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15+世界地理(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解析
![专题15+世界地理(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3a2668ff00bed5b8f31d56.png)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
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见下图)。
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1)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
(4分)(2)分析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
(6分)(3)如果智利在卡拉马建设铜矿冶炼工业,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地理条件?(8分)(4)你是否赞同“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4分)【答案】(1)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矿床上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侵蚀,使铜矿出露。
(每点2分,共4分)(2)智利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大;智利西海岸有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
(每点2分,共6分)(3)卡拉马水资源短缺;能源缺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市场狭小。
(每点2分,共8分)(4)赞同。
理由:铜矿为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矿产业依赖严重。
不赞同。
理由:智利铜矿储量大,坚持可持续开发可解除危机;提高技术水平,延长铜矿产业链可确保铜矿持久利用。
(每点2分,共4分)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
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
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右图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8分)(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发展重点规划
![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发展重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a203a2fc77da26924c5b07d.png)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一) 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
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分析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910ce1910ef12d2af9e736.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67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3.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
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
【(湘教版中考地理)考点专项突破题集】15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原卷版)
![【(湘教版中考地理)考点专项突破题集】15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e0f52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4.png)
专题15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一、选择题(2020·广东中考真题)北京市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新的城市规划将全市划分为核心区、中心城区、生态涵养区等区域。
读图(a、b、c),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建设生态涵养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兴建文化中心B.山区整体生态保育C.兴建服务中心D.综合开发矿产资源2.海淀区规划建设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包括()①土壤肥沃②水源充足③政策支持④环境优美⑤交通便利⑥高校及科研机构众多A.①②③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3.为落实首都的战略定位,北京市需要疏解的是()A.国际机场B.科研机构C.公共文化设施D.大型批发市场4.(2021·湖南湘潭市·湘潭电机子弟中学七年级期中)读“北京市地形剖面图(喇叭沟门-永定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横坐标表示海拔B.沿西北方向绘制C.北部地形为平原D.地势北高南低(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张家口举行。
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上两图,能反映北京降水年际变化的是()A.图1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B.图2北京年气温降水示意图C.两图都需要才可反映D.两图均无法反映6.冬奥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有()①促进当地资源开发,大规模发展工业②带动体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③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20·江苏盐城市·中考真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读台湾岛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所在的海域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8.台湾经济的特点是()A.以农业为主B.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C.以重工业为主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020·江苏苏州市·中考真题)兰屿岛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
专题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原卷版)
![专题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09ae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9.png)
专题1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一、(2022·山东德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中国北斗,星耀全球。
2020年6月23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星座部署;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自1994年启动北斗系统工程以来,北斗人奏响了一曲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打造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这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北斗系统凝结着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
广大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攻克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器部件百分之百国产化,首创全星座星间链路支持自主运行,创造两年半时间高密度发射18箭30星的世界导航卫星组网奇迹,展现着矢志自主创新的志气骨气;从北斗一号服务我国及周边地区,到北斗二号服务亚太地区,再到北斗三号服务全球,中国北斗始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相关产品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总用户数超20亿,让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书写着开放融合的生动篇章;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聚力攻关,2名“两弹一星”元勋和几十名院士领衔出征,1.4万余家企业、50余万人从事系统应用推广,彰显着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物友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不断提升的精度,映照着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
专题训练15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高三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15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高三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3f0a2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1.png)
专题训练15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一、选择题1.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主张“西方要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地、慎重地、和平地促进关系,培养自由的种子”。
他成立和平队,第一年就拨款3000万美元,向第三世界国家派出500人。
肯尼迪这一做法()A.缘于美苏争霸美国优势明显 B.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反映出美国仍固守冷战思维 D.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2.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计)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高新技术产业比例%1973年1982年1973年1982年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美国1295 3047 27 24 100 100 100 苏联624 1212 13 10 15.2 14.6 46.8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3.1973年,墨西哥政府颁布的《促进墨西哥投资和管理外国投资法》规定:外国资本份额不得超过企业资本的49%,并具体规定了引进外资的条件和要求,外国投资者在触犯墨西哥法律时,不得祈求本国政府的保护。
该法反映出墨西哥()A.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民族主义色彩 B.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信念坚定C.注意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 D.以法律保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4.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004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举行了首届“南方首脑会议”。
中心议题是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加速全球化给众多南方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积极有效地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等问题,并发表了《哈瓦那行动纲领》。
