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_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讲稿
牛顿第三定律同学们好,请看一下这张图,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女孩在拉绳子,你们猜一下,谁收到的力大一点呢?呵呵,你们错了,他们受到的力是相等的,为什么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知道这个秘密了。
今天要讲的内容是《牛顿第三定律》(黑板正中央上方写上《牛顿第三定律》)同学们在初中学过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我们再看一下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当你拉弹簧的同时你也会受到弹簧对你的作用力,那弹簧的这个力是从哪儿来的呢?这里老师就引进新的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黑板左上方写上《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你作用在别的物体的同时别的物体也会反作用于你,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老是再举一下其他例子,你在冰上面当你推另一个人时你也会往后滑,这说明你收到了另一个人的饭作用力,同样在湖上面当你推另一艘船,你的船同时往后滑。
这些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现在同学们呢想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哪个先产生?看一下这张图片,足球受到运动员头部的力改变方向,这时运动员也受到足球的反作用力感觉到疼痛,这是一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足球碰运动员之前运动员有没有感觉到疼啊?没有是吧,只有足球碰了运动员头部以后运动员头部才感觉痛,这说明什么呢?对的,两个力是同事产生的。
现在看一下这一对力的大小。
我们先做一下实验,你们手上有一个弹簧测力器,你们按照这四步做一下实验,先同桌的弹簧不动,你们拉同桌的弹簧,分别读出数据,数据时什么样的?是相等的吧,再做一下另一个,你们不拉弹簧你们的同桌啦弹簧,分别读出数据,还是一样吧。
现在你们同时匀速拉,分别读出数据,是一样的吧,你们再加速拉,读出数据,还是一样吧。
从这么多实验可以看出什么?对的,这一对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吧。
你们再想一想,你们压桌子的时候,手给桌面的压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对的,是支持力,那这压力和支持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啊?对,都是弹力,像这个一样,这里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六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六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本课程选用的是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育目标和物理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规划教材,该教材兼顾了理论学问、实践学问和试验技能内容,真正到达了"必需为、够用为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较强,有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的特点,是同学和老师可用之书。
一、同学方面教学对象是学校毕业的中差生,学习基础、课堂纪律较差,学习爱好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年龄小自我约束力量差。
针对这帮同学老师必需有和气耐烦的教学看法和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教学难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应用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区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纳边教边试验、引导、商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学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习爱好。
每两个同学发两个相同的弹簧秤,老师引导同学一起做试验,一起分析试验结果,推理总牢固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1、复习牛顿第一和其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讨论物体惯性问题,牛顿其次运动定律讨论物体加速度问题〕;2、引入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物体间互相作用问题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来讨论〕;3、以实例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人提水桶时,人对水桶有作用力,使水桶提起来了;同时水桶也对人有反作用力,使人感觉累〕;4、引导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试验,把两个弹簧挂起来对拉,观看读数、商量分析结果,推理总结结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5、为使同学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必需讲清和强调同学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力,它们有着亲密的关系,通过试验验证和理论论证,它们的关系是:〔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产生于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消逝。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同学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肯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经常把受力状况繁复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讨论。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肯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亲密相联系的。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控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同学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旧处在记忆的层次。
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
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同学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详细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控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详细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测演示试验和设计试验,经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讨论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说明生活现象。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体味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试验和同学自主设计试验,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同学在与同学争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育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演示试验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法、试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个小磁铁掉进装满水的塑料盆里,用什么方法可以不遇到水而把小磁铁捞起来?同学积极思索,引出课题。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2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2)、通过定量实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定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总结并应用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难点: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有意识的去感知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所欠缺,老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六、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大量程弹簧秤,小车,薄木板,圆铅笔;圆珠笔芯,水,摄像头。
七、主要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6分钟)从生活实例引入:1、演示实验——“以卵击石”。
(强调除了生鸡蛋破以外,更应注意观察石块后退的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体会:碰撞发生时,鸡蛋受力的同时也给石头一个力,力是相互的。
2、亲身体验:学生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用力推桌子。
——(问)感觉如何?如何解释?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新课讲授用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一:把薄木板放在并排的圆铅笔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放在木板上,问: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演示实验二:圆珠笔芯拔去笔头,放在平静的水面上,观察到油墨向前喷出,笔芯后退。
物理教学教案-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评估学生是否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评估学生能否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案例2:划船运动
案例3:滑雪运动
案例4:拔河比赛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和价 值
重点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性质、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意义和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物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理解和掌握力学知 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它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生活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象
走路时,给地面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前进。 划船时,桨对水向后施力,水对桨向前施力,使船前进。 球类运动中,如篮球、足球等,球被踢出时,脚对球施力,球对脚产生反作用力,使球飞出。 车辆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力使车轮与地面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车前进。
实验法
实验步骤:悬挂弹簧测力计,用手 拉测力计使小车在平面上前进,记 录测力计的读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说课流程图一、教材分析:本节《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
本章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更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其中,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多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它们只能解决一个物体、一个系统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性和相互性,就像一座桥梁,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有效的补充,拓宽了我们解题的视野。
同时,牛顿第三定律与前面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究,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碰撞问题、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可见,牛顿第三定律,承前而启后,地位非常重要。
并且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高考考纲中,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Ⅱ级要求。
牛顿第二定律是考察的重点,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与斜面、轻绳、轻杆、轻弹簧、圆周运动等内容综合的题目紧密相连。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对相互作用力并不陌生,他们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处于记忆的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弥补认知的不足。
从能力角度分析,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他们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利于本节的实验探究教学。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案为前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探究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分层探究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引导、实验、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本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受力分析,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1.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找出共同点,得出物理规律。
