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1. 内心独白:伍尔夫经常使用内心独白来透露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技巧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加深了情感共鸣。
2. 流畅的转换:伍尔夫经常使用无缝转换的技巧,使读者难以分辨故事的时间和场景的变化。
这种技巧创造了一种平缓的感觉,增加了小说的综合性。
3. 关注细节:伍尔夫对细节非常关注,她描绘的细节可以揭示出角色的个性和心理特征。
这种技巧也使得场景更加真实动人。
4. 内部独白:伍尔夫常常使用第一人称的内部独白技巧来刻画角色的非凡经历和感受。
这种技巧可以增加读者的同情心和情感投入感。
5. 流畅的叙述:伍尔夫的叙述是流畅优美的,她注重语言的美感,并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修饰文本。
这种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读者的阅读享受。
6. 意象的使用:伍尔夫经常使用奇特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这种技巧使得小说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性。
7. 多角度叙述:伍尔夫的小说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故事的不同侧面,这种技巧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和广度。
它还让读者了解到不同角色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技巧

“ 时间”是意 识流小 说 常见 的主题 ,追 忆逝 水年 华》 《 围绕 着 时间和 记忆展 开 , 鲁斯 特终 生 与 时间 战斗 , 图 普 试
超越物理上的时间,尤利西斯》以三人一天的生活为线 《 索, 又与古希腊奥德赛的故事遥遥 呼应。而伍尔夫在处理
[ 文章 编号】17 — 0 X 2 0 )4 0 5 — 3 6 1 8 2 (0 90 — 0 8 0
N . 2o o o9 4
Ge e a . 18 n r lNo43 Vo .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技巧
孥彦春 ( 天津师 范 大学 , 天津市 30 8 ) 0 37
[ 摘 要 ] 文 以《 罗卫 夫人 》《 本 达 、到灯塔 去》 《 浪》 、海 三部 意识 流小说 为主 , 对其 结构 方 式 、 述 方 式、 示人 类 通过 叙 展 深层 意识 的方 式等 方 面技 巧的分 析 总结伍 尔夫的辉 煌 成就 。
一
分 之 中。作 品 中人 物 的独 白有着 海 浪 的韵律 , 起伏 变化 , 相 互交 错 , 六个 人 的生命 有着 许 多共 同 的东西 : 同的童 共 年 经历 , 同的聚会 等。他 们 各 自的 生命 交织 在 一起 , 共 形 成 一 张生命 的 网, 而独立 的意识 点缀 于其 间 , 实着 这张 充 网。六个 人 的意识有 时发 生联 系 , 对未 出场 的第 七个人 如 物 波 西弗 的 回忆和 看 法 , 这种 联 系并 不发 生 融合 , 同六 如 个 独立 的花 瓣 围绕花 心 。伍 尔 夫在 这里 完 美地 展 示 了她 对 于结 构 形式 的观 点 :模 糊 而复杂 ,相 互 交织 又相 互独 立, 不仅 内容 , 是结构 也 要符合 人 类意识 流 动的特 点。 就 1 被 巧妙处 理 的 时空 : 时间和 空 间 的巧妙 处理 . 2 对 是 伍 尔夫作 品得 以成 功 的一个 重 要原 因,也是 作 品结 构 复杂 多 变的一个 重 要原 因。伍 尔夫 强调 时 间的经验 对揭
浅谈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创作艺术

空, 但实 际上 正是叙 写 “ ” 我 的意
识 的流 动 , 斑 点 象 征 战 争 , 现 以 表 “ ” 战 争 的 厌恶 、 恨 , 安 我 对 憎 对 定 、 好 生 活 的 向往 。这 些 意 识 里 美
伍 尔 夫 第 一 篇 意识 流 小 说 《 墙上 的斑 点》 ,通 过描写 主人公
看 到 墙 上 的 一 个 斑 点 而 引 发 无 限 联 想 的 意 识 流 动 过 程 ,来 表 现 作 者 所 认 为 的 人 类 真 正 的 生 活 状
态 。通 篇 的 内 心 独 自 、 无 边 际 的 漫
后 西 方 人 内 心 世 界 的 闲 惑 、焦 虑
小 说 貌 似 漫 无 边 际 、天 马 行
说和弗洛 伊德的“ 精神分 析法” 理
论 的 影 响 ,致 力 于 小 说 的 改 革 与 艺 术 的创 新 ,她 在 对 意识 流 小 说 创 作 进 行 总结 、 鉴 的 基 础 上 , 借 丰 富 、发 展 了 意 识 流 文 学 的 表 现 手 法 ,成 功 地 将 意 识 流 技 巧 运 用 于
和恐 惧 。真 实 地 反 映 了 当 时 处 于
极 度 悲 观 气 氛 中 的 西 方 人 所 表 现 的灵 魂 的 骚 动 和 心 灵 的 呐 喊 。
糅进 了作者渊博 的知 识与文 化底
蕴 , 进 了她 对 世 界 、 人 生 的 领 糅 对 悟 , 当时 社 会 的 观 察 和认 识 、 对 深
尔 夫 用 灯 塔 暗 示 宇 宙 中 永 远 存 在
论《墙上的斑点》意识流的写作特色.docx

论《墙上的斑点》的意识流特色《墙上的斑点》描写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它是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其中所休现的意识流技巧已较为全面。
一、内心独口《墙上的斑点》的叙述主休扮演着双重角色:首先他是故事的叙述者,然后从作者的身份为读者述说叙事者所讲的故事。
“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小说开门见山就用笫一人称“我”,单刀直入地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把墙上的斑点联想成为了挂一副肖像画的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然后作者采用间接式内心独口开始转述叙述者的话:“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等等。
在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时,期间还会岀现叙述者的干预,用来解释、评价、说明事件。
