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项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答案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原文: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翻译: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 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 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 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 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 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6、画家赵广不屈
• 原文: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 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 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 翻译: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 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 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 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 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 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 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 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 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 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激动昂扬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 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02文言文翻译专练(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练60篇(二)(七)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布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夫.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注释] ①布帛:泛指织物。
②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其他。
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
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
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
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无以__没有什么用……____②对__回答___③为_作为、行动___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禁之奈何?用什么办法禁止?③非名之则利之也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句首语气词,__无义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那些__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非名之则利之也)【参考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
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
”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八)董叔攀附权贵”曰:“欲为系援③焉。
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注释]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新教材文言文翻译专项练习(共90句,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05文言文翻译专练(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练(五)(二五)邴原戒酒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
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
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贶(kuàng):赐与。
[文言知识]互文见义。
它是一种文字表达方法。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其中“受任”与“奉命”、“际”与“间”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
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与“宗”同义,“交”与“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
又,《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
”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会:聚集②耳:了2.翻译:①单步负笈翻译:背着书箱步行。
②但以荒思废业翻译: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②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③因为你们赐我钱;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译文】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独自徒步背负着书箱,体力支撑实在疲倦的身体,到了陈留以韩子助为师,到了颍川,便拜陈仲弓为师,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
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饭肉食来为邴原送行。
邴原说道:“我原来是会饮酒的,但是怕荒废了学业,所以就戒掉了。
今天就要远别了,因为看见你们赐予酒为我送别,值得喝一次。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郑人买履有欲买履足,至之市,而忘之;已得,乃曰“吾;”反归取之;及反,市罢,不得;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10.坐:“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前往;动词13.操:拿、携带;动词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2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毕,令间谍问曰:“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啊;”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了这个使者;1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称帝后曹操为;匈奴,古代之一;使,外交使臣;2以:认为;3形:外貌;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5崔季珪:,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捉刀:握着刀;6床: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7毕:结束;8雅望:儒雅的风采;9非常:不同一般;10足:足够、充足;11雄远国:威震远国;12闻:听到;13既:已经;14乃:是;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18使:使者捉刀zhuō dāo古: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见:接见;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不如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译文的边境有两个,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为学:为,做,求学,做学问乎:吗〈语气词〉人之为学: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之:代词,代事亦:也;则:那么者:……的东西资:天资,天分逮:及,赶得上屏:通“”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常:常规,永远不变的蜀:四川其:其中之:助词,的鄙:边远的地方,边境语yù:告诉,对…说于:对,对于欲:想要,要之:到…去,往,到何如:怎么样子:你何:怎么样商量语气何:什么恃:凭借,倚仗往:去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足:足够数年:几年,多年买舟:雇船下:顺江而下自:从还:返回,回来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惭色:惭愧的神色惭:羞惭,惭愧;色:神色,神情;去:距离南海:此指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至:到达焉:语气助词与,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两种意思;立志:树立志向顾:还,反而;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语气助词〉犹:还;矣:语气助词;往见王曰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1,方2北面而持其驾3,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1、大行háng:大路;2、方:正在;3、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4、奚为:何为,做什么;5、御者:车夫;6、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7、良:好;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北人:北方人;2.识:知道;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5.席:酒席;6.啖:吃;7.并壳:连同皮壳;8.或:有人;9曰:说;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11.去:去除,去掉;12.护:掩饰;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14.并:一起;15.欲:想要;16.以:用来;17.答:回答;18.