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门基础性的科学,值得每个⼈去学习,尤其是孩⼦,更要去学习数学,并且以此来构架⾃⼰的思维体系。
学数学就是在学⼀种思维体系,在⽇常教导孩⼦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这⼀点。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位加、减⼗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进位加法(凑⼗法) 1、凑⼗歌:⼀凑九,⼆凑⼋,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
(注:凑⼗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法:8+72=15⼗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法:个位⽤弧线连上,⼗位加1,个位减补数。
(⽅法和20以内⼀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法:个位⽤弧线连上,⼗位减1,个位加补数。
【篇⼆】⼩学⼀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第5、6、8题。
教学⽬标: 1、掌握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能正确地进⾏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活中的作⽤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
2、⿎励学⽣⽤多种⽅法进⾏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准备3捆6根⼩棒。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算。
(电脑出⽰。
学⽣开⽕车练)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8-6= 87-3= 96-6= 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87-8=、96-8=,你会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减数⼩,如果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起研究两位数减⼀位数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章节反思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章节反思
在教授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过程中,我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了深入反思。
首先,我认为这个章节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基础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它们的关系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尽力确保每个细节都被清晰地解释和演示。
其次,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基本的讲解,我还通过实物操作(例如,使用小木棒或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我还设计了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
这些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他们似乎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这让我意识到他们的基本运算技能还需要加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并加强对学生们的个别指导。
另外,我观察到学生在学习减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他们似乎很难理解从两个数的和中减去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讲解减法时更详细地解释这个概念,并使用更直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总的来说,这个章节的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是一个持续的、互动的过程,需要灵活调整
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相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个别指导,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教学反思[00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教学反思[001]](https://img.taocdn.com/s3/m/383353f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4.png)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教学反思对课题及其内容的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教授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涵盖了一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等多种类型。
经过反思,我发现本次课程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发现规律并加以运用。
同时,本教学内容是学生将来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核心,是从数量认知入手,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经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互动合作以及设计得当的习题,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话时间或解释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并且存在些许理解上的偏差,因此需要我在之后的教学中加强一些。
对学生课堂练习及其作业的反思:针对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等问题,我认为需要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和练习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此外,我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将课堂内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足之处: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我需要更好的把握教学课时,控制好时间,在保证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做到有序、高效的完成任务。
其次,在引导学生掌握具体内容上,我需要更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扬。
最后,我需要多观察学生的情况,通过反馈和问题探讨,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本次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内容是基础且重要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体验。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一、对课题及其内容的反思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基础的一项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小数等多种情况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加减法意义。
我设计了口算、列竖式、改错、看图解答问题,提问题并解答等几个环节。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但如何上好这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呢?大家都清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
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加减法意义。
我设计了口算、列竖式、改错、看图解答问题,提问题并解答等几个环节。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但如何上好这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呢?大家都清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
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2一、成功之处1. 加减法的基础知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对后续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
该知识点也是数学建立起来的一个基础,掌握好100以内加减法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建立数学思维。
2. 提高数学能力。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认知能力,帮助孩子有更好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对于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存在问题1. 学习欠缺深度。
一般来说,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由于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靠背诵来掌握的,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在学习中遇到瓶颈,难以深入学习的更高层次的知识点。
2. 训练方法重复枯燥。
由于这些知识点是靠背诵来掌握的,所以训练方法也相对简单、枯燥,这样容易令孩子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缺少兴趣,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 数学思想单一。
由于这些题目大都是加减法,没有涉及到其他类型的数学运算,所以孩子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
很多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算出答案这个阶段,而对于具体问题的求解、推理和证明等思维能力不够强。
三、思考及其措施1. 多角度学习。
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多角度学习,引导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孩子可以通过分组、反推、分解等多个角度来学习加减法,从而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并能够让孩子对同一问题产生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多样化训练方法。
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比如,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学习,通过故事、实际生活情境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好奇心和探究欲。
3. 提高数学思维深度。
除了加减运算外,还应该让孩子接触其他类型的数学运算,如乘法、除法、平均数、面积等,从而使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全面升华。
