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实词【经典练习】
最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共91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共91页)](https://img.taocdn.com/s3/m/346c0a0f4431b90d6c85c790.png)
最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附答案共91页)目录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准确断句核心突破二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核心突破三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微专题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https://img.taocdn.com/s3/m/e17afa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3.png)
⑯曰:“有复( 禀报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 举一羽;明( 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整车的柴火 )。’则王许( 相信 )之乎?”
⑰曰:“否。” ⑱“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偏偏,却 )何与?然 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 表示被动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 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不为也,非不能也。” 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表现 )何以( 怎么,用什么 )异 ( 区分 )?”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缺少对“悌”的解说。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四、文言翻译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我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 当然的啊。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答案: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就要宰杀牲口,取其血涂钟行祭。
D.觳觫,原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后常用来借指牛。如唐朝诗人皎然
《送顾处士歌》中的诗句“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解析:A项,“及其弟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 族的统称。 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 意为前者。 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 学相对。后泛指学校。 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 父母为孝。
⑬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⑭曰:“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 厨房 )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题解析)新人教必修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题解析)新人教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ee40f5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5.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题解析)新人教必修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题解析)新人教必修1一、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彘.肩(zhì)飨.士卒(xiǎnɡ)肆.其西封(sì)朝谇.(suì)B。
弭.谤(mǐ)道芷阳间.行(jiān)卒.起不意(cù)微夫.人之力(fú)C。
骨髓.(suí)耆.艾(qí)籍.吏民(jí)图穷匕见.(jiàn)D.须臾.(yú)箕.踞(qí)庶.人传语(shù)膏腴.之地(yú)解析:B项,“间〞应读“jiàn〞;C项,“髓〞应读“suǐ〞,“见〞应读“xiàn〞;D 项,“箕〞应读“jī〞。
答案:A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既祖.,取道(饯行)微.太子言(假如没有)肆.其西封(扩张)愿足下更.虑之(改变)B。
民不堪.命矣(能忍受)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料想)是.寡人之过也(这)C。
若入前为寿.(寿命长)旦日飨.士卒(犒劳)臣愿得谒.之(请)郑既.知亡矣(已经)D。
近臣尽规.(规谏)按剑而跽.(跪直身子)亡.去不义(逃跑)少.假借之(稍微)解析:C项,“寿〞应为“敬酒祝寿〞,“谒〞应为“拜见〞。
答案:C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项,①代词,他们;②助词,的。
B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
C项,均为介词,用。
D项,①介词,凭;②副词,趁机。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而后王斟酌..焉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解析:B项都是“考虑〞的意思。
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十分,很。
C 项,“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新高考高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九)详解答案
![新高考高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卷(九)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520b9804d2b160a4ec071.png)
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卷(九)详解答案1.答案A解析B项“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
C项以偏概全,“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
D项材料三说“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由此可知,“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
2.答案C解析“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
由材料二第二段“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说“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
3.答案B解析“忠良的气质与风度”和“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
4.答案①引证法。
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②例证法。
如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
③比喻论证。
如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
5.答案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
6.答案 B解析B项作者更喜欢庄子的原因不够全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庄子的精神极少牵绊,能超越现实。
7.答案A解析A项“拟人的手法”错,这里应该是比拟的手法。
8.答案①因为屈原在生命状态上同庄子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而屈原心灵的飞翔与庄子追求个性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灵飞翔有着很大的不同。
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②通过比较屈原与庄子在思想追求上的相同与不同,也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052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4.png)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 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 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 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 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 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①〈介词〉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 “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 “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 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 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 《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 是。”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 意义相同。 考察点:重要实词 逆,①〈动词〉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 【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 ②〈动词〉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 我怀。” ③〈动词〉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 逆强秦之欢。” ④〈名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 【逆旅】客舍;旅舍。 选D。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9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9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479ff9dd36a32d727581d5.png)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衡水中学摸底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
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
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
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
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
既而还乡里。
平原王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
至京师,馆而受业焉。
高闾称之于朝贵,李冲礼之甚厚。
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
彪稍见礼遇,加中垒将军。
及文明太后崩,群臣请高祖公除..,高祖不许,与彪往复。
以参议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马一匹、牛二头。
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
彪性刚直,多所劾纠,远近畏之,豪右屏气。
高祖常呼彪为李生,于是从容谓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
”车驾南伐,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参理留台事。
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声色,殊无降下之心。
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己者,遂多专恣。
冲积其前后罪过,乃于尚书省禁止彪。
会赦得免。
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赈饷。
遂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
诏彪兼通直散骑常侍,行汾州事,非彪好也,固请不行,有司切遣之。
会遴疾累旬,景明二年秋,卒于洛阳,年五十八。
谥曰刚宪。
彪在秘书岁余,史业竟未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
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
其所著诗颂赋诔章奏杂笔百余篇。
