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93cb5b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2.png)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恢复了中央集权,而大运河作为隋朝统一和国家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隋朝统一隋朝的统一是由隋文帝杨坚所主导的。
在隋朝建立前,中国历经南北朝的连年战乱,国力衰落,社会秩序混乱。
杨坚在不断攻打北周的战争中,最终击败北周,继而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
隋朝统一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杨坚的改革措施。
他加强了中央集权,缩减了豪门势力,并设立了检察机构以监督地方官员。
此外,杨坚还推行了农田改良政策,增加了产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些改革稳定了社会秩序,提振了人民的信心,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二、大运河的建设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时期修建的,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
大运河起自北京的世纪井,至杭州的西湖,全长约1800多公里。
它将中国东部的黄、淮、长江流域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连接起来,成为一条重要的交通动脉。
大运河的修建对隋朝统一和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运河使得北方各地的粮食能够便捷地输送到南方,解决了南北物资交流的难题,为国家的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大运河加强了北方与南方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帝国的统一。
最后,大运河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各地人民得以互相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三、大运河的影响大运河的建设不仅对隋朝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运河的开凿和维护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大运河的运输功能为中国的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其次,大运河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不同地域的文化得以互相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大运河也为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后世的工程师们提供了借鉴。
总结起来,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是隋朝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隋朝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各项改革,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导入突出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导入突出](https://img.taocdn.com/s3/m/16d922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1.png)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 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南北 之间的物资交流和贸易往来。
见证中国历史变迁
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 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改 造,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 展。
04
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
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价值
历史价值
大运河是隋唐时期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大动脉,见证了中国古代经济 文化的繁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带动沿岸城市发展
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因水运 交通的便利而得到迅速发 展,成为商业和物流中心。
增加隋朝财政收入
通过收取运河通行费、税 费等,隋朝增加了财政收 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提供了资金支持。
大运河对隋朝政治的影响
1 2
加强中央集权
大运河的建设和运营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有利 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巩固中 央集权。
经济功能
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 发展,成为商业和贸易的中心 。
文化交流
大运河也促进了南北之间的文 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中华文
化的内涵。
03
大运河对隋朝及后世的影响
大运河对隋朝经济的推动
01
02
03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之 间的物资运输更为便捷, 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 系和交流。
促进民族融合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人 员往来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3
提升隋朝国际地位
大运河的建成展示了隋朝的强大国力和高超的工 程技术水平,提高了隋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力。
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重要的水遗产,对于中国农业生产和水 利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3028da6e1eb91a37f1115c68.png)
《汴河直进船》
分 析
①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 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只用一个 “好”或“坏”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 太简单化了。 ②总的来说是好事,是看到了问题的 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 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 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 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 • •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政权统治腐败; 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军事强大; • 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 术运用得当。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请你举些实例来说明。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练一练: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建立隋朝的杨坚,是北朝时哪个朝廷的外戚? A、西魏 B、东魏 C、北周 D、北齐 3、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类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 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 往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581年, 建隋, ,实现统一。 • 2、大运河—— 沟通5大水系: 、 、 、 、 ; 分为4段: 、 、 、 ; 3个支撑点: 为中心,北抵 ,南至 ; 全长 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动脉。 • 3、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根本 的目的是 。
东魏—北齐
北朝: 北魏
南 北 朝
西魏—北周 ———隋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朗读下面两首诗,它们对大运河
3. 大 运 河 的 作 用
的开凿有什么不一样的评价?你 的观点呢?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c90e4360cba1aa811da3a.png)
史向南北政权提出的共同课题,但结果是隋朝完成了统一的历史重 任。 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它的疆域也达到了空前的广袤,国 力强盛,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达到空前的富庶,出钱了许多的粮仓 兴络仓、回洛仓因隋文帝的年号为“开皇”史家称为开皇之治。 古今马端临《文献通考》也说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可以看出隋 之富庶。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对一个国 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渡:隋统一后国家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袤,经济也达到了空前 的富庶。在604年隋炀帝通过特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并开凿了与万里 长城媲美的的大运河,那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它的开凿与隋之富庶有没有关系呢? 下面我一起来学习纵贯南北的动脉。 纵贯南北的动脉 一、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板书 讲 解从政治上来说,是巩固隋朝政权的重要措塑。开通运河可以加强江 南地方和洛阳的联系,以便通过运河直达江淮,进一步控制江南地 区。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可以大大缩短行程,加强对南方人民 的统治。至于永济渠的开凿则是出于考虑征伐高丽的需要。 从经济上 来说,当时中国的南方。经过六朝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已成为繁 富之地。而自古号称天府的关中。由于屡遭战乱,已经不能满足隋朝 中央政府的需要,尤其京都长安粮食供应更是匮乏。因此急切需要转 运南方的粮食、布帛。那么如何运转呢?陆路运费太高 而且全靠人力、畜力,车轮又没有近代的轮胎。运输量小,水路则 海运还不发达,又无贯通南北的自然河流。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建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86c68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6.png)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建设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不仅实现了北方统一,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建设工程。
