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三首诗的关系
梅岭三章--(修改后)
诗中那些词能体现这种精神?
•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
东门的典故,表达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 目,要亲自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 最终失败的愿望。“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 “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 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 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凸现出将军豪迈爽朗 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品读温馨提示:
☺本章节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
样的精神?
☺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 1“烽烟”是什么意思? “烽烟”借代战争。 2 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 命运,盼望祖国解放 的精神。
(1)旌旗十万斩阎罗 释义: (2)南国烽烟正十年 释义: 3.理解下面成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1) 取义成仁: (2)血雨腥风: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 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 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 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 部英魂继续战斗。
• 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 统治阶级血 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借代。“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 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小结:
内容: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 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 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
关键词:“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 传 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表 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梅岭三章知识点归纳 梅岭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梅岭三章知识点归纳梅岭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在革命斗争时期,战士们精忠报国,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至死不渝的气魄令人敬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梅岭三章知识点归纳,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题解读梅岭即大庾岭,这是诗人写作的地点;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
梅岭三章是诗人被敌人围困时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二、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y n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捷ji 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xīng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
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二、主题概述《梅岭三章》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战友继续奋斗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三、文章结构第一章:诗人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现了至死不渝。
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二章:诗人回顾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从而激励同志们坚持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四海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他乐观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四、问题讨论1.诗前的小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围困,我受伤病重潜伏在茂盛的草丛间二十多天,考虑到不能脱险,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围困被解除了。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三首绝命诗表现出了诗人的从容镇定和大义凛然。
《梅岭三章》陈毅
作品赏析
1936年冬,
jīng 断头今日意如何?
梅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岭 梅山被围。
旌旗十万斩阎罗。
余伤病伏丛 三
莽间20余日。 虑不得脱,
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陈毅 得诗三首留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衣底。旋围
解。mǎng 七言绝句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两句与李清照的“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 描写的意境相同。
拓展积累
新中国十大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 刘伯承、贺龙、陈毅、
罗荣桓、徐向前、 聂荣臻、叶剑英
新中国十大元帅
新中国十大将军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 陈赓、谭政、肖劲光、
张云逸、罗瑞卿、 王树声、许光达
新中国十大将军
课文详解—第三章 展望未来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展望未来,取义成仁,开自由花。 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段 落 大 意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 征战途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 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 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 神。
胜的崇高信念
豪 情
瞻眼未来:展示革命事业成
功的壮丽前景
主题探究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 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 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 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 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动脑思考
陈毅《梅岭三章》中: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梅岭三章
2.梅岭三章◇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格律和谐,意境宏伟。
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面对当时险恶的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的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了诗人英勇面对险恶处境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抱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
语言上,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学习诗歌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格律美。
2.联系写作背景,学习和感受诗人的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这三首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于献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诗的思想内容及内在联系。
2.难点: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和音乐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并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下的“绝命诗”。
二、预习检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 法,总领全篇,奠定了诗的基调——慷慨悲壮。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 “断头”,表现出诗人面对目前的险恶处境,英 勇无畏的精神。
余下的诗句均由此句生发,奠定了全章的感 情基调。当时斗争环境极为恶劣,死亡近在眼前, 但诗人竟能以高度的革命理智向自己提出问题, 清醒的思想、坚毅的斗志、冷静的神态,集中地 展现了出来。这正是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 不屈的光辉形象的写照。后三句是对首句的回答。