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题目,让他们能够在思考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总之,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全面深入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孩子成为未来有用之才和美好的人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00字在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和观察,我有一些反思和总结。
总的来说,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成功和有效的做法。
下面,我将详细描述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观察到学生在进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存在着对进位和退位概念的理解困难。
特别是在加法运算中,学生容易将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而忽视了进位的概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教学中加强对进位和退位的讲解,通过实物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时,缺乏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他们仅仅是机械地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而没有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提出了一些解题策略,例如,将难题转化为容易的问题,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等。
这些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题能力。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尤其是在进位和退位的过程中。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未能准确地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加强了对运算规则的讲解,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除了上述问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反思。
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足够的挑战。
这导致一些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拓展题和思考题,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发展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有一些不足。
有时候,我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控课堂秩序,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果不理想。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对学生的管理能力。
我会加强课堂纪律的培养,建立良好的课堂规范和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和借位的处理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进位和借位上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实际应用题的练习和讲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监督。
其次,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三、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评估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课堂练习、小组竞赛、口头回答等。
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口头回答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其次,在小组竞赛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作弊现象,需要教师加强监督和管理。
针对上述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对进位和借位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强和补充,增加相关练习题的量。
2.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3.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4.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5.加强监督和管理,防止作弊现象的发生。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分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
2.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3.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列表、连加或连减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还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作了铺垫。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从具体编排来说,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为4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包括不进位和进位)、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包括不退位和退位)、整十数;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
例如35+30,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
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引入小括号,体会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进行了数学闲暇线下研讨的交流活动.我准备了一年级的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下面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数学书的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其中一部分内容。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计算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也设计了让学生摆小棒的环节,可在操作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较低,速度较慢,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造成这一环节就用了30分钟。
我觉得还是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造成部分学生没能理解任务是什么,也致使有的学生摆出了一种方法,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去探索其他的方法。
由于前面操作摆小棒的环节时间长了些,所以到后面练习的时间不够,在处理时有些仓促。
练习的第3题“摘苹果”出示的题超出了本节课知识的范围了,这也说明老师在备课时也要备习题。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本次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争取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在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部分知识时,原来我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36+8=44后,问:“这个4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让学生自己想,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在我班教学时,学生中产生了许多种算法: (1)用计数器算; (2)列竖式算; (3)从36起连加8个1; (4)把36看成40,40+8=48,48-4=44; (5)把36中的6和8里的4凑成10,左边变成40,40+4=44;(6)把右边的8和左边的2凑成10,左边变成34,34+10=44; (7)把8看成10,36+10=46,46-2=44; (8)6+8=14,30+14=44; (9)摆小棒算…教师在学生说不同算法时适当点拨竖式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满十进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当我一拿到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时,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第六单元的教学相对本册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样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不愿意学和厌学的现象。
同时,这块知识也没有其他单元更让学生感兴趣。
如:图形的拼组、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统计等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本单元的计算不仅是全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而且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
三、本单元的内容是本册中课时安排最长的一个单元。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根据本册教材说明的要求,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如表格)单元结束期末平均正确率速度平均正确率速度100以内加、减法口算88%以上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90%以上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标,对我们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要求来说是低了的,因为口算达标是要求学生5分钟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钟完成16道。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为了教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为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想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您如今正在阅读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先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预算等外容。
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反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络和对比,以便先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员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应用,让先生灵敏取得身手。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由于它更注重了先生的自主开展,让先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现先生的特性。
教员如何应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表达先生的特性,让先生更好的开展,是每个教员一切限追求的目的。
