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教育统计公报
康复器材行业分析

老人拥有 30 张养老床位的具体指标, 国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数量平均
按照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全国新增 养老床位的数量至少为 600 万张,保 守估计每张床位至少配置价值 0.5 万 元~1 万元的护理床及其他康复器具, 仅养老机构新增的康复器械需求量即 达 300 亿元~600 亿元。
每年增加620万人,到 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 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老 龄化的不断加剧势必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 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 日常专业照料的需 求量大且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医养融合,是医 疗与养老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带来养老产业升
康复器械产品种类繁多,国际标准 IS09999:2011 按照康复器械的功能 将康复器械产品分为 12个主类、130个次类和 781个支类。按照应用领域 分类,康复器械包括康复医疗器械、康复教育设备和辅助器具等,其中康 复医疗器械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康复评定器械、康复训练器 械和康复理疗设备。
六、康复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分 析
1、发展前景分析 2、康复器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3、未来发展仍面临三大瓶颈
1、发展前景分析
不论从国际市场来讲还是从国内市场来讲,康复器材未来的发展前景都 大有可观,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加速了消费升级,这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康复器械。
2、智能化
由于康复器械主要用于机体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因此其本身的自动化,以 及与患者之间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对康复器械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前沿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临床研究,康复器械也越来越朝着自动化与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既表现在医疗机构用康复器械上, 也可见于老 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生活辅助康复器具。
2023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A类

2023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A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党委(党组)每年()应当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年度任务安排,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
A.年初B.年终C.不定时D.年中【答案】:A2.2022年4月6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A.0.063B.0.093C.0.083D.0.073【答案】:C3.维护公文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A.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C.施行办法的严密D.公文的保密性【答案】:B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B.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C.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1/ 21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答案】:D5.我市部分热心市民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卫生和绿化等活动。
热心市民这一活动属于公民依法行使:A.民主选举B.民主监督C.民主管理D.民主决策【答案】:C6.关于“命令”的标题形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B.可由发令人职务和文种构成C.可由发令人的职务、事由和文种构成D.可由发令机关和文种构成【答案】:C7.下列有关议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议案和建议是一回事B.议案提请审议事项必须是“一事一案”C.议案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可省略发文机关D.议案只能是党政机关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文【答案】:B8.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于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篇一: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本办法所称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教育部《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教基[1998]2号)但是后来教育部已经很少用流动儿童这个字眼了,取而代之用随迁子女这个概念。
与流动儿童相关的、现行比较常用的两个概念是: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
而且我认为这两个概念比流动儿童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反映出来的问题更为精准。
随迁子女,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户籍所在地、跟随父母来到外地的孩子。
一般来说,我们提到随迁子女,都是在孩子接受教育这个语境下。
教育部对随迁子女的定义(注意:一定是户籍在农村的才会被教育部定义为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教育局对随迁子女的定义(并不作户籍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区分):跟随父亲或母亲在我市生活、就学的来穗人员及其他非本市户籍就业、创业人员子女。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穗教发[2014]30号)而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部的定义和国务院最新的定义并不相同,因此统计起来数字相差巨大。
2016年民政部根据国务院的定义统计出来的数字是903万,而教育部2015年统计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校生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2019.24万。
教育部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务院对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从我们对一些流动儿童服务机构和外来务工人员访谈的情况来看,外来务工人员最为关心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能不能上公办学校的问题。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流动小孩和留守小孩【篇一:流动小孩和留守小孩】本方法所称流动小孩少年是指 6 至 14 周岁(或 7 至 15 周岁),随父亲母亲或其余监护人在流入地临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小孩少年。
(教育部《流动小孩少年就学暂行方法》,教基 [1998]2 号)可是此后教育部已经极少用流动小孩这个字眼了,取而代之用随迁子女这个观点。
与流动小孩有关的、现行比较常用的两个观点是:随迁子女和留守小孩。
并且我以为这两个观点比流动小孩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反应出来的问题更为精确。
随迁子女,顾名思义就是走开户籍所在地、跟从父亲母亲到达外处的孩子。
一般来说,我们提到随迁子女,都是在孩子接受教育这个语境下。
教育部对随迁子女的定义(注意:必定是户籍在乡村的才会被教育部定义为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亲母亲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小孩少年。
(教育部《 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教育局对随迁子女的定义(其实不作户籍是乡村仍是城镇的划分):跟从父亲或母亲在我市生活、就学的来穗人员及其余非本市户籍就业、创业人员子女。
(广州市教育局《对于做好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实行方案(试行)》,穗教发[2014]30 号)而对于留守小孩,教育部的定义和国务院最新的定义其实不同样,因此统计起来数字相差巨大。
2016 年民政部依据国务院的定义统计出来的数字是903 万,而教育部2015 年统计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校生中的乡村留守小孩是2019.24 万。
教育部对留守小孩的定义:乡村留守小孩,是指出门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余家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小孩少年。
(教育部《 2014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务院对留守小孩的定义:留守小孩是指父亲母亲两方出门务工或一方出门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郝杰;何强【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博弈关系越发受到关注,人们也越发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校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并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更应融入绿色思潮的发展趋势中.文章对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及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从硬件设施到软环境两方面阐述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中一些值得借鉴的策略及方法,并提出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期刊名称】《企业科技与发展》【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184-186)【关键词】高校建设;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绿色教育【作者】郝杰;何强【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81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概述1.1 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绿色校园的建设对于国家、社会、高校都具有深刻而积极的意义。
校园建筑存量巨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能耗大户。
据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4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6亿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总量达29.9亿m2。