作品中的“我”在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重点在于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岀,叙事主体的不断转换实际上是叙事主体的一种淡化。
与传统小说的叙事主休不同,作者一方面把口己看成是叙事主休,另一方面用别的叙事主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自由联想运用自由联想的写作技巧是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点。
小说一开始就点明了叙述客体就是“墙上的这个斑点”,由这个斑点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斑点想成各种事物,从而产生丰富的意象,最终以“原来斑点是一直蜗牛”而结尾。
叙述者最初从“墙上的斑点”得到外观印象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口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接下来依次把这个“斑点”想彖为一只钉子、玫瑰花瓣、古冢……期间还联想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战争、莎士比亚等历史人、事、物。
之后叙述者在文中对这些想象意义进行说明:“现在我越加仔细地看着它,就越发觉好似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这句话对前面的猜测起到综述作用。
从《幕间》的双重线索结构浅析复调小说的创作手法

从《幕间》的双重线索结构浅析复调小说的创作手法作者:曹友义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9期内容摘要:在《幕间》中,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使用复调小说的写作技巧建立了两条叙事线索,即由波因茨宅次级线索与奥利弗一家的人物形象次级线索组成的第一级线索,由露天历史剧导演拉特鲁布小姐次级线索和露天剧中的天气次级线索组成的第二级线索。
这两条线索有时平行发展,有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兼容的双线索复调结构。
本文通过分析《幕间》的双重线索结构来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复调小说创作手法,以达到提高读者英语语言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幕间》;复调小说;双重线索一.关于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俄罗斯作家Dostoevsky首创的一种新体裁。
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因此他的创作很难被纳入一个特定的框架。
主人公对自己和世界的评论与一般作者的论点具有相同的权重和价值。
主人公的话语不是塑造主人公性格的手段之一,也不是作者声音的代言,而是依附于主人公形象的客观体现。
在作品的结构上,主人公的论调具有特殊的独立性。
它似乎与作者的论点是一致的,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它还和其他主人公的人物塑造结合在一起。
在这些小说中,所有的事件都确定为作者的意识对象。
虽然这些主人公也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声音都是作者“过滤”的有限人物和情节。
复调小说属于一种创造体裁。
作者通过与主人公同时存在的人物或与主人公同时构成的事件进行立体的描述,以达到既生动又能从心灵深处震撼读者的效果。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小说《幕间》中使用了这一技巧。
二.《幕间》复调形式和双重线索结构简介《幕间》是杰出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一部伟大作品。
小说讲述了二战前发生在英国一个乡村里的故事。
作者使用复调小说的写作手法,建立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线索讲述的是鳏夫巴塞罗缪·奥利弗和他的家人的故事,另一条线索写的是盛气凌人的老姑娘拉特鲁布小姐指导村民进行露天历史剧表演。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突破传统文学模式的实验性技巧而闻名。
其中,《到灯塔去》是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认为是对意识流技巧应用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本文将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运用的意识流技巧。
意识流技巧的定义意识流是指通过描绘出一个人内心思想活动过程来表达其感知、情感和想法。
它追求将内心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思考过程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以此打破传统叙述线性结构,以非线性或碎片化形式呈现。
《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充分利用了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过程,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1. 内省与自我意识《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技巧常常围绕着主要人物们的内省和自我意识展开。
通过呈现角色对外界事件和周围环境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通过复杂而纷繁的思绪来描述角色心理活动的手法,令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主人公。
2. 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表达伍尔夫在小说中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并将时间和空间进行碎片化处理,以模拟人类记忆和思考的运作方式。