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员可充沛应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形静态化。
在主题图乘车的效果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的,将这一理想的生活效果呈如今先生面前,让先生经过独立思索,大胆探求,协作交流等活动,寻觅处置效果的方法。
经过这些活动,先生不只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陈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先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经过一张卫生评选栏,让先生依据图上小冤家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
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经过火析信息,处置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效果。
依此方法,处置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效果。
在教学中充沛发扬先生的自动性,例如让先生寻觅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7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素材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素材: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与巩固,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
还不会自己整理知识。
针对这个特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
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反馈练习。
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
我采用指名板演的方式,并让学生多层次复述计算过程。
1。
一年级数学下册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新版)西师大版

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教材P21 例3 课堂活动 3 练习二 5、6、7教学目的:1、了解人民币的使用价值2、引导赦免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准备:3张1元人民币,5张1角纸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币相邻的十进制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新授教学例3看图交流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然后再小组交流一下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生汇报,各种物品的价目表,读读每个孩子所说的话)解决问题师:穿绿色背带裤的小女孩说他只能买一个卷笔刀,猜一猜她可能带了多少钱?为什么?扎辫子的小姑娘问用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还剩多少钱?你知道吗?1元钱可以哪些学习用品?(小组讨论)用1元钱买一瓶胶水和1支铅笔,还剩多少钱?如果有9元钱,你准备买哪些东西?(生小组讨论,汇报)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分小组交流,再汇报)师:说说,你上怎样爱惜人民币的,怎样节约用钱的?三、练习课堂活动 3生小组交流,汇报练习二 5理解题意,在小组内用钱试补,由生自己动手操作。
练习二、7生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问题,同桌交流,汇报练习二 6你从图中都知道了什么?小组内提问,再汇报议一仪,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教材P21 例3 课堂活动 3 练习二 5、6、7教学目的:1、了解人民币的使用价值2、引导赦免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准备:3张1元人民币,5张1角纸币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币相邻的十进制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新授教学例3看图交流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然后再小组交流一下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生汇报,各种物品的价目表,读读每个孩子所说的话)解决问题师:穿绿色背带裤的小女孩说他只能买一个卷笔刀,猜一猜她可能带了多少钱?为什么?扎辫子的小姑娘问用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还剩多少钱?你知道吗?1元钱可以哪些学习用品?(小组讨论)用1元钱买一瓶胶水和1支铅笔,还剩多少钱?如果有9元钱,你准备买哪些东西?(生小组讨论,汇报)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分小组交流,再汇报)师:说说,你上怎样爱惜人民币的,怎样节约用钱的?三、练习课堂活动 3生小组交流,汇报练习二 5理解题意,在小组内用钱试补,由生自己动手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
学反思
4.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
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
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有意义的总是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利用小棒进行计算,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
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以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
在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观察——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生活实际中,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是常常遇到的。
所以教学这类应用题时,注意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学习等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3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一)
◼教学反思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秋月饼”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
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
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
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
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
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4.4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二)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面又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只是学生由于年纪太小,加之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我们备课小组经过设计决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动手摆小棒,结合直观理解算理。
经过两次的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突显以下特点:
一、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减法之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探究作知识迁移准备,然后再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对比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
让学生进行操作摆小棒、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说出口算方法,比较两位数减一
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可以相减。
4.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
◼教学反思
这一节的学习是在学生会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而提升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后续部分学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节课在承前启后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情景导入方面,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从课本的情景图里面,让学生找找有哪些数字信息。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图形中提取重要的信息,直截了当。
一听到数字信息,学生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忙着找起来。
不到一会儿,就已经有很多学生举手,效果非常好。
在这一课的重点、难点上面,是让学生学会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计算。
让他们更形象接受加法。
学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列竖式,这对他们来说很新鲜。
我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趁机培养他们养成工整、规范的书写习惯。
宁可少做一点,做慢一点,也要书写规范,一旦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以后再列竖式就很规范了,这将使他们受益无穷。
4.6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二)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与不退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而用竖式计算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并不大。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正式学习加减法笔算的开始,又是接着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乃至以后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的基础。
4.7 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与巩固,一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二是通过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归纳能力。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
还不会自己整理知识。
针对这个特点,我首先引
导学生对加法进行整理分类。
首先呈现几道加法计算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反馈练习。
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
我采用指名板演的方式,并让学生多层次复述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