其中大学的人均能耗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居民的人均能耗指标,据初步统计,全国大学生人均能耗、水耗分别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4倍和2倍[1]。
因此,绿色校园的建设与推广势在必行,而适宜的绿色校园建设策略不仅应在建造过程中减量节材,还应在建成后的运维中降低成本,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理念。
1.2 绿色校园的内涵我国《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将绿色校园定义为“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学前教育学》主题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艺术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相应的团体、社会设施等。 (4)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如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观、
思维方式、精神风貌、习俗、传统和社会生活方式等。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 1.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制约 2.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和制约
作业布置
3.有人认为,学前教育与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没 有多大关系,请阐述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教育理念
政府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提高学前教育质 量的关键。 【案例】驻马店教育发展思路
(二)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提问】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什么时候?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案例】2009-2014年以来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主题2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目录
CONTENT
一、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政治
经济
文化
目的、性质、方向 速度、规模、质量
产生、发展 任务、需求 内容、手段
目标、内容 方法、手段
(一)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和目的的影响和制约
02 政治——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
政府重视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 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先决条件。
【自主学习】2010年-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相关内容,并总结我国2010年-2015年幼 儿园、在园幼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长的原因。
(199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面积123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11万平方米。由于在校生规模大幅度增长而投入不足,生均校舍面积由上年的42.4平方米下降到40.9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学校达70%以上。
全国成人高等学校1172所,比上年减少11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46所,增加1所;职工高等学校703所,减少11所;农民高等学校4所,减少1所;管理干部学院170所,增加1所;教育学院245所,减少4所;独立函授学院4所;在836所普通高等学校中举办了函授部、夜大学。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有一定发展,初中入学率、三年巩固率较上年有所提高,辍学率下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有较大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教师减员严重。
全国初中学校6.96万所,比上年减少343所。其中普通初中6.81万所,减少299所;职业初中1538所,减少44所。初中招生1644.87万人,比上年增加139.28万人。其中普通初中招生1616.36万人,增加137.42万人;职业初中28.51万人,增加1.86万人。初中在校生4379.9万人;增加234.66万人;职业初中在校生63.05万人,增加6.81万人。初中毕业生1166.4万人,比上年增加17.71万人。初中毛入学率73.8%,比上年增长零点七个百分点。在校生三年巩固率85.39%,增长二点七一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5.1%,比上年下降二个百分点,其中男女学生辍学率分别为5.8%、4.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7.8%,比上年增长三点七个百分点。
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21万人,比上年增加0.53万人。其中教书育人 行教师9.49万人,增加0.54万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33人,副教授19071人,讲师44676人,助教24512人,教员5557人。
成人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1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由上年的22.2平方米下降到21.2平方米。
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在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学前教育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上年增加1.73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3894.69万人,比上年增加208.93万人。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88.51万人,比上年增加20.76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2]达到67.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6.63万所,比上年减少1.55万所。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191.44万人;在校生1.38亿人;专任教师906.5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3]92.3%。
1.小学全国共有小学21.35万所,比上年减少1.51万所;招生1695.36万人,比上年减少19.31万人;在校生9360.55万人,比上年减少335.35万人;毕业生1581.06万人,比上年减少60.50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4]达到99.71%;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70%和99.72%,女童高于男童0.02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549.49万人,比上年减少4.36万人;专任教师558.46万人,比上年减少823人。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6]99.83%,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生师比16.76:1,与上年的17.36:1有所改善。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62064.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02.92万平方米。
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7]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51.44%,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2.13%,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0.13%,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0.09%,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54.19%。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0年我国教育战线继续贯彻党中央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有计划、有步骤的治理整顿,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义务教育得以实施,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有所发展,高等教育控制了规模,质量得到提高,成人学历教育整顿初见成效,岗位技术培训有了发展,扫盲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继续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扩大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一、基础教育继续贯彻《义务教育法》,加强督导检查,基础教育成果得到巩固。
小学教育进一步普及,1990年全国小学招生达到2063.97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2241.38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8%,比上年提高0.4%。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4.6%,比上年提高3.1%。
通过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的县达到1459个,比上年新增70个。
初中教育稳步发展,1990年全国普通初中招生1369.86万人,比上年增加60多万人,增长4.6%。
在校学生3868.65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增长0.8%。
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稳定,校数略有减少。
1990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249.76万人,比上年增加7.26万人;在校学生717.31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
高中校数比上年减少372所。
小学生流失得到进一步控制,初中生流失率有所下降,但仍偏高。
1990年全国普通中小学流失学生492万人,流失率为2.9%,比上年下降1.3%。
其中:小学流失学生292.1万人,流失率为2.4%,比上年下降0.8%;初中流失学生185.83万人,流失率为4.8%,比上年下降2.5%。
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有所提高。
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73.9%、46.5%和45.5%,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教育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教育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杨希孔祥娜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10期教育部8月中旬发布了《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据《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全国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入学机会继续扩大,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适度增长,重点正转向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