这种碎片化表达方式使整个故事呈现出一个非连贯且多重视角交织的画面。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跳跃式、颠簸式的感觉,在不同时间点和场景之间切换,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物心理状态及其变化。
3. 感知与感官细节描写伍尔夫善于运用生动的感官细节来表现人物思考的复杂性以及情感的流动。
她通过丰富而精确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主人公所经历的环境中去,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绪变化、意象联想等心理活动。
4. 意象和联想的使用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联想来传达主人公内心世界。
这些意象和联想一方面反映着角色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另一方面也是角色内心思考和情感状态的具象化呈现。
论伍尔夫小说中意识流技巧的运用

首脑的排场,让人们感到战争并 未就此停息,无数的生命还将为 政府的扩张野心和战争政策付出 代价。克拉丽莎的这段心理感受, 相信会为更多的普通人所共有。
“ …… 对 , 就 是 这 么 回 事— ——如 果 这 个 年 轻 人 去 找 了 他,而威廉爵士以他特有的能力 给了他这样的印象,那么难道他 不会说,生活变得难以忍受;他 们,象医生那样的人,使生活变 得难以忍受?”
“……但是那个年轻人自杀
090
外国文学
文 学 教 育 2008.121
了。”[4] 晚宴的欢快气氛从始至终与
伍尔夫还常常用象征的手法 暗示战争。
如《雅各的房间》中并没有 具体写到雅各死于战争的情景, 但许多地方都暗示着这个结局。 雅各的姓“弗兰德斯” (Flanders) 就包含着这种 寓 意 。 当小说一开篇即出现“弗兰德 斯”时,读者无疑会有所会意, 因为“弗兰德斯”在地理上指比 利时东西部和法国北部的一个地 区,它是一战的著名战场,数十 万年轻人牺牲了生命的地方— ——
“弗兰德斯”所以使人联想 到 一 战 , 还 因 为 约 翰·麦 克 雷 (John Mccrae) 的一首题为《在 弗 兰 德 斯 原 野 上 》 ( In the Flanders Fields) 的诗作,它于 1915 年 12 月 8 日 发 表 在 《 潘 趣》杂志上,被称为“那场战争 中 最 脍 炙 人 口 的 诗 歌 ”。 诗 中 写 道:
“炎热的盛夏,玫瑰花儿无 比鲜艳,阳光把它的影子,清晰 地投射在墙上,突然什么东西砰 的一声坠落下来,打破了一片寂 静、冷漠、完整的气氛。(一颗 炸弹爆炸了。二、三十个小伙子 在法国战场上被炸得血肉横飞, 安 德 鲁·拉 姆 齐 也 在 其 中 , 总 算 幸运,他立即死去,没受更多的 折 磨 。)” [5] 突 然 的 声 响 与 战 场 上 的炸弹联接,由此及彼,不知不 觉中将和平与战争自然对照,并 无牵强附会。偶然的随想因为年 轻人的死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印 象而变得自然而然,无意识有了 意识的、理性的支撑。战争与死 亡形成一种共振。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意识流写作技巧分析

识 流 实 验 奠 定 了基 础 。 一 . “意 识 流 ”概 述 “意 识 流 ” 这 一 文 学 创 作 手
法 ,在 二 十 世 纪 占有 重 要 的 位 置 , 表 达 着 人 物 每 一 瞬 间 的 思 想 和 感 官 印 象 的 流 动 。 意识 流 小 说 可 以 被 视 为 “探 索 人 物 心 理 意识 的方 式 ,揭示人 物的精 神存 在”。“意识 流”这一 写作流 派的特 点是优先 描 写 人 物对 外 部 事 件 的 心 理 和情 感 反 应 ,而 不 是 着 重 描 写 事 件 本 身 ,强 调 外 部 世 界 对 心 理 意 识 的 影 响 。“意 识 流 ”学 派 认 为 ,人 类 的 意识流 动形态不 等 同于链条 和年 表 ,而 是像 河 流 或 溪 流 一 般 。小 说 中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动 和 情 感 描 写 应 反 映 出 人 物 的 内心 生 活 和 主 题 。 当代 意 识 流 小 说 主 要 是 弗 洛 伊 德 心理学 的产物 。在弗 洛伊德 的体 系 中 ,精 神 能 量 的 巨 大 源 泉 是 无 意识 的。根据弗洛伊德 的理论 ,思 想 有 三 个 主 要 的活 动 领 域 :身 份 (无 意 识 )、自我 (潜 意 识 )和 超 我 (意 识 ),他 的 理 论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涉及 到 了无 意识 的本质 。弗 洛伊 德鼓 励他 的病人 自由地 、不受控 制 地交谈 ,而这种 治疗方式 就 叫 做 自由联 想 。法 国 的哲 学 家 亨 利 · 柏 格 森 推 动 了 意 识 流 小 说 的发 展 。在 他 看 来 ,外 在 的客 观 世 界 不 是 真 实 的 ,只 有 主 观 世 界 才 是 现 实 和 生 命 的 本 质 。 在 弗 洛 伊 德 和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伍尔夫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伍尔夫的经典作品为基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手法,描写人物性格、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小说。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典型的伍尔夫小说写作技巧。
首先,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一是角色刻画。
伍尔夫小说的人物刻画技巧是伍尔夫小说的核心,他以细致而准确的技巧,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伍尔夫小说的人物刻画技巧包括外貌描写、衣着描写、语言描写、性格描写、动作描写等,以及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来反映他们的性格特征。
其次,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二是环境描写。
