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

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表格比较绿色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的发展变化,归纳总结生物发展进化一般规律。

3.关注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爱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通过描述绿色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说明生物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教学过程:备注(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他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作用。

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导入近日,青岛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到了浒苔侵袭,这也是浒苔灾害连续15年影响青岛,灾害规模为历史之最。

其中6月26号黄海浒苔分布面积约60594平方千米,覆盖面积1746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教师设疑:浒苔是一种什么植物?它有哪些特征?它对海洋自然生态和渔业养殖造成哪些影响?设计意图:实时报道,贴近生活,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关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设疑三个问题紧扣学习目标,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观察分析常见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说出下列植物属于哪个类群?各自有什么结构特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课时济南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课时济南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课时济南版)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①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通过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学会区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③通过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理解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④通过学生对葫芦藓和肾蕨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这节课主要内容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而这三类植物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不常接触,学生的生活阅历又有限,对这些植物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类植物的实物、图片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类植物的特征。

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在观察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直观的体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准备多媒体、挂图和实物投影仪、准备实物材料及用具:水绵、海带、紫菜、葫芦藓、肾蕨、放大镜、镊子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结构层次,还记得最高等的植物是什么吗?绿色开花植物有几种器官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这六种器官呢?——并非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有不同的类群,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植物的主要类群。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6种器官。

通过问题与上节课巧妙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探究层层推进分钟过渡:地球上的植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象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所有类群的植物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藻类植物,然后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后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就是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绿色开花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

.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①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繁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通过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

学会区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难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的植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象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所有类群的植物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藻类植物,然后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后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就是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41——43页文字资料,思考: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三)知识运用1.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植物,由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__________植物。

2.下列属于藻类植物的是()A.玉米B.肾蕨C.海带D.葫芦藓(四)归纳小结一、藻类植物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与人类的关系:食用、制造氧气、药用、鱼类的饵料二、苔藓植物特征: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根为假根。

与人类的关系: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有助于形成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三、蕨类植物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形成煤(五)随堂检测1.玉米与家兔相比,玉米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A.器官B.系统C.细胞D.组织2.油菜植株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都是生殖器官的一组是()A.根、花B.茎、种子C.花、果实D.茎、叶3.炎热的夏天吃西瓜可以消暑.西瓜的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A.西瓜B.西瓜瓤C.西瓜秧D.西瓜皮六、板书设计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藻类植物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与人类的关系:食用、制造氧气、药用、鱼类的饵料二、苔藓植物特征: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根为假根。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概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5.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这几种植物的户外观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体验发现共性和特性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识别身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

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师:同学们,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植物有50余万种,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不认识,这节课我们来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

讲授新课一、藻类植物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多么美的意境啊。

3.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教案2(济南版七年级上)

3.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教案2(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有所了解,初步认识到绿色植物进化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调查活动,这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个调查活动,因此是重点,但是真正活动起来又非常麻烦,要做到课上与课下的有机结合,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做好了这个调查活动,广泛的认识校园中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从形态、结构、花和果实的特点分析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从果实的有无进一步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这次调查和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②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观察法、调查法与讨论法相结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对所要调查的区域中的植物做到心中有数,按照校园的平面图进行小组分工,保证每个小组调查一片区域,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准备:6人为一小组,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校园植物调查,并如实填写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3分钟)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三类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从结构特点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哪一类更高等?3.这三类植物在生殖上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后,列表回答)【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又为引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概念埋下了伏笔。

【过渡语】以上三种植物都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因此它们都属于孢子植物。

现在给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想一想:这些你们熟悉的植物,它们用什么繁殖后代呢?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课件播放视频:秋天到了,带有种子的银杏树、带有果实的桃树以及该收割的水稻、小麦……)师:真是硕果累累地秋天啊,视频中的这些植物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生:它们都有种子,大多用种子繁殖后代。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教案)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单元二学科生物年级七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种子植物的特征。

②说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异同点。

③概述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植物,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物的思想情感。

重点概述种子植物的特征。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春种一料粟,秋收万颗子”。

农民种下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主要也是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养活的。

自然界中的植物,除了孢子植物外,还有种子植物。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就是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还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以及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等都是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它们属于种子植物。

调查活动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目的要求1.说出校园内种子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学习调查的方法,参与调查活动调查实践境。