(节选自《魏书·李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B.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C.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D.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解析】从语法来看,“参著作事”为动宾关系,意为参与著作事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从语意来看,“遗落时事/三无一存”的意思是遗漏了史实,三件中没有一件留存,中间要断开,排除B、C项。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实词知识整合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实词知识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be955041a5e9856a57126015.png)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⑥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下面将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考查的要点归纳如下:文言实词指的是在文言文中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二是一词多义,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示例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_______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中原地区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__。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答案:母亲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________。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答案:父母兄弟等亲属2.词义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30be4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3)修禊:古代民俗,于___农__历__三__月__上__旬__的_“__巳__”__日__(_三__国__魏__以__后__始__固__定___ _为__三__月__初__三__)_(日期)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4)既望:过了望日后的XXX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 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农历每月的__X__X_X__日_为“朔”, _十__五__日__为“望”,十六日为“既望”,______最__后__一为日“晦”。 (5)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 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___斗_宿,就是 北斗七星,勺子状。__牛__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当__他__夺__取__荆__州__,__攻__占__江__陵__,__顺__着__长__江__东__下__的__时__候__,__战__船__首__尾__相__ __接__长__达__千__里__,__旌__旗__遮__蔽__天__空__,__他__面__对__大__江__斟__酒__,__横__执__长__矛__吟__诗__,__本__来__ __是__一__代__的__英___雄__啊__,__可___如__今__又__在__哪___里__呢__?__(_得__分___点__:__“__方__”___,__当__;__ __“__下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攻__占__;__“__东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进__发__;__“__固__ __一__世__之__雄__也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固__”__,__本__来__;__“__而__今__安__在___哉__”__,__宾__语__前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4fef57c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d.png)
学案48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①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1.(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a25ac671fe910ef02df80a.png)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
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
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
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阯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
明年兼掌南京兵部。
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
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
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无少贬。
(选自《明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报.可报:上报B.帝察其妄.,不问妄:荒谬C.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赞:辅助D.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孚:信服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福“关爱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②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③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④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⑤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⑥忧国忘家,老而弥笃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作为六朝元老,颇受皇帝器重。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文分析综合【必做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文分析综合【必做](https://img.taocdn.com/s3/m/1570d54725c52cc58bd6be39.png)
第四节文言文分析综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
乡举入国学。
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
母忧归。
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
”服阕,改刑科。
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
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
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
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
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
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
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
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
”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
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
”不敢伤。
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
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克日请见。
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
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
”争罗拜,有泣下者。
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
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
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
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
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
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
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
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
成化中,赐谥恭惠。
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④城中皆缟素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
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a4d64b25c52cc58bd6bef9.png)
优质课件
“愚”:例①中作主语,我;例②中作定语,我 的。例①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 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 定语),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 例③,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 坐在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 这里句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 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 主语。正确的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 的前面”。
优质课件
②危乎高哉!(《蜀道难》) ③亡去不义。(《鸿门宴》) 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 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有 “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成语有“追亡逐 北”“亡命天涯”,词语有“逃亡”“流亡”等。 ④韩轨遂投城遁走。《七史·王罴列传》
优质课件
④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④句上文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 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 掉,舍弃”。
优质课件 又例如:“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
还是动词? ①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 后》) ②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 鄢》) 例①“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例 ②“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 因此,其区分格式应为:“为之”+动词→为:介 词;“为之”+名词→为:动词。
优质课件
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文言虚词(考试必备)
![最新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文言虚词(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9a4d8c681c758f5f61f679b.png)
第二节文言虚词1.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一句中的“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成然.之解析:代词,这样。
A项,……的样子。
C项,然而。
D项,动词,认为……是对的。
答案:B2.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邠人偷嗜暴恶者.B.今者.项庄拔剑舞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解析: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B项,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项,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D项,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答案:A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②“也”表陈述语气,③表转折,④表递进。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C.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家祭无忘告乃.翁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解析:介词,比。
A项,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人。
B项,动词给予,授予/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D项,代词,你的/ 表判断,是、就是。
答案:C5.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秋毫不敢有所.近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解析:“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A、B、C都是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且.尔言过矣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B.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吾尝终日而.思矣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鱼焉.,其广数千里解析: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九)(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九)(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7eb61f856a561253d36f4a.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九〕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B. 许之许:容许C.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赏赐D.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 填然鼓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以下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侣鱼虾而友麋鹿A.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舞幽壑之潜蛟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 道海安、如皋C. 常以翼蔽沛公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摄乎.大国之间乎:语气词吾与.点也与:赞成B.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比:到C.