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

读书笔记:西方财政理论的简要回顾姓名:侯杰学号:201150010042财政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即重商主义阶段。

这个阶段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形成并走向确立的阶段。

作为理论上的反映,重商主义的政策反映了西欧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并且其分析工具主要是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政策主张,即主要是便业务和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英国的托马斯·曼(1571—1641年)是重商主义著名的代表,他所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他所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代的产物。

法国的柯尔培尔(1619-1683年)任法国财政大臣期间认为征税就像“拔鹅毛”——“即要尽可能多地拔鹅毛,又要让鹅不叫”。

英国的威廉·配第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面对英国财政税收混乱的状况,威廉·配第提出了财政税制的改革意见。

他力图阐明“王土、租税赋课、关税、户别税、富笺、恩赐金税、罚金、独占、官职、什一税、提高币制、灶税、物品消费税等”的性质和方法(《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并且意识到攫取剩余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贡赋制”。

他还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了“公平”、“确定”、“简便”、“节省”的赋税四原则。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即古典经济学阶段。

这个时期开始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并且认为财政理论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23-1790年)第一次把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肯定了财政是经济范畴,认定了财政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分配,他关于国家职能和财政作用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和《关于司法、警察、岁入和军备》中。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以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旨在为财政学教学设计大纲,以培养学生对财政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正文内容:一、财政学的基础概念1.1财政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财政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1.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4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二、财政收入与税收体系2.1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分类2.2税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3税收原理与税收制度2.4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2.5税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三、公共支出与财政预算3.1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分类3.2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与原则3.3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3.4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3.5政府支出效益评估与优化四、财政政策与经济管理4.1财政政策的概念与目标4.2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手段4.3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4.4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4.5财政政策的评估与调整五、国际财政与全球经济5.1国际财政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2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体系5.3国际财政合作与金融危机应对5.4国际财政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5.5财政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结: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收支和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培养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同时,加强对国际财政和全球经济的了解,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信通过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财政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

我院财政学具有20年的办学历史,在甘、宁、青、新四省区同类专业中开办最早,在校学生规模最大,毕业学生人数最多,现为兰州商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是西部地区财税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对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作用。

自1984年招生以来,我们始终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重心,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起点、规范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深化学科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从国内高等财经教育的历史发展上考察,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财政学就成为我国当时大学经济学教育课程结构的组成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财政学》课程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兰州商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也是甘肃省财政学本科人材培养建设基地的主要核心课程。

其间,我院教师还有一定的财政理论与教学科研成果公开发表,为《财政学》课程的理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我们在学科的建设上,认为既要继承我国财政学界过去刻苦研究所取得的有益成就,与时俱进,又要转变观念,大胆推进财政经济理论的创新,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建立有我院特色的财政学。

围绕这样的思路,从2002年以来,我院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上更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除完善《财政学》教学内容外,还提出建立立体化的《财政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的方案,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的《财政学》立体化教材教学体系改革已完成教学案例、习题集、财政学教学大纲、财政学教学教案、财政学教学课件等项目的建设。

我国古代的政府财政历史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政府财政历史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政府财政历史研究论⽂2019-09-24第⼀阶段是20年代⾄40年代末即1949年10⽉中华⼈民共和国成⽴之前。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近代史学转变,这种学术演变的时代特征在财政史领域同样有鲜明反映,即不少学者在继承发扬传统史学⽅法,注重传世⽂献的考据,辨析制度条⽂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借助近代西⽅的经济学和财政学的理论,对中国财政史(包括古代财政史)做出⼀些不同于《汉书·⾷货志》、《通典》、《⽂献通考》等传统典志的编纂、阐释和评论,撰写了⼀些通史体裁或断代体裁的财政史论著,如胡钧《中国财政史讲义》(商务印书馆,1920年)、徐式庄《中国财政史略》(商务印书馆,1926年)、常乃德《中国财政制度史》(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刘秉麟《中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杨志濂《中国财政史辑要》⼗册(⽆锡⼤公图书馆,1936年)、鞠清远《唐代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刘不同《中国财政史》(⼤东书局,1948年)等。