伍尔夫小说的环境描写技巧是伍尔夫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细腻而精确的技巧,把环境描写得栩栩如生。
伍尔夫小说的环境描写技巧包括地理描写、景色描写、气候描写、民俗描写等,以及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
再次,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三是情节构造。
伍尔夫小说的情节构造技巧是伍尔夫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简洁而有力的技巧,把情节构造得紧凑而有趣。
伍尔夫小说的情节构造技巧包括情节发展、情节转折、情节结构等,以及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后,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之四是语言表达。
伍尔夫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是伍尔夫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精炼而准确的技巧,把语言表达得简洁而有力。
伍尔夫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以及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总之,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有很多,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比如议论技巧、讽刺技巧、悬念技巧等。
只有结合这些技巧,才能把伍尔夫小说写得更加精彩,让读者有更深刻的体验。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论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引言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被公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伍尔夫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伍尔夫小说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分析其对作品的贡献和影响。
1. 内心独白伍尔夫的小说往往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将读者引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角色的思想、感受和情绪。
使用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伍尔夫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主观意识和个体体验,使读者能够更加密切地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 流畅的叙述技巧伍尔夫的叙述技巧非常独特,她以一种流畅而连贯的方式书写,将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交织在一起。
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内在意识流,将角色的思想和情感以自由联想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伍尔夫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独特的魅力。
3. 对时间的把握伍尔夫善于运用时间的错综复杂来创造小说的层次感。
她在小说中使用了回忆、闪回和跳跃式叙事等手法,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序列,让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复杂性。
通过对时间的灵活运用,伍尔夫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让读者对故事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4. 描写细腻的人物形象伍尔夫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细腻描写。
她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和情感。
伍尔夫常常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和内心感受来展现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在世界,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独特性。
5. 多重叙事视角伍尔夫经常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来刻画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通过在不同的视角之间切换,她能够展现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和感受,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这种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得伍尔夫的小说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读者对故事的深思和思考。
结论综上所述,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而闻名的作家。
伍尔夫小说《奥兰多》的美学特色解读

伍尔夫小说《奥兰多》的美学特色解读《奥兰多》是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备受称赞。
本文将从奥兰多的叙事结构、角色塑造、象征主义等方面解读其美学特色。
