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合集下载

热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热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热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逄 燕(大连熵立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600)摘要:简要介绍热管技术的发展经过。

通过列举实例,重点论述国内外热管技术在冻土病害防治、太阳能采暖、工业、电力电子、粮食果蔬储藏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指出目前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此,对热管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热管;技术;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TK17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948(2010)08-0008-03引言热管的原理首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发动机公司的R S Gaug ler于1944年在美国专利中提出的。

1967年一根不锈钢 水热管首次被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并运行成功,从此吸引了很多科学技术工作人员从事热管研究。

1970年在美国出现了供应商品热管的部门,热管的应用范围从宇航扩大到了地面。

1980年美国Q-Do t公司生产了热管废热锅炉,日本帝人工程公司成功地用热管做成锅炉给水预热器,解决了排烟的露点腐蚀问题。

1984年Cotter较完整地提出了微型热管的理论及展望,为微型热管的研究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热管技术飞速发展,各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司及厂矿均开展了多方面的开发、应用研究,国际间、地区间及各国的热管技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我国于1970年开始热管研制工作,首先是为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热管研究及开发的重点转向节能及能源的合理利用,相继开发了热管气 气换热器、热管余热锅炉、高温热管蒸汽发生器、高温热管热风炉等各类产品。

1国内外热管技术的应用情况1 1冻土病害防治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已将热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多年冻土地区的铁路、公路、管线工程、桥梁、涵洞、隧道、机场跑道、通讯线路塔、输电线路塔、水利工程及港口工程中。

在这些基础工程中,热管被称为热棒,主要用于冷却地基,防止地基冻胀和融沉变形。

关于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摘要:热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热管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热管技术发展到现在,在热能工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与热能工程技术相互促使彼此不断发展本文将对热管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作出介绍,以望能对热管技术及热能工程的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热管技术;热能工程;应用1热管简析1.1热管的基本结构热管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管壳、吸液管(管芯)、与液体管壳一半采用不锈钢、铜、碳钢等金属材料作为主要材料热管是一种封闭式结构,能够承受极大压力吸液管紧贴管壁,通常由孔多毛细的结构材料构成工作液体存在于热管的内部空腔,是工作状态卜传递热量的介质工作液体一般有甲醇、丙醇、水、氨等,不包括管内可能存在的空气或者其他杂物工作液体在工作时处于液体与气体两种状态,一般在热管处于真空状态时被填充进去。

1.2热管的工作原理根据热管的状况可分为三个工作段:蒸发、冷凝、绝热在工作时外部的热量致使蒸发段和内部的液体温度升高继而蒸发,此时蒸发段的气压会迅速升高,当气压升高到饱和蒸发压时热量将会通过潜热的形式传递给蒸汽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由于蒸发段的饱和蒸汽压不断的升高,导致冷凝段的气压远低于蒸汽段的气压,这时蒸汽就会从蒸汽通道流向冷凝段,继而在冷凝段发生冷凝放出潜热放出的潜热会通过吸液管与热管管壁将热量传递至管外,如此一来就完成了无外力作用的热传统过程液体释放完热量后将会沿吸液管回流,最终返回到蒸发段,再继续进行卜一次的热传递在这个过程不断反复卜热量将不断的从蒸发段传递至冷凝段在这个过程中,绝热段将起到三点作用:为流动液体提供通道;将冷凝段与蒸发段完全区隔开;确保热管热量失散到外界绝热段的这三点作用有效地保证了热量的传递。

1.3热管技术的特点热管技术与常规换热技术相比具有以卜特点:1.3.1传热效率高热管式热转换器的传热单元,导热性强热管与铜、铝、银等金属相比,同重量状态卜能够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并且热管换热器的效率一般都在80%以上,能够有效利用形式多样、数量巨大的地热能、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进行能源的回收。

热管

热管

4
3.热管的基本工作

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 成,将管内抽成1.3×10-1-10-4Pa 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 ,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 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 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 ,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 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 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 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 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 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 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 回蒸发段。
热管电机
密闭电气柜散热
19
5.6热管应用于电子元件及微型组件的散热

对于电子元件或部件进行热控制是电子设备向前发展的重 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向大功率,紧 凑化方向发展,因此,单位体积内产生的热量增长很快, 与此同时,有效的散热面积却相应的缩小,从而使散热问 题更为突出。
20

上图分别为计算机显卡的热管散热产品,以及大功率电脑芯片的热管散热器, 它们形态各异,但是所完成的功能是一样的,而且都有散热能力大,重量轻, 尺寸小等优点。
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
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 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8
5 .1热管式换热器

从外型上看热管换热器的管束与普通空气散热器的管束相 类似,但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热管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全 部在管外流动,每根热管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换热单元, 中间由隔板隔开,通过热管内部的工质的蒸发(或沸腾) —冷凝来传递热量
15
空调用热管换热器原理
空调用热管换热器运行
16
5.3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性能特点

安全可靠性高

常规的换热设备一般都是间壁换热,冷热流体分别在器壁的两侧流过,如管壁或器壁有 泄露,则将造成停产损失。热管余热回收器则是二次间壁换热,即热流要通过热管的蒸 发段管壁和冷凝段管壁才能传到泠流体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分析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分析

