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瓶与发酵(发酵人论坛)
摇瓶和发酵罐培养
1
体积氧传递系数( 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溶解氧的差 异
2
CO2浓度的差异 菌丝受机械损伤的差异
3
Company Logo
1
体积氧传递系数( 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和溶解氧的差异
通气状况:
摇瓶培养:瓶塞对氧传递的阻力、表面通气状况 与周围环境有关 发酵罐培养:鼓泡通气
Company Logo
四、消除差异的方法
消除摇瓶与发酵 罐培养这两种规 模结果的差异, 模结果的差异, 使摇瓶发酵结果 能反映罐上的结 果,是一个很重 要的问题。 要的问题。
Company Logo
从下面四个方面模拟罐上发酵的条件
1 增加摇瓶机的 转速,提高摇 转速, 瓶的Kd值和 瓶的 值和 溶氧水平
Company Logo
搅拌增加菌体受损伤的程度
菌体内核酸类物质的漏出率与搅拌转速、 菌体内核酸类物质的漏出率与搅拌转速、搅拌持续 时间、搅拌叶的叶尖线速度、 时间、搅拌叶的叶尖线速度、培养液单位体积吸收的功 率以及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等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 等成正比关系, 率以及体积氧传递系数 等成正比关系 也就是说, 这些发酵参数的数量增加,其漏出率也增加, 这些发酵参数的数量增加,其漏出率也增加,菌体受损 伤的程度也增加。 伤的程度也增加。 虽然摇瓶发酵也有低分子核酸类物质漏出, 虽然摇瓶发酵也有低分子核酸类物质漏出,其漏出 量远远低于罐的。 量远远低于罐的。
Company Logo
LOGO
2 减少培养基的 装量,要注意 装量, 水分蒸发所引 起的误差
3 直接向摇瓶中 通入无菌空气 或氧气等措施
4 可在摇瓶中加 入玻璃珠来模 拟发酵罐的机 械搅拌来研究 因搅拌引起的 差异
实验四 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正交实验
实验四摇瓶发酵优化-正交实验1.基本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种子培养基(g/L):蛋白胨10,牛肉膏5,NaCl 5,pH 7.0。
培养温度30℃。
发酵培养基(g/L):NaNO3 2.5,K2HPO4 4,KH2PO4 4,MgSO4 0.2,CaCl2 0.1,KCl 1,NaCl 1(以上成份采用无机盐母液配制),酵母粉1,炸货油5%,pH6.5,分装入150mL或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30mL或50mL。
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0℃。
两种培养基均在121℃高压灭菌20 min。
2.参考因素和水平如下2.1碳源用量:炸货油用量设为1%、3%、5%2.2氮源用量:硝酸钠的用量设定为1.5g/L、2.5g/L和3.5g/L2.3磷源用量:①K2HPO4 2,KH2PO4 2② K2HPO4 4,KH2PO4 4③K2HPO4 6,KH2PO4 62.4镁盐用量:MgSO4用0.1g/L,0.2 g/L和0.3g/L2.5钾盐用量:KCl用1g/L,2 g/L和3g/L2.6盐度:NaCl用1g/L,5g/L,10g/L2.7酵母粉用量:1g/L,2 g/L,3g/L2.8发酵温度:25℃、30℃、35℃3.测定方法:排油圈法:发酵液12000rpm离心后取上清,稀释10倍备用。
90mm玻璃或塑料培养皿洗净,加入30mL 去离子水,滴加100uL柴油,开成稳定的油膜后,滴加2uL发酵液或其10倍稀释液,形成排油圈后,立即测定排油圈的大小。
表面张力法:稀释100倍后,测定表面张力。
只用表面张力法,排油圈法供学有余力同学操作。
4.实验日程实验前2天:组长整理出实验方案;尤其是优化的因素和选取的水平,各组相互沟通,不要重复。
未整理实验方案的观摩。
实验前1天:种子培养,150塑料摇瓶,每瓶20mL肉汤,接种,找好第二天要用的药品和摇瓶,检查母液是否可用,必要时重配。
实验当天:按预定方案配制培养基,母液轮流使用,其他组可以先添加碳源;灭菌;按3%的量接种。
摇瓶与发酵(发酵人论坛)
第一节:摇瓶与发酵
之所以选择摇瓶作为第一节,主要原因是我对“她”有深厚的感情,本科时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的是摇瓶,研究生课题设计多数时间也在使用摇瓶,进入企业研发部和车间,也长期离不开摇瓶培养,包括种子培养,培养基优化,和过程验证。摇瓶虽然简单,但它的确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不仅研究过程要应用,生产过程也离不开,它的用途多种多样。不仅用于种子制备,种子的测试,原料的测试,培养基的优化,发酵过程的优化,还能够伴随整个发酵过程。
摇瓶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基本原则不能抛弃,细节也要掌握,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一、摇瓶装量
摇瓶的装量是多少,没有理论上的规定,所以大家的装量一定也不一样,对装量的观点也互不相同。那么多少合适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下限,但是肯定会有一个上限,总不能装满吧!因为装量越多,在一定转动的情况下,溶氧会越少,相对蒸发量就越低,出现异常的概率就会变大,而且单位发酵液分配的动力也应该会降低。
