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3_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XX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篇课文语言柔美、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好文章。
胡衍栋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强大的宝库”。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严峻,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和学生交流时,胡老师就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观赏祖国各地的美景,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柔美的画片中观赏,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二、读中悟情,抓住“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基于这一点,胡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试读、齐读、配乐读等,把一段段文字读成了画面,把一处处美景读成了诗,真正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教师在指导读“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置身于这夏日的小兴安岭,走在迷人的花坛旁,随之,学生带着发自内心的赞美,入情入境,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自主学习,制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纯正的传授知识,更严峻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胡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
胡老师先带领学生读中找景、读中感悟的方法观赏、领悟了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然后通过自学,让学生在小兴安岭寻到了“宝贝”,显露的感受到这还是一座强大的宝库,激起了心中浓浓的豪情。
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观赏,一种制造吗?四、自然过渡,渲染美文章词藻华丽,意境柔美,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渲染。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篇1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教学本课,教者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2、情感朗读品味“美”《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
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
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
”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
”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
”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2_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我有幸听了语文骨干教师詹芬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感触很深。
可以说 ,詹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和个人的教学素质都很高。
可以肯定本堂课很好地表达了新课程的理念 ,在师生的共同探究的过程中 ,抓住文本特色 ,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
下面 ,我来谈谈本课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一、把握文本 ,挖掘美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表达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征 ,每个季节动静结合 ,表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因此 ,在教学本文中 ,应重点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而詹老师就是抓住这一重点展开教学的。
可以说 ,詹老师善于钻研教研 ,把握重点 ,多层引导 ,感受文本。
其次 ,教师从图片欣赏初步感受小兴安岭像大花园 ,到创设情境带着学生来到小兴安岭寻找四季的美 ,再回归到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就像五颜六色的大花园 ,课堂结构清晰 ,感受层次清楚 ,逐层递进。
二、善于引领 ,悟情美本文着重就是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
因此 ,詹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如一始的图片欣赏 ,就初步带着学生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
并且 ,詹老师还此时加了流动的画面和配合画面的优美的乐声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感悟春天的美丽时 ,教师配以小鹿漫步在春花烂漫中欣赏溪中的倒影图 ,激发学生想像 ,小鹿在低头欣赏什么?仅仅是自己的倒影吗?它还看到了什么?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很快想到小鹿还在欣赏着倒影中的鸟、树、花、草 ,欣赏着春天小兴安岭的美景!再比方讲到小兴安岭秋季的美丽时 ,教师抓往“飞舞〞一词激发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美:树叶的飞舞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美丽的雪花〞 ,有的说“像天上的蝴蝶〞等等 ,仿佛已亲身来到那个地方 ,亲眼看到了漫天飞舞的树叶 ,感受到了原本应该萧条的秋季却还有那么美丽动人的画面;正是因为教师情境的创设 ,语言的引导 ,思维的碰撞 ,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从而愿读 ,会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一、教师的教1.“美”是这堂课的魂,文章描写的景物美,语言美,赵老师用美丽的形象,精美的教学语言,完美的课堂驾驭能力,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美妙的语文课,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唯美的享受。
赵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品词析句、补充资料、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领悟文本“特点精准”、“景物典型”、“用词精妙”、“修辞精彩”四个方面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于“为了一切”的自主学习而循循善诱,行无痕之教,润物无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呼吸”。
2.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中,赵老师采用小导游的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兴趣。
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的引进适当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最大限度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悉心呵护,温暖照顾,温柔体贴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配乐范读,引导点拨,提炼总结,课内外结合构成了灵动的课堂,课堂结构清晰,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听、说、读、写、思贯穿始终,老师机敏地发现问题,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和适度地点拨引领,开创了“真学”阵地。
