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运河对沿途的利弊

合集下载

元代对胶莱运河的治理

元代对胶莱运河的治理

106现代交际·2019年3期元代对胶莱运河的治理董依含(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摘要:元世祖定都燕京,为保证北方用食,尝试多种方式把粮食运往北方。

因海运成本低廉,所以大为兴盛。

“风涛不渊,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间亦有船坏而弃其米者”,山东半岛东段海道极险,为避开“成山之险”,元朝开始开凿胶莱河,胶莱运河对元朝漕运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后世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元朝 胶莱运河 治理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106-02一、胶莱河流域的地理概况历史上无胶莱之称,只有胶水一词,元代开始将胶水北段和沽河南段连接,“凿地三百余里,起胶西县东陈村海口,西北达胶河,出海仓口,谓之胶莱新河”①。

可知胶莱河由人工开凿产生。

元代胶莱河属中书省下般阳府路。

“是岁改元至元,割邹平属济南路、高苑属益都路,二年,改淄州路为淄莱路,二十四年,改般阳路,取汉县以为名。

”②山东东部虽多次被划分入不同的行政区域,但只是名称不同,地界并无变化。

胶莱河以平度市姚家村到窝铺村这一区域的河段为分水岭,分别从南北两侧流入大海,经泰沂和崂山丘陵地区。

胶莱河是南北双流河海相连的海道,分别为南胶莱河和北胶莱河。

其中北胶莱河100公里,流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南胶莱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

南北胶莱河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分布在平原,东北连大泽山,西南携铁橛山,流域内以侵蚀和冲击台为主的堆积地貌,中上游为侵蚀台,干流两侧为冲击台。

区域内呈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大且雨量有周期性,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汛期和枯水期变动大。

③地形平坦导致温度高于邻区,季风气候使雨量集中于夏季,或是雨多急骤,雨过天晴阳光强烈,或是数日连绵小雨。

冬季地表冻裂,地面常有积雪,春季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堵塞交通,水位因积雪消融而上涨。

④因此河流有极大的伸缩性,有时汪洋一片,有时水源干涸,河道范围不固定,成为本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评开凿“胶莱运河”的实际功能

三评开凿“胶莱运河”的实际功能

三评开凿“胶莱运河”的实际功能霍有光(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710049)春节过后,笔者有幸在网坛上再次拜读凤舞(张承建,或曰星门帅将)先生以《激战录》“续集”、“完整版”等形式发表的顾左右而言它、似是而非的多篇宏文,大有凤舞天下如卷席的气势。

凤舞(张承建)先生自谓是华中某“高校水利系”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理应崇尚科学精神。

科学发展提倡创新,但创新不等于科学,譬如占星术、法轮功、巫婆神汉同样可以“创新”。

科学的灵魂是理性,在于它具有真(合)理性、确定性、共享性、可检验性。

伪科学的要旨是迷信,在于它具有神秘性、主观性、反规范性与不可检验性。

笔者认为,对于凤舞先生的“宇权雄浑大中国”理论,很有必要进一步做些理性剖析。

一、现有科研成果与山东地质沉积证据表明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胶莱海峡”!据迄今已有研究成果,山东地质基础古老,属中朝准地台的组成部分。

郯庐断裂带纵贯南北,断裂以东的半岛和沿海部分,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出露地表,属胶辽台隆,多形成沉积变质矿床和内生矿床;断裂以西属鲁西断隆,寒武、奥陶系灰岩发育,石炭一二叠纪含煤构造分布较广,形成了鲁西南煤田。

在燕山运动中,鲁中南隆起,形成一系列山地;鲁西北和黄河三角洲在白垩纪开始发育为陆相断陷盆地,生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胶莱盆地(地质上称为“胶莱拗陷”)呈北西向展布,盆地以西为“鲁中丘陵”,海拔400~1000米;盆地以东为“胶东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左右,部分山峰达800~1100米。

当代地质成果研究表明,自1.37亿年以来,胶莱盆地就未曾经历过所谓“胶莱海峡”时期。

地质成果所得到的实际资料是:(1)胶莱拗陷由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与伴生共轭的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作用形成。