3. 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分析计算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光学效率[3]:
ηop = ρτ eα r pf ref
式中, ρ 为聚光镜的反射率,不锈钢镜取0.80; 特硬高硼硅玻璃3.3取0.93;
(1)
τ e 为真空管玻璃空管内管上选择性涂层的吸收率,取0.92;P是间隙损失系数,
l
F=
其中
th(
mW ) 2 mW 2 Ut
(14)
m2 =
λδ
[10]
(15) : (16)
CPC的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效率因子为
F′ =
WF + D
π Dr
1 + π Dr LU t Rt
根据有关参数和其他的测量值,可算出CPC的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热损失系数Ut及效率因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HE)的瞬时效率方 子 F ′ ,可得到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集热器(CHE) 程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分析
赵玉兰,张红,战栋栋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南京市新模范马路30号 210009)
摘要:本文介绍了CPC(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结构。对CPC的热 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传热分析, 并对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和 CPC热管式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性能良 好的中温(80℃-150℃)集热器。 关键词:CPC;热管;真空管集热器;集热效率
2.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物理结构
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是由非跟踪聚焦型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热管式真空管(接收 器)组成。CPC是一种非成像低聚焦的聚光器。它根据边缘光线原理设计,可将给定接收角范围 内的入射光线按理想聚光比收集到接收器上。热管式真空管(接收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再由 介质带走。其结构如图1所示。

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能工程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热能工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那就是高绝热材料和高导热材料的研究和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热管的发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从数量级水平上来讲,热管的导热系数最高可以达到105 W/m·℃,是铝、柴铜、银等金属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通过热管技术,可以从截面积非常小的热管中将大量的热进行远距离传输并且不需要施加任何动力。

目前,热管以它优良的导热性能,可靠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受到热能工程的青睐。

1 热管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1 热管的基本组成常用的热管主要包括3部分结构:主体、内部空腔和毛细结构等。

其中主体部分是一段封闭状态的金属管,金属管通常是由不锈钢、碳钢等金属制成的可以承受相当大压力的全封闭结构,在其内部空腔里面存在着少量的气态或者液态的工作液(水、甲醇、丙醇、氨等)以及毛细结构,金属管内的空气和杂物不能包括在内。

热管本身就是抽成真空的封闭系统。

1.2 热管的工作原理按照传热的状况,沿热管轴可以将热管分成三个工作段,即蒸发、冷凝、绝热三段。

在工作过程中,外部热量导致蒸发段以及内部的液体温度升高蒸发,蒸发后蒸发段的气压迅速升高,当气压达到饱和蒸发压时,热量便以潜热的形式传递给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蒸发段内的饱和蒸汽压逐渐升高,这样就导致蒸汽段的气压远远大于冷凝段的气压,此时蒸汽便沿着蒸汽通道慢慢流向冷凝段,然后在冷凝段进行冷凝,从而放出潜热。

从冷凝段放出的潜热通过吸液芯和热管的管壁,将热量传递到管外,这样就完成了无外力的热传统过程。

在工作过程中,释放完热量的液体沿吸液芯进行回流,并最终回流到蒸发段,然后进行下一次的热量传递。

这样周而复始,就可以不断地将热量从蒸发段传递到冷凝段。

在热量传递的过程中,绝热段一方面为热管内流动的液体提供了流动的通道,另一方面还将蒸发段与冷凝段完整隔开,并且保证热管内的热量不向外界散失,从而保证了热量的有效传递。

热管及其换热器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_王斌斌

热管及其换热器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_王斌斌

利用热管能够方便地在热源与冷源间实现热传递, 把 若干支路热管组装成一体,中间用隔板把热管的蒸发段 和凝结段隔开,形成了冷、热介质的流道,把热源中的 热量源源不断地传给冷源,这种热管元件的组装体就是 热管换热器。 典型的热管换热器,其外形一般为长方体,主要部 件为热管管束、外壳、隔板。热管的蒸发段和凝结段被
2 2.1
热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基本特性 热管换热器的结构 热管换热器是常见的结构,如图 2 所示。
图2
热管换热器结构图
严格, 冷热流体不能相互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热交换时, 热 管换热器自然是理想的换热设备。 (4) 热管换热器有较高的防积灰堵灰能力:热管是烟 气在管外壁流动横掠换热,烟气的扰动性加强。再加上 热管壁温高,管壁壁温高,管外始终呈干燥状态,因此, 也就不会结焦不易粘附烟灰, 因而它就能有效地防止堵塞。 (5) 热管换热器有较高的抗低温腐蚀能力:烟气进入 低温受热面后,其中的水蒸汽可能由于烟温降低或在接 触温度较低的受热面时发生凝结。烟气中水蒸汽开始凝
1= 1
ln
1
1 1 1 1
式中: 为烟气的放热量: =
38
加热设备
结的温度称为水露点。水露点一般比较低,所以一般不 易在低温受热面发生结露,但如果凝结时可能使受热面 金属产生氧腐蚀。 当燃用含硫燃料时,硫燃烧后形成二氧化硫,其中 一部分会进一步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烟气中水 蒸汽结合成硫酸蒸汽。烟气中硫酸蒸汽的凝结温度称为 酸露点。它比水露点要高很多。烟气中三氧化硫含量愈 多,酸露点就愈高。烟气中硫酸蒸汽本身对受热面的工 作影响不大。但当它在壁温低于酸露点的受热面上凝结 下来时,就会对受热面金属产生严重腐蚀作用。这种由 于金属壁低于酸露点而引起的腐蚀称为低温腐蚀。强烈 的低温腐蚀通常发生在低温级空气预热器中空气和烟气 温度最低的区域。烟气对受热面低温腐蚀常用酸露点的 高低来表示。露点愈高,腐蚀范围愈广,腐蚀也愈严重。 其腐蚀速度与金属壁面温度有很大关系,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见,随着金属壁面温度的降低,出现了两 个严重腐蚀区和两个相对安全区。对于一定的煤种及运 行方式,腐蚀曲线也是一定的。对于一般的管式空气预 热器采用诸如提高排烟温度和热风再循环以及暖风机提 高入口风温等措施,可以避开第一个严重腐蚀区,但是, 第一个严重腐蚀区是难以避免的。而对于热管空气预热 器,在设计中,可根据锅炉工况特点调整热管加热段和 冷凝段的长度,以及调整低温处热管冷、热两段翅片的 间距、数量等办法来调整烟气侧与空气侧的热阻比,从 而达到控制热管壁温。使烟气侧壁温高于运行工况酸露 点温度,而避开硫酸蒸汽的结露。 所以 = 式中: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z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z
热管应用领域的多样性挑战
热管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需要针 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和优化,以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热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高效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热管传热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 热管技术将不断向高效化方向发展,提高热管的传热性能 和效率。
长寿命化
热管的使用寿命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热管 技术将不断追求长寿命化,提高热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
微型化
随着微型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热管技术将向微型化方向发 展,应用于更小规模和更高精度的领域,如微型电子器件 散热等。
智能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热管技术将与智能化技术相 结合,实现热管的自适应调节和智能控制,提高热管的传 热热的案例分析
热管内部的相变过程
总结词
相变过程是热管内部传热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在热管内部,工作液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相变,由液态变为气态,产生蒸汽流动 。这个相变过程伴随着大量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是热管实现高效传热的关键。
热管的传热过程分析
总结词
热管的传热过程涉及多个物理现象。
详细描述
热管的传热过程包括工作液体的汽化、蒸汽的流动、蒸汽的冷凝和回流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此外,热管内部的传热还受到管壁导热、蒸汽与管壁的对流换热等因素的 影响。
热管在余热回收和热能利用中的应用
总结词: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热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余热回收和热能利用,将废弃的热量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热管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创新驱动
详细描述: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热管技术在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热管能够高效地转换和 利用新能源产生的热能,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热管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

