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辨证治疗牲畜泄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家畜伤食泄泻
一 头 犊 牛 。主诉 :4月龄 ,因偷 食 小 麦 、面粉 , 拉稀 1 周 。症 见 :舌苔 厚 腻 ,腹 部胀 硬 ,腹泻 量
之母 、生化 之源 ,脾 土受 伤 ,健 运失 职 ,饮 食 不
消, 兼寒则呕 ,兼湿则泻 ,饮食既少 , 众脏无 以 禀气 ,虚赢 日甚 ,诸病丛生嘲 。脾 胃虚弱之证诊 治离不开补虚 、除湿 、行滞、调气四个方面。本 方是在 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 、白扁豆 、砂仁 、
中兽 医j 5 f
用方剂[ 3 ] 。方 中党参 、白术 、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为君 :配伍山药助君药以健脾益气 ,兼能止泻 ; 并用 白扁豆助 白术 、茯 苓 以健 脾渗 湿为 臣药 ; 更用砂仁醒脾和 胃 ,行气化滞 为佐 药 ;炒甘草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共为佐使 ;神曲 、麦芽 、
床
金
鉴
《 元亨疗马集》是 中国传统兽医学的一部经
典 著 作 ,具 有 深 邃 的 医学 理 论 和 丰 富 的 医疗 技
术。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遇到众多困难 ,但始终严 格遵从 “ 信・ 达・ 雅”的翻译原则 ,克服古今 、中 西语言的重重障碍 , 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 附言:为方便读者得到此书,本刊编辑部愿 代为邮购 。 《 ( 英汉对照)元亨疗马集选释 ・ 牛驼 经》 ( 以下简写 “ 英汉牛驼经” )3 2 开精装本 , 4 9 5千字 ,定价及邮购价 :人 民币 2 1 0 元 ( 不另 加邮寄费 ,以下同) ; 《 ( 英汉对照)元亨疗马集 注释》 ( 以下简写 “ 英汉元 亨” )l 6 开精装本 , 1 5 0 0千字 ,原定 价人 民币 6 3 0 元 ,邮购折 价 :
4 . 1 对 卵巢囊肿病牛 ,除用前述方法 治疗 外 , 尚须结合化痰软坚药物 ,以提高疗效 ,如象 贝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的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83期 137投稿邮箱:sjzxyx789@0 引言泄泻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湿盛内阻,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对于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健脾祛湿为主,急性泄泻治应健脾、燥湿、化湿、消导、分利诸法;慢性泄泻因为温补、升提;虚实夹杂者,宜补脾与祛邪兼顾;寒热错杂者,温清同用;久泄不止者,宜固涩[1]。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泄泻患者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泄泻患者60例,其中慢性结肠炎患者29例,慢性细菌性痢疾20例,肠易激综合征11例。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6±2.5)岁;病程平均(5.5±2.5)年。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其中男19例,妇11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9±2.5);病程平均(6.5±2.5)年。
主要表现为泄泻,大便稀或先干后溏,纳差食少,食后不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治疗组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健脾益气。
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四君子汤,健脾补气为君药;辅以山药、扁豆、莲子肉增强了补脾渗湿作用;佐以砂仁醒脾和胃气,薏苡仁理脾渗湿;使以桔梗,升清、宣利肺气载药上行,借肺之布精以使药达全身。
诸药合用补虚、除湿、行滞、调气、和脾胃。
脘腹胀痛嗳气者,加木香、乌药以理气温中;夹湿者,加苍术、厚朴、防风以升阳燥湿;夹湿热者,加黄连、连翘、马齿苋、厚朴以清化湿热;夹食滞者,加焦三仙以消食导滞;久泄不止,中气下陷,症见大便稀薄,完谷不化,饮食不佳,腹中重坠,肛门下脱,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升清,健脾止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藿香、乌梅;伴口燥咽干,气短乏力,阴津损伤者,加天花粉、芍药、五味子、黄精。
参苓白术散治疗水牛脾虚泄泻的探讨
嘱 其 原 方 继 服二 剂 以 巩 固 疗效
,
脾 胃虚寒 草料 不 足 或 质 劣
,
仁 病 因 」 长 期 过 度 劳役
营 养不 良
, ,
以致 脾 虚 胃 弱
。
1
,
பைடு நூலகம்
复感寒 邪
。
如气
,
温 骤 然 下 降时 畜舍 保 温不 良
〔主 证 〕 发 病 较 急
口
,
,
或 受 夜 间 冷 风侵袭 耳
,
体攻 毛 焦 四肢 无力 泄 泻
,
,
。
,
粪 便 清 稀 而 粘 滞不 爽
,
小 便 滞涩 不 畅
。
食欲 不 振
,
脉缓弱
〔病 机 〕 牌 胃 为 后 天 之 本
,
气血 生 化 之 源
。 ,
。
脾 喜 燥恶 湿
,
。
脾 为湿 困
,
,
则 营养 物质 的 消 化
,
吸收
、
输 送 及 运 化 水湿 的 功 能 受 阻
,
。
为 内科 病 总数 的 3 6
.