拗陷呈北西向展布,拗陷内主要为第四系(前2百万年——至今)陆相亚沙土及亚粘土沉积,拗陷北部平度张舍一带分布有元古界粉子山群,拗陷南部胶州一带分布有白垩系王氏组。

(2)胶莱拗陷南段,至晚自白垩纪(前137百万年——前67百万年)以来便进入陆相沉积演化时代。

元胶莱运河废因考——以乾隆《莱州府志》为中心的分析

元胶莱运河废因考——以乾隆《莱州府志》为中心的分析
面之 原 因 , 运 河 自开 以来并 没 有像 议者 所 论 “ 可避 东北 山角风浪之险 , 决定开挖胶莱运河 , 但 因工程艰巨和耗
海 险数千 里 ” 【 l j 。
资太 大 , 未 竞 而 废 。明王 朝 基 于 同 一 目的 , 于 1 5 3 8年 州湾 的胶莱 运 河全 部疏 通 。 由于 当时技 术条 件 限制 , 分
件。 而没有 从 运河 开凿 的技 术层 面上作 分 析 , 而这又 是 胶莱 河 经行 于胶 莱 平原 区 ,发 育在 南北 两 侧丘 陵 胶 莱运河 开 凿 与废 弛 的必不 可 少 的 内容 。本 文 结合 地 区的河 流 , 汇 集 于胶 莱河 , 因此支 流 繁多 。北 胶 莱河 较 方 志 内容 ,欲从 运河 地 处 的 自然环 境条 件 和开 凿技 术 大 支 流左 岸 有柳 沟河 、 五龙 河 、 北胶新河 , 右 岸 有 白沙 水 平两 个层 面初 步探 讨其 废弛 原 因 。
胶莱河共设九闸自南至北依次为陈村闸吴家口闸窝铺闸亭口闸周家闸玉皇庙闸杨家圈闸新河闸海仓闸至清雍正三年八月尚书朱轼奏请开山东胶莱河运道雍正四年六月有人上复议时曾言以上各闸俱创自元人至今沿河仍袭旧名而闸座皆淹废71
囊黛
C A N G S A N G
元胶莱运河废 因考
— —
以乾隆《 莱州府 志》 为 中心的分析
于莱州 湾 而人 渤海 。 目的是避 开 山东半 岛东端 海 浪之 河 长 3 0公里 , 流 域面 积 1 5 0 5 平 方公 里 。
险并缩短航运 , 便利漕运 , 使江南之粮运抵京师。元明
胶 莱河 的开挖 始 于 1 2 8 0年 ( 元 至 元十 七年 ) , 当时
以降 , 胶莱运河于南北交通之利多有议者 , 然出于各方 元王朝意欲海运南粮以济京师 ,为缩短航程和避开成

胶莱运河开凿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胶莱运河开凿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胶莱运河开凿的可行性与稳定性(一)胶莱运河概况: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

贯穿整个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流经现胶州、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城市,途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中部断陷平原带和鲁西北平原区。

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

胶莱运河自平度姚家村东的分水岭南北分流。

南流由麻湾口入胶州湾,为南胶莱河,长30公里。

北流由海仓口入莱州湾,为北胶莱河,长100余公里。

历史上,胶莱运河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中有兴盛的时期,也有被冷落的年代。

时兴时废,命运多舛。

如今,胶莱运河的开发随大青岛卫星城镇的建设正式被提上了考虑的平台。

(二)胶莱运河开凿的可行性近年来,胶州湾、莱州湾的水交换能力减弱,海域环境不断恶化。

由于胶莱运河”两端存在明显的海平面差异和由于潮汐位相不同而存在的潮位差异,具备形成一定时段内稳定单向流的基本条件。

开凿胶莱运河,形成环胶东半岛的渤海、黄海大环流,增强两湾内的水交换能力,使交换周期大大缩短,有助于加快胶莱两湾的水交换,最大化利用海洋的“纳污”能力,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

其次,胶莱运河的成功开凿将为山东增加26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形成人工海河两岸生态经济开发区、旅游区和城市走廊。

大大缩减了海上航运路程。

青岛的地理位置作用就更加突出,不靠海的胶州市、平度市、高密市将成为重要的海河港口城市,另外莱州、昌邑的港口优势凸现,东营、滨州地域优势进一步显现。

胶莱运河的开凿同时也形成了一条“经济发展黄金线”,有利于加强沿线城市的联系,带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极大地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三)胶莱运河运行开凿的稳定性胶莱盆地由断陷作用形成,土层深厚,农耕发达,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产区。

开凿胶莱海洋运河,海水侵入深厚的土层,将带来大面积盐碱化浸染问题与土地质量下降问题,致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植被退化或死亡。

破坏山东半岛的地下水资源。

极大地影响山东半岛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提供。

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1.(12分)阅读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两个区域地图材料二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 年就得清淤一次。

(1)比较两区域能源开发的异同点及原因。

(6分)(2) 材料一中甲图中的宁夏平原因盛产枸杞、葡萄等农作物而以“彩色农业”闻名,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主要的自然条件。

(4分)(3)结合材料二,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段水文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

(2分)2.(9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山东省利用南水北调时机,将长江水引到胶东半岛。

该工程从东平湖引水至济南,利用小清河河道向东引水与“引黄济青”工程相接,在潍坊宋庄向东北引水至烟台、威海。

(1)描述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2)胶东引水工程没有选择从枣庄经临沂到青岛这一路途更短的南线,而是选择了路途较长的北线,原因是什么?(2分)(3)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分)3.(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联合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必将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经济增长四极图(注:“四极”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三角)(1)分析西三角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区位条件。

(4分)(2)列表比较“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异。

(3分)(3)西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差异显著但经济发展互补性强,请简要分析它们间的相互合作给双方各自带来的益处。

(4分)①对西三角的益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水交换及海洋环境影响初探

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水交换及海洋环境影响初探

第40卷第1期海岸工程Vol.0No.1 2021年3月COASTAL ENGINEERING;Mach,2021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水交换及海洋环境影响初探苏博12,朱金龙12,王佳莹12,赵玉庭12,王立明12,马元庆12*(.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264006; 2.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1006.)摘要:为研究莱州湾水交换对胶莱运河修建工程的响应,以及为海洋污染治理问题提供参考,以莱州湾为重点模拟区域建立了二维平面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利用渤海、黄海、莱州湾地形及海洋环境资料,结合2018年莱州湾海水水质监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海洋环境现状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胶莱运河建成后年径流总量约为7.2X109m3,净流方向由胶州湾流向莱州湾;工程后整个莱州湾水交换能力略有增强,东部强于西部,半交换周期缩短14d黄海海水经由胶州湾进入胶莱运河输送至莱州湾,冲淡莱州湾内非优良水体,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莱州湾东部河口入海处小范围海域海水水质现状。

