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湖心亭看雪》复习检测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3d15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c.png)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6699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6.png)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及答案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1.拥衣炉火( )________2.雾凇( )________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译句子: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一、1.cuì,鸟兽的细毛。
2.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二、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三、1.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一)1.(1)焉:哪里;更:还 (2)强:痛快;白:指酒杯 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湖心亭看雪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湖心亭看雪](https://img.taocdn.com/s3/m/0ee3b09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16-
3.湖心亭看雪
【乙】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①矣。”鸿干曰:“我等 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 南行二三里,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②往一游?”余喜。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7-
3.湖心亭看雪
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 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③舍, 不愧隐者之居。园左有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 加榻,鸿干卧其上:“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 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 怀。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0-
3.湖心亭看雪
3.下面是前人阅读本文后的批注。你认为恰当吗?请结合
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2022甘肃兰州]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粒”,使用白描的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
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
面。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1-
3.湖心亭看雪
◆主旨情感
4.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 生活情趣? 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和“拉余同饮”中的“拉”二 字分别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豪爽和遇到知音的愉悦之情。“拉”表现 客人的欣喜、热情。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两句,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张岱《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运用间接描写,描绘雪后雾气弥漫,天地浑然 难辨的景象。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精练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ec3583561252d380eb6eea.png)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精练卷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ɡēnɡ)定矣,余拏(挐)(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①段:交代湖心亭看雪的经过及所见雪景。
第①层: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第②层:记述了赏雪的具体经过。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第②段:写湖心亭赏雪时的奇遇。
第①层: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第②层: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文章中心】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同时还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a156356137ee06eef918a4.png)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题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更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一、给以下加粗字注音并解说1.拥毳衣炉火()____2.雾凇沆砀()____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 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时人。
作品有《》、《》。
三、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的句子是:_____。
2.文中详尽描述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
四、阅读(一)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1.解说以下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这人(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述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谈谈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意图。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涟漪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述不得,大体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以下横线字注音。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8492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f.png)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yǒng huī yī lú huǒ)________(指在炉火旁拥有毛皮衣服的人,表示温暖舒适的场景)2.雾凇沆砀(wù sōng huáng dàng)________(指寒冷天气中植物上结成的冰,表示冰冷的景象)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唐诗三百首》,作者是___,字宗子,又字___,号___,唐代时人。
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时值隆冬,大雪满弓刀。
江南好,雪霁天晴,景色独好。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银烛秋光冷画屏,___小扇扑流萤。
」。
四、阅读一)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___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好一朵梨花压海棠!”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可能有比你更好的人呢?2)___三大白而别:我喝了三杯白酒就离开了。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有两个人铺了毡子坐着,一个童子正在烧着酒炉。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中运用了对话和情景描写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湖中美景和人情的赞美。
4.请有原文处填上___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___的话有什么用意。
舟子喃喃曰:“好一朵梨花压海棠!”作者引用___的话,是为了表达对梨花和___这两种美丽的花卉的赞美和感叹,同时也突出了湖景的美好和引人入胜。
二)从武林门而西,___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194eb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f.png)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耿(丁勇)(一钟镇)(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以下粗体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 我乘小船在衣服里生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 我们怎么能有更多的人?⑧ 我喝了三杯白饮料就走了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 大雪下了三天,。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白色,上下。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清王朝已经建立了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了明代的年份。
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自看湖亭雪”一句中“独自”一词的作用是什么?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以上划线句子在内容和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二)在展馆里,两个人摊开毯子,坐在对面。
一个男孩的酒炉正在沸腾。
他见了于,非常高兴地说:“湖里怎么会有更多的人呢?”拉尤一起喝酒。
余强喝了三杯白葡萄酒和树叶。
当被问及他的姓氏时,他来自金陵,现在在这里。
他一下船,周子就喃喃地说:“别说他为他丈夫疯狂,更像他!”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去展馆()高兴地说()是金陵来的游客()这里()拉余同饮10.“烈酒三片白叶”和“拉玉一起喝”两句话中的“强”和“拉”字表达了什么感情?29参考答案:一、1? ēn?你呢?哈恩?迪恩?吉日安?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 陶安在明末清初梦见了张代宗的儿子陶安② 湖中鸟儿的叫声是独一无二的③我坐了一条小船来装衣服和火④ 雾凇,当天空,云,山和水⑤ 不要说它更像一个盲人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上没有行人,天空中没有鸟儿,天气寒冷,心情平静。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e5b22fad51f01dc381f17f.png)
