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社会大系统的复杂关系

合集下载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1、生产关系的含义 2、生产关系系统的要素(生产关系系统的构成)

静态: 动态:
3、生产关系系统要素的关系:
三、上层建筑系统
1、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系统的构成及关系
(1)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系统要素的关系
四、人口系统
1、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 。
四、开放性原则
(一)系统的开放性特点
1、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的交换。
2、社会系统的开放性:
社会是最为复杂的大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系统都具有开放性。
(二)开放性原则的应用
1、方法论意义:
(1)环境分析法。
2、社会形态的特点:
具体性、 现实性、多样性、历史性
3、社会形态的划分:
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
(二)经济社会形态
1、经济社会形态的含义 2、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 生产关系的性质 3、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的内容
(1)五种经济社会形态的理论(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两个序列
(3)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的关系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3、人口系统同社会大系统的其他组成系统的关系:
五、自然环境系统(生态系统)
1、自然环境系统的含义和构成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 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自然环境系统: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一、简答题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

(2)内聚性。

(3)不稳定性。

(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二、论述题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整理)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整理)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戴胜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四大方法: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体活动、世界眼光实践基础。

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对于它的重要性我们用了一个表述: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说是首要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从三个角度回答了怎么体现以实践为基础,即从选题开始就选择有实践意义的重大问题,而不是选择那些和实践毫无关系的问题。

你研究“屠龙妙技”有什么意义?你研究“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有什么意义?选题确定后就要开始研究,而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重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成果形成后,又要回到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这就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不要把已经形成的理论看成是不可移易的东西。

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经验,但不能搞经验主义。

辩证思维。

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都是讲辩证思维。

系统、矛盾、过程都是辩证法的概念,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理解,叫辩证思维。

首先要把社会作为系统来把握,研究它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以及由于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实现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

其次要研究社会矛盾。

利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剖析社会矛盾特别是关于利益矛盾,关于和谐与矛盾等等。

第三要把社会作为过程来研究。

社会不仅是系统、矛盾,社会还是过程,要研究社会过程就不能不研究阶段和阶段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就涉及到连续性、非连续性、质变、量变、方向和道路等等,涉及到辩证法的另外两个规律: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完整版)11个管理学派

(完整版)11个管理学派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

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

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

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⑴.法约尔。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⑵。

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

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

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

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公司中任咨询工作,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会长,以后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管理研究院任管理学的名誉教授.2、发展过程: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 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 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 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 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 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 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 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 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同时,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 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 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 通过传播, 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 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全文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笔记如何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几个维度?所谓社会,就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包括以下意思:第一,社会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的群居生活共同体。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本质。

第四,社会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即社会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解社会可以从几下维度展开,从而形成不同的学科:研究社会中权力的分配(政治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资源配置及其经济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学)等。

总而言之,可以从行为与制度两个视角研究社会。

还可以从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应当考虑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

任何研究对象都有一个时间定位,社会科学研究也不例外。

时间维的含义主要是指应考虑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是属于某一时间区间的,还是属于某一时点的,等等。

由于任何事物都随时间而演化,所以处在不同时间段的事物肯定会有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考虑所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

空间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特征。

局部特性不同于整体特性;甲部分特征不同于乙部分特征。

空间特征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一个很重要特征。

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只有找准所研究事物的空间位置,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价值维,就是指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

价值维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维是中性的,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则不然。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总要涉及到人及由人组成的群体,而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价值偏好,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总有一个对所研究对象的价值偏好进行定位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偏好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

领域维,主要是指所研究对象处在什么领域。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对于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研究。

(完整版)社会大系统的复杂关系

(完整版)社会大系统的复杂关系

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以: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第三,“系统”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

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认识划分为由五个子系统即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子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是其中的主导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子系统的渗透性要素,潜在生产力-渗透转化—现实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导作用,杠杆作用。

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生产关系子系统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

是社会物质经济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变化发展.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三)上层建筑子系统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饮食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组成,包括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以及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章等。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选择题

(完整版)社会学概论选择题

社会学概论(专科)复习资料单选题(20个,20分)多选题(20个,40分)判断题(10个,10分)简答题(2个,14分)案例分析(1个,16分)选择题第一章单项选择题(共0题,共0分)1.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A、大同社会B、小康社会C、理想国D、和谐社会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C、过去了的社会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3.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A、奥古斯特.孔德B、斯宾塞C、马克思D、马克斯.韦伯4.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B、帕森斯和默顿C、科赛和达伦多夫D、库利和米德5.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A )。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6.在社会整体的结构中,社会存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D)。

A、文化与文明B、物质与精神C、政治与经济D、人口与自然环境7.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客观存在的实体C、社会关系的总和D、聚集到一起8.社会学创立于(C)A、人类社会出现时B、十三世纪C、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9.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A、晏阳初B、费孝通C、李景汉D、孙本文10.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是(C)A、孔子B、马克思C、孔德D、韦伯11.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B、1958年6月C、1978年12月D、1979年3月12.《自杀论》的作者是(C)。