2.通过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分类简化的问题分析法。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1.通过列举和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学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四篇
In the end, what you believe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__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__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__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精品教案)《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
(精品教案)《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精心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1.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明白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咨询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明白和应用正确区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学过程从力的概念我们差不多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这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明白所必须探讨的咨询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
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能够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并且,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讲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并且,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并且产生,并且消逝。
经过学生的观看,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并且存在,并且消逝。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能够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并且挪移,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能够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并且增大,并且减小,并且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不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明白:⑴ 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产生,并且消逝,作用时刻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别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精选5篇)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篇一【设计思想】?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同时新课的理念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探求,追寻问题的的解决思路。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二是以探究性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由静止物体间的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运动物体间以及碰撞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力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实现。
使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对于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而对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碰撞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总是相等,本节课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了此环节,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视频文件──铁块碰鸡蛋”,设置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学生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
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_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_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__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
4、总结与扩展:(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5、思考题(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么关系?能否平衡?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C、绳子拉天花的力与绳子拉物体的力(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等奖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等奖内容如下:一、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吗?学生:现代。
教师: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人们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开拓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然而,无论哪种交通工具,都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设计制造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原理之一——牛顿定律。
二、讲授新课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牛顿第一定律。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学生: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回答得很好。
那么,什么是力呢?学生: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教师:很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由此可见,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会受到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我们称之为摩擦力。
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们平时走路时有没有感觉到有“脚滑”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几个问题:(1)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什么?(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1)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在发生相互作用时,通常情况下先假设这两个物体同时运动,然后出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力(作用力),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同时产生了第三个力(反作用力),由于这第三个力与第一个力(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它们是相互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总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方向)。
教师:回答得很好!通过刚才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的关系以及作用效果。
现在我们来看看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知识。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拔河比赛中是如何取胜的?学生讨论回答:因为对方受到我们的拉力,而脚向后滑动;脚向后滑动是因为地面给地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的特性,即在任何情况下,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达为:“对于每一个施加力的物体A,都存在一个与之相
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B上。
”
这个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无论是物体相互作用,还是人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的体重对地面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而地面同时也
对我们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保持站立的原因,因为这两个力相互抵消。
牛顿第三定律在力的相互作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物体
能够相互作用,并在自然界中保持平衡。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盒子时,我们施加
了一个向前的力,而盒子则对我们的手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这使得盒子能够移动。
除了物体之间的力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情况,例如火箭推进。
火箭通过喷射高速气体产生向后的推力,而相应地,火箭也会受到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使得火箭能够向上运动。
总之,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的特性,从而解释和预测物体
的运动和平衡。
这个定律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理解和研究力学现象非常重要。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本节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什么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是否起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趣。
因此,一开始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注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养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作用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
2.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能分清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疑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在拔河比赛中为何还有胜负之分?【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练习等。
【教学仪器】粗绳一根;演示用大弹簧秤、小弹簧秤各一个;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四个相同的短玻璃管;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比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大家感受几个事情:1.在鼓掌时右手打左手,为什么左手有感觉右手也有感觉?2.用手按手中的气球,同时感受气球对手的弹力。
3.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学生实验、讨论)二、进行新课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考虑: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个物体相联系?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板书),一个力应与两个物体相联系。
板书:作用力反作用力教师引导:请学生们从弹力、磁力、摩擦力等角度分析,感受力是相互的。
学生思考,通过小组举例、做实验、讨论:1.推铅球2.磁铁相吸、相斥3.碰碰车4.滑旱冰的人相推,均后退……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研究的是力,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呢?学生回答: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
教师引导:请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
学生分析:比如:左右两辆小车,在右车上放一条形磁铁,在左车上放一质量近似相等的铁块。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教案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教案验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引言: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验证这一定律,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互相作用。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器材准备:- 弹簧测力计- 绳子- 木块- 平滑水平桌面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面上,确保它处于水平位置。
2. 在测力计上方的绳子上系一个木块。
3. 拉动绳子,使木块悬空,并确保绳子拉直。
4. 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这个数值即为作用力的大小。
5. 松开绳子,观察木块受力情况,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这个数值即为反作用力的大小。
