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引领生命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引领生命的成长
作者:周雁翎张雅红乐兵金丽莉周莉林雁罗瑞
来源:《语文建设》2011年第05期
河南省信阳市第十三小学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文化底蕴厚重。
近年来,课外阅读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已逐步成为语文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开设每天25分钟的自由阅读课,在清新柔和的轻音乐中,低年级“ 教师大声读” 、中年级“班级读书会”、高年级“深度自由读” ,教师引领,循序渐进,将学生引入各类经典童书的殿堂。
不断更新的读书主题标语、文化墙,精彩纷呈的教师读书演讲比赛、教师讲述比赛、学生讲故事比赛、图书插画比赛、图书漂流、图书拍卖会……一次次掀起读书热潮。
如今,课外阅读已成为信阳市第十三小学语文教学腾飞的翅膀,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阅读、写作、书法水平大面积提高,一大批青年教师也随之成长起来。
大声朗读,播下阅读的种子
在引领孩子阅读的道路上,我让课外阅读从倾听开始,用大声朗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阅读的种子。
最初,我从一个个小故事读起,利用课堂教学的间歇,或利用放学之前的小憩。
后来,每天的阅读课,成了我和孩子们的“幸福约会”。
每读一本书,我首先用创设情景、语言渲染等手段,让孩子产生倾听的热情。
如,朗读《长袜子皮皮》前,我边用彩笔呈现人物简笔画,边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
她两条硬邦邦的辫子直挺挺地竖着,鼻子上布满雀斑。
她细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可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
她穿一双黑色的鞋,但比她的脚大一倍。
她力大超人,可以举起一匹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鲨鱼抛到远处……”我夸张地说出这番话时,孩子们张大嘴巴,发出“啊”“哇”的惊叹。
我放慢语速,继续说道:“这个不同寻常的小姑娘,就是长袜子皮皮。
”接着,我举起书,问:“你们愿意走进这本书,去认识皮皮吗?”在欢呼声中,我们开始了对《长袜子皮皮》的阅读之旅。
朗读时,我力求声情并茂。
有时运用体态语,有时模仿不同腔调,并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节奏,高潮迭起时情绪激昂,婉转低回处语音柔美,激动人心时手舞足蹈,伤心落泪处低沉悲痛。
朗读中,我或在悬疑处打住,让孩子猜测想象,引发他们持续阅读的兴趣;或随时与孩子交流,释放他们的阅读体验。
如,在朗读《柳林风声》的“翻船事故”一节时,我掩书发问:“如果是你,会不会因为鼹鼠把船弄翻而责备他呢?”简短讨论后,我顺势往下读,无需多言,河鼠那宽容大度的胸怀已融入孩子内心。
大声朗读,如磁石般吸引着孩子。
它给予孩子的是畅快的阅读享受、直接的情感熏陶,最易走进孩子心灵。
因为这种朗读是有情感、有温度的,能把作品中蕴藏的东西直接生动地传递
给孩子,并深入其心灵。
绘声绘色的大声朗读,更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渐渐地,有人感觉光听老师读不过瘾,自己得找本书读读。
于是,在我读书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捧起这本书,边听边看,甚至有的超前读完。
窃喜之余,我不禁反思:难道只能由老师来读吗?难道孩子不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吗?他们来朗读,既能深入理解作品,又能表达自我情感,岂不更棒吗?于是,我有意留下书中适合孩子朗读的段落,让他们先在家里练习,第二天阅读课上来读,我发现孩子的朗读并不逊色!为了让更多孩子加入大声朗读的队伍中,我又采取过毛遂自荐和小组合作的方法。
渐渐地,孩子的表达能力在大声朗读中得到锻炼,自信心在大声朗读中得到提高。
(张雅红)
读书社团,构建灵动的书香班级
每当升入高年级,为了将读书进一步引向深入,我都会组建班级读书会,成立如下读书社团:1.朗诵社团,针对爱好朗诵,有一定朗诵基础的学生;2.表演社团,针对擅长表演的学生;3.写作社团,针对善于学习别人,有一定提炼、总结能力而又喜欢动笔的学生;4.研究社团,针对喜欢质疑,爱刨根问底的学生。
学生们每次都给四个社团赋予了“雅”称和标语,比如今年的雅韵留声(朗读)社团—用声音传达心灵的感悟;青衣(表演)社团—文学在我心,精髓展演中;争鸣(研究)社团—读书之乐,乐在交流;金笔落墨(写作)社团—穿行文字之中,抒发心中之感。
读书会还面向全班征集标语,我们会把四个社团的标语一起布置在教室后墙上,浓浓的书香气氛便在整个班级里弥漫开来。
社团组建后多彩的读书活动就开始了。
朗诵社团选读名家名篇、名著片段、古诗词等,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表演社团对作品或作品的某一片段进行加工、编排,以演出的形式呈现出来;写作社团针对某一篇(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可以在社团内交流,也可以借助朗诵社团举行团员作品专题朗诵会;研究社团的研究内容不限,可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中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等发表观点,定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主题研讨会。
黑板报因其灵活机动,成了配合社团活动的“得力助手”。
内容可根据四个社团的活动安排而定。
第一期一般由读书会负责,以简介本学期班级读书会阅读书目的内容简介及推荐理由为主,以后则不定期出社团专版。
如表演社团可以改编的剧本及演出感受为主题,研究社团可把社团辩论中的言论整理出版,写作社团可以刊发团员优秀读后感。
同样是对社团活动的补充,班级文化墙与黑板报的特点正好相反,有其固定性。
比如本期我班共读的书籍是《草房子》,于是巧手的李乐荣就设计了一面具有浓郁传统气息的剪纸“草房子”的文化墙,里面有孩子裁剪的各种人物造型、内容插图,还有不同字体的读书心得……