热管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

第31卷第1期原子能科学技术V o l.31,N o.1 1997年1月A tom ic Energy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Jan.1997热管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张光玉 张 红 涂善东 庄 骏(南京化工大学热管技术研究所,210009)概述了热管在空间核电源、核废料冷却、事故条件下安全壳的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将热管应用于核电工程中的蒸汽发生器。

介绍了国内外针对这些应用所进行的开发研究工作。

已有的研究工作表明:根据不同的温度范围选择适当的热管壳体材料、工作介质和吸液芯结构,经过仔细的设计、必要的实验和精良的制作,热管性能可以满足核电工程技术要求并能达到实用化程度。

关键词 热管 空间核电源 核废料冷却 安全壳保护 蒸汽发生器热管是60年代中期出现的1种高效传热元件,当时它是为解决空间飞行器内电子设备的散热及发展空间核电源而研制的。

由于热管本身具有许多独特性能,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构想不断出现,其中有些已获得实际应用,有些正在进行开发研究。

本文将就热管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作一概要综述,并对所提出的热管在核电工程蒸汽发生器中的应用予以简述。

1 基本原理和特性典型的热管结构示于图1。

它是1个抽成真空后充以一定量工作介质的密封装置,内壁上有1层毛细吸液芯。

热管一端(蒸发段)被加热时,内部的工质吸热汽化,在微小压差驱动下,蒸汽流向另一端(冷凝段)运动并冷凝放热。

冷凝液在毛细力或重力、离心力、电磁力等作用下流回蒸发段再次受热汽化。

如此形成热管的工作循环[1,2]。

热管靠工质的相变传热,具有很强的传热能力。

以液态金属作介质的高温热管,其轴向热通量[1]可达15k W c m2,甚至更高。

热管传热具有下述优点:1)良好的等温性热管表面温度由其内部通道中工质温度的分布决定。

管中整个蒸汽通道通常是高度等温的,且与管子的形状和尺寸无关。

管壁和吸液芯(及冷凝液膜)的厚度通常不大,温降很小,实际上管壁表面也是等温的。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是空气压缩器的现代化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热管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多种温度不同的空气压缩机,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金属热管发挥其能量
转移的作用,通过热管内壁的热能传输,实现空气压缩机蓄热,把空气转变成较高压力的低温空气。

热管技术的应用非常多,它可以用在空调压缩机、冷却器和加热器等应用领域,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空调压缩机,它可以将空气从一端压缩到另一端,达到加热和冷却的效果。

此外,热管技术可以用在工业或者冶金等行业中,用来冷却或加热水,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热管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稳定性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相比传统技术,热管技术工作效率更高,耗电量较低,更加环保。

此外,它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热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和环保技术。

它具有节能高效、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空调压缩机、冷却器和加热器等多种领域,并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管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将会持续研发出更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新型热管产品。

我们相信,未来热管技术在不断推进中将会引领着更高水平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doc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doc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热管技术现在运用的越来越频繁,本文对热管的基本组成,热管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的分类和热管在应用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以后的热管研究提供了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热能工程的发展也是与日俱进,热管技术也投入到了应用。

热管的导热系数非常高,是铝、银等金属的上千倍。

如果使用热管技术,热管的截面非常的小,并且不需要加入任何的动力就可以让巨大的热能,进行传输。

因此,热管在热能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热管的组成和原理1.1.热管的组成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

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

热管在实现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包含了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主要过程:1.1.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1.1.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1.1.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到冷凝段;1.1.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上凝结:1.1.5.热量从(汽--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1.1.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使冷凝后的工作液体回流到蒸发段。