首先,奥兰多的叙事结构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时间和空间线性结构,采用了历史回溯和时间跳跃的叙事方式。
从而打破了时间的束缚,使文本具有了多重的时间、空间和现实与虚幻的叙事层面。
这一叙事结构的变化使得小说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和更多的文学价值。
伍尔夫通过精巧的技巧将时间线条串联起来,创造出了一个除了它本身,再也没有另一个相同的世界。
这种重构的时间结构是对传统时间序列的颠覆和再造。
其次,奥兰多的主角奥兰多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伍尔夫采用了多种技巧对奥兰多进行刻画,比如通过诗歌、心理描写和视觉形象等,展示了奥兰多身上不同的特质和心理变化。
从而使读者产生出奥兰多既有男神又有女妖的印象,突破了传统的性别二元论。
伍尔夫在描绘奥兰多的多重性与复杂性时,不仅采用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技巧,还引入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为其形象增添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使读者对其产生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最后,奥兰多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伍尔夫运用多种象征手法,将小说变得更具内涵,读者不仅能从小说中看到个体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能够反思文化、性别和身份等现象。
比如,实体化的时间和历史具有象征作用。
时间不仅代表跨越时空的历程,也具有生命的概念,而历史则是刻在生命上的痕迹。
还有,奥兰多的变性主题和两性性,也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暗示出时代变革、文化多元、性别认同等主题。
综上所述,奥兰多的美学特色体现在其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和象征主义等方面。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多重性格,构建了一个具有时间、空间和现实和虚幻的叙事结构,同时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为读者揭示了更为深刻的文化和身份等问题。
该作品在伍尔夫文学创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简析《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

、
心独白 ’ 是处于某一场 景的人物的言语活动 , 目的是将读 者直接导入 但我们必须记住 , 其 意识流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它描写人 的内心世界 , 这~ 人物的内心生活 , 而不需来 自作者的解释 或评论 的介入。 它反映 人物 点 , 伍尔夫无疑是做到了。 的内心思考 , 包括对过去的画忆、 现在 的思索、 对 分析和估 量 , 也包括对 二 、 由联 想 自
了读者的被动接受 。人物的意识活动因作 者的加工 及解 释而具有连贯 来 自拉姆齐夫人 。 性和逻辑性 , 便于读者理解 。但读 者在接 受间接 内心独 白中有 关人 物 在《 到灯塔去》 第一部 第五章 中 , 伍尔夫描述的外部事件非常简单 :
的信息时 , 始终会意识到叙述干预的存在 , 从而不断催促 着运用 自身 的 拉 姆齐夫人给儿 子詹姆斯量袜子。这个只需~两 分钟便可完成 的动作 判断能力寻找作者塑造人物的真正意图及巧妙 手法 。伍尔夫有效地 利 用间接内心独白中叙 述者 的特权 , 控制 着读 者对人 物 的反应 和态 度。
将来的想象和预测。它既反映人物浅层 的、 明确清醒的意 识活动 , 又反 在意识流作品 中 , 由联 想亦是 描述 人物 内心 活动 的主 要手段 。 自 映人物深层 的、 腺胧模糊的意识活动 。 但它 同日 也给读 者对 作品 的理解 带来 许多 困惑。 因为意 识活动 在 内 寸 “ 内心独白 有直接和间接 之分。间接 内心独 白, 指在叙 事者的叙 容 、 时间和地点上存在着混杂性和跳跃性 , 这就决定 了自由联想必须打 述过程中突然插入小说人物 的内心活动 , 有时这种 内心独 白活动 有着 破传统的叙述万式 , 不受任 何时空条件 的限 制。罗伯特 ・ 弗莱曾经 汉 他想” , 他意识 到” 一类的提示性引导词 ; 时则不用任何提 示词 , 有 直 指 出: 三个因素影响人物的 自由联想 : “ 第一 , 回忆 , 是自 由联 想的基 这 接从叙事者的声音转到人物内心 的声音 。间接内心独 白是 用间接引语 础 ; 第二 , 感觉 , 它引导自由联想 ; 第三 , 想象 , 它决定 了自由联想的灵活 形式表现 的人物内心独白 , 内心独 白” 而“ 是用直接引语形式表现的。 性” 。人物的意识活动的主要特征正是 由这三个相 互影响、 相互依赖的 传统小说采用 全知全能角度 的叙述 , 优点 是作者洞 察一切 , “ 叙 因素构成 的。 述明白通畅 ; 缺点是作者夹在 读者和书 中人物 之间 , 指手画脚 , 使人 感 《 到灯塔去》 中人物的自由联 想同样也 受到这三种 因素的 影响。在 到失真而浮浅 。 为此 , 夫废弃 了 “ 伍尔 全知全能 角度 ” 改用 “ 而 间接 内 创作时 , 伍尔夫往往会以那些看上去简 单甚至琐碎的 事件为转机 , 系 联 心独白 。她运用第三人称 , 把人 物的意识 活动间接 呈现于读 者 , 避免 人物 内心活动 , 使人物展开 丰富的 自由联想 。小说 中多 数的 自由联想
意识流小说写作技巧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 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 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 流动。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 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 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 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
