女作家伍尔芙的著名作品,运用了流畅的语言、精致的文学手法,展现出美国南方的细腻、婉转,以及叙述人物心理的独到思索。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伍尔芙在《邱园记事》中设置的女主人公,也就是夏娃·古德曼(Scarlett O'Hara)。
年轻漂亮的夏娃·古德曼凭借着其灵敏的观察力与洞察力,通过伍尔芙的笔墨,以一种活灵活现的准确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夏娃·古德曼的真实内心与深邃感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伍尔芙用非凡的集大成之功思考和回忆,逐渐把自己的母亲、父亲及赶路冒险等历史细节,以及地理知识设定到夏娃·古德曼形象之中,娓娓地交叙着用新奇语句、丰富多彩的抒情笔触,使这名女性形象时刻昭示着复杂动态的生命本能,同时也有意对英雄和暴君这一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作出了解析和审视。
上述展现的是伍尔芙的文学艺术运用,更令人在这部作品中追寻的是伍尔芙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雄辩旷世、妙语如珠,通过恰到好处的构词组语,展示了她专业文学能力的充实,在此推荐此书,让大家通过赏析其中的语言艺术而更进一步了解伍尔芙的文学天赋。
散文化小说的特征及命题导向
散文化小说的特征及命题导向一、散文化小说的初步探讨1.散文化小说的概念界定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它有多种称谓和提法,比如周作人所说的“抒情诗的小说”“随笔风的小说”,瞿世英、郁达夫所说的“散文小说”,郑伯奇所说的“随笔式的小说”,施蛰存所说的“随笔体的小说”,师陀所说的“散文体的小说”。
正如《侯银匠》《邮差先生》,兼具小说和散文的特点,但最终指向是小说,换言之就是小说被散文化了,是小说的某些特征被弱化,融入了一些散文的元素,所以称之为散文化小说。
著名学者杨义的观点比较能够揭示出“散文化”小说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小说的“散文化”,“乃是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它把小说的环境化淡,人物化虚,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
当然,还有的研究者从“散文化”小说创作的渊源出发,结合其淡化故事情节、淡化人物性格、淡化背景的时代性的特点,将“散文化”小说称为“新笔记体小说”。
The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outcome after infrainguinal arterial disease (IAD) revascularization demonstrates controversial results[1].2.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和散文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类小说一般注重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具有事件的完整性,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
而散文是一种很自由的,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字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人的异化自然的整合--弗吉尼亚·吴尔夫的《邱园记事》主题与风格探析
人的异化自然的整合--弗吉尼亚吴尔夫的《邱园记事》主题与
风格探析
王素英
【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0)002
【摘要】人的异化感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所传达的一个基本主题.著名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她第一篇开始悖离传统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中,就已经开始探讨这一主题,为她以后更加成熟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文章对《邱园记事》中的这一主题进行了探析以与读者共赏.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素英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西方叙事学理论演变与吴尔夫小说中的女性主义立场——也谈弗吉尼亚·吴尔夫小说《到灯塔去》 [J], 肖平;方永兰
2.弗吉尼亚·伍尔夫《邱园记事》中的艺术表现多样性研究 [J], 纪靓
3.伍尔夫在《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呈现 [J], 王颖;焦婕
4.弗吉尼亚·伍尔夫《邱园记事》中的诗化语言 [J], 赵婵
5.伍尔夫《邱园记事》的散文化特征评析 [J], 许丽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邱园记事》的异化主题