关键词:胶莱运河;莱州湾;水动力交换;海洋环境中图分类号:TV91;P73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682(2021)01-0048-11doi:10.3969/j.issn.1002-3682.2021.01.006引用格式:SU B,ZHU J L,WAN(;J Y,et al.A simulation study on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J iaolai Canal on the water exchange and marine environment in the Laizhou Bay[J].Coastal Engineering,2021,40(1):48-58.苏博,朱金龙,王佳莹,等.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水交换及海洋环境影响初探[].海岸工程,2021,40(1):48-5&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西北、渤海南部,与辽东湾和渤海湾并称为渤海三大海湾。

胶莱运河的前世今生

胶莱运河的前世今生

胶莱运河的“前世”与“今生”:“前世”:1.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条开凿最早的“海洋运河”。

相传,当时运河很宽,可容四条大船并排行驶,它也是当时传,当时运河很宽,可容四条大船并排行驶,它也是当时船只经黄海进入胶州湾的重要通航海道。

2.胶莱运河起源于元代,由姚演提出开凿建议,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首肯。

3.胶莱运河连接渤海湾和黄海,开通于中国的元代。

4.胶莱运河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3978平方千米。

5.胶莱运河在历史上就是一条难以驾驭的“害河”。

6.胶莱运河的开凿原因包括减轻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压力、将京杭大运河与海运连接起来、形成“海运与河运”的“畅通水系”、减轻山东半岛的成山“放洋之险”等。

“今生”:1. 近年来,由于开发建设,马濠运河的东西两堤和入菜州湾的河道被淤塞覆盖。

2. 重新打通胶莱运河,必然会使莱州湾和胶州湾形成一个跨区域性的“海湾组团”,成为中国东部海上航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青岛成为中国北方航运中心,确立一块重要的基石。

3. 重新打通胶莱运河,必将缩短航船的“放洋”距离,减少海上风浪给船舶带来的灾害。

4. 重新打通胶莱运河,必将对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产生巨大的环境、港口和经济影响。

开通: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莱州人姚演向朝廷上书,提出开凿胶莱运河的建议。

这个建议当时立即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首肯。

于是,朝廷便派遣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帅阿巴赤,率领“益都、淄莱、宁海兵万人,开河”,姚演担任了这项运河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施工。

为了给当地各州参与开河的百姓以政策性的补偿,朝廷还“免三州一岁赋,以为开河之用”。

2年后,即至元十九年,胶莱运河全面贯通。

“凿池(开凿运河)三百余里,西起胶西县(今胶州)陈村河口,西北达胶河,出海仓口,谓之‘胶莱新河’。

”废弃:元代胶莱运河开凿于至元十七年(1280),建成通航于至元十九年(1282),废止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历时9 年。

由于连续5年开凿运河,耗资巨大,部分朝臣又竭力反对,加上河道管理、清淤等问题较多,特别是海运事业的迅速发展,胶莱运河的航运事业持续不足8年即被海运取而代之。

浅析北胶莱河主要支流及现状

浅析北胶莱河主要支流及现状

浅析北胶莱河主要支流及现状胶莱河位于山东半岛,是山东半岛一条重要的河流。

干流全长130公里,总流域面积5478.6平方公里。

胶莱河南北分流,向北流入莱州湾,向南注入胶州湾。

其中又分为了南胶莱河和北胶莱河,南胶莱河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北胶莱河流域面积1914平方公里。

北胶莱河古称胶水,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

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出境流入莱州湾。

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

该河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标签:支流;污染;现状;措施1 主要支流1.1泽河是平度为解决涝灾开挖的人工河道。

河道流经香店乡曲坊南,流经香店、王家店、李园、门村、唐田、张舍、三堤、灰埠、新河9处乡镇,在新河镇北大苗家村入北胶莱河。

全长56公里,流域面积848.78平方公里。

1.2淄阳河北源位于平度大泽山东南,长5.6公里;南源出于大姑顶北,长5.4公里。

原淄阳河流经大泽山、长乐、昌里、三堤、灰埠胶莱河、新河6处乡镇,在新河镇注入北胶莱河。

泽河以上长37公里,流域面积186.10平方公里;泽河以下长7公里,流域面积22.60平方公里。

1.3龙王河是北胶莱河较大支流,源于平度唐田乡东北风山北麓,流经唐田、门村、田庄、白埠、前楼、明村等6个乡镇,在明村镇南入北胶莱河。

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06.42平方公里。

泽河将龙王河及其支流大营河截断。

泽河以上河段长13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下河段长24公里,流域面积276.42平方公里。