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喜欢王假设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痛惜,哀怜D.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形:表现抑.为采色缺乏视于目与抑:还是6.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B.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C.山川相缪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7.选出对以下加线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使……成为朋友〕B. 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②倚歌而和之〔伴奏〕C. 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D. ①入深林,穷回溪〔穷尽〕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8.以下与“难为俗人言也〞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缺乏为外人道也9.以下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类型,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⑤将军身被坚执锐⑥失期,法皆斩⑦吾得兄事之⑧外连衡而斗诸侯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A. ①④/②⑤/③⑩/⑥⑦/⑧⑨B. ①④⑧/②⑤/③⑩/⑥⑦/⑨C. ①④/②⑤/③⑩/⑥⑨/⑦⑧D. ①④⑧/②⑤/③⑥⑦/⑨/⑩10.以下各项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A. 因河为池.山东..关中之固..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自以为C. 流血漂橹.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D. 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二、文言文阅读1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文分析综合知识整
![(新人教版)【文库精品】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文言文分析综合知识整](https://img.taocdn.com/s3/m/333b10c2102de2bd96058839.png)
第四节文言文分析综合
一、筛选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些重要信息,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
二、归纳概括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
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信息的提炼和分析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
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
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考查的。
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
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做出正确的判断。
1。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3b98216d767f5acfa1c7cdb4.png)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义:(坚守)正义B.始速.祸焉速:招致C.存亡之理.理:命运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低下解析:D项,“下”指在六国之后。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B.虽有槁暴.暴:晒干C.假.舆马者假:借助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解析:D项,“生”是通假字,通“性”,资质,禀赋。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离开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C.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D.籍.吏民,封府库籍:依靠解析:D项,籍:登记。
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解析:C项,际:交会。
答案: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这里指平民B.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抵罪:抵消罪行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解析:C项,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答案:C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鸷鸟之不群.兮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名词作动词,合群;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C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A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间”;B项,“序”为名词作动词,“为……作序”;C项,“函”为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殓”;D项,“礼”为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文言实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义:(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速:招致
C.存亡之理.理: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低下
解析:D项,“下”指在六国之后。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解析:D项,“生”是通假字,通“性”,资质,禀赋。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籍:依靠
解析:D项,籍:登记。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解析:C项,际:交会。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五人生于编伍
..之间
编伍:这里指平民
B.大阉亦逡巡
..畏义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C.一旦抵罪
..,或脱身以逃
抵罪:抵消罪行
D.扼腕
..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
解析:C项,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答案:C
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鸷鸟之不群.兮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晚;B项,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名词作动词,合群;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A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间”;B项,“序”为名词作动词,“为……作序”;C项,“函”为名词作动词,“用棺材收殓”;D项,“礼”为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
B.德合.一君
C.木直中绳,以为轮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B.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始指异.之D.吾从而师.之
解析:B、C、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A项,是使动用法。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南.飞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羽.化而登仙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耻.师焉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泣.孤舟之嫠妇D.李牧连却.之
解析:B、C、D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B.下.江陵
C.日.与其徒上高山D.以地事.秦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B.故为之文.以志
C.予分.当引决D.去今之墓.而葬焉
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安能屈.豪杰之流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A、C、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B项是意动用法。
答案: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沛公军.霸上
C.义不赂.秦D.怒发上.冲冠
解析: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D项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B.臣活.之
C.则思知止以安.人D.李牧连却.之
解析:B、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夫人不能
..早自裁绳墨之外
D.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
解析:A项,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B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C项,不能够。
D项,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答案:C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
..之利
B.日与北骑相出没
..于长淮间
C.漫漫
..而游
D.今之众人
..
解析:A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显现或隐没。
C项,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D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
答案:B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B.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
D.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解析:A项,古义,这里指藏身;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B项,古义,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C项,古义,头颅;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D项,
灭亡。
答案:D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巡船所物色
..
B.行礼
..之往来
C.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
..扬扬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解析:A项,古义,搜寻;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B项,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C项,古义,神情;今义,意志气概,志趣性格。
D项,形容进退两难的情形。
答案:D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声非加疾.也
C.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
解析:A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人。
B项,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C项,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D 项,风和雨。
答案:D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
..之交
..东道主B.布衣
C.约为婚姻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解析: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项,古义,平民;今义,指麻布衣履。
C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D项,尚且。
答案:D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欲奉召奔驰
..
B.腹犹果然
..
C.攒蹙累积
..
D.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A项,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义,迅速地跑。
B项,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C项,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D项,平常。
答案:D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
..必有师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璧有瑕,请指示
..王
D.夏虫不可以
..语于冰者
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学问的人。
B项,古义,前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情节的故事。
C项,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
D项,古今义均为“能够”。
答案:D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人遗.赵王书
B.可谓智力
..孤危
C.思厥先祖父
..
D.无可奈何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解析:A项,古义,送给;今义,丢失。
B项,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C项,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D项,怎么办。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