6.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不同拉力下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示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示数。
通过比较这些数值,我们可以看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且方向相反。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之间构成一个力对。
扩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划桨划船时,通过将船桨在水中向后划动,人身后的水便会向前产生一个与划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船身向前移动。
同样地,火箭的喷射也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实验教案帮助学生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特性,深化了我们对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
此外,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实验教案的设计,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科学实验技能,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说课稿一、引言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单元,通过引入与质点的整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作用力的特点。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2.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特点;2.教学难点:引入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反作用力的物理本质。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作用力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反作用力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引入与解释。
2.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情境引入法:通过物体相互作用的情境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 示范演示法:通过示范演示、实验等方式展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 讨论互动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解决问题; - 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前期铺垫1.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入学生思考一个物体是如何进行移动的;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产生物体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二:引入作用力的概念1.介绍作用力的概念,作用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力;2.给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3.引导学生总结作用力的特点,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对象。
步骤三:引入反作用力的概念1.引入反作用力的概念,反作用力是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2.利用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反作用力的概念,并进行描述;3.引导学生总结反作用力的特点,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对象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_说课
5、对比学习
一对相互作用力 共同点 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点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不 变 化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消失 同 点 性 质 一定同性质 不一定同性质
效 果
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效果相互抵消
6、知识总结
牛顿第三定律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F=-F′
BC
F
)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例2 手托着一木块,由静止开始向下加速运动,手对木块 的支持力应该(
BD
)
A、小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B、等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C、大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D、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例3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 这是由于(
CD
2、定性观察
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 样的关系呢?(大小、方向)
设计实验一
把薄的轻纸板放在并排的铅笔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 轻轻按在木板上,问: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问题?
设计实验二
放在小车上的条形磁铁,松手后,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注意车向后移动 的距离关系。
设计实验三
6、知识总结
理解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 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 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 作用效果,不会抵消。
7、实例展示
8、巩固练习
例1 用弹簧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拉 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 ( A、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张志清
体验活动
1、鼓掌。 2、课上演示磁铁之间的吸引和排斥。 3、请小组同学之间拉弹簧测力计。 4、请同学上台拔河(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
想一想?
1、鼓掌时哪个手更疼? 2、磁铁之间是哪个磁极先产生力的作用? 3、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哪个更大一些? 4、拔河过程中哪个同学更用力?
1.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的科学就 在身边的意识。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剖析实例,深入理解 四、回顾总结,扩展延伸
课堂练习
1、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先有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只有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若作用力是摩擦力,则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学生分组讨论 自由发言。
教师提问: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3.
认真观察实验
小组研究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此时,就会有同学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混淆,教师就此提出这是本节课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小组竞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 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 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
《牛顿第三定律》 “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
说课人:河北涿州职教中心 张志清
5个方面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反思
一、教材
《牛顿第三定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我选用的教材是粤教版教材,面向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来浅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
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物体扩大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力学的解题范围。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首先从知识层面说,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他们的这一认识只可能是定性地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从能力方面分析,作为高一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对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认识,尽管这个认识不一定正确。
他们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但在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物理情景”,
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来完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与目标。
首先根据课标要求,我认为正确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重难点,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出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上,要使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能够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能够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在过程与方法上,我们首先通过图片及现场感受让学生们意识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我们生活中常碰到的一对力,让他们体会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知识回顾及对现象的总结,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及方向相反的性质。
通过演示实验及视频,引导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进行探究。
最后由老师在讲台上用力传感器对拉来验证,得出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提出“拔河时既然两力等大、反向、异号,不是平衡了吗,为何还有输赢”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接下来分析如何在拔河比赛中取胜及火箭升空问题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感受物理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以上教育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通过现场感受及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通过从学生的潜概念出发,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探究两力的大小关系,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归纳对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平衡力
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设计,我将分四个部分讲解这次的课,首先是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应用与小结,反馈与评价。
首先是新课引入部分。
通过让学生观察剥鸡蛋壳时鸡蛋敲桌子壳破,感受拍手,及观察两同学二人拉力赛引入本节课的讨论对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演示小车在板上滑行,模型飞机起飞等加深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认识。
接下来是新课教学部分。
为了突出重点,我们通过回顾学生们初中学过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
通过拔河比赛和小车运动等现象,学生们基本可以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及方向相反的性质,但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还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定性认识。
由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不一的潜概念出发,设置一个同学站在滑板上的拔河比赛,加以在光滑冰面上两小车互推的视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进行探究。
最后由老师在讲台上用力传感器对拉来验证,得出作用力及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至此,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完整表达。
为了突破难点,我将从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提出“拔河时既然两力等大、反向、异号,不是平衡了吗,为何还有输赢”这一问题,混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通过列表分析对比,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使知识更为清晰。
接下来通过分析在拔河比赛中如何取胜,火箭升空及喷灌装置为何能旋转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至此时,新课教学部分已经结束。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及是否有知识点遗漏,以便以后查漏补缺及做进一步的提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最后,这是我们这节课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