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分裂局面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及完成统一的过程。

隋朝开凿大运河,并在制度上首次实施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在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末。

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对隋朝的评价。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图片及教材的讲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国家统一是历史反正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隋朝大运河及隋朝统治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讲授新课】一、隋朝的建立及统一1. 隋朝的建立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

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北周的统治阶层被削弱,统治基础实际上也被动摇。

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

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是小孩,大臣郑译、刘等遂奏请皇太后杨丽华,以外戚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

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杨坚之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是北周关陇统治核心的“八柱国”之一。

杨坚承袭父爵,并且将长女杨丽华嫁给周宣帝为皇后。

杨坚在北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特别是周宣帝死后,杨坚利用外戚身份,辅政大臣的地位,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

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

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出示材料,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与讨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对难点的处理有些简洁。

在教学中可以多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难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时间,明白隋朝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开凿运河所产生的影响。

3.知道科举制度是人才选拔的创新,明白科举制度创立产生的重大影响。

4.了解隋末暴政,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情感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2.科举制度的开创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首诗,引导学生解读两首诗所表述的历史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这两首诗评述了什么?你怎么看?教师明确:这两首诗都是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是什么时间建立的?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建树?为什么会灭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的唐朝,其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了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而今天所学习的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繁荣与开放的盛世景象的开端,我们一起去了解隋朝那一段历史吧!新课讲述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大权,建立了隋朝,以长安为都,杨坚就是隋文帝。

(教师拓展中国历史朝代的发展概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亡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最后个朝代),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阅读)
阅读每课一得
听学生讲述、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3+4+5=1
组织讨论
擂主小组讲述
攻擂小组提问题
结合地图册
充分展开想象发表自已的观点
默读
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竞争中学习知识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挂隋朝大运河图
加深加宽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看待问题的能力
练习与作业
重点
讨论大运河的修建的作用
难点
正反两方面分析大运河修建的作用
教具
挂图,地图册
教学阶段
教学具体内容及呈现材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及设计意图
一、思旧布新
(时间为10分钟左右)
1、公布上学期成绩及评价依据
2、介绍本学期授课方法
课堂设计如下:
A、课前分组查找资料,向老师汇报查找结果
B、分组问题自主学习
C、“攻擂法”探究问题
方法及设计意图
“攻擂法”讲述
(20分钟)
建立:581杨坚(开皇
隋统一:589
作用:结束了分裂割据
杨坚介绍
陈后主的腐败
介绍隋的经济富足情况
想一想: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大隋炀帝中心:洛阳
运三个点北:涿郡
河南;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五水: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讨论大运河的作用
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那些影响?你怎样看出待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D、教师查缺补漏
宣读
讲述分析此方法
听后思考
记录
小组按课查找
让学生重新认识上学期成绩

人教部编版七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设计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统一的原因、意义。

2.掌握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掌握隋朝的灭亡和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和重要项目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分析学习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残暴统治被隋末农民战争一举推翻,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隋朝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统一的原因。

2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线索较单一,围绕隋朝的三个问题(隋朝的建立统一、建设和灭亡)展开。

在教学中不以讲解法为主而应多开展双边活动。

1.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尽可能穿插一些投影、图片,以增强教学效果,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媒体1.投影仪。

2.地图:世界地图和隋朝疆域图。

3.一些运河的图片。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2.演示法:用投影仪演示运河路线;用地图演示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用一些运河的图片演示运河在今天所起的作用。

3.联系比较法:把隋朝与秦朝联系,比较它们之间在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上的相同点和短期而亡的原因。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隋朝历史的基本框架,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隋朝的成立和统一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趋向于理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3.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版图、隋炀帝的画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隋唐时期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画卷。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本课内容涵盖了隋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后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对隋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意义。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史料阅读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隋朝的历史,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隋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隋朝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呈现隋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精选13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精选13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精选13篇)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篇11、计划课时:1课时2、课前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的顺序:隋朝的建立;隋灭陈,统一天下;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因暴政二代而亡。

传统的问题引导式授课的流程:第一隋朝是怎么建立的?第二,为什么隋朝能灭掉陈朝,一统天下?第三,隋朝统一以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有什么表现?第四,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经过、影响?隋朝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4段通5河”分别是指?第五、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方式和弊端?隋朝是怎么样解决这个弊端?科举制创立带来的影响?第六,为什么隋朝会二代而亡?主要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的经过?第七,对比隋朝前后两代皇帝的治国表现,有什么经验教训?3、历史漫画制作构想如果引入历史漫画教学的话,需要为隋文帝杨坚、陈后主和隋炀帝杨广设计Q版的形象。

第一组漫画就是外戚杨坚的踢走北周小皇帝夺权建隋。

第2组漫画就是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被杨广带兵攻破都城,避难逃到废井后被俘的故事。

