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热管技术及原理

热管技术及原理

热管原理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为什么热管会拥有如此良好的导热能力呢?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段为蒸发端,另外一段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

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热管的基本工作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

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技术综述热管技术综述热管作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良好的等温性等优良性能的换热元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形式、几种具体热管的研究现状、热管的应用几方面进行综述。

普通的热管通常由蒸发段和冷凝段组成,中间根据需要可布置绝热段。

制造时先将内部抽成负压,再填装工质;工作时,工质从热源吸热蒸发,在小压差作用下流向冷凝段,在冷凝段放热冷凝,凝结液通过壁面金属网或多孔材料(吸液芯)的毛细力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由热源向冷源的传递。

在上述基本工作原理下,实际使用中的热管根据环境与用途可能又会有差异。

在不同的温度下,热管的工质是不同的,选用工质时需要考虑在工作温度区间内工质要有良好的热性能、与热管材料有较好的兼容性等;在低温下(4~200K),通常会选用氦、氖、氮、氧、甲烷等工质,在中温下(200~700K,这是使用很广泛的温度区间),水具有良好热性能,氨由于与铝、钢等工程材料有更好地相容性也是很好的选择;在高温时(大于700K),通常会采用液态金属,如银、铯、钾、纳、锂等。

在液体回流方式上,除了上述的靠毛细力回流外,在某些场合可将热管倾斜或垂直放置使用,这就是重力热管,此时不再需要吸液芯,结构简化,生产方便成本低;另外还有使用磁流体工质、提供旋转离心力、利用渗透力等其他回流方式的热管。

实际使用中,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将热管做成各种形式,如圆柱形、环形、星形等。

作为上述使用相变换热原理的热管的延伸,还有使用化学反应的焓变来代替相变的焓变的化学热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可逆反应(又叫蓄热反应)在冷热源处的不同方向的反应热效应相反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可以想见,这类热管的重要课题是寻找可逆性好、正反反应速度都很大的蓄热反应。

热管具有众多优点:由于热管通过相变换热同时内部热阻小,其传热系数很大;由于工质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决定温度,它的等温性很好;由于内部压力小,蒸发段受热后蒸汽以近似音速前进,故响应特性好;同时机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维修方便;没有运动件,工作可靠;可工作在失重状态,从而可用于空间器件。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热管”--一个神秘又新鲜的技术,对于每个超频和电脑爱好者来说,这门技术在大家的心目中,肯定是一项新生技术。

在这个CPU散热器需要“安静”的电脑世界里,似乎不用风扇的散热器是比较受欢迎的。

例如,思民(Zalman)公司所推出的无声散热器系列,就是采用了无CPU风扇,完全是靠机箱风扇或者是机箱对流过的空气来代替CPU风扇的。

其实,热管散热器的原理也跟这个构思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对于热管的来历,想必大家也想了解一下吧?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根据以往的记录,1963年,George M.Grover科学家第一个发明并且成功的制造出了热管。

不过,通用汽车就早在1935年就申请了类似于这种元件的专利(这个也是历史记载,至于是真是否,大家可以去查证一下)。

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热管才普遍的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一种提高传热效率的元件,热管受到了众多国家的重视。

在这之前,热管的造价也是相当的昂贵。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热管的客户还是政府、卫星上的系统等等一些高端科技和重要部门的身上,所以,对于广大的电脑爱好者的消费者来说,买热管是属于比较奢侈的做法。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作为高端电子产品的散热设备,热管逐渐被市场接受。

随着热管在这个大家的心目中普及,增长的需求降低大大降低了热管的制造成本(毕竟物以稀为贵,既然是热门产品,当然就便宜了,例如我们所使用的CPU)。

降低成本后的热管就使得散热设备的设计者们可以将热管应用于更多的产品中。

到了近期的十多年,热管开始被用于大量的家用电器,当中也不乏CPU散热器的开发。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整个散热器的四根热导管。

这种导管并不是普通的实心管,里面填充了特制的液态导热介质。

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热管两端产生温差的时候,蒸发端的液体就会迅速气化,将热量带向冷凝端,速度非常快。

两端温差越大,蒸发速度越大。

在极端的情况下,蒸发速度可能可以接近音速。

液体在冷凝端凝结液化以后,通过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多领域中的应用1、热管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A、热管的组成:热管主要由主体(一根封闭的金属管)、充注工作介质的内腔和毛细结构(管芯)。

