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共95页
浅议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提纲
浅议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选题依据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堪称儒家人格的典范,封建时代的完人。
他的一生兼内圣于外王为一身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俱全,成为后世人格追求的楷模。
王阳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突破了程朱理学的解释框架,发扬和深化了心学一途的学思脉络。
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哲学资源,直至今日,从道德伦理和环境伦理等角度都对我们有可取之处。
对各种亟待解决的社会道德问题王阳明心学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对于个人来讲,体会“致良知”学说中强烈的使命感和道德自律精神,对于我们从内心深处自觉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大有裨益。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看到,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呼唤一种个人对社会的使命感;体会这一点,能够加深我们去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以文献作品为切入点,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做研究。
第一部分考察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立论基础,即王阳明心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理论前提两个方面。
第二部分阐述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
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重点放在“致良知”学说的理论与“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观。
第三部分评析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价值与启示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一,心学确立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
第二,心学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在当下尤其显得重要。
第三,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
四论文进度12月收集资料(图书馆,电子期刊,万方期刊网,百度)1月分析和完善提纲。
1月—2月中旬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2月中旬—3月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
五参考文献[1]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 方志远.王阳明评传[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3]陆九渊:陆九渊集[M],中华书局,1980 年。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其当代意义□吴光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而对儒学的理论贡献尤其卓著。
其学远承孟子,近继象山,而自成一家,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
本文仅对阳明学的理论结构、根本精神以及阳明学的当代意义作一概述。
阳明学的理论结构什么是阳明学?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阳明学,就是形成于明代中叶,由王阳明所奠定、其弟子后学所传承发展,而兴盛于明代末叶、转型于明清之际、开新于近现代的良知之学。
这个良知之学,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是富有人文精神的道德理想主义哲学。
它和陆九渊心学乃至孟子心性之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良知学。
我们可以把阳明心学定义为阳明良知学。
阳明良知学的理论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良知本体论。
孟子心学可以说是“仁心”本体论,但他是从孔子那里继承而来的,叫仁学。
孟子引用孔子之言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又说:“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尽心上》)到了陆九渊心学是理学之“心即理”派,是“心”本体论。
阳明心学则是“良知”本体论。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良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
如他所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全集》卷2,第51页)“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王阳明:《答欧阳崇一》,同上卷,第81页)第二,“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
如他所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同上。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亲便是孝……以从兄便是弟……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PPT文档共95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精品】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_毕业论文设计
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摘要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思想理论体系有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心学”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但是作为实践哲学,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运用。
“心学”传承儒家思想的精髓,强调道德对人的言行举止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有很重大的意义。
