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影子的秘密 教案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影子的秘密》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3课《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课题影子的秘密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3.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4.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 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5.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重点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和过程,通过模拟实验,理解产生影子的要素光源和阻挡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难点理解在模拟实验中控制一个变量不变,改变其他变量的方法,例如保持阻挡物摆放位置不变,改变光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介绍“皮影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观看“皮影戏”视频资料。
学生集体观看视频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新知。
讲授新课聚焦:我们己经观察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发现一天中的影子方向、长短都会随着太阳的改变而改变。
生活中,除了阳光下的影子,开灯后房间中的影子,打开手电筒后产生的影子,都是常见的现象。
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探索:产生影子。
利用下面的物品和材料做模拟实验。
想一想,不同的材料模拟学生总结交流前面学过的知识,小组代表回答。
影子的长短不同,方向不同,是太阳位置不同导致的。
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手电筒木圆柱生1:手电筒为木圆柱影子的产生提供了光源,光源要找到,木圆柱上才会有影子的出现!生2:用手电筒照射到木圆柱上,就能在桌面上看到影子啦!手电筒模拟的是光源、木圆柱模拟的是遮挡物、桌面模拟的是投影面,它们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遮挡物的后面需要一个接受影子的平面,这个平面叫屏。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
5、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下列物体哪些是光源?(展示图片)点燃的蜡烛、太阳、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等不是光源。
二、活动2:让影子发生变化导入: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能想办法让我们模拟实验中的影子也产生变化吗?1、继续利用手电筒、小圆柱在桌面做影子变化模拟实验。
2、想一想:①电筒、小圆柱、桌面分别模拟什么物体?②影子怎样才能发生变化?【提示】3、引导学生交流改变影子的方法A.方法一:改变光的照射角度(1)操作①将小圆柱竖放在桌面上②移动手电筒,观察手电筒从不同位置照射时物体的影子(2)注意模拟试验环境要暗淡,记住要重复实验(3)观察与思考实验中,物体影子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提示】物体影子随着照射角度不同,由长变短再变长。
改变光的照射角度能改变影子的长短。
改变光的照射方向能改变影子的方向。
B.方法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1)操作①先将小圆柱竖放在桌面上判断光源物体利用手电筒、小圆柱继续做实验:怎么能使影子发生变化交流影子变化的方法理解光源概念探索影子产生变化的方法及其原因短。
6.手影舞、皮影戏和木偶戏都是利用光和影子的原理。
六、拓展提高:观察云1、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你注意到了吗?(展示云的图片)2、天上的云是天然的遮挡物。
当阳光洒下的时候,云朵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
(展示云的影子图片)七、作业布置网上搜索手影舞、皮影戏等相关视频,欣赏与模拟。
观察云和云的影子课后搜索,欣赏、模拟拓宽知识面培养科学兴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
在科学探究中,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及反思

3.影子的秘密【教材简析】《影子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三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
聚焦板块,通过观看图片聚焦问题“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探索板块,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同时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影子的秘密进行总结归纳,并了解影子的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是有联系的。
拓展板块,通过观看天然遮挡物——云的各种形状,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和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影子,三年级学生非常熟悉。
绝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影子相关的经历,如上节课制作简易日晷的活动,还有小时候的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等。
三年级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地梳理和学习过影子背后的“秘密”——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

影子的形成与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影 子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 律?我们如何利用影子的特点进行生 活和工作?