《公报》指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90所,比上年增加28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33所;成人高等学校348所,比上年减少5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45所,比上年增加16所;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比上年增加17所。
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11个,其中高等学校534个,科研机构277个。
研究生招生58.97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增长5.27%,其中,博士生招生6.84万人,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
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比上年增加7.40万人,增长4.50%,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
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增长13.13%,其中,毕业博士生5.17万人,毕业硕士生43.4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3万人,增长1.08%;在校生2391.32万人,比上年增加82.81万人,增长3.59%;毕业生624.73万人,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增长2.7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43.96万人,比上年增加25.44万人;在校生58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62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比上年增加4.77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853.90 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3.1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 871.1 万人次。
“互联网+公益”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平台的构建探究

“互联网+公益”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平台的构建探究作者:莫娜青金磊徽张晟婕许德武来源:《社会与公益》2021年第05期摘要:“互联网+公益”虽然已经进入3.0时代,但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更多是线下物质上的,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本文即针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心理失衡、学习失范等问题,分析我国留守儿童公益组织的现状,旨在打造一个“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留守儿童公益心理教育平台——“候鸟之家”,并结合多方面分析其建设的优势与可行性,探索公益创业平台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留守儿童;公益组织;心理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是,现有的帮扶大多仅停留在“免费午餐”“爱心教室”等物质层面的帮扶;然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同样急需引起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互联网+公益”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效应优势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
本文即依托“互联网+公益”大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认真剖析现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公益需求,以“候鸟之家”公益平台为例,论证实现留守儿童线上心理教育的可行性,为社会人士搭起大爱的桥梁,为留守儿童撑起希望的天空,同时该项目的自我造血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和现状(一)概念界定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同时结合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给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即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本文将留守儿童定义为连续三个月以上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现状分析1.研究对象团队面向浙江省衢州市、金华市两地的15所农村子弟中小学开展了实地调查,中学涵盖初一到初三年级,小学涵盖一年级到六年级,共3556名学生,75个班,年龄段横跨7~16岁。
20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XX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XXXX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综合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XX.XX万所,比上年增加XXXX所,增长X.XX%;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X.XX亿人,比上年增加XXX.XX万人,增长X.XX%;专任教师XX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万人,增长X.XX%。
二、学前教育全国共有幼儿园XX.XX万所,比上年增加X.XX万所,增长X.XX%。
学前教育入园幼儿[X]XXXX.XX万人,比上年减少XX.XX万人,下降X.XX%;在园幼儿[X]XX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万人,增长X.XX%。
幼儿园教职工X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万人,增长X.XX%;专任教师X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万人,增长X.XX%。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X]达到X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
三、义务教育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XX.XX万所,招生XXXX.XX万人,在校生X.XX亿人,专任教师XXX.XX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X]XX.X%。
X.小学全国共有普通小学XX.XX万所,比上年减少X.XX万所,下降X.XX%。
另有小学教学点XX.XX万个,比上年减少X.XX万个。
招生XX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X万人,增长X.XX%;在校生XXXXX.XX 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X万人,增长X.XX%;毕业生XXXX.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XX万人,增长X.XX%。
《决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决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序幕。
历经30年努力,我国的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
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552万所,招生156384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430191万人。
这个成绩是巨大的,教育改革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世人瞩目。
重温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改革文献,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蕴含的有关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首先,《决定》确立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我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有着很大的不同。
建国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立足于教育为政治服务,强调人的素质与政治的内在关联。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进行战略调整,把发展的重心放在社会经济发展上。
因此,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改革文件,开篇就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由此,发展教育不仅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更成为国家处理教育发展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国策。
《决定》奠定了我国30年来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
其次,30年来,我国教育在发展战略目标地位上,坚持把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核心与关键。
义务教育在坚持普及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质量和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教育发展的这一态势与格局,与《决定》提出的开创性的改革密不可分。
这一发展格局,其内在的指导思想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
[2][3]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 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8]下降0.2%。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同比上涨城市个数上半年各月均为69个,下半年月同比上涨城市个数逐月减少, 12月份为2个,月同比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至68个。
《学前教育学》主题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财政投入
政府财政投入的增长,是学前教育规模 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案例】丹麦2004-2007年学前教育状况
教育理念
政府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提高学前教育质 量的关键。 【案例】驻马店教育发展思路
3.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教师讲解】 (1)影响文化的保存、传递、传播。 (2)影响文化的创造、更新。
总结
01 学前教育 02 学前教育 03 学前教育
政治 经济 文化
【重点】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学前教育发 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业布置
1.试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与学前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例】新中国建立以学前教育公职人员的选拔、任 用以及他们的行为导向
经济杠杆
