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多路传输通信系统02
第 05 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 05 章 模拟调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af9c134c281e53a5802ffd7.png)
5.1 幅度调制 (线性调制) 的原理 SSB
三、单边带调幅 (SSB)
1. SSB 调制:
• 滤波法 • 相移法
m(t) sDSB(t) 单边带 滤波器 sSSB(t)
coswct
频域表示及滤波法
• 功率: • 带宽:BSSB = fH
Sm(w) -wc
通信原理 第 5 章 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 第 5 章 模拟调制系统
Page #12 Copyright © 2011 DyNE All rights reserved
5.1 幅度调制 (线性调制) 的原理 DSB
2. DSB 解调 DSB 相干解调:
• c(t):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 coswct • sp(t) = sDSB(t)⋅c(t) = m(t)cos2wct
通信原理 第 5 章 模拟调制系统
Page #19
Copyright © 2011 DyNE All rights reserved
希尔伯特变换 (Hilbert Transform)
希尔伯特变换是一个时域变换, 在信号处理等领域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m(t) hh(t)
^ m(t)
^ M(w) Hh(w) M(w)
Page #3
数字信号 数字调制 ( 7, 8 章) ASK, FSK, PSK 等 脉冲数字调制 ( 9 章) PCM, DM, DPCM 等
Copyright © 2011 DyNE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原理 第 5 章 模拟调制系统
5.0 引言
模拟调制系统:
线性调制: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Page #16
《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网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99bbcedff00bed5b8f31d32.png)
二、局域网的组成
第5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11
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载体,是网络通信的物质基础之一。在局域网中, 常用的通信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电缆和光缆,有的场合还采用无线介质(Wireless Medium)如微波、激光、红外线和无线电等。 1.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中心导体、绝缘层、导体网和保护套组成。同轴电缆按带宽分为两类: 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2. 双绞电缆
总线上只能有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否则数据信号在信道中会叠加,相 互干扰,产生数据冲突,使发出数据无效。由于站点都是随机发送数据的, 如果没有一个协议来规范,所有站点都来争用同一个站点,必然会发生冲突。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正是解决这种冲突的协议。该协 议实际上可分为“载波侦听”和“冲突检测”。
四、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第5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21
1. 工作过程 CSMA/CD又被称之为“先听后讲,边听边讲”,其具体工作过程概括如下: (1)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信息。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侦听,直到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 (3)发送信息后进行冲突检测,如发生冲突,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发出一串阻塞信号 (连续几个字节全1),通知总线上各站点冲突已发生,使各站点重新开始侦听与竞争。
802.1 网际互连
网际互连
802.2 逻辑链路控制
逻辑链路
802.3 MAC
802.4 MAC
802.5 MAC
802.6 MAC
802.7 MAC
介质访问控 制
802.1 寻址、管理 802.1 体系结构
802.3 物理
802.4 物理
10次课 第05章 抗衰落技术-2
![10次课 第05章 抗衰落技术-2](https://img.taocdn.com/s3/m/e7cd9625915f804d2b16c118.png)
BS:4个并行相关器+1个搜索相关器,非相关接收最大 比合并。
移动通信概论
四、RAKE接收机
3、IS-95系统中的RAKE接收
并行相关器 1 并行相关器 2 并行相关器 3 搜索相关器 合 并
搜索相关器用于搜索最强的多径信号,得到多路多径信 号的相位、到达时刻和强度等参数。
移动通信概论
四、RAKE接收机
• 远近效应
• 可以采用Rake接收机抑制多径传播问题
移动通信概论
思考题
• • • • 两个相近的概念:复用与多址 FDM、TDM、SDM FDMA、TDMA、SDMA 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移动通信概论
二、多径信号分离与合并的概念
信号经过多径传播产生时延扩展
t t0
(a)
t1 t1
t 11
t1
t 12
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它们合并在一起
移动通信概论
四、RAKE接收机
移动通信概论
四、RAKE接收机
2、RAKE接收机是专为CDMA系统设计的分
集接收器
由于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当多径信号相互
间的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那么它们将
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移动通信概论
四、RAKE接收机
2、RAKE接收机是专为CDMA系统设计的分
移动通信概论
二、多径信号分离与合并的概念
• 关键点: 多径信号要可分离
一般通信系统--------》符号级串 扰,不可分离 CDMA通信系统-----》码片级串扰
符号级不可分离,符号级扩频到码 片级后可不可以分离了呢?条件是什么?
