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贝散加味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1例分析
中医实用经验良方31首(建议收藏)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 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克)〔功效〕消炎止泻。
加昧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
制作用 , 镇静镇 痛作 用 。三七《 草 》 止痛 、 本 曰“ 散血 、 定
E] 中 医 药信 息 杂 志 ,0 1 84 :5 J. 2 0 , () 2.
[ ] 张 振 军. 4 自拟 “ 胃愈 散 ” 疗 消 化 性 溃 疡 7 治 5例 [] 中 J. 外 名 医 杂 志 ,0 2 1 ) 6—7 2 0 (0 :66 .
加 昧 乌贝散 治 疗消 化性 溃疡 3 例 6
[ ] 胡 一 莉 . 化 性 溃 疡 病 从 瘀 论 治 : 旋 杆 菌感 染 之 间 5 消 螺
的 关 系 [] 世 界华 人 消化 杂 志 ,0 5 1 ( 1 :3 31 5. J. 2 0 ,3 1 ) 1 5—3 5 [ ] 周 福 生 . 医 药 抗 溃 疡 复 发 的 机 理 研 究 进 展 [] 中 6 中 J. 国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0 1 8 4 :5 2 0 ,( )2 . ( 收稿 20 —62 ; 回 2 0—80 ) 0 80—7 修 0 80 —3
主题 词 消化 性 溃疡/ 医药 疗法 清热 解毒 剂/ 疗应 用 活 血祛 瘀 剂/ 中 治 治疗 应 用 止血 剂 ( 中
药) 治疗应用 @加味 乌 贝散 /
临 床 资 料 6 6例 均 为 我 院 门诊 2 0 0 4年 2月 ~ 20 0 7年 1 月 接诊患 者 , 经纤维 胃镜检 查确诊 。 0 均 年龄 1~ 7 岁 , O 6 平均 4 3岁 ; 4 男 2例 , 2 女 4例 。最 短病 程 2 月 , 长病程 3 最 5年 。 6 例 随机分 为两组 , 将 6 治疗 组 3 6 例 , 照组 3 对 0例 , 组病情有 可 比性 。 两 诊 断标 准 6 6例 诊 断 均参 照《 化 内镜 学 》1 消 [ 制 定 的消化性 溃疡诊 断标准 。 治 疗方 法 对 照组 服 用 法 莫 替 丁 2mg 2次/ , 0 d HP阳性者 加服 阿莫西 林 1 02次/ 、 . d 甲硝唑 4 0 0 mg2 次/ , d 连用 1 d 治疗 组在 对照组 常规 治疗基础 上 同时 0。 服用 加味 乌贝散 2 。 味乌贝散 药物 组成 : 贼骨 、 g加 乌 浙 贝母 、 三七 、 白及 、 黄连 。 两组均 以 4 为 1 程 。连续治 疗 2 疗程 观察 周 疗 个 临床疗效 。 治疗 期 间禁 食辛 辣刺激 、 生冷 油腻食 物 。 宜 清淡 、 富营养软食 , 少食 多餐 , 持情 绪舒 畅 。 保 疗 效标 准 治 愈 : 床症 状 及体 征 完全 消失 , 临 胃 镜 复查 溃 疡疤 痕期 ; 效 : 有 临床 症状 及 体征 基 本 消失 , 胃镜复查 溃疡 面缩4 )5 ;  ̄ 0 无效 : 临床症 状及 体征无 明显改 善 , 胃镜 复查溃 疡面无 变化 或有增 大 。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甘肃医药2012年第31卷第9期GansuMedicalJournal,2012,V01.31。
No.9准确并可进行调整。
只是使用起来有点繁琐,我们只是一种小小的摸索,希望同行可迸一步探索经验,找出一种定位精确、方便的方法供临床使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1]李慧灵,冯梅,陈娜,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放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志,2008,23(4):604.[2]、李瑛,韩波,林志国,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I临床疗效[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37(4):352.[3]王艳,申志扬,杨利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原医刊,2007,34:10.【4jLattanziJ,McNeeleyS,DonneUyS,eta1.Ultrasoundbasedstereotaetieguidanceinprostatecancerquantificationoforganmotionandsetuperlror8inexternalbeamradiationtherapy[J].ComputAidedSurg,2000,5(4):289—295.加昧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白国强【摘要】目的:探讨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例121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95.86%。
结论: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满意,预后理想,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加味乌贝散;疗效观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25(2012)09—0694—02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变部位主要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居多。
临床以上腹胃脘部节律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症状,病程长、反复难愈。
近年来,笔者运用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1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名中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十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十四个秘方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秘方(14首)55.1疏肝和胃饮【来源】谭日强,《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薤白、法半夏各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用法】上药每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250毫升浸药,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温服;第二次用水2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温服。