2.尝试区分不同的种子植物。

3.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

材料器具笔,笔记本等。

方法步骤1.几位同学自由组成调查小组。

2.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

4.整理调查结果,参考下表设计调查表并如实填写。

调查人调查地调查时间植物名称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备注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注意:爱护植物,不随意攀折、采摘和品尝。

种子植物的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视频: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有些种子植物只有种子而没有果实,所以种子是裸露的,这一类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的乔木,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根特别发达,适于生活在干调查整理了解裸子植整理数据旱环境中。

油松:针叶常绿乔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功能,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

银杏:是古代孓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树形优美,冠若华盖,为用材、绿化极佳树种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2(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2(新版)济南版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植物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在记忆不同类群植物的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相似的植物类别,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植物的特征。
其次,我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使用了图片和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发现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用简洁的文字和符号表达复杂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突出重点:板书设计应强调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重点知识,如各类植物的特征和分类,帮助学生抓住关键点。
5.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使用颜色、图表、图形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和分类,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5.课堂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观察到的绿色植物,讲述它们的故事,激发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6.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如植树、浇水、修剪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作业要求:
1.观察作业和调查报告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注重观察细节和数据分析。
3.教学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绿色植物的五大类群及其特征。
2.归纳总结:教师强调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校园内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会有这么大的差异?(2)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群?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引导。
1.学生对绿色植物的认知水平: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已有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的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绿色植物的多样性,掌握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新版)济南版
1.绿色植物的分类: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掌握植物的六大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2.常见绿色植物: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
3.植物生活习性:了解不同类群植物的生活习性,如水生、陆生、阴生、阳生等。
-植物保护资料:介绍一些关于植物保护的资料,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意识。
2.拓展建议
-观察身边的植物: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
-开展植物采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植物采集活动,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不同植物,增强实践体验。
-制作植物分类手册:鼓励学生制作植物分类手册,收集不同植物的图片、特征等信息,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1.知识层面: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植物是生物界的一个大类,能够生长和繁殖。大部分学生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但是,对于植物的分类知识,学生可能仅限于简单的分类,如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分类知识,了解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②绿色植物的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功能
③绿色植物的观察与探究:观察植物形态结构、实验探究植物生活习性
④绿色植物的环保意义:保护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对各类植物的观察,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对各植物类群的比较、观察,区别不同植物类群,关注各类植物类群的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归纳总结出不同植物类群的区别。

【评价任务】1.目标1评价任务:阅读课本,通过自学及检测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够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目标2评价任务:小组讨论,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各植物类群进行比较,掌握不同植物类群的区别。

7.识图分析:根据下图所示的几种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_________,这类植物中的__________是单细胞植物。

【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 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概述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通过比较、观察”;行为动词为“概述”;核心概念为:“特征”,属于概念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特征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概述是大略地叙述,意思是对文章或事物进行概括表达,对已有信息进行简明归纳。

同义词:叙述、表达、概括、归纳、总结等。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特征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特征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特征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对各类植物的观察,学会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够识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导学案(无解答)新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导学案(无解答)新济南版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植物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预习导学:1.种子植物个体一般比较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非常发达的__________组织。

2.种子植物中有的只有种子而没有果实,所以种子是__________,这类植物称为__________植物;有的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__________包被,这类植物称为__________植物,又叫__________植物。

3.裸子植物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的乔木, __________多呈针或鳞片状, __________特别发达,适于生活在__________环境中。

合作*探究*交流:1.列举常见的种子植物。

2.种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3.在生活习性方面裸子植物与藻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什么重要区别?4.根据课下调查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5.银杏又名__________或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并被我国二级保护植物。

6.简述种子植物为何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当堂检测:一、我会选:1.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2.下列植物,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的是( )A.满江红B.无花果C.白菜D.杨树3.从本质上讲银杏树上结的是“白果”是( )A.果实B.种子C.孢子D.假果4.下列不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松子B.卷柏C.侧柏D.银杏5.松树与苹果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高大乔木,耐旱能力强B.不形成果实和种子C.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D.叶片针形,成束着生6.下列食用部分属于果实的是( )A.松塔B.马铃薯C.萝卜D.桃子二、我会答:1.根据下列依据分类(1)是否开花:有花植物:;无花植物。

(2)生殖特点:孢子植物:;种子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doc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3.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难点: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式学习。

首先多媒体展示五幅图片(海带、苔藓、肾蕨、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学生进行展示:课下调查的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接着学生讨论分析:①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②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观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

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

最后学生总结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学生:收集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5分钟多媒体展示五幅图片(海带、苔藓、肾蕨、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进一步提出:油菜、南瓜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种子植物。