移动通信概论
二、多径信号分离与合并的概念
• 分离的基础: 扩频码要求具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 保证多径时间对 准后解扩,具有有尖 锐的峰值特性,便于 多径信号的分离。
第05章-流水线课后习题
![第05章-流水线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cf720ab8f67c1cfbd6b802.png)
第5章课后习题1.填空题(1) 衡量流水线性能的主要指标有(2) 指令乱序流动可能造成(3) 解决数据相关主要有(4) 超标量处理机开发的是行性。
(1). 吞吐率、加速比、效率(2). 先写后读、先读后写、写写(3). 推后分析、设置专用路径(4). 空间、时间2.假设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取指令"、"分析"和"执行"三段,每一段的时间分别为△t、2△t和3△t。
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分别写出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表达式。
(1) 顺序执行方式。
(2) 仅"取指令"和"执行"重叠。
(3) "取指令"、"分析"和"执行"重叠。
第2题(1) 顺序执行时每条指令用时=△t+2△t+3△t=6△t,因此n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6n*△t(2) 第一条指令完成需要时间=△t+2△t+3△t=6△t,根据题义,下一条指令的"取指令"与上一条指令"执行"的最后一个△t重叠。
因此,自从第一条指令完成后,每隔4△t完成一条指令。
所以余下的n-1条指令用时(n-1)*4△t.所以,n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6△t+(n-1)*4△t=2(2n+1)△t。
(3) 第一条指令完成需要时间=△t+2△t+3△t=6△t,由于一条指令的"取指令"和"分析"阶段和下一条指令的"执行"阶段重叠,因此,此后每3△t 完成一条指令,余下的n-1条指令用时(n-1)*3△t.因此n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6△t+(n-1)*3△t=3(n+1)△t3.用一条5个功能段的浮点加法器流水线计算F=。
每个功能段的延迟时间均相等,流水线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有直接数据通路,而且设置有足够的缓冲寄存器。
操作系统答案(超全版)
![操作系统答案(超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be54130b4e767f5acfcefc.png)
数据结构算法实现程序第五章1. 可采用哪几种方式将程序装入内存?它们分别适用于何种场合?a. 首先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目标模块,再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目标模块和所需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装入模块,再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b. 装入模块的方式有: 绝对装入方式,可重定位方式和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c. 绝对装入方式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下;d. 可重定位方式适用于多道程序环境下;e. 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也适用于多道程序环境下.2. 何谓静态链接及装入时动态链接和运行时的动态链接?a. 静态链接是指事先进行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以后不再拆开的链接方---式;b. 装入时动态链接是指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c. 运行时的动态链接是将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推迟到执行时才进行.3. 在进行程序链接时,应完成哪些工作?a. 对相对地址进行修改;b. 变换外部调用符号.4. 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可利用哪些分区分配算法?a. 首次适应算法;b.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c. 最佳适应算法.5. 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应如何将各空闲分区链接成空闲分区链?应在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部分,设置一些用于控制分区分配的信息,以及用于链接各分区的前向指针;在分区尾部则设置一后向指针,通过前,后向指针将所有的分区链接成一个双向链.6. 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a. 为了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每当访问指令或数据时,将要访问的程序或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引入了动态重定位.b. 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它来装入(存放)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在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从而实现动态重定位.7. 试用类Pascal语言来描述首次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分配的过程.(略)8. 在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应怎样处理这些情况?a. 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个分区相邻接,此时可将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分区合并,不再为回收分区---分配新表项,而只修改前邻接分区的大小;b. 回收分区与插入点的后一分区相邻接,此时合并两区,然后用回收区的首址作为新空闲区的首址,大---小为两者之和;c. 