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学前教育的方向, 对办学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如民间 办学均需申请审批等。
02 政治——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
政府重视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 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提问】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什么时候?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案例】2009-2014年以来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2.学前教育的任务受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作业布置
3.有人认为,学前教育与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没 有多大关系,请阐述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2014年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滨州市统计局(2015年3月6日)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2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4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3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09.90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8:51.3:38.9调整为9.7:50.3:40.0,服务业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557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695美元),增长6.9%。
图1 2010-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1.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4%,购进价格下降4.0%。
图2 2014年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表1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49万户,注册资本(金)2896.81亿元,分别增长37.0%和24.1%。
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4038户,注册资本(金)599.12亿元;外资企业370户,注册资本32.04亿美元;私营企业3.11万户,注册资金1899.48亿元,分别增长36.1%和27.2%;个体工商户11.48万户,资金数额58.98亿元,分别增长39.5%和44.8%;农民专业合作社4690户,出资总额143.79亿元,分别增长31.4%和36.6%。
电力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年售电量143.8亿千瓦时,增长20.0%,增速居全省第1位。
推进220千伏海丰、铁雄等42项35千伏及以上项目建设。
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及平衡策略

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及平衡策略作者:王晓梅苗丽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2期王晓梅苗丽(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文章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女教师面临较严重工作与家庭冲突,特别是子女年龄较小的女教师,面临的冲突更为严重。
通过对20位子女年龄在10岁以下的女教师的深入访谈,发现工作家庭冲突主要表现为时间冲突和压力冲突,探讨了冲突加剧的原因,并从组织和女教师个人角度提出平衡工作家庭冲突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平衡策略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2.00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女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1991年的39.0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34.31万人,增加了95.23万人。
12年来,女性比例逐渐提高,总人数已增长4.18倍。
男女教师比从1.84下降到1.18。
3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中女性的比例高达49.3%。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推陈出新,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教师工作任务大幅增加。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家庭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
因此,女教师在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操持家务、抚养和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
与男性教师相比,女教师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工作与家庭冲突。
如果高校女教师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力完成科研任务、家庭关系紧张、生活质量恶化等问题。
因此,探讨高校女教师的工作与家庭冲突问题,探究工作家庭平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设计1.1研究问题本项研究包括下列研究问题:一是高校女教师感受到的工作家庭冲突;二是产生工作家庭冲突的原因;三是教师缓解工作家庭冲突方式;四是组织及教师个人角度如何缓解工作家庭冲突。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

㊃空间格局与长江经济带发展㊃第27卷第5期 2017年9月 Vol.27 No.5 Sep.2017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7.05.011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李 晶,何声升(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㊁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现象越来越突出㊂采用熵权法从教育规模㊁经费投入㊁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四个维度构建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对2004 2013年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虽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但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明显,落后地区仍然占很大比重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未能有效发挥空间辐射和带动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结构有待改善㊂国家应避免高等教育区域差距继续拉大,落后地区应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发达地区应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缩小高等教育的空间差距㊂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空间格局;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区域差距;教育规模;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中图分类号:F061.5;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7)05⁃0070⁃09一㊁引言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㊂然而,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同时,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现象也越来越突出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构建公平㊁合理的高等教育空间格局,缩小空间差距,逐步实现高等教育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㊂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分布格局,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㊂高等教育区域差异问题早已进入相关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㊂相关研究多是基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基尼系数㊁泰尔系数㊁07*收稿日期:2017⁃06⁃16;修回日期:2017⁃07⁃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TJ018);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1CTJ004);辽宁省校级青年科研人才培育项目(DUFE2015Q03) 作者简介:李晶(1978),女(满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副教授,博士,在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空间统计研究;E⁃mail:li_jing0420@㊂因子分析㊁变异系数等)对高等教育区域差异进行解读性分析㊂如Zhang和Kanbur(2005)通过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得出中国教育资源区域差异日趋扩大的结论;Qian和Smyth(2008)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教育非均衡现象进行了分析; Yue(2015)对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衡展开了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许庆豫和徐飞(2012)利用变异系数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刘华军(2013)利用基尼系数和空间极化测度方法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非均衡问题;张海英等(2013)利用因子分析和DEA法对我国高等教育实力和效率的非均衡性展开了研究;桂庆平等(2015)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中国各省域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㊁师资条件㊁学校布局㊁办学成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㊂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还有些学者着眼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研究㊂如杨红旻(2012)从制度角度层面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差异;周平红(2012)从高校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着手探讨教育资源区域差异;杨江华(2014)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异;张琦(2016)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㊂综上所述,多数文献在关于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研究中并未考虑空间因素㊂目前空间计量统计方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等方面,如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Sergio