听课老师在课堂上听到了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二、学生的学1. “行动为基,理念先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行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井然有序,生生评价、生生交流,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不仅学到了“学法”,还学到了“写法”。
2.赵老师班级的学生端庄大方、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学习习惯好,整节课堂张弛有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学建议1.读中悟,悟中读,一举多得。
如果在课堂上多一些琅琅的读书声,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语言积累。
在读中悟,悟中读,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12月3日,xx小学“第三次同课交流活动”在东关小学如期举行。
xx工作室成员杨xx 老师执教了人教版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
杨老师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从板题,指导读课题入手,然后话题引出生词欣赏,简单介绍词语意思之后指导书写。
书写时教师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之后练习写字,杨老师简要评价了书写成果。
在学习课文时杨老师从问题切入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之后检查读文效果,处理生字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并对学生的表现运用丰富且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灵活、准确的评价,使学习有目标、有展示、有评价、有效果。
在理解课文时,杨老师先引导学生采用读、找、划的方法找出描写春天的景物,采用词语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抽出与长出的区别,同时抓住小鹿细节描写中的动词,采用强调重音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句子,感受语言的美。
这个环节的教学突出了把长文读短的方法,然后总结学文方法,进行学法迁移,学习其它部分。
这节课,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如果说有一点点遗憾的话,那就是杨老师应该在落实课时目标的同时着眼于单元目标,更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观察顺序,给学生树立一个“序”概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议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议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节课教者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利用媒体,直观感受。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
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
在感受“浸”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千万缕”“利剑”难以抽象想像。
老师适时地使用了媒体,一张大树的图片,在强烈阳光的穿透中,“千万缕”“利剑”一目了然。
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啊!二、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可见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试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教师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让学生读出小鹿的可爱,并配上流水的声音,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
在体验每个句都离不开朗读。
三、品词析句,指导习作这篇课文,作者在描写一年四季美丽景色时,用词十分形象、生动、准确。
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一个“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外加一个“封”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又如:“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一个“浸”字不仅写出小兴安岭的雾多、雾浓,把整个森林包围其中,而且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这么美的画面,老师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评《美丽的小兴安岭》尊敬的兄弟学校的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小学,来到我们这所播撒阳光的校园,愿今天爱的阳光、我们共同研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阳光注进每一个在场人的心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拥有灿烂阳光,播撒阳光的灵魂工程师。
一、巧用前置,目标更明确,课堂更高效。
李老师这节课其实展现的是我们上东小学的常态课,同时也是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竭力追求、研究的方向——前置单的设计与运用。
这节课上,李老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前置学习,前置学习分为三个版块:即自主识字词、自主探究文本、自我拓展。
首先学生通过自主识字词对易读错、易写错进行自我整理,然后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惑进课堂;再则,学生通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个自然段来写的?(找中心段)进而螺旋上升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让学生自己去读文,自主在文中进行勾画,自由畅想自己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最后拓展收集课外有关树林、森林的诗句,不仅锻炼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习惯。
老师通过学生的前置了解孩子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活动就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生发,教学目标更聚集,课堂更高效。
二、课堂是前置的深入交流,处处迸发学生的精彩。
本堂课李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然后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思考和问题,有准备进入课堂,课堂中孩子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激发生生之间思维火花,再通过课堂中的全班反馈,生与生面对面的交流、相互补充、质疑解答,整个课堂俨然成为学生学习乐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处处迸发的都是孩子们的精彩。
如:(举例)在分享第三自然段中夏天的小兴安岭时,一个孩子说:“‘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这句话可以看出夏天的树很茂盛。
”另一个孩子马上补充说到我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感受到树的茂盛……(根据当天课堂的生成举例)整个课堂,我听到的是孩子间相互碰撞后层层深入的对话,看到的是举起一只只跃跃欲试小手的孩子迫不急待想要去表达,这不是我们“自主课堂”一直追寻的目标吗?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完美的转变,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通用6篇)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通用6篇)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篇1一、教师个人素质优越,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这篇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物,表现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非常诱人的自然风貌,显示了它的美丽的特点。