其中,大运河的建设对于统一大唐、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隋朝在统一北方后,面临着南方地区的治理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和经济补给的难题,隋炀帝下令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它串联了中国北方重镇洛阳和南方的江南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统一作用。
大运河建设的过程可谓艰苦而充满挑战。
由于河流纵横,地势复杂,隋朝修建者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
然而,隋炀帝决心铺设大运河,他派遣大批官员和民众参与其中。
在隋朝统一的动力下,大运河得以顺利建设。
大运河的修建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还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随着运河的贯通,商品和粮食可以顺利运输,各地的物资贸易活动也日益频繁。
这一运输线路的畅通,不仅使得统治区域的经济发展蓬勃,还推动了内外贸易的繁荣。
同时,大运河的存在也促进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大运河的建设对于隋朝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隋朝之前,后梁、后赵等北方政权都曾试图统一北方,但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隋朝的统一不仅仅在于武装力量的强大,还在于经济和交通的连接。
大运河的建设打通了南北交通,使得统治区域内各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成为可能。
这种连通性不仅在政治上加强了统一,还在经济上提供了便利,让统治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控各地资源。
然而,隋朝统一与大运河建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大量人力物力被调集,给致力于修建运河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隋朝统一后,隋炀帝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导致国家财政压力加大,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衰落。
总的来说,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建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大运河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南北交通的难题,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并加强了统一的基础。
然而,大运河建设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也加速了隋朝的衰亡。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继续推进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的隋唐时代与大运河
![中国的隋唐时代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62e2e3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e.png)
中国的隋唐时代与大运河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繁荣的时期,而大运河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建筑物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设规模、经济影响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隋唐时代与大运河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隋唐时期,即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时间段,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唐朝(618年-907年)则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朝和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修建运河,以方便商品和人口的流通。
二、大运河的建设规模隋朝时期的大运河,俗称“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的总长度超过1,795公里,通过了中国7个省市,连接了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
大运河的修建历经数代,起初由北方河流拓宽而成。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为了加强中央的经济控制力,特别注重了大运河的修建。
他下令挖掘和修复现代大字型的运河,这个运河大致从长江上游的四川,沿着汉水、淮河、黄河北上,并在山东鲁南地区转向东南,终于与京杭大运河相连。
唐朝时期,大运河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唐朝的运河系统包括了6条主要运河和数十条支流,大运河成为贯穿中国东西的要道。
运河两岸繁华的城市和港口无数,商业和航运发达,为唐朝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经济影响大运河的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深远。
首先,它极大地便利了商品和人员的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繁荣。
通过大运河,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可以方便地运往北方,北方的粮食等物资也可以快速运输到南方。
这样的畅通交通,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大运河的建设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运河两岸的城市逐渐繁荣起来,成为了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例如,扬州、开封、杭州等城市在大运河的沿线发展壮大,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大运河的建设也对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e3149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6.png)
5.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事件深层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大运河的PPT,内容包括大运河的背景、开凿过程、主要作用等,要求图文并茂,展示清晰。
3.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实物资料,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300字。
(2)开展“我是小小考古家”活动,通过模拟考古发掘,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4.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朝统一的意义、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2.难点:分析隋朝统一与大运河建设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1)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统一的意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运河的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开凿过程及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共26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a90811a76e58fafab00365.png)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返回
★ 课堂小结 ★ 课堂训练 ★ 课堂延伸
课堂小结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隋 的 统 一 与 大 运 河
隋的统一
条件:北方民族大融合。
统 一
过程: 589 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 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开凿目的: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贯通南北的动 脉---大运河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千米;共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 一的局面
北 京 师 范 大 学出 Nhomakorabea 社返回
课堂训练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建立隋朝的杨坚,是北朝时哪个朝廷的外戚?( C ) A.西魏 B.东魏 C.北周 D.北齐 3.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B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4.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D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返回
课堂延伸
材料一: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 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 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 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 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4则材料,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 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 句)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不同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526b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f.png)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隋朝的疆域比秦汉时期更广阔。
3.教师引导:是的,隋朝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那么,隋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它又有哪些重要的成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1)感受隋朝统一带来的国家繁荣、民族融合;