4%
。
由于 拉 稀
。
耕 牛 迅速
二 剂 痊愈
,
脱水 消 瘦
者
,
,
丧 失劳 动能 力
,
,
,
给 生 产 和 经 济 带来 重 大 损 失
,
。
目前
,
,
临床 上 治 疗
、
水牛 脾 虚 泄 泻 有三
、
辨 证分 型 颇 为 复 杂
,
选 方 用 药各 有所 好
。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腹泻是仔猪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而大肠杆菌性腹泻是造成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科学配合使用参苓白术散和抗生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功效及其与抗生素配合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相关内容。
一、参苓白术散的功效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复方,由炒白术、炒茯苓、泽兰、炒苍术四味药物组成。
参苓白术散有清热利湿、调整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对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其清热利湿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减轻肠道黏膜炎症,改善肠道环境。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从源头上控制大肠杆菌的滋生,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参苓白术散还可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在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中,抗生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体内的大肠杆菌,抑制其生长,减少病原菌数量,缓解疾病症状。
抗生素还可以减少细菌对宿主机体的损害,促进仔猪的康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使用,遵医嘱使用,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周期。
参苓白术散与抗生素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出双方的优势,提高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效果。
参苓白术散能够减少肠道炎症,改善肠道环境,为抗生素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苓白术散能够调整肠道菌群,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减少病原菌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参苓白术散还可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对抗细菌的侵袭。
而抗生素则可以直接作用于体内的病原菌,快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参苓白术散与抗生素配合使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共同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1. 准确诊断:在使用药物前,需准确诊断仔猪腹泻的病因,明确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以便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参苓白术散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参苓白术散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廖柏松李养贤(解放军兽医大学中兽医教研室)杨云(云南畜牧兽医学校)参菩白术散源于《和剂局方》,中医用治脾胃气虚挟湿之证,笔者用于治疗奶牛脾虚所致的慢草(13例)、水肿(3例)、泄泻(,8例)、便血(5例)、带下(2例)等证共31例,均获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方剂组成党参60克、白术50克、获荃40克、炙甘草10克、山药40克、砂仁20克、芭仁40克、白扁豆40克、桔梗20克、莲子肉30克(中等奶牛用量),为末开水冲调灌服(轻症)或水煎灌服(重症),日1剂。
(二)临床应用1.脾虚慢草(1)主证:精神不振,食欲、反当减退,完谷不化。
重者毛焦欢吊,食欲废绝,难起难卧,气喘,耳鼻凉,鼻汗时有时无。
有的出现粪干或慢性胀气。
口色淡白,尾脉弱。
(2)治则:补中益气,健脾燥湿。
(3)方药:参荃白术散,兼慢性胀气者加积壳、厚朴、陈皮;湿重加佩兰、蕾香;食滞加槟榔、二丑、鸡内金;粪干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动则气喘重用桔梗、加紫苑、款冬花。
(4)病例:长春市郊区张富的一头1岁奶牛,1988年4月20日就诊。
主诉:该牛2天前减食,后躯活动不灵活,走路摇晃,今天卧地不起。
现症:精神沉郁,毛焦体瘦,微喘,针刺后躯肌肉,反应良好,粪便塘稀、渣粗,舌质淡红,体温39.2℃,心跳,O次/分,心律不齐,呼吸24次/分,瘤胃蠕动迟缓乏力。
治疗:参荃白术散加苍术35克、陈皮25克、积壳30克,为末冲服。
4月21日,精神、食欲、粪便好转,续服上方2剂痊愈。
2.脾虚水肿(1)主证:除脾虚慢草外,出现四肢或胸前浮肿,指压留痕,无痛,口色淡白微黄。
(2)治则: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3)方药:参荃白术散加黄茂、木瓜、大腹皮、牛膝。
腰背凉者,加附子、杜仲、补骨脂。
(4)病例:1055年4月22日,市郊高桂兰的一头4岁奶牛住院诊疗。
主诉:去冬以来,主要饲喂玉米杆、大麦秸,精料少。
该牛产犊两月余,产前食欲减退,四肢肿,产后病情加重,粪渣粗,粪水齐下。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参、苓、白术、茯苓、陈皮等多种药材组成,具有健脾化湿、止泻止痢的功效。
而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常见的猪场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因及症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肠毒素,引起仔猪肠道炎症和腹泻。
