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隋朝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2. 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经过。

3. 掌握隋朝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内容
1. 隋朝统一的背景与过程
2. 隋朝灭亡的原因与经过
3. 隋朝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隋朝地图和隋炀帝的肖像照片,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存在以及重要地位。

Step 2:隋朝统一的背景与过程(15分钟)
1. 讲解隋朝统一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

2. 讲解隋朝统一的过程:才貌双全的杨坚推翻隋炀帝成立隋朝,统一全国。

Step 3:隋朝灭亡的原因与经过(25分钟)
1.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的暴政和富国强兵政策的失败。

2. 隋朝灭亡的经过:安史之乱的爆发,农民起义的蔓延,隋朝逐渐衰亡。

Step 4:隋朝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5分钟)
1. 隋朝历史的重要事件:隋末民变、炽盛之治、恢复中原、大运河的修建等。

2. 隋朝历史的重要人物:杨坚、隋炀帝、杨广等。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拓展学生对隋朝历史的研究兴趣,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讲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让学生了解到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事件。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教案2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教案2
展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隋朝灭亡有哪些原因
2.隋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师: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接着唐朝就建立了。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分析概括
学生: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学生: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而且统治非常残暴,导致农民起义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
通过回顾知识,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
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师: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那么隋朝能够统一南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①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②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③隋文帝励精图治,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4.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促使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科举制,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极大程度地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使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2、背景
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为什么到隋朝要进行改革
3、过程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教案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那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展示材料: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雯(jibng)为铜斗铁尺,重之于肆,百姓使之。

——《隋书•赵观传》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归纳:(1)时间:581年;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都城:大兴: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展示材料:隋朝都城大兴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

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同年推动大运河的建造,以使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北方,同时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使用。

迁都凿河,还可以掌控关中政治中心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便于对东北用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提示:经济方面: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解决粮食问题;政治方面: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便于对东北用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惠好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3.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
4.理解隋初经理繁荣的原因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4
自学指导:
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
2.隋文帝的发展措施及结果
3.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意义
4.科举制产生的背景、诞生、意义(影响)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学生快速预习,完成自学指导(10分钟)
四、抽生展示自学指导(15分钟)
1.抽生展示自学指导1
教师点拨: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历史发展大趋势
2.抽生展示自学指导2
3.抽生展示自学指导3
教师点拨: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4.抽生展示自学指导4
教师点拨: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5.抽生展示自学指导5
教师点拨:隋朝灭亡的原因: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爆发。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内容分析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隋朝经济发展迅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又是加快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为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从581年杨坚建隋至618年李渊建唐,隋朝仅存在三十七年。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逐渐熟悉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引导。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史料等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产生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隋朝速亡”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研习《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国家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认识大运河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认识科举制的产生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认识隋朝的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和教学反思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知道科举制的创立;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大运河开通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朝的灭亡的原因”等,培养沉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朝大运河”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朵,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农民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北魏统一之后到隋统一的历史。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被权臣所取代,建立了另一个国家,史称宋,这一年是公元420年,之后,宋又被权臣所取代,改国号为齐,齐又被梁取代,梁又被陈取代,宋齐梁陈,这就是南方的四朝。

而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不久因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把国家分裂为一东一西,就是东魏、西魏。

东魏西魏不久也接着被权臣所取代,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尽管北齐有战神兰陵王的存在,奈何北齐后主高玮昏庸无度,最终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北周之后不久也被外戚杨坚所取代,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后那个家族的人。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 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隋朝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第一,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
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了解隋朝的灭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想知道答案吗?请看课本第一课。

一、隋的统一
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
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
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
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二、开通大运河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
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有哪些?隋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意义?
生:默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四、隋朝的灭亡
师: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课堂小结
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对历史的贡献有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但还是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