“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仁德素质的提高;“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素质的提高;“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心学”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等。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大学生;道德素质;修身论;人生论Wang Yangming "psychology"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college studentsAbstractWang founded by "psychology" theoretical system has its far-reaching impact. "Psychology" Although idealist philosophy, but as a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re are many positive factors that can be applied. "Mind,"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tradition, emphasizing morality of human demeanor restraints, such restraints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very great significance.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Rende; "psychology" in favo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personal morality;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Blacki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justice; "psycholog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social mor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so on.Key words:Wang Yangming ;"psychology" ;University Student;moral anomie;The Theory of accomplishment;Belives of lif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一章引言 (1)1.1选题的意义 (1)1.2研究现状 (1)1.3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 (3)1.4重点和难点 (3)1.5创新与不足之处 (4)1.6研究方法 (4)第二章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5)2.1求仁和无我 (5)2.2修孝和行孝 (5)2.3去傲和改过 (6)2.4为善最乐和不计毁誉 (7)2.5超俗即俗和出处之道 (7)2.6生死之道 (8)第三章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表现 (10)3.1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10)3.2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乏 (10)3.3社会公德缺失 (11)3.4大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冲突 (12)3.5情感缺失 (12)第四章“心学”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 (15)4.1“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仁德”素质的提高 (15) (16)4.3“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 (17)4.4“心学”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8)4.5“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19)4.6 “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正义感 (20)结语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第一章引言1.1 选题的意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虽然属于唯心主义,但是在加强个人修养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心目中的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
一
、
我 心 目中的王 阳明其 人
我从 三个方面来理解 、 释读王 阳明先生 : 处 于何世 , 是个何人 , 有何经历 。
( 一) 处 于 何世
王 阳明所处 身的明朝 中期 , 是一个与今 日大不 同的时代 。
第二 时段是成人后 的经历 。我归纳为 : 反刘谨而获罪 , 处困厄而悟道 , 再 出山而立功。
王 阳明反对 的刘瑾 , 是历史上著名 巨贪 。据介绍 , 《 亚洲华尔街 E l 报》 千年最富 5 0人 中, 就有此人 ; 而赵翼《 廿二史 札记》 称: 刘瑾被诛 时 , 家藏 黄金 2 5 0万两 , 白银 5 0 0 0 余 万
养一批鹰犬来维持社会治安 , 并进一步加大 官僚 体系权力 的强度 ; 专权 又必然导致 贪腐 ; 分封的王爷又乘乱 觊觎皇位 ……恶性循环 , 雪上加霜 。 这时 , 人们谋生 的秩序和心灵的秩序也 出现大变化 : 明中期 商品经济初 现 、 金钱开 始 霸道 , 关 于商 品经济 、 金钱货币如何影 响人 的心性 , 马克思揭示 已多 , 在此不赘言。因此适 应农业环境 的传统道德很是乏力 。张锡勤等人编写 的《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 稿》 列举 出 :
我 心 目中 的王 阳 明 、 “ 心学 " 及 其 当 代 意 义
顾
久
摘 要 : 本 文从 时代 、 个性、 经历 等方 面 分析 了王 阳明其 人 ; 从心 即理 、 知行 合 一 、 致 良知 三方面 分析 王 阳明 的心 学 ; 最后, 指 出心 学应 该 与主流 意识 形态 相 融 , 与民众 集
少年王 阳明具有别样 的高阔心胸 。这一点从他 1 2岁时与老 师的对话 中看 出来 : “ 何 谓第一等事? ” “ 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 ” “ 第一等事恐 怕不是读 书登第 , 应该是 读书学做
王阳明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
王阳明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提出了“心学”这一独特的学说,强调心与理合一,认为心有所思才能思考人生的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并阐述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
一、心学的基本原理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原理是心即理。
他认为心是万物的根本,心中本具备了天理,只需开启心中的理念,人就能够直接感知到天理。
这种感知不是通过外界的知觉器官,而是一种内在的直觉。
因此,王阳明主张人们应当通过反省自身内心,找到心中的天理,才能真正思考人生的价值。
二、心学对人生的启示1. 自我反省与修身养性:王阳明认为,人们通过内心的思考和反省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到自己内心的迷惘和纠结。