(2)领略大运河作为古代伟大工程的风采,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3)关注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2.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使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1)比较法:通过比较隋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加深学生对隋朝特点的理解;
(2)因果分析法:分析隋朝统一、大运河修建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评价法:对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技能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分析,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隋朝统一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对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师: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修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都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复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13039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6.png)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者杨坚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最终统一了中国大陆,开启了隋朝统一王朝的时代。
随着统一局势的稳定,隋朝还进行了众多的重大工程建设,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运河的建设。
一、隋朝的统一1. 政治手段杨坚在统一中国大陆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政治手段。
他通过强力统一和镇压反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优化农田制度促进农业发展等,进一步巩固隋朝的统一。
2. 战争征服隋朝在统一中国大陆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战争征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隋朝与北周的战争。
隋文帝杨坚借机瓦解北周势力,最终于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二、大运河的建设1. 建设背景隋朝统一后,杨坚意识到水陆交通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修建一条连接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大型运河,以便加强国家经济发展和统一的稳定。
2. 规划与修建为了修建大运河,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规划和建设措施。
首先,经过详细的测量和考察,确定了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并确定了沿途的重要节点和道路布局。
然后,隋朝动员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开始了运河的修筑工作。
修筑过程中,隋朝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如运用水泥技术稳定水坝、运用考古复原技术保护砖石洞庭桥等。
3. 建设意义大运河的建设对于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商贸联系,对于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统一的巩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大运河也为后来的宋朝和明朝等王朝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总结: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的代表。
通过政治手段和战争征服,隋朝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大运河的建设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往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国家繁荣和巩固统一的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建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来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课隋朝大运河
![第1课隋朝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23c02de6998fcc22bcd10deb.png)
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
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河”指什么?是谁在位时开通的?该河开凿于 哪一年?
大运河。隋炀帝。605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胡曾和皮日休对隋开凿此“河”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胡曾对开凿运河持否定态度,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
B.隋文帝生活节俭,隋炀帝善于搜刮 C.隋朝疆域辽阔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增长
D.各地的粮食和布帛都运往京城
3.“败家子”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严重后果是家亡,而出
现在封建帝王中就是国破。下列封建帝王中,导致“国破
家亡”的“败家子”包括( D ) ①周幽王 ②秦二世 ③汉武帝 ④隋炀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
D.②④
4.历史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较隋朝和秦朝的相 似之处,不准确的是( D ) A.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大一统国家 B.颁布实施的多项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不惜民力,大兴土木,劳师远征
D.统治时间短暂,历经三世而亡
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学习目标
大运河
一、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
夺取政权,建
立隋朝,定都
长安。
隋文帝 杨坚
1.隋文帝改革
1.中央:三省六部
2.地方: 州、郡、县 州、县
2.科举制: (隋炀帝时) 3.开皇之治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修建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修建](https://img.taocdn.com/s3/m/eab41e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a.png)
工程技术创新应用
1
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测 量和勘探技术,确保了运河的精准定位和施工。
2
在运河的开挖和疏浚过程中,隋朝工程师们创新 性地运用了水力冲刷和人工挖掘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3
为了解决运河的水源问题,隋朝政府还修建了多 个水库和水渠,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 。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地位
01
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隋朝对南北地区的统治,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02
通过大运河的运输,隋朝得以更好地掌控南北地区的
经济命脉,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
03
大运河的修建还使得隋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得以提升,
彰显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05 大运河在后世作用和价 值
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体现
人类创造力的杰作
大运河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体现了人类在水利、交通和城 市规划等方面的卓越创造力。
文化多样性的见证
大运河连接了多个不同地域和文化圈,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和包容性。
历史文化的传承
大运河及其沿线地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古代 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04 大运河对隋朝影响及意 义
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与交流
01
促进了南北地区之间的贸易往 来,使得南方的物资能够更快 速地运往北方,北方的商品也 能够更便捷地流通到南方。
02
大运河的修建打破了南北之间 的自然屏障,使得南北之间的 文化交流得以加强,推动了文 化的融合和发展。
03
通过大运河的运输,南北地区 的农产品得以互通有无,丰富 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促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84a381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4.png)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短暂的王朝,它在公元581年至618年间统一了中原地区,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
而隋朝的统一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工程,那就是大运河的开通。
本文将从隋朝的统一以及大运河的重要性两个方面来探讨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关系。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也是隋朝建立的基石。
在隋文帝杨坚的带领下,隋朝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各个割据政权,包括北周、北齐和北梁。
随后,隋文帝改元大业,国号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以及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成果。
隋朝的统一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统一后的隋朝政权具有高度集权,将大量权力集中于皇帝和中央政府,统一法律、货币以及官制,促进了各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同时,隋朝还积极开展对外扩张,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成果。