et al,1999;余运江等,2014;赫胜彬等,2016;彭程等,2016)㊂鉴于关于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引入空间计量统计方法中的ESDA技术和三维趋势分析方法,结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并从教育规模㊁基础设施㊁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四个维度度量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而分析我国省域高等教育的差异性和空间动态演变规律,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㊂二、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测评本文基于效果说和信息说概念下的指标体系设计路径模式(文静,2011),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王绽蕊,2000)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王唯,2003)公布的教育发展指标,并参考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高等教育人力㊁物力和财力投入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㊁基础设施㊁经费投入㊁师资力量四个维度设置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㊂其中,高等教育规模反映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分别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设置高等学校数①㊁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高等教育的承载能力;高等教育基础设施体现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素,用高校生均固定资产总值㊁高校生均图书量和高校生均校舍面积②三个指标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状况;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也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支持程度,用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地GDP比例㊁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高校师均R&D经费三个指标来衡量各地区政府和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高等教育师资力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不断培养和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并经过长期积累实现的,用高校生师比㊁高校专任教师数占教职工总数比例反映高校的教师利用效率和师资规模,用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教师占比和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反映师资质量和学术水平㊂由上述指标构成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㊂考虑到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以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㊁真实性,本文以我国除港㊁澳㊁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2004 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指标体系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㊁EPS全球统计数据库㊁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17①②高等学校指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㊂校舍面积指学校拥有产权的建筑面积㊂‘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主要来自各个省市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政府工作报告,从而最终形成了2004 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三维时序指标数据表㊂本文通过熵权法合成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见表1)㊂表1 2004 2013年各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地区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黑龙江13.88713.79214.15719.12417.75317.04117.74718.46922.65219.874内蒙古10.63310.73611.50315.75814.06413.39013.88514.72618.17816.345新疆10.28410.88411.62617.29615.00014.36714.48715.02618.38516.621吉林12.46112.96214.10919.01417.03116.28816.86117.18421.34619.014甘肃10.31310.61611.08815.04312.94412.22112.39612.77815.67114.027北京21.85421.69123.12231.54028.83028.39229.69930.31838.08133.874山西12.54312.79112.90818.00316.03715.49515.61415.88518.41117.119天津16.49116.52416.66221.95220.22119.52820.65220.63324.58021.678青海12.45312.52312.60418.73514.46413.49913.69714.30117.27415.272陕西14.23814.91216.05120.97019.08318.13618.33618.92121.49219.401宁夏10.43810.47911.59616.04414.13513.07513.23213.71216.39414.345山东13.90614.13315.23319.80119.18318.50519.15920.60423.50922.058西藏8.9858.09010.21116.12612.92412.80812.98813.15116.66215.537河南13.47412.88813.81517.97816.71416.31016.61718.04420.68419.452安徽12.71612.55313.39717.70716.90416.41616.58917.32020.37519.020四川12.96413.00113.68418.16717.05116.60516.64217.16420.19618.688湖北14.44914.12315.20319.38319.78419.16819.01820.13823.10720.552重庆11.48111.64512.70017.37615.76315.49415.80116.41719.37217.797江西12.63512.42112.65917.04416.91517.08716.79417.44120.35818.902湖南13.52514.05515.26420.15519.21717.99718.09318.51121.50119.732云南10.98711.26812.38817.36015.64314.65314.65215.24318.62116.793贵州10.97510.75711.70816.71914.75713.87113.77414.44317.28115.970福建11.96211.91113.15017.88416.55316.16316.23716.81619.79719.244浙江14.37314.68115.34619.26819.36119.25920.41120.71824.68122.885上海19.06719.18119.77925.52323.43122.70723.95924.45030.82930.515辽宁14.63314.70415.51719.79819.37119.09319.93120.03223.60121.987江苏16.35716.66317.51421.79522.13721.45322.24823.11626.42024.834河北12.60812.63013.47817.73317.25916.75116.41717.21019.91318.703广东15.02315.20515.98920.32919.79018.62518.78318.79121.39219.541广西11.58711.31012.12616.34414.95913.93513.97314.44917.51815.652海南10.27710.35410.62714.54911.92211.23511.49612.16415.11313.957 三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ESDA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是基于空间统计学的一种测度方法,以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可视化方法分析观测值之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空间相关性㊁空间异质性和空间集聚区㊂全局空间自相关分27析通过Global Moran’s I(全局莫兰指数)描述某一属性值在整个空间地理环境中的总体特征以及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①㊂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则通过Local Moran’s I(局部莫兰指数)表现不同地区空间特征的异质性,主要是通过Moran’s I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来分析局部区域与其相邻区域的空间相关性㊂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本文利用GeoDa软件对我国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得到2004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Global Moran’s I估计值及其显著性,如表2所示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Moran’s I估计值全部为正值,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高等教育在空间上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的省份也在空间上趋于集聚㊂表2 2004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Moran’s I估计值年份Moran’s I P值20040.15030.01420050.14550.01820060.16340.01020070.08460.03820080.19700.00620090.21590.00820100.22500.00420110.24230.00220120.20950.00620130.23520.006 2.