3.第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 两句与陆游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四句写诗人激励同志们要英勇 战斗取得胜利,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壮 烈豪情,以及切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 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P5】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
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 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P6】
丛莽:丛生的草木。 涯:边际,止境。 血雨腥风: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文中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 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朗读指导: 朗 读 节 奏 参 考
2.诗歌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⑴引用、用典
“取义成仁”引用《论语》中的“杀身 以成仁”以及 《孟子》中的“舍生而取义” 的典故,表现了作者愿为真理、为中国人 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决心。
⑵借喻
“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革命理想实 现、人民解放、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
《梅岭三章》课文知识点梳理
《梅岭三章》课文知识点梳理2.《梅岭三章》(1)作者简介陈毅,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2)积累词语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也说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背诵课文,深入理解。
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总领全诗,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精神?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
“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
“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死了都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第一则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③“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是什么意思?全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
④“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国门悬”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的目的是: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
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
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陈毅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闻名中外的军队将帅,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马上诗家。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峥嵘岁月,抒发了革命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战斗豪情;热情的歌颂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如火如荼斗争,表现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昂扬斗志,显现出他彻底的无产阶级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和崇高气节。
毛泽东高度评价热情赞扬他的诗具有“大气磅礴”的特色。
(一)《梅岭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应向国门悬。
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崖。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组诗《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六年冬,这组诗表现了陈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字字句句闪烁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气歌”。
第一首是由一问一答构成:“断头今日意如何?”------第一句是设问;“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三句是回答。
一问一答,问得惊心动魄,答得豪情冲天。
根据作者前面的小序,诗人当时的处境是处于生死关头,“断头今日意如何?”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极为凶险的情况下产生的。
一个人面临“断头”,所悬念的当然是认为人生最紧要的事情。
作为身经百战的革命家陈毅此时“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诗人在这里毫无遗憾的做了回答。
诗人回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立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面对死的处境,毫无惧色,没有丝毫的悲观和失望,在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视死如归,坚信革命必然胜利。
当然诗人不是没有一点遗憾,他的遗憾是理想没有完成,事业未竞,死不能泯目,这一句为后面的诗表达的内容作了铺陈。
梅岭三章三首诗的关系
梅岭三章三首诗的关系《梅岭三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共分为三首,分别为《梅岭春雪》、《梅岭春晓》和《梅岭春雨》。
这三首诗都是描写梅岭春季的景色,但是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三首诗的关系。
一、情感表达《梅岭春雪》描绘的是梅岭春季的雪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雪景的喜爱和对于春天的期待。
《梅岭春晓》则是描绘了梅岭春季的清晨景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晨的喜爱和对于春天的期待。
《梅岭春雨》则是描绘了梅岭春季的雨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雨景的喜爱和对于春天的期待。
可以看出,这三首诗都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但是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
二、意境描绘《梅岭春雪》描绘的是梅岭春季的雪景,诗中表现出了雪景的纯洁和美丽。
《梅岭春晓》则是描绘了梅岭春季的清晨景色,诗中表现出了清晨的宁静和美好。
《梅岭春雨》则是描绘了梅岭春季的雨景,诗中表现出了雨景的清新和生机。
可以看出,这三首诗都是描绘了梅岭春季的美丽景色,但是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的意境描绘。
三、诗歌风格《梅岭春雪》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敬畏。
《梅岭春晓》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清晨的喜爱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梅岭春雨》的诗歌风格细腻柔美,表现出了诗人对于雨景的喜爱和对于生命的感悟。
可以看出,这三首诗的诗歌风格各不相同,但是都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这三首诗的关系可以从情感表达、意境描绘和诗歌风格三个方面来分析。
虽然这三首诗都是描绘了梅岭春季的景色,但是每一首诗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诗歌风格也各不相同。
这三首诗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又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世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梅岭三章》课文知识点梳理
《梅岭三章》课文知识点梳理2.《梅岭三章》(1)作者简介陈毅,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2)积累词语阎罗:阎罗王,亦称“阎王爷”。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也说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背诵课文,深入理解。
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总领全诗,追怀往昔,告知我们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精神?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法。
“旌旗”,原来是指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
“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
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死了都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第一则主要是追怀往昔,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达了诗人面对当时的必死险境革命新年至死不渝的气节。
③“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是什么意思?全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烽烟:原指边境有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用以报警的火,这里借代为战争。
④“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的目的是什么?“国门悬”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的目的是: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梅岭三章》教案
1新设计《梅岭三章》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它的格律是和谐的,意境是清新的。
