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1家庭环境问题是大学生进取意识缺乏的基本因素
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大学生的环境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5f5b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2.png)
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高。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去。
首先,要认识到环境问题对我们的重要性。
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有良好的居住、学习和发展环境。
然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给人们带来种种不便。
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
其次,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去。
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成为先锋和榜样。
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例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节约用纸等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行动,宣传环保知识,引导他人养成环保习惯。
只有通过具体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地践行环境保护的理念。
同时,要关注并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
只有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杂志,参加环保讲座和研讨会,学习环境科学等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环境素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各种媒体渠道,了解世界各地的环境问题和应对措施,从而加深我们的认识和观念。
最后,要倡导环保的理念和行为。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环境意识和行为,还要积极地影响和引导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呼吁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环保相关的内容,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推动整个社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培养的。
只有通过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关注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倡导环保的理念和行为,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环保事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让我们大学生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体育学科填空题专项练习(1)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体育学科填空题专项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dedd1ccfce2f0066f53322f3.png)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体育学科填空题专项练习(1)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1.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包括(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3.休闲体育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参加人数多少,可分为个人的、数人的、(家庭的)。
4.休闲体育的分类方法较多,按活动性质不同,可分为养生性的、医疗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和(冒险性)的。
5.大学生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吸烟、生活垃圾以及因宿舍通风不良和个人卫生不好而造成的室内异常臭味等,其中(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6.合理的营养不仅能够增进健康,而且也是(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
7.大学生正处于特殊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精力充沛,活动量大,因而需要通过合理的(膳食),吸收足够的营养作为物质基础,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8.引起亚健康的根源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社会疾病。
9.(怯懦)与(自卑)是由于患者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的偏低的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10.(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情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11.(癔病)又称歇斯底里,它是由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
12.(准备活动)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剧烈运动的要求。
13.(整理活动)可以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度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14.运动时的引水因以(少量)和(多次)为原则。
15.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人体身心发展规律,在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方面逐步提高。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4资料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4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9e54e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0.png)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家庭环境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家庭环境作为社会资本范畴中一个细胞单元,不仅仅包括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而且也包括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对大学生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本身能否成功的完成某个事件的预期。
心理学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曾经提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来源于自身的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超越。
在步入社会的路途中,大学生会进入另一个环境、新的生活,进一步会面对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个体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环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家长的工作性质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将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大致分了十个阶层,全面考虑不同阶层的群体所占有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家长的社会地位等重内容,并且以阶层维度分类为参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家长的工作性质对子女的自我效能感会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子女受教育是否受到重视。
通常情况下,社会地位越高的家长,一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有利于给孩子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子女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从而增强子女的自我效能感。
反之,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自身所处的状况决定了他们本身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子女的人生规划、心理健康培养等缺乏有效的指导,致使子女很难取得成功,导致子女自我效能感的下降(二)家庭教养方法的影响心理学家戴安娜认为家庭教养方法可以分为四种: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与忽视型。
权威型的教育方法是戴安娜所极力倡导的,重视家长与子女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反馈。
这种教导方法下成长的子女会表现出积极、自信、勇敢、乐于交际等积极的性格品质。
溺爱型和忽视型的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行为通常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子女的性格容易进入两个极端,即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
专制型的家长主张命令和服从,教育方式死板且单一,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影响出人意料,如父母认为读书高于一切,则子女会加倍的努力学习;若父母本身认为读书无用,则子女容易产生厌学等情绪、逃课,甚至选择放弃学业。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4a8f233650e52ea54189810.png)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者:陈万玲来源:《祖国》2016年第14期摘要:家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本单元和组成,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基础的环境,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自我效能感影响重大。