3,定期组织会员见面会,我们计划每次只针对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系统性讲座和讨论,从而扩大论坛的影响。讲座只会象征性的收费,以便付给主讲一些补贴和用于场地使用费。比如我们可以用2天时间,培训design expert的详细用法,使一个不善于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人员,快速掌握这些技能。
4,我们将招聘更多有经验的会员当版主,调动整个论坛的学术气氛,当然我们会热忱欢迎广大朋友为我们提供更多建议和指导。
目前,我们的网站虽处于低谷,但是我相信,只要有长期发展的信念,只要发酵从业人员有需求,我们的网站就可以稳步发展,发酵人网站就可以为同行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术帮助。
前几天与中国发酵工业网()的负责人吕望东一起讨论发酵网站的前途和管理时,他问我:目前微信,微博,QQ,手机交流越来越多,论坛是否还有必要存在?我想,现在也到了我们众多小网站选择前行还是关闭的关键点,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如果没有好的思路、没有创新,向前发展的路只能越走越窄。经过我们深入的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发酵人网站已有资源,深入挖掘论坛在期刊发行,技术交流会组织,软件使用与仪器操作培训的先天优势,引导论坛恢复良性发展的循环。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发酵工艺优化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
扩大时摇考虑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
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
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
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
摇瓶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实验
二、 基本原理
在发酵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 为控制因素。影响摇瓶kla的因素为摇瓶装液量和摇
瓶机的种类。在摇瓶发酵时,装液量越少,传氧 系数越大。但是,由于装液量少,在发酵过程中 增加发酵液的蒸发等。所以在摇瓶发酵时,需要 对摇瓶装液量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状液量。
三 、装液量选择的方法:
五、 实验报告
1. 记录实验结果,并选择出最佳装液量
装液量(mL) 20 30 50 70 9初始pH对发酵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菌种活化 2. 斜面菌种的扩大培养 3.液体菌种培养基的配置 4.液体菌种接种 5.液体菌种振荡培养 6.不同装液量(10mL、30mL、50mL、70mL、 90mL)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7.发酵培养基接种和振荡培养 8.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不同装液量情况下,抗菌物 质产生情况,选择出最佳装液量。
在中间的装液量数值上下改变摇瓶装液在中间的装液量数值上下改变摇瓶装液量考察在改变装液量时装液量对产物量考察在改变装液量时装液量对产物合成产生的影响选择出最佳装液量
实验三 摇瓶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
一、 目的要求 1.了解传氧系数内函和影响摇瓶发酵传氧系数的因素; 2.掌握利用氧传系数通过调节摇瓶装液量增加发酵产量。
1. 根据文献或装液量的一般数据,确定中间 的装液量。
2. 在中间的装液量数值上下,改变摇瓶装液 量,考察在改变装液量时,装液量对产物 合成产生的影响,选择出最佳装液量。
三、 试验材料和用具
1.培养皿、试管、移液管、三角瓶、摇床 2. 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g/L、蛋白胨10g/L 、 氯化钠30g/L 、复合盐A液20mL/L、复合 盐B液1mL/L、pH 7.0。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为ISP2 3. 接种工具、酒精灯、天平、培养箱等。
摇瓶与发酵
第一节:摇瓶与发酵之所以选择摇瓶作为第一节,主要原因是我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本科时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的是摇瓶,研究生课题设计多数时间也在使用摇瓶,进入企业种子培养,验证很多情况都是使用摇瓶。
虽然简单,但它的确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不仅研究过程要应用,生产过程也离不开,它的用途多种多样。
不仅用于种子制备,种子的测试,原料的测试,培养基的优化,发酵过程的优化,能够伴随整个发酵过程。
摇瓶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基本原则不能抛弃,细节也要掌握,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我们讨论装量问题。