活动材料与步骤
• 材料:手电筒、小球、尺子、铅笔、实验记录表。
活动材料与步骤
步骤
1. 将手电筒和小球放在直尺上,调整小球的位置,使其处于手电筒的光 线范围内。
2. 打开手电筒,观察小球在直尺上的投影变化。
影子现象在艺术创作 中也经常被运用,如 摄影、绘画等。
影子现象也存在于许 多科学实验和研究中 ,如光学实验、天文 学研究等。
02
影子的形成原理
光线的传播与影子形成的关系
光线传播方向
光线从光源发出,遇到物 体后被遮挡,形成影子。
光线传播形式
光线以直线形式传播,当 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部 分光线被反射,部分光线 被吸收,形成影子。
研究不同光源和物体形状对影子特征 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手段控制 和改变影子的形态。
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 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科 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物体大小
物体的大小决定了影子的面积。
物体距离
物体距离光源越远,形成的影子 越小。
物体形状
物体的形状也会影响影子的形状 和大小,如圆形物体形成的影子
呈椭圆形。
03
影子的应用与影响
影子的应用(电影、摄影等)
电影摄影
利用影子原理,通过摄影机拍摄 出连续的影像,形成电影。
摄影艺术
摄影师运用影子创造独特的视觉 效果,增强照片的艺术感。
2. 用手电筒照射小球,观察影子的形成。
实验材料与步骤
3. 改变手电筒与小球之间的距 离,观察影子大小的变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影子的秘密》公开课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影子的秘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影子的秘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和影子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知道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的理解。
2.影子形成原理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理论知识点。
2.实验材料:准备光源、物体、影子记录表等实验材料。
3.教室环境:调整教室座位,确保学生实验操作空间充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影子形成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角度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和影子形成原理。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拓展学生知识面。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3.影子的秘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2.难点: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影子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对影子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为什么会变化?”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手电筒照射下玩具的影子变化,探讨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影子产生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影子的秘密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案3.影子的秘密【教学目标】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4.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准备】手电筒、木圆柱、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有回家观察日影的变化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阳光下的变化,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产生影子。
(1)教师将学生分组,下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2)教师明确:在实验中思考两个问题:不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3)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2.让影子发生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在实验前明确围绕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两点开展模拟实验。
(2)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画出实验的做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影子的产生和影子变化。
(1)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影子的模拟实验,根据你们的实验结果,说一说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吧。
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呢?(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的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太阳和日影的变化,结合我们这节课的模拟实验,想一想,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学生交流讨论。
《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影子的秘密》。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方形和半圆形亚克力板、可伸缩天线、手电筒、角铁、螺丝螺母、橡皮和A4纸。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将半圆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上,将绑有手电筒的天线固定在半圆板的圆心处,使其在半圆板平面上自由转动,半圆板上选择5个典型的角度,配合天线实现灵活改变照射角度。
(二)可伸缩天线实现灵活改变照射距离,并能保持光源不晃动。
(三)遮挡物由圆木柱换成长方体橡皮,这样可以避免平放时滚动,方便观察和记录。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设计新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分别探究影响影子变化的条件。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教学内容分别改变照射角度、照射距离和遮挡物的摆放,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本实验采用小组合作和实验观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发现影子的秘密。
七、实验教学过程操作一:保持照射距离和遮挡物摆放不变,以半圆板圆心为中心转动天线,观察并记录五个不同照射角度遮挡物的影子。
操作二:保持照射角度和遮挡物摆放不变,伸缩天线,观察并记录遮挡物的影子。
操作三:保持照射角度和照射距离不变,观察并记录不同摆放方式遮挡物的影子。
八、实验效果评价1学生操作科学化。
主要体现在实验操作更严谨、记录更方便、效果更明显。
2控制变量清晰化。
半圆板和天线的组合,可以灵活控制照射角度和照射距离,实现探究影子变化因素的控制变量,同时也能让学生初步体会控制变量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3实验材料生活化。
装置所用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亚克力板也可以用普通硬纸板代替。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影子的秘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3《影子的秘密》教案改变,生活中,除了阳光下的影子,开灯后房间中的影子,打开手电筒后产生的影子,都是常见的现象。
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既然我们都不清楚,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刘老师工作室制作)有光和物”“物体会挡住”“光是从上往下照”等等答案。
问题1“影子怎么形成的?”确定产生影子的条件;问题2“有了影子后,影子怎么变化?”,学生认知困难,引出本课探索任务。
2. 科学探索探索一:产生影子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
想一想:不同的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操作:利用实验材料做模拟实验,产生影子。
打开手电筒,看到影子。
关掉手电筒,影子消失。
打开手电筒,没有影子。
像电灯一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木圆柱模拟的是遮挡物。
桌面模拟的是投影面。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按照操作完成实验,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情况。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产生影子需要三个要素——光源、阻挡物、屏,以及三者形成影子的过程。