形状、颜色各异的纸张,笔迹、色彩不同的文字,使“草房子”丰满而缤纷起来,而这新颖别致的“草房子”也将陪伴孩子们这一学期的阅读之路。
班级里浓浓的、灵动的书香气息,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渐渐走入书的奇妙世界,他们不仅爱读,更善读,在读、演、思、写中与书共舞,快乐成长。
(乐兵)
阅读,推开写作的大门
刚升入三年级时,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可是,作文时,孩子依旧抓耳挠腮,不知道从何下手。
联想到其他家长在作文本上的留言,我感到虽然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已有了量的积累,但若变为作文时自己的语言,还需要老师在阅读与作文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教会孩子汲取文字中的营养,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为写作提供真正的帮助。
于是,我又开始了新的尝试,也就有了孩子们如获至宝的“三个一”。
一、一所“作文银行”
很多孩子之所以读了很多书却依旧对作文望而却步,主要是他们在进行名副其实的“悦读”—只对情节感兴趣,一目十行,读得很高兴,可是合上书本,除了动人的情节,脑海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怎么能让孩子把“悦读”转化为真正的“阅读”呢?于是,在读书时,我要求他们一边阅读,一边积累。
每天25分钟的阅读课上,我给全班孩子大声读时,总会在黑板上记下文中的一个优美语句,让大家仔细品读,并记录在自己的“写作秘籍”中。
我鼓励孩子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写作秘籍”上,争取熟读成诵,牢记在自己脑海里,这就是每个人的“作文银行”。
在作文时,孩子们随时可以从自己的“作文银行”取出好词佳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写作时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就会像那“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二、一张“读后小报”
三年级下学期,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进入了“低潮”期,就在班里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
每月一个主题,我给大家推荐相关的美文、书籍,大家相互传阅,之后,将各自的阅读体验编撰成读书小报。
小报的内容或是内容介绍,或是作者简介,或是读后小感,或是人物评价,或是故事续编……可以是一个专版,也可以分成很多板块。
这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致高涨,小报
办得有声有色。
三月,在我们以“感受春的气息”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以“与春天相约”“相伴春姑娘”“春天的舞步”等主题办出的报纸,那美丽的插图、优美的文字,都让我惊叹不已。
五月,在我们以“母亲节的思绪”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真挚的情感,办出“感恩母亲”“妈妈,我爱你”“母爱如虹”等主题小报,征服了我和许多家长,让我们心里涌起一阵阵感动。
三、一本“班级作文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写作激情。
进入四年级,我又在班里开展了“我是超级小写手”活动。
这是一项阅读后的延伸活动:在一起读完杨红樱的作品《五·三班的坏小子》后,我给孩子们几个主题—“我们的小自习”“老师请假了”“钢笔风波”等,让他们创编故事,挑战作者杨红樱。
孩子们热情高涨,再也没有平时写作文时的愁眉苦脸,一篇篇活泼、生动、离奇的故事从孩子们的笔下淌出。
从作文中我看到了杨红樱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的影子,看来阅读真正成了他们写作的老师!趁热打铁,我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淘气包马小跳》,让他们以马小跳为主人公,自己选题续编故事。
在一次次阅读、一次次续编中,我看到阅读在孩子们的身上创造出的奇迹。
学期末,我把几次续编故事整理、装订起来,学生人手一册,取名《花儿朵朵》,我们班的作文集诞生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阅读、续编,更有劲头了,很多孩子的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欣喜中我更坚信:进入高年级,课外阅读不仅要让孩子们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到乐趣,更要引领他们会积累,会运用,在读中感悟,在写中提升,为写作推开一扇门。
(金丽莉)
班级图书馆,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当孩子们走进校园,全新的学习生活就成了他们童年中浓厚的一笔。
如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读的可能、读的空间,让他们在经典和书香中成长?于是,我班的“班级图书馆”应运而生,现在家长们都说:“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一、爱上这份礼物—起个响亮而夸张的名字
初入学校的孩子对校园、对班级充满了好奇。
“图书馆”这一响亮的名称一改“图书角”的陈旧气息,如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他们一下便爱上了这个“礼物”。
藏书来源首先是我上届学生留下的私人珍藏,上面还写着他们每个人关于读书的寄语。
其次是来自每个学生的力量——每
人至少为班级图书架贡献两本图书。
我们还与家校活动“流动的图书”相结合,家委会赠送了75本图书,让我们的图书更丰富也更全面了。
二、分享这份礼物—建立建全规章制度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这份礼物,我精心挑选图书管理员,仔细统计藏书,“图书馆”全天开放,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
图书收集、整理、借阅均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制度。