这表明发展中国家()A.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联合发展应对美国霸权政策C.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新形势 D.加强南北对话缩小经济差距5.有学者指出:西方古代几百年间,罗马一统天下,没有能与它抗衡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罗马的和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45d61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48.png)
专题十五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生态脆弱区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的开发、湿地的保护命题情境以世界或我国某个区域的发展问题为主,考查频率较高,难度适中;题型以综合题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学会分析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掌握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以及资源综合开发等相关知识资源综合开发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科尔沁沙地位于某某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因素依次是( )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答案 B2.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退耕B.引入优良畜种C.人工降雨D.生态移民答案 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某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样板而举世闻名。
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
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材料二某某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
阿斯哈图石林主要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浑厚粗犷,千姿百态。
材料三下图为某某石林和阿斯哈图石林典型景观图。
针对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各自在经济发展中应防X的生态问题。
答案某某石林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阿斯哈图石林地区:草原破坏(土地沙化)。
知识2 资源综合开发某某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某某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15 环境与发展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15 环境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78fab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0.png)
误;北欧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把西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北欧,所以造
成酸雨污染,B正确;北欧并不是盆地地形,C错误;北欧受酸雨危害与气候关系不大,D错误。(2)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矿物燃料。使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以及使用废
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质排放,加强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都是
①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即由片面追求 GDP 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标模式转变。 ②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的治理; 生态保护。
③可持续发展途径: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 长江经济带 ① 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
②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
③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
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2) 京津冀协同发展 ① 地理背景及其对协同发展的影响
② 路径
③ 意义
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城市病”治 理道路,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探索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 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提供新经验;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实现区域更高层 次、更高水平发展。
防治酸雨的科学合理措施,①②③正确;可以减少使用私家车,但禁止使用私家车不符合实际,④
错误,A正确。
➩ 本考点对应练习见《考点精练》P312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第13周研修活动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第13周研修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550d9965b307e87101f69649.png)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第 13 周研修活动安排(2016年11 月21 日—2016年11 月25 日)政治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40在北京13中分校,初中政治研修活动。
内容:初中政治学科探索新教材系列研究课(“生命是永恒的吗?”同课异构),主讲人:刘心蕊、刘世迎。
请全体初中政治教师准时参加。
(温馨提示:13中分校在北二环德胜门东南,西向东辅路上。
)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40,在北京35中高中部勤美楼Q401(地址:地铁4号线新街口站C口出,往东过马路,或B口滚梯出,往南过马路;111路\7路\105路\508路\47路,新开胡同下车)高一二年级政治南北区联合研修活动。
内容:高二常态教学研究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讲:赵钰老师。
请高一二年级政治教师参加。
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30,高三政治网络研修活动。
内容:博物馆教育与高三复习,请老师们安排时间去博物馆参观,并进行网络交流,以网络跟帖作为参与记录。
推荐博物馆及展览:军博“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展;首博“大元三都”“养心殿”特展;也可自行选择其他博物馆参观。
请全体高三政治教师参加。
物理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30在二附中三百座,物理学科开放日活动。
内容:二附中物理教研组展示交流,各年级研究课,评课研讨。
主讲人:二附中物理组老师。
请全体高中物理教师参加。
英语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1:50在北京八中初中部举行初二英语研修活动。
内容:阅读教学研究课(同课异构)M8 U2 Accidents。
课后请老师们到阶梯教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2:00在研修学院北址302教室,初三英语研修活动。
内容:九下教材使用建议( Module1 - Module4 )。
主讲人:161中和156中初三备课组。
请初三年级英语教师准时参加。
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2:00在北京四中高中部501教室举行高一英语研修活动,内容:Unit6 Lesson1 Western Paintings 主讲人: 孙玲,请高一英语教师参加。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15-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5f99355727a5e9856a611b.png)
专题15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2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图2回答4~5题。
10 0 20304050 6070 80 美国 巴西 图2土地产出效益 (105美元/公顷) 淡水产出效益 (美元/m 3) 能源产出效益 (102美元/吨标准煤)1.两国相比A .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 .淡水产出效益相等C .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 .能源产出效益相等2.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 .国土面积大B .城市绿地面积大C .城市人口比重高D .科技发展水平高【答案】4.A 5.D【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两个国家,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三个参数,题目不难,看懂图,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第4题,问的是淡水产出效益和能源产出效益,对比美国和巴西的柱状图,很明显是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所以选择A第5题,问的是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从图中可看出,美国土地产出效益大于巴西,而对比四个选项,土地的产出效益最关键的肯定是科技发展水平,所以选择D(2013高考题海南卷)巴西东南部S 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
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
据此完成6~7题。
3.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 州的主要原因是( )A .接近原料地B .接近消费市场C .利用廉价劳动力D .方便产品运输4.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①碳排放量增加 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④蔗糖消费量下降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6.A 7.B【命题立意】 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
本组题通过巴西S 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说明当地乙醇原料丰富,通过乙醇作为清洁能源对当地区域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5 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有解析)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15 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a9bbf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0.png)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5 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1.(2022·南关模拟)以下各种形式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核能B.电能C.风能D.太阳能2.(2022·柳州)2022年6月5日,“神舟上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我国三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
