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合集下载

梅兰芳的故事精选汇总

梅兰芳的故事精选汇总

梅兰芳的故事精选汇总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梅兰芳的故事1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梅兰芳为我国戏剧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他把中国戏剧带到了全世界,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关于他的人物事迹,希望可以帮到你更深入的了解他!为保气节举家南迁寓居上海上海是梅兰芳常跑的码头,早在1913年他第一次从北京到上海献艺, 就轰动申城。

但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寓居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侵占东三省,又觊觎华北。

据说有一次梅兰芳到上海献艺,《申报》老板史量才对他说:“沈阳已经失守了,看起来华北也是岌岌可危,很可能你要当‘内廷供奉’了。

”梅兰芳岂肯在日寇淫威下为侵略者献媚?他是这样解释他所以要告别从艺20多年的北京城的:“从那时起(指‘九一八’事变),我的心上压着一块石头,同时感到北京上空笼罩着一片阴暗的黑云,我就决定离开北京,移家上海……”1932年冬,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因一时无合适寓所,先暂住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沧州饭店。

梅兰芳虽然收入不菲,但他到沪后不愿买房,故在沧州饭店居住了大约一年后,才租下了马思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

这幢花园洋房是后来曾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将军的产业。

梅兰芳选中马思南路121号,是经过再三考虑的。

这里是法租界的高级住宅区,交通方便,闹中取静。

当年的马思南路两边矗立着一幢幢风格别致的花园洋房,法国梧桐遮阴蔽日,以清静、幽雅享誉沪上。

从今天的思南路向南穿过复兴中路,走过“周公馆”,就见南面的弄堂里有一排四层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它们朝南面向当年的震旦大学校园(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在这条弄底的第一幢花园洋房就是马思南路121号,由东向西比邻排列的两幢分别是123号程潜将军寓所、125号李烈钧将军寓所。

弄底是一所小学, 梅宅花园有便门直通学校操场。

梅兰芳选择马思南路121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离老友冯幼伟家很近,彼此往来方便。

梅宅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底层是汽车间和佣人居室,二层是梅兰芳的书房“梅华诗屋”,三层是梅兰芳夫妇的卧室,岳母和儿女住四层。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感恩胡适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

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

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

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

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

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

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

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愤然毁画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

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

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

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

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

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

梅兰芳的生平事迹

梅兰芳的生平事迹

梅兰芳的生平事迹一、梅派的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孙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氏汪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二、艺术戏剧融合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深知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

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

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

梅兰芳将艺术和生活,和兴趣走到了一起,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将原有的艺术壁垒打破,开创出新的出路,并将这种新式事物传到了国外。

三、梅派传承梅兰芳的一生,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将诸尘核晌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了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臻于完美的境界,成为旦行中影响深远的流派。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最能体现梅派艺术代表剧有、《贵妃醉酒》、等。

所以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梅兰芳之子,深得其父教诲和指导,作为梅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京剧界举足轻重的男旦演员,梅葆玖在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为之积极努力着。

而在梅派艺术的优秀传人中,胡文阁被认定为梅派后背青年京剧男旦演员中的佼佼者。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
• 以后每在此地演出,他都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点评: • 梅兰芳身为京剧大师,演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竟
被别人连喝倒彩。他听了这样煞风景的倒彩后, 不但不怒,反而把老人接到住处,恭敬地请求指 教,结果得到老者的真诚指正,提高了演技。
• 面对别人批评的声音,我们不妨用谦虚坦诚的心 态对待,努力寻找批评中的合理之处,然后俯首 请教,化批评为点拨,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自身 的能力,还可以为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分。
• 过了一段时间,梅兰芳又登台演出,并恭请那位名 师亲临指导,他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目瞪口呆,大 为震惊。梅兰芳的眼睛又黑又亮,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闪闪生辉,美丽动人。他当即收下了这名高徒。
1.梅兰芳刻苦学艺
• 点评: • 青年梅兰芳对自己的“死鱼眼睛”缺憾并未
灰心绝望,相反,他采取了科学的对策,坚 持锻炼和矫正,终于整容为“流星眼睛”, 学艺拜师成功。
梅兰芳的故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芳刻苦学艺
• 年轻时代的梅兰芳,有一次去拜一位老艺人为师, 这位名师仔细打量后,摇头拒绝,认为梅兰芳长着 一双“死鱼眼睛”: 灰暗、呆滞、无光、不灵。
• 梅兰芳并未灰心气馁,反而增强了他学艺的信心。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对自己的眼睛进行刻苦锻炼 和矫正。他喂鸽子、养金鱼,每天仰望长空,双眼 同鸽子一起飞翔,穷追不舍;每天俯视水底,双眼 同金鱼一起遨游,寻踪觅影。
•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有缺憾不用怕,正确 对待能转化。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 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 传来一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望去,原来 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演员,景星学社社员。