A、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韦伯13. 1891年(A)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吴建常14.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B)。

A、《社会静力学》B、《社会学原理》C、《伦理学原理》D、《社会学研究》15.韦伯的代表作是(C)。

最新2019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核题库完整版500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2019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核题库完整版500题(含标准答案)

2019年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题库500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严谨治学的内涵主要包括( ABCD )。

ABCDA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B不断求知创新 C探索教育教学规律D改进教育教学方法2.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ABC )。

A.学校因素B.社会因素C.个体因素。

D.配偶因素3.“高校教师在职业枯竭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不是很严重;而情绪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较严重”,试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

ABCDA.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使得高校教师经常感到在应对社会发展步伐和学生活跃思维上力不从心B.科研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C.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D.高校师资管理存在问题4.通过对以上师德“一票否决”的十条内容分析,你认为以下哪些可列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ABCDEA. 爱国守法,依法执教B.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C.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D. 为人师表,淡泊名利E.严谨笃学,终身学习5.以上十条涵盖教师在哪些方面的表现。

ABCDEA.理想信念B.工作态度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E.学术道德6.制约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是 ABC 。

A.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的现状B.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社会地位的现状C.教师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状D.高校现行的教育体制机制现状7.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抄袭了一道一分的题目。

事后,老师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打分为:“100-1”。

这位学生接到试卷后非常惭愧,立即找到老师,承认错误,要求老师将100分改回99。

老师听后,在他的试卷上批了一个“99+1”,并对他说:“知错就改就行,以后要特别注意,这一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

根据这段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高校教师道德评价中的哪方面的内容( B )A.道德评价依据B.道德评价机制C.道德评价标准D.道德评价手段(2)这段材料体现了教师的( C )A.教师内心信念B.教师职业良心C.教师职业公正D.教师道德追求(3)这段材料体现了( B )的重要性?A.自觉进行人身修养B.提高教育素养C.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D.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完整版)马克思考试题参考

(完整版)马克思考试题参考

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这些系统有哪些系统组成?这些系统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答: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成是由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

(1)生产力系统是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生产力的要素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构成了生产力系统。

(2)生产关系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环节中。

(3)上层建筑系统是由一定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4)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系统是社会存在大系统存在的第一前提。

(5)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

各个系统的复杂关系:生产力系统决定生产关系系统,对生产关系系统有直接影响;生产力系统以人口关系为基础;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系统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系统反作用于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系统和自然系统相互作用。

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首要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有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人是生产关系系统的调节者和承载者;人是上层建筑的构成主体。

自然环境系统对人口系统具有直接影响;自然环境系统对上层建筑系统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2.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答: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第四章 德育功能..

第四章 德育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功能
(一)德育的政治功能
1.德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和谐的功能
2.德育影响社会政治生活,推进政治民主化
方式:
•经 1. 通过德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 常 2. 通过德育实现对人才的选拔 理解并维护原有的关系和制度 人才 改革并创造新的关系和制度, 使社会的政治结构更合理 3.通过德育传播思想观念、制造舆论 直 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 ---政治的润滑剂 接 4.组织学生直接参加政治运动---政治的催 化剂
•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 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 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 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 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
• 民主 — 以民为主,人民当家作主
德育负向功能-- 强化种族中心主义
迄今为止,各个独立民族国家的教 育无不以塑造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为己 任,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各独立国家教育 的基本法则。这种教育的结果是:
第四章 德育的功能与任务
• 一、德育的社会功能
• 二、德育的个体功能
• 三、小学德育的任务
德育的功能主要是指德育对这个社会 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主要涵盖人与 社会两个方面。
• 1.从作用的对象看,德育功能可以分为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2.从作用的方向看,德育功能可分为
正功能和负功能
社会大系统 — 纷繁复杂
(三)德育的文化功能
• 是指学校德育在文 化的传承、丰富和 发展、创新中的作 用。
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 文化的含义有三: 1.语言文字 2.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之和 其核心是:在自然、历史、社会条件的综合 作用之下,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们所形成的共 同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3.与文明同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和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因此。

2.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

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

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从中国实践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大系统的划分

从中国实践谈马克思主义社会大系统的划分

发展 ,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_ 2 , J 。 科技要素是经济系统的渗透性要素。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 系, 在未加入经济活动( 或过程) 以前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9—3 0
作者简介 : 唐梦亭 ( 1 9 9 O 一) , 女,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 院研究生 。
系统指 社会 再生 产过 程 中的生 产 、 交换 、 分配、 消费各 环 节 的 相互 联 系 和相 互 作用 的若 干经 济 元 素所 组
成 的有机 体 。这 四个 环节分 别承 担着 若干 部分 的 工作 , 分 别 完 成特 定 的 功 能 。经 济 系 统包 括 体 制要
素、 结 构要 素 、 科 技要 素 、 市场要 素 。
世界。根据我国现代化 的实践 , 社会大系统 内子系统有另外的划分。笔者在此提 出将社会大系统划分
为 经济 系统 、 政治 系统 、 文化 系统 、 社会 系统 、 生态 系统 这五 个子 系统 , 以供 商榷 。