1.4现河源于平度蟠桃乡,流经蟠桃、城关、香店、王家站、何家店、蓼兰、中庄、崔家集、前楼等9处乡镇,于小召村西入北胶莱河。

河长50公里,流域面积204平方公里,在大洪溝村被泽河截断,以上河段长20公里,以下河段长30公里。

重开胶莱运河探讨

重开胶莱运河探讨

重开胶莱运河探讨一、引言胶莱河是一条贯穿山东半岛中部的人工河,古称运粮河,开凿于七百多年前的元朝时代,当时为加强南粮北运,统治者把目光由大运河转向海上运输。

为东避成山之险,选胶莱谷地开凿运河。

据史料记载,元明两代曾多次举众开凿运河,并达到初步通航条件,但受技术水平限制,开挖深度不足,再加水源不稳定,运河只能作时断时续运行,后因运力不足,而被逐渐放弃。

纵观现代社会,人类已进入高科技时代,过去实现不了的建设目标,现在变的较为容易了。

若重开胶莱运河工程,以当今经济实力,再加上先进技术手段,相信可毫无悬念的实现这个历史上数十代人曾奋斗过的,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梦想。

二、胶莱河地理现状胶莱河全长130余公里,由南北两河组成,南胶莱河经大沽河下游注入黄海胶州湾,北胶莱河由莱州西北部流入渤海莱州湾。

沿河地形低洼平坦,自分水岭开始,地面1/5000~1/10000坡降向南北两个方向倾斜,其高程一般6.0-9.0米左右,分水岭处11.0-12.0米。

沿河地表多为砂姜黑土,下部为红色泥砂质岩层,结构密实,透水性差。

流域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630毫米左右,其中70%集中在夏季,年际偏差较大,水旱灾害频繁。

胶莱河流域约六千平方公里,东有昆嵛余脉,西为太沂闾尾,两侧分布大小支流20多条,均成正交状汇入胶莱干流。

支流多发源于山丘地区,比较大的有胶河、墨水河、白沙河、泽河、龙王河等,支流特点是上游河槽宽阔,坡降较陡,如遇大雨,水势湍急汹涌,但接近干流后,河槽狭窄,水流不畅,因此常发生漫溢涝渍灾害。

为解决洪涝问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政府部门曾多次进行过规划治理。

北胶莱河治理效果好一些,南胶莱河在治理过程中因方案分歧而被搁置。

经过治理的北胶莱河槽宽100-300米,槽深2-3米,南胶莱河仍维持原状,平均槽宽30-50米,槽深4-5米。

三、重开胶莱运河方案雏形1、线路选定:运河选线,既要满足航行要求,也要考虑渡汛安全。

中国系列山东半岛之胶莱运河

中国系列山东半岛之胶莱运河

中国系列—山东半岛之胶莱运河上一次剖析到胶莱河的两个特色,其一就是河流自己成为了胶东半岛与大陆的切割线,而胶莱河及其支流所冲积而成的胶莱平原,也是胶东丘陵与鲁中山地丘陵的过渡区。

对于胶莱河自己我们还需要做一个解说,从地图上看,我们很简单以为这是一条连结渤海与黄海的河流。

假如依照这类理解,胶莱河的定位就应当是一条连结渤海与黄河的迅速通道了。

假如是自但是形成的,那它就不该当叫作河流而是海峡了。

实质状况自然并不是这样,不然胶东半岛就应当叫作“胶东岛”了。

其实在上古的时候,是没有胶莱河的,有的是一条起源于胶莱平原中南部向北流淌的“胶河”。

假如不是人为的作用,时到现在日胶莱平原应当会被叫做“胶河平原”。

这类改变离我们今日所表达的时空又相隔了快要2000 年,而作出这项决定的是入主中原的蒙先人。

事情的因由是华北平原的北部渐渐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这意味着这片土地需要养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所以需要从农业潜力已经获得开发的长江下游地域,调入粮食和其余物质,而在古典期间,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物流行动,水道是见义勇为的先择。

入主中原的蒙先人并不是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一点的,那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隋炀帝就已经开始着手这项计划。

只管评书表演艺术家们认定这位“罪大恶极”的二世祖不过为了南下沾花惹草而开挖了京杭大运河,但实质上那不过一个附带功能。

不过在王朝初定的时候进行这样大的工程,其实不是一个好机遇,在此以前秦王朝已经有过错败的事例了,最后的结果也只好是古人栽树,后代纳凉。

用京杭大运河交流南北诚然是一个好方案,不过跟着人口的增添,这条运河终有不堪重担的一天,更况且河流的淤积状况也愈来愈严重,所以找寻备选方案成为了后代诸多皇朝所要思虑的问题,元代的统治者也不例外。

既然水运是性价比最高的选项,那么将视野再向东移,经由海岸线进行海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可行之处在于帝国的中心(北京)离海其实不太远,而且有河流连通渤海,而海上的航道也不需要象运河那样保护。

胶莱运河

胶莱运河

论胶莱运河开凿的利与弊崔正秋摘要:胶莱运河指渤海环保“十一五”计划中在我国山东半岛规划开凿的一条运河。

它北起莱州湾,南至胶州湾,连接渤海与黄海。

(见图1)自渤海环保“十一五”计划颁布以来,社会各界对胶莱运河开凿中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开凿完成后是否能真正带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凿完成后是否会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争论不休。

本人今天将从周围环境、中国当今资源现状、山东当地基础设施以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简述一下自己对胶莱运河开凿的利与弊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胶莱运河;开凿;山东半岛;利与弊;图111.古胶莱运河的历史古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流经现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古胶莱运河自平度姚家村东的分水岭南北分流。

南流由麻湾口入胶州湾,为南胶莱河,长30公里。

北流由海仓口入莱州湾,为北胶莱河,长100余公里。

古胶莱运河开凿于元世祖至元年间,历史上又称运粮河,是因江南粮米由此运往京师而得名。

自元朝开凿以来,胶莱运河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中有兴盛的时期,也有被冷落的年代。