患病的仔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泻、便秘、腹部胀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仔猪死亡。
二、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原理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化湿、止泻止痢的功效,对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配合抗生素使用,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缩短疾病持续时间,提高治愈率。
三、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方法1. 用药剂量:参苓白术散的用药剂量为每头仔猪每次10-15克,每日2-3次,连续使用3-5天;抗生素的用药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来使用。
2. 喂药方式:将参苓白术散、抗生素混合均匀,与饲料一同喂食仔猪;也可以将药物溶于水中,让仔猪自由饮用。
3. 注意事项:配合使用参苓白术散和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得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免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残留。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和抗生素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仔猪的病情变化,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兽医报告。
2. 在喂药期间,应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避免因环境污染导致病情加重。
3. 饲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传染源。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是一种有效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注意药物搭配及用药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饲养管理人员需要关注仔猪的饲养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全面提高仔猪的养殖健康水平。
牛泄泻症的辨证中药疗法
牛泄泻症的辨证中药疗法汇报人:2023-12-14•牛泄泻症概述•辨证分型与中药疗法•辅助治疗与护理措施目录•中药治疗注意事项与禁忌•临床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结论与展望01牛泄泻症概述牛泄泻症是指牛因脾胃功能失调或感受外邪引起的腹泻症状。
定义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质量差、气候变化、寄生虫感染等多种因素。
发病原因定义与发病原因牛出现腹泻、粪便稀薄如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可确诊为牛泄泻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诊断临床表现中药治疗可根据牛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方剂和药物,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
针对性强副作用小预防作用中药治疗一般副作用较小,不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治疗不仅可缓解症状,还可提高牛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030201中药治疗的重要性02辨证分型与中药疗法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后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中药疗法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泄泻清稀,甚至如水,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寒热身痛。
中药疗法治宜散寒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
中药疗法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虚型泄泻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中药疗法治宜温补脾肾,方用四神丸加减。
03辅助治疗与护理措施为牛提供高营养的饲料,如优质牧草、精料等,以增强其体质和抵抗力。
增加营养摄入避免给牛喂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避免刺激性食物在饮食中适量添加水分,保持牛体内水分平衡,防止脱水。
适量补充水分饮食调理建议饮水管理策略提供清洁饮水确保牛饮用的水清洁卫生,避免饮用污染或变质的水。
控制饮水量避免牛过量饮水,以免对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
调整饮水时间根据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牛的饮水时间,如每天定时饮水或根据需要饮水。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参、苓、白术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胃病症。