【功用】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中医肝胃不和的胃痛范畴。
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削弱了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导致自我消化形成溃疡。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
诱发因素多与饮食失宜、气候失调、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
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有节律性。
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在餐后3至4小时发作,进餐后可渐减轻或缓解。
本方用当归、柴胡、白芍养血疏肝;枳实、瓜蒌、薤白理气止痛;法半夏、陈皮降逆和胃;煅瓦楞、蒲公英制酸消痈;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消化性溃疡。
【加减】嗳气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0克;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克(吞服);胃内灼热者,加炒栀仁、淡豆豉各10克;痛引胁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克;疼痛剧烈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各10克;呕血便血者,加炒茜根、乌贼骨各10克。
【疗效】屡用屡效,奏效甚捷。
55.2健中调胃汤【来源】李寿山,《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陈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姜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敛疡;炙甘草和中缓急。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作者:徐爱民刘秋红周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索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采用加味乌贝散治疗结合临床辨证治疗消化道溃疡36例。
结果:服药2周后疼痛消失32例(88.8%),6周后疼痛全部消失,症状缓解率100%。
30例愈合,占83.3%,3例无效。
结论:加味乌贝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组方合理、疗效快、不易复发、易服用、价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味乌贝散消化性溃疡止痛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我国人群发病率较国外高,且复发率较高。
本地区生活条件差,生活习惯不良,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
近年来,我们采用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均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活动性溃疡,并有6例服用雷尼替丁12周溃疡未愈。
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24例,男28例,女8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36岁。
1.2方法采用加味乌贝散治疗,药物组成:乌贼骨75g,象贝母25g,三七粉10g,碾末混合而成。
一般以15d为1个疗程,症状缓解或消失后继服3个~5个疗程。
住院病人先给予液体支持及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停用西药、中成药改服加味乌贝散,每次9g,每日3次,空腹温服。
忌辛辣、烟酒、油腻。
2疗效标准及结果2.1疗效标准[1]疗效标准以治疗前、后上腹部疼痛有否消失或减轻及胃镜下溃疡面积变化为评定疗效的指标。
①治愈溃疡面完全消失或呈疤痕改变,上腹部疼痛完全消失。
②显效溃疡面缩小1/2以上,上腹部疼痛明显减轻。
③有效溃疡面缩小1/2以下,上腹部有所减轻。
④无效溃疡面无变化,上腹部痛无好转。
⑤恶化溃疡面加深或加大,上腹部疼痛加剧。
2.2结果症状缓解:36例治疗前均有上腹疼痛,服药2周后疼痛消失32例(88.8%),6周后疼痛全部消失,症状缓解率100%。
溃疡愈合:36例中,30例愈合,占83.3%,3例无效。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临床疗效观察
2 ,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比较 观察组腹 痛 、恶 心呕 吐 、呕血或便血 等症状改 善时 间明显 短于对 照组 ,差异 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具体见表 2 。
表 2 两 组 患 者 临 床症 状 改善 情 况 比 较 ( d 。 ±s )
4 0 m g ,1次/ d ;果 胶铋 胶囊 l O O m g ,4次/ d ;H P阳性 者 加
服 阿莫 西 林 5 0 0 ag r ,3次/ d _ 2 。观 察 组 患 者在 对 照组 基 础 上
注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P< 0 . 0 5 。
服用加味乌 贝散治疗 。方用 乌贼骨 7 5 g ,浙贝母 2 5 g ,三七 粉 1 5 g ,白芨 1 5 g ,炒元胡 3 0 g ,鸡 内金 4 0 g ,炒五灵脂 3 0 g , 没药 2 5 g 。碾末 混合 ,1 5天 为一个疗 程 ,连续 服 用 3个 疗 程。消化不 良、脘腹胀 满加焦 三仙 1 5 g 、莱菔 子 2 0 g ;胃寒 加炮 干姜 l O g ;嘈杂 口苦 加黄 连 1 5 g 、吴 茱萸 1 5 g 。服 药期
意义 。
2 结 果