浅析《邱园记事》的异化主题
张丹;王洋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5)4
【摘要】异化是现代西方文学关注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所创作的短篇故事《邱园记事》中,描绘出了一幅在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现代人彷徨孤独不知所措的生活囧图,饱受战争的摧残、工业文明的入侵,人类的生存变得举步维艰,外在环境成为人实现愿望实现自我的桎
梏枷锁,人的内心世界变得荒芜,西方现代文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荒原",而人也逐渐脱离人的本质,变得日益非人化。
《邱园记事》中主要从四方面体现了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的格格不入,人与社会的脱离,人与人的疏远,人与自我的冲突。
【总页数】3页(P189-191)
【作者】张丹;王洋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失落与困顿——浅析《邱园记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隐遁
2.浅析伍尔夫的
《邱园记事》3.作为“主题道具”的花坛——《邱园记事》解析4.人的异化自然
的整合--弗吉尼亚·吴尔夫的《邱园记事》主题与风格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存”还是“生活”——论《邱园记事》中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V ol .43N o.2Feb.2022第43卷第2期2022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渊Soc.Sci 冤一尧引言弗吉尼亚窑伍尔夫是杰出的英国现代主义女性作家袁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揭示野现代性冶的弊端并提供精神指导袁作品大多生动形象地展现现代人的真实境遇遥作为女性作家袁伍尔夫的独特之处是善于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致揣摩袁同时她也是野意识流冶学派的重要代表遥目前袁我国学者集中研究伍尔夫的意识流手法或从女性主义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文本细读袁关注点主要围绕叶雅各的房间曳叶达洛维夫人曳叶墙上的斑点曳叶到灯塔去曳等曰也有学者从新视角评析有关伍尔夫的研究著作袁如院陈丽从性别空间角度对相关专著进行全新解读[1]遥还有部分学者致力于比较研究袁如院马文佳进行了伍尔夫对凌书华的影响研究[2]遥总体来说袁伍尔夫文学研究的著作及论文数量较多袁研究面较广遥而其短篇作品叶邱园记事曳的研究相对较少袁现有研究集中在叙事手法尧语言风格等方面袁如院散文化特征等[3]遥而且袁相关论文大多提及野现代性冶问题袁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剖析遥基于以上情况袁本论文以伍尔夫的写作手法为切入点袁从象征尧意识流尧对话技巧三方面揭示现代人的内心真实及精神困境遥二尧蜗牛野小心触探冶要要要现代人野负重前行冶叶邱园记事曳开篇就描绘了美丽的邱园景象袁将散文与诗的特征融合在一起[4]袁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印象主义画卷袁从局部逐渐过渡到整体袁凸显自然之美[5]遥其中袁有一个意象野蜗牛冶贯穿了整篇文章袁连接了4个不同的场景遥在美丽的花坛中袁野蜗牛冶这个意象并不新奇袁它与花朵构成了和谐画面袁一动一静袁衬托自然之美遥表面看袁慢慢爬行的蜗牛恰好与花草树木相得益彰袁营造了惬意舒适的氛围遥然而袁伍尔夫选择野蜗牛冶而非其他动物是有深刻含义的遥叶邱园记事曳写于20世纪初袁世界饱受战争之苦袁正如文章中老年人提到的野威廉袁古人认为塞萨利就是天堂遥而如今袁随着战争打响袁灵物游荡于山峦间袁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遥冶[6]老人提到的野塞萨利冶地区隶属希腊袁风景优美袁充满文化意蕴袁在希腊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遥在古希腊神话中袁万物之神宙斯在塞萨利地区周边的奥林匹斯山赢得胜利曰此外袁该地区提供的物资也为亚历山大远征亚洲打下坚实基础遥在西方人眼中袁塞萨利地区虽然与野战争冶有所联系袁但依旧是神圣的存在袁更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遥然而袁伍尔夫时代的战争意收稿日期院2021-09-15作者简介院逄玥渊1994-冤,女袁黑龙江哈尔滨人袁汉族袁讲师袁研究方向院英美文学遥基金项目院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野伍尔夫耶新传记爷叙事表征与审美研究冶渊20W W B 062冤曰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野美国本土裔文学中耶他者爷身份研究冶渊3072021C F1207冤曰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野以叶鲁迅小说集曳为例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冶渊3072021C