何:哪里;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20.坐:因为,由于;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屠户吹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徘徊不前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亦可笑已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狼;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于是取下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沿着找鱼,狼的遭遇太可笑了吕蒙入吴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文王、,与我论世祚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1王:指孙权;2 宗:主要的;3世祚zuo:指;4玄:深奥;5政:只,仅仅;6向:古意,刚才;今意,朝着;7政:只,仅仅;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 接近D.向着②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提高训练1.1①A②B解析此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及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难度中等;第①题根据上文的表述,从时间关系上推断可知选A;第②题考查的是“道”的一般意义,即“道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做此类题,根据上下文及句意推断是关键;2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难度较大;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A项“乃”的意思分别是“就”和“才”;B项第一个“以”意为“把”,第二个“以”是“按照”的意思;C项两个“于”的意思分别是“在”和“向”;做此类题,在平时要做好积累,掌握词语的多个意义;并结合句意进行正确选择;3C解析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难度较小;句中的“众坐”意为“在座的人”,不能译为“众人坐着”,所以A、B项不正确;句中“呓”的意思是“说梦话”,所以D项错误;做此类题,要把握重点词语的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翻译;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吕蒙入吴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只好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1. 长:擅长;2. 室:家;3. 贿赂:别人有求于某人而送的东西;4. 无留牍dú:没有遗留下的公文;牍:公文;5. 之:的;6. 辄:就;7. 至:至于;8. 迁:工作调动.迁到;9. 值:遇,遇到;10. 或:有的人;11. 谴:谴责、责备;12. 任:承担责任;13. 活:救活;14. 岂:怎能;15. 其:他,指代郑板桥;16. 去:离开;17. 余:空闲;18. 为:作为,当;19. 食:吃;20. 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21. 或:有的人;22. 尝:副词,曾经;23. 值:遇到;24. 生:使……存活;文中所反映的郑板桥是一个爱民如子、受民爱戴、敢于负责、清正廉明、才识渊博、谦虚、处理公务果断的良官;2.翻译下面的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业考试试题参考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⑵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⑶,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⑷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⑸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⑹吾也”因泣下不至;齐贤⑺曰:“予⑻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⑼百官,志在⑽安⑾怎么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⑿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宋朝的张齐贤,曾经担任江南的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多次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其他的门客奴仆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唯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很多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你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1:为此奴不沾禄只有这个仆人没做官拿到俸禄2:不以告人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别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尝为江南转运使为:担任2念汝事我久念:考虑,想到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奴震骇,泣拜而去;译文: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尝为江南转运使为:2念汝事我久念: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奴震骇,泣拜而去;译文:19.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2分17.1为:担任1分2念:考虑,想到1分18.仆人十分震惊,哭着叩拜离去;2分1句1分19.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 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 示例三:“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结合原文1分,看法能言之成理1分;鲁恭治中牟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据后汉书改写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朝中大官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私下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边有一个小孩;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能抓;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辞别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报告;”为:担任中牟令:中牟县的雉:俗称野鸡德化:用道德感化任:用阴:暗中使:派:田间小路止:停止方:才得:能够讶:惊讶今:现今犯:侵犯境:边境及:关联徒:只,只会耳:罢了将:将要反:通“返”,返回状:情况白:告诉异:过人之处徒;可解释为“白白地”,还可解为“只”、“人”等;上文“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徒”,解释为“、“只”、“只会”;又,“”、“”,这“徒”是指坏人;一个政治上上了轨道的地方或国家,既重视法治,又重视;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祖视事东阁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其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文章出自典故纪闻,主要是讲太祖节俭,参军宋思颜敢于说出忠言,他担心太祖只是流于现在,而不会坚持做到节俭;或者只是在人前做到,人后不会如此;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参考答案:12.好,做13. B未经洗涤的14.喜,赐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太祖视事东阁”阅读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d8bd2f7ec4afe05a1df3d.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附翻译重点提示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译文:【提示】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得分点”,比方一句话。
翻译 5 分,那么应当有 3-4 个得分点,实词虚词词类 4.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别句式等等。
注意加黑字体。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狄公排挤师德非一日,则天1.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朕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比不知卿,卿之遭受,实师德之力也。
”因命左右取志,则尽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血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
梁公阅之,惧怕引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咎,则天不责。
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 ”而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娄公何尝有矜色。
所宜深慎。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 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1)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译文:文:。
(2) 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译文:文:。
5.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2.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 ( 宋 ) 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进而求食。
庄子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 ”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弟伺间冷静言之,公笑曰:“吾面可是碟子大,安用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照二百里?” 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其能哀我乎? ! ”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