同时,专题研究和理财⼈物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赋史。

抗⽇战争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出于财政体制改⾰以及战时经济的需要,进⾏⽥赋整理、⽥赋征实和其他财政制度的变⾰,因此有些学者本着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的意图,对长期成为古代财政收⼊⽀柱的⽥赋制度予以较多关注,如万国⿍《中国⽥赋史》(正中书局,1933年)、刘道元《两宋⽥赋制度》(上海⼤学⽂学院,1933年)、徐⼠圭《中国⽥赋史略》(商务印书馆,1935年)、陈登原《中国⽥赋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吴兆莘《中国税制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等,尽管内容有详略,识见有深浅,均属有⼀定影响的专著。

程滨遗等编纂的《⽥赋会要》第⼆篇《⽥赋史》上册和马⼤英等编纂的《⽥赋会要》第三篇《⽥赋史》下册(正中书局,1934年),是⼀套按编纂者的观点“铺叙史实,推究因果”的资料性著作,上⾃夏商周,下及清末民国初,“就历代⽥赋沿⾰,为系统叙述,并作史料整理为主。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现代财政学是财政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

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为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0世纪初,尼古拉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经济活动对财政政策的依赖性,并倡导通过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

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石之一,强调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调节经济周期。

随后,供给学派等其他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产生了不同解释和观点。

现代财政学除了关注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外,还关注公共财政的其他方面,包括财政体制、税收政策、预算管理、公共债务等。

同时,现代财政学也关注如何提高财政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在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过程中,计量经济学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被广泛应用于财政经济学研究中,以提高预测和政策评估的能力。

此外,现代财政学还关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和收入再分配等社会经济问题,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公共利益问题。

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现代财政学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

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全球财政治理,加强国际间的财政合作与协调。

另一方面,需要处理数字经济对税收和财政政策带来的新问题,如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税等。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革,现代财政学还需要关注社会保障和社会权益保障等领域的财政政策调整。

总的来说,现代财政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继续发展,并在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宏观经济政策到财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现代财政学的研究和实践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并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

简述税收支出及其主要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年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简述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债务化融资、货币化融资)及其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税、铸币税)
低竞争性
高排他性(拥挤产品)
公园、
图书馆
停车位、路桥
(公共产品)
晚霞、国防
湖、河
(公共地悲剧)
(私人产品)(带有外部性的产品)
★CPA真题:某商场
以下购销业务,
万元,进项税额
40万元;计算
①进项税额
②销项税额
③应纳税额
★CPA真题:某商品。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一、建国前财政学的发展建国前中国财政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民国时期的财政学和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学。

(一)民国时期的财政学随着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至中国,中国国内逐渐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

财政学作为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新学科,也随着经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

民国时期,中国财政学研究的专门著述主要有:胡钧的《中国财政史》(1920)、陈启修的《财政学总论》(1924)、杨汝梅的《民国财政论》(1927)、王宗培的《中国之内国公债》(1933)、何廉、李锐的《财政学》(1935)、尹文敬的《财政学》(1935)、胡善恒的《公债论》(1936)等这一时期,中国财政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在于:大都是就财政论财政,多对财政现象进行描述和批判,很少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联系起来。

中国的财政学基本上还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并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的存在。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开始编写自己的财政学,但这种编写带有很强的编译性质。

不同学者无论是否直接使用了“公共财政”的字眼,其实质都是“公共财政”观点。

陈启修的《财政学总论》(1924)一书,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学专著之一,他强调:“财政者公共团体之经济或经济经理也;易词言之,即国家及其他强制团体当其欲满足其共同需要时关于所需经济的财货之取得管理及使用等各种行为之总称也。