在制作时,管内的空气和其他杂物要清除干净,需为真空状态。

B、热管的工作原理:一个完成的热管,沿轴可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当热管在工作时,热管的蒸发段受到外界热量影响,此处的工作介质受热蒸发,蒸发后气压迅速升高,由于蒸发段与冷凝段气压不同,蒸发段的蒸汽沿着通道流向冷凝段,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于是蒸汽在此处释放热量并冷凝,回落到蒸发段,此时就完成了热量的传递。

如此的周而复始,就完成了大量的热量的传递。

热管热量的传递是无外力自动发生的,利用工作介质的相变来进行的,通常只要有温差,就能产生热量的传递。

由于蒸发段与冷凝段之间是有绝热装置完全隔离开的,因此能够保证热管内的热量不会散失到外界,保证了热量的传递。

2、热管技术的应用由于热管技术具有很快的传热速度,因此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通过热管将热源和冷源完全分离开来完成热量的传递,非常的灵活和便捷。

A、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热管技术最早是应用于航天航空中的。

航天器在天空中时,向着阳光的一面温度高,背阴面温度较低,温差较大,而利用热管技术,热管的蒸发段从向阳的一面吸收热量,传递到背阴的一面,以此来实现两侧温度的平衡,避免两侧的温差过大,导致航天器出现故障。

B、工业领域中的热回收应用在工业领域,余热资源非常多,但能够再次进行利用的却很有限,由于技术或资金的原因,导致一些余热资源被浪费掉了。

如很常见的烘干或类似的工序,需要先将环境中的空气(即新风)送进反应炉中,经过加温,加热到符合条件的热度后,在进行下一步作业,为保证炉内空气的新鲜和维持一定的压力,需要将作业完后的空气排出,此时排除的空气会带有一定的热量;通过热管技术,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对新风进行预热,就减少了能源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热管技术 (2)

热管技术 (2)

热管技术1. 简介热管技术是一种使用液体在闭合的金属管道中进行传热和传质的技术。

热管由蒸汽和液体组成,通过液体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传热传质来实现冷却或加热的目的。

热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子设备散热、空调系统、航天器热控等。

2. 原理热管内部通常填充着工作介质,如水、铵、乙醇等。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工作介质在高温处蒸发成为蒸汽,然后蒸汽通过内部的毛细结构传输到低温处,再由于低温损失能量而冷凝成为液体。

液体由于重力或毛细力作用返回热源端,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这样循环往复,使得热能能够通过液体的相变和气液传导来传递。

3. 优势3.1 高传热效率由于热管内部液体的相变和气液传导,热管的传热效率相对较高。

相比于传统的散热方式,热管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远离热源的部分,提高散热效果。

3.2 紧凑型设计热管技术相对于其他传热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实现更紧凑的设计。

这对于有空间限制的应用非常有优势,如电子设备和航天器上的散热系统。

3.3 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热管技术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因此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振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3.4 高可靠性热管技术采用封闭的设计,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

由于没有机械部件,热管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寿命。

4. 应用领域4.1 电子设备散热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密度和紧凑设计使得散热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热管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散热器与热源连接起来,提高散热效果,保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空调系统热管技术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中,通过传热传质来调节室内温度。

热管技术的高传热效率和紧凑设计使得空调系统更加高效和节能。

4.3 航天器热控航天器在太空中的温度变化较大,需要进行热控以保证航天器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

热管技术可以通过吸热和放热来调节航天器内部的温度,实现热平衡。

5. 局限性5.1 温度限制热管技术的工作温度通常在-50℃到100℃之间,超过这个温度范围可能会造成热管的性能损害。

散热原理—热管技术

散热原理—热管技术

散热原理—热管技术散热原理——热管技术];热管这项技术早在1963年就在美国的LosAla;G.M.Grover;正是因为有热管技术的民用化,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管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高性能呢?这个问题我们要;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热管的导热过程具有很高的热传导性能,与金属相比,;高速度的热传导效果:;-重量散热原理——热管技术]热管这项技术早在1963年就在美国的LosAlamos国家实验室中诞生了,其发明人是G.M.Grover。

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

其导热能力已远远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以前热管技术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

金旗舰铜制散热器70*50 正是因为有热管技术的民用化,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大风量风扇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传统散热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低转速、低风量风扇配合热管技术的崭新散热模式。

热管技术更为PC的静音时代带来了契机。

热管技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高性能呢?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热力学的角度看。

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有3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常见的热管均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制作方法是将热管内部抽成负压状态,然后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很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一端为冷凝端。