因为没有理论上的规定发酵时摇瓶的装量是多少,所以大家装得一定也不一样。
那么多少合适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下限,但是肯定会有一个上限,总不能装满吧!因为装量越多,在一定转动的情况下,溶氧会越少,相对蒸发量就越低,出现异常的概率就会变大,而且单位发酵液分配的动力也可能会降低。
装量少也不行,因为放罐后要检测,体积总得要够各项检测用吧。
在这里我给一个提示:按照一般经验,发酵液和摇瓶的体积比例为10%-20%。
其实在这里强调了空气,其实也要考虑其他物质的混合,比如:摇床的作用也会使细胞分泌出来的成份快速在整个发酵液中混匀。
我们在摇瓶上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在发酵罐上进行放大,那么摇瓶如何与发酵罐进行比较呢?现在比较流行计算流体力学,如果有人能够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摇瓶和发酵罐空气,营养,动力等情况的分配,便可以优化摇瓶中培养基体积的多少,使摇瓶与发酵罐的参数更接近一些,为以后的放大提供更接近的数据。
提到装量,相信很多人做过试验进行过优化。
我自己也做过。
一开始没有仔细考虑,只是想优化一个最适的加量,能够使发酵单位最高。
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考虑,挥发量的变化,所以最后得出装量越少发酵越好的结论。
显然与发酵罐是不相符合的,生产需要的是产量而不是发酵单位。
我们设计试验的目的不能够偏离实际。
做试验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能够确定我们的试验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菌种还是一个可能高产但是质量不稳定的菌种,我们是要筛选到发酵单位高还是产量高的工艺或培养基。
从摇瓶到发酵罐地发酵放大问题
boss说这是行业内的一个未解之谜。越有鼓包,菌的性能越好。
你们大肠杆菌高密度怎么做到200的?我们做死只能在120-130之间,我们是要表达目标蛋白的,T7启动子,Lac诱导。
诱导点延后到OD达到45以后,用氨水做氮源,甘油做碳源,DO达不到30%以上时补纯氧
回复
高密度培养技术,也就是高密度发酵技术,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最终提高产物的比生产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产物的产量)不仅可以减少培养体积,强化下游分离提取,还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设备投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能极大的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高密度发酵工艺与优化控制技术在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类药物上的应用前景广阔,国内外技术空白较多。
我现在做的也和楼主的问题有些相似,就是发酵罐接种后4h左右溶氧回升,后会沉寂几小时后又开始生长,我的表达产物表达得不好,很头疼,看完上面的交流后我觉得我可以试试调整培养基试一试。
据体是几个小时呀?如果是8个小时以上,很有可能是污染和种子退化的问题。培养基的话,目前发现安琪的酵母粉和蛋白胨都不适合做大肠肝菌发酵。
总之吧,摇瓶肯定是基础,只有在摇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发酵罐的研究才能真正适合生产。再者,你就是由小罐到大罐的工艺操作还是不尽相同。
仅供参考,大家多交流!
微生物发酵的放大实验,要注意反应罐的培养温度,培养基浓度,PH值,搅拌转速,还要不断的反应罐增加补料。
温度好控制
pH上罐子是可以调节的,在摇床上你只能定时取样检测
一切条件都满足啊,但微量元素我就不敢确定啦,不晓得你们的微量元素是不是20uM/L。
你用的无机盐的培养基呀,加1%的蛋白胨,0.5%的酵母粉,三氯化铁0.2mM,其它微量元素不加都可以的
毕赤酵母的摇瓶发酵方法
毕赤酵母的摇瓶发酵方法:一、摇瓶发酵方法:毕赤酵母摇瓶发酵方法分为两个阶段,1、酵母菌株生长阶段;2、脂肪酶诱导表达阶段。
1、酵母生长阶段。
准备试剂:1000ml BMGY培养基,1000ml BMMY培养基,10X的甲醇,摇瓶1L(灭菌),温控摇床,50ml离心管(灭菌)。
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
以下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台内或者无菌条件下完成。
(1)往灭好菌的IL摇瓶中加入100mlBMGY培养基,然后加入约1ml 脂肪酶菌株(培养基:菌液=100:1),用透气膜封口(透气,但是细菌不能透过)。
置于温控摇床上,温度调至300C,转速为250-300rpm/min,使酵母生长,OD600=2.0-6.0,时间约为15-24小时。
(2)将发酵液转入50ml离心管,1500g-3000g离心5min。
去掉上清,用BMMY培养基将菌体浓度稀释至OD600=1.0,约有500ml左右。
将稀释后的发酵液分别加入到1L的药瓶中,每个摇瓶150ml 发酵液(绝不能超过200ml)。
(3)将摇瓶置于温控摇床上,温度调至300C,转速为250-300rpm/min,使酵母表达脂肪酶,每24小时加入一次5%的甲醇,使甲醇的终浓度为0.5%。
连续诱导表达48小时。