”寿景伟的《财政学》(1925)就明确提到了“公共财政”概念,并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对全书进行了分析,有财政学者从政府角度分析研究财政问题的特点,何廉、李锐的《财政学》(1934)指出:“财政学者,讨论政府为执行职务所需资财之取得,使用,及管理之科学也。

”其以简练概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关于财政概念的看法。

姚庆三的《财政学原论》(1934)从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角度对财政概念作了系统的说明:“公共经费的支配问题,公共收入的筹划问题,公共收支的适合问题,公共收支的管理问题,政府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因果关系,就构成财政现象,专门研究这种财政现象的科学就是财政学。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1、重商主义的公共财政思想。

它于15世纪初萌芽,到17世纪达到极盛时期。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的强大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必须以拥有金银货币的数量来衡量其财富的多少。

国家经济政策和活动的一切目的是获取货币,主张实行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干预经济的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换回更多的金银,积累货币财富。

⏹2、重农学派的财政思想。

创始人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该学派18世纪形成于法国,它主要是反对重商主义和封建特权,其内容有提倡、重视和发展农业,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倡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

认为农业是物质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因此,必须发展农业,才能使财源茂盛,增加财政收入。

从这一角度出发,重农学派在财政方面主张实行“单一的土地税”,并由占有“纯产品”的地主承担全部税负,取消其他课税。

同时反对行会限制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倡减轻人头税负担,反对包税制的征收制度。

⏹3、古典学派的公共财政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和体系,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英国的威廉·配第1662年发表的《赋税论》是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配第是英国从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的代表人物,主张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为军事、行政司法、宗教、教育、社会事业和公共土木工程等项目,并认为国家支出应以提高生产率、振兴产业为目标,削减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

赋税是将一部分人民财产转移给政府,人民所纳赋税应以其在公共秩序中所享受的权益而定。

他提出了“公平”、“简便”、“节省”的征税标准。

在税收制度上,他主张以地租为主要税源,以单一国内消费税取代其他税种,并倾向于实行比例税制。

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主要的理论代表,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财政学体系,被誉为“政治经济学之父”、“财政学之父”。

第二章__财政概述12节(1)

第二章__财政概述12节(1)

3、财政分配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
为实现其职能,国家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作保 证,由于国家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 (政府的特殊地位完全可以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但有失公平、公正,容易损害微观利益主体的利 益,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提高,我国 计划经济体制“一大二公”的教训也充分说明这 一点),因此,凭借公共权力,通过财政参与社 会产品分配就成为国家筹集所需财力的必要手段。 可见,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就是为满足国家实现 其职能对财力的需要。
1、财政的国家主导性(2)
另一方面,财政分配活动及分配关系体现出 明显的国家(政府)意图,是国家(政府)贯彻 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手段。 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常 常通过财政分配活动体现出来,财政活动及由此 确定的分配关系是国家贯彻其政治、经济、社会 发展政策非常重要、不可替代、切实可行的重要 手段。 究其原因,一方面基于财政的不可替代的客 观功能;另一方面基于国家主动选择、是国家主 导性的体现。
1、财政的国家主导性(1)
财政严格来讲就是国家财政,财政分 配的主导是国家,有两重涵义: 一方面,在财政分配活动及分配关系 中,参与主体多元化,但财政收支方式、 渠道、规模、管理均是由国家确定的,国 家处于主导地位,而分配活动及分配关系 的另一方(个人或企业)相对处于被动和 从属地位,有按照国家法律、规章、政策 等规定具体执行的义务;
③财政的公共性(2)
当阶级出现,国家产生后,国家就具 有了独家行使政治权力,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公民免受他人暴力侵犯和维护社会稳 定的职能,与此同时,道路、桥梁、大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公共工程项目是社会 成员出于个人利益所不愿提供或无力提供 的,国家责无旁贷。 由于这些职能、工程是用于满足公共 需要,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财力保障的财 政活动就天然具有了公共性,使之与私人 财务区别开来。