而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仔猪常见的一种疾病,会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就变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一些养猪场开始尝试使用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来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从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因病理以及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临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参苓白术散的功效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胃虚弱的湿热病,其功效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化湿止泻的作用。
参具有益气固脱、健脾益胃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利湿、固肠止泻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祛湿的功效。
这三味中药药性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协同作用,对于脾胃虚弱湿热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二、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因病理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仔猪腹泻、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症状。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毒力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这些细菌侵入仔猪肠道后,会产生肠毒素,刺激肠粘膜,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水肿、出血,导致仔猪腹泻。
大肠杆菌还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降低免疫力,使得其他病原微生物易于感染,加重病情。
三、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临床实践效果在临床上,有些养猪场尝试使用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来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苓白术散能够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调理仔猪的肠道环境,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参苓白术散对于仔猪腹泻有较好的止泻作用,能够帮助仔猪恢复肠道功能,减轻腹泻症状。
参苓白术散能够调节仔猪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抵抗力,减少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将参苓白术散与抗生素合理搭配使用,既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又能够帮助仔猪恢复健康的肠道环境,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会给养猪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该病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可引起猪的肠道炎症、腹泻、脱水等症状。
因此,防治该病是养猪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的防治方法包括采用抗菌素、肠道消毒剂等药物,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抗性菌株的增加,抗生素使用被日益限制。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寻找替代药物。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近年来,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对仔猪腹泻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首先,参苓白术散具有抗菌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而且,相比抗生素,参苓白术散对肠道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其次,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仔猪肠道环境,减轻腹泻症状。
仔猪肠道内存在大量的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而当有害菌群过多时就会引起肠道环境失衡、腹泻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生长,减少有害菌群的繁殖,从而改善肠道环境,减轻腹泻症状。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具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仔猪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腹泻等疾病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得病原菌更容易入侵肠道。
参苓白术散可以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从而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使用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影响仔猪健康。
另外,需要注意参苓白术散中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购买和使用时要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性疾病,由于生物安全意识不足、营养不良、环境卫生差、气候异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疫情易发、易传、易散。