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 病。在我 国发病率较高 ,且 以青壮年 、 男性居多。临床主要 表现 为上腹 部疼痛 ,嗳气反 酸 ,恶心
呕吐等 ,病程较长 ,多 迁延不 愈。本研究 探讨加 味乌 贝散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临床效果 良好 ,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3 讨 论
中 医 学认 为 ,消 化 性 溃 疡 属 于 “ 胃脘痛 ” 、 “ 痞满 ” 、
“ 嘈杂 ”范畴。其病 机主要 为脾 胃虚 弱 ,再加 上饮食 不节 、 外感 寒热犯 胃、情志不调 、肝气犯 胃等导致脾 胃功 能失常 ,
中药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临床疗效观察引言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这种疾病的形成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乌芍散加味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剂,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的应用。
本文旨在观察乌芍散加味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乌芍散加味中药治疗,按照个体化方案给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疗效观察经过观察和对比,本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在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经过乌芍散加味治疗,5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无复发现象;2例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但需要延长治疗时间;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3%。
治疗机制探讨乌芍散加味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具有以下方面的药理作用:1. 清热解毒:乌芍散加味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减轻和消除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溃疡症状。
2. 活血化瘀:乌芍散加味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3. 调理气血:中医理论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与体内的气血失调密切相关,乌芍散加味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理体内气血,恢复平衡状态,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
结论乌芍散加味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剂,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该方剂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愈合时间,并减少溃疡的复发率。
乌芍散加味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其具有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药理作用有关。
然而,由于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这一观点,并探讨乌芍散加味的治疗机制。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为乌芍散加味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选择。
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药乌贝和胃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药乌贝和胃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6-17T16:22:15.61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作者:李玲[导读] 分析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药乌贝和胃散治疗的效果。
李玲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药乌贝和胃散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两组,60例对照组和60例研究组。
采用乌贝和胃散治疗研究组,采用雷尼替丁胶囊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率,研究组的胃脘痛、口苦、口干、便干等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药乌贝和胃散治疗,疗效明显,具有很低的复发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乌贝和胃散;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发病率很高,中老年是高发人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胃脘部节律性疼痛,还要嗳气和泛酸的特点,病情容易反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容易出现复发,还会有癌变的可能。
本次研究,使用乌贝和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其中35例胃溃疡、42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复合型溃疡,平均年龄(43.2±3.62)岁。
随机分成两组,60例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引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胃镜观察存在溃疡;(3)患者可以配合。
