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新探索
接受新理念 探索新课标 实践新课堂——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建议

为 了更 好 地 提 高 新 课 改 后 的 高 中数 学 教 学 , 师 必 须 老 不 断 的加 强 培 训 和 学 习. 如 , 于 高 中 一年 级 下 学 期 开 始 例 对 的选 修 课 程 , 要 教 师进 行 必 要 的 专 业 学 习 , 全 靠 自学 是 需 完 不 可行 的. 如 ,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副 主 编 章 建 跃 博 士 就 指 例 人 出 : 原 来 的 大 纲 教 材 中 , 元 二 次 不 等 式 } 现 在 集 合 与 简 在 一 t {
五 、 效 的 利 用 多媒 体 辅 助教 学 有
受 课件 的 编制 形 式 所 累 , 堂 教 学 被 课 件 材 料 牵 着 鼻 课 子走. 过教学调查 发现 , 些 教师在 利用 多媒体 辅助 时 , 通 有
整 堂 课 甚 至 不离 椅 子 半 步 , 没 有 在 黑 板 上 写 过 一 个 字 , 也 跟
学 的几 点 建 议.
3 30 ) 6 6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指 导 学 生 用 联 想 式 预 习 方 法 , 读 到 一 个 新 概 念 、 法 在 新
则 、 定 理 时 , 想 到 已 学 过 的 概 念 、 则 、 式 , 记 录 下 新 联 法 公 并 来 , 备 课 堂 质 疑 、 论. 如 , 预 习 “ 条 直 线 的 夹 角 ” 准 讨 例 在 两 时 , 想 到 三 角 函数 中 角 的 定 义 、 线 的 倾 斜 角 的 定 义 、 联 直 三
拘 泥 于 “ 究 性 学 习 的模 式 ” 实 验 表 明 , 法 的设 计 不 能 全 研 . 方 由教 师 完成 , 计 的 过 程 应 成 为 学 生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一 项 很 设 好 的课 题.
探索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语文教学

探索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语文教学新课程需要新理念。
我们有幸参与了新一轮的课改实践,在风头浪尖上,我们经受考验,接受磨练,也饱尝甘苦。
新课标推行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课程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推进新的语文教学。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福州市第十期市级骨干班培训,对新课程新理念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
结合自己所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谨将有关体会整理成文,以期与同仁们作些探讨。
一、倡导讨论探究拓展自主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成为绝对权威。
转变方式包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者是指改变授受式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大力提倡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后者是指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对学生管得很紧,统得太死,没有给学生个性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依然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固有模式去规范一切教学活动。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师生的平等,才会有课堂上的个性张扬。
张扬个性既是教学新理念,又是教学新策略。
应该说师生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个性,形成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没有个性没有独特性,也不会有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设计合作探究式的题目,比如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尽可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倡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发现重点和难点,延伸拓展性练习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
二、增加阅读积累提升表达技巧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
而阅读经验的形成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
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探索

高中牛是 在成 长中的劳动者。高中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
视培 养 和提 高学 生 的思 想素 质 、 素 质 、 素 质 以及 环保 意 政治 道德 识、 资源 意识 和 可持 续 发展 意识 。这 就要 求 引导 高 中十 养 成 自 主思 考 并规 划 人 牛 的能 力 , 有 基 小 的 职、 意 识 、 业 意 识 , 具 I 创 以 及批 判性 思 考 的 能 力 , 步 具 有 独 立 生 活 能 力 , 会 交 流 与 合 初 学 作 , 有 团 队精 神 , 解 文 化 的 多样 性 , , 有 面 向世 界 的 具 初 少具 放 意识 , 白觉维 护 闻 家尊 严 和利 益弘 扬 民族 精神 , 有 民 主与 法 具 制 意识 , 护礼 会 正 义 , 有礼 会 责 任感 。 维 具
改 开 放 以来 , 中国 主动 融入 个球 化 进程 , 中 就 是 这样 高 个大 背景 上成 长 发朕 的年 轻 人 , 们 的思 想 必 然 会 打 下很 深 他 的时代烙日 。高l政治新课程 t既婴培养 生的世界意识 , J l I } l 也 婴 培养 学生 嗣家 意 识 、 意 , 心 全球 化 时代 我 阳高 ・生 健 民族 {适 I I 康成 长 的需 要 。今 天 的高 I生 婴 会把 握 世 界 发 展 的止 向 , l I 婴 有 罔际 胸怀 。
三、 新课 改理念 下的人文素养
以人为 小 , 普通 高 中政治 课改 的根 本 理 念 , 人 为本 就 是 是 以
要 尊重学 牛的 人 历 程 的 发展 需要 、 尊再 人 的 人格 和 尊 、 尊罩
高 中 人 性发展 需要 。高 中政 治新课 程要 酉视 中学 乍 在心 理 、 智 体 能等 面 的发展 潜力 , 其思 想活 动的 多变 、 塑性 等 针对 可 特点 , 红尊 重 生个性 差异 和各种 生 活关切 的 同时 , 采取 启 发式 、 探究式 等 方式 , 帮助他 们认 同正 确 的价 值标 准 , 握 正 确 的政 治 把 方 向。新课程 立 足于学 生 现 实 的生 活 经验 , 以育 人 为 核心 , 以学 生发展 为本 , 每位 高 I生 的 整体 发 展 , 荚注 I I 把娜 论 观 点 的 阐述 寓 于礼会 生 活的 主题 之 ・ , 建 学科 知识 与生 活现 象 , 论 逻辑 与 l构 t 理
简述新课程理念