空间站在工作时的能源主要来自()A.煤炭B.地热C.汽油D.太阳能3.(2022·平阴模拟)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感恩党!最近时间由于俄乌战争的爆发,导致能源危机。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水能C.潮汐能D.石油4.“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当人下落至图中A点时,橡皮绳刚好被伸直,C点是游戏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当人下落至图中B点时,橡皮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B.游戏者到达C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游戏者到达B点时,游戏者的动能增加到最大值D.游戏者从C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5.(2022·新吴模拟)为了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下列哪项措施不能很好地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A.优化能源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B.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发展新一代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C.大力发展靠石油、煤炭发电的电力行业,以及以煤炭、石油为热源或能源的重工业D.建设、运行、管理各环节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绿色乡村6.(2022·成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是东方巨龙腾飞的助推器,图是我国生产的某品牌氢动力汽车。
2020沪教版高三地理第三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0沪教版高三地理第三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6a8d48b8f67c1cfbd6b827.png)
封面
2020沪教版高三地理第三册全册完 整课件
2020沪教版95页 0186页 0277页 0279页 0370页 0461页 0463页 0554页 0645页 0736页 0827页 0918页 0920页 0922页 0924页
封面 目录 专题1 地球概况 专题3 月球与天文潮汐 专题4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专题6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专题8 非地带性 第三篇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专题11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篇 旅游资源 专题14 旅游资源开发 专题15 资源开发与利用 专题17 产业结构调整 第六篇 全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20 全球资源问题 第七篇 地图与现代信息技术 专题23 遥感(RS)
2021高考地理知识清单-专题15 世界地理(原卷+解析版)
![2021高考地理知识清单-专题15 世界地理(原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70418df7ec4afe05a1df73.png)
专题15世界地理专练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
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见下图)。
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1)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
(4分)(2)分析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
(6分)(3)如果智利在卡拉马建设铜矿冶炼工业,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地理条件?(8分)(4)你是否赞同“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4分)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
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
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右图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8分)(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6分)(3)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4分)(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6分)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非洲塞内加尔河流域图,塞内加尔河①、②两地流量变化曲线图和③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每年5、6月,来自撒哈拉沙漠强烈干热的哈马丹风影响塞内加尔河流域,往往使流域北部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大批庄稼幼苗死亡,不得不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
(1)比较塞内加尔河①、②两地洪峰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2)简析塞内加尔河流域北部5、6月经常出现大批庄稼死亡的原因。
(2分)(3)渔业占塞内加尔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为该国第一大创汇产业。
高考地理真题1994至2011带答案解析vs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真题1994至2011带答案解析vs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6f2f2dbd64783e09122bd4.png)
高考地理真题1994至2011带答案解析vs备战2012高考1994-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完全免费下载,期待大家的支持。
我的百度文库地址:/?business&aid=6&un=348087579#7,所有的资源(主要是高中地理)全部免费,欢迎大家下载。
算是提高点我的百度人气吧,我的百度文库用户名:348087579,密码:当然不能告诉你,呵呵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A.流速降低B.水量减少C.泥水增多D.水污染加重【答案】D【解析】在河流中,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生物的回游路线、环境、水污染等,导致生物减少。
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泥水增多等现象不明显,水体污染是主要原因。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2.(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答案】D【解析】由于海绵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含水能力,放有海绵的盒子中的水被海绵吸收一部分,水面应较低。
3.(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A. 黄土塬B. 沙滩地C. 沼泽地D. 自流盆地【答案】C【解析】黄土颗粒细小,吸水能力差;沙滩吸水速度快,但排水速度也较快;自流盆地为承压水;沼泽地吸水速度快,但排水速度慢,与海绵特点相似。
6.(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
该水库主要功能是A.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答案】D【解析】长兴岛是宝山的一座荚丽岛屿,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环境。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af6d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4.png)
第2部分人文地理——重在运用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明确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区域认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1.以人口统计图表、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01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02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03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4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05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06出生率和07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08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01出生率、02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增长模式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03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04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05传统型→现代型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06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07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08现代型的转变。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定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01人口数量。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15 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15 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c0477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1.png)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热点15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水。
虚拟水理念的提出,将水资源与粮食安全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工具。
下图为2005年中国粮食虚拟水资源流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上图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耕地资源B.水资源C.交通运输D.政策调配2.下列有利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可行措施是()A.保持我国现有虚拟水流动方向B.扩大粮食进口,减小国内粮食生产规模C.增加北粮南运,保证南方粮食安全D.利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北方缺水人工绿洲面积是指人工经营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以及渠道等。
结合我国某灌区1980——2001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百分比和面积表,完成下面小题。
说明:以天然绿洲为例,自1980年至2001年,55.2%保持不变,31.8%转化为人工绿洲,9.9%转化为荒地,2.2%转化为荒漠,0.9%转化为水域。