经 济 系统
经 济是 指经 济活 动 , 包括生产 、 流通 、 分配 、 消 费 以及 金 融 、 保 险 等 活 动或 过 程 。而 经 济 系 统 是 指 “ 由相 互联 系和 相互作 用 的若干 经济 元素 结合成 的 , 是具 有特 定 功 能 的有机 整 体 ” _ l J 。广 义 的经 济 系统 指 物 质生产 系统 和非 物质 生产 系统 相互联 系 、 相互 作 用 的若 干 经济 元 素 组成 的有 机 整体 。狭 义 的 经济

7 0・
是 潜 在 的生 产力 , 当它通过 技术 环 节 应 用 于 经 济 活动 过 程 , 就能降低投入 , 增 加产 出 , 形 成 良好 的 经 济

(完整版)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8章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第8章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另一种方法是承认事物固有的模糊性,用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度 逐步变化来反映事物从属于某类到不属于该类的逐步变化,以模糊 集合作为模糊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 从方法论看,这就是把模糊性当作模糊性来处理。依靠这种科 学方法论,札德(L.A.zadeh)创立了有深远影响的模糊理论 。
第14页
2018年11月12日
第18页 2018年11月12日
管理学院
在巨系统中,如果组分种类繁多 (几十、上百、上千或更多), 并有层次结构,它们之间的关联方式又很复杂 ( 如非线性、不确定 性、模糊性、动态性等 ) ,这就是复杂巨系统。这类系统无论在结 构、功能、行为和演化方面都非常复杂,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都 存在层次结构。 人脑系统,由于记忆、推理和思维功能以及意识作用,其输入 一输出反应特性极其复杂。其微观结构在细胞层次上正在逐步研究 清楚,但在宏观层次上却涌现出思维、意识等极为复杂的整体功能 ,它的机制至今尚未探明。应把人脑作为复杂巨系统,把微观与宏 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发展的,不同类型的系统要用不同的方法。 大系统理论不能用来解决巨系统问题,简单巨系统理论不能用来解 决复杂巨系统问题。
管理学院
在军事系统工程和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从1970年 代末开始,钱学森努力把系统方法推广应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提 出建立和发展社会系统工程。但组织管理社会系统的社会工程技术 要比工程系统工程复杂得多,前者绝不是后者的简单推广。这里也 需要在应用中坚持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的原则,反对那种为 建立漂亮数学模型而对实际问题作强制性简化的主观主义做法。 从1986年春开始,在钱学森的倡议和指导下,组织了“系统学 讨论班”的学术活动。围绕建立系统学这个中心目标,就与系统研 究有关的学科理论,组织学术报告和讨论,分析这些理论的得失长 短,同时还就方法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努力寻找处理复 杂性的可行方法。在这个讨论班上,钱学森发表了很多重要科学思 想,提炼出很多重要概念,总结和概括出系统的研究方法,开放的 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就是其中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
的有机整体。

系统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以:
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
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
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互
相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第三,“系统”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
由于功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

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认识划分为由五个子系统即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子系统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作用
的力量。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是其中的主导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子系统的渗透性要素,潜在生产力-渗透转化-现实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导作用,杠杆作用。

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管理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运筹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生产关系子系统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

是社会物质经济关系,决定其他
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变化发展。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决定整
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三)上层建筑子系统
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饮食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
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

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组成,包括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以及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及相关的立法、司法、宪法的规章等。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观点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上层建筑以
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

(四)人口子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

(五)自然环境子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主要由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要素构成。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等。

马克思把自然资源区分为提供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和提供生产资料的自然资源两类。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一般状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当今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要,需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共同面对。

(六)社会系统五个子系统划分的合理性
具有文本根据,符合当代现实,更加具有理论的解释力涵盖力
(七)社会系统五个子系统的划分是否是唯一的?
答案是否定。

如还可以把社会大系统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

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的划分,我们的划分更能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八)这种对社会大系统的划分有没有遗漏?
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包括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就没有包括到这个社会大系统中来。

这是一个缺憾。

可以结合把社会大系统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这样可以弥补上述缺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复杂系统,构建复杂性科学。

对于究竟什么是复杂系统这个问题, 目前科学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复杂复杂系统是包含大数量变量的系统,是具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

复杂系统具有(1)由大量的作用者构成。

(2)系统是开放的可以受到外界影响, 有能力与外界交换信息。

(3)系统能自组织, 自加强, 自协调,并产生涌现现象的特点。

和自然一样,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它包括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子子系统, 无数多个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无数个不同的组团, 整个社会就是由无数多个这样的系统和组团所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