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目录
“参苓白术散”在《中国药典》
“参苓白术散”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在《片玉痘疹》卷五
“参苓白术散”在《镐京直指》
“参苓白术散”在《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参苓白术散”在《婴童百问》卷二
“参苓白术散”在《幼科指南》卷下
“参苓白术散”在《回春》卷三
“参苓白术散”在《医学心悟》卷六
“参苓白术散”在《己任编》卷三
“参苓白术散”在《诚书》卷八
“参苓白术散”在《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参苓白术散”在《种痘新书》卷四
《中国药典》:参苓白术散
【处方】
人参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100g 山药100g 白扁豆(炒)75g 莲子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50g 桔梗50g 甘草100g
【性状】
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炮制】
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页首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处方】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
(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页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
【别名】
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千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酌减。
【备注】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页首
《片玉痘疹》卷五:参苓白术散
【处方】
人参、白术(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陈皮、桔梗、木香、枳壳(炒)。
【功能主治】
痘疮,脾胃气弱不能消食。
【用法用量】
上用水一盏,砂仁1个(捶碎),为引,煎服,不拘时候。【摘录】
《片玉痘疹》卷五
页首
《镐京直指》:参苓白术散
【处方】
东洋参2钱(米炒),白茯苓3钱,煨肉果1钱5分,炒薏苡5钱,炒车前3钱,仙居术2钱(炒),淮山药3钱,冬瓜子3钱,桔梗1钱,炒谷芽5钱。
【制法】
上为末服。
【功能主治】
久泻伤脾胃,气虚脉弱,饮食不化。
【摘录】
《镐京直指》
页首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参苓白术散
【别名】
白术调元散、参术饮、白术散
【处方】
莲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缩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黄色)1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
白茯苓2斤,人参(去芦)2斤,甘草(炒)2斤,白术2斤,山药2斤。
【制法】
上为细末。
【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25):参苓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抗拟胆碱药的作用。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用法用量】
白术调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参术饮(《张氏医通》
卷十六)、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苓白术丸”(见《医林绳墨大全》;改为膏剂,名“参苓
白术膏”(见《杂病源流犀烛》)。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
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2.《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临床应用】
1.脾虚泄泻:某女,48岁,有腹泻史,经常腹痛肠鸣。近数月来每日均拉稀便二、三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形瘦神疲,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主之。处方:西党参三钱、焦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炒扁豆三钱、薏苡仁四钱、苦桔梗一钱、缩砂仁(杵冲)八分、炒莲肉三钱、炙甘草一钱。三剂后,腹泻停止,再服七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
2.胃虚嘈杂:某女,28岁,近来脘中嘈杂,得食稍舒,口淡乏味,食后即觉胀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细。此属胃虚腐熟转输功能减弱,治宜健脾养胃,宗参苓白术散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焦白术三钱,淮山药四钱,白扁豆三钱,姜半夏一钱半,陈会皮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服上方二剂即愈。
3.慢性痢疾:某女,35岁,患慢性菌痢数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