由第2组漫画引出“隋朝灭陈统一天下的原因”这一问题。

第3组漫画就是开皇之治的成因和表现。

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这可以通过一幅组合的漫画图来表现。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可以出示三省6部制这幅图。

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和表现,可以通过两幅对比性的漫画来表述,左侧是隋朝之前民不聊生的漫画,右侧是隋朝统一后经济繁荣,国家粮仓堆满粮食的漫画。

第4组漫画就是大运河的开通。

图一在大运河地图配画民夫挖河道,旁边加民役数量。

图二在大运河地图配隋朝漕运和水上商贸运输数据。

图三是隋炀帝坐龙舟出游扬州。

引出修大运河利弊讨论。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及历史漫画制作构想(胡马依风)第5组漫画科举制前后的选官标准对比。

设计张有才和李富贵2个Q版人物,引出话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教学设计

学科:历史题目:七年级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

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学情分析由于古代史距今较久远,学生很难用现代人的思想来认识当时的历史事件。

认为只是老师划重点,自己纯粹背诵的学科,这就更要求老师要准备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把学生的思想带入当时的历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合作探究出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及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学习内容→分析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能对开凿大运河做出正确评价。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学生跃跃欲试对新课充满利用情景导入,引出合久必分。

这一课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了全国的王朝“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_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_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材来源:人教部编版二、课时:1课时三、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四、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程内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教材分析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

本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五、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七、教学过程灭亡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一)根据预习内容梳理本课知识框架(二)升华基础知识,加深理解。

1.隋朝的统一复习旧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谁能简单概述一下?导入: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哪个?它又是怎样建立和统一的?多媒体图片演示:北周与陈对认真观看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多媒体框架内容提示,回答相关内容,并完成课堂基本笔记。

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学生掌握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等基础知识。

着学习目标去学习,清楚重难点。

梳理本课基本知识点,形成基本框架,识记基本史实。

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并形成准确的空间观念。

八、课堂小结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九、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 3.组成:1.建立: 4.作用:2.统一:三、开创科举制3.开皇之治 1.背景:二、开通大运河 2.诞生:1.目的: 3.作用:2.人物:四、隋朝灭亡十、巩固练习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意义;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单元简介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经济上,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政治上,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唐承隋制,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

本单元一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用简约的历史语言来表述,分别是:隋朝的兴亡,唐朝的兴盛,唐朝兴盛的表现,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的衰亡。

这种简约的历史语言有利于我们准确记忆。

四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随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包含四个框题: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分别从政治局面,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隋朝衰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隋朝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深入分析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的统一隋文帝(公元541-604年)名杨坚,汉族,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北周武帝时杨忠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其女是周宣帝的皇后,因此杨坚就成为周静帝的外祖父。

我们来看隋文帝像,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按“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繁荣”、“隋朝的灭亡”三个部分展开叙述。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隋朝的历史。

本课是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初次接触,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朝的相关知识,对于隋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加趋向于形象思维,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隋朝的历史短片,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所学的隋朝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隋朝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属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隋朝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可能认识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初步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3.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资料。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拓展(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教师进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以及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通过师生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重点:①隋的统一;②科举制度。

三、教学难点:科举制度。

四、教学方法:①关注现实,情景导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②历史材料与生活用语有机结合,师生互动,客观评价科举制度,让学生体会科举制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③运用历史材料,借鉴相关评论,让学生尝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围绕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1课吧。

2、师生共同学习,探究新课内容。

(一)、隋的统一(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2页大字内容,指导学生认真观看《隋文帝像》、《含嘉仓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一: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谁?学生回答:北周。

问题二:请同学们分别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隋朝建立的时候,南方处在哪个国家统一之下?学生回答:①时间:581年;②建立者:杨坚(隋文帝);③都城:长安;④陈朝。

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问题三:隋朝在哪年统一全国?隋的统一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学生回答:①时间:589年;②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等方式,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统一的原因、意义。

2.掌握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掌握隋朝的灭亡和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和重要项目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分析学习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残暴统治被隋末农民战争一举推翻,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隋朝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隋朝统一的原因。

2开通大运河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线索较单一,围绕隋朝的三个问题(隋朝的建立统一、建设和灭亡)展开。

在教学中不以讲解法为主而应多开展双边活动。

1.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尽可能穿插一些投影、图片,以增强教学效果,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媒体1.投影仪。

2.地图:世界地图和隋朝疆域图。

3.一些运河的图片。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2.演示法:用投影仪演示运河路线;用地图演示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用一些运河的图片演示运河在今天所起的作用。

3.联系比较法:把隋朝与秦朝联系,比较它们之间在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上的相同点和短期而亡的原因。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朝统一的原因、统一的作用和开凿运河的原因及作用、隋短期而亡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式导入上册历史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

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情况和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朝代更替情况表:明确: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我国历史经过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那么是谁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呢?明确: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隋唐。

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和统一[教师讲述]杨坚的父亲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