本论文从家庭环境中家长不同的职业、教养方法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自我效感水平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大学生一、家庭环境和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家庭环境作为社会资本范畴中一个细胞单元,不仅仅包括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而且也包括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对大学生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本身能否成功的完成某个事件的预期。
心理学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曾经提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来源于自身的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超越。
在步入社会的路途中,大学生会进入另一个环境、新的生活,进一步会面对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个体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环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家长的工作性质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将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大致分了十个阶层,全面考虑不同阶层的群体所占有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家长的社会地位等重内容,并且以阶层维度分类为参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家长的工作性质对子女的自我效能感会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子女受教育是否受到重视。
通常情况下,社会地位越高的家长,一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有利于给孩子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子女树立恰当的人生目标,从而增强子女的自我效能感。
反之,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自身所处的状况决定了他们本身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子女的人生规划、心理健康培养等缺乏有效的指导,致使子女很难取得成功,导致子女自我效能感的下降。
(二)家庭教养方法的影响心理学家戴安娜认为家庭教养方法可以分为四种: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与忽视型。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2dc1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c.png)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
在大学期间,学生往往面临来自学业、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其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小到大,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存在不良因素,如家庭冲突、家庭暴力、家长离异等,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安。
这些负面因素会影响学生的焦虑水平,增加学业和生活压力,并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不给予足够的自主和责任感的培养,可能导致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相反,如果父母过于苛刻和严厉,对孩子施加过度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感。
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如果家庭经济拮据,学生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不得不通过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
这可能会干扰学生的学业进度,导致学业压力和焦虑感的增加。
相反,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学生可能会面临来自社会的期望和压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并面临就业压力等问题。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家庭的支持和赞许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适应能力。
相反,家庭的批评和不支持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和自我怀疑,增加学习和生活的负担。
家庭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的教养方式、合理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的支持和赞许都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e2d92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1.png)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综合的问题。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这样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大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与此相反,家庭环境不良,例如家庭暴力、冷漠、嫉妒等,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和不安全感,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那么大学生将更有可能具备积极的心态和抵御压力的能力。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关注,甚至是过分严苛的管教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大学生的关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融洽和谐的家庭,能够提供爱与支持,使大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而家庭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家庭,会使大学生陷入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减轻他们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相反,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使他们陷入物质困境和不安全感中,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相对稳定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有助于大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应该意识到自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关怀和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8b93a2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4.png)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化场所,家庭的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家庭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通常包括惩罚、表扬、奖赏、引导等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越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越好。
如果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过激的惩罚方法,或者采用过分迁就的方式,将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之一。
健康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及家庭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竞争等不良情况,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是一个家庭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难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行为是发挥家庭作用的关键环节。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的行为可以作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父母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的行为不良、言行不一致,很容易糊涂孩子的思路,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总之,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需要在一个和谐、温馨、稳定、富有爱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通过父母的教育和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在成长中逐步学会应对挑战、解决问题,在未来中走得更加稳健、健康和成熟。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8dfa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5.png)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家庭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起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首先,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基础。
温馨的家庭氛围能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他们更有可能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兴趣和支持,孩子更可能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这种支持可以表现为共同完成作业、讨论课程内容、参加课外活动等,这些都能有效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