回收区同时与插入点的前后两个分区邻接,此时将三个分区合并,使用前邻接分区的首址,大小为---三区之和,取消后邻接分区的表项;d. 回收区没有邻接空闲分区,则应为回收区单独建立一个新表项,填写回收区的首址和大小,并根据---其首址,插入到空闲链中的适当位置.9. 在系统中引入对换后带有哪些好处?能将内存中暂时不运行的进程或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换到外存上,以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或进程所需的程序和数据换入内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10 为实现对换,系统应具备哪几方面功能?a. 对对换空间的管理;b. 进程的换出;c. 进程的换入.11 在以进程为单位进行对换时,每次是否都将整个进程换出?为什么?a. 以进程为单位进行对换时,每次都将整个进程换出;b. 目的为了解决内存紧张的问题,提高内存的利用率.12 为实现分页存储管理,需要哪些硬件支持?你认为以Intel 8086,MC68000,Intel 80286为芯片的微机,是否适合于实现分页管理?(有待讨论)13 请较详细地说明,引入分页存储管理(估计印错了,是分段存储管理)是为了满足用户哪几方面的需要?a. 方便了编程;b. 实现了分段共享;c. 实现了分段保护;d. 实现了动态链接;e. 实现了动态增长.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汤子教材答案葫芦娃娃新手上路UID 204467精华0积分83帖子108考元294阅读权限10注册2006-9-3状态离线「第2楼」| Posted: 发表于2006-9-4 12:05 AM14 在具有快表的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中,如何实现地址变换?首先,必须配置一段表寄存器,在其中存放段表始址和段长TL. 进行地址变换时,先利用段号S,与段长TL 进行比较,若S<TL,表示未越界,(若S>=TL,表示段号太大,访问越界,产生越界中断信号)于是利用段表始址和段号来求出该段对应的段表项在段表中的位置,从中求出该段的页表始址,并利用逻辑地址中的段内页号P来获得对应页的页表项位置,从中读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b,再用块号b和页内地址构成物理地址.15 为什么说分段系统较之分页系统更易于实现信息共享和保护?a. 对于分页系统,每个页面是分散存储的,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保护,则页面之间需要一一对应起来,为此---需要建立大量的页表项;b. 而对于分段系统,每个段都从0开始编址,并采用一段连续的地址空间,这样在实现共享和保护时,只需---为所要共享和保护的程序设置一个段表项,将其中的基址与内存地址一一对应起来即可.16 分页和分段有何区别?a. 分页和分段都采用离散分配的方式,且都要通过地址映射机构来实现地址变换,这是它们的共同点;b. 对于它们的不同点有三,第一,从功能上看,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即满足系统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户的需要;而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其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c. 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d. 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而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17 试全面比较连续分配和离散分配方式.a.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地址空间,包括单一连续分配方式和分区式分配方式,前者---将内存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系统区供操作系统使用,用户区供用户使用,是最简单的一种存储方式,---但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分区式分配方式分为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固定分区是最简单的---多道程序的存储管理方式,由于每个分区的大小固定,必然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动态分区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常用三种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FF,该法容易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分区,加大查找开销;循环首次适应算法,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分布均匀,但---会致使缺少大的空闲分区;最佳适应算法,该算法也易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区;b. 离散分配方式基于将一个进程直接分散地分配到许多不相邻的分区中的思想,分为分页式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和段页式存储管理. 分页式存储管理旨在提高内存利用率,满足系统管理的需要,分段式存储管---理则旨在满足用户(程序员)的需要,在实现共享和保护方面优于分页式存储管理,而段页式存储管理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即具有分段系统便于实现,可共享,易于保护,可动态链接等优点,又能像---分页系统那样很好的解决外部碎片的问题,以及为各个分段可离散分配内存等问题,显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存储管理方式;c. 综上可见,连续分配方式和离散分配方式各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利用.第六章1.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其页表项中包含那些数据项?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a.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其页表项中包含的数据项有页号,物理块号,状态位P,访问字段A,修改位M和---外存地址;b. 