空间分异分析(1)地理位置上的空间投影分异分析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对其空间分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作进一步分析,利用Arcgis10.2软件做出省域高等教育的三维透视图,从空间分异角度分析高等教育格局的变化趋势㊂其中,2004㊁2009和2013年三年的高等教育空间分异趋势如图1所示㊂在三维透视图中,X轴的左侧表示方位西㊁右侧表示方位东,Y轴的上侧表示方位北㊁下侧表示方位南,Z轴表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㊂各个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值及其位置是由杆的高度和位置决定㊂在左(A)图中,趋势分析是将省域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值作为散点投影到X⁃Y平面㊁X⁃Z平面㊁Y⁃Z平面上,从而得到三种不同方向的投影点㊂X⁃Z平面㊁Y⁃Z平面上的投影点通过拟合多项式的方式显示演变趋势(本文采用二阶多项式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一条最佳拟合曲线㊂而X⁃Y平面的投影点则表示各个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具体位置㊂右(B)图通过逆时针旋转45°来改变整个图像的视角,所得到的投影点分别是在西南 东北方向和西北 东南方向,通过投影点拟合得到一条最佳拟合线,反映在西南 东北方向和西北 东南方向上的变化趋势㊂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东西方向上,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到2013年这种状况没有改变,东高西低的趋势仍然明显,说明东部与西部的高等教育差距并没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缩小,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仍然严峻;在南北方向上,区域中心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而边缘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西南 东北方向和西北 东南方向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中部的一些省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㊁西南和东北地区,进一步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㊂(2)空间模块分析为了深入分析2004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变化,利用Arcgis10.2软件对2004㊁2009和2013年三个年份的数据进行层次分类展现㊂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对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分组,由高到低分别定义为第一层级㊁第二层级㊁第三层级和第四层级,如表3所示㊂37①Moran’s I的值位于⁃1到1之间,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本文α=0.05),若Moran’s I的值显著大于0,则表明区域属性观测值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并且值越大,其空间关联性越强;若Moran’s I的值显著小于0,则表明属性观测值在总体上存在空间负相关性;若Moran’s I的值等于0,则说明属性观测值的变化特征与空间因素不相关㊂A 图B 图2004年A 图B 图2009年A 图B 图2013年图1 2004㊁2009㊁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空间分异趋势图表3 2004㊁2009㊁2013年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层级分布2004年2009年2013年第一层级北京㊁上海北京北京㊁上海第二层级黑龙江㊁辽宁㊁天津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㊁广东㊁湖北㊁陕西辽宁㊁天津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㊁上海㊁陕西㊁湖北㊁湖南㊁广东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㊁河北㊁天津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广东㊁河南㊁湖北㊁安徽㊁江西㊁湖南㊁陕西㊁四川第三层级吉林㊁河北㊁山西㊁河南㊁安徽㊁福建㊁江西㊁湖南㊁广西㊁重庆㊁四川㊁青海黑龙江㊁吉林㊁河北㊁山西㊁河南㊁安徽㊁江西㊁福建㊁四川㊁重庆内蒙古㊁山西㊁新疆㊁重庆㊁云南㊁贵州第四层级内蒙古㊁甘肃㊁宁夏㊁新疆㊁西藏㊁云南㊁贵州㊁海南内蒙古㊁甘肃㊁宁夏㊁新疆㊁青海㊁西藏㊁云南㊁贵州㊁海南㊁广西甘肃㊁宁夏㊁青海㊁西藏㊁广西㊁海南 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是中部的湖北省㊁西部的陕西省因文化历史悠久㊁教育消费低廉㊁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而保持着较高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一直位47于第二层级㊂北京和上海的高等教育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遥遥领先其他省份,除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以外,两市一直位于第一层级㊂从演变趋势看,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省份除了北京㊁上海㊁陕西和湖北,还包括江苏㊁浙江㊁广东㊁天津㊁山东等省,这些省份经济条件优越,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㊂东北的黑龙江㊁辽宁因为较早建立了与工业㊁制造业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学术水平㊁科研实力保持在国内前列,所以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位于第二层级㊂而绝大部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省份位于第三和第四层级,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很低㊂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各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㊂上海市由第一层级下滑到了第二层级,黑龙江由第二层级下滑到了第三层级,青海㊁广西由第三层级下滑到第四层级㊂到了2013年, 规划纲要”出台,高等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高等教育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㊂东北的黑龙江㊁吉林,东部的河北,中部的安徽㊁江西和河南都进入到第二层级,位于三㊁四层级的省份明显减少,表现为 中间大,两头小”的 纺锤状”发展,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日趋合理,空间差异减小,趋于均衡化的发展㊂3.局部空间分异分析(1)LISA 集聚图分析LISA 集聚图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局部相关性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演化轨迹(见图2)㊂在研究时期内,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聚集在江苏㊁浙江㊁上海㊁天津㊁湖北㊁广东和辽宁等地,该区域无论是在经济基础㊁区位条件还是在发展潜力等方面都优越于其它地区㊂而与此相对应,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值区主要位于经济基础比较差㊁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并呈现出 块状”格局,表现出一种 俱乐部趋同”现象,即高等教育发展受周边地区影响比较大,空间近邻效应比较明显,而且这种发展情况长期未得到改变㊂总之,从整体上来看,高值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于分散,而低值地区的空间布局比较集中㊂2013年图2 2004㊁2009㊁2013年高等教育LISA 集聚示意图 (2)四象限分布分析为了更进一步观察我国31个省市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把区域空间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H⁃H 集聚,是指自身和相邻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第二象限表示L⁃H 集聚,是指自身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而周边省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第三象限表示L⁃L 集聚,是指自身和邻近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都较低;第四象限表示H⁃L 集聚,是指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程度较高,而周边省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㊂利用GeoDa 软件得到Moran 散点图(见图3),横轴表示变量观测值的标准化值,纵轴表示变量观测值的空间滞后值㊂从2004年到2013年,散点呈逐渐集中的趋势,说明各省市的高等教育差距在逐渐缩小㊂第一象限内的点略呈离散的趋势,说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并且位于第一象限内省份的数量由12个减少到10个;而第三象限内的点逐渐聚集,表明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差距在缩小㊂在Moran 散点图的57基础上,可以细化出各省份具体的象限分布,如表4所示,㊂2013年图3 2004㊁2009和2013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Moran 散点图表4 2004㊁2009和2013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四象限区域分布表2004年2009年2013年H-H黑龙江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南㊁江苏㊁上海㊁浙江㊁湖北㊁湖南㊁陕西黑龙江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㊁上海㊁湖北㊁湖南㊁陕西㊁江西黑龙江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㊁上海㊁湖北㊁湖南38.7%38.7%32.3%跨HH-LH河北陕西㊁福建㊁河南L-H 内蒙古㊁吉林㊁宁夏㊁山西㊁河北㊁安徽㊁江西㊁福建内蒙古㊁吉林㊁宁夏㊁山西㊁河南㊁安徽㊁福建内蒙古㊁吉林㊁宁夏㊁山西㊁河北㊁安徽㊁江西25.8%22.6%22.6%跨LH-LLL-L 甘肃㊁青海㊁西藏㊁新疆㊁四川㊁云南㊁贵州㊁广西㊁重庆㊁海南甘肃㊁新疆㊁西藏㊁青海㊁四川㊁重庆㊁云南㊁贵州㊁广西㊁海南甘肃㊁新疆㊁西藏㊁青海㊁四川㊁重庆㊁云南㊁贵州㊁广西㊁海南32.3%32.3%32.3%跨LL-HL H-L 广东广东广东3.2%3.2%3.2%跨HH-HL 三个年份属于H⁃H 区和L⁃L 区的省份占总数的71%㊁71%㊁64.6%,说明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一定的空间依赖关系㊂分别来看,位于H⁃H 区省份数量有所减少,说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互邻近的现象有所减弱;位于L⁃L 区的省份数量保持不变,且依然是西北㊁西南地区的省份,这些地区没有改变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也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优势地区的空间辐射作用不明显;而位于L⁃H 区的省份数量有所减少,说明高等教育优势地区的空间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极化效应在减弱㊂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欠发达省份仍然比较多,由全局Moran’s I 指数所表现出来总体空间集聚现象逐渐增强的现实,并不表示我国所有省市区的高等教育都呈现空间关联性和空间依赖性,它只是由于L⁃L 集聚和H⁃H 集聚占比较大的综合结果㊂而这一事实表明,省域高等教育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强的背后仍存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问题㊂67京津两市㊁山东省㊁陕西省和江浙沪三省因经济水平㊁文化历史㊁国家政策等因素一直保持在H⁃H 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㊁辽宁有着良好的工业基,并且高等教育起步比较早,从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比较高,处于H⁃H区;中部地区的湖北㊁湖南因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早,区域性名校较多,因此也处于H⁃H 