家庭的教育资源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庭中阅读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用的学习工具、以及父母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素养,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家庭中拥有丰富的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孩子,通常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这是因为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更多的知识输入和思维训练。
此外,父母如果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通常会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够提供更专业的辅导,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效果。
家庭环境中的沟通和交流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
积极的家庭沟通能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够增进亲密感,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解决问题。
无论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还是在社交中感到困扰,良好的家庭沟通能够为孩子提供及时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适应能力。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对科技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上。
拥有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通常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资源来辅助学习。
他们能够在家长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选择适合的学习网站和学习工具,从而使得学习的效果更佳。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7976b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c.png)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往往更加乐观、积极,愿意面对挑战和困难,勇于追求知识和突破自我。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不佳,缺乏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倦怠和消极情绪,影响学业表现。
首先,家庭氛围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让他们在面临学习困难时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亲人之间的温暖互动,都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专注和投入。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塑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如果父母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严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降低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父母能够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有动力去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
此外,家庭中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孩子会将家长视作自己的楷模,在家长身上寻找学习的动力和动力。
如果家长自身重视学习、不断自我提升,孩子往往也会受到影响,主动学习、追求知识。
因此,家长在家庭中的积极培养自己学习动力和兴趣,可以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推动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
另外,家庭中对于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注重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学习,认为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动力。
相反,如果家庭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以成绩为唯一目标,孩子可能会产生学习的厌恶情绪,影响学习动力的培养。
因此,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关系着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生活素养。
家庭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提供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做好表率激励孩子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以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勇往直前,追求知识与进步。
浅析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启示
![浅析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58a1813b14e852459fb571a.png)
浅析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启示摘要:在我国高校中,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通过观察和总结,不难发现其中有一定的关联性,这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童年时期的经历,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此文,想通过总结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给家长和学校提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当给予的教育方面的启示和经验,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更好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启示一、家庭环境的含义及分类家庭环境,指的是一个人从小成长生活的环境,主要包含软环境、硬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
一个人想要心理健康发展,很好地成长成才,以上四种环境必须相得益彰,很好地协调发展,否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童年或青少年期间在心理方面的疾病。
(一)软环境所谓软环境,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
它包括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两种情况。
家庭结构,通常指的是家庭是离异家庭、还是重组家庭,还是美满家庭。
通常情况下,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的孩子心理成长压力较大,要么对孩子放养,要么过分严厉,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读大学时离开家庭后,问题越来越严重。
教养方式,指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通常包括过分溺爱保护和过分苛责要求,这导致的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极有可能给孩子从小心理上极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二)硬环境所谓硬环境,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和衡量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成员的结构、资源分配和生活方式,这通常关系着孩子的习惯养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
比如,家庭成员的结构不合理,是留守儿童,从小只有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就极有可能引发自卑和心理问题;资源分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家庭富裕的家庭,比家庭贫困的家庭,出现孩子心理问题的几率要小得多;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也对孩子从小的教育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212e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7.png)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最有生产力和最具潜力的群体之一。
大学生要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和素质。
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教育、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觉醒性。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创新课程的开设,推广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交关系,让孩子们充分发展个性和兴趣爱好。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家庭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温馨、安全和互助的气氛,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应该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政策和资源,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创业,营造创新文化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让大学生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1、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学校应当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课程应当包含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注重知识的应用及实际操作,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知识素质大学生应当提高知识素质,包括对于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了解,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在创新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3、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大学生应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方法和水平,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家庭生活稳定性与学习动力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家庭生活稳定性与学习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9f56b6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5.png)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家庭生活稳定性与学习动力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家庭生活稳定性与学习动力概述: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对学习任务的探索、参与和坚持的内在动力。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家庭生活稳定性是家庭环境中一个核心要素,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