20世纪西方财政学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西方财政学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做 出了贡献 。
奥 、 财政 学 者用 边 际 效 用理 论来 说 明公共 产 意
安 格鲁 萨克森传 统基 本 统 治 了 2 O世纪 5 D年 品理论 。他们认 为 , 际 效 用 理论 除 了适 用 于私 人 边
代之前的英国和北美财政学。这一传统将新古典经 产品外 , 还适 用于公 共产 品 , 由于公共 产 品消 费 的 但 济学的价 格理论 应用到财 政学 的研究 当 中。马 歇尔 不 可分 性 , 无 法 通过 消费 数 量 的 调 节来 改 变 边 人们 运用 经济学 的局 部均衡分析 方法研 究 了税 负转嫁 与 际收益 , 因此 只能通 过改 变 成本 ( 收价 格 ) 税 来适 应 归 宿问题 。这 方 面的实证理论 也 由此产 生 。庇 古 研 同一数 量的公共 产品 。这具 体表 现为 不 同的个 人支 究 了局部均 衡下 的外 部 性 问题 , 为 政府 通 过 税 收 付不 同的税收 价格 。 认 或财政 补贴来 弥 补这 一 市 场缺 陷 , 进边 际社 会成 促 瑞典学 者也 为 此做 出 了贡 献 . 要 是威 克 塞 尔 主
内蒙古财 经学 院学报
21 0 1年
第 1 期
2 O世纪 西方财 政学 发 展及 其对 我 国的 启示
李 佳
( 中南财 经政 法大学
[ 摘
财 政税 务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07 ) 30 3
要] 0世纪西方财政学的最初发展阶段是新古典财政学的出现 , 2 包括安格 鲁 ・ 萨克森传 统和斯堪 的纳维 亚传 统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边际效 用价值论 为基础 的新古典 财 政学 的出现 较
典 财政学研究 的重 要 内容 。 2 .斯堪 的纳维 亚传 统 的新 古典 财政 学

财政学专业介绍

财政学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财政学概述:财政学(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Program)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财政(Public Finance)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即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的科学。

历史:财政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财富在国家、个人、企业之间的分配方式和使用方式等应用问题的学科,其诞生于18世纪,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财政学在18世纪成为一门科学,当时主要针对法国重商主义现象提出静态零博弈理论进行研究。

其次,财政学在20世纪已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实现了国家财政税务政策在宏观控和微观控制方面所起作用等问题研究的系统化。

从那时候起,财政学便成为人们研究经济宏观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

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经济管理与调控等相关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经济政策滞后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依照当前现有的科学知识,顺应市场的需要,研究出更先进的国民经济调控方法和技术。

所有这些都使本学科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3. 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对象: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外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具务经济法律知识和应用能力,另外还需要有从事财经类工作的基本能力,能熟练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经济法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财政学完整PPT教学课件

财政学完整PPT教学课件
政府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 投入,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2024/1/25
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 公平和经济发展。
25
财政与社会保障
2024/1/25
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提供社会保障资金,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 运行。
社会保障制度对财政的影响
化。
14
2024/1/25
04
财政管理
15
预算管理
1
预算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详细解释预算的定义,包括其分类(如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等)以及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3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
深入探讨预算编制应遵循的公平性、透明性、可 预测性等原则,并介绍从预算准备到预算审批的 完整流程。
预算执行与调整
21
财政政策类型与效应
2024/1/25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即可直接产生调控 效果,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 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如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减税或增税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
财政与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26
THANKS
2024/1/25
27
无法开始。
04
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是指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 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 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 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财政的产生与财政学的发展-课件

