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复习资料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二、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
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
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
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章植物
1、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答:(1)用语言描述;(2)用动作描述;(3)用比较的方法来描述;(4)用打比方来描述;(5)用图画的方式来描述;(6)用文字来描述;(7)用统计的方法等
2、用什么方法拓印树皮图案?
答: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叶的形状有哪些?
答:叶子的形状多样,常见的有卵形、心形、扇形、针形、带形、掌形、椭圆形等。
4、我们有哪些观察比较叶的大小的方法?
答:观察比较叶的大小的方法有:(1)大叶子上铺满小叶子比大小;(2)大叶子旁竖着排列小叶子比长短;(3)把两片叶子描画在方格子上,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4)用打比方来描述叶的大小的方法。
5、用什么方法拓印一片树叶呢?
答:拓印一片树叶的方法是:(1)用较浓的水粉画颜色,均匀地涂到叶的背面上,(2)盖上白纸,(3)用手掌按压,使颜色附着到白纸上。
6、植物的叶由叶片和叶柄构成。
7、我们有目的的看的时候,观察活动才算是开始了。
8、叶片上有叶脉。
常见的叶脉有平行脉、叉状脉、网状脉。
第二章动物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的身体分几部分?
答: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顶端有眼。
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3、蝗虫、蜗牛身体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蝗虫的身体大小可以用身体长度和展翅长度来表示。
蜗牛的大小用测量蜗牛壳的方法来表示。
4、在蜗牛爬行比赛时,不管蜗牛朝哪个方向爬都能比的方法是什么?
答:在蜗牛爬行比赛时,不管蜗牛朝哪个方向爬都能比的方法是:画一些同心圆,把饿了的蜗牛放在圆心,最外边放一些食物,看哪一只蜗牛先爬出最外面的圆。
5、用什么方法观察蚂蚁最好?
答:在有水的盆中放一个瓶盖,把蚂蚁放在瓶盖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最好。
(因为蚂蚁怕水,只在瓶盖中爬。
)
6、水盆中放两三个瓶盖,在瓶盖间搭座桥,蚂蚁在上面会有什么反应?蚂蚁的
反应提醒我们什么?
答:蚂蚁会在桥上来回爬个不停。
蚂蚁的反应提醒我们别忘了送小动物回家,让他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第三章我们自己
1、什么是观察?
答:当我们想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综合运用五种感官,并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1、我们全身心观察的方法有哪些?
答:眼睛能看见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耳朵能听清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鼻子能闻出物体的气味。
舌头能尝出食物的味道。
手能分辨出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粗糙等。
2、人的身体分几部分?
答:人的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
3、什么是视野?
答:眼睛能看到的上下左右的范围叫做视野。
4、人的指纹有几种?
答:人的指纹有三种:弓形、箕形、斗形。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指纹是我们每个人的特性之一。
5、我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吃好一日三餐,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另外还
要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6、衣服小了,跑得快了,力气大了,说明我们在长大。
7、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当我们能综合利用它们去观察
时,我们就能获得对事物更全面的了解。
8、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9、眼睛看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时,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眼睛看肉眼无法看到的很远的地方时,借助望远镜来观察。
看人体骨骼的图象只能用X光机。
10、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
11、手有感觉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结构有关。
手的灵巧与皮肤上的褶皱、关节及大拇指有关,还与人的肌肉、大脑、神经等有关。
12、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两个长得完全一样的人。
第四章水
1、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答:我们运用眼、耳、鼻、手、舌等感官来观察水,发现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不粘手的液体。
(水是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的液体。
)
2、什么是液体?
答:象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3、用什么方法比较两杯水的多少?
答:(1)用同一容器去量;(2)用相同容器去量;(3)用量筒、量杯去量。
4、用量杯测量水的体积时,应该注意什么?
(1)等静止后观察;(2)读数据时视线要和液面水平相平。
(平视水平面)
5、对于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6、液体的多少用毫升来表示。
第五章纸
1、你知道哪些纸的名称?
我知道纸的名称有:宣纸、牛皮纸、闪光纸、新闻纸、板纸、艺术纸、油封纸、草纸等。
2、纸是由纤维组成。
3、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分明之一。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4、不同的纸有不同的吸水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和承受弯曲的性能。
5、简单的纸车由车厢和车轮两部分组成。
第六章米饭和淀粉
1、什么是胚?
答:种子植物的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
2、米饭在嘴里咀嚼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有甜味?
答: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糖类了。
所以,原本并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甜味了。
3、淀粉加上碘酒会变成蓝色。
如果往食物中加入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食物中
有淀粉。
番薯、土豆、年糕、面条中含有淀粉。
淀粉糊、米粒、米饭中滴入碘酒会变成蓝色。
4、米饭怎么来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答:稻谷→秧苗→稻穗→稻谷→糙米→精米→米饭从中我知道了米饭来得不容易,我们要爱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