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z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z
热管应用领域的多样性挑战
热管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需要针 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和优化,以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热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高效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热管传热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 热管技术将不断向高效化方向发展,提高热管的传热性能 和效率。
长寿命化
热管的使用寿命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热管 技术将不断追求长寿命化,提高热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
微型化
随着微型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热管技术将向微型化方向发 展,应用于更小规模和更高精度的领域,如微型电子器件 散热等。
智能化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热管技术将与智能化技术相 结合,实现热管的自适应调节和智能控制,提高热管的传 热热的案例分析
热管内部的相变过程
总结词
相变过程是热管内部传热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在热管内部,工作液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相变,由液态变为气态,产生蒸汽流动 。这个相变过程伴随着大量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是热管实现高效传热的关键。
热管的传热过程分析
总结词
热管的传热过程涉及多个物理现象。
详细描述
热管的传热过程包括工作液体的汽化、蒸汽的流动、蒸汽的冷凝和回流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作用, 共同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此外,热管内部的传热还受到管壁导热、蒸汽与管壁的对流换热等因素的 影响。
热管在余热回收和热能利用中的应用
总结词: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热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余热回收和热能利用,将废弃的热量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热管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创新驱动
详细描述: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热管技术在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热管能够高效地转换和 利用新能源产生的热能,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热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热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热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热管技术热管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蒸发和凝结的原理,实现热量传输和温度调控的先进技术。

通过利用液体在蒸发器中的蒸发和在冷凝器中的凝结,热管可以将热量迅速从高温区域传输到低温区域,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

2. 热管技术的原理热管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液体蒸发:热源作用下,液体在蒸发器内部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并变为气体。

2.气体传输:气体通过热管中空心管道内部的蒸汽管道,从蒸发器传输到冷凝器。

3.气体冷凝:在冷凝器中,气体发生冷凝,释放热量,并变为液体。

4.液体返流:液体在内部管道作用下,返回到蒸发器,并再次蒸发,循环往复。

3. 热管技术的应用热管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电子器件散热热管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器件散热问题。

通过将热管放置在电子器件的散热片上,热量可以迅速从散热片传输到其他部分,以保持器件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热管的高效散热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电子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寿命。

3.2. 航空航天领域热管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航天器热控系统中,热管可以用于传递和分散热量,保证航天器各个部分的温度均衡和稳定。

此外,热管技术还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冷却和热管理。

3.3. 医疗设备和制药行业热管技术在医疗设备和制药行业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热管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温控和热管理,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制药行业中,热管可以用于控制反应器温度,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质量。

3.4. 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热管技术在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热管可以将太阳能吸收器中的热量传输到储水罐中,实现热水的供应。

热管还可以用于太阳能光伏板的冷却,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4. 热管技术的优势热管技术相比传统的热传导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热传导效率:热管可以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使得热量可以迅速从高温区域传输到低温区域。

钢铁冶炼中的热管加热技术

钢铁冶炼中的热管加热技术

钢铁冶炼中的热管加热技术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钢铁的生产与材料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

而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热管加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钢铁冶炼是一项能源消耗量巨大的高温加工过程,需要大量的热能来提供能源供给,同时需要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在传统的钢铁冶炼加热中,使用的加热方式都是非常低效的,加热速度慢、温度控制精度差、能量消耗高等问题屡屡出现。

而热管加热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钢铁冶炼过程的效率及质量。

热管是一种利用液态介质内扩散传热的加热元件,负责将外加热源的热能输送给需要被加热的物体表面。

在钢铁冶炼中,热管加热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加热效率,使钢铁冶炼过程更加节能、安全、环保。

在热管加热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适当的热管材料。

热管材料应该具备良好的透热性、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等特点,以保证热管加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二,要注意热管的设计和制造。

热管的设计和制造是热管加热技术的关键,要根据具体的加热要求选取不同的热管类型,并保证热管的质量和制造精度。

第三,要正确地控制热管加热的温度。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热管加热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正确地控制热管加热的温度至关重要。

总之,在钢铁冶炼中应用热管加热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效率和钢铁的质量,并减少能源的浪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热管技术简介