1. 家庭生活稳定性与学生学习动力的关系家庭生活稳定性指的是家庭的秩序、规律和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稳定的家庭生活可以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和有秩序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相反,不稳定的家庭生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到负面影响。
2. 家庭冲突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家庭冲突是家庭生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频繁的家庭冲突会给学生带来紧张、焦虑和不安全感,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动力。
家长之间的争吵、离婚等家庭冲突事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其分心、心烦意乱,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 家庭支持与学生学习动力的关联家庭支持包括情感支持、行为支持和认知支持等方面。
家庭支持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保障。
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
此外,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积极影响。
4.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生活稳定性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家长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和监督以及鼓励学习的态度。
然而,过度干涉或压力过大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增加学习的焦虑和压力。
5. 解决家庭环境问题的途径提高家庭生活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几种方法可以改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渠道,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培养家庭秩序和规律,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学习空间;提供积极的家庭教育和支持,以支持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论: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家庭生活稳定性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浅析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共五篇]
![浅析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d2472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7.png)
浅析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共五篇]第一篇:浅析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浅析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摘要】本文叙述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影响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和谐、家长的素质与职业、家长的教育理念。
认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是关键,因此,鼓励各个家庭采用合适的方法,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自信的、乐观的、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对国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
【关键词】家庭环境;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三毛曾说:“家,对每一人,都是欢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可怜。
”家庭环境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个港湾,也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h境是一个人生存在特定的氛围,人的情绪和感情可以畅游于其中,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交流和传递感情的特殊场合,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多元性和持久性,尤其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会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计其数的益处,不仅可以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能使立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和谐、家长的素质与职业、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应该优化家庭环境,积极发挥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有的是民主的,有的是严格管制的,有的是放任自由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也不同。
民主家庭的孩子,做事善于自己动手,自己想办法,同时,也会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青少年能够虚心听取建议,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be0df13227916888486d741.png)
模糊 的、 误 的认 识 ; 文 化 方 面 , 以文 化多 元 化 的背 错 在 借 景 , 用华 丽 刺 激 的视 听 媒体 , 速 的 网 络 系统 媒介 , 运 高 对 当代大 学生 进行 文化 渗透 影 响 , 渐接 受其 文 化元 素 , 逐 进 而影 响 当代 大学 生 的文 化情结 。
茫、 无所适从 , 的甚至违反校纪 、 有 触犯法 律。 教 育 因素是 大学生 所处 的教育环 境 ,主要 是 国家 的 教育方 针 、 学校 的办学 理念 、 大学 文化 、 学精 神 、 德师 大 师
j2. c
思政工研 想治作究
影响当 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环境固素分析及对策
刘 杰 , 思 亮 倪
( 中国海洋 大学 海洋环 境 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 0 ) 6 10
当代 大学 生 作为 社会 人 , 活在 当今改 革深 化 、 生 开放
扩 大 的社 会环 境 中 。环境对 当代 大学 生思 想道 德 的影 响 显 而 易见 , 既 有 显性 的约束 力 , 有隐 性 的感 染 力 , 其 又 认 真分 析影 响 当代大 学生 思想 道德 的环 境 因素 .对 于我 们 教育 大学生 确 立坚定 正确 的政治方 向 ,坚定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理 想 信念 , 立 马克 思 主义 的世界 观 、 生观 、 树 人 价 值观 , 培养 良好 的道 德 品质 , 现造 就一批 又 一批 社会 主 实
惠, 政治 民主稳 定 , 经济快 速发 展 , 会 和谐进 步 。所 有这 社
所 在地 的社会 制度 、 经济 环境 、 文化 背景 、 德风 貌 、 律 道 法
规 则 、 往和 沟通 习惯 等 。 交 从 国际社 会环 境来 看 .随着我 国对 外 开放 的不 断 扩 大 , 国 加入 W' , 我 I 在经 济 全球 化 的大 背景 下 , 国 与 国 ' O 我 际 间的交流 日益增 加 。意识形 态领 域各 种思 想 和文 化相
科学运作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
![科学运作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1d69b92631126edb6f1a1070.png)
·教育研究·222科学运作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侯艳荣新课程改革以其神奇的魅力诱惑吸引着众多的教育者,为之痴迷,为之拼搏。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大家公认的新型学习模式,有人称学习小组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动车组”。
但如何科学运作、高效运转学习小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攻破的课题,下面是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享。
1、任务分解,专业培训。
为了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改效果最优化,我将历史学科学习相关的所有任务进行分解。
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对历史科代表、各小组长进行职责培训、对所有小组成员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探究质疑、检测小结进行专项指导培训演练(规范:书写模式、展示抢答速度和语速、站姿、音量等等),使他们有法可依、有目标激励,较好地解决了不会讨论不能讨论的难题。