区㊂而内蒙古㊁吉林㊁宁夏㊁山西㊁安徽㊁江西㊁福建等省份经济基础相对较弱,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一直处于L⁃H区,相邻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㊂河北㊁河南虽然距离京津地区很近,但并没有受到其辐射带动,反而因京津两地拥有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而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空间极化效应,一直处于L⁃H和跨HH⁃LH区㊂广大西部地区省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处于L⁃L区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给予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更大的财政支持,重点扶持一批西部高等院校的发展和一些优势学科的成长,以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支撑作用㊂四㊁结论与启示本文通过熵权法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从空间视角分析2004 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分异问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维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空间模块分析和空间四象限分析,以透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演变规律㊂首先,从总体上看,自2004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全局Moran’s I指数全部显著大于零,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近的省份逐渐聚集,并且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㊂但位于L⁃L区和L⁃H区的省份数量仍然占很大比重,说明我国一些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容忽视;同时,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结构仍然没有改善㊂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应从全局着眼,避免高等教育差距继续拉大;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则应充分利用好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西部大开发”和 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和优惠支持政策,将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位,最终缩小高等教育空间差距,实现高等教育协调发展㊂其次,纵观三个年份中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格局,H⁃H区的省份主要位于经济发达㊁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㊁人文基础较好㊁地理位置优越的环渤海地区㊁长三角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等,总体来看H⁃H区的省份数量不升反降㊂而河北㊁安徽㊁江西㊁福建等省份的空间分布状态基本未变(处于L⁃H 区),可见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未能有效发挥空间辐射和带动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㊂同样,中西部地区的湖南㊁湖北和陕西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和辽宁一直处于H⁃H区,这些省份虽然比不上东部高等教育发达省份,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然而也未能发挥自身优势,带动邻近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㊂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空间辐射作用,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加强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优势互补,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㊂最后,西部地区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加快发展㊂在西部各省份中,陕西省由于经济环境相对较好㊁人文历史悠久,基本处于H⁃H区,而其余省市区一直处于L⁃L区,不仅自身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下,周边省域同样发展水平不高㊂四川省和重庆市本身经济基础不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于其他西部省份,但也一直处在L⁃L区,说明整个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已不能忽视㊂因此,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仍需给予重点关注,对西部地区教育支持力度还应加大㊂要继续实施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项目,有效发挥东部地区的优势和辐射作用,带动西部共同发展㊂另外,经济发展是对教育发展最有力的支撑,大力发展经济,才是支撑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根本㊂参考文献:桂庆平,张男星,罗建平.2015.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7):11⁃20.赫胜彬,杨开忠.2016.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11):109⁃113.刘华军,张权,杨骞.2013.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9):1⁃7.彭程,陈志芬,吴华瑞,等.2016.基于ESDA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分异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144⁃151.文静.2011.不同概念理解下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7):43⁃45.王绽蕊.2000.区域教育发达程度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12):20⁃22.77。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讲人:李泽慧融合教育的三个核心1.多样性2.对多样性的接纳和包容3.每个人的责任,不应区分是特教还是普教。
31秒短片:我们都一样,我们不一样。
你觉得一样的在哪?不一样的在哪?你有什么启示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现状: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1.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2.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3.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3.19%,即155万,还有91万残疾儿童尚未入学。
4.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
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37万人。
讨论的问题:一、什么是融合教育?关于融合教育的重要国际文件:1.萨拉曼卡宣言(1994)2.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1994)3.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名称的问题对INCLUSIVE EDUCATETION的理解陈云英博士后在1993年哈尔滨会议上翻译成“全拿教育”,与integration(融合、整合)相区别,伺候在大陆地区采用台湾翻译成“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政策与实践出发点:“认识到在普通教育体系里为残疾儿童、青少年与成人提供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重申对全民教育的支持。
”因为:“许多儿童都会在他们求学生涯的某个时期经历到学习困难并由此产生特殊教育需要。
”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力,必须给与他事先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之机会。
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
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
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吸收再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
试试此种全纳性方针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创造欢迎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和事先认人受教育的最有效途径;进而言之,他们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并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主题,紧抓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在“破解”一些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新成效,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培养学生成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一、学前教育全国共有幼儿园20.99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050.71万人,比上年增加156.02万人。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08.03万人,比上年增加19.52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0万所,比上年减少1.23万所。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106.25万人;在校生1.38亿人;专任教师912.2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6%。
1.小学全国共有小学20.14万所,比上年减少1.22万所;招生1658.42万人,比上年减少36.93万人;在校生9451.07万人,比上年增加90.52万人;毕业生1476.63万人,比上年减少104.43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1%;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80%和99.83%,女童高于男童0.03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48.89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专任教师563.39万人,比上年增加4.93万人。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8%,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生师比16.78:1,与上年基本持平。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64697.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2.34万平方米。
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56.82%,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9.89%,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8.52%,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8.42%,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61.06%。
2.初中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6万所(其中职业初中26所),比上年减少181所。