F1205冤野生存冶还是野生活冶要要要论叶邱园记事曳中现代人的精神困境逄玥渊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袁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冤摘要院弗吉尼亚窑伍尔夫的短篇作品叶邱园记事曳展现了英国皇家花园的独特美景袁但也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遥在自然风光之野静冶的衬托下袁以蜗牛行动为线索袁四组人物的动态感得以呈现遥伍尔夫采用不同叙事技巧袁如院象征手法尧意识流手法尧对话等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弊端袁即个人的精神压力沉重袁漫无目的袁畏于行动袁注重物质野生存冶而非富含思考的野生活冶曰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袁最亲密的人也形同陌路袁无比冷漠遥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袁现代人野异化冶严重遥然而袁伍尔夫还是对现代人摆脱精神困境寄予希望遥关键词院叶邱园记事曳曰现代人曰精神困境曰异化中图分类号院I 561.074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22冤02-0063-04义却与古时大相径庭遥野灵物游荡于山峦间袁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冶一方面比喻战争规模之大袁但另一方面也暗示逝去的灵魂因战争不得安眠袁抗议不义之战遥战争对于逝者尚且如此袁更何况对现代人造成的伤害之大遥战后的现代社会出现了野迷惘的一代冶袁叶邱园记事曳中的4组人物均体现了野迷惘冶的特点遥人们的身心饱受摧残袁对科技和理性充满怀疑袁他们感受不到现实的美好袁生活失去目标袁人生毫无意义遥邱园美好的自然景象与现代人经历战争后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袁而野蜗牛冶就是现代人的象征袁穿梭于表面繁花似锦的世界而身负重担遥具体而言袁野蜗牛冶的显著特点是慢袁且背负沉重的硬壳遥现代人像蜗牛一样袁拖着疲惫的身体袁承载着精神的压力袁慢速前行袁小心翼翼野探触冶可能荆棘密布的未知世界遥野它看起来像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很多东西横在蜗牛的路途中遥冶[6]野蜗牛冶的处境象征着现代人的生活境遇袁很多人看似有目标袁但是这也只是一种虚伪的表象遥战后人们的精神体系崩溃袁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袁他们像蜗牛一样慢慢试探袁不敢也不知向何方前行遥除内心的压力与迷茫外袁现实世界野枝杈纵横冶袁纵使处于野花园冶一般优美的环境中袁但还会有外在事物阻挡前行的脚步遥现代人正如蜗牛一样面临野内忧外患冶的境遇袁即自身背负重壳袁还要顾及外界的干扰遥身负精神重担袁茫然没有目标袁摸索着前行在坎坷的道路上袁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遥野现在袁蜗牛考虑过了每种路径噎噎感到怀疑噎噎最终决定向下爬袁因为叶子卷起的地方距地面远袁足以它通过遥冶[6]像蜗牛一样袁现代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退缩袁不敢尝试遥由于精神及外界双重压力而小心翼翼袁没有十足的把握则停滞不前袁凡事必须仔细考量后才敢于迈出新的步伐遥野最终决定向下爬冶这句话表明虽然现代人缺乏敢于探索的勇气袁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袁这也暗示了伍尔夫对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状态有一定美好的期许袁就像文中描绘的自然之静与人物之动构成的美景一样袁希望人们能不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的影响袁摆脱科技与现代性的弊端袁融入自然袁尽享自然风光遥同时伍尔夫也相信人们可以在探索尧挣扎中找寻适合自己的道路袁逐渐摆脱精神重担遥三尧夫妇间野貌合神离冶要要要现代人野冷漠麻木冶作为意识流的代表袁弗吉尼亚窑伍尔夫认为意识流有助于野展现人物心理的真实袁即生命本身冶[7]袁现实世界的异化与荒诞已不能凸显人野存在冶的真实袁只有人物内心的想法才是应该被把握的袁其诸多作品或多或少都采用了意识流手法遥在叶邱园记事曳中袁人物意识流的描写较为生动且具有代表性袁能够充分展现社会人普遍的心理状态遥文章开篇第一组人物就有大量心理描写遥男子与妻子带着孩子们游园袁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袁男子不禁想起了过去与前女友在一起的岁月袁回忆起真挚的恋爱时光遥而妻子也想起了过去袁想到了老太太给她的珍贵的吻遥夫妇俩回忆的都是过去的美好袁一个是恋情袁一个是吻袁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遥这对夫妇的所思所想是现代社会的典型遥现代人经受战争等因素的摧残袁对现实不抱幻想袁不愿畅想未来袁而总是回忆过去袁似乎传统的生活才是最珍贵的袁人们沉浸在对过去的缅怀中遥野有多少先人长眠于树下噎噎代表了我们的过去袁却只留下一点痕迹遥冶[6]在人们心中袁无论是人还是物袁过去都代表着美好袁但这种美好已经远去袁人们求而不得袁只能怀念遥物是人非尧沧海桑田之感油然而生遥同时袁这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袁现代人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过怎样的生活袁人终将逝去袁不会留下什么袁更多的人选择野生存冶而不是野生活冶遥回忆过去的美好与现实中人们关系的异化形成强烈对比遥夫妇二人关系冷漠袁不关心彼此遥在男子提到与前女友的往事时袁野我刚才想到Li