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引起梅兰芳无比强烈的愤慨。

1933年,梅兰芳放弃了惨淡经营的北京故居,在上海马思南路的一所英式洋房定居下来。

为了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梅兰芳与叶玉虎等一起编演了《抗金兵》。

高超的表演艺术与激烈的抗敌剧情融为一体,使观众的激情升华到了大顶点。

他还编演了《生死恨》,反映了敌人刺刀下,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以激励民族气节。

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上海沦为孤岛,黑暗弥漫了大地。

像梅兰芳这样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看来,是大可利用他来帮助收买人心、点缀升平的。

而汉奸也纷纷出马游说,企图利用他做向主子邀功请赏的工具。

梅兰芳义正严辞坚决拒敌。

1938年春,他毅然决定息影舞台,暂居香港。

他蓄须明志,坚决不为侵略者和汉奷演岀。

香港的日军几番来请,他凛然拒之;南京伪政府派专机来请,他不去。

再三威逼下,他注射药品使自己发高烧来拒演。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他不惜损伤身体来抵制敌伪的胁迫。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次年夏天梅兰芳举家回到上海,杜门谢客,以画自遣。

当时他已经济拮据,为了坚持蓄须明志,他拒绝戏院老板要他摆脱经济困境、剃须登台的屡次要求,并画了一张松树斗方,题了前人诗句“岂中罹霜雪,松柏有本性”借以自勉。

朋友们劝他:“既不去演戏,何不卖画为生。

”既是为了消遣,也是为了生计,梅兰芳在他的“梅花诗屋”里,研墨调色,伸纸落笔,从夜半到天明,挥毫泼墨。

1945年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举办了画展。

梅兰芳借画言志,在摹《达摩面壁》图上,他题了语意双关的跋语:“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

”在艰难困苦的境地里,他对抗战胜利充满了信心,坚信总有一天他会重登舞台,把自己的艺术献给人民的。

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

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

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作文素材积累:梅兰芳的故事1、梅兰芳巧借广告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

那时,报纸为了生存,需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

可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

为了宣传梅兰芳,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要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之后什么都不说,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

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不小的版面,三个大字——梅兰芳。

这下子议论的人就更多了,连登了几天之后,上海市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当时上海的市民并不知道梅兰芳是谁,因为好奇,都在互相打听,就这样,梅兰芳的名声越来越响。

连登了一周之后,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某某戏院登台献艺。

欢迎观看。

”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

大家都想去听听看梅兰芳究竟唱得怎么样,看看梅兰芳先生的功底。

从此,梅先生一唱走红,知名度也提高了。

[素材解读]如果按照—般的思路,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对新人梅兰芳大肆吹捧一番,对广告日渐麻木的观众们未必会待见。

然而梅兰芳别出心裁,只登“梅兰芳”三个字,给人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耳目一新,想要一探究竟。