第二章财政的产生与财政学的发展-课件
• ① 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引起财政收入结构的 变化
• ② 财政支出必须根据国民经济结构良性发展的 要求分配资金
• 2009年中国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 右,国际警戒线60%
• 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1100亿元,2009年为 7397亿元,2010年为6495亿元,2011年拟安 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
•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 入”思想
• (2)轻税思想 • (3)官营专卖思想 • (4)开源节流思想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
• 夏商周三代:量入为出,多有结余 • 春秋战国:量出为入,横征暴敛 • 唐代陆贽:“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
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物之丰 败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是以圣王立程, 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理化既衰, 则乃反是,量出为入,不恤所无。” • 唐代杨炎:“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 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 3、“国家”财政是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 工具
• 社会财富的绝大多数掌握在国家手中。
• 国家通过财政控制社会总需求,通过增减 财政的基本建设投资量,加快或减缓经济 的发展速度,以财政平衡求得宏观经济总 量的平衡。
• (三)公共财政——市场经济
• 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或服务的经济活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 收支模式。(p33)
复式预算
• 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 一种预算形式。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 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正常预算
• 美国联邦预算

非正常预算

一般会计预算
• 日本中央预算 特别会计预算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前言财政理论是财政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财政收支的规律,探讨财政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学说体系。

财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财政理论的发展源流进行概要回顾,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下我对于“公共财政”这个不可或缺的概念的看法。

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古代财政理论古代的财政理论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一是如何增加国家收入;二是如何节约开支以满足需要。

中国的经济理论家和政治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财政理论的探索,其中往往涉及国家税收的问题。

古代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财政学”,并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的公共财政理论。

现代财政理论现代财政理论起步于欧洲,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的“金融革命”时期,特别是从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大卫·李儒斯通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等经济学家的作品的发表,这些著作中开始有了涉及财政的内容,成为了财政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家财政力量的不断增强,财政学这个学科逐渐从单纯的政府财政管理进化为国家财政管理,对于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财政理论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并开始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

当代财政理论财政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与演进。

当代财政理论强调财政管理的现代化,从财政制度的角度来探讨重点财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等等。

例如,加拿大经济学家马丁·菲斯特等人提出的“新财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新公共经济学”等新的领域,推动了财政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也被称为国家财政,是财政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既包含为公共目的而筹备和运用国家资金和等财产资源的行为,也包括制定和推行财政政策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等等。

公共财政学在我国的兴起及发展

公共财政学在我国的兴起及发展

我 国财政领 域 向建立 公共 财政体 现 的改 革 目标 支 出结构 。而 调整 支 出结构 , 需要 改变 已经 沿 袭很 多 努 力 ,
应带 有某 种方 向性 的改 革 目标 。与此 同时 , 西 方市 场 框 架体 系 尚未完 全建 立 , 与 成熟 的公共 财政 制 度还 存 经济 国 家的财 政职 能范 围相 对狭 窄 , 这 个特 点 与 当时 在 较大 差距 , 需要 在 实践 中不断 发展 和完善 。 旨在调 整支 出结 构 、 压缩 支 出规模 的 目的相 吻合 。那 时, 人 们将 西方 市场 经 济 国 家 的财 政 支 出格 局 与 “ 公 共财 政” 相 等 同。 因而 , “ 公共财政” 的概 念 自然 而 然
届 三 中全会提 出“ 进 一 步 健 全 和 完善 公 共 财 政 体 制 ” 财政领 域 的改 革历程 , 如果 用一 个关 键词 来揭 示 财政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 —1 0
出规 模压 缩上 寻求 出路 。要 压缩 支 出规 模 , 就 得调 整 年 的传统 财政 支 出模式 , 客 观上要 求有 不 同 以往而 且
财政作 出重 大部 署 , 提 出要 “ 完 善促 进 基 本 公共 服 务
均等化 和 主体功 能 区建设 的公共 财政 体 系” 。这是 首 次提 出公共 财 政 体 系 的概 念 。经 过 这 么多 年 的不 懈 和方 向上迈 出了坚实 的步 伐 。当然 , 目前公 共 财政 的