1.2治疗方法采用乌贝和胃散治疗研究组,组方为:炒山药和海螵蛸各60g,黄连、浙贝母、白芨、三七、延胡索、柴胡各20g,甘草和酒大黄分别为10g。
半夏泻心汤、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研究·半夏泻心汤、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陈爱娣,黄晓丽(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摘要]目的:探讨用半夏泻心汤、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和西医组(30例)。
对西医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其腹痛、恶心、胃部有烧灼感、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短于西医组患者,P<0.05。
结论:用半夏泻心汤、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乌贝散;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01-0202-02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此病好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部位。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患者存在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
此病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胃部有烧灼感、呕吐等症状。
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胃穿孔、胃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胃癌。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西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但疗效欠佳。
在本次研究中,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采用半夏泻心汤、乌贝散联合奥美拉唑对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7岁以上;3)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转]经方大师胡希恕——论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医案2015年04月19日 18:21•赞(45)•转载(36)•分享(19)•收藏夹按钮收藏一、外寒里虚胃脘痛易攻为补常建中西医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因有X线、内窥镜等检査确诊,易形成统一认识,但中医辨证治疗,因临床经验不同、学术观点不同等原因,往往出现分歧。
例如六十年代曾有一位老中医在杂志发表论文,说什么溃疡病多数是虚寒,治疗应用黄芪建中汤,论文一出即受到众人质疑。
说明多数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但从杂志、书籍看,不少人往往忽略外邪与溃疡病的关系。
胡老在临床研究中注意到这一问题。
例1王某,男,46岁,病案号181985。
初诊日期1965年11月30日:10年多来胃脘痛疼,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
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拒绝手术而来京治疗。
近症:胃脘剌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烧心,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苔白舌尖红,脉细弦。
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0.4cm2。
胡老与小建中汤,处方: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饴糖一两半(分冲)。
二诊1965年12月3日:疼减,手心发热亦减,但仍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行一次。
上方加炒五灵脂二钱,元胡粉五分(分冲〉。
三诊1965年12月9日:胃脘痛巳不明显,唯食后心下痞,四肢发凉,夜寐不安。
将返东北原籍,改方茯苓饮(茯苓五钱,党参三钱,枳壳三钱,苍术三钱,生姜三钱,陈皮一两,半夏四钱),带方回家调理。
按:胡老在患者走后讲道:当表邪存在时,治疗不解表,专温补或理气血,造成外邪久不去,且引邪人内,故胃脘痛长期不愈。
当治以温中同时解表,则胃脘痛很快缓解。
本患者因有汗出恶风、头晕心悸等症,即有邪在表,并现表虚证,因为小建中汤的适应证,故服药三剂即效,服九剂症状基本消除。
乌贝散加味治胃酸、胃痛、烧心,胃溃疡、胃炎
乌贝散加味治胃酸、胃痛、烧心,胃溃疡、胃炎
乌贝散加味:
主治:制酸止痛。
胃痛泛酸,敛新血,破瘀血,补中气,疗疮痛。
治胃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不适。
海螵蛸(乌贼骨)85克,浙贝母15克,白芨15克。
口服,温水调服。
每次10克许。
打粉,备用。
一般不发潮湿,留存2-3年,照常有效。
每服10克,空腹服,服药后,暂时少饮水,以尽量保持药粉在胃中的最大浓度。
胃脘不适,或酸多,或疼痛,立马服下,一般2-3分钟见效。
如果症状不除,3-5分钟后,再服10克;症状不除,5分钟许,再服10克。
遇有不适症状时,立刻服,没症状不服。
本人多年前使用过的方子,疗效好,医者仁心,故无偿分享给需要者。
胃病治愈后,一定要注意胃的日常养护。
加味乌贝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加味乌贝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目的:对胃溃疡采用加味乌贝散同时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其在临床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从本镇的医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当中,选择100例患有胃溃疡的病患者,将其随机性的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个组同时进行三联式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进行三联式治疗方法的同时,还服用了加味乌贝散,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随访中的复发概率情况进行记录和比对,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胃分泌激素的分泌变化进行的研究、分析和对比。