l y渊莉莉冤了袁我差点和她结婚冶[6]袁妻子毫不在意遥通常情况下袁对于丈夫提及之前的恋情袁尤其是还说明和前女友修成正果的可能性极大时袁妻子可能会感到不悦袁而文中的妻子表现过于淡定袁思维跳跃较大袁反而想起了长眠地下的先人遥她不在乎丈夫的过往袁丈夫跟她说的话也没有认真倾听袁这是现代夫妇间关系异化的表现遥此外袁在得到妻子莫名其妙的回应后袁丈夫不甘心袁继续说起当时向前女友求婚的场景袁而被妻子打断袁表明妻子不想也不愿意了解丈夫的过往遥听到野Li l y冶这个词袁妻子的反映较为奇怪袁她想起的是wat er-l i l i es渊睡莲冤袁人名Li l y能让妻子想起植物wat er-l i l y袁进而想起发生在睡莲旁边老妇人的吻遥这表明在妻子心中袁丈夫的前女友莉莉就像睡莲一样袁只是野物冶一般的存在袁激不起她内心一点涟漪袁她丝毫不关心丈夫的过往袁只在乎给自己带来美好享受的事物遥而更为令人诧异的是袁这个吻来自鼻子上长疣的老妇人袁野疣冶与美好的野吻冶似乎不太搭调袁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吻却让妻子无比惊讶袁回味无穷袁因为这是她的第一个吻遥20多年前还是小女孩的妻子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了第一个吻袁这也暗示了现代人家庭关系的冷漠遥人们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袁反而是来自陌生人的爱让他们记忆犹新遥从整体角度看袁夫妇两人的意识活动及对话支离破碎袁每个人都不去仔细倾听对方的声音并做出回应袁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袁像互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彼此的陌生人袁世间本应拥有最亲密关系的夫妇也好似冷漠的野同行者冶袁只是一起结伴生存遥在男子的意识流活动中袁有一个意象野蜻蜓冶引人注目遥蜻蜓一直伴随着男子求婚时的心理活动袁同时在男子心中袁它也是向前女友莉莉求婚成功与否的关键遥野我的爱与期盼都在蜻蜓身上遥我想袁如果蜻蜓落在那片叶子上噎噎她会答应我的求婚遥冶[6]求婚是人为活动袁男子应该自己去行动袁去争取袁而他却将赌注加下蜻蜓身上袁由蜻蜓决定自己的命运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袁充满荒诞色彩遥最终随着蜻蜓不断盘旋而非落到绿叶上袁男子主动放弃了求婚袁更象征着放弃了美好的爱情遥面对求婚这样的人生大事袁随意赌注袁他把婚姻当成儿戏袁认为无论与谁结婚都改变不了浑浑噩噩的现实生活遥男子是现代人的典型代表袁内心活动极为丰富袁乐于野想冶而怯于野做冶遥他们对真实的现实世界感到麻木袁有了目标也不愿意付诸行动袁一切似乎都是野无所谓冶袁万事就交由野赌注冶即可袁能做的就是静待结果遥这种荒诞的唯心论也体现了现代人的精神麻木遥四尧老妇人野不知所云冶要要要现代人野精神空虚冶在叶邱园记事曳中袁4组人物基本都有对话遥野对话仿佛是让读者观看一幕幕不同的戏剧冶[8]袁人物间的对话与邱园的静态景象相互呼应袁动静结合袁富有艺术感染力遥其中袁第3组人物袁即一对中产阶级下层渊l ower m i ddl e cl as s冤老妇人的对话较有特点袁具体如下院野N el l,B er t,Lot,C es s,Phi l,Pa,他说袁我说袁她说袁我说噎噎我说要遥我的Ber t,Si s,B i l l,G r andad,老人袁糖袁糖袁面粉袁腌鱼袁蔬菜噎糖遥冶[6]这段对话最显著的特点是支离破碎袁信息即是词汇的堆砌袁基本没有形成完整的句子袁读起来颇有怪诞的感觉遥读者不知人物要表达什么意思袁而对话者却能彼此应答遥就形式而言袁仅有的词汇本身也是非正式的袁富含口语化特点袁如院Pa渊爸爸冤袁Si s渊姐妹冤袁G r andad渊爷爷冤遥就内容而言袁没有形成完整的意群袁不知所云遥在老妇人看到第2组年长者的背影后袁吐出了上述词汇袁有人名袁有称谓袁有物品袁但是不成句子袁没有中心思想袁读者不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含义遥虽然两位老妇人来自中产阶级下层袁但从表达方面看袁上述对话似乎不符合该阶层人员身份袁没有实质性内容遥而且袁对话中有语法错误袁如野I s ays冶袁老妇人没加思考袁与前面的野hes ays,she s ays冶承接袁凸显思维混乱尧混沌的生活状态遥同时袁该对话还有一个突出特点袁就是野重复冶遥两位老妇人的话语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复袁如野s ays冶野s ugar冶袁两个词重复了至少3遍遥第一个老妇人重复野说冶袁无论是野她说冶袁野他说冶袁还是野我说冶袁后面的宾语都戛然而止袁不知道要说的内容是什么遥第二个老妇人重复野糖冶袁在说过野面粉冶野蔬菜冶等物品后又回到了日常用品野糖冶袁不知是对第一个老妇人的回应袁还是有意为之袁为掩盖思想的匮乏遥这段对话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支离破碎袁毫无中心思想而言曰对话充斥的语言错误也凸显人思维的混沌与随意曰重复表现了人的漫无目的遥老妇人的对话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缩影袁每天浑浑噩噩袁没有思考袁不知所云袁只是简单地表达片段似的想法袁精神世界极度空虚遥此外袁第二个老妇人说出的物品名都是关于日常生活人们所需的食物袁野糖冶野面粉