最初的一周内,每到借阅时间我都与小小管理员共同在场,传授方法,维持秩序。
做到扶一周(师生共同管理),盯一周(教师监督学生管理),听一周(每天听取管理员工作汇报),直到管理员能独立工作。
三、展示这份礼物—推行有效的奖励机制
我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份读后感,在每周专门设立的阅读日里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读书体会。
完成者会得到一枚珍贵的“小笑脸”奖章,累计十张换取一枚“大笑脸”,学生获取的笑脸徽章均在班级的文化墙上进行展示。
一周一点评,两周一评比。
比一比徽章的多少,晒一晒读书的收获,用展示促借阅,以读书促成长。
期末则根据累计获得喜报及奖品。
四、送出这份礼物—让书“漂”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把班级里的成功经验推向整个校园,我和同事们开展了“漂书”活动,在学校东西楼分别利用楼道开辟了“漂书留言板”,供学生交流“漂书”感悟。
活动启动后,学校沸腾了,同学们对这浪漫而有趣的活动充满向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幸福的表情。
“漂书”一词成为校园流行语。
课间,老师们谈得最多的话题是“漂书”,学生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漂书留言板”。
各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从家中拿来自己喜爱的书,又认真地填写了图书漂流卡,在校园里找自己心仪的地方放好要漂的书,等待同学来接漂。
看到自己心爱的书漂走,再看到自己也漂来了爱看的书,大家的心里都特别的满足。
学生们在漂流卡上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当看到有的孩子写道“也许我们的漂书活动会成为自己童年最美丽的回忆之一”时,每一位辛苦付出的老师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周莉)
班级博客,让课外阅读乘风飞翔
“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致力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家校互联互助功能,共同开启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呢?班级博客让我找到了有效的切入点。
2007年寒假期间,校信通网站举办了“书香寒假,香满博客”大赛,我利用这个契机建立了我们班的班级博客圈—“1个和88个” 。
一个是我,88个,就是我们班88个可爱的孩子了。
在班级博客中,我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和网站,对学生的日常阅读提出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文、美文。
借助博客,让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从而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所得、所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孩子们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写童年的快乐,描绘美好梦想……先进的网络资源成了我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帮手。
班级博客圈的建立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爱读书、爱写作的火种。
爱读书、爱写博客的孩子越来越多。
在2008年5月份举行的“名校迎奥运、博客展风采”信阳博客大赛活动中,我班的“绿色阳光”和“一箭穿心”一举拿下了两周的学生“博腕”;班级获得了“优秀博客圈”的光荣称号,并且得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礼物—价值500元的图书。
现在,读博、评博、写博已经成了我们班家长和孩子每天的必做功课。
网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班级博客,让课外阅读乘风飞翔!(林雁)
阅读,让书香飘进每个家庭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阅读才刚刚开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学校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家庭的参与和引导。
为此,我们班开展了促进家庭阅读的“阅读123”活动。
“1”指1个家庭;“2”指两种阅读方式:亲子阅读和独立阅读;“3”指红黄绿三张卡,根据每个家庭坚持阅读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为此,我还专门设计了读书卡,上面既有课外阅读内容,又有阅读时间和阅读方式。
阅读一天得一分,一个月一评比,获得最高奖励的孩子,即可成为当月的“阅读明星”。
这个活动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创造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让孩子和家长共同享受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共读,使父母与孩子相伴学习,共同成长;自读,增强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带给孩子更多欢喜与智慧。
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真正使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我们还在每学期末评选“书香家庭”。
评选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可以向大家展示容纳百本经典的“家庭藏书阁”,可以是用爱与智慧书写的读书笔记……评上“书香家庭”的,还将成为家长会的主讲,给更多的家长介绍家庭读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