2、对症下药,开展“三个一”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学习效率诸如: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讨论展示时抻着不愿表达、不敢表达、不敢质疑、或满足于读自己答案、动口不动笔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实现一个转变、用好一支笔和实行一绳捆。
(1)实现一个转变,即实现由展示到展讲的转变。
①首先建构两个意识,一是树立出错意识,出错是学习的必经途径,敢于亮错是光荣,是帮助自己,是帮助大家;二是树立扒掉脸皮、单纯、绿色的学习意识。
较好的解决了不敢表达、不敢质疑缺乏自信的问题,达到了撬开嘴巴,激发自主的目的。
②转变角色,即做到“放”,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扶”,帮扶指导学生,展思路、展方法 ;“退”,自己退下讲台,把学生推上讲台;“隐”,隐身在学生中,使自己由勤变懒,做智慧型教师,使学生由懒变勤,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主角、主体。
(2)用好一支笔,即红色笔。
自主学习环节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新生成的问题,用红色笔做显著标记;同学展示、老师点拨时,需要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路、方法规律、答案要点等,用红色笔书写;运用展台展讲时,对问题的答案来源、限定成分、求答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要用红色笔即时勾划、对答案的角度、关键词要用红色笔即时书写。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家庭与社会因素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家庭与社会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fde24e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4.png)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家庭与社会因素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与积极性的培养与家庭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积极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家庭与社会两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因素及方法。
家庭因素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影响。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亲密的互动,大学生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增加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其次,家庭的情感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中的情感环境应该积极向上,鼓励积极乐观的态度。
父母应该积极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
此外,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支持也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提供的经济支持可以解决大学生的物质问题,减轻其忧虑,从而培养出积极心态。
社会因素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是社会支持网络。
大学生身处社会环境中,与各类人群交往。
社会的正面支持和鼓励能够给予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力量。
大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导师的交流和互动,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肯定,从而增加自信和积极性。
此外,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社会应该倡导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念,鼓励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家庭和社会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在家庭方面,父母可以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支持他们取得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理性冷静地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此外,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音乐欣赏、文学阅读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加积极情感的培养。
在社会方面,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
例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心理问题并学会应对;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和平台,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鼓励学校和社区开展有益健康的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机会和交流平台。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引导力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引导力](https://img.taocdn.com/s3/m/06f0ca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f.png)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引导力引言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而家庭环境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引导力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来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1. 家庭氛围的塑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氛围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关注学习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 家庭支持的提供家庭支持是指家长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例如,提供适合孩子的学习材料、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学习课外活动等。
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能够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3. 家庭规矩的制定家庭规矩是约束孩子行为的准则,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适当的家庭规矩,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例如,规定每天的学习时间、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制定奖惩机制等。
这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家庭教育的方法1. 激发学习兴趣家庭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通过兴趣的引导,孩子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建立学习目标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计划。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标,分解任务,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控制感。
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是什么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3e517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9.png)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是什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成为诱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首先,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充满争吵、冲突甚至暴力的家庭中,青少年往往会感到不安、恐惧和焦虑。
父母之间频繁的争吵会让孩子觉得家庭缺乏温暖和安全感,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家庭氛围中,青少年可能会变得敏感、自卑,对人际关系产生不信任感。
亲子关系也是家庭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者过度严厉,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过度溺爱的父母事事包办,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一旦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无助感和退缩心理。
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批评过多,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导致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此外,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他们可能会将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压抑在心底,久而久之,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家庭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有些家庭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将孩子的价值仅仅与考试分数挂钩。
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仅仅取决于成绩的好坏。
一旦成绩不理想,孩子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
相反,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的引导和规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可能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