[适用范围]新颖创新思维好奇心2、梅兰芳蓄须明志1941年12月,日本进攻香港。

困在这孤岛上的梅兰芳预感到局势紧迫,情绪很不好。

他想:如果日本人占领香港,我岂不又成了他们拉拢的重点了吗?于是,他不再刮脸了。

不几天,他就留起了小胡子。

日军占领香港后,日军司令酒井见到梅兰芳,套近乎说:“我们有20多年没见了,您还记得我吗?我在日本使馆当过武官,看过您的戏。

”梅兰芳没有回答。

酒井又惊讶地说:“您怎么留胡须了?您还应该演戏呀!”梅兰芳说:“我年纪老了,已经失去了舞台条件,应该退休了。

梅兰芳的个人事迹

梅兰芳的个人事迹

梅兰芳的个人事迹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梅兰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梅兰芳人物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

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祖父梅巧玲,咸丰年醇和堂歌郎,同治年脱籍自营景和堂,甚为名望,名列同光十三绝,乃四喜班班主,巧玲长子梅雨田(大锁),次子梅竹芬(二锁),皆承祖业,为名歌郎。

梅竹芬后为景和堂二主人,生梅兰芳,二锁体弱,昼歌夜饮,因致肺疾,支离床次,骨瘦如柴,未几病死。

梅兰芳遂孤,恃伯父大锁抚育。

稍长,送云和堂朱小芬(祖父门下,兰芳姐夫)处学艺,同习者小芬弟幼芬、兰芳表兄王惠芳,开蒙吴菱仙。

其始,兰芳不甚入艺,吴师感巧玲恩,特加恩教。

在此期间亦曾有过侑酒生意,赖仕商以巧玲孙特垂青之,京僚文博彦,嬖兰芳甚,出巨金脱籍,遂搭班喜连成,时14岁。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梅兰芳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梅兰芳的励志故事1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练习。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

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

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

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忆梅兰芳的故事5篇

忆梅兰芳的故事5篇

忆梅兰芳的故事5篇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做客央视,做了一期关于梅兰芳的专题节目,他对梅兰芳的为人和演技赞赏有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梅兰芳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梅兰芳的故事1西城区护国寺街自打“前清”起,就是北京最热闹的庙会。

如今西边街口虽驻扎着时髦的咖啡馆,但不妨碍巷子里豆汁儿叫卖。

漫步石板路,行至街东口,市井气息到此为止,再往东,就是曾属于皇家的恭王府、什刹海。

一座白墙红门的四合院在街口悄然守望,小院本不起眼,因梅兰芳曾住在这里,被挂牌保护起来。

1986年。

梅兰芳纪念馆在此故居基础上成立。

2008年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上映后,游人突然多了些。

其实,这所宅院与该片没有关系,电影中黎明扮演的那个一身雪白西装的梅老板,不同于这里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梅院长——藏蓝中山装,列宁帽,每天奔波于政府会议、慰问演出。

这就是护国寺街9号院。

自1951年,在这座闹市之中的静谧门庭,伶界大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喧嚣又寂寥的十年。

1949年,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一样面临抉择。

齐如山是梅兰芳的铁杆支持团队——“梅党”的领袖,他选择去台湾;而梅兰芳毫无迟疑地要留在大陆,唱了一辈子戏,自然是观众在哪他在哪。

“再思啊再想!”齐如山以一句戏文作为告别。

梅兰芳乐观地说,你到了台湾,我们还可以一起搞戏剧。

这对死党一生无缘再见。

1949年10月,梅兰芳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开国大典。

1951年4月3日他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他写道:“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今天能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国家大事,又做了中央机构的领导人,这是我们戏曲界空前未有的事情,也是我的祖先们和我自己都梦想不到的事情。

”周恩来建议梅兰芳回北京居住以便工作,并想安排他住回无量大人胡同。

梅兰芳婉谢。

他说那间宅子已经卖给他人,不希望依靠政府之力迫使人搬出,请政府给他一所小院作宿舍即可。

政务院管理局于是为梅兰芳安排了三套房子以供选择,护国寺甲1号院(后门牌号改为9号)是他看房的第一站。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回忆第一件事:家族影响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之一,他的京剧事业源于家族的影响。