传统的治疗常常通过抗生素和药物控制腹泻,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用绿色、安全、有效的中草药治疗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黄精、白术、参、茯苓、泽泻、桂枝、干姜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润肠止泻、益气健脾、祛风散寒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其中,黄精和白术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对胃肠特别是对肠黏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茯苓和泽泻含有多糖,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参含有人参皂苷,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
抗生素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但是由于其广谱性和长期大量滥用,导致许多细菌出现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的疗效逐渐下降,给动物健康和屠宰产品安全带来威胁。
中草药的使用则不会产生细菌耐药性,可以更好地维护动物健康和产品安全。
因此,我们可以将参苓白术散和抗生素结合使用,不仅能够更好地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具体配合原则如下:1.合理选用抗生素在疫情高发期,应优先选用狭谱性抗生素并按照临床病原菌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剂量,尽可能减少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2.中药治疗改善微生态环境在配合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注重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调,改善动物肠道环境。
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地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注意科学用药中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应当遵循科学用药的原则,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菌剂在肠道的药物浓度,同时有效地减少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4.加强预防措施做好养殖管理和卫生环境的保障工作,更好地控制病毒的传播。
对于高发期或者病毒疫情集中发生的地方,应加强监测、隔离和检疫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ED)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疾病,由于生长速度较快、免疫系统成熟度低等因素,仔猪在出生后1至4周之间较易发生腹泻。
ED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引起了肉类生产业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问题。
因此,ED的防治对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抗生素因其及时治疗、疗效显著、不易复发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但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抗生素残留和耐药性问题,这种问题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保健造成极为危险的影响,因此,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共识。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领域的复方制剂。
由于其成分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靛酸、参麻黄碱等),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使其在防治ED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探讨抗生素和参苓白术散的复合应用对ED的防治效果。
一、抗生素防治ED的理论基础大肠杆菌是ED的致病菌,其感染机理是机体内产生过多的毒素和热稳定性蛋白质,从而导致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得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减弱,进而导致腹泻等症状的表现。
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繁殖,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在ED的防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参、苓、白术是参苓白术散中的主要成分,这三种组分中均含有多种对抗大肠杆菌的活性成分,如参麻黄碱、靛酸、虎杖等。
其中,参麻黄碱能够抑制细菌外膜蛋白的合成和细胞壁的合成,阻止了大肠杆菌的繁殖;靛酸可以通过抑制大肠杆菌膜的化学反应和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对其产生抑制繁殖的作用。
三、抗生素和参苓白术散的复合应用在ED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在防治ED的过程中,常常采取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抗生素和参苓白术散的复合应用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ED。