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这么多年来,《梅岭三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篇目,可见这一课在诗歌教学这一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赏析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以学生朗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检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3、学习体会这组诗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4、学习革命先烈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诗歌还停留在一个识记的阶段。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分析教材让学生从识记水平逐步上升到赏析这一水平,真正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又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关键。
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历史背景:《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
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328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
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
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
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
据有的材料说,瑞金被杀达12万人,宁都被杀绝的有8300多户,闽西被杀绝的有4万多户。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参考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
不久,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
现在要砍头了想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
这次到阴间去召集牺牲的同志。
用十万大军杀死阎王。
(阎王这里指的是国民党和反动派)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作品赏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
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
梅岭三章 上课用
4. 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 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 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诗 人 本 色 是 英 雄 。
绝 唱 三 章 留 梅 岭 ,
堂清练习: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丛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旌旗( ) 阎罗( ) 烽烟 ( )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旌旗十万斩阎罗 释义: (2)南国烽烟正十年 释义: 3.理解下面成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1) 取义成仁: (2)血雨腥风:
梅岭三章
陈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坚定豪迈的 革命情怀。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自学指导一: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 重伤,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 率部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斗。1936年冬天, 由于叛徒的出卖,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他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 以脱身,便写下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 人一无所获,便悻悻地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 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 诗”,表达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 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 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 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敌人屠杀空前古, 人民反抗气更高。 再请把兵交。
02.梅岭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品 析 第 三 章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你能说说本章的大意吗?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2.你认为本章中哪些词语用得 精妙?
3.本章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 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诗人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 牲的革命精神。
朗读指导:
用高亢的语调,读出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 念。具体一二句要读出坚定的语气,三四句 要读出向往、豪迈之情。
朗读指导:
第一节:用满怀豪情的语调,读出作者的视死如归的精 神。具体一二句要读的真挚、深沉,三四句要读的痛快、 豪迈。 第二节:用坚定的语气,读出为国捐躯的决心,用勉励 的语气,读出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具体一二句要读出豪 壮之情,三四句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恳切之情,音调昂扬 激越。 第三节:用高亢的语调,读出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具体一二句要读出坚定的语气,三四句要读出向往、豪 迈之情。
写作特色
1.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 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 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借代、借喻、用典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形象精练。
主旨归纳
这三首绝命诗是一曲赞歌,表达了诗人 与反动派殊死斗争、死而不已的坚定信念, 表现了诗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赞美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朗 读 节 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教案、说课稿)
2 梅岭三章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5.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出示字卡,指名学生朗读:伏旋旌悬2.熟读这三首诗(抽上、中、下游学生各一名朗读)二、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说明] 如有条件可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该环节的目的一在激趣,二在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为学好本课做准备。
三、课文导读(一)整体感知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
“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
“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有条件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梅岭三章
环境、背景。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总领全诗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写出领
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 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诗人投身革命便义无反顾,面对枪林弹雨的惨烈 斗争,坦然面对生死,甘为革命献身,并且坚信人民 终究得到解放。
最后一句“人间遍种自由花”有什么表达效果?
是对诗(一)自问式起句的最终回答,是诗人所 追求的革命理想,表现出诗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 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如何理解本诗前两句?
“烽烟十年”表明革命事业之艰难与诗(一) 相呼应;“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的故事,具有悲 壮之感。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 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后两句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诗意之上,更增加一份豪壮之气,表现了诗人视死如 归的壮烈豪情和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 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 比作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 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 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这些修辞 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 大无畏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 为什么?
