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文言文翻译专项模块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项模块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项模块训练一、翻译下列句子1.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8.贤哉回也!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15.父母唯其疾之忧。

16.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17.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1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1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二、翻译加点的字,并指出其用法。

2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史记·鸿门宴》22.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23.军.函陵,秦军.氾南。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24.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2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26.内外..多置小门。

(归有光《项脊轩志》)27.朝服衣冠。

28.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2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30.闻.寡人之耳者。

3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2.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云》33.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3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3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史记·鸿门宴》36.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37.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8.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 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 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 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 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 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 【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夫子患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请让我们用活人 (为他)殉葬。(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莫”“请” 的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句式) 尽管如此,但他患病应当去伺候的人,哪一个比得 上他的妻子和家臣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虽 然"的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孰若”的翻译)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 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 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文子曰: “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 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 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 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 会亡国。(提示:本题重点考查 “王”“霸”的 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句式) 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 神色。(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其”“几”和
您为什么要问栾氏之子呢?(提示:本题重点考 查固定结构“奚……为”的翻译) 即使是栾氏之子,他(又能)对您怎么样呢? (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虽”和固定结构 “若……何”的翻译)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 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 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 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 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最新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最新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训练一、(2013年江苏卷)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译文: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二、(2012年江苏卷)1、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苏涣)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2、君(苏涣)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4(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4(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4(附译文及答案)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曹操)奇爱之。

因晏在宫内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①何晏的父亲早亡,曹操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何晏在府中。

【翻译】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机智,很有灵气,曹操特别喜爱他。

因为何晏生长在曹操的府里,曹操就想干脆认他做儿子。

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这里就是何家的房子。

”曹操听说后,立即就把他遣送回去了。

训练: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欲以为子(2)人问其故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3分)(2)魏武知之,即遣还。

(3分)3.读完此文,你认为何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答案:1.(1)想要(2)原因2.(1)因为何晏从小在武帝家长大,(魏武帝)就想要收他做义子。

(2)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马上让人把他送回了何家。

3.何晏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有主见的孩子。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xíng,初供胡饼两枚,次供彘脔①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莱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②。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luán):切成块的肉。

②箸(zhù):筷子。

【翻译】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

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

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

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翻译画线句子1、(2015新课标甲卷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刚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2015新课标乙卷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1)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2)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3、(2015安徽卷选自《广清碑传集》清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1)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2)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3)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4、(2015山东卷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1)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项训练一、课内文句翻译练习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1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1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3、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5、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二、课外文段翻译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3.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6.请阅读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先判断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式,然后翻译,并在全部翻译完后,思考判断关键句式的方法和如何落实好它们的翻译。

(1)契丹之寇幽州也,周德威危急,宝与李存审从明宗击契丹于幽州西北,解围而还。

胡柳之役,诸军逗挠,汴军登无石山,其势甚盛。

庄宗望之,畏其不敌,且欲保营。

宝进曰:“王深入敌境,偏师不利,王彦章骑军已入濮州,山下唯列步兵,向晚皆有归志,我尽锐击之,败走必矣。

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凡决胜料势,决战料情,情势已得,断在不疑。

今王之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胜,设使馀众渡河,河朔非王有也,王其勉之。

”今若引退,必为所乘,我军未集,更闻贼胜,即不战而自溃也。

(1)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陈镒,字有戒,吴县人。

永乐十年进士。

授御史。

迁湖广副使,历山东、浙江,皆有声。

……景泰二年,陕西饥,军民万余人“愿得陈公活我”。

监司以闻,帝复命之。

镒至是凡三镇陕,先后十余年,陕人戴之若父母。

每还朝,必遮道拥车泣。

再至,则欢迎数百里不绝。

其得军民心,前后抚陕者莫及也。

……陕西饥,军民万余人“愿得陈公活我”。

监司以闻,帝复命之。

(1)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

(2)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文翻译答案课内文句翻译答案1、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心愿。

2、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4、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5、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6、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7、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9、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10、老百姓都认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啊!11、您不要奇怪百姓认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12、译:您要是爱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羊又有什么区别呢?13、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14、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凡是物体,都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15、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课外文段翻译答案1、①、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②、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2、(1)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2)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3、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

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侮长者,轻视同辈人。

这样,别人自然像对仇敌一样恨他,像对鸱枭那样讨厌他。

像这样拿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4、译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来修养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会使心志明达,不宁静就不会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须宁静,要有才干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会增加才干,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就学问。

5、译文:和坏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进入盛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

6、(1)解析:(1)“引退”译为“带兵后退”,“乘”译为“追逐、追击”,“溃”译为“乱”或“溃败”。

(2)“为所”表被动。

答案:(1)引退乘溃(2)为所(3)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

参考译文:契丹进犯幽州,周德威形势危急,阎宝与李存审跟随明宗在幽州西北攻打契丹军队,解周德威之围后回师。

胡柳之战,各军曲行避敌,持观望态度,汴军登上无石山,军势强盛。

庄宗望见,害怕自己军队不能与之对抗,想要退守。

阎宝进言说:“大王深入敌境,主力军队之外的部分军队战事不利,王彦章的骑兵已经进入濮州,山下只有步兵陈列,天色将晚,士兵都有了归意,我们发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退逃跑。

现在如果带兵后退,一定会被敌军追击,我方军队还没有集结,加上听说敌军胜势,就会不战而自己溃败。

大凡作战,决定胜负的是能否正确地估计形势;决定要不要战斗的是能否正确地了解敌情。

敌情和形势都已经掌握了,决定就要下得果断。

现在大王的成败,就在此一战,如果不能取胜,假如余下人马渡过黄河,黄河以北的地区就不归大王所有了,大王一定要努力迎战啊!”7、解析:(1)“活”使动用法,“使……活,让……活”,“命”译为“任命”。

(2)“以闻”是“以之闻”的省略。

译为“以此上报,使上级知晓这件事”。

答案:(1)活命(2)以(之)闻,省略句(3)陕西遭受饥荒,军民一万多人请求“希望得到陈公而让我们活下来”。

负责监察的官吏以此上报,皇上又任命他(赴陕西任职)。

参考译文:陈镒,字有戒,吴县人。

永乐十年中进士。

授官御史。

迁任湖广副使,历任山东、浙江等地,都有声望。

……景泰二年,陕西遭受饥荒,军民一万多人请求“希望得到陈公而让我们活下来”。

负责监察的官吏以此上报,皇上又任命他(赴陕西任职)。

陈镒到此时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多年,陕地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

陈镒每次回朝廷,百姓必然阻塞道路簇拥马车而哭泣。

下一次到来,则欢迎的百姓数百里相连不断。

他深得军民的欢心,前后巡抚陕西的人没有谁赶得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