招生1447.8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7万人;在校生4384.63万人,比上年减少55.50万人;毕业生1413.51万人,比上年减少148.03万人。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3.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
初中教职工395.57万人,比上年增加2.70万人;专任教师348.84万人,比上年增加0.75万人。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53%,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生师比12.57:1,与上年基本持平。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52563.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4.13 万平方米。
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73.33%,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7.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6.06%,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5.87%,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1.33%。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94.73万人。
其中,在小学就读955.59万人,在初中就读339.14万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75.42万人。
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
三、特殊教育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比上年增加6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1万人。
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7.07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在校生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
其中,视力残疾学生3.41万人,听力残疾学生8.85万人,智力残疾学生20.57万人,其他残疾学生6.67万人。
特殊教育毕业生4.90万人,比上年减少0.17万人。
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3.80万人,在校生20.91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78%和52.94%。
四、高中阶段教育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57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招生14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81.10万人;在校学生4170.65万人,比上年减少199.27万人。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普通高中全国普通高中1.33万所,比上年减少99所;招生796.60万人,比上年减少26.10万人,降低3.17%;在校生2400.47万人,比上年减少35.41万人,降低1.45%;毕业生799.62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增长0.08%。
普通高中教职工250.94万人,比上年增加3.58万人;专任教师166.27万人,比上年增加3.37万人,生师比14.44:1,比上年的14.95:1有所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25%,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5346.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85.89万平方米。
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4.3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6.25%,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4.49%,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4.70%,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7.63%。
2.成人高中全国成人高中546所,比上年减少65所;在校生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3.83万人;毕业生12.3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
成人高中教职工9555人,比上年增加3494人;专任教师8020人,比上年增加3402人。
3.中等职业教育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9万所,比上年减少384所。
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536所,比上年减少41所;职业高中4067所,比上年减少200所;技工学校2818所,比上年减少64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457所,比上年减少79所。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
其中,普通中专招生259.66万人,比上年减少11.81万人;职业高中招生161.54万人,比上年减少22.00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24.41万人,比上年减少9.09万人;成人中专招生74.16万人,比上年减少12.10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
其中,普通中专在校生749.14万人,比上年减少23.0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72.82万人,比上年减少61.40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338.97万人,比上年减少47.6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194.36万人,比上年减少35.62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22.95万人,比上年减少51.49万人。
其中,普通中专毕业生247.73万人,比上年减少17.48万人;职业高中毕业生178.37万人,比上年减少26.15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06.79万人,比上年减少10.09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90.05万人,比上年增加2.21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3.21万人,比上年减少2.13万人。
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1.81万人,比上年减少1195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6.09万人,比上年减少1.45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52万人,比上年减少424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7.34万人,比上年增加665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5.84万人,比上年减少9530人,生师比21.34:1,比上年的22.97:1有所改善。
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0.69万人,比上年增加3321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9.33万人,比上年减少8117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46万人,比上年减少455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31万人,比上年增加1113人。
五、高等教育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24所,比上年增加36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29所(含独立学院283所),比上年增加38所;成人高等学校295所,比上年减少2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02所,比上年增加32所;高职(专科)院校1327所,比上年增加6所。
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88个,其中,普通高校571个,科研机构217个。
研究生招生62.13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增长1.63%,其中,博士生招生7.26万人,硕士生招生54.87万人。
在学研究生184.77万人,比上年增加5.37万人,增长3.00%,其中,在学博士生31.27万人,在学硕士生153.50万人。
毕业研究生53.59万人,比上年增加2.22万人,增长4.33%,其中,毕业博士生5.37万人,毕业硕士生48.22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21.40万人,比上年增加21.57万人,增长3.08%;在校生2547.70万人,比上年增加79.63万人,增长3.23%;毕业生659.37万人,比上年增加20.65万人,增长3.2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65.60万人,比上年增加9.11万人;在校生653.12万人,比上年增加26.71万人;毕业生221.23万人,比上年增加21.46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703.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77.38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995人,其中,本科学校14342人,高职(专科)学校6057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33.57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专任教师153.45万人,比上年增加3.76万人。
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68: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5.29万人,比上年减少3496人;专任教师3.15万人,比上年减少2109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6310.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55.7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58.49亿元,比上年增加348.91亿元。
六、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736.66万人次,当年已毕(结)业920.28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613.67万人次,当年已毕(结)业5084.48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0.51万所,比上年减少0.72万所;教职工47.74万人;专任教师27.65万人。
全国有成人小学1.83万所,在校生116.43万人,教职工4.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17万人;成人初中1370所,在校生46.26万人,教职工8732人,其中,专任教师7559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44.15万人,比上年减少6.43万人;另有45.55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比上年减少16.37万人。
扫盲教育教职工2.61万人,比上年减少6517人;专任教师1.08万人,比上年减少45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