只有通过反省和修身养性,摒弃内心的浮躁和困惑,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明晰。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 以道德自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心学注重道德修养,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发挥内心的伦理思维和判断力的基础。
只有通过道德自律,人们才能摆脱欲望的束缚,实现自我完善,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3. 追求真理与实践:王阳明主张人们应当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他认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思考的真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价值。
因此,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完善自身并找到人生的价值。
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帮助个人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心学的启示,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2. 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王阳明心学追求的是人心共鸣和人类的共同价值,通过心学的实践,使人们更加意识到社会的共同目标和方向,形成更加紧密和团结的社会关系。
3. 提升自我价值:通过心学的修炼,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
1 .2
脱朱归陆
阳明心学体系的创立,也包含朱熹思想的渊源,既来源于朱熹, 又独立于朱熹。阳明早年遍读考亭之书,不可能不受到朱熹 “心即理”“心与理一”学说的影响与暗示。阳明后来宣称克 服朱熹“析心与理为二”的理论矛盾,又作《朱子晚年定论》 以论证朱熹晚年转向心学,虽不尽合事实,但已足充分说明阳 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王阳明对于朱熹的理论贡献,从来是作 积极评价:“晦庵折衷群儒之说,以发明六经语孟之旨于天下, 其嘉惠后学之心,真有不可得而议者。”“文公精神气魄大, 是他早年合下便继往开来,”“予既自幸其说之不谬于朱子, 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同然。”王阳明通过生存绝境的切身体验, 借助先儒自强有为之精神,解脱了与朱熹学说的联系而独立出 来。
2 .立志成圣贤
阳明自幼立志读书成圣贤。十一岁至十七岁随父 寓京师,为准备科举考试,泛滥于词章,遍读考 亭之书,当时蒙古人犯境,京师吃紧,阳明慨然 有经略四方之志,经常登长城,考察居庸关、雁 门关山川形势,开始探究兵家秘籍,为读书人统 兵打仗打下基础。 元、明以来,朱熹哲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一般 士人皆试图通过学习、实践朱子学而成圣成贤。 何况,即使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也要读朱熹的著作 。王阳明在此时代气氛中,也积极探讨和实践成 圣成贤之道。
王阳明心学形成后,他开始为陆九渊平反,为陆九渊辨诬排 难,极力寻求朱陆共同之处,归宗陆学。“宗儒陆象山先生 兄弟,得孔孟之正传,为吾道之宗派。学术久晦,致使湮而 未显。”因此要“务加崇重之义,以扶正学之衰。”王阳明 认为陆九渊与朱熹都是圣人之徒,“晦庵之学既已章明于天 下,而象山犹蒙无实之诬,”故王阳明“欲冒天下之讥,以 为象山一暴其说,虽以此得罪无恨。”
•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王阳明对竹子 之理并非一无所知,而是知之甚深。王 阳明曾在《君子亭记》中说:“竹子有 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 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 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宣,有君子之时;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四夏, 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簌 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 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 容。”能说王阳明对竹子之理一无所知 吗?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王阳明的心学,在过去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而受到批评的,其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响之广大,远极于日本等国,从而使王阳明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王阳明的学说,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
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
“心即理”的观点,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他全部思想所建立的基点。
它大致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他要强调的是,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天理”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心”。
他说“心即理”,就是要我们都要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道相一致的。
人之所以可能是高尚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心即理”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心即理”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立足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会迷失方向;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本质表现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
“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
这个“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并且它永远都在,不会消失的。
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
简论王阳明心学及其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研究交流简论王阳明心学及其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王虎胤天水市第十中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知行合一”“致良知”及其特点,揭示王阳明心学的发展轨迹,陆王心学的传承脉络以及与程朱理学的异同,即注重个人心性的修养与反省,达到“万物一体”的崇高境界,充分体现出他“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的合理性,反对程颢等宋儒的“知先行后”割裂知行关系的学说。