1.2.热管的原理在加热热管的蒸发段,管芯内的工作液体受热蒸发,并带走热量,该热量为工作液体的蒸发潜热,蒸汽从中心通道流向热管的冷凝段,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潜热,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液体回流到蒸发段。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闭合循环,从而将大量的热量从加热段传到散热段。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清华大学内部资料)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清华大学内部资料)

Heat pip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热管种类工作介质相容材料工作温度/℃低温热管氨铝,低碳钢,不锈钢-60100常温热管丙酮铝,铜,不锈钢0120甲醇铜,碳钢,不锈钢12130水铜,内壁经化学处理的碳钢30250中温热管联苯碳钢,不锈钢147300导热姆A铜,碳钢,不锈钢150395汞奥氏体不锈钢250650高温热管钾不锈钢4001000钠不锈钢,INCONEL合金5001200银钨,钽18002300一.当今传热工程面临两大问题: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有铝λ=202W/m??℃、柴铜λ=385W/ m??℃、和银:λ=410W/ m??℃,但其导热系数只能达到102W/m??℃的数量级,远不能满足某些工程中的快速散热和传热需要,热管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热管的相当导热系数可达105 W/m??℃的数量级.为一般金属材料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

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

由于热管具有导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温度均匀等良好性能.热管是传热领域的重大发明和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

热管的发展史· R.S.Gaugler1944·1962L.TrefethenGaugler·1967-· 1970· 1980Q-Dot· 1984Cotter7019 7319761978此后1981年在英国伦敦,1984年在日本筑波1987在法国格林贝尔,1990年在前苏联明斯克,1992年在中国北京,199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1997在德国斯图加特,1999年在日本东京,2002年在俄罗斯莫斯科,2004年在中国上海分别召开了第四至十三届国际热管会议;除此之外,中日双方从1985年至1994年分别召开了四届双边及多边热管技术研讨会;199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多边会议正式发展为1970197612780-198719918130th1983.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A traditional heat pipe is a hollow cylinder filled with a vaporizable liquid. A.Heat is absorbed in the evaporating section.B.Fluid boils to vapor phase.C.Heat is releas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cylinder to the environment vapor condenses to liquid phase.D.Liquid returns by gravity to the lower part of cylinder evaporating section.:FromHeat Pipes for Dehumidification除湿气二. 热管的工作过程在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具体包含了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过程:(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气分界面;(2)液体在蒸发段的液-气分界面上蒸发;(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液-气分界面上凝结;(5)热量从液-气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或重力等)是冷凝后的工作也体回流到蒸发段。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李勇,本科毕业之后就找到了一家企业工作,但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与不足。

“一旦进入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应该继续深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必须学习。

”就这样,第一次工作不到两年,李勇就在同学推荐与调研下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用他的话说,“因为这所学校兼顾学术氛围与工程实践能力”。

从工作中再次回到学校的李勇,显然比一般同学更加知道学习的方向和意义:一方面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深入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幸运的是,李勇的硕士导师正好也是偏向应用型的研究,在导师的支持下,李勇如鱼入海,在科研与产业实践中自由翱翔。

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正好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区,四周遍布各行各业高新企业。

尤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殊性,让其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3年硕士生涯中,李勇有幸接触到20多个企业合作项目,这段难得的经历不仅让他在学生中独树一帜,也为其后来的研究与工作生涯奠定了深厚基础。

那3年,李勇参与过各行各业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问题:有生活玩具类,制作机器马问题;农业生产类,装载机、挖掘机设备问题;还有医药类,药膏模具生产问题;以及穿戴类,不同功能的鞋子、衣服制作等。

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千奇百怪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李勇渐渐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并逐渐建立起工程科研的自信心。

在他看来,这段经历是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

“这段经历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它让我建立起自信心,当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知道应该怎么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之后再设计出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或者降低劳动强度。

不管将来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会再束手无策,非常宝贵。

”李勇如是说道。

机械制造领域无疑是工程科技的典型代表,既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年硕士生涯的沉淀,让李勇从同学中迅速脱颖而出。

2002年7月硕士毕业之后,他就留在了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至今。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热管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用电量,减少能源消耗,从而改善和保护环境。

它的应用范围涉及汽车、建筑、制冷、供热、热水系统等多个领域,能有效改善能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

热管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当时,它主要用于电力行业,以减少电力消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节能的重视,热管技术和热管工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汽车行业首先采用热管技术,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它不仅可以减少发动机油耗,而且可以缩短发动机运行时间,减少排放,提高汽车性能。

热管技术还可以用于汽车空调系统,改善车辆内部环境,减少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在建筑行业中,热管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它可以用于采暖和供热系统,可以改善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用电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热管技术还可以用于室外温控,改善外部建筑的热损失,保持室外环境的舒适度,减少能耗。

另外,热管技术也可以用于电子行业,如制冷系统、激光器、半导体芯片等。

它可以有效控制芯片的温度,降低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减少制冷剂的排放量。

此外,热管技术在工业过程中也有重要应用。

热管可以有效控制工业设备的温度,维持运行环境的稳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

比如,在石油化工、电镀、液体冶炼等领域,采用热管技术可以减少热能损失,提高能效,节约能源。

热管技术已经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解决方案。

热管工程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用电量,同时还可以改善效率,提高能效,改善和保护环境,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技术之一。

因此,决定采用热管技术的话,必须找到一个有经验的热管工程商来为系统定制布线方案,确保热管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只有通过广泛采用热管技术和热管工程,才能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家园。