课文把小兴安岭写得如此美丽,但是实际上怎么美,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林老师就发挥了个人特点,运用自身优越的素质,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富有激情的导语,梦幻般的朗读,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
二、主动、开放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构建了开放、主动的课堂,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在品读课文时,教师并不是自定教学内容,而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
“假如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一句平淡又亲切的话语,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每个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去选择最想了解的内容。
温州的孩子生活在洋溢着春色的环境之中,几乎没有看见过雪,因此他们对“雪”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冬天,老师就顺着学生所选择的内容采取机动的教学,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是顺着孩子的心理来教学,符合学生的求知欲。
又如在感受冬天的美时,教师问:“冬天什么最吸引你?”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想,教师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充实自己,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进入学习状态。
三、教材处理主线清晰,学生体会深刻小兴安岭的四季虽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好文章。
李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指导有重点,寻找"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基于这一点,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适当做圈注,之后让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真正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重点介绍,感悟"美'。
教师重点挑选两个季节带领学生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问小导游看到的景色,之后通过课本的句子具体阐述美在何处。
尤其在树木抽出嫩绿的枝条上,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抽出',将抽出与长出比较,看是否可以替换。
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进行动作体会,抽出钢笔体会抽的速度和力度。
体会树木抽出嫩芽时是怎么抽出来的。
学生在学完这句话后,我觉得他们收获颇丰,且真正理解了抽的含义。
"浸'字的讲解更是到位。
教师首先提出,雾非液体,为什么要用"浸'?之后教师通过师读生想象,让学生走进浓雾中,自己的手、脸感觉?体会浸的真正含义。
三、自然过渡,渲染美文章词藻华丽,意境优美,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渲染。
李老师的过渡语就象一句句散文把整堂连贯了起来。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多么像一幅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呀!'"如果说落叶飘飞是一首抒情的小诗,那么雪花飘舞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多美的语言啊,不知不觉把学生从这个画面带到了另一个意境中。
四、适时总结,充实美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李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这种深厚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不觉跃然于纸上。
教学本课时,王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在教学中,把读书放在首位,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通过课件,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播放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陶醉其中,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欣赏完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走入《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来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
然后让学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过课文后,说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老师再及时设疑: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沿着这条中心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就很容易了。
在品读词句的时候,王老师的设计很灵活,如果学生谈到“春天”,教师因势利导,就来和学生们一起品读描写春天这部分。
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
紧接着,教师范读这一部分,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为学生们品读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夏天”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王老师主要抓住了“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和“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两个重点句子展开教学,老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总之,整个教学中,体现了王老师“发展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

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三年级《美丽小兴安岭》评课稿文章来源xx 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作为三年级的讲读课文,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是中段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
总体上,小朱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今天在多功能厅观摩到了朱莹娇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展示,看到了课堂教学的点滴成长,心里比较欣慰。
一、利用媒体,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特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可谓一举两得!二、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朱老师的课堂,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指导学习方法,有扶有放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
老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春天的小兴安岭时采用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段中的每一句入手,先了解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感受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导感情朗读。