梅兰芳出生在京剧世家,父亲梅兰芳一世是著名的老生演员。

从小,梅兰芳就在舞台上度过了童年时光,他观摩父亲的表演,耳濡目染。

第二件事:童年的培养小时候,梅兰芳在京剧培训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每天,他都要练习唱腔、舞蹈和身段。

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开始了刻苦钻研的艺术探索之路。

他学习各种角色,包括花旦、青衣、丑角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

第三件事:跨越门槛梅兰芳小时候面临着父亲的阴影,他常常感到自己的表演不如父亲出色。

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努力。

有一次,他冒险尝试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表演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这成为了他跨越门槛的一次关键,自此开始被人们熟知和赞赏。

第四件事:新起点梅兰芳小时候经历了许多艰辛,但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青年时期,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发展自己的京剧事业。

然而,他并未放弃,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选择京剧剧目创作,重新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这成为了他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成为京剧大师的关键一步。

第五件事:成就传奇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梅兰芳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娴熟运用各种唱腔技巧和身体语言,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将中国京剧推向了世界舞台,成为了中国京剧的一面旗帜。

他被誉为“梅派国粹”,对于京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励志和奋斗的经历。

他在艺术道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付出努力,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梅兰芳的成就不仅是中国京剧文化的瑰宝,更是无数人追求梦想的榜样。

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传奇的艺术家,他的故事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峰。

梅兰芳的故事份

梅兰芳的故事份

梅兰芳的故事(五)份梅兰芳的故事 1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红了以后,和忘年交杨小楼自组了戏班。

杨小楼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被誉为“武生泰斗”,慈禧掌权时曾多次被邀至宫中演出,一时名声大噪。

杨小楼的“戏份儿”比梅兰芳大。

对这个问题杨小楼本人并不计较,倒是他的追随者提出,两人同拿头牌的戏份儿,但杨小楼应该再拿一份加钱,即每卖出一张票,杨小楼从中提成一角钱。

这样一来,杨小楼的收入就大大超过梅兰芳了。

梅兰芳只是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出,暗暗地较劲儿。

杨小楼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优待。

一个寒冷的傍晚,梅兰芳到一位友人家吃饭。

窗外,凛冽的寒风吹得树枝摇摆不定。

梅兰芳心情很差。

原来,前一天杨小楼演《冀州城》,卖出去1000多张票,今天该梅兰芳演《嫦娥奔月》,偏偏天公不作美。

梅兰芳忐忑不安,都想托病罢演了。

在朋友的规劝下,他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坐车前往剧场。

刚走到剧场那条街,老远就看到大街两边挤满了汽车、马车和人力车,显然都是来看戏的。

梅兰芳没想到,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还有这么多人来看他的戏。

于是,他振作精神,大步走进了戏院,只见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原来,这天共卖出去1800多张票,不但超过了前一天的杨小楼,还打破了这个剧场开办以来的最高上座纪录。

第二天,杨小楼照例领到180块的加钱,但他却笑不出来了,“人家唱戏,咱拿钱,惭愧惭愧。

”杨小楼是个正直又明事理的人,于是提出从此不再拿加钱了,与梅兰芳*起*坐,不搞特殊待遇了。

所以,人若是想要改变处境,最好的方法是在隐忍的同时提高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

抱怨是最无用的。

梅兰芳的故事 2新中国成立后,身为中国戏剧家协会__、中国京剧团团长的梅兰芳先生,仍像普通演员一样上台演出。

一次在北京__礼堂演《凤还巢》,梅兰芳因一时失神,忘记了一句唱词,便在表演角色偷看时多做了几个动作。

场上的演员与看表演的剧团人员都认为,这是梅兰芳为加强表演人物偷看时的羞涩感,故意把这句唱词省略掉了。

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

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

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你是否在寻找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伟人梅兰芳的爱国事迹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是20世纪中国戏剧界的一位名人。