抗生素和参苓白术散的复合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大肠杆菌的数量,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ED 。
犊牛泄泻的辩证施治
犊牛泄泻的辩证施治(一) 摘要犊牛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健康状况会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
通过对犊牛泄泻的辩证施治, 以为提高养牛户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关键词犊牛泄泻;辩证;治疗犊牛气血未充,腠理疏松,脏腑娇嫩。
因饥饱寒热、食物不洁、母乳变质等,均易伤其脾胃,导致泄泻1] 。
犊牛泄泻,四季均发,3~6 月龄的犊牛发病较多2] 。
如不能及时有效辩证施治,对养牛户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多年兽医临床实践中,按其病因和症状不同将犊牛泄泻分为伤食泻、热泻、寒泻、虚泻和虫泻 5 种。
1 伤食泻(1) 病因。
母乳过多,采食过量,或饲养管理失调,喂饮生冷等。
(2) 症状。
病犊多见食欲减退,厌食,舌红苔黄腻,泻粪酸臭,混有未消化的乳块,腹胀腹痛。
(3) 治疗。
宜健胃消食,消积导滞,方用保和散加减。
城关镇嘴头村一组1头4月龄牛犊,腹泻已3d,用庆大录霉素和止泻剂无效后,畜主前来兽医站就诊。
症见病犊精神不振,呆立;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腹部胀满,时而回头顾腹;泄粪如粥,酸臭,内有未消化的乳块。
处方:炒山楂、炒麦芽、神曲、莱菔子各30g,陈皮、连翘、茯苓、车前子、滑石各10g,木香、厚朴、枳壳各15g。
水煎候温,连服 3 剂,病犊痊愈。
2 热泻(1) 病因。
哺乳母牛产后淤血未尽,恶露不净,或感受热邪,热毒传乳,犊牛食而生泻;或母牛使役后喘息未定,犊牛急食热乳,亦可导致热泻。
(2) 症状。
病犊多见泻粪呈糊状,色黄,混有气泡、腥臭难闻,腹痛不安,身热,口渴饮多,尿赤,舌红苔黄。
(3) 治疗。
宜清热解毒,利水燥湿,方用葛根苓连汤加减。
联财镇赵楼村二组 1 头6 月龄牛犊,开始拉稀即呈水样喷射,粪恶臭,夹有黏液,里急后重;曾服中药一剂,止痢片20片,未见好转。
检查:体温38.2°C,呼吸加快,不食,瘤胃蠕动弱,每3min喷1次,口色红中带黄,舌根部微红尿黄而少,喝水不多;拉稀时肛门外突,便后久不复位。
诊为热泻。
处方:葛根30g,黄连、黄苓各10g,滑石、川柏各15g,马齿苋、银花炭、麦冬、石斛、甘草各20g,水煎候温,连服3剂,病犊痊愈。
最新动植物养殖:利用参苓白术散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仔猪腹泻
利用参苓白术散合白头翁汤加味治疗仔猪腹泻断奶仔猪腹泻反复发作,轻则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造成僵猪,重则造成猪只死亡,给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
近两年来,笔者用参苓白术散合白头翁汤治疗,治愈率95%以上。
?1病因?养猪户不科学断奶,仔猪吮乳期间未能及早诱食,造成仔猪胃肠功能差,仔猪受断奶应激,不科学的饲养管理。
2症状?轻症仔猪精神尚好,泻灰色、绿色、青灰色溏稀粪便,粪便中夹有未消化饲料;重症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球下陷,泻黄色、黑色、水样粪便,口渴,饮欲增加。
?3治疗方法?以除湿健脾,消食导滞,清热止痢为治疗原则。
方用参苓白术散合白头翁汤加味:党参25g,茯苓15g,白术15g,淮山药15g,炒白扁豆15g,苡仁15g,白头翁25g,黄连12g,黄柏15g,秦皮15g,木香15g。
共为粉末,按2g/kg拌料内服。
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15g;腹胀者加大腹皮、莱菔籽各12g。
?方中党参、茯苓、白术、淮山药、白扁豆、苡仁补气健脾,渗湿,助消化,增强胃肠功能;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木香清热除湿,理气止痢。
二方合用,健脾止痢,疗效卓越。
4病例?例1中兴镇李某断奶仔猪12头,40日龄断奶第4天有两头仔猪腹泻,粪便溏稀,食欲尚好,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2ml/kg肌肉注射,连用两次后粪便恢复正常,两天后又出现5头仔猪腹泻,症状同前次。
后用党参25g,茯苓15g,焦白术15g,淮山药15g,炒白扁豆15g,白头翁25g,黄连12g,黄柏15g,秦皮15g,木香15g。
共研细末,分5次拌料喂服,一剂治愈,未见复发。
?例2中兴镇陈某家38日龄断奶仔猪19头,泻青灰色粪便,腹胀,食欲减退,畜主曾先后用氟哌酸、庆大霉素肌注,效果不理想,后请笔者诊治。
处以党参50g,茯苓30g,焦白术30g,山药30g,炒白扁豆30g,苡仁30g,白头翁50g,黄连24g,黄柏30g,秦皮30g,木香30g,焦三仙30g,大腹皮24g,莱菔籽24g。
参苓白术散加治疗牛马脾虚泄泻
参苓白术散加治疗牛马脾虚泄泻
方福红
【期刊名称】《中兽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参苓白术散出自<和剂局方>,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大便泄泻等症.笔者自2000~2006年以来,先后收治牛马脾虚泄泻46例,其中牛37例、马9例,均取得了治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方福红
【作者单位】青海省湟中县共和镇兽医站,81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3
【相关文献】
1.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证的研究进展 [J], 刘翠英;黄娟;施旭光
2.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应用体会 [J], 曾宗生
3.加减参苓白术汤治疗牛马骡脾虚泄泻 [J], 豆兆琪;庞国华
4.参苓白术散联合艾灸干预治疗脾虚泄泻患儿的临床观察 [J], 曹旭
5.加减参苓白术汤治疗牛马脾虚泄泻 [J], 汪占华;夏祖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配合抗生素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配方,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肠胃不适等疾病。