学生通过识图说出能结种子的植物,油菜、南瓜。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总结出种子植物的概念。

启动学生思维,激发的兴趣。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学生进行展示: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实验目的:1.了解并记录观察到的种子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2.尝试区分不同的种子植物。

3.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

材料用具:笔,记录本,卷尺等。

方法步骤:1.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

2.各小组在校园内选择不同地点调查:如花圃、草坪、操场等。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2 (新版)济南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2 (新版)济南版

2.1.1.2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学习目标:(1)了解种子植物的特征;(2)知道种子植物生活状况;学习范围:预习课本第44页到第47页的内容二、自主学习要点1、种子植物概念:依靠____繁殖后代的植物。

2、形态结构特点:种子植物的、、内有非常发达的组织。

3、分类:植物和植物。

分类依据:种子外是否有包被。

4、裸子植物概念:只有而没有,种子是的植物。

常见植物:、、等。

生活环境:适于生活在环境中。

5、①被子植物概念:具有真正的和,种子外有包被的植物,也叫。

②常见植物:、玉米、、桃等。

生活环境:适应性、分布。

三、自主学习检测.1.被子植物的种子比裸子植物的种子得到更好的保护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诗句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3.国槐和侧柏是北京市的市树,月季和菊花是北京市的市花.其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国槐B.侧柏C.月季D.菊花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裸子植物阅读教材44——45页文字资料,思考:1、什么是裸子植物?2、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哪些?探究二:被子植物阅读教材46——47页文字资料,思考:1、什么是被子植物?2、常见的被子植物有哪些?二、随堂检测1.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其不同于被子植物的特征是()A.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B.种子外果皮较薄C.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D.体内有输导组织2.“杏树”与“银杏树”只是一个字不同,但却不是一类植物,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A.花有没有鲜艳的颜色B.果实有没有酸甜的味道C.雄性植株结不结果D.种子有没有果皮的包被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果皮包被B.胚的大小C.胚乳来源不同D.胚乳有无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1.√.2. C3. B随堂检测:1. A2. D3. A。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1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设计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实物和标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以及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以及种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活状况。

难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图片:桫椤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生:认识,是桫椤。

师:对,这就是美丽的桫椤,它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

我们来看视频。

播放视频:《蕨类植物之王——桫椤》(视频描述:桫椤,又称“树蕨”。

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桫椤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在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经历过无数沧桑的桫椤,由于人为砍伐或自然枯死,现存数量已十分稀少,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致使桫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自然繁殖越来越困难,桫椤的数量更是越来越少,已处于濒危状态。

由于桫椤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和地壳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UCN)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师:美丽的桫椤属于蕨类植物,它和我们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有什么不同呢?它是怎样繁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师:春天,天气逐渐变暖,当我们漫步池旁河畔时,会发现池塘或小河里的水逐渐变绿,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和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3.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学难点:
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式学习。

首先多媒体展示五幅图片(海带、苔藓、肾蕨、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学生进行展示:课下调查的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接着学生讨论分析:①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②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观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

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不同。

最后学生总结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多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

学生:收集校园内的种子植物。

教学过程:
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

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

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
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
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
2.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
,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抢答出是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

3.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
三、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

并举例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四、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查询书籍、网站、录像
集一些有关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关注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松子、花生、西红柿都是果实。

()
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得到更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反思:
1.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强调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自主学习,给学生深刻的体验。

在学生观察录像、标本和图片资料时,我并不给出问题,而让学生自己分析。

然后问学生: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能够从一定的情景出发,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讨论、探究、发现,以此得出结论,获取到新知识。

也改变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仅满足对资料的阅读理解,找出答案记忆的过程。

2.开放的课堂,带来学生思维的开放。

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向整个外界环境开放。

在总结本节内容时,我不仅满足于更好的有效的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

而是更多的与学生探讨: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你对本节内容还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总结更体现在是帮助学生思考服务的。

在总结和交流中,学生随时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都是课前无法精确的加以预测的,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创新和质疑思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同时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向整个外界环境开放。

3.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师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资料分享、探究实验和调查研究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

教师同时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思维的受阻点,及时引导点拨。

这样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使他们逐步具备"明智的推测""丰
富的想象""大胆的提出暂时性结论"的能力。

同时在种种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小组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不多,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个别组的学生分工不合理。

2.这次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平时开展实验较少,实验准备不够充分,学生亲自动手能力不强,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