冶野腌鱼冶野蔬菜冶都是人维持生存的必需品遥浮现在她脑海中的是野食物冶而非野想法冶袁这体现了老妇人处在野生存冶而非野生活冶的状态遥而且袁伍尔夫对于他们的外貌描写很典型院野一个矮胖且笨重袁另一个面颊红润袁动作敏捷遥冶[6]两者的体态从侧面反映出其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袁身体健康良好遥结合她们的言语与外貌特征袁可以看出她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袁物质极度丰富袁而精神十分匮乏遥老妇人不是少数人的缩影袁而是现代人的典型代表遥多数现代人只是在维持生存所需袁浑浑噩噩地生活袁精神空虚遥虽然他们的内心活动丰富袁也乐于表达袁但只是闪现细碎尧片段化的意识袁浮于事物表面现象袁不会深入思考遥对于现代人而言袁基于异化与荒诞的现实情况袁他们没有精神追求袁漫无目的袁安于现状袁不思进取遥伍尔夫的叶邱园记事曳就像贝克特的叶等待戈多曳一样袁丰富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平庸与琐碎[9]袁以及现代人的异化及精神荒芜遥叶邱园记事曳以野蜗牛冶为线袁野花园冶为背景袁上演了4幕戏剧袁形象描写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遥野战争冶给人们带来了身体及精神上的摧残袁使得人们缅怀过去的美好袁浑浑噩噩野生存冶在当下袁并不再对未来抱有希望遥这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袁凸显了美丽野表面冶下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及关系冷漠遥五尧结语在叶邱园记事曳中袁弗吉尼亚窑伍尔夫以邱园花坛美景为背景袁用野蜗牛冶意象串联4组人物袁使读者欣赏不同的动态场景袁做到了动静结合遥同时袁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尧意识流手法尧人物对话手法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袁即个人背负巨大精神压力袁生活浑浑噩噩袁懒于行动袁重野生存冶而非野生活冶遥此外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无比袁即使最亲近的爱人间也缺乏关怀袁精神上野形同陌路冶遥而在邱园美好自然景物的衬托下袁现代人的野异化冶更为凸显遥受到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袁现代人身心俱疲袁迷茫于当下袁对未来缺少憧憬袁却怀念纯真美好的过去遥但是袁即使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荒芜袁伍尔夫却认为人们像野蜗牛冶一样袁纵使触探式慢速前行袁身负重担又受现实困难的约束袁但仍会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袁有希望摆脱当下困境袁从而改变生活状态遥伍尔夫作品的意义在于为战后动荡转型期的社会提供精神指导[10]袁为人们唤起新的希望遥叶邱园记事曳揭示了20世纪战后普遍的野迷惘冶社会景象袁给予人们以警示袁值得当代人深入思考遥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参考文献院也1页陈丽.现代性的性别空间院空间视角下伍尔夫研究新著述评[J ].外国文学,2020(04):182-191.也2页马文佳袁王雪宁.试论弗吉尼亚窑伍尔夫对凌叔华写作的影响要要要以跨文化语境中的叶古韵曳为例[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5):122-124.也3页许丽云.伍尔夫叶邱园记事曳的散文化特征评析[J ].语文建设,2017(07):32-33.也4页王颖袁焦婕.伍尔夫在叶邱园记事曳中的诗化语言呈现[J ].语文建设,2016(08):39-40.也5页付昌玲袁胡友峰.叶邱园记事曳与现代性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10-114.也6页W oolf ,V i r gi ni a.M onday or T ues day[M ].N ew Y or k:H ar cour t ,B r ace and C om pany,1921.也7页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袁2014.也8页刘须明袁路琪.论叶邱园记事曳中女性诗化写作与艺术表现的多样性[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02):111-118.也9页管淑红.前景化与意识流小说主题的构建要要要试析伍尔夫短篇小说叶邱园记事曳[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22-24,41.也10页李慧红袁申富英.弗吉尼亚窑伍尔夫作品中的生命共同体意识[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袁2020(02):127-134.