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二导学案:5离骚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离骚》导学案

课题:离骚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难点: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三、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文学常识《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_______”义;“骚”,“________”义。
“离骚”,即“________”的意思。
屈原(约前339 —约前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_____ ,字____ ,又自云名_____ ,字_____ 。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
“楚辞”是兴起于的一种诗歌样式,因其“”故可谓之楚辞,这种诗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的色彩,《楚辞·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诗歌的源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姱()謇謇()谇()纕()茞()诼()侘傺()忳()偭()溘死()鸷()方圜()攘诟()朕()芰荷()裳()岌岌()3、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指出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圜之能周兮()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延伫乎吾将反()2、多义词辨析【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度】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固】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反】忽反顾以游目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教案(系列一)

教学方案章节:必修二:备课人:黄树碧二次备课人:课题名称《离骚》三维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重点目标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难点目标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导入示标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作为伟大的作品,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掌握文学常识导学:1、回忆《诗经》,然后比较本文,2、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
诵读注意以下几点:(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3、课前思考(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离骚》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导做:学生整理课前预习资料,提炼归纳然后展示。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离骚》教案(通用10篇)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离骚》教案(通用10篇)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学案

《离骚》导学案【教学目标】1、趣味读诗,寻找难诗简单读的方法。
2、个性化读诗,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古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
2、分析香草美人意象,把握楚物的比喻意义。
3、欣赏诗中的直抒胸臆的句子,理解屈原高贵的思想品质。
4、读出个性,提升评价能力。
【预习导读】1、作家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而殉自己的政治理想。
2、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基础知识过关检测】1、读准字音修姱()謇()谇()揽茝()谣诼()偭()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2、理解词义修姱:谣诼:度:溘:侘傺:昭质:岌岌:相道:陆离:游目:惩:【探究生趣,简单读诗】(一)比较阅读,写出你的发现。
1、朗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2、将你所勾画的句子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
你的发现:(二)课文描写花鸟禽虫的用意是什么?(三)试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并解释其内容。
【个性读诗】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
读了《离骚》后,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不少于80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5课离骚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修姱.()(2)攘诟..()(3)延伫.()(4)揽茝.() (5)谣诼.() (6)溘.死()(7)方圜.() (8)侘.傺() (9)忳.郁邑()(10)偭.规矩()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竞周容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夫孰异道..而相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忍尤.而攘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悔相道..之不察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驰椒丘且焉止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退将复修吾初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高余冠之岌岌..兮: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芳菲菲其弥章.: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离骚》,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诗歌。
2.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方法。
【学时安排】3学时【知识链接】1.屈原,名,字。
战国末期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屈原作品《》、《》、《》、《》、《渔父》、《招魂》等,其中《》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高中语文 第5课 离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2、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氓》艺术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例如,汉魏乐府中的《焦仲卿妻》,诗歌除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其后基本上是直言诗,也就是运用了赋的“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写法。
又如,诗歌《木兰诗》,这首诗除最后四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外,诗人也是运用了赋的“直言叙事”的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情感变化,女子容颜变化;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4《采薇》艺术特征:首先,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
诗末章首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再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5《氓》理解性默写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 .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xfnl1、《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一《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导学案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学案《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博喻是语言园地中一朵奇葩2、《故都的秋》导学案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同步练习3、《囚绿记》导学案《囚绿记》学案《囚绿记》教案之二囚绿记《囚绿记》同步练习4、《诗经两首》导学案《诗经》两首《诗经》两首同步练习5、《离骚》导学案﹙一﹚《离骚》导学案﹙二﹚《离骚》同步练习6、《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孔雀东南飞》课文精讲并序同步练习" href="/s/blog_5cfbd7410100hv2a" TARGET="_blank">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7、《诗三首》导学案诗三首·同步练习《诗三首》课文精讲8、《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学案9、《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学案10、《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游褒禅山记》导学案《我有一个梦想》学案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直面挫折学习描写》导学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导学案《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导学案《演讲》导学案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导学案《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导学案名著导读《家》导学案《巴黎圣母院》导学案《影视文化》导学案关于汉字的故事高一必修一、二背诵篇目验收检测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测试卷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末测评卷2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三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四古诗文学案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五古诗文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012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导○学班级:姓名:景泰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编案○1.荷塘月色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划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word导学案

5《离骚》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及艺术手法;2.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美政理想。
二、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美政”的政治理想,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国富兵强。
战国时代,连年混战。
屈原为楚国左徒,忧心百姓苦难。
屈原立志报国,劝怀王任贤用能,深得怀王信任。
怀王11年,屈原外交成功,六国联盟抗秦,怀王为盟主。
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贵族,嫉恨屈原,进谗言,怀王疏远屈原。
张仪乘机向秦王献计,离间齐楚两国,六国联盟自解。
张仪使楚,将价值连城的白璧献予怀王宠姬郑袖。
张仪许以六百里土地,劝怀王绝齐联秦。
屈原痛斥奸臣滑使,力劝怀王持守盟约。
盟约既毁,张仪赖账,说所许土地为六里。
怀王大怒,率兵十万,进攻秦国。
秦王改变攻齐计划,约齐国两路攻楚,连下楚城屈原上言,子兰靳尚等罗织罪名,屈原被革职放逐。
屈原走了。
从怀王27年起,秦连年对楚国用兵。
楚国事日颓。
秦王来信,约怀王到秦的武关商谈盟约。
怀王被囚咸阳,于顷襄王3年病死。
骨架运回楚国。
屈原进言顷襄王,力主联络诸国,共同抗秦。
顷襄王革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派人押送,流放江南,永不北返。
屈原遭遇国家忧患,苦痛愤怨,写下《离骚》。
屈原抱了块楚国的石块,纵身跳下汨罗江。
百姓爱戴屈原,每年5月初5,摇着龙船,拜祭屈原。
屈原是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的主要作品25篇,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含《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9篇含:《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和《远游》《卜居》《渔父》,据《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导学案及答案