他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艺享誉世界,在京剧界被誉为“梅派神韵”。

梅兰芳一生热爱祖国,对艺术的追求更是一丝不苟。

在抗战时期,梅兰芳因为其爱国热忱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曾有一段令人敬仰的事迹,至今流传甚广。

194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一天,梅兰芳在上海的家中接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邀请,希望他去日本担任京剧教育的顾问。

在那个非常时期,想到自己的民族正在遭受着外敌的侵略,梅兰芳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这一邀请。

一个月后,日本侵略者再次找到梅兰芳,并告诉他:只要答应去日本,就会给他极大的荣誉和富裕的生活。

但是梅兰芳义正词严地说:“我是一个中国艺术家,我的艺术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服务的,我是不可能舍弃祖国而去效忠侵略者的。

”梅兰芳的态度激怒了日本侵略者。

他们不仅胁迫梅兰芳,还动用了一切手段来打击他。

日本侵略者在《大东皇帝》宾馆为他举办了钦差大臣宴请,经常给他送钱送礼,送他名贵的古玩字画,还以大量的酒宴女优歌舞接待他,但梅兰芳始终拒收。

日本侵略者不得已把梅兰芳逼到了绝路上。

有一天,日本侵略者找到梅兰芳,威胁他要把他的家人带到日本去,胁迫他去日本工作。

梅兰芳淡定自若地说:“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我来说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而且,京剧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的传承必须在民族的热土上,我是绝对不会离开祖国的。

”梅兰芳的爱国之心和坚定不移的态度,让日本侵略者感到无法逾越,最终他们只好放弃了对梅兰芳的威胁和胁迫。

梅兰芳最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做了一名爱国艺术家,用自己的一生鲜活地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梅兰芳的这段爱国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不移的立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可敬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艺术境界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梅兰芳,是中国艺术界的传奇人物。

他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从小就受到厚爱。

在梅兰芳的家族,唱京剧是家常便饭。

梅兰芳自小就学习京剧,苦练技艺,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超凡,被誉为“国粹之宝”。

然而,梅兰芳的一生,不仅仅是艺术上的辉煌,更有着爱国的情怀和奋斗历程。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事业,积极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1940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

此时梅兰芳正值京剧事业的巅峰时期,但他毅然放下舞台上一身的戏装,前往前线坚壁清野。

他舍弃了自己原本良好的收入来源,只为了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作出自己的贡献。

梅兰芳曾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是37岁的时候,毅然放弃这些个东西,到了河南豫西表演时,听到有些同胞们站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中听京剧,我泪流满面,这是华夏民族的气节,我不服输,豁了出去,向别人说,你们有的是黄金、钻石、汽车,可我有的是人格、信誉、爱国之心。

”不幸的是,梅兰芳的爱国之行却遭遇了挫折。

他因为一时的善心贿赂了一名日本兵,最终被日本侵略军逮捕,经过酷烈的拷问和折磨,身患重病的梅兰芳痛不欲生。

好在他最终在中国军队的营救下得以获救,继续为民族复兴和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梅兰芳的爱国情怀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上,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梅兰芳时常说:“艺术之爱国,只能表现在艺术中。

在具体行动中,还需要我们去实现,去体现。

”正是凭着他这样的爱国情怀和行动,梅兰芳的事迹得到了广泛传颂,不仅在中国,也受到了国际舞台的赞誉。

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之一,人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代艺术大师,更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出了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梅兰芳在他的一生中,蓄须明志,用实际行动和切实的表现,向世人诠释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和爱国者的形象。

我们应该牢记他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梅兰芳他的一生致力于艺术表演和创作,曾经为国家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发扬了真正的戏曲精华和精神,将中国京剧带到了国际舞台上。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梅兰芳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兰芳的事迹梅兰芳的事迹中,还有这样一件事情。

在梅兰芳小时候,自身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出众,相反,他因为轻微近视,而导致眼神不灵活,不能将心中的情感用眼神表达出来,这可是表演中的大忌。