简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
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的概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学习新课程实践新理念

学习新课程实践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在这些挑战和改革中,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的重要性。
一、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课程是更新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
过去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并固定了学生的思维和观念。
而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提倡探究式学习和深度思考。
学习新课程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同时也能够启发教师们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和新学生的要求。
二、增强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素养与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可以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提供新的锻炼和挑战。
比如,了解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理念和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学习数字化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时代背景的把握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生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学习知识,但是学习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现代教育呼吁区别对待、重视个性化教学,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并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合作和体验等方式,学生会更加灵活、主动地去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
四、提升学生成长的质量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
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和探索,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最后,学习新课程和实践新理念,必须建立良好的支撑体系,包括教学设备、师资培训、课程数据、教学资源等。
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收集和反馈教学的效果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摘要:本文针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出了该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流程,并以新课程教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的问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群体的互补性,使学生在相互研讨、争论的环境中思考和接受,不仅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究的方法,能很好的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并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一、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它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是在主体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即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
而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发展,探究学习是本质。
即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
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实践和探索

立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教材 , 更好地走进新课程 , 培养会 学. 的、 - 具有 高度科 学文化素养和人 文素养的人 。 j
关 键 词 : 程 标 准 课 程 理 念 教 材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6 35 G 2.
文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 8 8 (0 ( ( — 2 1 O 1 7 — 11 2 1)) 0 2 一 1 )2
义务教育课 程标 准实验 教科 书一 年级 数学, 以《 日制义 是 全 务教育课 程标准 f 实验稿)的基本理念 和所规定 的教育 内容为依 》 据, 突出体现了关注学生 的经验和兴趣 。教师要积极 利用各种教 学 资源 , 创造性 地使用教 材 , 设计适 合学生发展 的教学过 程。下 面, 笔者结 合教学 , 几点体会 : 谈 1 创 设生活情境 , 让学 生在 生动具体 的情境 中学 习 “ 让学生 在生动具体 的情境 中学 习数学 ” 《 是 标准 》 倡的重 提 要理念 之一 , 也是 当前课 改 中教 师所追求 的 , 程标准实 验教材 课 就 为学生们设计 了富有童 趣的学 习素 材和活动 情境 。如 第一册 中“ 比长短 高 矮” 教 材 中出现 的是 几个小朋 友在 自己桌 上 比 自 , 己笔 、 尺的长短 , 老师按小朋友的高矮来排 队; 第二册 中“ 置” 位 选 取 的就 是教 室 、 下楼 梯 、 上 过马 路等 场景 ; “0以 内的退 位减 在 2 法” 的练 习中 , 供 了丢手 绢 、 足球 、 提 踢 捉迷藏 等许多孩子 们喜爱 的游戏场 景 。在这些 有趣 、 丽 的情 境 中包含 有许 多奇妙 的知 美 识, 需要学 生去探索 才能完全理 解 , 这就激发儿 童主 动探 究 的欲
望。
教师三新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近期,我参加了关于“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培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三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的特点和实施策略。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程强调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强调学科综合。
新课程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努力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新理念新理念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引领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以下几种新理念:1. 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3. 以实践为基础。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三、新方法新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以下几种新方法: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和新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陈出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新课程、新理念和新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一、新课程新课程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颠覆和革新。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新课程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和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组织者。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和学生一起成长。
二、新理念新理念是指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更新。
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新理念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理念突出了教育的人本性,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教育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自主的、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应该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潜能。
新理念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新理念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新课程标准和“生本”教育理念下学案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和“生本”教育理念下学案教学的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评估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确保学生在学校获得实质性和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种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以学生的生命经验为核心,顺应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志向自主选择课程,从而实现开发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协作性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下,学案教学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是一种包含目标、任务和资源的完整的教学计划。
它是一种从目标出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具有科学、规范、实用、可操作性等特点。
同时,学案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在课堂上有序、高效地安排学生学习进程的机会。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和“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案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方法。
在运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反思性。
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来自主探索和创造,引导学生从发现,探究开始,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习信心。
其次,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课程。
这也是学案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制定学生的具体任务和课程的应用环节上,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学案任务。
这样,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课程,使学生在适度的挑战下不断进步。
此外,教师在制定学案时应该做到任务适度,资源丰富。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到教学中存在的阻碍因素,比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个人情况而无法完成某些任务,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对任务作出适当的调整。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
但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学要面向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本文将探索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该领域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历史教学虽然是一门传统学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它也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2. 正文2.1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历史的本质和价值,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跨学科和主题性的整合,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体系。
这种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研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呈现出学生主体性强、学科整合性强、教学方法多元化的特点。
这些新变化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呼唤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2 新理念的内涵解析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初中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理念的内涵解析是探讨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之一。
新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强调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物理组践行新课标理念实践与探索