其哲学观点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改变了程朱理学统治学术的局面。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开辟了继程朱理学之后的又一条理学之路,与陆九渊的理学思想一脉相承,形成陆王心学,并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是中国哲学领域又一座文化丰碑。
不仅如此,王阳明心学在教育理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为当时的教育提出了良好的指导思想。
文章探讨王阳明心学的教育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从蒙童开始,反对体罚、棍棒式教育,注重师生平等、课堂民主、有教无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学生赏识激励,使其中心喜悦、热爱学习,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心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名“守仁”①,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身世显赫的大官僚家庭,后随父王华举家移居浙江绍兴,他是东晋宰相王导的后裔。
历任兵部主事、都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终封新建伯,谥“文成”。
明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
因晚年结庐于绍兴宛委山阳明洞天,著书立说、讲学论道,自号“阳明子”,故后世尊他为“阳明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家。
他独特的道德论教育思想基于鲜明的人文心学。
成为继南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之后的继往开来者,是推动明代心学繁荣发展、独树一帜的杰出代表。
王阳明出身儒家官宦大家,从小秉承儒学经国治邦理念。
21岁时中举人,尔后两次会试失败,经历了科举失败的痛苦,但仍未放弃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的理想。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王阳明的心学,在过去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而受到批评的,其实,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哲学,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中叶之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响之广大,远极于日本等国,从而使王阳明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王阳明的学说,大致由三个方面的理论所构成:(1)心即理;(2)良知与致良知;(3)知行合一。
这三个方面理论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王阳明思想的有机整体。
“心即理”的观点,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他全部思想所建立的基点。
它大致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他要强调的是,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天理”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心”。
他说“心即理”,就是要我们都要明白这样一点: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道相一致的。
人之所以可能是高尚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心即理”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心即理”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立足的基点,有了这个基点,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会迷失方向;有了这个基点,我们才能够真实地把我们自己的本质表现在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
“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
这个“良知”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并且它永远都在,不会消失的。
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
王德峰: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王德峰:王阳明⼼学的当代意义⼼学发端于先秦的孟⼦。
孟⼦说⼈有恻隐⼼、羞恶⼼、辞让⼼、是⾮⼼,以此论证道德的根据在⼈⼼。
⼼学成就于明代的王阳明。
王阳明说:⼼“只是⼀个灵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神的主宰”。
这其间经历了禅宗这个发展阶段。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的⼼学,因为它是对准了⼼来修⾏的:“直指⼈⼼,见性成佛”。
唐代的禅宗⼼学为宋代、明代的儒家⼼学作了极重要的准备,提供了很丰厚的思想资料,这样才会有王阳明学说作为⼼学的最⾼峰。
阳明之后,⼼学渐衰,程朱理学长居主导意识形态之地位。
再后来,西学东渐,中国历史进⼊了近代,西学遂⼤⾏于天下,直⾄今天。
西学若果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即我们民族安⼼⽴命的问题,倒也罢了,何需再谈阳明⼼学?⼼学之被淡忘,似乎是⼀个⾛⼊了现代化进程国家的⼀件⾃然⽽然的事。
但是,西学(西⽅的⾃然科学、西⽅的社会科学和西⽅的哲学)是不能解决中国⼈的⼈⽣观问题的,因为⼈⽣观的要点,是“⼼”之安顿的问题。
中国的⼀部近现代史⾛到今天,国⼈的⼼依然没有安顿好,这是⼀个终于被⼤多数⼈都看清楚了的事情。
于是,这样⼀个结论应该可以下了:来⾃西⽅的⾃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哲学,都不可能指到这个“⼼”。
⾃孟⼦以降,经禅宗,到王阳明,所讲的“⼼”,既不可译成英语中的heart,也不可译成英语中的mind。
前者可以是指“⼼脏”,后者是指“⼼智状态”或“意识状态”。
它们都是科学的对象。
前者是⽣物学的对象,后者是⼼理学的对象。
恻隐、羞恶、辞让、是⾮之⼼,既不是heart,也不是mind,它是哲学的对象(或宗教的对象,或艺术的对象)。
凡以之为对象的哲学学说,便可称为“⼼学”。
因此,⼼学不是⼼理学,也不是⼼脏学。
⼼,既不是科学的对象,就⼀定不是⼀个可以直接经验到的东西,它⼀定是“超验的”。
这是借⽤西⽅哲学的术语说话。
其实,也就是说,⼼是超⽣物、⼜超⼼理的。
因为它超⽣物、超⼼理,若要请孟⼦把他所说的⼼拿出来给⼤家看看,他是断然拿不出来的。
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讲稿
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讲稿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王德峰是中国现代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传承并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阳明心学强调心之理解,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