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 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 无形象感。 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 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以下是关于梅岭三章,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陈毅同志在最艰难、最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这组绝命诗,以其崇高思想、炽热激情和从容不迫的气度。
证明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
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仰之弥高。
二、比喻和借代的运用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比喻一般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诗歌中多用借喻,不出现本体、比喻词,直接用喻体称说。
文中使用借喻的有两处。
①血雨腥风应有涯。
②人间遍种自由花。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反映诗人厌恶战争的思想感情。
“自由花”是一种虚拟的花名,用来喻指幸幅美好的生活,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借代是用与事物有一定关系的名称来替代该事物的修辞方法。
本文中有两处:①旌旗十万斩阎罗。
②南国烽烟正十年。
“旌旗”是旗帜的通称。
部队都有作标志的旗帜,这里用标志部队的“旌旗”借指部队。
“烽烟”原来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烽烟一起,表示要有战事。
文中用“烽烟”借指战争。
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
“血雨腥风”把读者带进战火之中,仿佛已经嗅到了战争残杀生灵的血腥味;“自由花”,虽属虚拟,但在读者的眼前展现出鲜花烂漫、和平温馨的自由天地;“旌旗十万”,使读者看到军旗猎猎,大军浩荡的阵势;“南国烽烟”再现出战烟迷漫、昏天黑地的战争氛围。
三、语言特色这三首七绝,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在语言上,发挥诗重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这种语言上“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使诗意更为新奇、生动。
例如,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思想用了“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几种说法,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处:1.直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岭三章三首诗的关系
《梅岭三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共分为三首,分别为《梅岭春雪》、《梅岭三章·其一》和《梅岭三章·其二》。
这三首诗都是描写梅岭的景色和梅花的美丽,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首诗的关系。
1. 主题相同
《梅岭三章》的三首诗都是以梅岭为主题,描写了梅岭的美丽景色和梅花的娇艳。
这三首诗都是白居易在梅岭游玩时所作,因此它们之间有着相同的主题。
2. 描写角度不同
尽管三首诗的主题相同,但是它们的描写角度却不同。
《梅岭春雪》主要描写了梅岭的雪景,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描写了梅花的美丽,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描写了梅岭的山水风光。
因此,这三首诗的描写角度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景象。
3. 诗歌形式不同
《梅岭春雪》是一首七绝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梅岭三章·其一》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因此,这三首诗的诗歌形式也不同。
4. 情感表达不同
《梅岭春雪》表达了诗人对梅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己的自豪之情。
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梅岭山水的赞美和对自己的感慨之情。
因此,这三首诗的情感表达也不同。
5. 语言风格不同
《梅岭春雪》的语言风格清新简洁,用词精准,表达了诗人对梅岭雪景的真实感受。
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语言华丽,用词华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崇敬之情。
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语言深沉,用词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梅岭山水的感慨之情。
因此,这三首诗的语言风格也不同。
6. 意境不同
《梅岭春雪》的意境清新淡雅,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意境高远,给人以崇敬之感。
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意境深邃,给人以感慨之情。
因此,这三首诗的意境也不同。
7. 诗歌节奏不同
《梅岭春雪》的诗歌节奏明快,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诗歌节奏缓慢,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而《梅岭
三章·其二》则是诗歌节奏沉稳,给人以深沉的感觉。
因此,这三首诗的诗歌节奏也不同。
8. 表现手法不同
《梅岭春雪》通过对梅岭雪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崇敬之情。
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通过对梅岭山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之情。
因此,这三首诗的表现手法也不同。
9. 情感色彩不同
《梅岭春雪》的情感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而《梅岭三章·其一》则是情感色彩高远庄重,给人以崇敬之感。
而《梅岭三章·其二》则是情感色彩深沉感慨,给人以深沉的感觉。
因此,这三首诗的情感色彩也不同。
10. 艺术价值不同
《梅岭春雪》、《梅岭三章·其一》和《梅岭三章·其二》都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们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它们的主题、描写角度、诗歌形式、情感表达、语言风格、意境、诗歌节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艺术价值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