不过梅兰芳没有放弃,他每天都长时间的观察鸽子,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眼力,终于在不久之后,练就了一双灵活的眼睛。

梅兰芳的事迹还有很多,例如他为了对抗日本特务,而一气之下毁坏了所有的画作。

当时知名人士想要为他举办画展,可是没想到遭到了特务和汉奸的破坏,看着一幅幅心血上被冠上了日本军官的标签,梅兰芳毅然决然的毁画泄气。

之后梅兰芳的事迹传遍了中国,许多人士对梅兰芳事迹表达了敬仰之情,并且表示支持的态度。

还有许多的梅兰芳事迹,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从梅兰芳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国家、热爱艺术的伟大人物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刻苦、不屈不挠的精神。

梅兰芳的事迹一定会继续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国人的骄傲。

梅兰芳的眼睛故事在他小时候,梅兰芳的眼睛有些近视,所以造成了眼神没有神采,气质也不能外漏,甚至有的时候梅兰芳的眼睛还会迎风就流泪。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表达情感的窗户,对于一个从事艺术表演的人,眼睛是尤为重要的。

像梅兰芳这种眼睛不灵活的,很难会有所成就。

在他小时候想要拜师时,他的老师就说梅兰芳眼睛实在没有神采,以后也不会有前途,所以不肯教他。

梅兰芳因为眼睛的事儿十分的痛苦,可是他并不曾轻易就放弃,反而更加努力的练功和学习。

开始了训鸽练眼功,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都不能阻挡梅兰芳练习眼睛的步伐,每天天才亮就为鸽子吃食和喝水,然后就开始观察鸽子的飞行状况和特点,同时注意着其他的突发状况,眼珠子更是不停的转来转去,天长日久,梅兰芳的眼睛越看越远,也越看越清晰,就连下垂的眼皮都得到改善,眼神也自然而然的灵活起来。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

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使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就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具备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拥有极高声望。

勤奋学艺梅兰芳长大在一个京剧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就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就是出演旦角的。

父亲梅竹芬也就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

伯父梅雨田就是出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演奏,会戏很多。

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讨厌听戏、看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

这就需要刻苦练习。

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

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

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梅兰芳脸红了。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出来样子去,就用心揣摩、反反复复学。

一段演唱,通常演唱六七遍就可以了,他却必须演唱二三十不下。

渐渐地,他练就了一条又阔又暗又圆润清纯的好嗓子,唱出来使人特别快乐听到。

一举成名之后,他存有一次又看见最早教导过他的老师。

老师不耐烦地说道:“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您别这么说。

”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眼皮下垂,眼珠也缺乏神气。

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关键。

怎么办呢?后来他养育了几只鸽子。

每当鸽子飞出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旋转,越盼越远。

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了,显得特别有神,直至老年,在舞台上表演,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梅兰芳事迹

梅兰芳事迹

梅兰芳事迹1、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2、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3、民国二年(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等戏,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

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4、民国三年(1914年)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12]。

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

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

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一个多月。

5、民国四年(1915年)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

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6、民国五年(1916年)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4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同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

7、民国六年(1917年),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8、民国七年(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演出《游园惊梦》。

梅兰芳个人事迹

梅兰芳个人事迹

梅兰芳个人事迹梅兰芳的个人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梅兰芳的个人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梅兰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梅兰芳人物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

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祖父梅巧玲,咸丰年醇和堂歌郎,同治年脱籍自营景和堂,甚为名望,名列同光十三绝,乃四喜班班主,巧玲长子梅雨田(大锁),次子梅竹芬(二锁),皆承祖业,为名歌郎。

梅竹芬后为景和堂二主人,生梅兰芳,二锁体弱,昼歌夜饮,因致肺疾,支离床次,骨瘦如柴,未几病死。

讲述戏曲明星轶事

讲述戏曲明星轶事

以下是一段关于戏曲明星梅兰芳的轶事:
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表演天赋。

他早早地上了戏馆,精心地装扮角色,一旦登台,就能立刻吸引全场的目光。

有一次,他在台上表演,台下观众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外,梅兰芳非常尊重他的艺术,他曾多次修改其表演的《探母》剧目,以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演出后,他都会仔细分析自己的表演,不断改进。