• 作者把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中的场景和事 件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 跃性和无序性。 •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
• 1.内心独白:主人公以独白的方式展示自己 意识或潜意识的精神活动。 • 2.自由联想:睹物生情,有感而发,不断产 生新的思绪 • 3.蒙太奇:改变线形的叙述方式,以跳跃、 穿插的方式展现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 4.视角转换:联想过程中时空视角不断转换。
• 直接内心独白:小说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直 接传达内心的活动,让人物的意识直接传 达给读者。 效果:充分反映了人的内心的原貌 间接内心独白:从叙述者的声音到人物的 内心
弗 吉 尼 亚 伍 尔 夫
·
意现人的下 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 现实主义:讲究一个取自现实的典型形象
伍尔夫的小说理念: 也许是精神世界太丰富敏感的缘故,伍尔 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 “ 内心真实” 。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 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 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 、奇异的倏忽 即逝的 ,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 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 ,宛如一阵阵不 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就是真实的生 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 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 层 , “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 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 ,“追 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
• 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 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 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 倒的,但在具体“回忆”时,时序依然是 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 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 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 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 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 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 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
聂杉杉[短篇小说5月]从伍尔夫作品探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聂杉杉[短篇小说5月]从伍尔夫作品探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a20f8abceb19e8b8f6ba85.png)
从伍尔夫作品探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聂杉杉摘要: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其中心在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坛最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大师之一。
近年来,伍尔夫在探索20世纪人的精神世界、在实验和完善意识流技巧方面的做法,越来越引人注意。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系列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探索和总结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创作中独具一格的意识流技巧。
关键字: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时空处理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英国小说家、批评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
她在对一些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进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意识流文学的表现手法,并对它进行理论阐发。
伍尔夫的代表作是什么_伍尔夫写作特点

伍尔夫的代表作是什么_伍尔夫写作特点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奉献杰出,成为20世纪初期伦敦文学核心人物。