其中状态位P指示该页是否调入内存,供程序访问时参考;c. 访问字段A用于记录本页在一段时间内被访问的次数,或最近已有多长时间未被访问,提供给置换算法---选择换出页面时参考;d. 修改位M表示该页在调入内存后是否被修改过;e. 外存地址用于指出该页在外存上的地址,通常是物理块号,供调入该页时使用.2. 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存储器,其最大容量和实际容量分别由什么决定?a. 最大容量由内存和外存之和决定;b. 实际容量由内存决定.3. 虚拟存贮器有那些特征? 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a. 虚拟存储器具有离散性,多次性,对换性和虚拟性的特征;b. 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离散性,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多次性和对换性,所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虚拟性.4. 实现虚拟存储器要那些硬件支持?a. 对于为实现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系统,除了需要一台具有一定容量的内存及外存的计算机外,还---需要有页表机制,缺页中断机构以及地址变换机构;b. 对于为实现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系统,除了需要一台具有一定容量的内存及外存的计算机外,还---需要有段表机制,缺段中断机构以及地址变换机构;5. 在实现虚拟存储器时的几个关键技术是什么?(有待讨论)6.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页表应包括那些数据项?每项的作用是什么?(同第一题)7.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应从何处将所需页面调入内存?a. 在进行地址变换时,首先去检索快表,试图从中找出所要访问的页,若找到,便修改页表项中的访问---位,对于写指令,还须将修改位置1,然后利用页表项中给出的物理块号和页内地址,形成物理地址;b. 如果在快表中未找到该页的页表项,则应再到内存中去查找页表,再从找到的页表项中的状态位来---了解该页是否已调入内存,如果该页已调入内存,应将此页的页表项写入快表,当快表已满时,应先---调出按某种算法所确定的页的页表项,然后再写入该页的页表项;c. 如果该页尚未调入内存,这时便应产生缺页中断,请求OS从外存中把该页调入内存;d. 外存分为文件区和对换区,若系统有足够的对换区空间,可在进程运行前,将与该进程有关的文件---拷贝到对换区,需要时从对换区调入;e. 若系统缺少足够的对换区空间,则凡是不会被修改的文件,可直接从文件区调入,需换出时可不必---写入外存,但对于可能被修改的部分,在将它们换出时,便须调到对换区,以后需要时再从对换区---调入.8.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常采用哪几种页面置换算法?a. 最佳置换算法;b. 先进先出算法;c. 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d. Clock置换算法;e. 此外,还有最少使用置换算法和页面缓冲算法.9. 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空间共有32个页面,每页1KB,主存16KB. 假定某时刻---为用户的第0,1,2,3页分别分配的物理块号为5,10,4,7,试将虚拟地址---0A5C和093C变换为物理地址.a. 将0A5C变换为2进制为: 0000,1010,0101,1100,由于页面大小为1KB约为2的10次方,所以0A5C的页号---为2,对应的物理块号为:4,所以虚拟地址0A5C的物理地址为125C;b. 将093C变换为2进制为: 0000,1001,0011,1100,页号也为2,对应的物理块号也为4,此时虚拟地址---093C的物理地址为113C.10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通常采用那种页面分配方式?为什么?a.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有固定和可变分配两种分配方式;b. 采用固定分配方式是基于进程的类型(交互型)或根据程序员,系统管理员的建议,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固定页数的内存空间,在整个运行期间不再改变;c. 采用可变分配方式有全局置换和局部置换两种,前者易于实现,后者效率高.11 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LRU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3,2,1,4,3,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分别---为3和4时,试计算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比较所得结果?a. 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为3时,所发生的缺页率为7,缺页率为: 7/12=0.583;b. 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为4时,所发生的缺页率为4,缺页率为: 4/12=0.333.12 在置换算法中,LRU和LFU哪个更常用?为什么?a. LRU与LFU置换算法的页面的访问图完全相同,即使用的硬件是相同的;b. 但是LFU并不能真正访问反映出页面的使用情况.13 实现LRU算法所需的硬件支持是什么?a. 寄存器,用于记录某进程在内存中各页的使用情况;b. 栈,用于保存当前使用的各个页面的页面号.14 试说明改进型Clock置换算法的基本原理.a. 因为对于修改过的页面在换出时所付出的开销将比未被修改过的页面的开销大,所以在改进型Clock---算法中,出了须考虑到页面的使用情况外,还须再增加一个置换代价这一因素;b. 在选择页面作为淘汰页面时,把同时满足未使用过和未被修改作为首选淘汰页面.15 什么是抖动? 产生抖动的原因是什么?a. 抖动(Thrashing)就是指当内存中已无空闲空间而又发生缺页中断时,需要从内存中调出一页程序或---数据送磁盘的对换区中,如果算法不适当,刚被换出的页很快被访问,需重新调入,因此需再选一页---调出,而此时被换出的页很快又要被访问,因而又需将它调入,如此频繁更换页面,以致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抖动";b. 