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梳理(共9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句子翻译方法梳理一、几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桃花源记》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与朱元思书》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岳阳楼记》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10大翻译技巧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10大翻译技巧2021中考语文备考:翻译文言文的10大技巧“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翻译技巧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翻译技巧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翻译技巧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翻译技巧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中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归纳
一、重点实词翻译1. 常见实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实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实词翻译示例(1)如: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为: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2)如: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为: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声,仿佛铁马冰河的景象进入了梦境。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翻译为: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二、重点虚词翻译1. 常见虚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虚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虚词翻译示例(1)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为: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翻译为:早上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晚上就能进入朝廷的大厅。
(2)如: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常见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判断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2)被动句:将“被”、“受”等被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被动结构。
(3)倒装句: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4)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中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大方法及个注意点 (一)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大方法及个注意点 (一)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虽然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文言文基础而对翻译感到迷茫,但是只要遵循一些大方法和注意点,就能提高翻译水平。
一、大方法1.理解语文知识首先,在学习文言文翻译时,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语、句法和修辞等。
对于常见的文言词语,要强化记忆,掌握其含义,以便能够准确翻译。
2.把握句意其次,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要把握句意,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
句子主干、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要找准,识别出各种修饰语的类型和语法功能,理解句子的主旨,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3.考虑语言美感最后,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还要考虑语言的美感。
文言文善于借助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如果我们在翻译时只是简单地译出原意,忽略了文言修辞手法的妙处,便会影响文言文的推敲和艺术价值。
二、注意点1.了解上下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深入理解原文出处,注意句子所在的段落以及文章的主题及写作意图。
2.注意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非常规范和复杂,因此翻译时也要注意句式结构。
比如说,遇到长句子、多重并列结构等情况时,要通过先分析后翻译的方法来克服。
3.注意用词准确文言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含义的句子。
在翻译时,学生应该尽量用古汉语相对应的现代汉语来表达意思,并且要避免直接翻译造成错误。
4.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因此,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学生也要注意原文中的语言美感,找到恰当的方式利用汉语修辞来表达出原文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在总结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大方法和注意点可见,学生只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熟记常见文言词语,把握句意,注意上下文,注意句式结构,注意用词准确,注意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就能提高文言文翻译的水平。
同时,在平时学习中也要多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多阅读优秀的文言文文章,多借鉴一些好的翻译方法,将自己的翻译水平发挥到极致。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 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 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4:“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古文翻译技巧与文言文阅读方法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古文翻译技巧与文言文阅读方法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古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掌握古文翻译技巧以及文言文阅读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将为大家归纳整理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并探讨古文翻译的技巧,同时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一、古文翻译技巧1. 必译法在翻译古文时,有一些词语或结构是必须通过直接翻译来理解的。
例如,“虽”、“而”、“则”等连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不可省略。
另外,“亦”、“焉”、“乎”等副词也属于必须翻译的词语。
2. 倒装法古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将谓语提前,用以强调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当遇到倒装结构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词序,以准确传达句子的含义。
例如,“不仁者,不可以久处操心”(《论语·卫灵公》)。
3. 对仗法古文中常常使用对仗结构,将词语、词句进行呼应或呼应互文,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当遇到对仗结构时,需要通过对比、呼应、反问等方式进行翻译,以保持文意的连贯性。
例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论语·公冶长》)。
4. 原文用词法在翻译古文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用词,以保持句子的古朴和韵味。
同时,原文用词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保留原文用词,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例如,“余亦欲如是,与余好者,请为余言之”(《庄子·齐物论》)。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1. 理解上下文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注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通过整体了解句子的意思。
有时候,只看单个词语的意思是无法准确理解句子的。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注重上下文的语境,通过整体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分析结构古文往往使用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包括并列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应将句子进行分析,找出主干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句意。
同时,还可以通过标点符号等辅助手段,帮助分析句子结构。
3. 注意修辞手法古文中常常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当中,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是什么呢?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
一、文言文阅读翻译技巧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二、文言文阅读划分节奏技巧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文言文启示道理解题技巧
1、如果能够把握准确文章的中心,当然最好。
“感想和启示”就根据文章中心谈可以。
“感想”就是感受认识;“启示”就是联系现实、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等谈收到的启发。
2、如果实在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就根据文章中的某一点、某一处文意谈“感想和启示”。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
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二、照录或更换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
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
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左传·曹刿论战》)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四、合译与分译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
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
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
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
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实用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实用技巧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由于文言文的深奥与独特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翻译文言文可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
首先,要想准确地翻译文言文,必须对其词汇、句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独特,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或者发生了词义的变化。
因此,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了解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此外,文言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采用倒装、并列句、长句等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翻译出文言文的含义。
其次,要注意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复等。
这些修辞手法往往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能力。
在翻译文言文时,学生应该注意捕捉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尝试还原原文的表达效果。
同时,文言文还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学生还需要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此外,为了准确地表达文言文的含义,学生还应该注意上下文的理解和推敲。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省略、借代等手法,有时候一些句子可能并不完整或者直接,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合理推敲。
因此,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重对上下文的把握,善于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最后,多进行文言文的翻译练习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翻译练习,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习惯,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规律。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文本进行翻译,然后与课本或者教师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需要掌握的实用技巧。
通过对文言文词汇、句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的了解,注意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的运用,善于理解和推敲上下文,以及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学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 1 )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 (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 (人琴俱亡)) 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 (《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导言在中考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它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能够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帮助考生顺利应对中考。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文言文通常采用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常用句型和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抓住文言文的核心内容在翻译文言文时,关键是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有时候文言文的句子过长,表达方式复杂,但核心意思往往并不复杂。
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主谓宾等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僻词汇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包括了很多生僻的词汇。
当遇到生僻词汇时,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词义。
另外,可以通过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提前准备一些常见的生僻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善于使用修辞手法,例如对仗、倒装、排比等。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体现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
对仗往往要保持原文的格律和韵律,排比要保持节奏感,倒装要准确体现句子的语序。
通过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还原文言文的风格。
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它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不要过度现代化。
适当保留原文的句式和词汇,可以更好地体现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反复阅读和翻译练习最后,要通过反复阅读和翻译练习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多读一些文言文的文章,理解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增加词汇量。
同时,进行翻译练习,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断提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结论中考文言文翻译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通过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抓住核心内容,理解生僻词汇,注意修辞手法,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反复阅读和翻译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中考文言文翻译的考试要求。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翻译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翻译方法总结第一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翻译方法总结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总结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021年中考复习:文言文翻译技巧课件
文言I文m 翻N 译a具o g 体步e骤
2.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 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文言I文m 翻N 译a具o g 体方e法
4.调整特殊语序。
由于古今词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 尽相同,翻译时要做到在不失原义的基础上,应按照现 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倒装句)
例: ①何陋之有?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文言I文m 翻N 译a具o g 体方e法
5.增补省略成分。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 否则会影响语义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常见的情 况有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省略句)
倒装句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语句要通顺
文言I文m 翻N 译a具o g 体步e骤
1.找得分点,圈关键词。 重点的实词、虚词圈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中考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
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二、照录或更换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
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
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左传·曹刿论战》)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四、合译与分译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技巧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技巧“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一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
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二、照录或更换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
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
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左传·曹刿论战》)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四、合译与分译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五、调换顺序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例10: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
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
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中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二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
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
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