总之,热管技术和热管工程的应用使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保障环境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美丽家园作出贡献。

热管实验报告

热管实验报告

《空气热回收测试实验》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学号:日期: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已超过一次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采暖和空调能耗占到了50%以上。

由于空调系统能耗所占比例较大,也就同时具备了较大的节能潜力。

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30%,采用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的能量,对于减小建筑能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验目的学生分别对模拟冬夏两季的空气热回收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增强对热回收技术的整体认识、对热回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立即,初步掌握空气热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一般设计过程,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的主要部件由新风模块(水系统、管式换热器、风机、风道)、排风模块(水系统、管式换热器、风机、风道)、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风速测试仪器、风压测试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等组成。

其具体组成与测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测点分布4.5.6 1.2.310.11.12 7.8.9图1 实验装置与测点分布四、实验步骤根据设计标准,室内最小新风量是30m3/(h·人),针对2~5个人的新风量对换热器进行了测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前期工作:按照所设计的实验系统将实验设备连接好,做好准备工作;热管换热器的准备,利用真空泵将热管换热器抽到所需的真空值,并灌入所需的充液量,最后将管口封死;将换热器装入实验台内,启动风机,通过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控制风机的转速,从而控制风速,找出所需要的风速对应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值。

测出热管换热器两侧的压力损失;通过风机使风量达到一定值,保持风速恒定;(2)通过调节恒温水浴来控制通过换热器空气的温度,测量新风的温度;(3)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测量排风的温度;(4)调整风量,稳定后重复(2)、(3)步骤;(5)实验完成后,拷贝数据,关闭所有实验设备、切断电源,整理实验台。

热管技术在化工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在化工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嘲牟楷,王虹.硫磺制酸中的中、低温余热的利用一径向热管省煤器的 研究、开发和应用【J】.磷肥与复肥,2003,1 8(6):39-42.
【6】马永锡,储小燕,张红.在役热管有效性模糊评估技术的研究们.石油 化工设备,2005,34(4):6-9.
阴马永锡,密闭腔式换热器【P】,中国,CN20ff'/10039328.4。2008,8.
广州化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2009,37(4)
参考文献(7条)
1.马永锡;张红 电子器件发热与冷却技术[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06(06)
在整个社会倡导节能降耗减排的今天,为热管技术及设备的 推广应用铺平了道路。在化工领域中,除了应用于余热回收,热管 技术还将渗透到化工单元操作中换热、搅拌、反应、分离等多个环 节,从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pipes[R].k 【l】Cotter T P.Theory《heat
Alam∞Scientific Lab.Report No.
圈1烟气余热回收流程 在制酸行业中,由于炉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S02、SO,,或 HCI,或NO:气体,一旦与水或水蒸气接触便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这便对设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其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安全 性和防止低温露点腐蚀的能力。热管式换热器因具有传热效率 高、结构紧凑,不会发生漏风现象,抗露点腐蚀等优点,正逐渐替 代传统的列管式和回转式换热器。这也是热管式换热器在该领域 内应用广泛的—个主要原因。
万方数据
· 162·
广州化工
2009年--37卷第4期
管通过控制加热段传热面积使管壁温度>230。C,可有效地防止 露点腐蚀。如每吨蒸汽按60元计,年运行7200h效益可达430余 万元,设备投资可在一年内收回。

热管技术的应用与现状

热管技术的应用与现状

热管技术的应用与现状傅涛,周涛,张记刚,张明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2206)E-mail :ft198@摘 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热管技术的应用现状,主要论述了热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种类,同时讨论了其应用情况和我国热管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热管具有传热系数高、优良的等温性能、环境适应力强、结构简单和运行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其在各个领域应用极其广泛,在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热管;应用;现状中图分类号:TB41. 引言1963年,George M. Grover 第一个发明并且制造出了热管。

不过,通用汽车早在1935年就申请了类似元件的专利。

直到20世纪60年代,热管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逐渐的,作为一种提高传热效率的元件,热管受到了众多国家实验室和商业实验室的重视,而不再仅仅是实验室的试验品。

令人吃惊的是,第一个将热管作为传热元件而加以接受和运用的主要客户竟然是政府。

因为,热管的第一个商业用途是用于卫星上的系统。

由于热管较高的成本和较小的需求,使得热管进入商业领域的进程非常缓慢。

在当时,大部分的电子元件散热问题,用简单的金属散热块就可以解决。

高端的军用设备是个例外,因为这样的设备需要热管的高性能,而且可以承受较高的成本。

20世纪80年代,作为高端电子产品的散热设备,热管逐渐被市场所接受。

随着热管的普及,增长的需求降低了热管的制造成本。

降低后的成本使得散热设计者们可以将热管应用于更多的产品。

在20世纪90年代初,热管开始被用于大量的家用电器。

今天,热管已经被运用于数千种电器产品之中[1]-[4]。

2. 热管简介2.1 热管结构热管通常是一个封闭的高真空金属管,管内有一定数量的蒸汽工质,管内壁覆盖有多孔材料构成的管芯(毛细吸液芯) 其中吸满液态工质,管芯的作用是回送冷凝液,管外壁根据传热需要可设置不同形式的翅片,常用的热管管壳截面为圆形。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的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的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1)Heat pip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什么是热管?热管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热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有何特性?热管跟普通的“管”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热管换热器?常见的热管有哪些种类?如何设计热管换热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使用了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的研究发展前景如何?第一章绪论一.热管换热器的研究背景当今传热工程面临两大问题:研究高绝热材料和高导热材料。