热管技术简介

传热学教学课件
(3)适应温度范围广,工作温度可调 通过选择不同的热管工质和相容的管壳材 2003/10/8 料,可以使热管适应在-200 ~2000℃温度范围 内工作。 (4)热流密度可调 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热流密度可以通过改 变蒸发段和冷凝段的长度或管外传热面积(如 加装肋片)来分别进行调节。
传热学教学课件
2003/管的工作原理 热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 2003/10/8 传热元件,它将沸腾和凝结两种相变换热过程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传热性能,其结 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传热学教学课件
二、特点 (1)热阻小、传热能力强 计算表明,一根内、外径分别为 21、25mm, 2003/10/8 加热段、冷凝段长度都为1m的钢—水重力热管 的热阻(管外对流换热热阻除外)是直径相同、 长度为2m的紫铜棒导热热阻的1/1500,即这种 热管的传热能力是紫铜棒的1500倍。 (2)温差小 蒸发段与冷凝段的压力差非常小,所以蒸发 和凝结几乎是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的,这为微 小温差下的热量传递创造了条件。
传热学教学课件
三、典型的应用 (1)卫星的温度控制 热管最早在20世纪60 年代用于卫星的温度 2003/10/8 控制。
(2)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线的支撑 美国阿拉斯加永久 冻土带输油管道的热 管保护系统是迄今为 止最大的热管应用工 程,全线共用热管 114000支。
传热学教学课件
(3)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路基的稳定 冻土在寒季就像冰一样冻结,随着温度的 降低体积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 2003/10/8 会被“发胖”的冻土顶得凸起;到了夏季,融 化的冻土体积缩小,路基和钢轨又会随之凹下 去。冻土的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地出现,路基 就会翻浆、冒泥,钢轨出现波浪形高低起伏, 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在冬季,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带走管内热量,使得土层储冷量增加;在暖季, 热管则停止工作,土层仍能保持冻结。

热管技术原理、性能及应用

热管技术原理、性能及应用

热管技术原理、性能及应用热管概述: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原理:热管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段为蒸发端,另外一段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

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基本工作过程: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

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

热管在实现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包含了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主要过程:(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3)蒸汽腔内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到冷凝段;(4)蒸汽在冷凝段内的汽.液分界面上凝结:(5)热量从(汽--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6)在吸液芯内由于毛细作用使冷凝后的工作液体回流到蒸发段。

基本特性: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热管技术概述

热管技术概述

第一章热管技术概述1、发展现状迄今为止,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heat pipe)是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以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须辅助动力。

热管原理首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发动机公司的R·S·Gauger与1944年在美国专利(N0.2350348)中提出的;1963年GMGrover在美国《应用物理》公开发表了一篇命名为“Heat Pipe”的学术论文;在1965年Cotter首次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热管理论,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967年第一根不锈钢——水热管首次被送入卫星轨道并运行成功;1969年前苏联与日本开始将热管表面通过物理办法缠绕翅片,并应用到控制恒温技术领域;1970年在美国已经开始出来商用热管,例如;横穿阿拉斯加输油管线永冻层就是用热管技术支撑的;1974年后,热管开始用于节约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

我国是70年代开展热管热管热性能研究以及热管在电子器件冷却和空间飞行器方面的应用研究。

80年代初我国的热管研究及开发的重点转向节能及能源的合理利用,相继开发了热管气气换热器、热管余热锅炉、热管蒸发器、热管热风炉、热管省煤器等节能热回收设备。

2、热管用语热管:以毛吸结构的抽吸作用来驱动工作介质完循环流动的蒸发、凝结传热元件。

无机高效热管:无机传热元件是以多种无机元素为传热载体,注入到各类金属(或非金属)管状、夹板空腔内,经抽真空密封处理后,形成具有高效热传导特性的元件。

管芯:管芯是指无机传热元件中为液态工质提供毛细抽吸力及流动通道的结构。

管壳:管壳是指包容了管芯和工质的热管壳体。

有效长度:有效长度是指计算热管传热能力的折合后的长度。

工作温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是指由工质、管壳和管芯材料及管芯结构的性能和安全运行要求决定的无机传热元件工作温度区域。

无机介质:介质是指无机传热元件管壳空腔内部用于传递热量的多种无机元素为主的液态混合流体。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是空气压缩器的现代化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热管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多种温度不同的空气压缩机,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热管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金属热管发挥其能量
转移的作用,通过热管内壁的热能传输,实现空气压缩机蓄热,把空气转变成较高压力的低温空气。

热管技术的应用非常多,它可以用在空调压缩机、冷却器和加热器等应用领域,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空调压缩机,它可以将空气从一端压缩到另一端,达到加热和冷却的效果。

此外,热管技术可以用在工业或者冶金等行业中,用来冷却或加热水,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热管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稳定性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相比传统技术,热管技术工作效率更高,耗电量较低,更加环保。

此外,它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可以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热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和环保技术。