而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仔猪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往往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如何有效地防治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成为了养殖户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中,认为人体的疾病是因为体内的气血阴阳失衡所致,而中药的作用就是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参苓白术散就是一种通过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配方,对于腹泻等肠胃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对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一般采用参苓白术散与抗生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我们来了解一下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因及症状。
大肠杆菌是一种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它存在于动物的粪便中,而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被这种细菌感染,进而引发腹泻等疾病。
当仔猪受到腹泻的侵扰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拉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导致仔猪的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针对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治疗,传统的抗生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腹泻症状,但同时也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等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参苓白术散来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参苓白术散中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白术、陈皮等。
茯苓具有清热利湿、补脾益气的功效,白术能健脾和胃、利湿渗透,而陈皮则能健脾和胃、理气和胃。
这些成分在配合抗生素使用时,可以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同时减少对肠道益生菌的不良影响,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与抗生素配合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时,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选用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兽医的处方进行使用,并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给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者过早停药。
也要注意抗生素的种类和对大肠杆菌的抗感性,选择对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使用。
2. 合理使用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中药,使用时需要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给药,合理搭配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或者药物过量的情况。
「畜牧兽医」畜禽养殖常用中兽药补脾胃、益肺气——参苓白术散
「畜牧兽医」畜禽养殖常用中兽药补脾胃、益肺气——参苓白术散【处方】党参60g 茯苓30g 白术(炒)60g 山药60g甘草30g 白扁豆(炒) 60g 莲子30g 薏苡仁(炒) 30g砂仁15g 桔梗30g 陈皮30g【制法】以上11味,粉碎,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甘、淡。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类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
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直径2~8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无色,长26~213μm,宽5~26μm。
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质块。
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2)取本品6.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0502)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0101)。
【功能】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粪稀,肺气不足。
【用法与用量】马、牛250~350g;羊、猪45~60g。
【贮藏】密闭,防潮。
牛泄泻症的辨证中药疗法
牛泄泻症的辨证中药疗法1.冷肠泄泻外感寒湿,或过食冷冻草料,或饮冷水太过,以致脏冷气虚,清浊不分而成冷泻。
患牛发病急,大便稀薄,泻下如水,无臭味,肠鸣如雷,微有腹痛,小便清短,耳寒鼻凉,食欲下降,反刍减少,口色青白,舌津滑利,脉象沉迟。
药方宜温中健脾,利水止泻。
可用胃苓汤加减:猪苓、苍术各45克,厚朴、泽泻各40克,白术50克,官桂、陈皮各30克,炙甘草20克,炮姜65克,大枣15枚,水煎服。
食欲不振加麦芽50克,草蔻30克,建曲45克。
腹痛加木香、干姜各30克。
2.湿热泄泻暑热天,劳役过度,多食热草热料,或误食霉烂草料,或饮污浊水,以致湿热郁结,胃肠功能紊乱,形成热泻。
患牛泻下秽臭,形如粥状,常带泡沫,精神倦怠,小便短黄,鼻镜干燥,口渴喜饮,口津黏少,口色赤红,舌苔黄腻,脉象洪数。