在该环节中,加入了正方体木块和球形木块,是让学生体会阻挡物的不同,会制造出不同的影子,给第6课《地球的形状》中的模拟实验2(月食时,地球投影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球形的,而不是其他形状)做知识铺垫,同时让下面的探索环节只研究光源和阻挡物的摆放位置的变化。
注意:影子所在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总是相反。
下列哪些物体是光源?点拨:点燃的蜡烛、太阳、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等不是光源。
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
想一想影子怎样才能发生变化?操作:利用实验材料继续做模拟实验,让影子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研究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探究(1)光的照射角度与影子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短;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长;斜射的角度越小,影子就越长。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说课稿影子的秘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说课稿影子的秘密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的实验说课题目是《影子的秘密》。
影子的秘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第三课的内容。
接下来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影子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3课。
在第2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而且明白太阳(光源)的位置变化会导致影子发生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课将通过影子产生,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
首先通过模拟实验,探索产生影子的要素,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光源,用圆木柱模拟阻挡物,理解影子的成像过程。
接着第二个活动是找办法让影子变化,理解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影响关系最后是手影游戏,让孩子们玩影子,想办法制造各种有趣的影子,是光影原理内化和吸收,增加了课堂童趣。
其中让影子发生变化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二、说学情学生在第2课中已经了解了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情况,知道了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有关系,但是学生依然较难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影子变化的,这需要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原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本课,学生将用到模拟实验,并涉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影子的产生原理,学生因此将受到一些控制变量法的启蒙。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于教材的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2.科学技能目标能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记录。
能制造不同手影游戏,能用皮影人偶表演简单的皮影戏3.拓展目标能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现象,实验记录,对比总结影子的变化秘密。
通过童趣的皮影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总结影子变化秘密的规律,形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萌芽五、说教材实验不足(一)第一个活动:学生对屛的理解模糊教材利用白纸,手电筒,圆木柱制造影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影子的秘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的第8课,主要介绍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特点,了解地球的丰富资源和多彩颜色。
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制定简单计划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环境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 了解地球的资源丰富,颜色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使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
2. 能够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和分工合作等。
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验地球的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1. 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和呈现资料的具体方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认知有限。
但他们对颜色和资源的概念已有一定了解。
学生具备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收集、处理和呈现地球相关资料。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源: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参考资料:与地球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
4. 制作海报的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版三年级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学PPT

三年级下第Fra bibliotek三 单3.影子的秘密
元
聚焦
复习: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
探究
模 拟 实 验
手电筒 太阳 光源
木圆柱 铅笔 遮挡物
桌面 屏
温馨提示: 1.试着改变手电筒或木圆柱的位置,观察影子有什么变化;
2.在活动手册上及时做好记录; 3.注意小组间实验纪律,不要把手电筒对准眼睛; 4.完成实验后,请自觉坐好。
探索
手影游戏: 通过改变手型,我们可以
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比一 比,谁表演的手影更有趣?
研讨
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 什么关系呢?
拓展
观察云
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
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影子的秘密

通过刚才的皮影戏,你发 现这些条件的位置有什么 样的要求呢?
探索 让影子发生变化
在刚才的皮影表演中, 艺术家是如何让影子 发生变化的?
探索 改变哪些条件能让影子发生变化?
探索 让影子发生变化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如:探究照射角度、距离等是否能够影响影子的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拓展
观察云 在天空中,有一种
天然的挡光物——云, 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 有高有低、有黑有白, 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 们的生活。
1.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影子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2.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和大小都 会发生变化。 3.改变手电筒离木圆柱的距离,影子的大小会发 生变化。
探索 手影游戏
通过改变手形,我们 可以表演出许多有趣 的手影。
探索
分组进行实验,看看哪一 个小组能够创作出最有创 意的手影游戏。
研讨
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刚刚的对比实验,你发现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3.想一想,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3.影子的秘密
聚焦
探索
皮影戏中影子有什么 变化呢?艺术家们是 如何做到的呢?
探索
阳光下物体的影 子是如何产生的?
探索
我想在教室内表演一小段 手影游戏应该怎么办呢? 手影表演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探索 产生影子
这些物体在影子的产生过程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探索 产生影子
影子的产生需要哪些 基本的条件?