它具有节能高效、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空调压缩机、冷却器和加热器等多种领域,并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管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将会持续研发出更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新型热管产品。

我们相信,未来热管技术在不断推进中将会引领着更高水平的节能和环保技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效冷却系统热管技术提高发动机散热效果

高效冷却系统热管技术提高发动机散热效果

高效冷却系统热管技术提高发动机散热效果在现代车辆工业中,发动机冷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发动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有效的散热系统对于维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在不断改进发动机冷却技术,以提高散热效果和发动机性能。

热管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高效冷却系统的技术之一,本文将重点探讨热管技术在提高发动机散热效果方面的应用。

1. 热管技术概述热管是一种利用液体在封闭空间内的自然循环现象来传递热量的设备。

它由内壁光滑的金属管道以及内部填充的工作流体组成。

当热源作用于热管的一侧时,该侧的工作流体会蒸发并通过管道自然向另一侧传递,然后在另一侧冷却并变成液体,通过重力或毛细作用力返回到热源一侧,循环往复。

由于热管具有高导热性、快速响应和无需外部能量输入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热管理系统中。

2. 热管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在汽车领域,热管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散热系统,特别是发动机冷却系统。

传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依靠水泵循环冷却剂进行散热,但在高温和高负荷条件下,传统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有限。

而热管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散热效果,将热量快速有效地传递到散热器上,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3. 热管技术提高发动机散热效果的原理通过在发动机和散热器之间安装热管,可以利用热管的高导热性,快速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上。

相比传统的冷却系统,热管技术在散热过程中无需依赖于水泵和冷却剂流动,因此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迅速的响应速度。

此外,热管技术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冷却系统中的温差不均和冷却剂流动受限等问题。

4. 热管技术的优势和挑战热管技术在提高发动机散热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热管可以大幅度降低发动机的温度,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其次,热管的结构简单紧凑,易于集成到现有的冷却系统中。

此外,热管的运行无需外部能量输入,能够减少动力损失。

然而,热管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热管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而且热管的成本相对较高。

热管散热技术原理分析

热管散热技术原理分析

热管散热技术原理分析
热管散热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散热方式,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工业领域。

本文分析了热管散热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1. 热管的原理
热管是一种基于液体蒸发和凝结的传热器件。

它由内壁涂覆着特殊液体(工质)的密封金属外壳组成。

热管的一个端口被置于热源处,另一个端口被置于散热器处。

2. 热管的工作机制
当热源端的温度高于散热器端时,热管内的工质开始蒸发。

蒸汽沿着内壁升至散热器端,然后冷凝成液体。

这个过程通过内部毛细结构的作用进行。

3. 热管散热技术的优势
热管散热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 高传热效率:热管内的工质相变过程使得传热效率更高。

- 均匀散热:热管可以将热量均匀地传输到散热器处,减少热
点的出现。

- 静音工作:由于热管无动力部件,没有噪音产生。

- 可靠性高:热管的主要部件是密封的金属外壳和内壁,因此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 热管散热技术的应用
热管散热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工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电脑和服务器散热
- 汽车发动机散热
- 空调和制冷设备散热
- 太阳能集热器散热
5. 热管散热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设备和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热管散热技术也在不断
改进和创新。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 热管材料的改良,提升传热效率
- 尺寸的缩小,适应更多场景
- 效率的提高,减少能量消耗
总结而言,热管散热技术是一种高效且可靠的散热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技术参数和应用场景需根据实际情况确认。

热管工艺技术

热管工艺技术

热管工艺技术热管是一种将热能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高效技术。

它由一个密封的金属管和内部充满工作流体的薄层衬里组成。

工作流体常常是低沸点的液体,例如乙醚或氨。

热管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热量的传输,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在温度差的作用下发生汽化和凝结的特性。

当热管的一端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工作流体会汽化,并通过内部空气压力将蒸汽传送到低温环境。

在低温区域,蒸汽会冷凝成液体,并通过内部表面张力的作用返回到高温区域。

这种来回循环的过程使热能能够在高温和低温之间传输,实现热管的热传导功能。

热管的工艺技术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电子设备中,热管被用于散热,特别是用于CPU和其他高功率元件的散热。

由于热管具有高效的热传输能力,它能够有效地将热能从高温区域转移到散热器或其他冷却设备中,保持电子设备的稳定工作温度,提高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另外,在太空航天器中,热管也被广泛应用。

由于太空环境中的温度极端,热管工艺技术能够帮助控制和调节太空器件的温度。

热管能够有效地将太空器件上产生的热能传输到遥远的冷却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保护它们不受过热或过冷的影响。