(4)将发酵液进行12000rpm/min离心5min,取上清(若上清仍混浊,可反复离心);进行酶活分析和蛋白含量分析。
BMGY培养基的配制(1000ml):20g蛋白胨(peptone),10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加水至700ml;1210C高温灭菌20min。
然后分别在无菌条件下加入10X YNB 100ml,10X 磷酸钾缓冲液(PH6.0)100ml,10X甘油 100ml。
生物药物综合实验--肌苷的摇瓶发酵ppt摇篮发酵
实验方法及步骤
斜面培养基配制 接 种 斜面培养 种子培养基配制 接种 接种 摇床培养 摇床发酵 发酵培养基配制
PH测定 糖量计测定种子液残糖量
可见光测定
紫外光测定
实验方法及步骤
斜面培养基配制 种子培养基配制 发酵培养基配制
斜面培养
摇床培养
摇床发酵
显微镜观察菌种形态
实验方法及步骤
配斜面培养基制 种子培养基配制 发酵培养基配制
实验方法及步骤
7.发酵液分析: 显微镜观察菌种形态。 糖量计测定种子液残糖量。 PH测定仪测定发酵液酸碱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80nmDO值:发酵原液于玻璃比色杯 中,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80nmDO值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250nm、260nmOD值:发酵液于4000转/ 分离心机中离心10~15分钟,取上清液稀释适当倍数,于 石英比色杯中,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50nm、260nmOD值。
实验方法及步骤
1、斜面培养基
接 种
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37℃培养,时间大约12h。
实验方法及步骤
2、种子培养
接种
摇床培养
摇床冲程3cm,频率120次/min,37℃, 培养约10h左右
实验方法及步骤
3、发酵培养
接种
摇床培养
摇床冲程3cm,频率120次/min,37℃, 培养约72h左右
实验方法及步骤
3.种子配制: 如斜面培养基配制,过滤要用滤纸。 4.种子扩大培养: 用接种环从斜面挑取单菌落,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灭菌 后的250ml装有25ml液体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往复式 摇床冲程3cm,频率120次/min,37℃培养z至对数期(大约 10h左右)。 5.发酵配制: 如种子培养基配制。 6.发酵培养: 用移液枪取种子培养液体3ml,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灭 菌后的250ml装有25ml液体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往复 式摇床冲程3cm,频率120次/min,37℃培养72h。
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的策略和实践
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的策略和实践
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的策略和实践
科学研究表明,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有助于达到更优质的发酵度。
因此,在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时,应该把握好以下策略和实践,以确保收获更优质的发酵度。
首先,在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之前,应该确保摇瓶中的成果已发酵出来,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收获出来的摇瓶成果应该具有适度的发酵程度。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是开始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的前提,只有在摇瓶中的成果完全发酵出来,质量稳定才能放心的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
其次,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转移工具。
因为摇瓶成果和发酵罐的液体密度大小不同,因此应该选择有适度倾覆角的滴管将摇瓶中的成果转移到发酵罐中。
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成果沉淀,也可以避免由于转移过快而把致菌细菌带入发酵罐中。
此外,在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时,还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和控制温度。
环境卫生对于液体发酵是至关重要的,转移摇瓶成果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洁净,确保发酵不受到外界的干扰。