贫困的家庭环境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上的压力,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而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经济困难也可能导致家庭内部的紧张和矛盾,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然而,过于富裕的家庭环境也并非完全有利。
在物质条件极度优越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缺乏奋斗精神和面对挫折的能力。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解决方法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317d3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c.png)
总第280期2014年6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80June2014(A)摘要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边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为切入点,剖析部分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切实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环境因素解决方法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he Solutions//Zhou Chuanhai, Wang Cuicui,Li Lin,Zhang WanlingAbstract Currently,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university educators,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surroundings.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is paper analyzed some of them,in order to fea-sibly concern with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ropose solutions.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environ-mental factors;solutions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高校及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每个高校关注的重点。
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a8ceae0029bd64783e2c83.png)
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以武汉地区为例李帅杰刘宁雪摘要:理想是教育中永恒而古老的主题。
理想是一个人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但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深入,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加之就业形势严峻,拜金主义盛行,新生一代缺乏先辈的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对待理想信念呈现出了薄弱,易动摇,功利,模糊,矛盾的消极特点。
环境造人,人之生存必受环境影响,同样,周围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影响理想信念的强烈影响不言而喻。
因此从环境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不仅角度科学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从外界环境的影响切入,探究自然环境,地域环境,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的角度分别切入,以湖北5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以2000份调查问卷为数据基础,探究其消极特点的成因。
根据其成因提出重视思想教育,增加思想教育方式;加强竞争氛围,增加大学间交流互访活动;发挥学生组织在塑造理想信念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等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理想信念环境教育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分析:1.1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多样化,在相信与困惑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理想信念。
“万紫千红总是春”,社会意识多样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尤其在大学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新潮时尚,标新立异,对于理想信念的看法也呈现乱花渐欲迷人眼。
各类看法中,“实现个人价值”、“平稳度过一生”、“广积财富”、“组成美满家庭”选项深得人心。
由于本问题多选的特性,也表现出62.6%的人会在这四个选项中勾去两个或以上,同时也有56.3%的人勾取“对于社会与国家承担责任”,“对于学问追求进取另辟新章”等着眼他人、社会的理想。
与此同时,大学期间对理想存在过困惑的占有72.9%,在大学期间曾经不止一次纠正过自己理想的竟占有64.3%,大学期间理想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仅仅占有6.5%。
数据证明,各种思想与见解充斥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丰富同时也略微混乱,常常对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产生困惑,体现出容易相信也容易怀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是其易受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环境问题是大学生进取意识缺乏的基本因素1、传统文化中保守与新时期溺爱怠惰思想影响严重自古以来,中国家文化的观念意识便根深蒂固,而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自然不可避免地打上传统保守的印记,并且文化传统亦是一种经验的惰性力量,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传统家庭价值观容易使人限定思维,延伸出保守的特性,从而不易产生勇气以及进取的新鲜冲力,缺乏高涨的热情,这必然影响进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另外,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1966年1月28日制订以来,虽然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伴随而来明显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在该背景下,“一家一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在全家成员心中的分量猛增。
常见的八种家庭教育方式之一“温室培养型”绝不在少数,入校后的新生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在各地报纸中屡见不鲜,频频出现的各种让人大跌眼镜的低能闹剧使人不得不承认溺爱这个词的蔓延力量。
有着双亲与长辈“隔代亲”的双层保护伞,大子女的自立自强、进取能力发展不起来,甚至萎缩停滞不前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走向另一个极端:怠惰、消极、啃老的观念。
2、家庭的日常教育以言传为主身教为辅“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子女从出生到思想体系基本形成和稳定前一直所处的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来说自然尤为重要。
子女辨别能力很差,大人的言行举止成为他们效仿的最主要的对象。
大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子女,如果说子女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折射。
在教育子女方式方面,很多家庭更侧重于说教式教育,而忽视身教的重要性,如“按照我说的去做”“你可别像我这样”之类的话,其实很难被子女所接受。
在这样的言传与内疚观念的传导下,子女心理负担加重,反而慢慢失去信心和进取心,行为效果却得不到实际的模范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类型自然会使得“父母的期待”失败率大大增加。
作为父母,应自始至终都在为您的子女树立榜样。
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重视家庭层面的启蒙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进取意识的保证1、转变传统观念,发挥典型模范带头作用要改变现行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困难之一就是转变传统观念。
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对中国人以至世界华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家文化的传统观念,有其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因素。
我们在吸收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时,不可忽视传统观念的作用。
家文化带来的传统的观念,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式的尊严,子女必须顺从长辈的旨意等观念,使子女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子女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发挥。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变化慢,形成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维方式。
在那样的社会,年轻一代不必也不能提出“为什么”和“应如何”,不必也不能求助于创造性思维,只需知道“是什么”和“怎样做”。
传统的观念按既定的模式去要求下一代,从小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不足,不敢冒风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低,渐渐地也失去了进取意识。
这些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化的需要格格不入,而它影响着教育者的思想,许多家长只知道依照前辈人的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殊不知,这样的传统观念亟需转变,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供子女生活、学习,提高子女的综合素质,包括强化他们的进取意识。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即启蒙老师,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做好,否则这种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会严重影响子女的品德思想的养成,尤其是父母的道德品质差劲,更会给子女留下深刻的痕迹。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把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到第—位,使家庭有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极大限度的弱化子女的不良习惯。