此外,在一些工业过程中,热管也被用于热能回收和热能利用。

例如,在发电厂中,热管可以将烟气中的余热转化为有用的热能,提高发电效率。

在化工过程中,热管可以通过热能传输和热量控制,实现高效的反应和产品合成。

总之,热管工艺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热传导技术,能够在不同温度之间实现热量的传输和控制。

通过将热能从高温区域转移到低温区域,热管能够提高设备的散热能力,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

热管在电子设备、航天器件和工业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高效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热管技术及原理

热管技术及原理

热管技術及原理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G.M.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即便采用低转速、低风量电机,同样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使得困扰风冷散热的噪音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为什么热管会拥有如此良好的导热能力呢?物体的吸热、放热是相对的,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出现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从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热传导最快。

热管就是利用蒸发制冷,使得热管两端温度差很大,使热量快速传导。

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

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

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

热管一段为蒸发端,另外一段为冷凝端,当热管一段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

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

热管的基本工作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

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

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

太阳能玻璃热管工作原理及特点综述

太阳能玻璃热管工作原理及特点综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换热温度高 、
由于是汽体导热,玻 璃热管内的热量在冷 凝端与水箱内的水进 行换热的过程中,可 以达到近120度的高 温,比较普通真空管 50—70摄氏度的换热 温度,玻璃热管的热 效率更高。
3、只吸热不散热,锁热能力强 、只吸热不散热,
1、普通真空管由于是单真空, 管内走水,当阳光不足(阴 天或夜晚)外界温度降低的 时候,会通过热辐射的形式 向外界散热,继而降低水箱 内水的温度。 2、而玻璃热管试双真空,管 内不走水,介质的传热方式 为单向导热,只吸热不散热--有阳光的时候,介质吸热 传给水箱;当阳光不足(阴 天或夜晚)外界温度降低的 时候,介质停止工作,管内 不走水,且管是双真空,有 效阻止热量向外散失。因此 锁热能力更强,在水箱中同 样温度的热水,采用玻璃热 管的保温时间也就更长。
二、优势特点: 优势特点:
1、集热速度快 2、换热温度高 3、只吸热不散热,锁热能力强
1、集热速度快 、
玻璃热管通过导热工质 的汽化过程传热,其导 热速度要明显快于普通 真空管通过水的热对流 方式导热,试验表明, 玻璃热管导热速度最快 可以达到音速,也就是 600m/秒,以真空管管长 2m计算,热量由底端到 达冷凝端的时间最短仅 需要1/300秒。在这个过 程中,热辐射产生的热 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小知识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 传热,实际情况中,这三种方式往往是综合存 在的。例如:真空管内热量从一端传向另外一 端,就是热传导,与此同时,传导过程中热量 也通过真空管向外辐射,如果要提高热效率, 就要减少热辐射,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传热速 度,而“玻璃热管”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极快 的传热速度有效避免了热辐射的产生。

散热技术之热管技术简介

散热技术之热管技术简介

热管技术3、热管散热技术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导热能力比普通金属高几百倍。

据相关资料表明,高质量热管的传热效率是铜的1490倍,传递速度可达30m/s,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导热金属和传热技术,能到达瞬时传热的效果。

其实热管技术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技术。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为了满足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美国通用发电机工程师Gaugler就提出了类似于热管的设计方案,并在1944年取得了专利。

到了1963年,第一根真正的热管被科学家George M.Grover 在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的Los Alamos实验室制造出来。

笔者有幸看到了当年第一根热管的设计笔记,但由于字迹潦草,具体内容还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研究。

热管技术应用广泛,在航空航天、铁路交通、取暖保温中有大规模的使用。

而被引入IT硬件领域,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奔腾2笔记本电脑中出现了热管。

使用目的是为了在压缩体积的条件下取得优秀的散热效果。

随着硬件发热量的提高,现有的传统风冷散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散热需求。

于是出现了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散热方式,但由于安全性、稳定性与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普及应用。

所以热管这种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的技术就被越来越多的台式机散热器采用。

热管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热管的基本原理与空调等相变制冷类似,也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的相变制冷系统。

它是利用高导热性液体相变时吸热蒸发、放热凝结的特性,将热量快速的从吸热端转移到散热端。

从原理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热管内部液体由于在吸热端受热而气化(按红色箭头的走向),蒸腾到散热端放热后液化(按蓝色箭头走向),最后回流到吸热端这一个循环过程。