(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 欧阳修《归田录》 )译(1) 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文:。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 (2) 盖寡好而不为物所累,昔贤之所难也。
文言翻译专项突破训练(附参考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突破训练(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的翻译方法方法一:代入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选项中对“申(施展)”的解释放在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方法二:语境判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方法总结:可用因文定义法。
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选项中“矩度(气度)”错误。
〖参考译文〗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
“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而选项“次(次序)”错误。
〖参考译文〗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
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
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
[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翻译复习专练一、翻译(共15题;共212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宋何罪之有?(2)胡不见我于王?(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4)且秦灭韩亡魏。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6)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咨诹善道,察纳雅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03文言文翻译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练(三)(十九)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说“就”。
“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
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
“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由“接近、靠近”引申,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
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事不就”,即事不成。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②然:形容词,正确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成就人才的途径,意思是仔细思考,潜心钻研。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才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翻译:其自废惰欤:(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懒惰的人啊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④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参考译文】天才不是天生的,但才子是需要仔细思考,潜心钻研,才能成就担当重任的人才;那些不能成材的,就不要去怨恨上天。
现实世界需要人才,但是人才未必都被任用,君子从来不会因为不被当世任用就荒废学问;至于那些自己荒废懈怠的人,就不能归咎于现实世界了。
凡是被你称道的,都是在朝廷时候有机会听到的那些德高望重者的言论,你如果也觉得这些观点正确,就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二〇)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一、竖立志向立志者,事必躬亲;不惜辛苦,志存高远。
二、明确目标虚心使人进步,铁杵磨成绣花针。
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功在苦干。
四、学以致用知识如刀,必须磨利了才能发挥作用。
五、逐字翻译文言文翻译,任务在逐字。
六、趋同音译法同义词,同音义;翻译文,别字心。
七、做句首尾句子翻译,首尾难度大;字信锲而不舍,方得句意完。
八、学会拆字拆字翻译,合理造句。
九、留心词语词语翻译,注重内涵义;文言文,含义丰富多。
十、学会注音文言文翻译,注音为辅,常有很大帮助。
十一、理解上下文文言文翻译,上下一文情。
十二、别字通法字形相近,含义不同,百念皆为容易错。
十三、体会修辞文言文修辞话,体会妙无穷。
十四、注意时态文言文翻译,时态常变动。
十五、贴近原文文言文翻译,忠实为上。
十六、变通转换通过逻辑推理,翻译词义深。
十七、学以群分繁体字简体化,多读多练。
十八、主谓宾衔接文言文翻译,谓宾不可省。
十九、通读多样文言文翻译,多读多样。
二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翻译需细腻。
二十一、言简意赅文言文翻译,言简意赅。
二十二、选择恰当词语文言文翻译,庄重斯是好。
二十三、运用唐诗唐诗文,典雅美。
二十四、比照解读文言文翻译,比照解读法。
二十五、语感培养文言文翻译,语感亦必备。
二十六、记好词组词组翻译,准确为要害。
二十七、坚持训练文言文翻译,每天坚持。
二十八、查阅百科文言文翻译,参考百科书。
二十九、学会思考文言文翻译,思考得失。
三十、交流分享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无止境。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训练的30则,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将这些训练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附答案:一、竖立志向立志者,事必亲力而为,不怕付出辛苦,心中怀有远大目标。
二、明确目标虚心使人进步,刻苦学习定能成功。
三、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四、学以致用知识需要灵活运用,才能产生实际价值。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答案

原文:甲子之秋,七月既望,予乃与二三子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甲子年秋季,七月十六日,我与二三位朋友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徐徐吹来,江水波涛不兴。
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明月》中的诗句,歌唱婉约动人的篇章。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白露横亘江面,水光与天空相接。
任凭一片苇叶随风飘荡,横渡茫茫无际的江面。
浩浩荡荡如同乘风而行,却不知停歇之处;飘飘然如同超脱尘世,羽化成仙,登临仙境。
解题过程:1. 理解句子大意:先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 理解关键词汇: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如“甲子”、“七月既望”、“二三子”、“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明月”、“窈窕”、“东山”、“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苇”、“凌”、“浩浩乎”、“飘飘乎”、“冯虚御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 理解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的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等。
4. 翻译句子:根据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5. 检查翻译:翻译完成后,检查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确保翻译符合原文的意思。
注意事项:1. 逐字逐句翻译,不要漏掉任何关键词汇。
2. 注意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3. 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使翻译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 注意翻译的语气和情感,尽量传达出原文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对关键词汇的理解和句式结构的分析,同时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
(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2、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3、①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②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函谷关。
4、虽然拥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最高的道德,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
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能反躬自省,知道了自己的困惑,之后才能够发奋图强。
因此说:教和学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5、(1)他的女儿被遣送回娘家的原因,是她违背了出嫁的道理。
(2)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导女儿不正确,反而自以为他增加财富的办法很聪明。
6、(1)先生认为我的话很不一般,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部告诉我。
(2)当时虽不完全明白,但已暗暗记住他们了。
7)①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
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乡土音。
8、(1)先生认为我的话很不一般,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部告诉我。
(2)当时虽不完全明白,但已暗暗记住他们了。
9、(1)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一个饥饿的人就同情他,那个饥饿的人就跟着他,向他讨取食
物。
(2)假使先生不是几天没有吃东西,怎么会可怜我呢?
10、(1)假如到了齐国幸而不死,又为齐国所用,你将怎样报答我?
(2)假如像您说的那样,我将任用贤才,使用能人,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