产生抖动的原因是由于CPU的利用率和多道程序度的对立统一矛盾关系引起的,为了提高CPU利用率,---可提高多道程序度,但单纯提高多道程序度又会造成缺页率的急剧上升,导致CPU的利用率下降,而---系统的调度程序又会为了提高CPU利用率而继续提高多道程序度,形成恶性循环,我们称这时的进程---是处于"抖动"状态.16 试说明请求分段系统中的缺页中断处理过程?(见P185图6-12)17 如何实现分段共享?a. 可在每个进程的段表中,用相应的表项来指向共享段在内存中起始地址;b. 配置相应的数据结构作为共享段表,可在段表项中设置共享进程计数Count,每调用一次该共享段,---Count指增1,每当一个进程释放一个共享段时,Count执行减1操作,若减为0,则由系统回收该共享---段的物理内存,以及取消在共享段表中该段所对应的表项;c. 对于一个共享段,应给不同的进程以不同的存取权限;d. 不同的进程可以使用不同的段号去共享该段.18 Intel 80386芯片可支持哪几种方式的存储管理?a. 不分段也不分页的存储管理方式;b. 分页不分段的存储管理方式;c. 分段不分页的存储管理方式;d. 分段分页存储管理方式.19 试说明80386的分段地址变换机构的工作原理.a. 采用段寄存器和虚地址结构;b. 在分段部件中,地址变换是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线性地址,然后送分页部件中.(具体见P191)20 试说明80386的两级分页地址变换机构的原理.(见P193)21 可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内存利用率?(有待讨论,该题可以看成是对本章的本质内容的全面概括和总结)第七章1.试画出微机和主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
第五章 习题(带答案)
![第五章 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f75dffab069dc502201f3.png)
第五章判断题F 1 ASCII、GB2312、GB18030、Unicode是我国为适应汉字信息处理需要制定的一系列汉字编码标准。
(判断)F 2 MPEG-1声音压缩编码是一种高保真声音数据压缩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三个层次,层1的编码效果最佳,层3最差。
(判断)F 3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码)中,共有128个字符,每个字符都可打印。
(判断)T 4 人们说话的语音频率范围一般在300HZ--3400KHZ之间,数字化时取样频率大多为8kHz。
(判断)F 5 若中文Windows环境下西文使用标准ASCII码,汉字采用GB2312编码,则十六进制内码为C4 CF 50 75 B3 F6的文本中,含有4个汉字。
(判断)F 6 数字声音虽然是一种连续媒体,但与文本相比,数据量不大,对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并不高。
(判断)T 7 为了与ASCII字符相区别及处理汉字的方便,在计算机内,以最高位均为1的2个字节表示GB2312汉字。
(判断)T 8 西文字符在计算机中通常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字节存放1个字符。
(判断)F[01]. 文本处理强调的是使用计算机对文本中所含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因而文本检索不属于文本处理。
(判断)T [02]. 中文Word是一个功能丰富的文字处理软件,它不但能进行编辑操作,而且能自动生成文本的"摘要"。
(判断)F [03]. Linux和Word都是文字处理软件。
(判断)T [04]. 与文本编辑不同的是,文本处理是对文本中包含的文字信息的音、形、义等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
(判断)T[05]. 文本展现的大致过程是:首先对文本格式描述进行解释,然后生成字符和图、表的映象,然后再传送到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
(判断)F [06]. OFFICE软件是通用的软件,它可以不依赖操作系统而独立运行。
(判断)[07]. 目前广泛使用的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大多数是基于全文检索原理工作的。
第05章多路传输通信系统01
![第05章多路传输通信系统01](https://img.taocdn.com/s3/m/c9a44e66ba1aa8114431d9d9.png)
第五章多路传输通信系统第一节系统工作过程一、系统概述多路传输通信系统就是系统通过同一组导线传递许多数字信息。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路传输通信系统的应用局限于转向柱和照明区域,后来延伸到了座椅、车门和车窗,使该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如图5-1所示,在一般控制系统中,像电机和灯这样的电子负载是用开关直接控制它们的开启和关闭的。
新款凌志LS400采用了多路传输通信系统,电线束被串行数据通信和ECU所取代,但其功能却是相似的。
多个ECU之间的通信是由串行数据通信总线完成,因而大大地减少了导线的数量,减轻了整车的整备质量,提高了电气元件的工作效率。
图5-1 两种控制方式的对比本章所介绍的多路传输通信系统是在车身ECU、驾驶员车门ECU、前乘客车门ECU、倾斜与伸缩ECU等多个ECU之间进行通信工作的。
根据从某开关(如门锁控制开关或门控灯开关)接收的信号,一个ECU确定门开关所处的状态,然后将计算结果转换成串行数据信息,通过串行数据通信传输给另一个ECU。
该ECU接收这一串行数据后,确定开关和门所处的状态,再进行各种控制(如启动门锁电机)。
串行数据通信是在多个ECU之间有规律地进行的。
如果系统在30s内没有开关信号输入,串行数据通信则中断,以节省电能。
不过系统一旦有信号输入,就会重新开始工作。
二、系统控制如图5-2所示,通过多路传输通信系统所控制的车身电器系统,由驾驶员侧门锁控制开关将信号传输给所有门锁这一过程为例,说明多路传输通信系统的控制过程。
图5-2 车门锁锁门的控制过程(1)驾驶员侧门锁控制开关接通至“锁门”(A)。
(2)驾驶员车门ECU将该门锁控制开关“被接通至‘锁门”’这一信号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传输到车身ECU(B)。
(3)根据从驾驶员车门ECU传输来的信号,车身ECU确定车辆的状态(通过从所有门的门控开关和钥匙未锁警告开关等的信息输入方式)是否适宜锁门。
一旦确定车辆状态适宜锁门,车身ECU发送指令给驾驶员车门ECU锁该门(C)。
通信网体系与协议-第05章-MAC子层
![通信网体系与协议-第05章-MAC子层](https://img.taocdn.com/s3/m/662c8139ee06eff9aef807fd.png)
Fig. 4-3
效率:信道利用率最高只有18.4%.