另外,温度的控制也很重要,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的过程中,温度应当以常温为主,注意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以上就是本文针对将摇瓶成果转移到发酵罐的策略和实践的探讨,正确把握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有效确保收获更优质的发酵度,还可以避免由于不当操作而带来的后果,确保摇瓶成果安全转移到发酵罐。
名师推荐摇瓶和发酵罐培养
摇瓶和发酵罐培养的差异
第七组
在发酵工业研究中,广泛采用摇瓶试验进行 发酵条件的初步探索,为罐发酵提供参考数据。 但摇瓶或小发酵罐的试验条件转移到大发酵罐时, 它们所得产物的产量往往不完全一致。
所以,如何尽量缩小它们之间结果的差异, 保证摇瓶培养为罐发酵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就 显得十分重要。
Company Logo
主要内容
一、摇瓶实验 二、摇瓶与发酵罐培养的差异 三、摇瓶放大培养的结果 四、消除差异的方法
Company Logo
一、摇瓶实验 1、摇瓶培养
摇瓶培养是在菌种的筛选培养阶段(中试), 中试生产的目的是确定菌种培养的最佳操作条件, 以便于转移到大发酵罐进行生产。
减少培养基的 装量,要注意 水分蒸发所引 起的误差
直接向摇瓶中 通入无菌空气 或氧气等措施
可在摇瓶中加 入玻璃珠来模 拟发酵罐的机 械搅拌来研究 因搅拌引起的 差异
Company Logo
① 在摇瓶中附加挡板也可模拟罐发酵时菌丝体的 损伤。
② 为减少罐发酵对菌丝的损伤,可采用剪切力较 小的螺旋浆式搅拌或园盘箭叶蜗轮搅拌匡,以及 适当减慢搅拌速度、间断搅拌或采用气升式发酵 罐。
的人力的条件下,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数据,所以 在实验室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Company Logo
摇瓶试验结果提供了生产菌株的基本信息和 发酵工艺数据,经过中试放大后用于工厂发酵罐 生产。
摇瓶和发酵罐培养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本质 上是由这两种试验规模变化所引起的。
③ 在对kd值或溶解氧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适当增 加发酵液粘度。
Company Logo
LOGO
影响——机械损伤很轻
摇瓶和发酵罐培养22页PPT
1、 舟 遥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
大实验七 黄原胶摇瓶发酵优选PPT
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5、黄原胶提取(乙醇沉淀法)
取50ml发酵液,按2倍体积加入化学纯95%乙醇,搅拌混合,静置15min,过滤;
黄单胞菌 2、掌握黄原胶提取工艺过程
1、学习掌握黄原胶液体发酵工艺
(Xanthomonas
campestris)
1、学习掌握黄原胶液体发酵工艺
下次实验
5、黄原胶提取(乙醇沉淀法)
实验步骤 (continued)
方法:
取50ml发酵液,按2倍体积加入化学纯95%乙醇, 搅拌混合,静置15min,过滤;(60℃烘干至含 水约10%左右,粉碎)。
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continued)
葡萄糖30g,淀粉10g,酵母膏1g,蛋白胨5g,(NH4)2HPO4 5g,KH2PO4 5g,CaCO3 10g,H2O 1000ml; 0~24h, 28℃; 25~72h, 32℃ 实验步骤 (continued) (60℃烘干至含水约10%左右,粉碎)。 葡萄糖30g,淀粉10g,酵母膏1g,蛋白胨5g,(NH4)2HPO4 5g,KH2PO4 5g,CaCO3 10g,H2O 1000ml; 实验步骤 (continued) 葡萄糖30g,淀粉10g,酵母膏1g,蛋白胨5g,(NH4)2HPO4 5g,KH2PO4 5g,CaCO3 10g,H2O 1000ml; 1、学习掌握黄原胶液体发酵工艺 实验步骤 (continued) 实验步骤 (continued)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及分析 2、思考题
葡萄糖30g,淀粉10g,酵母膏1g,蛋白胨5g,(NH4)2HPO4 5g,KH2PO4 5g,CaCO3 10g,H2O 1000ml; 2、掌握黄原胶提取工艺过程
从摇瓶到发酵罐的发酵放大问题
从摇瓶到发酵罐的发酵放大问题发酵发酵罐重复性标题:从摇瓶到发酵罐的发酵放大问题摘要:从摇瓶到发酵罐的发酵放大问题我在实验室50ml 250ml三角瓶做,37℃150rpm;放大到300L发酵罐,转速180rpm(不能调),风量要控制在多少合适啊?这个细菌是微好氧的。
有一次,溶氧都降到2%了,反而结果还比前几次好。
但是产物也只有摇瓶做的50%。
怎么优化啊?回复:溶氧控制在转速180rpm时,是比较扯淡的,因为转速不足以把微量空气氧打散到促进气液两相的传质程度!!(我在10L罐上……关键词:发酵发酵罐重复性回复:优化大罐需要考虑:罐压,接种量,pH范围,通气量范围,起使转速,温度,DO范围。
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你可以适当固定1到2个条件,看看生长怎么样。
穷孩子,发酵罐和摇瓶相差太大,因为整体的机制不甚相同,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1 摇瓶靠的是离心力,而发酵罐是真正的剪切,有些菌种在摇瓶中生长良好,但到发酵罐上由于剪切作用而无法结团,所以很多时候两者是不一样的。
2 溶氧问题:上面几位说得很全了,我就不多说了:P流加式的,你在摇瓶上无法实现持续流加吧,但是发酵罐是可以的。