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有铝[(λ=202W/m•℃)]、柴铜[λ=385W/ m•℃]、和银:λ=410W/ m•℃)],但其导热系数只能达到102W/m•℃的数量级,远不能满足某些工程中的快速散热和传热需要,热管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热管的相当导热系数可达105 W/m•℃的数量级.为一般金属材料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

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

由于热管具有导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温度均匀等良好性能.热管是传热领域的重大发明和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

热管的发展史· 热管的原理首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发动机公司的R.S.Gaugler于1944年在美国专利中提出的。

· 1962年L.Trefethen再次提出类似于Gaugler的传热元件用于宇宙飞船,但因这种建议并未经过实验证明,亦未能付诸实施。

· 1967年一根不锈钢-水热管首次被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并运行成功,从此吸引了很多科学技术工作人员从事热管研究。

· 1970年在美国出现了供应商品热管的部门,热管的应用范围从宇航扩大到了地面。

· 1980年美国Q-Dot公司生产了热管废热锅炉,日本帝人工程公司也成功地用热管做成锅炉给水预热器,解决了排烟的露点腐蚀问题。

· 1984年Cotter较完整地提出了微型热管的理论及展望,为微型热管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热能工程之中,热管技术得以广泛地应用与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热管技术的应用。

热管技术以其良好的导热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热能工程之中。

本文主要对热管技术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加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热管技术;热能工程;应用热管由于在媒介之中的热能传递速度较快,因此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不会造成热量的损耗,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传热超导体,不但使用寿命长,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与安全性,被作为传热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热能工程之中的运用,推动与促进热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加热热管的过程中,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内部同时会出现大量的蒸汽,而且热管内部的热量会被蒸汽所带走。

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遇冷之后蒸汽则会转变为液态,在液化中则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在管芯的作用下,液态物质则会重新回流至蒸发段,整个过程则属于闭合的路线,在管内蒸汽进行无线的循环,确保热量可以由加热段传递至散热段。

倘若竖直摆放热管,加热段则位于下层,而冷却段则位于上层,无需管芯提供作用力,液体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之下进行回流,也可以将此种热管称之为热虹吸管,在热能工程之中热虹吸管得以广泛地应用与普及。

如图1所示:1-管壳 2-管芯 3、4-工作液体图1热管工作原理图二、热管技术的主要特征(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来说,比较容易控制的位置在热管的冷凝结构以及加热段的位置,从而可以分离热源。

与此同时,热管的换热设备的受热部分以及放热部具有灵活的结构设置,能够对热源的分离距离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符合实际的需求。

针对于热源的分离距离来说,相对比较宽泛,一般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达到100cm以上,而小的距离则仅仅有几十厘米,从而可以确保不会泄露冷热液体。

就温差变化方面来说,热管具有良好的适应力,能够有效地控制好平衡温差。

(二)具有较高的传输热量效率作为一种传热介质,较之其他的金属,热管具有较高的传输热量的效率。

12_5MVA工业硅矿热炉的结构设计_邹学柏

12_5MVA工业硅矿热炉的结构设计_邹学柏
4
《工业加热》 第 35 卷 2006 年第 5 期
能。我们在这次设计中设计了 3 个机械加料炉门,3 个捣 料炉门。3 个机械加料炉门取代了炉顶上料,因为从炉顶 上料,必须建造一个高的加料台或皮带上料系统,同时 用机械加料炉门也解决了大容量矿热炉上料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德国 DDS 公司生产的加料捣炉机比较昂贵,因此 将加料捣炉功能分开,加料从 3 个密封加料炉门通过摇 动料桥(可伸缩深入到炉心)将料布放在料面各处,捣 炉功能通过窥视孔根据需要打开捣料炉门进行捣炉操作。 加料炉门位于离炉沿 400mm 高度处, 其门槛长 500mm, 高 400 mm,普通钢材质。捣炉炉门门槛下部与炉沿等高, 门槛长 1 200 mm,高 1 500 mm,使用单独水冷结构。 (8)烟罩结构、尺寸与材料选择 大容量矿热炉炉膛尺寸跨度大, 烟罩设计较困难, 同 时从烟罩通过的电流大,处理不好涡流损失大。为了解 决烟罩结构强度与防止涡流损失,我们采取用水冷钢管 (防磁)做骨架并起吊,上下盖采用石板与水泥构筑,用 细钢筋做支撑,既减轻了烟罩整体重量又防止了筑砌或 制作上的不便。烟罩高度离炉沿 2 300 mm,直径与炉壳 直径等同,厚度 160 mm,上下盖间通水冷却。
Structure Design of 12.5MVA Submerged Arc Furnace Smelting Industrial Silicon ZOU Xue-bai1, LI Jiang-tao2, PENG Da1, LIU Da-shun1 (1. Shanghai Guangji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large-capacity submerged arc furnace with many features such as good thermal stability, raw materials adaptability, and high-output with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becomes a fashion type of furnace in industrial Silicon-smelting field in China. Based on related design theories and daily work experiences, a 12.5MVA submerged arc furnace smelting industrial silicon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 furnace is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furnace is integrated with worldwide latest Silicon-smelt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of automatic loading crude material, PLC control, full hydraulic mashing, close smelting and new heat insulation. Her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furnace is mainly introduced. Key words: submerged arc furnace, structure design, Industry silicon

热管技术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详解-精品图文

热管技术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详解-精品图文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第一章绪论热管的发展史一.热管的组成第二章热管及其特性图2.1 热管示意图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Heat Pipes for Dehumidification(除湿气)热管的工作液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合适的饱和压力及沸点,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稳定性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稳定性。