明代中期以后至整个清代,由于沿海倭寇的为乱,政府实行海禁政策,而着力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对古胶莱运河的浚治则采取轻视或反对的态度,虽然期间有人提起古胶莱运河的疏浚攒运之事,但也屡被议起屡次作罢,再也没有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解放前,国民党执政时期曾经制定过重新开通古胶莱运河的计划,但由于当时多方面的原因,这样的计划并未真正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曾经将建设开通胶莱运河列入其中,但由于后来的“大跃进”运动而未能实现。

【1】2.胶莱运河规划开凿的背景2.1京杭大运河的不便京杭大运河自古就是我国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但自从其被确定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水利设施以来,各地便纷纷开始保护京杭大运河这一水源地的水质。

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开通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作用1. 促进物资流通:大运河贯通南北,连接长江、黄河和淮河等重要水系,便于水路运输,大大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尤其是在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货物交换的重要通道,推动了各地经济的繁荣。

2. 促进农业发展:大运河流经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域,如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为这些地区的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

农产品能够快速流通到各地,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 促进工业发展:大运河为工业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使得各地的工业品能够更加便捷地运往其他地区,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二、文化作用1. 促进文化交流:大运河连接了中国的南北地区,使得各地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

南方的文化通过大运河传到了北方,北方的文化也通过大运河传到了南方,丰富了各地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 促进文化繁荣: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和地区因为交通的便利而繁荣起来,吸引了许多文化人才的聚集。

这些文化人才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为中国的文化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三、交通作用1. 加快交通速度: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水路交通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相比于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的速度更快,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将物资和人员运送到目的地,提高了交通的效率。

2. 降低运输成本:大运河的开通降低了物资运输的成本。

水路运输相对于陆路运输来说,运输成本更低,这使得商品的价格更加合理,更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

然而,开通大运河也存在一些消极的作用:一、水资源问题大运河的开通和使用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大运河需要从江河中取水来维持水位,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的水资源短缺,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

青岛胶莱运河开凿于元朝是中国唯一海水运河运河胶州胶州湾

青岛胶莱运河开凿于元朝是中国唯一海水运河运河胶州胶州湾

青岛胶莱运河开凿于元朝是中国唯一海水运河运河胶州胶州湾700多年前,两万名士兵和民工用两年时间挖出一条河,这条河贯穿胶州湾和莱州湾,沟通黄海和渤海,一度成为元代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它就是胶莱运河(即胶莱河,民间称为运粮河)。

后因河道淤积,通行时间不长便不用了。

明朝嘉靖年间,疏通了胶莱运河,但是仍未彻底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又被迫中止。

今日胶莱运河仍在,只是水很浅,不能通船。

今天的《发现青岛》,我就来说说胶莱运河。

忽必烈派兵万人开凿运河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

8年后,忽必烈灭了南宋,定都大都(即北京)。

他带着庞大的官僚集团来到了大都,附近有大量的驻军,要在这里过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可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吃饭穿衣,物资都得从江南运。

江南鱼米之乡再富饶,粮食物资想要运往大都也是个麻烦事。

什么麻烦?青岛大学教授郭泮溪在《历史上的胶莱运河》一文中说:“南方的粮食物资运往大都,主要有三种途径,陆运、漕运和海运。

先说陆运,从南到北的陆路运输,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车运人搬,耗时耗费用又耗人力,不像现在既有火车,又有汽车,依靠人力、畜力非常困难;再说漕运,当时的漕运,主要依靠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但是由于大运河的多处早已经淤塞了,漕运也面临着转运困难的实际问题;最后说海运,通过海路来运输粮食和物资,虽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南来的海船需要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头才能进入渤海湾,又平添了许多风险和麻烦。

”于是,这个问题成为摆在忽必烈等人面前的头等大事。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南粮北调问题的方案:由胶州麻湾(今胶州湾)在半岛开凿运河至莱州莱州湾,由黄海直通渤海,全长200里,可避海上风浪,又减少海程近800里。

这个方案是谁提出的呢?此人就是当时的莱州人姚演,这是第一个建议开凿胶莱运河的人。

忽必烈对姚演的方案很感兴趣,决定采用他的建议。

次年,忽必烈任命姚演为开凿运河工程的总管,委派山东东西道宣慰使阿巴赤率领从益都、淄莱、宁海调动的万名士兵,作为开凿胶莱河的主力,又征调民工万人,拨银万锭进行施工。

中国最奇葩的河流,迄今为止唯一的海洋运河,命运坎坷却被遗弃

中国最奇葩的河流,迄今为止唯一的海洋运河,命运坎坷却被遗弃

中国最奇葩的河流,迄今为止唯一的海洋运河,命运坎坷却被遗弃在我国就有一条海洋运河,也是中国唯一的一条,却几经遗弃,算起来它已有700多年历史了!胶莱世界上海峡与运河众多,担负着海洋运输通行重任,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等,世界上人工开凿的运河少之又少!胶莱运河京杭运河京杭大运河相信朋友们都不陌生,世界文化遗产,迄今还在使用,让我们引以为傲,那么您知道我国山东半岛(胶东半岛)也有一条运河,而且是我国唯一的海洋运河吗?它就是胶莱运河,它可以说是几度欢喜几度忧!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1:运河开凿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流经现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胶莱运河从开凿命运就坎坎坷坷,时兴时废,当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胶莱运河胶莱河又被称作“运粮河”,因江南粮米需要由此运河运往京师而得名。