这个循环过程是在密闭的金属管体中进行的,不会有液体外漏的不稳定现象,而且热管体积也可控制,适合多种用途。

如果把热管剖开看,我们可以把热管分成管壳、吸液芯和蒸汽通道三个部分:管壳由于必须承受热管内部的真空高压,并且还必须更小的热阻,因此对管材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很高的要求。

热管技术

热管技术
>> 0 >> 1 >> 2 >> 3 >> 4 >>
余热回收器
>>
0
>>
1
>>
2
>>
3
>>
4
>>
(气-水) RYRHS-A型热管余热回收器是 燃煤,油,气锅炉专用设备,安 装在锅炉烟口,回收烟气余热加 热生活用水或锅炉补水.其构造 如图所示:下部是烟道,上部为 水箱,中间有隔板.顶部有安全 阀,压力表,温度表接口,水箱 有进出水和排污口.工作时,烟 气流经热管余热回器烟道冲刷热 管下端,热管吸热后将热量导至 上端,热管上端放热将水加热. 为了防止堵灰和腐蚀,余热回收 器出口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露点 以上,即燃油,燃煤锅炉排烟温 度≮130℃,燃气锅炉排烟温度 ≮100℃,节约燃料4-18%.
>> 0 >> 1 >> 2 >> 3 >> 4 >>
(气-气) RYRHS-B型热管余热回收器是燃 油,煤,气锅炉专用设备,安装在 锅炉烟口或烟道中,将烟气余热回 收后加热空气,热风可用作锅炉助 燃和干燥物料.其构造如图所示: 四周管箱,中间隔板将两侧通道隔 开,热管为全翅片管,单根热管可 更换.工作时,高温烟气从左侧通 道向上流动冲刷热管,此时热管吸 热,烟气放热温度下降.热管将吸 收的热量导致右端,冷空气从右侧 通道向下逆向冲刷热管,此时热管 放热,空气吸热温度升高.余热回 收器出口烟气温度不低于露点.
>>
0
>>
1
>>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作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良好的等温性等优良性能的换热元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形式、几种具体热管的研究现状、热管的应用几方面进行综述。

普通的热管通常由蒸发段和冷凝段组成,中间根据需要可布置绝热段。

制造时先将内部抽成负压,再填装工质;工作时,工质从热源吸热蒸发,在小压差作用下流向冷凝段,在冷凝段放热冷凝,凝结液通过壁面金属网或多孔材料(吸液芯)的毛细力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由热源向冷源的传递。

在上述基本工作原理下,实际使用中的热管根据环境与用途可能又会有差异。

在不同的温度下,热管的工质是不同的,选用工质时需要考虑在工作温度区间内工质要有良好的热性能、与热管材料有较好的兼容性等;在低温下(4~200K),通常会选用氦、氖、氮、氧、甲烷等工质,在中温下(200~700K,这是使用很广泛的温度区间),水具有良好热性能,氨由于与铝、钢等工程材料有更好地相容性也是很好的选择;在高温时(大于700K),通常会采用液态金属,如银、铯、钾、纳、锂等。

在液体回流方式上,除了上述的靠毛细力回流外,在某些场合可将热管倾斜或垂直放置使用,这就是重力热管,此时不再需要吸液芯,结构简化,生产方便成本低;另外还有使用磁流体工质、提供旋转离心力、利用渗透力等其他回流方式的热管。

实际使用中,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将热管做成各种形式,如圆柱形、环形、星形等。

作为上述使用相变换热原理的热管的延伸,还有使用化学反应的焓变来代替相变的焓变的化学热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可逆反应(又叫蓄热反应)在冷热源处的不同方向的反应热效应相反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可以想见,这类热管的重要课题是寻找可逆性好、正反反应速度都很大的蓄热反应。

热管具有众多优点:由于热管通过相变换热同时内部热阻小,其传热系数很大;由于工质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决定温度,它的等温性很好;由于内部压力小,蒸发段受热后蒸汽以近似音速前进,故响应特性好;同时机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维修方便;没有运动件,工作可靠;可工作在失重状态,从而可用于空间器件。

上述优良性能使热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热管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一些新型的热管如平板热管、环路热管、脉动热管等。

平板热管是由两块平行的板壳和吸液芯组成,通道截面为扁平的矩形。

目前,出现了由多个微型热管平行排列组成的新型平板热管,它的两块平行紫铜板中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若干互相平行的细铜丝,其中每相邻两根铜丝和上下两块紫铜板之间围成一个通道,通道截面由两条半圆曲线和两条平行直线构成。