5.2.2 分槽ALOHA协议
基本思想:把信道时间分成离散的时间槽,槽长为
一个帧所需的发送时间。每个站点只能在时槽开始 时才允许发送。其他过程与纯ALOHA协议相同。 信道效率 冲突危险区是纯ALOHA的一半,所以P0 = e-G,S = Ge-G;Fig. 4-2 与纯ALOHA协议相比,降低了产生冲突的概率, 信道利用率最高为36.8%。Fig. 4-3
每帧传输的期望值
Pk e (1 e )
-G
G k1
E kPk ke-G (1 eG )k1 eG
k 1 k 1
5.2.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载波监听(Carrier Sense)
ALOHA协议
目的:解决信道的动态分配,基本思想可用于任何无协
调关系的用户争用单一共享信道使用权的系统;
分类: 纯ALOHA协议 分槽ALOHA协议
纯ALOHA协议基本思想:用户有数据要发送时,可以直
接发至信道;然后监听信道看是否产生冲突,若产生冲突, 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重发;
送; 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优点:减少了信道空闲时间; 缺点:增加了发生冲突的概率; 广播延迟对协议性能的影响:广播延迟越大,发生
冲突的可能性越大,协议性能越差;
非坚持型CSMA -- nonpersistent CSMA
原理
若站点有数据发送,先监听信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若站点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 若信道忙,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若产生冲突,等待一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发送过程。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讲座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6f62df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0.png)
(1)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实时性很强:
在《铁路运输应急通信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当铁路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铁通公司接到启用应急通信的通知,应立即采取措施,在一小时内接通应急电话及其他通信设备,保障现场与上级指挥机构的联系,必要时增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通信枢纽。”
(6)中心设备具有兼容性的特点
目前在铁路局救援中心安装的应急通信设备,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局端设备,与现场设备必须配对使用,如果一个铁路局有几十套现场设备,那么局端设备也有十几二十套,不仅设备臃肿、繁杂,而且不利于应急通信指挥,因此,去年铁道部在组织编制《铁路应急中心通信设备技术条件》时,搭建了一个应急中心通信设备的平台,对要求进入铁路应急通信网络的现场设备进行测试,既进行了应急现场通信设备的入网测试,同时又检验了中心设备的兼容性,接入多种型号的现场设备。
(2)人工电话
在事件现场安装一台人工电话,直达“117”立接制人工话务台,也有的用自动电话代替,可以直拨117.
(3)专用电话
应急中心与事件现场要建立直达专用电话,以便相关列车调度员随时了解事件现场的实情和抢险情况,以便指挥列车运行并协调处理事故。目前对这类电话采用区间自动电话,拨“4”接入列车调度台,也有的在调度台设置“应急通信”键,可直接呼叫事件现场的调度自动电话。
基于音频通道开放4个电话加静图的应急通信业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种应急通信手段,但毕竟存在传输手段单一、传输质量差、信息量少、实时性差等问题,因此近年来已陆续采用有线2Mbit/s传输通道、移动宽带开放应急通信业务,但是这些设备大都是铁道部两个标准文件之前生产的,局端设备接入能力弱、只能与现场设备配对使用,没有形成应急通信网络。
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第32号)第三十一条规定:“事故应急救援需要通信保障时,通信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根据需要立即启用“117”应急通信人工话务台,组织开通应急通信系统。事故发生在站内,应当在30分钟内开通电话、1小时内开通图像传输设备。事故发生在区间,应当在1小时内开通电话、2小时内开通图像传输设备。”
多路传输系统预培训
![多路传输系统预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885b74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5.png)
多路传输系统预培训多路传输系统是现代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通过一条传输线路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在提高传输效率的同时也能节省成本。
由于其复杂的技术特性,多路传输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等多个领域。
因此,对多路传输系统进行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一、培训内容1. 多路传输系统概述通过对多路传输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员对多路传输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多路传输系统的原理及工作原理通过对多路传输系统的原理、工作原理、传输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员理解多路传输系统的技术特性和运行机制。
3. 多路传输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介绍多路传输系统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帮助学员了解有关多路传输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
4. 多路传输系统的应用与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介绍多路传输系统在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让学员了解多路传输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
5. 多路传输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介绍多路传输系统的维护方法、故障排查与处理技巧,帮助学员掌握多路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技能。
6. 多路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多路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帮助学员了解多路传输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多路传输系统的原理、工作原理和技术规范,为相关行业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 增强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增强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处理多路传输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3. 帮助学员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多路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势,帮助学员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学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引。