测到(但是现在已经出现直接跟着检测系统的摇瓶系统),所以你无法维持一个恒定的pH。
发酵罐可以通过在线控制pH值恒定5 数据:你做发酵,最重要的是得到合适的配方与工艺吧,往往在发酵罐上可以比较全地反映出你的整个发酵状态,什么时间菌体疯狂生长,什么时间进入产素阶段,根据一些指标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摇瓶只是表层,发酵罐才是深层,总之吧,摇瓶肯定是基础,只有在摇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发酵罐的研究才能真正适合生产。
再者,你就是由小罐到大罐的工艺操作还是不尽相同。
仅供参考,大家多交流!微生物发酵的放大实验,要注意反应罐的培养温度,培养基浓度,PH值,搅拌转速,还要不断的反应罐增加补料。
温度好控制pH上罐子是可以调节的,在摇床上你只能定时取样检测溶氧就差的很大了,摇床上基本就是缺氧的,上罐子因为有通气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确保溶氧,这样会导致用摇床摇菌的时间远远大于上罐子的时间,我现在做的菌,在摇床上基本是16小时左右吧,上罐子就6、7个小时不锈钢最怕氯离子了,特别是盐酸.酸的种类多了,看你需要补课的多,还是自己先学一阵子先吧.回复选择硫酸或磷酸即可不知楼主为何选盐酸:sweat:回复不锈钢最怕氯离子啦,尤其是盐酸,有些用自来水的厂子都要严格控制水中氯的含量!你们做多久啦?多大的罐子呀?发酵罐是压力容器,先停下来检修吧,不然出了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cat3:回复主要看HCl在发酵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替换。
罐发酵与摇瓶发酵对比
发酵罐(5天)与摇瓶(5天、7天)发酵产物对比分析
以上二者均为摇瓶发酵7天产物。
结论:
1号、2号发酵罐,及对照组药瓶均发酵5天。
之前实验摇瓶发酵均发酵7天,本来计划上罐发酵也采用6或7天,但是在发酵至第五天时,罐内物质已变得非常稠,所以第五天下罐。
一、1号发酵罐代谢产物基本与2号罐产物类似,前者产物稍微多些。
可能原因,2号罐染少量杆菌,影响发酵结果。
二、此两号罐的代谢产物与摇瓶对照组(5天)相比有很大区别。
其中发酵罐进行发酵至第五天的时候,原本总体积为
4.375L的发酵液,剩余约为3L-3.2L。
水分蒸发较严重,可能通气量较大。
为了避免这次蒸发,计划下次采用发酵罐发酵的时候减少通气量,并在发酵液中加入少量水。
三、此两号罐(5天)的代谢产物与摇瓶对照组(5天)分别与摇瓶发酵(7天)代谢产物均有区别。
下次计划适当延长发酵时间至6天左右。
实验四 红霉素的摇瓶发酵
实验四红霉素的摇瓶发酵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发酵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2. 掌握红霉素发酵过程。
3. 学习计算红霉素的浓度及分析影响发酵结果的因素。
二、基本原理1. 红霉素结构式:柠檬酸分子式:C37H67NO13,分子量:733.932.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抑菌剂。
红霉素的生物效价测定原理:红霉素的生物测定是用杯碟法,利用抗菌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渗透作用,将已知效价的标准溶液与未知效价的样品溶液,在同样的条件下,在涂布有高度敏感型的试验菌株培养基上,进行对照培养。
培养一定时间后,在抗菌素到达的适应浓度范围内,产生透明圈,比较两者抑菌圈的大小,利用图表法对算出未知抗菌素的效价。
敏感菌: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株。
三、实验材料1.菌种红霉素链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实验器材1 mol/L NaOH;1 mol/L HCl50 mL无菌生理盐水、10mL 、5mL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滤纸,漏斗,250 mL三角瓶,200ml量筒,广范pH试纸,玻璃棒,滴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种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5%,硫酸铵0.75%,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8%,蛋白胨0.5%,糊精2%,葡萄糖3%,酵母粉2%,碳酸钙0.8%,硫酸镁0.05%,pH 7.5;4. 发酵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硫酸铵0.5%,糊精1.5%,葡萄糖2%,玉米浆0.1%,碳酸钙0.9%,豆油0.3 ml/75ml,pH 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中国发酵工业网加强合作,将发酵人论坛的广告业务交由吕望东先生来负责。发酵人论坛将通过整合发酵行业网站,结合线上,线下活动,给有贡献会员和版主提供更多的才华施展舞台,让会员与论坛共同发展。
2,发酵人论坛会定期对会员发的精华贴进行整理,然后发行《发酵技术汇编》电子月刊,以便发酵人论坛和中国发酵工业网的忠实用户共同分享。
1、3个重复的结果是否一致,之间的差异会有多大,差异的来源在哪里?
2、是否染菌?如果有一个染菌,导致结果异常低,可能最好的工艺就失去了。
3、3个瓶间的放瓶体积有多大差异,差异来源在哪里?