我 国公 共财 政 发 展 实践 概 述
步提 出 , 要“ 完 善公共 财政 制度 , 逐 步实现 基本 公 共 服务均 等化 ” 。2 0 0 7年 , 中共 十七 大对 新 时期“ 四位一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国库管理的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管理、财政资金收付管 理、国债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等。
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 则。
财政监督管理
财政监督管理的概念
财政监督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国家财政部门依法对财 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财政监督管理的原则
依法监督原则、公正公开原则、效率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
VS
购买性支出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 的影响,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
转移性支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 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政 策等方面。
财政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财政思想
古代财政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财政收支 的朴素认识,如“量入为出”、“节 用裕民”等。
近现代财政学的发展
近现代财政学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古 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经济 学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理论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财政学概述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财政管理 • 财政政策 • 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01
财政学概述
财政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定义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 经济效应的学科,主要关注政府 如何筹集和使用资金,以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
研究对象
未来财政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财政学发展史

财政学发展史

一、财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亚当・斯A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和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诞生,而财政学的发展与经济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财政理论受到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创新而不断更新。

纵观西方财政学理论发展史,主要存在“两大传统”,一个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所开创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斯密持有的是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他认为政府的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履行的三个方面的职责,即提供国防、司法以及公共工程建设。

此后其追随者,李嘉图、J.S.穆勒、萨伊、马歇尔和庇古等持有经济自由主义观点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形成了西方财政学“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该传统推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神奇作用,相信存在“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将私人利益引导到公共利益,主张“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

自亚当・斯密时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这一传统居于财政学以及经济学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一时期财政学的一项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对于税收的研究而忽视或基本没有涉足对公共支出的研究。

与此相对应的是由瑞典学派和奥意学派所开创的“大陆传统”。

尽管斯密的经济学体系长期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但是当时有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对而言,在国家经济职能的认识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更加重视公共支出的积极作用,留下了很多深刻、精辟的分析,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理论的另一传统,被称为“大陆传统”。

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罗雪尔、瓦格拉,其中更重要的有以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林达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以及奥地利和意大利的一些财政学家形成的奥意学派。

特别是维克塞尔,不仅对一般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将税收和公共支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公共部门的决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和集体选择的过程。

而正是缘于他的著作,布坎南吸收了其中重要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从而开创了影响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并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础理论。

西方财政学发展脉络探析

西方财政学发展脉络探析

西方财政学发展脉络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析西方财政学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西方财政学的早期阶段、古典财政学、新古典主义财政学、现代财政学和实证财政学的兴起及发展进行分析。

在将对西方财政学的整体发展进行概述。

在将详细介绍西方财政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

在将对西方财政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重要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对西方财政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西方财政学,发展脉络,概述,早期阶段,古典财政学,新古典主义财政学,现代财政学,实证财政学,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西方财政学发展概述西方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的学科,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财政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多个重要的学派。

在西方财政学发展的早期阶段,财政学主要关注政府的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

古希腊的财政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财政公正和税收公平的理念,为后来财政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典财政学的兴起标志着财政学的进一步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在18世纪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和经济学的理论,对财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古典主义财政学的兴起则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出现。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为财政学奠定了现代经济学基础。

随着现代财政学的发展,财政学开始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改革和财政监管等问题。

实证财政学的出现则强调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为财政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合以上内容,西方财政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同阶段和学派的兴起,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在未来,西方财政学将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为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西方财政学早期阶段西方财政学的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财政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亚当・斯A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和财政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诞生,而财政学的发展与经济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财政理论受到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创新而不断更新。

纵观西方财政学理论发展史,主要存在“两大传统”,一个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所开创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斯密持有的是自由放任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他认为政府的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履行的三个方面的职责,即提供国防、司法以及公共工程建设。

此后其追随者,李嘉图、J.S.穆勒、萨伊、马歇尔和庇古等持有经济自由主义观点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形成了西方财政学“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

该传统推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神奇作用,相信存在“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将私人利益引导到公共利益,主张“最好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

自亚当・斯密时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这一传统居于财政学以及经济学主导地位的时期,这一时期财政学的一项重要的特征就是注重对于税收的研究而忽视或基本没有涉足对公共支出的研究。