那伍尔夫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伍尔夫的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伍尔夫的代表作伍尔夫全名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可以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名声也是很想响亮的,她还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也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那么伍尔夫作品有哪些呢?伍尔夫作品有很多,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等。
其中小说作品有《远航》,这是她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之后还有《夜与日》、《墙上的斑点》、《雅各的房间》、《奥兰多》、《海浪》、《岁月》、《幕间》。
之后她还写了一部短篇小说集《鬼屋及其他》,伍尔夫的随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一》、《普通读者二》、《三个畿尼》、《罗杰·弗莱传记》、《飞蛾之死及其它》、《瞬间及其它随笔》、《存在的瞬间》和《现代小说》。
伍尔夫其实患有精神病,在她的父母去世之后,由于打击太大,她的精神意识受到了波动,1913年时她的病症持续了九个月之久,1940年一战战争持续,他们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了解形势后,两人商量好加入英国战争失败了,他们两人便选择自尽,从而免遭法西斯统治的屈辱,1941年,她在完成《幕间》之后,就预感到自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于是给自己的丈夫和姐姐留下了一些话之后,便用石头将自己的口袋填满,投河自尽了,此时她才59岁。
伍尔夫写作特点伍尔夫(佛吉尼亚伍尔夫芙),生于188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家境殷实,书香门第。
父母早逝,童年被哥哥长期进行性侵犯。
生活态度一度不乐观,经常精神崩溃,多次自杀未遂。
佛吉尼亚伍尔夫写作特点的早年背景,伍尔夫的写作文笔基础在于父亲就是英国著名的学者,家里经常有学者拜访,经常高朋满座,伍尔夫深处文化大家庭中,从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意识流写作技巧分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意识流写作技巧分析作者:王蕾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2期内容摘要:“意识流”这一概念来源于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论心理学原则》中,首次提及了“意识流”这一学术语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运用意识流写作技巧的典型代表人物。
为了唤醒人物的生活,弗吉尼亚·伍尔夫采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的写作技巧。
为了给予小说一种必需的统一形式,她利用现有的形象和象征手法来写作。
本篇论文通过分析《达洛维夫人》探讨伍尔夫所运用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创造性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蒙太奇自由联想从二十世纪英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意识流”作为一种新兴的写作技巧在英国现代文学界占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堪属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英国女权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也是十分重要的英国现代小说家。
伍尔夫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文学素养可谓是与生俱来。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作品中进行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其中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
通过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小说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使读者身临其境一般,随着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而跌宕起伏。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致力于小说创作和实验中,并创造出新颖的写作技巧,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情节、象征、诗化和视角转换的写作手法。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是“意识流”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女权运动的强大倡导者。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家庭环境对她的文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在有文学素养的家庭中熏陶长大,经常与家人探讨政治问题、宗教哲学、艺术特色和道德价值观。
这些都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实验奠定了基础。
从_墙上的斑点_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特色

作品评述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特色◎史江静(西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54)《墙上的斑点》以意识流的写作特色著称,主张还原生活的真实性。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伍尔夫意识流创作意识、《墙上的斑点》中伍尔夫意识流写作特色的体现。