4、失去了对最好的几个结果验证的机会。
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促使我们去思考,而只有思考了,找到并解决了思想问题及实际问题,我们才会成长。做试验其实就是不断推测和猜想,然后再设计试验去验证猜测,新的数据又导致新的猜想的过程,就应该这样循环前进。从试验结果是分析,然后进行机理方面的猜想,之后再设计试验验证猜想。这样的过程会加深我们对发酵技术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我们总有一天会成为专家。
大家都知道试验设计是试验取得成功最好的保证,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毁了整个试验。
二:关注细节
细节关注是每一个发酵人应该去做的,也是操作水平是否优秀的具体体现。比如同时设计一组摇瓶试验。有些人使用各种规格的摇瓶,有些人使用各种各样的瓶塞:有的用纱布,有的用棉塞,有的用硅胶塞,而且纱布的层数也未必一样。有些人一瓶一瓶的称量和配制,有些人先整个配好培养基,然后再分装,总之操作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哪些更合理呢?
目标是成败的关键,没有目标,自然得不到目标函数,也终究无法应用于软件,无法进行预测,所以也只能在错误中慢慢成长。不幸的是,我们的机会总是很少,经不起浪费,所以对于每个人都应该在开始试验之前,好好静下心来完成方案设计,还要再根据自己掌握的数据路演一下,甚至先将自己理想的结果计划出来,输到试验设计软件中,看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当然理想的结果不是我们主观盼望的结果:“这一次发酵单位或产量提高50%就好了”,这是白日做梦,不是合理的结果。而合理的结果是根据一些机理推测的结果。举例:上次试验,发现碳源10小时就不够用了,所以这次在摇瓶发酵到9小时的时候,我们补一些进去,根据糖的转换率,便可以计算出这次能够提升产量,这便是合理的设想,而不是我们的奢望。记得之前有位博士写论文,在作试验之前,他的文字材料便基本写完了,包括一些数据,我们都觉得他在造假。结果等他做完试验,将数据填好,然后再进行简单的修改。我们再看时,完全没有造假的感觉,只感觉试验就应该这样做。这时对他只有佩服了,佩服他的计算能力和推测能力。
通过上面的一些案例,让我们总结一下瓶瓶试验的细节:
中间内容省略。如果有需要请到发酵人论坛下载。
下期我们将着眼于
发酵氮源的分类
关键氮源在发酵中的应用
基于参数指导下的氮源替换法
相关氮源在发酵中的应用
期待您的关注
本刊设备赞助商
广告热线:027-88603391 吕经理
目前,我们的网站虽处于低谷,但是我相信,只要有长期发展的信念,只要发酵从业人员有需求,我们的网站就可以稳步发展,发酵人网站就可以为同行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术帮助。
前几天与中国发酵工业网()的负责人吕望东一起讨论发酵网站的前途和管理时,他问我:目前微信,微博,QQ,手机交流越来越多,论坛是否还有必要存在?我想,现在也到了我们众多小网站选择前行还是关闭的关键点,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如果没有好的思路、没有创新,向前发展的路只能越走越窄。经过我们深入的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发酵人网站已有资源,深入挖掘论坛在期刊发行,技术交流会组织,软件使用与仪器操作培训的先天优势,引导论坛恢复良性发展的循环。
摇瓶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基本原则不能抛弃,细节也要掌握,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一、摇瓶装量
摇瓶的装量是多少,没有理论上的规定,所以大家的装量一定也不一样,对装量的观点也互不相同。那么多少合适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下限,但是肯定会有一个上限,总不能装满吧!因为装量越多,在一定转动的情况下,溶氧会越少,相对蒸发量就越低,出现异常的概率就会变大,而且单位发酵液分配的动力也应该会降低。
本网站的域名为:,欢迎大家来这里深入交流发酵相关的经验和技能。
发酵人网站由王军峰先生于2006年8月8日创建,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也初具规模,在发酵行业有了一定的影响,论坛成立后也经历风雨:有服务器的不给力,导致丢失了很多附件和数据,有黑客的攻击和水军的骚扰,也有关站备案的考验。但是还是得到了广大会员的信赖和支持,在这里我代理发酵人论坛的管理人员向支持我们的朋友说声感谢。
3,定期组织会员见面会,我们计划每次只针对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系统性讲座和讨论,从而扩大论坛的影响。讲座只会象征性的收费,以便付给主讲一些补贴和用于场地使用费。比如我们可以用2天时间,培训design expert的详细用法,使一个不善于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人员,快速掌握这些技能。
4,我们将招聘更多有经验的会员当版主,调动整个论坛的学术气氛,当然我们会热忱欢迎广大朋友为我们提供更多建议和指导。