在王阳明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良知的本能,只要真正明了自己的内心,就能实现内心与外部行为的统一,实现真正的道德行为。
王德峰深入研究并运用王阳明心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了“精深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王德峰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提出了“方法掌握、知识自主、能力拓宽”的教学理念。
他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来掌握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来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王阳明心学强调内心的反思和自觉,提醒人们不断探索内心的真相。
在现代社会,人们容易被外部物质的诱惑所迷惑,忽视了内心的深层需求。
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关注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王德峰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传统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王德峰的精深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最后,王阳明心学强调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道德危机和价值取向的模糊成为问题。
王阳明心学提倡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内心,提醒我们要在行为和言谈中体现出道德的品质和责任感。
总之,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习和传承王德峰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PPT文档共95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王阳明心学及其影响-王阳明心学及其 当代意义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谢谢!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王德峰——王阳明⼼学及其现代意义王阳明⼼学是中国哲学最⾼成果(⼈⽣哲学)。
《传习录》是必读的书。
⼈有⽆限⼼⼈⽣总是有所求,但是求有两种,孟⼦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最难对付的就是⾃⼰的⽣命内部的⿇烦,⼼的安顿。
孔⼦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不仁者,⼼没有安顿好的⼈,⼼中⽆⼈之常体者。
能⽣出烦恼的⼼,来源于⼼的⽆限的⼀⾯。
⽆限⼼。
安顿⽆限⼼。
⽆限⼼⽆法安顿在有限的事物上(现实世界)。
所以第⼀步就是超越现实世界,就是出世。
再⼊世,以出世的精神做⼊世的事情。
西⽅哲学的主题是知识问题。
中国哲学的主题是⼈⽣问题。
儒道佛出世后⼊世的路:儒:⽆所为⽽为。
道:⽆为⽽⽆不为。
佛:⽆⼼⽽为。
儒:⽆所为⽽为不是为了做了⼀件事⽽达到了⼀件有利于我们的⽬标,⽽是这件事本应当做。
所以⼈⽣永不失败。
道:⽆为⽽⽆不为⼈为就是伪,就是造作。
中国哲学讲天⼈合⼀,儒家重点在⼈,道家在天。
做减法。
列⼦说,⽣⾮贵之所能存,⾝⾮爱之所能厚。
道家认为,⼈类⽣活的幸福都来⾃天,⼈类的⿇烦和苦恼都来⾃⼈⾃⼰。
所以道家要做减法道家吃饭,饿了再吃,不要吃到⼗分饱。
⽐如公司出现了⼀件⼈际关系冲突,先把⾃⼰退出来,去掉⼀切来⾃我的⼈为因素。
等事情⼀定要处理的时候再出来,这个时候时机刚好,顺应天道。
道家了解天道的⽅法就是减去⼈为的东西。
把⼈为的因素去掉,就看到了天道,顺应天道就⽆不为了,其效果出乎你意料之外。
读道家就是要⽤做减法的⽅法来读,他们交给我们如何做减法。
佛:⽆⼼⽽为我们带着业⼒来的,做事就是消业。
做事最好没结果,但做事⼀定有结果,那么结果最好和你没关系,那就不是你的新业了。
认真做事,但是不关⼼事情的结果(⼼别上去)。
除⼼不除事。
我终⽇吃饭,未曾咬着⼀粒⽶。
孟⼦⼼学儒道佛合流为陆王⼼学,⼼学不是⼼理学,⼼学开端于孟⼦(仁)。
仁是儒家的核⼼观念。
从仁学⾛向⼼学是孟⼦。
王阳明心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王阳明心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宋明理学”是历史悠久、形态多样,成果丰硕而又波澜壮阔的一次思想文化与哲学运动。
王阳明心学既作为“宋明理学”之整体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又为明代中叶之后思想文化的发展独辟新天。
在阳明心学中不仅仅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还充分融合了佛家思想之精髓以及道家文化之核心观点。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核心观点并非其首创,但其融汇众家之所长极具巧妙的将其组合成新的思想体系,重新诠释了个中之意。
不但是传统哲学思想中进一步的创新者,更是传统哲学中的集大成者。
也正如王阳明对自己所说的那样“圣人之道,吾性具足”。
而当下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正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文字上嚼之无味的快消品,思想上读之无悟的泛泛篇章。
就此,希望以王阳明心学体系中的核心观点给我们当下的年轻人部分建议。
望我们能在传统国学的指引下共同的学之、习之、悟之、行之。
一:“龙场悟道”思想境界之大飞跃“心即理”——被人们看做是王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最早由宋朝象山先生陆九渊提出。
象山先生在对“心即理”的解释中提到“修持心性不为物牵,回复天理之知,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而王阳明后来的“龙场悟道”也即是对心即理的切身体悟。
也正是这一次的被贬,使身体置之于绝境之地,才使得其有了在思想境界上的第一次飞跃。
纵观王阳明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历程可以看出,其中有两次境界之大飞跃,而每一次都是自己身处绝境之下。
如今我们年轻人生活环境大都不可能有类似的绝境,那我们又如何能获得自己思想上的大成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呢?年轻人要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获得自身思想上的大成,首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就在自己如何“立志”。
给自己树立一个思想上的境界。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就应该有一种豁达的情怀,更需要一种世界的眼光、观点,一种大其心,拓其心胸。
敢于将自己投身于社会,开拓自身视野,不局限在某一狭隘的领域。
不过,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前提和基础的。
王阳明的处世思想和时代价值
王阳明的处世思想和时代价值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国学热”再次成为一种潮流,以先秦诸子思想为代表的各种学说流派也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阳明心学”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阳明心学”是王阳明对先秦儒家正统思想的重新贴近,是对“陆九渊心学”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朱熹理学”学说的指正与改良,使儒家思想从天理再次回到人类道德上面。