二、大运河的重要性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
大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经过多次扩建与改造,最终在隋朝实现了贯通南北的壮举。
大运河的开通对于隋朝的统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大运河提供了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使得隋朝能够更加快速地派遣军队、粮草和各种资源到各个地区,有效巩固了统一的实施。
其次,大运河成为了隋朝繁荣经济的重要支撑。
运河沿线的交通繁荣,为商业和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市场的发展。
隋朝统一后,统一的货币和法度使得商业和贸易更加便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大运河还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文化和人员交流。
运河上经略各地的官员、商人和民众,使得各地的文化风貌得以相互交流和融合,为隋朝统一后的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关系隋朝统一的同时,大运河的开通也成为了统一成果的重要象征。
隋文帝杨坚认识到大运河对于巩固统一的重要性,于是他积极推动了大运河的开凿和改修工作。
说课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中学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说课教案(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中学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0e87b78e53a580217fcfeea.png)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说其重要是因为:一是它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古人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四是隋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历经二世而亡又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它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与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
因此,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建立与统一。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概况与影响,并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本课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知识结构体系,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通过上述活动,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了解隋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教学重点难点与确立依据⑴贯通南北的动脉是教学重点确定其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是隋唐短暂历史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
大运河以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永载史册,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https://img.taocdn.com/s3/m/382953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5.png)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王朝之一,其统一和治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大运河的修建更是隋朝统一政权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隋朝统一的介绍以及大运河的修建历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隋朝的统一在隋朝之前,中国历经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政权多次更迭,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建立隋朝,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壮举。
隋朝在统一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策略。
首先,隋文帝杨坚通过吸纳百姓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土地改革、兴修水利等,增强了政权的民意基础。
此外,隋朝实行了完善的官制和律法,重用贤能之士,减少了贵族地主的特权,加强了政治上的统一。
在军事方面,隋朝致力于加强军队的建设和统一指挥。
隋文帝杨坚设立了更加有效的指挥系统,防止分散力量的削弱。
此外,隋朝还通过改进武器装备、提高士兵待遇等手段,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二、大运河的修建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的修建始于隋朝开皇年间,全长约1794公里,连接了黄河、淮河和长江等重要水系,成为了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的交通枢纽。
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隋朝统一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首先,大运河的通航能够加强北方与南方之间的交流与贸易,促进了统一政权的稳定。
其次,大运河作为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方便了粮食、兵员等物资的调度,有利于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此外,运河两岸的贸易和人口流动也为隋朝的税收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大运河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
修建过程中,除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外,还面临了天然环境的挑战,如地势平坦、水流复杂等问题。
然而,隋朝政府通过加强渠道治理、修建堤坝等手段,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顺利完成了大运河的修建工作。
三、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影响大运河的修建为隋朝统一政权的巩固和繁荣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由于大运河的通航,隋朝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度兵员和物资,提高了统一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3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30933b4abe1e650e52ea999e.png)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政权
北宋 辽 西夏 金 南宋
民族
汉 契丹 党项 女真 汉
建立时间
960年 916年 1038年 1115年 1127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阿保机 元昊 阿骨打 赵构
都城
汴京 上京 兴庆 会宁 临安
灭亡时间
1127年被金灭 1125年被金灭
1227被蒙古灭
• 3. 宋夏和约----1044年,宋夏订立 和约: • ①夏对宋称臣; •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等“岁币”; • ③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榷 场) • 作用: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 4.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的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 宋军民抗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 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 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1234被蒙古灭 1276年被元灭
• • • •
2.澶渊之盟---(1)时间:1005年; (2)双方:辽与北宋; (3)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 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 (4)影响: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 象。
第5课 “合同为一家”
• 1、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 • 2、天可汗: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 称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 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 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 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他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 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 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 •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 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 密切交往的基础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___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___隋的统一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b4fef246e45c3b3567ec8b98.png)
积极作用: (1)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2)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是 沟通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消极作用: 加重人民的劳役、赋税负担,成为隋朝迅速灭亡的 原因之一。
1、建立:时间 (
1、大运河的概况
请同学们看第5页地图
1、找出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最北、最南到达哪里? 2、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几段?名称是什么? 3、大运河连接了哪些水系?沟通了哪两条大河流域?