胶莱河开凿于元世祖至元中期,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社会背景:元朝时期代,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大量物资需要从南方运输到北方,考虑到漕粮运输压力与安全,元朝一直大规模扩修运河,开辟海上运输路线,元朝时期海运有所发展,但绕道渤海海峡还是比较费时的渤海海峡《莱州府志》曾明确记载胶莱海运粮道,即自淮安府青江浦起程,沿海岸北行入胶州湾,过胶莱运河达莱州湾,经海道至大直沽河,共计1682里。

道光《重修胶州志》载:“至于胶莱运道,明初犹存。

永乐时始与海运并罢”。

可见胶莱运河是有通航记载的,而且在明朝初期还存在。

2:航行便利胶莱运河可以大大缩短船只绕道渤海海峡的航程。

我们从历史记载中发现,后来元朝的海上航线中,基本没有再使用胶莱运河,这几条航线主要是:绕道渤海海峡1.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经江苏启东、盐城、连云港,进入山东诸州、胶县、胶南、崂山、成山,到达天津界河口。

元明时期胶莱运河兴废考

元明时期胶莱运河兴废考

元明时期胶莱运河兴废考马文辉;聂传平【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元代初期为了解决漕粮问题,曾开辟海运通道,但沿海岸线航行须绕行山东半岛,多有风涛不测之险。

至元十七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胶莱平原利用胶河和大沽河道开凿胶莱运河。

河成后,曾一度通漕,且运量较大,但仅隔十余年时间胶莱运河就被废弃不用。

明代中后期,在政府官员中以及民间又多次出现重开胶莱运河的提议和行动,王献曾一度凿通马家濠运河,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然而,胶莱运河并没有全线贯通,不久又被废弃。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uan Dynasty, a shipping channel was opened to solve the grain problem, but there were many un-predictable hazards along the coastli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Until the Yuan 17th years (1280), Kublai Khan ordered to have Jiaolai Canal excavated by way of Jiaohe River and Daguhe River through the Jiaolai Plain. When it was completed, there was large traffic through it. Nevertheless, just ten years later, Jiaolai Canal was abandon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local civilians proposed for many times to reopen the Jiaolai Canal, and Wang Xian once finished the Majiahao Canal,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However, Jiaolai Canal was not completed and abandoned soon.【总页数】4页(P66-69)【作者】马文辉;聂传平【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9/K248【相关文献】1.元胶莱运河废因考——以乾隆《莱州府志》为中心的分析 [J], 邵岩;2.元明胶莱运河兴废考略 [J], 王君;丁鼎3.胶莱运河废置始末 [J], 义少英4.李秀洁《胶莱运河——中国沿海航运之枢纽》简介 [J], 李桂民5.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水交换及海洋环境影响初探 [J], 苏博;朱金龙;王佳莹;赵玉庭;王立明;马元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莱运河该不该修?挖通后山东半岛将会变成岛屿,有哪些好处?

胶莱运河该不该修?挖通后山东半岛将会变成岛屿,有哪些好处?

胶莱运河该不该修?挖通后山东半岛将会变成岛屿,有哪些好处?看山东半岛的卫星地图就会发现,北有莱州湾,南有胶州湾,两者之间最近的地方只有112公里。

而从青岛沿海岸线航行到莱州湾却有近600公里远。

此处又正好处于胶莱平原区,地势平坦,因此非常适合修建运河。

其实古代人也是这么想的,早在700多年前的元朝,就已经在此挖通了运河,称之为胶莱运河,也称胶莱河。

是我国境内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条海洋运河。

但是这条运河却命途多舛,屡建屡废。

从隋唐到元朝之前,沟通南北的主要渠道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代表的漕运,但是到元朝时,京杭大运河淤积严重,虽然经过大规模的整修,航运还是不堪重负。

蒙古人决定发展海运,于是大量装载货物的船只从江南启程,沿东海、黄海海岸线,绕过山东半岛,再穿过渤海抵达大都。

与内河航运相比,海运有两大优势:第一是装载量大,船只都可以满载。

第二是天然航线不需要定期维护,节约财政支出。

不过有利有弊,缺点也很明显,第一是古代船只以帆船为主,海上风大浪急,安全性低。

第二是海上有很多暗礁浅滩,古代没有先进的仪器,只能凭借经验躲避,而船只又以木船为主,容易触礁沉没。

第三是海上经常有海盗出没,这是极大的威胁,也无法彻底根除。

第四是海岸线曲折,路程遥远。

因此我国古代都重视内河航运,元朝发展海运后,为了减少绕山东半岛的航程和降低风险,于是决定在胶州湾和莱州湾之间挖通一条运河,就是胶莱河。

1280年忽必烈下令开工建设,鉴于胶河已经横穿了大部分的山东半岛自南向北流入莱州湾,大沽河自北向南流入胶州湾,因此只要沟通胶河和大沽河,就可以实现通航。

只花了3年时间便大功告成,但也因为时间太短,急于求成,河道狭窄,水深不够,借助的天然河道也没有裁弯取直,因此行船困难,仅过了6年就被停用。

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四朝都屡次尝试疏通胶莱河,但是因为水量不足,泥沙淤积,最好的时候也只能勉强通行小船,在分水岭处还要纤夫拖拽。

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很多主事官员因此被罢官。

平均深度不足20米,若将渤海变成内陆湖,修条大坝可以实现吗?