3.该灌区应该位于()A.新疆B.西藏C.黑龙江D.河南4.下列关于该灌区人工绿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保力度加大是导致人工绿洲面积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B.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中,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面积最大C.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当地应大力增加人工绿洲面积D.在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中,人工绿洲转化为水域面积最小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区域中,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B.珠江下游C.长江下游D.淮河下游6.与甲省相比,乙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淡水资源丰富C.复种指数高D.机械化水平高7.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稻米供给的稳定性,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提高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B.增加东南地区稻米供给量C.扩大东北地区温室农业规模D.实施华北地区旱改水工程2022年5月,就在全国小麦即将喜获丰收之际,一些地方发生极个别农民将未成熟的小麦卖给养殖户做饲料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学霸笔记】微专题15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学霸笔记】微专题15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ee2cf775727a5e9856a61f2.png)
微专题15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一、历史性变革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表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表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含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从两方面理解: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2013·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
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
读图回答1~2题。
1.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①土地沙漠化扩大②水环境恶化③洪涝灾害频发④水土流失增加⑤地面大幅沉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2.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海拔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草原带。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过垦(毁林毁草),过牧(草场退化),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等。
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
第2题,该题思路超出常规,用排除法较好。
该区域内地势高差较小,因地形原因导致的降水差异不大,河床两侧排水不畅限制树木生长。
因纬度较高,冬半年冻土层阻断水分下渗,也制约了树木根系的生长。
答案 1.B 2.A(2013·山西大同月考)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30%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成“白菜价”。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3题,由于世界其他国家稀土资源储量的增加和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下降。
第4题,我国进行稀土出口战略调整的背景是国内稀土储量日益减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生了矛盾,乱采滥挖带来了恶性竞争。
因此必须减少稀土初级矿产品的出口,保护稀土矿产资源,提高稀土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
我国稀土矿产存在着过量开采、破坏性开采的情况,因此应采取措施适当控制稀土资源开采。
答案 3.C 4.C(2013·河南开封模拟)2011年6月19日~7月9日,黄河小浪底水库第13次成功实施汛前调水调沙工作,成功排沙出库3 639万吨,库区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回答5~6题。
5.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是黄河中游的两个著名的水库,但目前三门峡水库淤积严重,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库工程()。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选择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调水调沙的重要原因是()。
A.此时黄河流量小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解析第5题,从题中的描述可知,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地考虑了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第6题,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答案 5.C 6.B(2013·安徽淮北二模)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国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南部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南部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发③北部酸雨严重、土地退化④北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推测图示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集中于()。
A.煤炭、粮食B.煤炭、工业制成品C.石油、工业制成品D.石油、粮食解析第7题,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知尼日利亚南部雨林、北部草原的自然环境,因此,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南、北部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分别是雨林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故B项组合正确。
第8题,结合图例信息和我国重要物资的分布、生产和贸易状况,可知我国与尼日利亚的商品贸易主要集中于石油和工业制成品。
答案7.B8.C(2013·山东滨州月考)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10.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
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四类工业产品成本分布比重A.a B.b C.c D.d解析第9题,从图中的数值信息看,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与国际通用标准相差不多;b指标为农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该项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
第10题,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
答案9.C10.C(2013·浙江金华月考)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第11题。
11.据图推测()。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主要的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我国的东部地区较为稠密,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6分)12.(2013·四川成都月考)该图示意某国R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30分)材料R河流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热带半干旱地区,虽有广袤的土地,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芒果、葡萄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1)从自然条件方面评价,R河PQ段的航运条件。
(8分)(2)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的区位条件。
(10分)(3)比较R河上游与下游河段城市数量差异,并分析原因。
(12分)解析第(1)题,影响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水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分析。
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河流、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交通、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答案(1)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或)旱季水位低,多急流险滩瀑布,R 河通航能力差。
(2)光热充足;土地广阔;灌溉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国际市场广阔,快捷的航空运输及保鲜技术的提高。
(3)上游比下游城市数量多。
上游地区纬度较高,高原地形,气候凉爽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与南部联系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服务范围的扩大。
13.(2013·江西省九江月考)下图是南美洲局部示意图。
图中委内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出口国之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马拉开波湖地区以及委内瑞拉的东部和中部等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26分)(1)虽然奥里诺科河流域的水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对水能的开发却很少,试分析原因。
(12分)(2)经过半个多世纪破坏性的开采,委内瑞拉部分油田逐渐枯竭,为了保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14分)解析(1)影响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可从自然环境、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市场需求量和区域的常规能源分布等因素分析。
(2)对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主要应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注意开发与保护;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1)当地人烟稀少,使市场需求量小;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气候炎热、森林茂密、地形崎岖,使开发建设环境恶劣;本地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能源。
(2)进一步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坚持适度开采;改造设备、改良技术提高炼油能力;积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加大对石油的深加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任答4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