第5课《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自学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楚辞》与《离骚》:“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九歌》《天问》、宋玉《九辨》等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 离骚》导学案

《离骚》导学案晨读在线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赏析: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
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成语积累1.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2.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3.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
用毒酒解渴。
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
(贬义词)4.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5.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6.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语言积累谦恭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自信是一种绚丽但不繁杂的色彩,自信是一种响亮但不过早的声音,自信是一种清香但不腻人的味道。
一.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23篇。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离骚》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2.简介“楚辞”:(1)诗体名。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 5《离骚》教案 (5)

《离骚》【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4.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含有丰富感情的句子。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二、知识积累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
明确: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后因谗被贬。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离骚》,教师予以补充。
明确:《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5 离骚(已审阅)

《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学习难点】1、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主义杰作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高中语文第五课离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
知识链接一、作家作品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另外还有: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末期楚国人。
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53年,他与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一起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出生在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宽谷中的秭归县城,恰逢时代动荡、社会变革的战国中期。
他自幼喜欢读书。
在书中,他感叹历史的更迭,他感动伯夷叔齐志节的高尚,他感慨周公旦“舍生取义”的豪情,书中的思想铸造了他的灵魂。
同时,书也让他名满天下。
三十岁左右楚怀王将其召入宫中,授予他左徒一职,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
在改革初期,深得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楚国的政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他改革之初,便遭到了靳尚、子兰等贵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们寻隙离间屈原与怀王的关系,怀王不察,遂疏屈原。
屈原被放流到汉北。
后怀王在军事上与外交上均遭惨败后,又起用屈原,让他出使齐,进行和谈,恢复邦交。
而昏庸怀王不听屈原劝阻,又绝齐亲秦,结果客死他乡。
公元前298年,顷襄王立,重用令尹子兰,打击迫害屈原,将他流放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使诗人悲愤万分,后来在这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结束了光辉的一生,时年62岁。
在其一生中,他以出众的才华和对人民的热爱,把自己的遭际和楚国的盛衰捆绑在一起,创作了《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等诗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高中语文 5《离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5《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5《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中语文5《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离骚》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炼字。
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效果。
答案: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前者是表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后者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
2、赏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
其中有修辞、形象、情感的考查,考查点多,注意比较。
答案:(1)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
)(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炼字。
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其效果。
答案:转折;从反省到进一步坚定意志。
21。
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名平,字原,又字灵均。
战国楚国人,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
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招魂》等。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今义:形容雄伟或壮大(2)竞周容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3)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4)偭规矩而改错..古义:;今义:改正错误(5)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今义:技艺巧妙(6)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今义:经济困难(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答案:(1)荒唐,没有准则(2)把……当做(3)随流水而消逝(4)改变措施(5)善于取巧(6)(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7)修长的样子4.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长.余佩之陆离( )③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④孰与君少长.( )(2)固①固.前圣之所厚(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③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④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⑤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伏①伏.清白以死直兮( )②福兮祸所伏.( )③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 )④降龙伏.虎( )⑤伏.其为人( )(4)及①及.行迷之未远( )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③望尘莫及.( )④其贤不及.孔子( )(5)反①延伫乎吾将反.( )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③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⑤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答案:(1)①副词,长久②使……加长③与“短”相对④年纪大的(2)①副词,本来,原来②形容词,顽固③形容词,坚固④副词,确实⑤稳固(3)①保持,守②潜藏③埋伏④降伏,制伏,使……屈服⑤佩服(4)①趁着②至,到达③赶得上④比得上(5)①返回②类推③翻转④反省⑤违反5.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中语文 2.5离骚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学案

离骚【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知识梳理】一.题解1、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3、“离骚”释义“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kuā zhuó chàchì jí gòu miǎn修姱谣诼侘傺岌岌攘诟偭规矩2、自由诵读朗读注意: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人:宝玉梅马艳丹审核人:宝国华使用时间:2016年12月领导签字:《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学习难点】1、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知识链接】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人,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主义杰作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天问》,的《九辨》等。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 ”字作衬字。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后人多各从其一说。
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
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走进新课: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离骚》作者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纪念对联)2、阅读新课。
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
诵读注意以下几点:(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3、课前思考(1)屈原的作品大多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离骚》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我的问题:二、课内研讨1、自学反馈(1)注音姱()谇()揽茝()谣诼()忳()侘傺()溘()鸷()荠荷()(2)文言知识A、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圜之能周兮: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章:B、一词多义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自前世而固然:D、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固前圣之所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E、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矣:长余佩之陆离: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翻译。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D、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语言揣摩(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评析:(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评析:(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评析:3、合作交流:问题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问题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4、本课小结,我的收获:三、课外拓展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从屈原的作品中看,他做为贵族参与了楚国的巫术活动。
考古文献表明,楚国上层贵族信巫成风。
[2]学者称:“将江陵楚墓竹简所载诸神和《楚辞·九歌》祭祀的神灵进行对应比较,可以发现竹简所载的神与《九歌》所描写的神都是相互配套的,各自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这进一步为人们了解屈原当年从事巫术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旁证材料。
”[4]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
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
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
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个日子。
五月初五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论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屈原作品中的一些名句: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远游》)。
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4.“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