一、前言自20世纪初开始,意识流小说在西方国家盛行起来,它是在现代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小说。
然而,通常人的意识活动并不会通过不相关联的、零散的形式开展,相反则是通过一种思想流或者意识流的形式进行的。
事实上,人的意识构成包含自觉意识与无逻辑非理性意识两部分。
通常,人的以往意识能够和目前意识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在人的主观感觉中的时间感。
在当时的年代,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
然而,她并未将小说核心内容放到事件与人物关系方面,而将重点放到再现任务思想与情感等方面,从而突出环境与景物所产生的印象效果。
例如在《墙上的斑点》中,主要讲述一妇女在看到墙体上出现的模糊不清斑点之后在头脑中产生意识的过程。
二、伍尔夫意识流创作简要分析伍尔夫(1882—1941)是当时英国非常有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她创作的小说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现代小说的迅猛发展,而她的意识流小说是其小说影响力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她出生于伦敦,她的父亲是一位声望颇高的哲学家和评论家。
1912年,她与伦纳德结婚,结婚五年后她在自己的住处成立了一家出版社,为自己的写作生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进入30年代后,她的病情出现了恶化,坚毅的她仍然不断努力写作,往往是一部作品刚刚接近尾声就开始另一部作品的创作,但是她对自己的写作品质感到不满,后来逐渐处于沉迷状态。
《墙上的斑点》是她1915年的作品,从此她开始阐述意识流的基本观点并要求作家要注重作品的真实观和艺术观。
她提倡作家不要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上而要追求生活的真实。
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即使不连贯的东西在每一个情节和细节上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
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自由流派小说的创新和独立思考,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
她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而闻名。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伍尔夫的叙事风格、意识流和异形结构等方面探讨其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叙事风格
伍尔夫小说的叙事风格独特,她善于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融合在一起。
她的叙事方式是非线性的,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而是通过回顾、幻想、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思维脉络。
她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表现情感、洞悉思想以及揭示人性的本质。
比如,在《达洛维夫人》中,通过主角克拉丽莎的回忆,展现了她曾经的爱情和现在的复杂矛盾心理。
在《暴风雨》中,通过多种叙述视角,展现了主角露西的成长和亲情、友情、爱情的复杂关系。
另外,伍尔夫的叙事风格还具有极强的联想性。
她随意跳跃,像思维一样非常流畅,将片段连接在一起,创造出意味深长的小说节奏。
这种风格充满了节奏感和情感张力,使读者更贴近人物的内心,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二、意识流
伍尔夫的小说中充满了对人物内心的探索和展示,这种内省的写作方式就是意识流。
伍尔夫小说的意识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人物的无意识思想和感受,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二是以无序和随机的方式表达人物思维的碎片化和混沌状态。
这种写作方式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内在的世界和情感状态。
可以说,意识流是伍尔夫小说中最具有特色的写作方式。
意识流与她的非线性叙事风格相辅相成。
它可以在故事中交织出许多不同的思考和情感线索,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人物洞察力。
此外,意识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让伍尔夫的小说获得了强烈的现代感。
正因为如此,伍尔夫的作品一直被视为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一。
三、异形结构
伍尔夫小说的异形结构以其不同寻常和美丽的特点而著称。
她的小说不拘泥于传统写作通则,而是依据人物情感的变化和思想的交叉,创造出特殊的结构形式,使故事显得瑰丽而富有韵律感。
这种结构可以使小说更加完整、生动、深刻,给人留下持久的印象。
伍尔夫的异形结构使小说脱离因陈旧传统等原因而显得枯燥无味的固定框框,在凌乱和混沌的显现下,构建出了一个更为丰富、真实而自然的故事世界。
结语
伍尔夫小说的写作技巧影响着英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极大地拓展了小说家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其叙事风格、意识流和异形结构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伍尔夫小说的魅力与深度,以及她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作者刻意营造的叙事空间、意识流表达的深意和异型结构的呈现,值得小说写作者再三琢磨和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