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心情,像文中“抽出”和“长出”一词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紧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体会,学生做的很好,很有成就感。
在教学“夏天”一段时,则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自己读,圈划景物,抓关键词感受景物的特点。
整个环节一环套一环,有扶有放,简单明了。
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到位。
余下几段,都是在孩子们自我推荐,自我阅读,自我感悟中进行的,老师在整个环节只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孩子们愿意主动去学,他们在反复朗读,品词品句的基础下,从字里行间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
三年级语文评课稿-《美丽小兴安岭》

三年级语文评课稿-《美丽小兴安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年级语文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这节课可分为以下环节:(一)故事环节(时间:0——4:38)故事环节与本课学习无关;应该是这班班级的一个语文课的规定.学生上台讲了一个小花公鸡的故事.(二)课文学习(时间:4:38——37:10)这一环节分为:导入环节、复习词语、学习新课.导入简洁;复习环节以开火车形式复习词语;并说说对小兴安岭的印象.(三)习作环节(时间:37:10——42:10)用总分总的形式和时间顺序;描写小朋友自己的家乡.(四)作业布置(时间42:10——)设计一段精彩的话;向父母介绍小兴安岭.二、评价(一)这节课的特点是:1.抓住了学科特点;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她给学生补充小兴安岭的知识;但是没有偏离语文学习的目的;仍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为目的.在学习春夏秋冬四季节时;融合了朗读课文、赏析语言、口语表达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而且有鲜明的时间顺序;可以给学生树立很好的作文典范.教师在课上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这堂课的不足之处:1.在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教学流程如下: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喜欢这个季节的什么景物——读一读喜欢的句子——为什么喜欢.每个教学环节都是这样进行;太过僵化.没有变化;缺少新意;重复的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失去兴趣.2.教学活动没有循序渐进;也不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显得有些生硬.如:在学习“落叶在林间飞舞”此句时老师抓住“飞舞”这一设计时;老师已然不顾学生的心理体验了;直接搬出了答案.教学实录老师:嗯;变黄了;落叶在林间飞舞;想一想;我可不可以说秋天来了;落叶从树上飘落.学生:不可以.因为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就觉得特别死板.老师:正是这个“飞舞”;能显出什么?学生:它在空中飘舞.老师:像一只只蝴蝶一样;特别美丽;是不.更好地体现出这种森林的动态美;也能表现出作者心里头怎么样啊——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快乐.来;咱么把这一句读一遍.飞舞——蝴蝶一样美丽——更能体现森林的动态美和作者的快乐;为什么像蝴蝶就有动态美和作者的快乐;老师这样设计实际是知识的断层.3.本课的作业设计是设计一段精彩的话;向爸爸妈妈介绍大兴安岭.老师并没有明确作业的形式;到底是口头作业还是书面作业.作业完成之后;老师能不能有所反馈;在课上含糊不清.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怎一个“美”字了得——评《美丽的小兴安岭》今日很高兴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张老师这节课上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和重视学生朗读,以读为主。
纵观整节课在这两大理念地支撑下,绽放出了绚烂美丽的花朵,现将评课展示如下:一、态度亲切,美的气质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其中友善的态度排在第一位,张老师从上课开始,始终态度柔和、面带微笑“咱们配上音乐,再来读一遍,好吗?”这样的语言和态度,使学生学得舒心,更能让学生走进文本。
二、直面媒体,美的视听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新颖、趣味性等特点,张老师先带领学生通过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动人的视频,一声声响亮清脆的溪水声等,当讲述夏天树叶的繁茂时,图片马上直观显示,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情境,体会美,聆听美,感爱美。
三、入情入境,美的朗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可见,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为“热点”。
张老师在执教本课时,不仅重视了朗读,而且重视了朗读的梯度和层次。
1、读中感知2、读中感悟:“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获得了什么信息,知道了什么?”3、读中品味:A“抽”字说明了?用“长”好不好?B “封”,窗户可以封,信封可以封,为什么这也用封?C “淙淙”,同学们,你们还听到什么声音?(哗哗,丁冬等)师:这些声音都汇成小河,你们就是小溪们,小溪们,奔下来吧!放出你们快乐的声音。
”瞧,老师在入情入境地有效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语文味就在这儿流淌出,正所谓“含英咀华品真味,吟咏体悟吸精髓。
另外老师还灌入读了多种形式:试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引读,配乐读,改编成小诗读等。
四、自主探究,美的生成教学中最难的也最值得称赞的是找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点,预设要尽可能地涵盖很多可能性,要求教师对学生了如指掌对内容倒背如流,张老师这点做得很好,首先(一)精心预设问题,促进生成。
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9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9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新城小学黄雪琼教员为我镇三年级语文教员上了一堂阅读教学地下课,课题是«美丽的小兴安岭»,那精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艺术,给听课者获益良多。
听课后,也引发我对如何依照新纲要肉体,革新阅读教学的思索。
结合这个课例,谈几点拙见,以抛砖引玉。
一、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景物文质兼美的老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画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展现了小兴安岭的丰厚特产,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妙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文有六个自然段,篇幅比拟长,在六个自然段中,其中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区分描画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风景。
这课书的教学,我听过了屡次,都是讲一至三自然段春天和夏天的风景特点。
由于本文在内容、写法和言语等方面有相反之处,假设一堂课授完,那就很完美了。
经过了重复研讨,达成共识,这是教材处置上的一个打破。
由于执教者对教材的潜心研讨,教学进程的严密布置,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高质量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义务。
这节课的清楚特点,概括起来是:容量大,密度高,教法活,效果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的教学,表达了学校指导、语文科组和执教者的贡献肉体,研有所得。
临时以来,语文教学研讨无抵触,课堂教学活跃是比拟普遍的,很多教员宁愿上一堂平平淡淡的错漏不多的课,不愿上一堂有创意的、使人耳目一新的但能够会失败的课,特别是地下课。