结果:试验组的最终治疗效过比对照组的最终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后的复发概率比对照组的复发概率小,治疗后患者的胃分泌激素的量減少了很多,且两者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
结论:将三联式的治疗方法与加味乌贝散相联合后,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更加的明显,同时,大大的减少了胃溃疡复发的概率。
标签:三联疗法;加味乌贝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三联疗法是一种国内较为先进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病,胃肠类的疾病大多数是因为生活在胃的表层黏液层和黏膜细胞中间的幽门螺旋杆菌被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它可以产生相关方面的毒素,最终导致胃黏膜发炎。
三联疗法是杀灭该细菌最好的医学方法,可以从根部清除该细菌并且清除感染,使得胃黏膜上的发炎症状有效的消退掉[1]。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本镇的医院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当中,选取100例患有胃溃疡的病患者,对100例病患者进行常规方面的检测,其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将其随机性的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为(35.4±10.8)岁,病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1±2.0)个月;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为(36.4±10.9)岁,病患者的平均病程为(3.8±1.7)个月。
乌贝芨甘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乌贝芨甘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张振辉;宋日辉;莫旺新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8(033)00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乌贝芨甘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乌贝芨甘散加味联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及溃疡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且P<0.05,2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Hp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运用乌贝芨甘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不会降低Hp根除率同时可加快溃疡缓解进程,促进患者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总页数】3页(P1284-1286)
【作者】张振辉;宋日辉;莫旺新
【作者单位】东莞市中堂医院内科广东东莞523220;东莞市中堂医院内科广东东莞523220;东莞市中堂医院内科广东东莞5232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乌贝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 [J], 杨光宇
2.乌贝散加味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1例分析 [J], 荣姝妮
3.牛阳教授运用乌贝芨甘散加减方治疗胃溃疡临证经验 [J], 刘文静; 牛阳; 南一
4.加味乌贝芨甘散 [J], 袁家玑
5.自拟加味乌贝散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J], 王绍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溃疡治疗中西医联合加味乌贝散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胃溃疡治疗中西医联合加味乌贝散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医联合加味乌贝散应用于胃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方法:随机从本院内科就诊的胃溃疡患者中选取37例作观察组,另选取37例作对照组,对比两组用药后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在使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乌贝散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借鉴。
关键词:胃溃疡;加味乌贝散;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不按时吃饭,长期下来,就很容易导致胃部出现问题。
胃溃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科疾病,此病患者常伴有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胃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得不引起相关医护人员的重视。
有研究调查显示,加味乌贝散可以有效的治疗胃溃疡,缓解病痛。