工作液体还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毛细结构的能力润湿毛细结构的能力,,使毛细结构能对工作液作用并产生必须的毛细力。

工作液还不能对毛细结构和管壁产生溶解作用工作液还不能对毛细结构和管壁产生溶解作用,,否则被溶解的物质将积累在蒸发段破坏毛细结构质将积累在蒸发段破坏毛细结构。

二. 热管的工作过程(2)液体在蒸发段的液-气分界面上蒸发;(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液-气分界面上凝结;(5)热量从液-气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或重力等)是冷凝后的工作也体回流到蒸发段。

三.热管的传热极限热管虽然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的元件热管虽然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的元件,,但也不可能无限加大热负荷但也不可能无限加大热负荷,,其传热能力的上限值会受到一种或几种因素的限制其传热能力的上限值会受到一种或几种因素的限制,,如毛细力如毛细力、、声速声速、、携带携带、、冷冻启动冷冻启动、、连续蒸气连续蒸气、、蒸气压力及冷凝等蒸气压力及冷凝等,,因而构成热管的传热极限(或叫工作极限)。

这些传热极限与热管尺寸这些传热极限与热管尺寸、、形状形状、、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吸液芯结构吸液芯结构、、工作温度等有关工作温度等有关,,限制热管传热量的级限类型是由该热管在某种温度下各传热极限的最小值所决定的管在某种温度下各传热极限的最小值所决定的。

具体来讲具体来讲,,这些极限主要有主要有((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工作温度低时,最易出现粘性极限及声速极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1)Heat pip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什么是热管?热管从何而来?有什么作用?热管工作的原理是什么?有何特性?热管跟普通的“管”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热管换热器?常见的热管有哪些种类?如何设计热管换热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使用了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的研究发展前景如何?第一章绪论一.热管换热器的研究背景当今传热工程面临两大问题:研究高绝热材料和高导热材料。

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有铝[(λ=202W/m•℃)]、柴铜[λ=385W/ m•℃]、和银:λ=410W/ m•℃)],但其导热系数只能达到102W/m•℃的数量级,远不能满足某些工程中的快速散热和传热需要,热管的发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热管的相当导热系数可达105 W/m•℃的数量级.为一般金属材料的数百倍乃至上千倍。

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

由于热管具有导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温度均匀等良好性能.热管是传热领域的重大发明和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

热管的发展史· 热管的原理首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发动机公司的R.S.Gaugler于1944年在美国专利中提出的。

· 1962年L.Trefethen再次提出类似于Gaugler的传热元件用于宇宙飞船,但因这种建议并未经过实验证明,亦未能付诸实施。

· 1967年一根不锈钢-水热管首次被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并运行成功,从此吸引了很多科学技术工作人员从事热管研究。

· 1970年在美国出现了供应商品热管的部门,热管的应用范围从宇航扩大到了地面。

· 1980年美国Q-Dot公司生产了热管废热锅炉,日本帝人工程公司也成功地用热管做成锅炉给水预热器,解决了排烟的露点腐蚀问题。

· 1984年Cotter较完整地提出了微型热管的理论及展望,为微型热管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70年代以来,热管技术飞速发展,各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公司及厂矿均开展了多方面的开发、应用研究,国际间、地区间及各国自身的热管技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1973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热管会议后;1976年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热管会议;1978年在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热管会议;此后1981年在英国伦敦, 1984年在日本筑波, 1987在法国格林贝尔,1990年在前苏联明斯克,1992年在中国北京,1995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1997在德国斯图加特,1999年在日本东京,2002年在俄罗斯莫斯科,2004年在中国上海分别召开了第四至十三届国际热管会议;除此之外,中日双方从1985年至1994年分别召开了四届双边及多边热管技术研讨会;199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多边会议正式发展为国际热管技术研讨会。

我国于1970年开始的热管研制工作.首先是为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1976年12月7日,在卫星上首次应用热管取得了成功;我国气象卫星也应用了热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的中和利用水平较低,因此自80年代初我国的热管研究及开发的重点转向节能及能源的合理利用,相继开发了热管气-气换热器,热管余热锅炉、高温热管蒸气发生器,高温热管热风炉等各类热管产品。

从1987到1991年.我国先后在四川、福建、北京、浙江、河北等地8台130t/h以上电站锅炉上应用了大型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加热锅炉鼓风空气。

我国的热管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学术交流活动也十分活跃,从1983年起已经先后召开了八届全国性的热管会议。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第二章热管及其特性热管:是一种传热性极好的人工构件,常用的热管由三部分组成:主体为一根封闭的金属管(管壳),内部空腔内有少量工作介质(工作液)和毛细结构(管芯),管内的空气及其他杂物必须排除在外。

热管工作时利用了三种物理学原理:⑴在真空状态下,液体的沸点降低;⑵同种物质的汽化潜热比显热高的多;⑶多孔毛细结构对液体的抽吸力可使液体流动。

从传热状况看,热管沿轴向可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一.热管的组成图2.1 热管示意图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国外资料: (From )A traditional heat pipe is a hollow cylinder filled with a vaporizable liquid.A. Heat is absorbed in the evaporating section.B. Fluid boils to vapor phase.C. Heat is releas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cylinder to the environment; vapor condenses to liquid phase.D. Liquid returns by gravity to the lower part of cylinder (evaporating section).(Heat Pipes for Dehumidification(除湿气)热管的管壳是受压部件,要求由高导热率、耐压、耐热应力的材料制造。