与此相对应的是由瑞典学派和奥意学派所开创的“大陆传统”。

尽管斯密的经济学体系长期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但是当时有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对而言,在国家经济职能的认识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更加重视公共支出的积极作用,留下了很多深刻、精辟的分析,逐渐形成了公共财政理论的另一传统,被称为“大陆传统”。

著名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罗雪尔、瓦格拉,其中更重要的有以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林达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以及奥地利和意大利的一些财政学家形成的奥意学派。

特别是维克塞尔,不仅对一般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将税收和公共支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公共部门的决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的和集体选择的过程。

而正是缘于他的著作,布坎南吸收了其中重要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从而开创了影响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并成为现代财政学的基础理论。

两种学派理论体系侧重了政府功能的两个方面,但是由于思想交流上的阻隔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对理论需求的缺乏,两个学派理论在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催生以及众多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经过较长时期才慢慢融合到财政学理论体系之下,使得财政学拥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也打破了主流经济学只关注税收理论的传统。

在此后,经过一系列经济学家的努力,其中主要包括鲍文(C.Bowen)、布莱克(D.Black)、马斯格雷夫(R.Musgrave)、萨谬尔逊(P.Samuelson)、阿罗(K.Ar—row)、布坎南(J.Buchanan)等人,财政理论终于在20世纪中期发生了由传统财政学向当代财政学的转变。

与“盎格鲁一撒克逊”传统下的财政学相比,当代财政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于公共支出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包括对于政府干预经济必要性的基础理论分析,对于公共部门决策过程及其效率的规范和实证分析,以及对各类具体的公共支出项目的分析,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财政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特别是随着数量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应用,财政学研究方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对公共支出分析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它在税收分析方面没有发展,而恰好相反,20世纪70年代以来,税收理论丰富的发展以及重大突破使得财政学进入了最为繁荣的时期。

一、财政学研究思想的演变西方财政学产生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国情进行了丰富的财政政策实践,蕴含在其中的研究思想随之演变。

信奉经济自由思想的财政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是通过自由状态下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达到的,国家没必要也无可能在这上面操心。

这在斯密政府职能观中的表现就是政府的职能仅限于国防、司法以及提供私人不愿意承担,但对社会发展必需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

同时他认为,政府的支出是非生产性的,要严格控制支出规模,更反对政府举债,政府的收支要平衡。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限于对政府税收的研究,研究征税的原则、税收负担的分担和转嫁等。

这不仅是斯密开创的财政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是斯密所奠定的古典财政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得益于经济自由主义,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渐向欧洲大陆扩张她们的经济版图。

然而,德国的资本主义却慢了半拍,英法大量廉价商品如潮水般冲击德国市场,其弱小的民族工业面临被扼杀在摇篮中的危险。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世纪40年代历史学派在德国应运而生。

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认为:增进社会利益的过程中,仅有个人的作用还不够,还须有国家的作用,他说:/国家为了民族的最高利益,不但有理由而且有责任对商业加以某种约束和限制,而且,国家的经济越是发展,立法和行政方面的干预必不可少。

0可以看出,李斯特开始萌发国家干预的思想。

李斯特的经济主张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70年代德国逐渐走向垄断资本主义,这里我们以斯密1776年5国富论6首版发表为标志,认为财政学作为一门完整、系统的学科已经完成,有学者也认为财政学从经济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归功于为瓦格纳于1877-1901年完成的5财政学6。

到了80年代俾斯麦当政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加大的政策,包括推行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

为了配合俾斯麦首相,历史学派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政策,最杰出的人物当数瓦格纳,他认为,在一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国家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而需要的政府支出也越来越多,这就是被后人总结的著名瓦格纳定律。