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子女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家长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子女的参照。
父母要使子女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
言行相悖比对子女放任自流效果更坏。
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才谈得上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影响。
家长自身不转变,一味要求子女提高,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父母制定的"家庭规则",自己首先应带头遵守,否则不但不能使子女听从命令,更会使自己在子女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衰减甚至走向反面。
要求在子女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
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子女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子女的言行。
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
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中,说教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子女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
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父母一旦答应了子女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
如果随便承诺子女一件事,但由于种种原因给忘记了,对子女的情绪不仅会是一个较大的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子女内心带来伤害。
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子女心目中的可信度。
次数过多,可能父母的话就会被子女完全不当一回事,还谈什么教育子女呢。
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子女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
如果经常有言出不行这样的过错,在子女面前郑重其事地道歉,并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博得子女的谅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可连科也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就是说,家庭教育作为子女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其个性、品质的养成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家长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全方位、立体化的示范作用,家长的处事风格对子女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处处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子女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提高和树立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可以使家长牢牢把握住教育管理子女的主动权。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他们自身更成功,比他们自身更有才。
在生活中,父母们为了子女,也是加倍的辛苦,加倍的付出,并为子女的成长发展设定了这样或那样的目标,殊不知如此这般却超越了子女的心智年龄,给子女的成长发育造成了各种不同的障碍。
不少父母对此也有所认识,但在生活中又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子女越过别人的子女,继续做着习惯了的那一套。
其实,教育子女的一个真谛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子女的年龄越小,家长的榜样感染力就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家长在工作上出类拔萃,但与子女的沟通比较差,当发现子女的个性、心理发展出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
而有的家长虽然在工作上表现平平,但是与子女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子女成长的有力支持力量。
这样的子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能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和态度面对,因为父母对他的支持使他心理踏实、自信。
所以,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父母要还与子女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子女从自己身上获得自信与勇敢。
同时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
要求子女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子女,父母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子女在思想品德上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不占小便宜,公正无私;要求子女尊师爱长,家长自己就要相互尊重,孝敬老人,并不在子女面前争吵,尽量营造安静、温馨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这样严于律己,就会给子女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赢得子女的信赖与尊敬,因为家长本身的言行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从而也给子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不怠惰,不消极,不啃老,对自己的未来也会有规划,有目标,缺乏进取意识的状态也会慢慢得以改善。
2、重视家庭教育,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一个成功家庭的家庭教育,首先取决于父母是否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它不但可以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也是创造幸福家庭的因素,是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安定力量。
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子女,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必定培养出来的是优秀的儿女。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子女,每个子女都是可塑的。
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都是作为现代父母必须研究的课题。
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
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
因为,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待人接物以及立身行事都对子女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伴随着子女的出生、成长,成年及以后,是子女学做人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堂,家长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教不出合格的子女的。
某种程度上讲,家庭教育成功意味着子女成功,家庭教育失败意味着子女失败。
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家庭教育重在塑人,教会子女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如若不科学,不能够把握目标,有的放矢,必然培养不出拥有健康身心的子女,这样的教育是不合格、不完整的,对培养出独立、有个性、富有进取意识的子女来说也会存在很大困难。
对子女而言家庭教育不仅开始最早,而且时间也最长。
父母作为子女最早的启蒙老师以及终身的教育者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最深远。
正如古人所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同时,学会和子女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
子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作为人有自己的感受性,有被尊重、重视、表达、渴望倾听等需求。
而这些需求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没有平等,一切无从谈起,父母要努力造就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尊重子女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子女的文化使融入家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是以社会为背景,以家长为教师,以子女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机制。
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习惯,在实现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学校教育所起不到的功效。
《中国母亲》一书中记载了许多母亲把子女培养成为中国革命、建设精英的事例,十分感人。
同样,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存在家长纵容、引诱子女走上歧途的教训。
这充分说明,“身教重于言教”,一次真实的示范,胜过一百次空洞的说教。
家长只有自觉学习,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
现代家庭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关注子女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他们自身的禀赋和潜能以及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同时培养子女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