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热管在长期运行中管壳无腐蚀,工质与管壳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气体。

管壳材料有多种,以不锈钢、铜、铝、镍等较多,也可用贵重金属铌、钽或玻璃、陶瓷等。

管壳的作用是将热管的工作部分封闭起来,在热端和冷端接受和放出热量,并承受管内外压力不等时所产生的压力差。

热管的管芯是一种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结构,通常用多层金属丝网或纤维、布等以衬里形式紧贴内壁以减小接触热阻,衬里也可由多孔陶瓷或烧结金属构成。

如右图所示为几种不同的管芯的结果示意图热管的工作液要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导热系数,合适的饱和压力及沸点,较低的粘度及良好的稳定性。

工作液体还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毛细结构的能力,使毛细结构能对工作液作用并产生必须的毛细力。

工作液还不能对毛细结构和管壁产生溶解作用,否则被溶解的物质将积累在蒸发段破坏毛细结构。

二. 热管的工作过程如图: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在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如此循环不已,热量便从一端传到了另一端!在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具体包含了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过程:(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气分界面;(2)液体在蒸发段的液-气分界面上蒸发;(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液-气分界面上凝结;(5)热量从液-气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或重力等)是冷凝后的工作也体回流到蒸发段。

热管工作过程动画三.热管的传热极限热管虽然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的元件,但也不可能无限加大热负荷,其传热能力的上限值会受到一种或几种因素的限制,如毛细力、声速、携带、冷冻启动、连续蒸气、蒸气压力及冷凝等,因而构成热管的传热极限(或叫工作极限)。

这些传热极限与热管尺寸、形状、工作介质、吸液芯结构、工作温度等有关,限制热管传热量的级限类型是由该热管在某种温度下各传热极限的最小值所决定的。

具体来讲,这些极限主要有(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工作温度低时,最易出现粘性极限及声速极限。

而在高温下则应防止出现毛细极限及沸腾极限。

故热管的工作点必须选择在包络线的下方。

什么叫连续流动极限?对于小热管,如微型热管,以及工作温度很低的热管,热管内的蒸气流动可能处于自由分子状态或稀薄、真空状态。

这时,由于不能获得连续的蒸气流,传热能力将受到限制。

什么叫冷冻启动极限?在从冷冻状态启动过程中,蒸发端来得蒸气可能在绝热段或冷凝段再次冷冻,这将耗尽蒸发段来的工作介质,导致蒸发段干涸,热管无法正常启动工作。

什么叫黏性极限?在蒸汽温度低时,工作流体的蒸汽在热管内的流动受粘性力支配,即热管中蒸汽流动的粘滞阻力限制了热管的最大传热能力。

粘性极限只与工质物性、热管长度和蒸汽通道直径有关,而与吸液芯的几何形状和结构形式无关。

什么叫声速极限?热管中的蒸汽流动类似于拉伐尔喷管中的气体流动。

当蒸发段温度一定,降低冷凝段温度可使蒸汽流速加大,传热量因而加大。

但当蒸发段出口汽速达到声速时,进一步降低冷凝段温度也不能再使蒸发段出口处汽速超过声速,因而传热量也不再增加,这时热管的工作达到了声速的极限。

什么叫携带极限?热管中蒸汽与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在交界面上二者相互作用,阻止对方流动。

液体表面由于受逆向蒸汽流的作用产生波动,当蒸汽速度高到能把液面上的液体剪切成细滴并把它带到冷凝段时,液体被大量携带走,使应当通过毛细芯返回蒸发段去的液体不足甚至中断,从而造成蒸发段毛细芯干涸,使热管停止工作,这就达到了热管的携带传热极限。

什么叫毛细极限?在热管运行中,当热管中的汽体液体的循环压力降与所能提供的最大毛细压头达到平衡时,该热管的传热量也就达到了最大值。

如果这时加大蒸发量和冷凝量,则会因毛细压头不足使抽回到蒸发段的液体不能满足蒸发所需要的量,以致会发生蒸发段吸液芯的干涸和过热。

导致壳壁温度剧烈升高,甚至“烧毁”。

什么叫冷凝极限?冷凝极限指通过冷凝段汽-液交界面所能传递的最大热量。

热管最大传热能力可能受到冷凝段冷却能力的限制,不凝性气体的存在降低了冷凝段的冷却效率。

什么叫沸腾极限?热管工作中当其蒸发段径向热流密度很大时,将会使管芯内工作液体沸腾。

当径向热流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对于吸液芯的热管,由于所发生的大量汽泡堵塞了毛孔,减弱或破坏了毛细抽吸作用,致使凝结液回流量不能满足蒸发要求。

四.热管的基本特性(1)很高的导热性热管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的汽、液相变传热,热阻很小,因此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

(2)优良的等温性热管内腔的蒸汽是处于饱和状态,饱和蒸汽从蒸发段流向冷凝段所产生的压降很小,根据热力学中的Clausuis-Clapeyron方程式可知,温降亦很小,因而热管具有优良的等温性。

(3)热流密度可变性热管可以独立改变蒸发段或冷却段的加热面积,这样即可以改变热流密度。

(4)热流方向的可逆性一根水平放置的有芯热管,由于其内部循环动力是毛细力,因此任意一端受热就可作为蒸发段,而另一端向外散热就成为冷凝段。

(5)热二极管与热开关性能热二极管就是只允许热流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允许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热开关则是当热源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热管开始工作,当热源温度低于这一温度时,热管就不传热。

(6)恒温特性普通热管的各部分热阻基本上不随着热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热管各部分的温度亦加热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