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学习中临摹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画学习中临摹的作用

摘要:

临摹是中国画学习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传移模写”乃是南齐谢赫提出“六法”之一,也是古人对于临摹一说提出的最系统性的理解,这一法凝结了各朝各代诸位绘画艺术家的智慧与努力,从古至今,它不仅仅是习画者的必经之路,同样也在中国画艺术精神传承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观点浅析中国画学习中临摹的作用:一:“传移摹写”与临摹的含义特征、二:临摹对于绘画技法以及古人艺术精神的传承、三: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的位置。

关键词:临摹中国画传移模写

一:“传移摹写”与临摹的含义特征

“传移摹写”(或作‘传摹移写’)出自南齐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一书,“传移摹写”○1便是其提出的“六法”之一。而后人对于其含义的阐述多有误区,认为“传移摹写”就是仅仅模仿前人画作

的创作手法,而忽略了作者绘画思想、艺术精髓方面的意义。由于

古人在文字表达方面其中含义更加丰富,所以我们把这四个字拆开

逐一解释。

“传”,在唐朝之前已经有很多画论提及,有“传达”、“传播”、“传授”、“递送”等意思。中国画在我国古代艺术领域的地位不

可撼动,而因为古代印刷术的短板,古人的东西想要传递下去,就

需要临摹,传承、发展。临摹并不仅仅是将古人的画作进行机械式

的复制,而要在其过程中将古人绘画中的规律以及绘画精神传承下

去。在这个过程中临摹者的作品就已经实现了传承,他们所流传的作品中已经蕴含了绘画之道。把“传移模写”放在“六法”中的最后一法也大有将就,因前五法皆可传递。

“移”,即、“传移”、“移情”,古人用“移情”这两个字可谓恰到好处,因为美好的东西总会让人们产生感情与共鸣。凡是对“画道”稍微有见解的人都不会无脑的复制古画,而是在临摹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画面中,去感受当时古人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掌握“传移模写”真正的意念。国画非常注重寓情于景、表达意境,用移情这种方法可以与古人在某点上达成共鸣,那便是我们所能学到和传承之处。

“模”,通“摹”,也就是临摹的意思,传移靠的便是摹写,摹就是“传移”过程中的运作方法,我们掌握的一些绘画规律,慢慢的就能在临摹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当这种共鸣越来越多时,感情就会融入到临摹的作品当中。

“写”,与“移”相对应,即为“移”而服务,即通过“写”来达到空间上的“移”。再临摹过后掌握古人的绘画之道,了解古人的绘画精神,再“写“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传移模写”生生相惜缺一不可,而在近现代的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由于西方绘画思想、绘画观念的冲击,让中国画的传承受到不小的影响。当代中国画学习者多在绘画技法的表面下功夫,而不去理解古人的绘画思想、艺术精神,也就未能做到“传移”。

然而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临摹”二字,字面上看仅仅是照着作品复制,然而其作用更具创造性,同时兼备主观意识,从而使得有别于复制过程。所以“临摹”不是单纯的复制,它不仅仅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同时也传承了古人丰富的艺术思想。古代大画论家顾

恺之留下了《摹拓妙法》○2一文,讲的就是临摹的具体方法。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从古至今,“传移摹写”在习画人心中乃是重之又重,想要学习中

国画必然是从临摹入手,这样可以避免走许多的弯路,又可以学习

古人绘画中的精髓,从而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表现出来。临摹与写

生创作不一样,临摹是汲取前人的优点,在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上

便可写生与创作。

二:临摹对于绘画技法以及古人艺术精神的传承

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途径,通过临摹我们得到的

不仅仅是前人绘画之表现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古人的绘画艺术精神

并且将二者永远流传下去。

1.临摹对于绘画技法的传承

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曰:“但画法均不出下之三种:(一)

临画,防范本。(一)写生,对实物。(一)记忆画。”○3这句话不仅仅是说中国画学习方法因如此,西方水彩亦是如此。为了强调临

摹这一重要性又说:“就以上三种画法言之,临画一法尤为重要,

故兹分条言之。”并且提出了两种方法以应对“间架大小不称之虑”○4,此二法为:“(一)摸法。摸以纸覆诸范本之上,用铅笔勾其间架、位置;次置范本之侧,以浓墨醒之;终置诸画纸之下,始对范

本临之。如是则位置不差,而古人之笔法、气韵倶可得矣。此包慎

伯临字之法,亦可应用于画着也。(一)分段临摹法。其法不用稿纸,先将范本分诸数段,画纸亦如此,后逐段临之。如是则间架大

小亦可与范本相合,不至有树大房小之疵。然此法仅可施诸习画程

度稍高之人,至如小学,当以对临交佳,否者无心思之临摹,有何

益呼!”

临摹有数种方式,可分为摹拓、对临、背临以及更具主观性的意临。除意临之外的三种临摹方法,遵循客观的宗旨与立场不变,准确的

再现摹本的面貌任然是临摹者的目的。在临摹过程中间,摹者可推

敲摹本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路、以及创作过程。摹者在领悟摹

本作者笔法、墨发等技法的同时,努力与作者的绘画思路接近,经

过自己的思维转化后再表达到纸面上。在这样的过程中,摹者亲手实践着对绘画材料、技法的控制和调节,同时对原作者的创作思维

进行不断的推敲调整,努力接近原作的精神面貌。这样临摹不仅学

习了单个所临画作的技法,同时尽可能的实现了原作的作画步骤与

思路,摹者的绘画技能水平也就提高了。成功的临摹了优秀画作,

可以说也是传承了优秀的绘画技法。中国画也正是靠这种临摹实践

实现了自我的传承。

而意临区别于以上三法,陈师曾曰:“记忆画者,即作画时,目前

不置一物,而将平日所曾临者、所写者,所见者,任笔挥洒写出之

谓也。此种画法最为有益,一可比较前日临画时曾留意否,一可练

习记忆力与理会力,补助画法进步,收效不鲜。”陈先生提出的“记忆画”与现如今之意临有异曲同工之妙,意临强调在有一定的

绘画理念及技巧的基础上,只求表现原作的气韵精神,这种方法已

经超出了临摹的范畴,更具主观意识,这是中国画临摹的目标,也

是中国画临摹的价值。由于意临对于摹者本人的绘画经验,所以不

仅能得到传承,更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2.临摹对于古人艺术精神的传承

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独特浑厚,它包含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理论,

与中华民族的独特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相结合,形成中国画艺术独

特的观念。从临摹的过程来看,浅层次的临摹目的只是掌握古人绘

画技法及笔墨语言,而现代我国在中国画传承的领域令人堪忧,古

人师徒相授的方式在当代变成集体教学,由于课程管理领域对中国

画学习的方式缺乏专业性的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