同步练习一、填空本文用清爽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②,。
二、给下边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说。
湖中人鸟声俱绝.哪能是日更定全.余拿一小船一道.上下一白完了,结束.长堤一痕消逝.焉得更有这人撑,划..三、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这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 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 人。
2.谈谈文中描绘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
3.补全文中空白。
参照答案:一、①“云横秦岭家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三、①这天五更事后,我划一条小船,衣着毛皮衣,带着火炉,单独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②冰花一片洋溢,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部是一片白色。
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④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同样痴的人。
四、 1. 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2. 本文描绘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
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类写法,文字精练朴实,不加衬着。
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c67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e.png)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2、解释下列词语。
本文更定:②雾凇沆砀:本文独往湖心亭看雪:④素帐:本文上下一白:⑥焉得更有此人:3、文章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的词语是什么?3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
他的代表作是。
二、理解与应用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乃披衣起往/见一小舟/中童子拥炉火炉而坐/念非吾知己/则去不可留也/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因索纸笔作书/书毕送往约明日相见(1)给上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本文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
本文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铺毡对坐,是在干什么?“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作用是什么?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表达了两人怎样的情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种行为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矛盾吗?为什么?《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体会作者清高自赏、孤独伤感的精神世界。
(2)品味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调写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1)学生通过学习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本文清新淡雅的描写能独立赏析课外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文。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用白描手法,一切都是似有似无,既没有具体的叙述描写,也没有具体的写景语句,让人无法捉摸,却于字里行间透出雪后西湖的美景。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品读文本语言,在想象中体味雪后西湖的美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练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练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bb7b16ba0d4a7303763a30.png)
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沆砀..()()拥毳.()衣长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2)湖中人鸟声俱绝.()(3)余拏.一小舟()(4)余强.饮三大白()3.辨析下列多义词。
(1)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A.拥/毳衣炉火B.湖中/人鸟声/俱绝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独往/湖心亭/看雪5. 本文选自,作者是,号,又号,是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等书。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雪后西湖的和游湖人的。
6.翻译。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二、同步解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 试分析“绝”字的妙处。
9. 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0.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1.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12.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3.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4.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美文赏析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复习练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复习练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b295b59b6648d7c0c74631.png)
一、原文、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注意课本中书写,拼音打不出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时,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二、文学常识积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
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生字读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ú)一小船喃喃nán四、重点字词解释。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9 湖心亭看雪(测)(提升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9 湖心亭看雪(测)(提升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e2e243de80d4d8d15a4ff6.png)
(10分 10分钟)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10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张岱)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⑴是日更定矣⑵湖中人鸟声俱绝⑶上下一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表现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中作者的“痴”,是指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C.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再现雪中所见之景,文字间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答案】1.(1)指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
(2)消失,没有。
(3)全2.(1)水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面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3.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要逐字解释词语,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更”要解释为“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语文2017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2017年秋八年级上第20课湖心亭看雪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1eee90f242336c1fb95e1c.png)
20湖心亭看雪01 积存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崇祯.(zhēn) 拏.(ná) 更.定(gēng)(hàng dàng)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一芥.(jiè) 铺毡.(zhān)2.说明以下加点的词。
(1)更定.矣(止,停)(2)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3)余拏.一小船(撑)炉火(细毛皮衣)(4)拥毳衣..(白气弥漫的样子)(5)雾凇沆砀..更有这人(哪能)(6)焉得..(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8)及.下船(等到)3.下面朗诵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这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罢了4.仿照例如,写出含有以下加点词的成语,且成语中该词与加点词意义相同。