“阳明心学”更是在儒家思想的再发展的历程上,发挥着“正本清源”和“开拓创新”的积极作用,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内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对于全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疑难社会问题,有着正确的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阳明心学”中王守仁的念和意识,来阐述其对于当今人类社会可供参考的思想,深度剖析其传对于当今社会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阳明心学;心;良知;仁一、心学的渊源与阳明心学的内涵:心学作为与传统先秦儒学相比的一个新儒学流派,最早应该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二圣,受北宋二程提出的“理学”所影响。
而心学的雏形能够得以出现,就要归功于南宋陆九渊,他在北宋程颢理学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改良,使社会出现了与“以天理为中心”的理学截然不同的学说,到了明朝以后,陈献章继承了陆九渊的衣钵,在他的学说中主张“涵养心性、静养端倪”,由此心学彻底挣脱了理学方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向儒学的新风尚新方向发展。
在心学流派中,“阳明心学”是最成功的代表。
二、王阳明的人生观(一)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几千年来的精华(最早提出的并非进取的儒家,而是主张高调理想主义的道家思想代表庄子),是儒家君子的毕生目标。
是指人的内在要具有圣人的德行,外在要有王者施政理念,即精神人格和政治理想的高度统一。
政治的定义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已,只不过政治所具有的特性带有的虚伪和阴谋的色彩与道德仁义格格不入。
儒家始终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但历史却证明了“内圣”与“外王”两端如冰炭相反。
王阳明心学及其现实意义
(二)是个何人
1.年轻时志大、宗儒而学杂
“何谓第一等事”?“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第一等 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
成人后的经历 (1)反刘谨而获罪 (2)处蛮夷而悟道 (3)再出山而立功(略)
2.
(三)有何经历:反刘瑾而获罪
(五)怎样评价“心学”
该学说有其片面性——把复杂的人性
本能化了、简单化了。
但是该学说高扬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
主观能动性,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个体 的人,使人具有强大的道德勇气,道 德自信,又有很积极的意义。
三、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一) Nhomakorabea何看现实
市场经济的得与失(经济上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迅速丧失。“物的依赖”与“世 俗化”、“祛魅”); 道德与价值的悖论(道德会带来好处 吗); 小悦悦事件的分析。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一
以上三点,主要围绕道德立论——“心
即理”之“理”,是一个有道德的天 理良心的“理”;“知行合一”之 “知”与“行”,是道德的良知和行 为的良行;“良知”也是道德的一种 表述。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二
那么,人类道德从何处来?有人认为道德是天生的, 固化在人类的心中的;有人认为道德是后天的,是 天理体现在书本上、万物中的,需要人们经过学习、 体验才能具备的。 王阳明持前一种观点,认为天理(道德)本来就固 化在人心之中,所以说“心即理”;认为良知与良 行天生就是人的本能,如同好食好色,所以说“知 行合一”;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贪欲污染, 天理被遮掩了,良知良行迷失了,所以要经过修养, 重新回到天理和良知,所以说“致良知”。
王阳明的心学对现实有什么正面指导意义,又有什么负面作用?
王阳明的心学对现实有什么正面指导意义,又有什么负面作用?先来说说王阳明心学的负面作用,再来说正面指导意义吧。
王阳明心学,本身并没有什么负面作用,只是学人不究竟、根器不够,妄言负面作用而已。
认为有负面作用的人,都是没有学到真正的心学的人,一知半解,没有悟入,简单武断地给王阳明心学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大肆批判,堵塞了自己的悟门,也障碍了别人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其实,这一类学人所说的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的、二元对立论的唯心主义,就是简单地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中间选一个,这其实还是在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层面上打转转,不明白唯心和唯物都是真心的作用而已,没有进入悟性思维,更说不上智性思维。
所以这样下定义是没法真正契入境界的。
王阳明心学对现实的正面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且结合曾子的《大学》,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分享吧。
第一,发挥自心的绝对主宰作用,开发生命本身的真正价值。
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归纳起来说就三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即的什么理呢?就是天理。
禅宗说“即心即佛,即心作佛”,能做到自心的绝对主宰,超越唯物唯心的二元对立,绝对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真正的“格物”,就是明明德的大人君子,就是圣人。
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传习录》上,王阳明说“人生的成色比分两更重要”。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说:“各人尽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存天理上用功,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
”这跟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讲的“尽天职”理论是一样的,他们也恰好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物。
概括来说,就是说不管你是身居高位还是作为贩夫走卒,斤两有不同,但是生命本身的价值是相同的,只要能够在自己的内在品质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生命的成色,就不用对现实中的富贵荣华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因为你能够知止,能够妙悟明德本体,内心具足无尽的幸福快乐、智慧德能、三昧辩才,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