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知识点整理
(1)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主要人物或点明时间、地点、背景 等。示例:《藤野先生》、《春》、《孔乙己》《那年冬 天》 (2)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在一定程度下暗示文章的中心。如 《变色龙》、《白杨礼赞》《热爱生命》《我爱昙花》等 (3)有的标题以提问等方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和思考。也有的文题求新求异或富有诗意等方式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如:《背影》《山那边》《那年冬天好大雪 等。
内容上:详(泼墨如水)略(惜墨如金)
得当
8、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 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富有人的灵性, 夸张: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给人鲜明的印象。 排比: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增 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 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 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这是《爱处无声》的结尾,你认为这 句话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 议论。那盘碟是父亲对我的“温情与 爱”的见证,我深深地理解了他的爱。 谈感受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常 常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一般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以揭示 文章的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思想感情。
6、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第一类: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的性格品 质,生活景况等。 语言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动作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性 格品质 神态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 映思想性
外貌 语言
地的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变色龙》的全文内容。 请概括《孔乙己》的全文内容。(40字内)
记叙文知识点整理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回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总分总----总起分写总结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五种表达: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五种表达需要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扩展资料:写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也可以辅之以其他表达方式来写。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1、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2、分类:写人、记事、绘景、状物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6、记叙文的线索:①人线②物线③情线④事线⑤时线⑥地线7、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9、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10、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起下、首尾(前后)呼应。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1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借代、反语【常考题型】(一)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结构上从以下几点分析a.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小说三要素:1、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占主要地位。
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2、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衍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
3、环境:(1)社会环境:定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
(2)自然环境: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表现人物性格;⑤推动情节发展;⑥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三、记叙顺序顺序:特征: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插叙: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
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旨;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倒叙:特征:①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等,来展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人物的经历。
以下是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的基本要素1. 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第二人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亲切感;第三人称则能更客观地展现事件。
2. 时间:记叙文要明确时间,包括时间period(时代)、时间point(时刻)和时间relation (时间关系)。
正确把握时间,有助于读者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
3. 地点:记叙文中的地点包括空间location(地点)、space relation(空间关系)和atmosphere (氛围)。
地点的描述有助于读者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增强身临其境的感觉。
4. 人物:记叙文要描绘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动作、语言、心理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情感变化。
5. 事件:记叙文要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
事件的描述要有起伏、波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记叙文的结构1. 导入:引出记叙文的背景、人物、事件等,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2. 主体:详细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人物的动作、心理、对话等。
3. 高潮:事件发展到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文章的关键部分。
4. 结局:叙述事件的结果,包括人物的命运、情感变化等。
5. 尾声:总结全文,点明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描述: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事件、环境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力。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3. 心理描写: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4.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暗示文章主题,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5. 抒情议论:在记叙过程中,适时加入抒情、议论,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记叙文的语言特点1. 生动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
就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总结插叙的作用有:
①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②衬托人物品质。
③为后文做铺垫。 ④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对而言, 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答题的格式一般为:补充交代了······的原 因 /······的背景 /······的经历;突出 了谁谁谁的· ·····形象 /品质;为下文· ·····事
A、从修辞切入。(运用了……修辞手法……)
B、从句式切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C、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切入。(贬词褒用、褒词贬用)
其实是反话正说,
B 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或补充。
此 知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
识
玛峰。”
点 考
②表示话题的转变
得
1)“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 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 ——我能抽
较 少
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知识点 8:重点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 1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②强调 1)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③特殊含义 (讽刺和否定、特定称谓)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 明确: 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 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Word版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那么渲染的氛围或烘托的人物的一般也是好的。
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表达、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表达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四、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表达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六、记叙文的详略表达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表达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表达。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表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表达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能够实行正面描写,也能够实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表达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表达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完整版)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如:《地下森林断想》中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与之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如:《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使闰土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挖掘了主题思想。
)(4)补叙:也叫追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如:《智取生辰纲》中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的过程。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他们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如:《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渲染、反衬、反讽、对比、虚写、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等。
3.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总领下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做铺垫、埋伏笔、虚与实、详与略、总与分、正面与侧面、以线索贯穿全篇等。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反问、设问等。
5.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乡》等。
主要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突出中心思想。
6.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记叙文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讲述精彩的故事,表达内心的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和地点为故事的发生设定了背景。
比如,“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在美丽的公园里”,明确的时间和地点能让读者迅速进入故事的情境。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而结果则是故事的收尾。
清晰地交代这三个方面,能让读者完整地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自然的叙述方式,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
这种方式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
插叙可以补充说明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情节。
三、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叙述。
第一人称“我”或“我们”,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仿佛在与读者直接对话,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中。
第三人称“他”“她”“它”或“他们”,可以更客观地叙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展现更广阔的画面。
四、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为了使记叙文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常常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语言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行为和状态;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神态描写则能反映人物的情绪变化。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 人物、事情、场景。 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 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第二人称: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 ,拉近距离,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觉得我们的 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 敬佩之情。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1)新颖 吸引读者 2)点明中心 3)概括文章中心 4)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 5)具有象征意义 6)语意双关 7)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 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 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 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 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 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 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或含义) 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 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 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 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 境,作架空分析。术形式上的作用。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引起下文、 总领全文、过渡句、总结全文。 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 2.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 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 3.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 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第一篇:记叙文知识点梳理记叙文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概念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叙述的顺序:⑴顺序。
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⑵倒叙。
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3、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
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
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
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
⑷记叙中的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
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3)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借物抒情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
(6)托物言志6、记叙文的中心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
二分析分析主要的人和事。
分析作品的背景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
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
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
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
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例如:“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
“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例如: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
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⑵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
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
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
(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
(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
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3)艺术手法赏析:对比与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第二篇:记叙文知识点梳理记叙文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等。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来分:(1)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羚羊木雕》。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春》、《济南的冬天》。
(4)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如:《安塞腰鼓》。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叙述的顺序: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