新大纲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才干,发明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黄雪琼教员勇于承当风险,迎难而上,除了学校指导的支持鼓舞外,更重要的是她有胆识,识是胆的根基,胆是识的表现,没有扎实的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
语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老大难效果,亟等改动。
效率看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代看法,也可以说是革新开放的基本点之一,它是经济开展、社会提高的生命线,天经地义地也是语文教学革新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提高效率看法,勇于开拓,积极探求,谱写小学语文教学革新的华彩乐章。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3_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3_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管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管老师上的这一堂课很有中段课堂的风格和特点,我结合自己的感受,简单地谈谈体会。
一、课前准备充分。
在管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了解到: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光制课件从6点到12点,可见老师多么重视,花了多少心血。
整节课上,学生不仅能够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还能够欣赏到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
整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二、引题设计巧妙管老师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在课堂上激情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
三年级的孩子对中国地图认识只局限在表面,除了知道有名的大城市外,就只了解与我们家乡相邻的地方了。
小兴安岭与我们万安遥隔几千里,大多学生确实不很了解这个地方。
有的可能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名。
为了缩短小兴安岭与孩子们的距离,管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地图引入,让学生明确小兴安岭在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然后再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从老师激情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好。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评课

三年 组
讲课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
Hale Waihona Puke 讲课人评议人时 间
2019、12
优
点
孙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低年级随文识字课。1.识字教学润物细无声,体现了高效率的识字教学理念。教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能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识字的难度,使学生产生识字的愿望,教学效果还是很显著的。2以读品文。课标中在低年段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把语言的学习、领会、感悟作为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多么美丽的小兴安岭啊!来感受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
问题
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语文评课-9美丽的小兴安岭
人教版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管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管老师上的这一堂课很有中段课堂的风格和特点,我结合自己的感受,简单地谈谈体会。
一、课前准备充分。
在管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了解到: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光制课件从6点到12点,可见老师多么重视,花了多少心血。
整节课上,学生不仅能够做到认真听课,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还能够欣赏到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
整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二、引题设计巧妙
管老师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在课堂上激情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
三年级的孩子对中国地图认识只局限在表面,除了知道有名的大城市外,就只了解与我们家乡相邻的地方了。
小兴安岭与我们万安遥隔几千里,大多学生确实不很了解这个地方。
有的可能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名。
为了缩短小兴安岭与孩子们的距离,管老师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地图引入,让学生明确小兴安岭在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引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然后再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从老师激情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
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让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这样的导入,打破了以往语文课常有的谜语引题,故事引题等惯例。
三、教学脉络清晰
揭题之后,先让学生听影像范读,找中心句,抓住“景色诱人”品读四季的小兴安岭。
每季节课文学习按照找景物词,课件欣赏风光与课文学习结合,然后感情朗读,教学脉络清晰
四、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管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五、多媒体应用适当。
本节课上,管老师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觉得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无论是图片的展示还是配乐的朗读都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六、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管老师的整堂课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使学生在很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上完这节课。
七、美中不足的是:管老师的这节课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的不到位,整堂课几乎没有什么范读。
因为文中,有很多生动优美的词句,小兴安岭的四季之景也写得很美,所以我觉得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这篇课文的美。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对文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让他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小兴安岭最美的季节,多读几遍,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鼓励他们说出自
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进行朗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反复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这样去做,教学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