例如:湖中焉.得更有这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那么已,一举成名)(4)惟.长堤一痕(唯命是从)5.依照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述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令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本文描述了西湖美景,其他描述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雨后的西湖;“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早春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夏日的西湖。
6.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此日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面对面坐着,一个男仆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1f005ba58da0116c1749b4.png)
湖心亭看雪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参考答案:一、1.ɡēnɡcuìzhēn sōnɡhànɡdànɡjièzhān 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练习 新人教版(1)
![2021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练习 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7c1b637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76.png)
29.湖心亭看雪一、积存与运用1.给以下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挐.()2.说明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挐.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沆砀()⑦焉.得更.有这人()()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又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著有作品《》《》等。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二、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成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纳明代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补出以下语句的省略成份。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情感?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29.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一、1.ɡēnɡcuì zhēnsōnɡhànɡdànɡjiè zhānqiánɡ2.①完了,终止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二、(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鸦雀无声的意境。
6.4湖心亭看雪评估测试(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6.4湖心亭看雪评估测试(新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54ccdf2fff00bed5b9f31d49.png)
湖心亭看雪·评估测试1.给加粗字注音。
①毳()②强()饮③沆砀()2.解释词语。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拥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上下一白B.余拿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9湖心亭看雪(测)(基础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9湖心亭看雪(测)(基础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8ff1c7ff00bed5b8f31d34.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9湖心亭看雪(测)(基础版)新人教版(20分 20分钟)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西湖七月半(节选)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注]①选自《陶庵梦忆》卷七,作者张岱。
②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
③颊(huì)面:洗脸。
④韵友:风雅的朋友。
⑤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3分)浅斟( ) 匿影( ) 酣睡( ) 【答案】zhēn nì hān④⑤②③①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解释下列加黑的实词。
(6分)杯箸__________ 纵舟__________ 清梦甚惬__________ 【答案】筷子任纵,放纵畅快,适意【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实词的能力,翻译课外文言词语,要在大量而准确掌握课内文言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学以致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翻译下列句子。
(8分)(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刚才慢慢地喝酒,低低地唱歌的人出来了,藏身在树底下的人也出来了。
(2)风雅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来了,(大家)安放好杯子和筷子,笛声与歌声一同响了起来。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语句的能力,要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结合语境和平时积累来完成。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湖心亭看雪盘点试卷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湖心亭看雪盘点试卷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eaa614524de518974b7d22.png)
《湖心亭看雪》知识盘点〔50分〕一、注音〔5分,每个0.5分〕更定〔〕拏〔〕毳衣〔〕雾淞〔〕沆〔〕砀〔丨长堤〔〕芥〔〕铺毡〔〕强饮〔〕二、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27分,每个1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另叽问其.〔丨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与()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1.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分〕2.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分〕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分〕4.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分〕6.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分〕四、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强饮三大白而别'’中“强'’字明确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去卩不可不饮,展现了作者的欢欣和豪爽心情。
B. “拉余同饮'’中"拉"字颇有幸逢知己之乐,给冷寂的湖山倍添暖意,前文的凄清色调为之全然改变,表达了人生的无限喜悦之情。
C. “痴"的含义: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习题精选八十六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习题精选八十六](https://img.taocdn.com/s3/m/67a4ea65b9f3f90f77c61b51.png)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9湖心亭看雪习题精选八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称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余B、吾C、尔D、相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与之相同的心声。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景,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凄清。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凝练朴素地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成绩
29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将文中加点的重点词及划线重点句子翻译写在空白处。
二、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__。
三、划分句子节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处)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处)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处)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处)
5、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处)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处)
四、内容理解
1. 谈谈本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如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
一.略二. 《陶庵梦忆》明末清初张岱三.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处)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处)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处)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处)
5、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处)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处)
四. 1.表达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深沉的故国之思以及淡淡的愁绪。
2. “独”是独自之意,作者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突出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痴”是痴迷之意,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像相公一样痴迷的人呢。
“痴”字贬词褒用,既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又体现了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