同时,他也明确提出了税收具有矫正收入分配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派的国家职能范围显然要比斯密的国家职能范围更广,国家干预的思想/暂露头角0,在财政理论中的体现就是对财政支出的关注度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国家干预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日益尖锐,伴随着这种演变态势,经济理论也在不断修正和完善:凡勃伦、康芒斯主张国家调节和仲裁劳资矛盾,反对自由放任政策;庇古创立了福利经济学,认为国家应出面解决收入分配和校正生产外部性问题;以缪尔达尔、林达尔、俄林、哈马舍尔德等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主张政府干预¹。

此时,这些对古典自由经济理论/改良0的经济理论(包括财政理论)和思想,是在摆脱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比之历史学派无疑又更进了一步。

然而,改良挽救不了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1929-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让西方国家措手不及,根据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制定的经济对策无能为力。

而罗斯福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干预政策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巨擘--凯恩斯发表了他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主张在萧条时期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注重财政政策)进行国家干预,通过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完成了他对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的革命。

新政与凯恩斯革命,一个是政策实践,一个是理论,二者不谋而合,开启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潮。

自此,以政府干预为指导思想的财政政策理论研究全面进入经济学家和财政学家的视野,财政学渐渐形成了财政支出和税收并重的研究风气。

可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关注的是充分就业,并没有涉及到资源配置。

因此,为了弥补这个不足,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萨缪尔森试图把凯恩斯主义和马歇尔的新古典理论糅合起来,即把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综合起来,这种努力使得财政学的微观研究思想开始活跃,萨在1954年发表的5公共支出的纯理论6中对公共品的经典定义以及文中分析公共品的最优提供即是建立在扎实的微观基础上的。

基于这个思想,1959年美国著名财政学家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在其经典著作公共财政理论6中提出了著名的财政三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

与此同时,美国一批敏锐的经济学家开始对政府决策行为进行微观探究,日后名噪经济学界的公共选择理论就萌芽于该时期。

另一方面,大危机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长期指导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政策利索地解决了经济危机,但使经济长期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氛围,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造成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经济气候的骤变使蛰伏已久的自由主义思潮得以东山再起,霎时间,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学派,发起了对凯恩斯主义的猛烈抨击。

凯恩斯主义的捍卫者也毫不示弱,纷纷修正凯恩斯理论予以反驳,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战。

然而,现代经济中国家与市场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现实使得两大阵营的研究思想不知不觉地走向了趋同:政府与市场融合的思想越来越成为共识。

财政学顺应这种经济环境和思想的转变,针对现实问题大大拓宽自身的研究领域,从主要研究政府收支的财务活动扩展到研究与资源的实际利用有关的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并分析这些经济活动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的影响。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¹1927年,由缪尔达尔、俄林、哈马舍尔德等经济学家组成的失业委员会在5失业委员会最后报告书6中,得出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以消除失业和经济萧条的政策结论,并且提出以宏观货币政策为主,以宏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工资政策为辅的经济政策建议。

二十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一、建国前财政学的发展建国前中国财政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民国时期的财政学和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学。

(一)民国时期的财政学随着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至中国,中国国内逐渐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

财政学作为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门新学科,也随着经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

民国时期,中国财政学研究的专门著述主要有:胡钧的《中国财政史》(1920)、陈启修的《财政学总论》(1924)、杨汝梅的《民国财政论》(1927)、王宗培的《中国之内国公债》(1933)、何廉、李锐的《财政学》(1935)、尹文敬的《财政学》(1935)、胡善恒的《公债论》(1936)等这一时期,中国财政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在于:大都是就财政论财政,多对财政现象进行描述和批判,很少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联系起来。

中国的财政学基本上还处于引入西方公共财政学的阶段,并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的存在。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开始编写自己的财政学,但这种编写带有很强的编译性质。

不同学者无论是否直接使用了“公共财政”的字眼,其实质都是“公共财政”观点。

陈启修的《财政学总论》(1924)一书,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学专著之一,他强调:“财政者公共团体之经济或经济经理也;易词言之,即国家及其他强制团体当其欲满足其共同需要时关于所需经济的财货之取得管理及使用等各种行为之总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