物理组践行新课标理念实践与探索篇一物理组践行新课标理念实践与探索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日益重视。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物理教学组积极践行改革精神,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下是我们对物理组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实践与探索的总结。
二、背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与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物理教学组开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转变教学方式我们首先从教学方式入手,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我们加强了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生活实例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力学时,我们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理解杠杆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成果通过践行新课标理念,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具体表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提高,还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教学质量提升由于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学生在各种物理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篇二物理组践行新课标理念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在新课标背景下,物理教育教学正面临深刻的变革。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们物理组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致力于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物理组在践行新课标理念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新理念、新探索、新方法

、
感 受 水 墨 画的 笔 墨 韵 昧 。 提 高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水墨画墨色交融 , 水墨 淋漓 , 具有无穷乐 趣 , 其 间变幻具有 自由 、 随意 、 无法 描摹等特色 , 能与人 的 情 感产 生碰 撞 共 鸣 , 所以 , 可 以引 导 学 生 感 受 水 墨 画 的 笔 墨韵 味 ,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我 们 可 以 尝试 利 用信息科技 的教 学方法给予学生 更多 的视觉 刺激 , 教师可先讲解水墨画 的笔趣和墨韵 、 工具和材料等 , 让 学生 对 水 墨 画有 个 初 步 了解 ,然 后 让 学 生 自由 地 去探索 水墨 画的笔墨运用——点 、线 、面的表现方 法, 各种 不同的笔触 , 深浅浓淡 的墨色变化 , 不 同纸 张的运用和效果 , 不 同的技 法( 如拓 、 印、 擦、 抹、 泼、 流 …… ) , 更 可 在 用 墨 的 同 时加 上 色 彩 , 增加趣味。 接 着把学生 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这时学 生不禁欢呼起来 , 本 来 很 不 起 眼 的作 业 经 过 放 大 , 在 灯 光 下 的投 影 仪 上 是 那 么 精 彩 : 笔墨渗化的韵味 、 色 与 墨 的交 融 、水 与 墨 色 的 碰撞 … …这 时 的学 生 真 正 感受到 了水墨画的独特魅 力 , 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四 、在 抽 象 水 墨 画 中强 调 真 实 情 感 的 流 露 和 表
达
情 感 性 是 美 术 最 重 要 的 特性 之 一 。把 自己 对 客
虽 然 学 生 对 水 墨 画 的 笔 墨 韵 昧 有 了 初 步 的 了 解, 但 他们受 到传统水墨 画的制约 , 喜爱欣赏传统水 墨 画作品 。所以必须要导 入半抽象 和抽象形式 的作 品, 创设一定 的情境 , 让每个学生接受抽象艺术 的形 式 美 感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也 只有 这 样 才 能 树 立 学 生 的 自信 , 确立 每个 学 生 “ 我想 画 ” “ 我能 画” 的 意识 。 就 水 墨 画而 言 , 它是 由宣纸 、 毛笔 、 笔 墨 技 法 和 视 觉 关 系 构成的 。正是由于这些独特 的材料和技法才使得 中 国传统绘画本身就包 含了抽象 的因素 ,但这些 因素 必须和现代人的经验结合起来 ,才能成为一种反映 现代审美关 系的语 言形式 。我们可先引导学生欣赏 西 方 一 些 野 兽 派 和抽 象 派 画家 的作 品 ,在 野 兽 派 画 家 马 蒂 斯 的 作 品 中 ,他 非 常强 调 要 表 达 自己主 观 的 感受 , 不作 明暗表现 , 常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 色和弯曲起 伏的轮廓线 , 并将 描绘 的景物予 以简 化 , 画 面 颇 具 装饰 性 。
“四步骤”探索与实践语文新课程理念