三、培训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专业的讲师对多路传输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让学员对多路传输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多路传输系统设备,提高操作能力和熟练度。
OFDM技术
![OFDM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fa3c4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e.png)
5G网络需要更 高的数据速率 和更大的带宽 OFDM技术可 以满足这一需
求。
OFDM技术可 以提供更高的 频谱效率降低 传输延迟提高
网络性能。
OFDM技术可 以支持更多的 用户并发接入 提高网络容量。
OFDM技术可 以支持更灵活 的频谱分配提 高频谱利用率。
OFDM技术在6G网络中的展望
6G网络将采用更高频率的频段OFDM技 术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频段
OFDM技术可以降低多径 干扰和同频干扰提高传输 质量
抗衰落性能评估
OFDM技术具有较强的抗衰落性能 频域均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OFDM系统的抗衰落性能 信道估计技术可以提高OFDM系统的抗衰落性能 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可以提高OFDM系统的抗衰落性能
07
OFDM技术的发展前 景与展望
OFDM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易于实现:通过 FFT和IFFT实现易 于硬件实现和软件 实现
03
OFDM技术的应用场 景
无线通信领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4G/5G移动通信:OFDM技术是4G/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可 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WLN):OFDM技术广泛应用于WLN中如Wi-Fi、WiMX 等。
OFDM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提高数据传输速 率。
OFDM技术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有效地抵抗多径干扰和频率选择 性衰落。
OFDM技术的特点
高频谱效率:通过 将频谱划分为多个 子载波提高频谱利 用率
抗多径干扰:通过 频域均衡技术降低 多径干扰的影响
灵活的带宽配置: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灵活配置带宽
OFDM技术
,
汇报人:
满足航电通信系统要求的ACE-MBI设计
![满足航电通信系统要求的ACE-MBI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5244e76294dd88d0d26b8b.png)
满足航电通信系统要求的ACE-MBI设计作者:谢冲王奇锋党春勃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第05期摘要:多路传输总线通信接口(MBI)是航空电子系统的通信基石,航空电子系统的任一分系统都要通过MBI才能进入1553B通信系统中。
在MBI中,最关键的器件是1553B协议芯片。
概述了先进1553B协议芯片BU-61586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采用该芯片设计的与型号任务使用的UT-MBI兼容的新MBI设计方案。
该方案解决了国内对国外重要元器件的单一依赖现状,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1553B总线;多路传输总线接口;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控器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373X(2009)05-057-03ACE-MBI Design Meet to Avionic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quirementXIE Chong1,WANG Qifeng2,DANG Chunbo3(1.PLA Milit 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631 Institute,Xi′an,710068,China;2.Aeronautical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Xi′an,710068,China;3.PLA 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Xi′an Aircraft Industry Company,Xi′an,710089,China)Abstract: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Bu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BI) is the foundation of avionics system.Any subsystem of avionics system entered 1553B communication system must by MBI the most critical device of MBI is 1553 B protocol chip.In this paper,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advanced 1553B protocol chip BU-61586 and the new MBI design plan with this chip which compatible with the UT-MBI used in the models task are introduced.This solution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that rely on foreign components too much.It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recently.Keywords:1553B bus;multiplex transmission bus interface;bus controller;remote terminal;bus monitor0 引言航空电子系统是航空电子物理设备通过1553B双余度总线综合成一个分布式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aade4cea5e9856a57126079.png)
第 6 页 共 134 页
5.1 网络互连概述
5.1.2 网络互联准则
由于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如不同 的寻址模式,不同的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口, 不同的介质访问机制,不同的等待时限,不同的路 由寻址技术,不同的差错恢复能力和状态报告等, 所以网络互联主要应当考虑和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对于网卡而言,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它是网卡生产厂家在生产时烧入ROM(只读存 储芯片)中的,我们把它叫做MAC地址(或物 理地址)。MAC地址由48位二进制组成,为方 便理解和记忆,通常分成6组,每组8位二进制。 每组再用十六进制表示,组与组之间用“-”分 隔,如:00-30-18-A2-18-A6。