本研究通过对比本院内科收治的74例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西医结合加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本院内科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4例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以下症状:上腹部出现局限性深压痛;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慢性上腹疼痛,使用碱性药物后病情有所缓解;经胃镜检查可见患者消化道有面积不等的溃疡,溃疡边缘光整,底部覆有渗出物,周边粘膜表现出不同程度糜烂、水肿等【1】。
随机将该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0岁,平均(54.6±1.2)岁,病程最短的为0.5年、最长的为12年,平均(7.1±1.6)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22岁,平均(51.6±1.5)岁,病程最短的为1年、最长的为13年,平均(8.3±1.1)年。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观察
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观察谢有良;高希言【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鸟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人,对照组74人,对照组采用《内科学》第七版推荐方案,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以加味鸟贝散组方随证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1(94),对照组7总有效61(8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乌贝散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9【总页数】2页(P1104-1105)【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加味乌贝散;临床观察【作者】谢有良;高希言【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原因[1]。
笔者以加味乌贝散联合西药系统治疗观察消化性溃疡96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入选病例共170人,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96人,对照组74人。
治疗组男性57人,女性39人;年龄最小32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1.5年,平均2.3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2例,胃溃疡47例,复合性溃疡28例;对照组男性41人,女性33人,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61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1年,平均2.5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7例,胃溃疡48例,复合性溃疡15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长期上腹部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疼痛,伴见腹胀纳差、泛酸等消化道症状。
全部病例均以电子胃镜、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纤维镜下典型溃疡征象可见溃疡可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见线形且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见充血、水肿、皱壁向溃疡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医学
乌贝散加味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1例分析
荣姝妮
(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
乌贝散治疗消化道溃疡,虽不是效如桴鼓,也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现就病因、征候、治疗等问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均系门诊患者,男24例,女7例,年龄25~74岁,病程70d~24年。
1.2 临床主症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痛主症,自觉疼痛与压痛部位以中脘为多,计24例(占77%),其中8例痛位在剑突下,连及上脘者3例。
脘痛及胁下者6例。
胃脘痛得食后有所缓解者15例,得食痛增9例,与饮食关系不明显者7例。
伴有泛酸24例(77%),嗳气11例(52%),心下痞满不适29例(94%),饮食明显减少者26例(83%)、嘈杂18例(55%)。
1.3 舌诊、脉象
入院时舌质偏淡15例(48%),其中淡而兼紫9例,舌质红3例,舌质正常8例,舌苔薄白13例(42%)。
脉象以细占多,或有滑脉,弦脉等。
1.4 物理检查
全部病例经钡餐或配合纤维内镜检查。
溃疡病灶部位以十二指肠最多,计19例(61%)。
1.5 征候分类及治法方药
根据患者主症及舌诊、脉象、综合辩证,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证候进行治疗。
胃脘痛得食可以缓解,心下痞满食后减轻,大便溏薄,周身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证属中虚气滞,计18例(58%)。
治法:健脾和胃理气。
方药:乌贝散加味。
乌贼骨、浙贝母、白芨、黄芪、党参、山药、白术、甘草、木香、陈皮。
汤剂每日1剂,2次煎服,下同。
胃脘痛及胁下,进食后疼痛加剧,嗳气明显,胃痛的发作与加重和情志不畅关系比较明显,舌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肝胃不和,计8例(25%)。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乌贝散加味。
乌贼骨、浙贝母、柴胡、白芍、香附、枳壳、陈皮、甘草。
胃脘痛与饮食关系不明显,消瘦,舌质红,脉细数,证属胃阴不足,计5例(6%)。
治法养胃理气。
主要方药乌贼骨、浙贝母、北沙参、麦冬、山药、白芍、甘草。
2 讨 论
2.1 病因以饮食不当为主
本组31例患者均有胃脘痛症状,从病因分析,由饮食不当引起疼痛或发作者计24例,占77%。
其中以饥饱因素失常为最多,计18例。
其他如多食生冷,饮酒较多和嗜食辛辣等。