这需要语文教师改变 以往封闭式 的教学 , 通过把握
课程 目标 、 开放语文课程 、 改变学 习方式 、 关注课程 评价这 四个步骤来探索与实践语文新课程理念 。
一
二、 开 放语 文课 程
开放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理念 , 是新课
、
把 握 课程 目标
程理念下语文课 的一个重要标志。 开放 语文课 具有显著的时代性、 社会 』 生、 全程性和实效性。开放
其次 ,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 , 不 仅要注重结果 , 更要注重过程 , 让学生成长的过程
参与 ,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 ,积极交流 、 沟
通, 互相支持 、 互相配合。同时 , 还要学会学习别人 、 赞赏别人 , 在共 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 探究学 习也是一种可取 的学习方式 , 能让学生 独立地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获得 自主发展。探求是
及“ 先 天下 之忧 而忧 , 后 天下之 乐 而乐 ” 的境 界 ,
顿挫 , 铿锵有 力 , 给人以美的享受 , 在讲解词句时 , 就把词句 的豪放 、 磅礴理解得很透彻 。这既激活了 课堂气氛 , 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了知识 。
三、 改变 学 习方式
学习语 文 , 就应该是学生 自己学习识字 、 写字 , 自己学习读 书 , 自己去进行 口语交 际 , 自己学习写 作文 。以阅读教学为例 ,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 教 师的组织下 , 学生有 层次地读书 , 由“ 读通 ” 到“ 读 懂” 再到“ 品读 ” ,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 活动 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 有所感 悟和思考 , 受到情
感熏陶 , 得到思想启迪 , 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习过程 中, 让学生选择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 法, 并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 中学 习。如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湖北省沙洋中学孟凡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其核心有六点:1、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5、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总之,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决思想和观念问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师生都要主动学习、理解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等生本教育理念,敢于质疑和反思多年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树立起课堂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的意识。
深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道理,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句话课堂“使老师自我削减权威,让学生展示才华”。
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新旧模式之间是螺旋式上升关系,是传承和相互借鉴关系,绝非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决不能从旧的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又一头扎进新的模式的桎梏中去。
应当认识到:所有的模式、方法,都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所选择的途径和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当任何模式的“奴隶”。
第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
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增减取舍,适当调整顺序,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超越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其次,学校要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强力推进,广泛宣传,大力培训教师,大力培训学生,培养骨干教师,让骨干带头先行。
其三,尤其要广大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积极践行新的课改理念,大胆探索适合本班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概括为三句话: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
新课改的形式有什么

新课改的形式有什么?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以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
本学期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材培训,当然本校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特别是有疑或的题目;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课改讲座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中之中内容。
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1、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
(1)备课。
①改善教案编写方式。
②恰当处理好教材。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
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一是教材内容“班本化”。
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
其中,教材内容“班本化”是重要的方法。
更换后的主题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二是给新教材的封闭题拆封。
说到“封闭题”许多老师总以为那是旧教材才有的事,其实,新教材也不乏有许多“封闭题”,这样做以后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树立新课程理念 探索新教学模式