渊责任编辑徐阳冤A bs t ract :K ew G ar dens ,t he s hor t wor k of V i r gi ni a W ool f ,r epr es ent s t he uni que s cener y of t he r oyal gar -den of Engl and,whi l e at t he s am e t i m e,i t al s o r eveal s t he m ent al di l em m a of t he m oder n peopl e.Thedynam i c scenes of t he f our gr oups of peopl e ar e hi ghl i ght ed w i t h t he s et t i ng of nat ur al l ands cape and t he act i on of t he s nai l .By us i ng var i ous nar r at i ve t echni ques ,s uch as s ym bol i s m ,s t r eam of cons ci ous nes s ,and di al ogues,t he t r oubl e t he m oder n s oci et y br ought peopl e has s hown cl ear l y.R eader s can s ens e t he heavy m ent al bur den shoul der ed by t he m oder n peopl e.They don't have def i ni t e ai m s and dar e not t o act .They ar e onl y pur s ui ng t he s t at e of "exi s t i ng"whi ch f ocus es on t he neces s i t i es of l i f e i ns t ead of "l i vi ng"whi ch pays at t ent i on t o deep t hi nki ng.W hi l e f or t he r el at i ons hi ps bet ween peopl e,t hey s how i ndi f f er ence t owar ds each ot her ,even f or t he bel oved ones .D ue t o t he i m pact of t he war ,peopl e ar e al i enat ed t o a l ar ge ex-t ent .H owever ,W ool f s t i l l has hopes f or t he es capem ent of t he m ent al di l em m a by t he m oder n peopl e.K eyw ords 院K ew G ar dens 曰M oder n Peopl e 曰M ent al D i l em m a 曰A l i enat i onT o "E xi s t "or t o "L i ve"要要要The M ent al D i l em m a of M oder n Peopl e i n K ew G ar densP A N G Y ue(School of For ei gn St udi es ,H ar bi n Engi neer i ng U ni ver s i t y,H ar bi n 150001袁Chi 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尔夫《邱园记事》的散文化特征评析
邱园记事是英国著名文学家伍尔夫的杰出作品。
它的文学特征以宽广的图景和华丽的结构而闻名,其宽广的图景使作品变得多元,具有多层次的概念,而其华丽的结构提供了深刻的意义留给读者思考。
其中,邱园记事的散文化特征为读者呈现了杰出的文学典范。
首先,邱园记事的散文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每个人的生活。
伍尔夫通过描述他的家乡,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状况和政治形,并将它们展现在邱园记事中。
凭借伍尔夫敏锐的视角和敏锐的文字,他把读者带到他的家乡,看到一种宁静而温暖的生活。
其次,邱园记事的散文语言描述清晰,简洁明了。
伍尔夫能够将复杂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的文字型式非常简洁,把复杂的词语变得简单易懂。
他的文字可以直得读者的心,使读者感受到他的思想。
此外,邱园记事的散文特点是融情、融思、融景三者于一体。
伍尔夫在记述家乡的故事时,穿插着他的情感与思想,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动人而生动。
他考虑到表达内容的全面性和可读性,针对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在文章中添加大量感性色彩,使文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韵味。
最后,邱园记事的散文形式富有对比性,语句有条理。
伍尔夫精心地设计了文章的结构,使文章变得有条理,逻辑清晰,容易理解。
他运用对比法,把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衬托出来,把季节的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文章更加具有艺术性。
总的来说,伍尔夫的邱园记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文学有特殊的意义。
邱园记事的散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了宽阔的视野,让读者感受到广阔的宇宙和精准的表达,尤其是其语言描述清晰、简洁明了,已被公认为文学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