网桥协议转换
也就是说,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进行相似的网络间帧的转发, 实现MAC子层的连接,例如,以太网—以太网、以太网—令牌环、
网桥
以太网—FDDI等。
第 28 页 共 134 页
5.2 网络互连设备
5.2.2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
1)网桥的结构
网桥的结构由端口模块,存储模块、 软件模块(端口管理软件、协议转 换软件、地址表)、转发模块四部 分组成,如右图所示。
第 9 页 共 134 页
5.1 网络互连概述
5.1.2 网络互联准则
此外,网络互联还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准则。
屏蔽或者容纳各个 物理网络的差别;
1
隐藏各个物理网 络的实现细节;
为用户提供通用 透明服务。
2
3
第 10 页 共 134 页
5.1 网络互连概述
5.1.3 网络互联的类型
网络互联的类型主要有:局域网与 局域网(LAN/LAN)的互联、局 域网与广域网(LAN/WAN)的互 联、局域网通过广域网 (LAN/WAN/LAN)互联、广域 网与广域网(WAN/WAN)的互 联,如右图所示。
第05章局域网组网(第4版)PPT课件
![第05章局域网组网(第4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2443683186bceb18e8bba5.png)
网卡的主要功能
1.数据的封装与解封
发送时将上一层交下来的数据加上首部和尾部,
成为以太网的帧。接收时将以太网的帧剥去首部和尾
部,然后送交上一层;
2.链路管理
主要是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带冲突检测的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的实现;
3.编码与译码
即曼彻斯特编码与译码。
10
网卡的分类方法
按网卡支持的计算机类型 ,可以分为两类: 标准以太网卡与PCMCIA网卡;
按接入局域网的类型,可分为两类:有线网卡 和无线网卡
11
按网卡支持的传输速率,分为两种类型:单速 网卡与自适应网卡
按网卡支持的传输介质类型,可以分为四类: 双绞线网卡(RJ-45)、粗缆网卡(AUI)、细缆 网卡(BNC)与光纤网卡(F/O)
BASE-FL(光缆)
4
IEEE 802.3 u物理层标准类型 100 BASE-TX (5类非屏蔽双绞线) 100 BASE-T4(3类非屏蔽双绞线) 100 BASE-FX (光缆)
IEEE 802.3z物理层标准类型
1000 BASE-T(5类非屏蔽双绞线)
1000 BASE-CX(屏蔽双绞线)
17
5.2.3 局域网交换机
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是局域网交换机,它也被称 为交换式集线器;
局域网交换机支持交换机端口之间的多个并发连 接,实现多个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单 独与一个结点连接,也可以与一个以太网集线器 连接;
交换机的端口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半双工端口与 全双工端口。
多路传输系统的概论
![多路传输系统的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528ba283d049649b66586f.png)
多路传输系统的概述一、多路传输系统的概术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从发动机控制到传动系控制,从行驶、制动、转向系控制到安全保证系统及仪表报警系统,从电源管理到为提高舒适性而作的各种努力,使汽车电子系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这些系统除了各自的电源线外,还需要互相通信,若采用常规的点——点间的布线方法进行布线,那么整个汽车的布线将会如一团乱麻,在这种情况下多路信息传输系统应运而生了。
多路传输是指在同一通道或线路上同时传输多条信息。
事实上数据信息是依次传输的。
但是数度非常快,似乎就是同一时间传输的。
1、信息通信如同打电话,与对方通过电话线连接,通过电话线发送和接收信息。
CAN数据总线中的数据传递就像一个电话会议,一个电话用户(控制单元)将信息“讲入”网络中,其他用户通过网络“接听”这个数据。
对这个数据感兴趣的用户就会利用数据,而其他用户则选择忽略。
2、广播方法那些被交换的信息称为信息帧。
一个发送的信息帧可以被任何一个控制单元接收,这种规则称为广播。
通过这种广播方法可以是所有联网的控制单元总是巨涌相同的信息状态。
BUS 的概念BUS 即公共汽车,和导线的信息传输相比,BUS组成的网络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大量的传输信息。
数据总线运送指定设备或所有设备之间的数据,就像公共汽车运送站与站之间的乘客。
网络的应用汽车网络传输与网吧、国际互联网有相似的关系。
网络是由控制单元和\或诊断测试仪组成的电子系统,这些控制单元或诊断测试仪之间至少用一根导线连接。
网络允许各个模块相互通信,为了区分不同的设备,需要设置不同的地址。
3、多路传输系统的产生以水温传感器为例,很多传感器都需要它的信息,发动机控制单元利用它控制喷油量,即冷车增加喷油,热车减少喷油发动机控制单元还要利用水温信号控制点火和爆震;变速器单元利用它来控制换挡时间;仪表系统要用该信号来显示发动机温度;其他系统也要用到水温信号,如空调系统等所以有些车上需要安装三四个水温传感器,分别为不同的系统提供工作信号,照此趋势车上的控制线路会越来越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电路检查
(1)电路说明。
如图5-5所示,驾驶员车门ECU与车身ECU之间的通信中断时,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图5-5 驾驶员车门ECU通信电路
(1)电路说明。
如图5-6所示,当前座乘客车门ECU与车身ECU之间的通信中断时,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图5-6 前座乘客车门ECU通信电路
(1)电路说明。
如图5-7所示,当倾斜及伸缩ECU与车身ECU之间的通信切断时,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图5-7 倾斜及伸缩ECU通信电路
(2)检查程序。
(1)电路说明。
如图5-8所示,通信电路在B+短路或接地短路时,便会输出14、15号故障码。
图5-8 通信电路
(2)检查程序。
(1)电路说明。
如图5-9所示,总开关中的任一开关(窗锁开关除外)卡住时,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操纵总开关的任一开关(窗锁开关除外)时(开关接通),也会输出该故障码。
图5-9 电动窗总开关电路
(2)检查程序。
(1)电路说明。
如图5-10所示,车门钥匙锁住及未锁开关(驾驶员侧)存储器开关或安全带(肩带)调节开关卡住时,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操纵上述3个开关中任一开关时(开关接通),也会输出该故障码。
图5-10 驾驶员车门的开关电路(2)检查程序。
(1)电路说明。
如图5-11所示,门锁控制开关(乘客侧)或车门钥匙锁住及未锁开关(右前)中任一开关卡住,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操纵任一开关(开关接通),也会输出该故障码。
图5-11 前乘客侧门锁控制开关和车门钥匙锁住及未锁开关电路
(2)检查程序。
(1)电路说明。
如图5-12所示,在如下两种情况下会输出该诊断码。
图5-12 行李箱门开启电路无线遥控门锁ECU电路
1)行李箱门开启开关或行李箱门钥匙锁住及未锁开关卡住,便会输出该故障码。
操纵任一开关(开关接通),也会输出该故障码。
2)无线电门锁ECU输入至车身ECU的信号不正常时,也会输出该故障码。
(1)电路说明。
如图5-13所示,后视镜开关卡住或被操纵(开关接通)时,便会输出该诊断码。
图5-13 电动后视镜控制开关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