3数学学习“ . 活动化” 。 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 : 教学既是认识的过程 , 活 也是
《 标准》 提出的各年段具体目 标中, 0 的目标都要求 近5%
把所学习的内容纳入现实的情境中, 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 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发学习数学。 因此, 教师要站在“ 生活 化” 的观念上, 设计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 生活 化” 数学学习中, 喜欢数学, 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进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做到: 创设生活情景, 使教学内容“ 生活化”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和经验, ; 使问题 提出现实化; 教学设计要挂靠学生最近发展区, 强调“ 实
近年来,广大实验教师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
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 学习
者被动地吸收过程 ,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
认真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感悟新教材, , 躬身实 践, 悉心探索。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 , 我们总结了“ 二 、 四、
-X” 开姆 堂教学模式, 此引领广大教师走进新课堂, 以
_
过程, 这一过程不可由他人所代替的, 是学生自己对新信 息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
行为“ 自主化” 的实质是 自主学习, 是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的
用好新教材, 开展新教学, 整体推进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
革, 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
一
体现。因此, 教师既要为学生自 主学习提供适宜、 丰富、 有 趣的活动内容和机会, 又要为学生自 主参与创设适合民 主、 和谐、 由安全的氛围, 自 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自 主学习的 空 问和时间 , 使学生 自我价值 、 自我发展的潜能得到最大
维普资讯
学 科 教 学 探 索
新课程 新探索--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感受

新 课 程 视 窗
薪鼹毽
新 课 标 下 对 高 中语 文教 学 的几 点 感 受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海 荣
到别人的赏识。” 课堂是双重主体 的构成 :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 在课堂上这个半封 闭 的教学 环境 中 , 教 师应该 站高一层 , 退 后一步 , 尊重 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 发掘学生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提 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仓 4 造 良好 的教学环 境, 不断 引导学生 回归学生主体 , 使 学生得到生动 活 泼、 自由的发展 。笔者认 为 , 民主教学实践最 主要体 现在课堂互动中 , 即教师与学生 、 学生与学生通过媒 介物——选文 , 进行平等的思想情感交流 , 互换对选 文 的认识 、 分析 、 判断 、 评 价。 这也就是让教师真正 明 白“ 教学相长 ” 的 内涵 , 能够放下师道 尊严 的架子 和 知识权威的羁绊 ,学会做一个倾 听者 ,学会欣赏学 生, 平等地和学生一起研讨教学 内容 , 挖掘文本 的精 华, 让学生大胆有理地讲 出他们 自己对文章 的认知 、 分析 、 评价 、 判断 , 教师对 分析 除当的要大胆肯定 , 对 不完善的要及 时补充 , 对那些错误 的认知 , 要及 时地 循循善诱地给予 纠正和引导。让学生在 与教师 和文 本 的民主互动中 , 领悟教学和文本 的精华 , 汲取作者 的认知和表达 , 提高语文素养 , 培养健全 的人格 。
慧。 同时 , 教 师 要 想减 轻 教 学 负 担 , 提高 教 学 效 益 , 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也必须 以学生为本 , 注重对学生
要想让每一 堂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必须深 入钻研教材 , 对教学内容要 有明确 的清晰 的再认识 , 精心选择 教学 突破 口,设计详明的教学过程 和优化 的教学环 节 ,并对所教学生的语文基本 功和已有 的 知识层面 , 要有准确的定位 。这样 , 教师才能根据学 生的差异性 ,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 当的选择和安排 , 做 到“ 任你弱水三千 , 我只取一瓢饮” 。 选择学生语文学 习中最感兴趣 , 最棘手 , 或久 疑不 决的知识点 , 在教 学环节 中努力 做到点面结合 , 突 出重点 , 解析难点 , 避免课 堂上的面面俱到 , 授课结构 的程式化 , 真正让 学生一课 一得 , 教师堂堂出彩。精 , 就是要教师遴选 出课文 的精髓 , 精心备课 , 精 心设 计教学过程 , 巧妙 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摄取课 文精华 。 实, 就是 实在 , 即备课 内容在课 堂教学活动 中要加强落实 , 从 而提高教 学实效和质量 ,完全杜绝那些 程式化 的教 学模 式 , 玩花架子的行为。即使提 问, 也应 以品位为 主, 以阅读为主线 , 提一些深化学 生理解 , 牵 一发而 动全身的实际问题 , 准确把握课堂难度 。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创新与探索