平均深度不足20米,若将渤海变成内陆湖,修条大坝可以实现吗?

平均深度不足20米,若将渤海变成内陆湖,修条大坝可以实现吗?展开全文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与技术突飞猛进,基建实力更是冠绝全球,因此在世界上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于是各路网友纷纷脑洞大开,有山东的网友就建议在山东半岛上开凿运河,这样便可以缩短胶州湾到莱州湾的海运航程,也有网友建议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起来,将渤海改造成淡水湖,试图缓解我国用水短缺的情况,这些想法确实非常的大胆,但真的有可能实现吗?首先,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到山东省,山东省是我国的沿海省份,靠近渤海和黄海,而山东半岛就位于山东省的东部,是我国最大的半岛,这个突出来的部分将渤海和黄海的交汇处大幅的收窄。

从地图上看,如果想要从胶州湾到莱州湾,还需要绕道整个山东半岛,那么,是否可以在山东半岛上修建一条运河呢?其实,早在元朝时期,连通胶州湾和莱州湾的运河是存在的,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将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但是由于北京位置比较偏,粮食供应不足,忽必烈只能下令从南方大批地向北方运送粮食,但是在那个时期,陆地交通非常不便,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极其低,因此朝廷便想通过水运来节省时间,于是便有了古代的“胶莱运河”。

整个“胶莱运河”长达130公里,主要的作用就是南粮北运,但是很遗憾,元朝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的“胶莱运河”只用了几年,便因为泥沙囤积而荒废。

现在,以我国的基建实力想要再次重启“胶莱运河”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与古代不同,开凿“胶莱运河”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需要专家做相关评定,毕竟像这样的大工程一定是要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开发,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那么,至于网友所说的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起来,将整个渤海变成最大淡水湖的想法能实现吗?纵观历史,还真有将内海变为淡水湖的事儿,那就是荷兰的须德海工程。

须德海位于荷兰西北部,和我国的渤海一样,都是深入内陆的大海。

1927年,荷兰人忽然宣布要填海造陆,将须德海与外海分离,变成内陆淡水湖,于是长达6年的工程正式启动,到了1932年,荷兰人真的建成了一条高出海平面7米,宽90米的拦海大堤,将须德海与外海完全分离,随着不断汇集的河流,再将湾内的海水排出,大约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艾瑟尔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莱运河对沿途生态的利弊
胶莱运河南起黄海灵山海口,北抵渤海三山岛,流经现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全长200公里,流域面积达5400平方公里,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

胶莱运河开创于元世祖至元中期,历史上又称运粮河,是因江南粮米由此运往京师而得名。

自元朝开凿以来,胶莱运河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其中有兴盛的时期,也有被冷落的年代。

时兴时废,命运多舛。

1998年,光明日报有中科院专家建议国家应重新开凿胶莱运河,以缓解渤海污染问题和方便中国沿海地区南北海上交通。

我们先来看一下渤海的污染问题
产业结构越来越重的环渤海,徘徊在发展与污染之间。

火线上马的重化工,更为其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被原油污染的海面波澜不兴,一片死寂。

渔民养殖的扇贝等已无法打捞。

他们意外的“收获”是:几根秫秸蘸取海面的原油后竟能烧熟一顿午饭。

当下,整个渤海湾环境均处于透支状态,近海海岸尤为严重,莱州湾、天津大港至沧州海域、辽东湾已成严重污染区域。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环渤海各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花大精力进行生态治理。

对比5年前的数据可一目了然。

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2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3.2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比例为41.3%;2007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31%。

表面看污染面积在减小,但近海污染却在大面积增加,治理更加困难。

分析渤海湾尤其是近海岸污染加重的原因,陆地排污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海上石油开采、过度捕捞及养殖、大面积围海工程等。

不过,环渤海城市开始为防治污染而努力。

比如,各省都在推出海水淡化工程。

但海水淡化如果不能综合利用极易产生新的污染。

一个日产10吨的海水淡化厂,如果连续3日直接把淡化分离过程中废弃的浓盐水排入渤海湾,8平方公里的海域盐度将提高20%,连续排放30日,造成盐度提高20%的海域面积就将达到23平方公里,许多水生物在含盐量达到40%时将遭遇灭顶之灾。

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在技术上还没有全部解决将海水“吃干榨净”综合处理达到零排放的问题。

在治污之路似乎越走越窄中,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提出投资1000亿元开凿胶莱运河。

历来渤海湾治污均采用“堵”的办法,即减少和杜绝向渤海排放污染源,而他的设想是“疏”“堵”并举,通过向渤海湾注入更洁净的海水减少污染海域。

王诗成设想在胶东半岛开凿一条沟通黄渤海的大运河,引黄海水进入渤海,具体建议是:利用已有的古胶莱河或在其旁边开挖一条宽1000米、深12米的人工运河,借助胶州湾比莱州湾高出2米的潮汐让海水源源不断的进入莱州湾,增大和加快渤海湾海水和黄海海水流动、交换的速度达到治污效果。