梅兰芳不仅在舞台上表现出色,而且他对艺术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人。

他的朋友和同事都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他的表演和为人处世都表示赞赏。

总之,梅兰芳是一位伟大的戏曲明星,他的表演艺术和为人处世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梅兰芳他的一生致力于艺术表演和创作,曾经为国家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发扬了真正的戏曲精华和精神,将中国京剧带到了国际舞台上。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梅兰芳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兰芳的事迹中,还有这样一件事情。

在梅兰芳小时候,自身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出众,相反,他因为轻微近视,而导致眼神不灵活,不能将心中的情感用眼神表达出来,这可是表演中的大忌。

不过梅兰芳没有放弃,他每天都长时间的观察鸽子,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眼力,终于在不久之后,练就了一双灵活的眼睛。

梅兰芳的事迹还有很多,例如他为了对抗日本特务,而一气之下毁坏了所有的画作。

当时知名人士想要为他举办画展,可是没想到遭到了特务和汉奸的破坏,看着一幅幅心血上被冠上了日本军官的标签,梅兰芳毅然决然的毁画泄气。

之后梅兰芳的事迹传遍了中国,许多人士对梅兰芳事迹表达了敬仰之情,并且表示支持的态度。

还有许多的梅兰芳事迹,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从梅兰芳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国家、热爱艺术的伟大人物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刻苦、不屈不挠的精神。

梅兰芳的事迹一定会继续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国人的骄傲。

梅兰芳的眼睛故事在他小时候,梅兰芳的眼睛有些近视,所以造成了眼神没有神采,气质也不能外漏,甚至有的时候梅兰芳的眼睛还会迎风就流泪。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表达情感的窗户,对于一个从事艺术表演的人,眼睛是尤为重要的。

像梅兰芳这种眼睛不灵活的,很难会有所成就。

在他小时候想要拜师时,他的老师就说梅兰芳眼睛实在没有神采,以后也不会有前途,所以不肯教他。

梅兰芳因为眼睛的事儿十分的痛苦,可是他并不曾轻易就放弃,反而更加努力的练功和学习。

开始了训鸽练眼功,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都不能阻挡梅兰芳练习眼睛的步伐,每天天才亮就为鸽子吃食和喝水,然后就开始观察鸽子的飞行状况和特点,同时注意着其他的突发状况,眼珠子更是不停的转来转去,天长日久,梅兰芳的眼睛越看越远,也越看越清晰,就连下垂的眼皮都得到改善,眼神也自然而然的灵活起来。

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梅兰芳的眼睛才越来越传神,在之后的演出中,也更加形象和富有神采,梅兰芳的眼睛是他表演的另一种形式,也为他的演出增光添彩。

梅兰芳蓄须的故事在战争爆发之前,梅兰芳的名声已经传遍了中国内外,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梅兰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本来这是件好事,可是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知道了梅兰芳的事迹和他的社会地位,于是想请他到电台,准备让他发表亲日言论,以名人效应的方式推广出去。

梅兰芳当然知道他们的目的,于是一边找借口推脱,一边带着全家人到香港避难。

开始的时候事情还是顺利的,可是不久之后,香港也被日本人占领了,这让梅兰芳痛苦不已。

为了不使日本人的计划得逞,梅兰芳决定蓄须。

梅兰芳本来主攻旦角,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梅兰芳蓄须这在以前是绝不可能的。

可是现在是特殊时期,梅兰芳只好蓄须来拒绝日本汉奸的要求。

从梅兰芳蓄须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位伟大人物的爱国之心,为了维护国家的名声和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形象和事业,这种勇气和精神十分的难得。

而梅兰芳蓄须这件事在当时也掀起了一股爱国风潮,许多知名人士都进行了声援和表达了敬仰之情。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