摇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在发酵罐上进行放大,那么摇瓶如何与发酵罐进行比较呢?我认为应该引入计算流体力学,目前很多学校的学者,已经开始在利用流体力学,对发酵罐进行计算,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结论,特别是在指导搅拌形式设计上。所以我建议同时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摇瓶和发酵罐中空气,营养,动力等情况的分配,便可以优化摇瓶中培养基体积的多少、摇床转速等参数,使摇瓶与发酵罐的动力参数更接近一些,为以后的放大提供更接近的数据支持。
本次内容作为网站知识汇总的第一期:摇瓶试验与发酵。
第一节:摇瓶与发酵
之所以选择摇瓶作为第一节,主要原因是我对“她”有深厚的感情,本科时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的是摇瓶,研究生课题设计多数时间也在使用摇瓶,进入企业研发部和车间,也长期离不开摇瓶培养,包括种子培养,培养基优化,和过程验证。摇瓶虽然简单,但它的确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不仅研究过程要应用,生产过程也离不开,它的用途多种多样。不仅用于种子制备,种子的测试,原料的测试,培养基的优化,发酵过程的优化,还能够伴随整个发酵过程。
当然,只有带着工作热情和感情去工作,这些小细节才会去做,才能想得到。之前有个同学做培养基优化初筛时,每个考察会安排3个重复,我挺佩服他的,因为我们只做一次,不做重复,只在中心点做5个重复。但是他在最后检测的时候,却让我们大跌眼镜。他将另外两个瓶中的发酵液直接倒入另外一瓶中,然后检测他认为的平均效价。这其中的问题希望大家能看得出:
相信很多人通过试验对摇瓶装量进行过优化,我自己也做过,但是失败了,原因是因为开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是为了提高发酵单位而进行最适加量的试验。由于没有考虑挥发量的变化,没有考虑产量,没有考虑下游的收率,所以最后得出装量越少发酵越好的结论。这显然与发酵生产的结论不相符合,我们应该得到教训,生产需要的是产量是产品质量,而不仅仅是发酵单位。
实际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说明对试验设计的原则理解不清,试验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突出要备选因素,而将未列入考察的因素的水平保持一致而且合理,使之不对备选因素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发酵的因素很多,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反应了。那些不在我们考虑之内的因素如何处理呢?当然要使它们保持一致,控制它们不对主因素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能掩盖主因素的作用。
图1.影响摇瓶试验的因素图
如果在企业工作过,应该会知道五大影响因素:人、机、料、法、环(图1)。那些不在我们考虑范围的其他因素,肯定会在这五大因素之内,我们要控制,就得先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比如我们用摇瓶实现培养基优化,除了培养基中的成份外,培养环境是不是一致:温度是不是一致?灭菌是不是同一次灭菌的?是不是在一个摇床上培养?摇床上的夹子是不是把每个瓶子都固定紧?我们如何保证每个摇瓶中的培养基体积是一致的?如何保证接种是一致的?我们是否注意了独立原则和随机原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并做出相应的设计和科学的安排。
试验设计的目的不能够偏离生产实际,否则最终的结论会是荒谬的,成果自然也不叫成果。所以做设计之前,一定要确定目的是什么,比如: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菌种还是一个可能高产但质量不稳定的菌种?我们要筛选到发酵单位高还是产量高的工艺或培养基?相信大家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没有生产指导或者没有经验,一开始往往会犯错误,搞不清楚目的。
发酵技术汇编
发酵人论坛精解
下期内容计划
编者:细履平沙信箱:biowsxycc@
编制说明:
首先,感谢全体发酵人网站会员发得精彩贴子,使我们能够将很多优秀的经验进行汇总、整理、提炼然后编辑成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整理过程,将发酵人论坛的精华与所有已经加入或意愿加入发酵行业的朋友分享,这一整理过程能够将这一个个珍珠,串成串,形成一个美丽的珍珠项链,能够将一个个知识点汇总起来,整理成册,编著成如《抗生素生产一万个为什么》一样,成为发酵从业人员的宝典。
装量少也不行,因为放罐后要检测,体积总得要满足各项检测用量。在这里我给一个提示:按照一般经验,发酵液和摇瓶的体积比例为10%-20%。我们首先强调了空气的分配,其实还要考虑其他物质的混合,比如:摇床震动的作用也会使细胞分泌出来的成份快速分布于整个发酵体系中,如果不摇瓶发酵过程,需要补料,自然摇动,也会使这些物质得到分散,均匀作用于每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