他说,开凿后的运河还具备区域开发功能,达到航运、旅游、港口发展、区域开发、城市建设等目的,“这将给山东增加300公里的黄金海岸啊!”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教授陈宗镛是国内著名的潮汐学家。

他认为从水动力学理论角度该设想具有可行性。

陈宗镛介绍,南海海面比渤海海面高大约70
厘米,这也是形成由南向北“沿岸流”的基础。

据测算,胶州湾比莱州湾高大约20厘米,保守说是15厘米,两湾潮汐正好相反,正是这个特征使胶州湾的海水有可能进入莱州湾。

这加速了渤海中“沿岸流”的速度,也就达到加快与黄海水交换的速度,较清洁的黄海海水进入渤海,达到净化渤海的目的。

开通胶莱运河的好处
如果能把胶莱河加宽加深,它的远期效益无法用数字来表述。

如果把山东省的版图看作一只雄鸡,在鸡脖子上加一道调温河,不管从保护环境,还是从大自然的水土保持,再到沿河居民的种植养殖上,真是利到千家万户。

为使自然形态不变,将来的海河在原河道的走向上尽量不要变,做到减少土地的浪费、保持自然环境原貌、充分利用现在的交通设施(不改变现在公路的走向),如此,将赢来五大优势:
一、有利于黄渤海水质的更换,减少降低污染,给海洋生物更大的浮动空间,又能繁衍更多的海洋生物,对整个的东亚沿海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变死海为环海。

二、造福子孙的一项大工程。

如果沿河建成多个港口,可把黄海、渤海的物产、沿途的各种产品互相交换,可用最低的费用完成交易,时间也可大大缩短。

三、如果将来行政区划有改变的话,对全国、对日本、韩国、朝鲜,烟台乃至胶东都可能成为北方的深圳。

四、海河不仅起到“让海水对流减少污染”、货物流通的作用,它还应该对当地气候及空气温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要比用同等土地植树的效果好得
多,但应注意修海河是否能引起地下淡水的质量变化,是否能增加海水倒灌的程度,这些,科学家应该考虑好,不要干救了一只羊,却杀了一头牛的蠢事。

至于说资金一下子投入上千亿,权当提前几十年治好了海上污染。

否则,即使从现在起,20年后恐怕投入3000亿也不见得治好渤海污染。

五、排水排涝得到有效治理,干旱季节还发挥蓄水抗旱作用。

1974年,山东省对胶莱河进行了加宽整修,当初的出发点大概没有加强环保、经济、运输目的,主要是防旱防涝。

时至今日,胶莱河还是那条河,沿岸人民享受到的最大实惠是:自从重修以后从未发过大水,沿岸老百姓,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但从浇地灌溉来说,还真是沾了胶莱河不少光。

开通胶莱运河的坏处
一、工程浩大,劳民伤财,开挖这么深的河道,工程量比苏伊士运河要大的多,届时山东半岛将真的“通途变天堑了”。

光桥梁的建设也不会少于1000亿。

在青岛的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潮汐专家方国洪评价,花费1000亿元巨资显然不值
二、不赞成开凿运河的另一层担忧是担心如此巨大的工程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比如,运河开凿后也为冬季季风南下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通道,环渤海的沿岸流会不会沿渤海西岸顺运河直接涌入黄海,由此改变整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因为胶州湾和莱州湾二地的水温、水质有差别,开通后是否有利于两地生态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两地的自然生长物的繁衍生长,特别是海河两岸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能否受到破坏,都是有待评估的。

我国、我省可耕地本来在急剧减少,一旦打通胶、莱两湾,海水灌入,土地的盐碱化面积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按目前胶莱河河床的平均宽度150米计算,若加宽到300米,加上
两岸大坝,就得重新占用土地4.1万亩耕地,两岸盐碱化面积(平均宽度若按15公里计算)为292.35万亩。

这样算下来没有四五百万亩土地根本办不下来。

三、方国洪认为,建这样一条运河,即便加上拦潮大坝等措施让胶州湾的海水流到莱州湾,也只对净化莱州湾会有一定效果,但对整个渤海湾不会有效果,因为运河水在沿岸流的冲击下会沿山东半岛海岸重新流回黄海海域,根本流不到天津海域,更不会对辽东湾的污染起到净化作用。

而且,海水不是河流,海面高差很小,建成以后,什么动力可以保证水的流动?水流速度不会快,年循环量对整个渤海的水量来讲的确是杯水车薪,不仅解决不了渤海的污染,会不会又污染了胶州湾和黄海?
四、关于排放污染国家有法律规定,不允许随便排放污染。

还有谁污染谁治理。

渤海污染严重已经说明有关部门管理和治污不力,还要国家花天价,为这么大的一个世界级的治污工程买单,倒不如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治理力度。

而且那么大的渤海口都不能使莱州湾自洁,那么大的黄海都不能使直接面对它的胶州湾自洁,一条小小的“人工海河”就能使“两头都是黑的”海湾变清?
五、即使这条人工海河挖成了,如果督导不善、没有环保意识,那么船只的动力和生活污染、两岸的排污,早晚也会使它变成一条黑河!看看苏州河、大运河等河流就知道前景了。

近年来,一些不法企业非法排污,使得胶莱河水变红变黑,污染非常严重,用污水浇灌的庄稼不愿意长,土地板结,尚未统计它给沿岸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有多大。

总之,修建胶莱运河要从长计议,更要从根源解决渤海污染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