热泻征候与肠黄类似,常相混淆,须注意区别。
药方宜清热燥湿,利水止泻。
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各45克,马齿苋60克,滑石、黄连、黄柏各30克,甘草20克,水煎服。
腹痛加白芍45克,木香、槟榔各30克。
热甚伤津加麦冬30克,石斛45克。
粪稀恶臭加地榆30克,诃子45克。
粪便带血加仙鹤草60克。
3.伤食泄泻过食难以消化的草料,伤害脾胃,脾不磨、草不化,而成泄泻。
患牛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肚腹胀满,隐隐作痛,大便稀溏,气味酸臭,且带泡沫,小便黄赤,口色发红,口津黏少,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药方宜消食导滞,健脾止泻。
可用保和散加减:炒麦芽60克,神曲、炒山楂、莱菔子、陈皮、连翘、滑石各45克,茯苓、车前子各30克,水煎服。
腹痛加砂仁20克,枳壳、木香、厚朴、延胡索各30克。
4.脾虚泄泻长期饲喂失调,劳役过度,令脾胃虚弱,成脾虚泄泻。
病初饮食如常,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水增多,鼻寒耳冷,腹响肠鸣,粪稀渣粗无臭味,后期体瘦毛焦,两眼凹陷,小便短小,四肢浮肿,口舌淡白,舌质如绵,脉象微弱。
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白扁豆、山药各45克,桔梗、茯苓、薏苡仁、陈皮各30克,炮姜60克,砂仁24克,甘草20克,大枣15枚,水煮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神 曲 、 麦芽 、 山楂 以消食 化 积 , 加猪苓 、 泽泻 、 车
前 于利水 湿 渗止泻 。
2 . 2 寒 湿 泄 泻 型 共 1 5例 , 占 1 2 8例 的
1 1 . 7 2 %。 治愈 1 5例 , 治愈率 1 0 0 %。 症见 : 便 利 清 稀, 粪色淡 , 味不 重 , 肠鸣, 耳鼻俱凉 , 口色青 白或
2 8例 的 5 3 . 9 0 %, 治愈 6 9例 , 治愈率 1 0 0 %。发 临 1
床 病 缓 慢 , 病 程 比较 长 , 形体瘦弱 , 四肢 不 温 , 食 欲
以助 利水 渗湿 , 加神曲、 麦芽、 山楂 以消 食 , 诸 药
合用 , 共 奏健 脾利湿 、 消食止 泻之 功 。
例4 : 2 0 1 1年 4月 1 3日 , 九 墩 乡小 泉 村 吴某 1 头 黄 牛 。主诉 : 怀孕上月 , 十 多天 前 突然 发 生腹 泻, 不 知道 是何 原 因引起 。症 见 : 精神 沉 郁 , 口色 淡红 , 舌苔 白 , 脉 弦 。遂用 : 党参 、 黄芪、 白术 各 4 5 g , 茯苓 、 猪苓 、 砂仁 、 香附、 柴胡 、 芍药各 3 5 g , 炒白
扁豆 6 0 g , 焦麦芽 、 焦山楂 、 焦神 曲、 枳壳 、 厚朴各
3 0 g , 甘草 2 5 g 。 1 4日再诊 时上 方 减 黄芪 、 枳壳 、 砂
仁、 厚朴 , 加龙胆草 4 5 g 。治疗 5 天而愈。 该畜怀孕 中期 , 气血失调 , 肝气郁 而不疏 , 气
一
治愈 1 6 例, 治愈率 9 4 . 1 2 %。湿热泄泻大多发生
在夏秋 季 节 , 天暑 下迫 , 地 湿上 腾 , 湿 热交 蒸 时 为 病 。症 见 : 泻下稀 薄 , 或 如水 注 , 粪 色 深黄 而臭 , 混
杂 种 黑 白花 牛 , 产前 一 个 月 , 拉稀 1 月 余 。症
金 不 振 , 溏泻 不 止 , 五谷 不化 , 或粪水混杂 , 臭 味 不
2 . 3 湿热 泄泻 型 共 1 7 例, 占1 2 8例 的 1 3 . 2 8 %,
鉴 大 , 粪便 内常混有 不消 化食物 。 例 1 : 2 0 0 8年 3月 1 2日, 下 双 乡 下 双村 李 某
见: 消瘦 愈甚 , 食欲 减退 , 口色 淡 白 , 苔 白腻 , 脉 虚 缓 。治 用 : 党参 、 炒 白术 、 黄芪 各 6 0 g , 茯苓 、 薏 苡 仁、 砂仁 各 3 5 g , 山药 、 神曲 、 麦芽 、 山楂 、 猪苓 、 泽 泻、 车前子各 3 0 g , 炒 白扁 豆 9 0 g , 甘草 2 5 g , 共 为 末, 大枣汤 冲 , 候 温 灌 服 。 1剂诸 症 大 减 , 3剂 痊
青黄 , 口津 滑利 , 舌 苔 白腻 , 脉 沉 或浮 紧 。 例2 : 2 0 0 9年 9月 1 2 日上 午 , 下 双 乡南 水 村
苓 白术散 中的仅党参等 5 味药 , 加猪苓 、 车前子
利 水 渗湿 止泻 。葛根 能解 表 清热 , 能升 发 脾 胃清
阳之 气 而治 下 痢 , 白头 翁 汤 清热 解 毒 止 泻 , 芍 药 缓 急 止痛 , 生 甘 草清 热解 毒 , 渊和诸 药 , 全 方 共 奏
机 不 畅 造 成脾 不 健 运 而致 泄 泻 。故 加 柴 胡 、 香 附
理气疏肝解郁 , 芍药养血柔肝 , 厚朴行气燥湿 , 枳 壳破气消积 , 焦三仙消食化积。该畜怀孕 4月 , 恐
过 用 破 气 之 品引 起 胎 动 , 二诊 时去枳壳等 , 加龙
胆 草 疏肝 气 , 清 湿热 。用 药灵 活 变 通 , 但 仍 不离 疏
肝 健 脾之 法 , 连用 5剂而病 愈 。
2 . 5 结后泄泻型
共 9例 ,占 1 2 8 例的 7 . 0 3 %,
2例 均 治愈 。症 见 : 久 泄 不止 , 食 物 即泻 , 形 寒 肢 冷, 毛焦 欣 吊 , 腰胯 无力 , 口色淡 , 脉沉 细 。
临
床
治愈 8 例, 治愈率 8 8 . 8 9 %。结症疏通后 泄泻 , 粪
该 牛 因怀 孕 , 耗伤 精气 , 久 之 造 成 脾气 虚 , 脾 不健运 , 清浊 不分 , 水 湿 内停 , 出现 泄 泻 。该方 在
用: 党参 、 白术 、 白芍 药 、 山药 各 4 0 g , 猪苓 、 茯苓 、 车前 子 、 黄连 、 黄芩 、 白头翁 各 3 5 g , 葛根 4 5 g , 秦
皮3 0 g , 生甘 草 2 5 g , 共 为末 , 开水 冲 , 候 温灌 服 , 1 剂/ 天, 2剂病 愈 。 该 畜 湿热 壅 滞 胃肠 , 胃肠 腐 熟 传 化 功 能 欠 常, 水 符不化 , 与湿热 并走 大肠发 为泄泻 。故取 参
参苓 白术散的基础上加黄芪补气升 阳,健脾 胃;
愈。
有黏液 , 小便短黄 , 食 欲减退 , 口渴喜饮 , 耳鼻俱
温, 时有 腹痛 , 口温增 高 , 口色红 赤 , 口津 少 , 舌 苔 黄腻 , 脉数 。
例 3 : 2 0 1 0年 6月 1 3日羊 下 坝 乡下 二 沟 村
马某 的 1 头黑 白花牛 。发热 泄泻 , 泻 下如 注 , 粪 如 热汤 , 气味恶 , 混杂有黏液 , 苔黄腻 , 脉 数 。治
中兽 蠡
清 热解 毒 、 健 脾利水 、 渗 湿 止泻 之 效 。 2 . 4 肝 脾不 和 型 共 6例 , 占 1 2 8例 的 4 . 6 9 %, 治 愈 6例 , 治愈 率 1 0 0 %。 泄泻 突 然 , 腹痛 必泻 , 泻
后 痛减 , 口色淡红 , 舌苔薄 白, 脉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