上述诸因也常相互为患,如饮食不当而兼劳倦者20例,兼情志不畅者6例。
说明饮食不当是主要病因,劳倦、情志不调尚属其次,但劳倦、情志不调往往是促成或引发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提示对本病的预防及治疗均应认真重视饮食因素,包括进食的时间、温度和进餐时的心理卫生等。
2.2 证侯以中虚气滞占多
本组患者属中虚气滞者计25例,占80%,似属溃疡病的基本或多数证侯。
因饮食不当,饥饱失常,逾时进食,胃气先虚,空腹进食量较多,致使脾胃超负荷,受纳、消磨、运化功能受其影响,日久脾胃之气受损。
功能不足负荷有余,故呈现出中虚气滞之征,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这是溃疡病的病理特点之一。
本组有胃阴虚患者5例,经治疗后,阴虚症候明显改善,但明显呈现中虚气滞之症,提示本病可能先有脾胃气虚,由于中虚不复由气虚发展至阴虚。
经治疗阴虚症状得到改善,有可能仍现气虚征候。
根据临床经验,不少胃阴虚患者,常伴有气虚症状,由于阴虚矛盾比较显著,故定为胃阴不足证,但治疗时须配补气而不耗阴之品。
2.3 肝胃不和,可及于胆
胃脘痛病位主要在胃,可及于脾,但与肝经也密切相关。
胆附于肝,肝气不调,疏泄失常,有时每易病及于胆。
肝胆失疏,湿热之邪也易内留。
本组肝胃不和证患者有8例,脘痛及邪下,以及右胁下为多。
其中有慢性胆囊炎患者,经治疗后,胆囊疾病见好,胃脘疼痛又起,再查纤维内镜,发现溃疡病。
还有2例先发现溃疡病,鉴于脘痛及于胁下,经超声探测,也发现有胆囊炎或兼结石。
综上所述,提示在临床上应注意凡遇胃脘痛及右胁下痛者,最好应诊断为“胃脘痛”及“胁痛”。
对患者最好胃、肝、胆同时检查。
对肝胃不和患者,应密切观
4
5 P roceeding of C linica lM ed i c i ne J,Jan.2008,V ol17N o.1 1::
:
察病情,如有肝胆湿热征象须随证治之勿延误病情。
对于本组所见肝胃不和患者,在应用乌贝散的同时,应用一些清利肝胆之品,症状随即好转,胃病及肝胆疾患均得好转。
2.4 辩证用药,重视护膜
本组患者均在乌贝散基础上辩证治疗。
凡溃疡较重、胃痛较甚者,将乌贝散加白芨研细末调成糊状内服,溃疡治愈率较高。
胃及十二指肠内腔组织损伤,形成溃疡或炎症,用乌贝散加白芨护膜,不仅可以止血,也可促使病损改善,值得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7211214
作者简介:荣姝妮(1955-),女,吉林省通榆县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艾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李红枝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用艾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19~59岁,以40岁以下居多,病程6个月~15年,以3~4年者居多。
1.2 诊断标准
除了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且反复发作外,大便培养无特异性感染。
主要依据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结肠镜检查结果充血水肿22例,伴有黏膜糜烂12例,黏膜溃疡16例。
1.3 中医辨证
按临床症状主要分为2型。
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带脓血、便次增多,伴有里急后重,脉滑数,苔黄腻等症。
脾虚型:表现为久泻不愈,反复发作,形寒肢冷,遇寒加重,腹痛喜按,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1.4 治疗方法
艾灸:用艾条灸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各穴,每天1次,每次20m in。
灌肠:湿热型组方为白芨、蒲公英、黄连、木香、白头翁各10g;脾虚型组方为五倍子、黄连、木香、白芨、地榆、苍术各10g,水煎成100mL,每日睡前灌肠。
具体要求患者睡前排干净大便,然后将臀部稍垫高,将灌肠液用灌肠器灌入肠道。
灌肠后嘱患者分别于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各睡15~30m in,使药液与肠壁充分接触。
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
结 果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正常,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大便镜检正常,纤维结肠镜复查溃疡面缩小,溃疡数减少,黏膜呈轻度炎症反应;无效:临床表现、纤维结肠镜复查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60例中,治愈30例,占50%;好转27例,占45%;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3 讨 论
本病属中医“久痢”、“泄泻”、“肠风”诸症范畴,其发病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
脾虚则运化失常,湿邪内生化热,湿热下注大肠而发病,故为本虚标实证。
脾胃虚弱为其本,湿热蕴结大肠为其标。
治疗方法笔者用艾灸以温阳生土、健脾运湿治其本,中药灌肠以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涩肠止泻治其标,标本兼顾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灸法选取神阙穴振奋中阳,回阳固脱。
天枢为大肠经募穴,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
关元穴温暖下元而消积塞。
足三里穴健脾养胃益气,共奏补脾益肠之功效,达到治本之目的。
中药灌肠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湿热偏重者用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黄连清热燥湿;木香醒脾理气;白头翁清热凉血解毒。
脾虚偏重者在用白芨、黄连、木香的基础上加用五倍子涩肠止泻;苍术燥湿健脾;地榆凉血止血,达到急者治标的作用。
本疗法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值得推广使用。
收稿日期22
作者简介李红枝(6),女,宁夏中卫市人,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
5 5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年1月第17卷第1期
2:20071112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