平板热管具有质量轻、良好的启动性和均温性的优势,用热管基板代替金属基板能大大强化基板的热扩散,为与电子元件一体化封装提供了条件,因此平板热管成为目前电子元件散热方面的研究热点,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然而在国内还没有很好实现产业化,主要原因是:虽然目前关于平板热管的研究较多,但平板热管的内部结构优化缺乏完善的理论模型指导设计;已有学者通过建立复杂的三维模型来分析平板热管,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尚待加强;加工制造上,对于提高平板热管的尺寸精度、毛细结构的附着等仍存在许多问题,必须改进加工技术与封装工艺。

这些都当成为平板热管进一步开发研究实现产业化的努力方向。

环路热管是一种新型热控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的热控制,成为高功率航天器热控制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各国航天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

环路热管除了具有传统热管的优点之外,还克服了热管在反重力条件下不能工作的不足,其传热性能更加优越,而且结构布置更加灵活。

在环路热管二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对其启动过程、运行特点等很多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对环路热管的小功率启动、温度波动以及向大功率负荷应用领域的拓宽等方面,无论是理论方面的探讨还是实验方面的观察,仍然需要大量的更深入的研究。

全面掌握环路热管的工作机理和工作特点,进而深入开展环路热管在电子设备冷却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脉动热管也是一种新型热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传热性能好,适应性强的优点,尤其在微电子散热、冷冻技术以及航空航天热控技术中都极具应用潜力。

其运行机理是:工质在一个蛇形密闭的真空空间里,以低于常压蒸发温度受热蒸发产生气泡,气泡迅速膨胀和升压,形成蒸发端,推动工质流向低温冷凝段,气泡在冷凝段冷凝收缩并破裂,压力下降,工质回流。

另外受热产生的蒸气和冷凝产生的液体在毛细管力和弯曲力的作用下,管内最后将形成气塞和液塞间隔随机分布的振荡状态。

正是这样,由于冷热两端间存在压差以及相邻管间存在压力不平衡,使得工质在加热段和冷凝段之间振荡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各方面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研究都证明脉动热管的性能优越,但脉动热管技术暂时还没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脉动热管的运行机理并不十分明了,缺乏完善的理论模型指导设计;脉动热管应用的几个必要条件没有解决好,例如水平放置时的启动问题、工作稳定性等问题;与烧结型热管及沟槽型热管相比,脉动热管的加工过程多了折弯和焊接工序,延长了生产时间,增加了生成成本。

为此未来脉动热管研究开发的方向是:针对加工过程相对复杂的问题,探索不同结构形式的脉动热管;脉动热管的微小化,满足微电子器件小尺度大热流的要求;利用脉动热管较高的传热能力,开发换热模组,扩展其应用范围。

热管的应用极为广泛,下面列举几个使用很多的方面。

(1)用于余热回收:由于热管的结构决定了它是逆流换热,而内部温差小,换热效率很高,在小温差下也同样有很好的换热效果,同时小温差下,现代紧凑换热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内实现很大的换热面积。

(2)用于航天器上:热管很适合用于失重场合,应用于航天器如高功率卫星,它可以很好地实现温度均匀化,延长其寿命,由于其具有变热流密度功能,可以将可变热导热管和辐射散热表面结合组成热管辐射器,较好地实现废热的排散。

(3)用于电机和电器设备的冷却:可以有效实现电机、大功率电力电容器、变压器等电器设备的散热。

(4)用于电子元件及微型组件的散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路器件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功率不断提升而其物理尺寸却不断缩小,热流密度的增大对散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翅片和风扇强制散热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热管的高传热率使得实现高热流密度的散热成为可能。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总体来说,热管技术研究的重心已经从理论研究转移到应用研究,热管的应用已经由航天转向地面,由工业转向民用。

目前,热管在太阳能利用、余热回收、空间器件温度控制、集成电路散热、化工、冶金、动力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这些方面的发展对散热的进一步需求将促进新型热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居传,岳永亮等:热管的应用及发展现,制冷,2001年03期。

[2]李永赞,胡明辅等:热管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工程应用,应用能源技术,2008年06期。

[3]姚寿广,马哲树等:电子电器设备中高效热管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陈金建,汪双凤:平板热管散热技术研究进展,化工进展,2009年12期。

[5]赵忠超,周根明等:环路热管理论研究进展,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林梓容,汪双凤等:脉动热管技术研究进展,化工进展,2008年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