隋朝大运河:运河水面宽30—70米,长约2700多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永 济 渠 通
605年
涿郡(北京)
608年
长安
如何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 为利也博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 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概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 第一,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 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在以后 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它以古代运河之最,在世界历史上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虽 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这是任何上项 大的工程都难以避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将隋炀帝开凿大 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第三,如果大运河凿通后,隋炀帝立即让民休息,或许隋亡 的事就不会发生。 第四,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 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f91d3bc689eb172ded63b73c.png)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而又极其重要的年代。本课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和隋开凿大运河两个重要内容。
课堂测试:
选择题: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课
题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
贯通南北的动脉。
学习难点:
1.隋统一的条件。
2.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Fra bibliotek河通航的影响。
自学提纲:
1、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问答题:隋朝大运河知识可用“54321”五个阿拉伯数字归纳,即沟通五大水系、开凿四段运河,共有三个支撑点、全长两千多公里,成为一条贯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54321”具体内容,再简评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https://img.taocdn.com/s3/m/37bb38027cd184254b3535bd.png)
轻徭薄赋 解释: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 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 赋税:赋税:田赋与其他税收的总称。 中国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下属征取土 产、劳役和其他实物。 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 “税”。
“天上有一条银河, 地上有一条运河。”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第一运河
1、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乘 船沿大运河去洛阳,必须经过(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2、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通 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 想想这位商人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 代(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3、隋的富庶 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的措施,在短短的20多年,便出 现了人口繁盛、仓廪充实的局面 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 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长
二、贯通南北的动脉
隋炀帝兴建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开凿的原因: 3、大运河的概况: 4、作用: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修 建 者 : 隋 炀 帝
3+4+5=1
3:涿郡,洛阳,余杭 4: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隋朝大运河
隋朝对历史的贡献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
1、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新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2、隋统一后,在政治上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 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在经济上,隋朝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 4、隋朝还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 5、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 制正式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将要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的.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封建王朝——隋朝它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短命又极其重要的朝代,因为它结束了东汉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同时隋朝的富庶为以后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课在整个单元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单元在整个古代史的教学中也无疑是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隋的统一与贯穿南北的动脉两个问题,针对这一课新课标的要求: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细化为以下具体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资料的积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了解"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通过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记忆方法,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概况;通过阅读材料,资料对比,讨论"大运河开凿以及通航的影响",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贯穿南北的动脉;难点——隋统一的条件,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及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五、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
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这也就为学好这一课打下了基础.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特别回顾了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导入"隋的统一".
(二)讲授新课:隋的统一
本节分为四点内容即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和隋的富庶.关于隋的建立可以列表介绍隋朝建立的经过及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情况,加深学生对隋统一全国的印象,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隋朝建立时,南方还有陈的存在,国家没有实现统一.那隋朝是如何灭掉陈,实现国家统一的呢?由此引入隋的统一这一问题,该问题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隋统一的条件,隋统一的经过以及隋统一的影响,隋统一的条件书本没有涉及,是本课的难点.联系书本设计的思考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鲜明深刻的认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关于隋统一的经过简单了解即可,书本文字都有介绍,对于隋统一的影响可直接向学生说明,主要两点:结束了东汉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同时隋朝的富庶为以后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述隋统一的影响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联想到前面已学过的内容,也为后面有关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隋的统一不仅带来了广阔的疆域,也给隋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引入隋的富庶这一问题,虽然这一问题既非教学重点也非教学难点,但不可忽视.第一它突出了隋朝富庶这一典型特征,第二它是联系下一个子目的重要纽带。
.后进一步提问: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联系呢从而过渡到下一内容的学习.
贯穿南北的动脉:本目比较全面,具体生动地介绍了隋朝大运河,作为教学内容,它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应介绍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在讲述前,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文字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
首先在黑板展示挂图《隋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找出三个点,四段,和沟通的五大水系,然后强调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接着展示一个数学等式3+4+5=1对大运河的基本内容做一形象的概括以帮助学生记忆.最后联系书本第六页的小字内容思考问题: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运河,这样艰巨的工程是靠谁来完成的这又说明了什么样的基本道理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以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大运河开凿及开凿的影响
首先由学生阅读书本自己归纳,由学生回答后加以补充,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教师总结指出: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
请思考你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如何评价(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之间可相互讨论,自己作出判断,让学生能在发言和讨论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教学小结:讲述完毕后,展示本课的知识体系,进行课堂小结(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隋的统一
隋的建立:581 杨坚
隋的统一
隋的疆域和隋的富庶
贯通南北的动脉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大运河开凿的概况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