细求全
。
基 础 教 肯 参 考
二、 课堂教学 改革 的具体实践
新课 标 强 调 , 学 活 动是 师 生 之 间 、 生 之 问 教 学
交 往互 动与 共 同发展 的过 程 。 学应 从学 生实 际 出 教
本 模 式 为 教学 结 构 框 架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自身 的 创
造力 。
参
考
◇ 桑金 宝
[摘
,
新 要】 课 程 标 准 的 实施
,
,
带 来 了教 育理 念 的 创 新
。
新 深 入 地 进 行 分 析 阐 述 了在 以 学生 发 展 为 本 的 理 念 指 引
新 [关 键 词 】 课
程
教 ;
育 理 念 ;创 新 ;探 索
/ A 文 【 献 标 i q ~B 】
,
-
G 中 【 图分类号】 4 2
.
。
以学生为主体 更进
,
,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才 能 真正 把 握 好 教 学 的
,
步说就是在教学 活动 中学生 是学 习 的主人
一
教 个
全过程
。
要 了解 学 生 已 知 什 么 在 进
,
。
一
步 学 习 中会
.
师要 尊重 关 心 理 解 信任学生 为学 生 提供
、 、 、
,
碰 到什么 问题 进 而 对 学生 提 出要 求 对 问题 的设
学 生 通 常被 动地 接 受 知识 听 得 多 记 得 少
, ,
,
自主 学
重要方式
习 得不 到 发挥
。
充 分 尊重 学 生 现 有 的学 习 能 力 以 学 生 的认 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摘要]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升语言使用水平;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水平,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实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
“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能够适当地对教材实行删除添补,能够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
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能够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
如把“stand up,sit down ”。
这个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
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能够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能够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monkey, dog”等等。
还能够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
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Taik about it ”。
这个模块中,我们就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
如“I am hungry。
”(能够作饥饿状);“I am thirty.”(能够作口渴状);还能够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
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
比如说“Stanp up”“very good ”,“Sit donw ,piease”.
b 、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能够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
“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 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
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c、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
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Jim.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An d you ? I am fine ,too.
另外,在巩固新课时,我经常采用竞赛法,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
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
因为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d、儿歌说唱法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儿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
例如“Dog,dog ,what c an you do ?I can run after you . Panda ,panda ,what can you do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动作示范)等等,即使有些动作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
有一次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 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 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 ,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 ,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这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
”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更是喜欢,有些孩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动作编得比我还要好。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
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
(1)多出示事物,贴近学生生活
如我教一节复习课,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复习,事先我让学生带好实物apple, pear,b anana......水果,还有学生现成的文具,上课了,我先出示幻灯,让学生逐一读出单词,然后再用show me___的句型,让学生举起所说的实物,最后实行听音乐传实物的游戏,音乐停时,实物再谁手中,谁就要说出实物名称。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大大提升了复习效果。
(2)幽默——课堂的“增鲜剂”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
但是对于女老师来说,这似乎比较难做到。
有时课堂上来个“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比如在教“sweet,sour,yummy,yukky”这几个单词的时候,我就试着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
同时我这样描述:“有一天,我们班的小朋同学回家以后,感到特别的thirsty,于是他去找water,可惜water已经没有了,这时小朋发现家里厨房还有一小瓶的“water”;他一拿起来就喝,哇,so yukky, 原来他喝的是味道很sour 的醋。
”这时,班里哄堂大笑,学生不知不觉已明白了这几个单词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老师教就已经掌握了这几个词。
(3)动静结合,提升效率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一遍接一遍,到最后读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
英语课堂就理应活跃,但是我们理应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
“静”指得是如果老师要开始讲课了,就要求学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
“动”指得是回答问题要大声,讨论要积极,该活动时就活动。
这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注重学生听说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1、日积月累化教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面对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能够把句子减缩成词,就是重点词教学。
当学生了解了“词”,在用词扩展成句。
例如:car—This is my car. Let's—Let 's go.
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实行听说英语的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雪球”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大。
2、动作、表演化教学
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
怎样才能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
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
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的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学生就心领神会。
同样,以双手平摊,向上一抬,学生就知道是齐读。
这样接生了教学时间,增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3. 语言环境化教学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 ! boy ,How are you ?”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实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听说水平。
兴趣、知识和水平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
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升。
我们只有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升他们的英语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
所以更需要持续地鼓励自己“English,I can do .”(教好英语我能行。
),同时也要持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 ,I can do ”(学好英语我能行。
)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英语教育新考》《英语教育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