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实验报告单(教科版)

(1)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光源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2)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结论:
(1)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光源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2)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名称指导老师实验目的
明确影子会随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器材
手电筒、木圆柱。
实验过程
(1)将木圆柱放在桌上。
(2)用手电筒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照射木圆柱,用笔记录下桌面上产生的影子。
(3)手电筒位置不变,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用笔记录下不同角度摆放的木圆柱的影子。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3.3 影子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影子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观察影子的方法;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利用手电筒和尺子,在家中找一个黑暗的环境(如地下室或储藏室)进行影子观察。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影子的形状、位置和方向,并记录下来。
观察时间为晚上7点到8点之间。
2. 实验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找一个宽敞的地方,如阳台或庭院,进行影子实验。
准备一个物体(如书本、玩具等),尝试移动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影子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思考作业:请同学们在完成观察和实验后,思考以下问题:(1)影子是由什么产生的?(2)影子的形状、位置和方向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后完成,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提交;2. 观察作业需在晚上7点到8点之间进行,注意安全;3. 实验作业需在家中宽敞的地方进行,确保不受干扰;4.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你的观察记录或实验照片,以便老师了解你的观察过程和结果;5. 完成作业后,请与同学交流分享,共同提高。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观察或实验的准确性、思考问题的深度;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根据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或评价;3. 评价结果反馈:评价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将指出,以便学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2.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或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3.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影子的秘密,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影子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影子的秘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观察影子的方法;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影子:请同学们在家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观察自己的影子,并记录下影子的形状、位置和变化情况。
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光源下观察影子,尝试总结影子的特点。
2. 制作影子游戏: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木棍、塑料袋等,制作可以产生影子的游戏,如手影、皮影戏等。
请同学们记录制作过程和游戏过程,并思考如何通过调整材料和位置来控制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3. 查阅资料: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影子的知识,如影子的历史、文化背景、科学原理等。
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笔记或报告。
三、作业要求1. 观察影子作业要求:请同学们在家中独立完成观察和记录任务,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制作影子游戏作业要求: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影子游戏。
3. 查阅资料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筛选收集到的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成果提交到学习平台上,以便我们进行作业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方式:我们将根据同学们提交的作业成果,包括观察记录、制作过程和资料整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优秀:作业成果完整、准确,观察仔细,思考深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良好:作业成果基本完整,观察较为仔细,思考有一定深度,课堂表现较好;及格:能够完成作业任务,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强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对于优秀的作业,我们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同学们继续保持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 对于存在不足之处的同学,我们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影子的秘密》名师教学课件

活动二、想办法改变影子
小组操作并讨论不同的办法 来改变影子,需要用对比的 方法体现出不同的影子,把 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分享改变影子的方法
活动三、手影游戏
利用教室的光源,手电筒,灯管等,用自己的肢体包括手,
头,腿,脚等制造出不同的影子,并向同学们分享,如果有
好的影子,让老师拍照。
注意安全。
学一学手影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
观察一天之中的影子变化
一天之中,影子 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影子的秘密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第3课
聚焦影子
聚焦问题1:同学们,我们已经观察到阳光下影子 的变化,你认为影子是怎么来的?
光源
遮光物
屏
聚焦影子
聚焦问题2: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
改变光源?
改变遮光物?
活动一、想办法制造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案
3.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4.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准备】
手电筒、木圆柱、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有回家观察日影的变化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阳光下的变化,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产生影子。
(1)教师将学生分组,下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2)教师明确:在实验中思考两个问题:不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3)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2.让影子发生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在实验前明确围绕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两点开展模拟实验。
(2)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画出实验的做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影子的产生和影子变化。
(1)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影子的模拟实验,根据你们的实验结果,说一说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吧。
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呢?(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的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太阳和日影的变化,结合我们这节课的模拟实验,想一想,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总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阅读资料:观察云。
2.课后回家仿照课本P48做手影游戏。
【板书设计】
影子的秘密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不透明的挡光物体、屏
影子的特点:
①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②光源的位置高,影子小;光源的位置低,影子大。
③影子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再联系前面做过的观测日影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
我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电灯光、太阳光、激光等。
在这个讨论中,有学生提到了月光是光源,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究竟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从而对光源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光源概念后,就可以再加深对影子的研究。
由于教室光照较强,学生在做模拟实验时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另外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布置学生回家做手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