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力日益强盛,在隋建立8年后,攻灭陈朝,统一全国。

[教师提问]隋朝统一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

]2.隋统一的原因隋统—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其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

第四,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这是课本告诉我们的内容,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呢?]还有人民渴望统一。

还有江南经济的发展。

还有隋文帝杨坚的正确决策。

[教师讲述]回答得非常好。

我们知道,西晋末年以来,南北长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尖锐的民族矛盾。

经过近三百年共同的生产实践和民族交往,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人民已和汉族融合,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加强了融合,民族矛盾缓和并趋于消失。

在经济方面,北方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和人民的辛勤劳动,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南方由于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等原因,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于是两大经济区域之间迫切要求加强联系和交流,这就必须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经济发展也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而且,长期的分裂使人民深受其苦,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使人民不堪重压,渴望早日统一。

另外,北周进行了经济、政治和军事改革,国力增强。

隋文帝又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军队,使隋朝获得充足的财源和兵源,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

与之相反,陈朝由于土地兼并严重,陈后主政治腐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当隋军南下时,他还在听妃子们唱《玉树后庭花》呢)国力衰微,军队松弛,南北力量差距扩大。

最后形成隋灭陈而统一全国的结局。

[教师提问]隋的统一有什么作用呢?]3.隋统一的作用[学生回答]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学生讨论后补充]还促进了经济发展。

为唐朝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师过渡]统一还为隋朝的建设提供了必要前提,二.开通运河[教师提问]请大家讨论一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隋开通运河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还为了方便隋炀帝游江南。

[教师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

隋朝建立后,虽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仍都在北方。

北方经济确实也发展得比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已需要靠江淮地区供应。

由于陆路运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北方的这一需要。

因此,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隋政府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从隋炀帝个人角度说,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为开通运河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投影显示]《隋朝大运河》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图,然后来简要说明运河的情况。

[学生回答]运河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构成,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投影显示]我们可以把运河概括为“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来记忆。

三点,即(北)涿郡、(南)余杭、(中心)洛阳;四段,即从北往南,运河的顺序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即运河的四段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六省,即从北往南运河流经的六个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大家一定要记清楚运河的四段与沟通的五条河流。

我们来看例题:[投影显示][教师提问]那么,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大家一起先来阅读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诗。

[投影显示][板书]作用、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的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通惠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那么,大运河为什么会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呢?因为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还因为运河在今天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像皮日休的诗中所写的“至今千里还因为运河各水路交汇处商业日益繁荣,成为繁盛的都会、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如:扬州。

[教师讲述]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

它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大运河的开通对于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运河对后世乃至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出现的原因2.科举制的内容3.科举制出现的标志4.科举制出现的意义表格展示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分析差异理解原因和进步意义四、隋朝的灭亡:[教师提问]隋朝是被隋末农民战争推翻的,那么为什么经济发展、繁荣的隋朝只存在了三十几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了呢?是不是因为隋朝开凿了运河呢?[板书]1.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隋朝的灭亡不是因为运河的开凿,而是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教师讲述]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就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教师提问]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具体有哪些表现呢?他滥用民力,年年有重役;他好大喜功,三次攻打高丽;他禁止任何反对意见,制订严刑酷法。

[教师讲述]隋炀帝对内大兴土木,为了自己过奢侈的生活,每月役使劳动力200万人,营建洛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

对外穷兵黩武,为了攻打高丽,每次出征前都征调上百万民工和士兵,大规模建造船只后再出兵打仗,成千上万人死于非命。

《隋书》上描写这个独夫民贼说:“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大量的劳动力用于非农业生产上,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甚至还征调妇女服役,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他还制定了极其残酷的法律;每次巡游又消耗大量的物力、财力,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再加上天灾严重,造成饥荒,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于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并推翻了隋朝。

]2.隋末农民战争推翻隋朝[投影显示]《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举起大旗,揭开了全国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最终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在众多的起义队伍中,最强大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他们在中原消灭了大量隋军,切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使隋炀帝被困于江都,不能控制全国。

以瓦岗军为中坚,加上各路起义军的配合,隋朝的统治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历时三十八年。

隋朝的历史我们已经学习完了。

大家再来看看皮日休的诗,结合课本内容谈谈应该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的残暴统治激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

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这件事是有功绩的。

皮日休对隋炀帝的评价是正确的。

[教师讲述]对。

隋炀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在位期间,滥用民力,征伐高丽,奢侈腐化,严刑峻法,是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引发的农民起义,自己的统治也被农民起义军瓦解。

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修筑驰道,则客观上对南北经济交流和改善北方的交通状况及全国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皮日休的诗既充分肯定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也指出隋朝的灭亡是与隋炀帝在运河开通后乘龙舟游乐有关。

因此皮日休对隋炀帝的评价是比较客观、比较正确的。

[课堂总结]隋的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隋朝建立后进行的重要建设,既是当时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又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至于隋的短暂,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这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唐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